寥阳洞口风烟好,枯木槎牙撑云岛。
寥阳洞口风烟好,枯木槎牙撑云岛。
重重金锁绕婵娟,满地落花常不扫。萧郎闻说已乘鸾,空馀九转烧丹灶。
重重金锁绕婵娟,满地落花常不扫。萧郎闻说已乘鸾,空馀九转烧丹灶。
烟霞截断绝非尘,凡夫踪迹无由到。高阳有客携佳侣,访异寻幽豁襟抱。
烟霞截断绝非尘,凡夫踪迹无由到。高阳有客携佳侣,访异寻幽豁襟抱。
琼楼饮散恣欢游,误入蓬壶如梦觉。云关初叩閒无人,松梢鹤唳如惊报。
琼楼饮散恣欢游,误入蓬壶如梦觉。云关初叩閒无人,松梢鹤唳如惊报。
须臾奓户迎者谁,吴宫女儿面凝脂。指点兰堂篆烟袅,珠箔玲珑窣地垂。
须臾奓户迎者谁,吴宫女儿面凝脂。指点兰堂篆烟袅,珠箔玲珑窣地垂。
高擎翠袖轻轻捲,半露妖娆素莲脸。嫣然一笑启檀唇,唤我跻堂语声软。
高擎翠袖轻轻捲,半露妖娆素莲脸。嫣然一笑启檀唇,唤我跻堂语声软。
相随环坐一轩秋,旋列杯盘供雅宴。倚风仙蕊似有情,竞吐芳苞喷香远。
相随环坐一轩秋,旋列杯盘供雅宴。倚风仙蕊似有情,竞吐芳苞喷香远。
朝云一段下阳台,绰约标容尘世鲜。黛眉轻拂远山青,明眸斜盼秋波剪。
朝云一段下阳台,绰约标容尘世鲜。黛眉轻拂远山青,明眸斜盼秋波剪。
兰柔柳弱不禁风,睡起芙蓉香体颤。樱桃缓启歌贯珠,夕阳花外流莺啭。
兰柔柳弱不禁风,睡起芙蓉香体颤。樱桃缓启歌贯珠,夕阳花外流莺啭。
曲终低语愈含情,自诉芳心犹未展。苞藏惟恐泄真香,寻常娇怯羞莺燕。
曲终低语愈含情,自诉芳心犹未展。苞藏惟恐泄真香,寻常娇怯羞莺燕。
为怜坐客俱多才,拚羞试许求相见。嫣然若有惜花情,愿丐锦章镌琬琰。
为怜坐客俱多才,拚羞试许求相见。嫣然若有惜花情,愿丐锦章镌琬琰。
温柔惠性已无双,更听斯言真绝艳。
温柔惠性已无双,更听斯言真绝艳。
放怀卷白不暂停,酷嫌鹦鹉杯中浅。
放怀卷白不暂停,酷嫌鹦鹉杯中浅。
醉玉颓山卧绮窗,秋水一床凝角簟。悠飏好梦入巫峰,泄泄融融兴正浓。
醉玉颓山卧绮窗,秋水一床凝角簟。悠飏好梦入巫峰,泄泄融融兴正浓。
蘧然惊觉一何有,点缀馀霞散眼封。
蘧然惊觉一何有,点缀馀霞散眼封。
依约馀香虽满袂,行云缥缈已无踪。
依约馀香虽满袂,行云缥缈已无踪。
壶中天地古来有,默想风物遥应同。我闻刘阮曾迷路,武陵邂逅如花女。
壶中天地古来有,默想风物遥应同。我闻刘阮曾迷路,武陵邂逅如花女。
灵丹咀嚼顿轻身,脱洗红尘已仙去。又闻仙去有萧防,曾耦双成饮玉浆。
灵丹咀嚼顿轻身,脱洗红尘已仙去。又闻仙去有萧防,曾耦双成饮玉浆。
一朝误入华阳洞,于飞终许学鸾凰。仙凡异境无凭据,每笑前闻但虚语。
一朝误入华阳洞,于飞终许学鸾凰。仙凡异境无凭据,每笑前闻但虚语。
岂意亲逢事偶符,始信人间有奇遇。归来灯火欲黄昏,隐几无聊暗追慕。
岂意亲逢事偶符,始信人间有奇遇。归来灯火欲黄昏,隐几无聊暗追慕。
濡毫试作梦仙谣,端欲梦魂重默愬。
濡毫试作梦仙谣,端欲梦魂重默愬。

mèngxiānyáo--ōuyángchè

liáoyángdòngkǒufēngyānhǎocháchēngyúndǎo

zhòngzhòngjīnsuǒràochánjuānmǎnluòhuāchángsǎoxiāolángwénshuōchéngluánkōngjiǔzhuǎnshāodānzào

yānxiájiéduànjuéfēichénfánzōngyóudàogāoyángyǒuxiéjiā访fǎngxúnyōuhuōjīnbào

qiónglóuyǐnsànhuānyóupéngmèngjuéyúnguānchūkòuxiánrénsōngshāojīngbào

zhāyíngzhěshuígōngérmiànníngzhīzhǐdiǎnlántángzhuànyānniǎozhūlínglóngchuí

gāoqíngcuìxiùqīngqīngjuǎnbànyāoráoliánliǎnyānránxiàotánchúnhuàntángshēngruǎn

xiāngsuíhuánzuòxuānqiūxuánlièbēipángōngyànfēngxiānruǐshìyǒuqíngjìngfāngbāopēnxiāngyuǎn

cháoyúnduànxiàyángtáichuòyuēbiāoróngchénshìxiāndàiméiqīngyuǎnshānqīngmíngmóuxiépànqiūjiǎn

lánróuliǔruòjìnfēngshuìróngxiāngchànyīngtáohuǎnguànzhūyánghuāwàiliúyīngzhuàn

zhōnghánqíngfāngxīnyóuwèizhǎnbāocángwéikǒngxièzhēnxiāngxúnchángjiāoqièxiūyīngyàn

wèiliánzuòduōcáipànxiūshìqiúxiāngjiànyānránruòyǒuhuāqíngyuàngàijǐnzhāngjuānwǎnyǎn

wēnróuhuìxìngshuānggèngtīngyánzhēnjuéyàn

fàng怀huáijuǎnbáizàntíngxiányīngbēizhōngqiǎn

zuìtuíshānchuāngqiūshuǐchuángníngjiǎodiànyōuyánghǎomèngfēngxièxièróngróngxìngzhèngnóng

ránjīngjuéyǒudiǎnzhuìxiásànyǎnfēng

yuēxiāngsuīmǎnmèixíngyúnpiāomiǎozōng

zhōngtiānláiyǒuxiǎngfēngyáoyīngtóngwénliúruǎncénglíngxièhòuhuā

língdānjuédùnqīngshēntuōhóngchénxiānyòuwénxiānyǒuxiāofángcéngǒushuāngchéngyǐnjiāng

cháohuáyángdòngfēizhōngxuéluánhuángxiānfánjìngpíngměixiàoqiánwéndàn

qīnféngshìǒushǐxìnrénjiānyǒuguīláidēnghuǒhuánghūnyǐnliáoànzhuī

háoshìzuòmèngxiānyáoduānmènghúnzhòng

欧阳澈

欧阳澈

欧阳澈,男,北宋末江右人布衣。字德明,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少年时即喜谈世事,尚气大言,慷慨不稍屈。靖康初应诏上疏,奏论朝廷弊政三十余事,陈安边御敌十策。金兵南侵,徒步赴行在,伏阙上书,力诋和议。建炎元年八月,与陈东同时被杀,年三十一 (《宋史》本传作年三十七,误)。绍兴间,追赠秘阁修撰。 ▶ 193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山之僧智仙也 一作:山之僧曰智仙也)
环滁(chú)¹²山也。其³西南诸峰,林壑(hè)美,望之蔚然而深(shēn)秀者,壑(láng)(yá)。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¹⁰也。峰回路转¹¹,有亭翼然¹²¹³¹⁴泉上者,醉翁亭也。作¹⁵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¹⁶之者谁?太守自谓¹⁷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¹⁸醉,而年又最高¹,故自号²⁰²¹醉翁也。醉翁之意²²不在酒,在乎²³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²⁴之心而寓²⁵之酒也。(山之僧智仙也 一作:山之僧曰智仙也)
译文: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注释:¹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壑琊区。环:环绕。²皆:副词,都。³其:代词,它,指滁州城。⁴壑:山谷。⁵尤:格外,特别。⁶蔚然而深秀者,壑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壑琊山。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而:表并列。⁷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⁸潺潺:流水声。⁹而:表承接。¹⁰酿泉:泉的名字。因水清可以酿酒,故名。¹¹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回:回环,曲折环绕。¹²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¹³临:居高面下,从高处往低处看。¹⁴于:在。¹⁵作:建造。¹⁶名:名词作动词,命名。¹⁷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¹⁸辄:就。¹⁹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²⁰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²¹曰:叫做。²²意:这里指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后来用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目的。²³乎:相当于“于”。²⁴得:领会。²⁵寓:寄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¹²,云归³而岩穴暝(míng),晦(huì)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译文: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注释:¹林霏:树林中的雾气。霏,原指雨、雾纷飞,此处指雾气。²开:消散,散开。³归:聚拢。⁴暝:昏暗。⁵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晦:阴暗。⁶芳:香花。⁷发:开放。⁸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这里名词作动词,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⁹风霜高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至于¹负者²歌于途,行者休于树³,前者呼,后者应,伛(yǔ)(lǚ)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¹⁰野蔌(sù)¹¹,杂然¹²而前陈¹³者,太守宴也。宴酣(hān)¹⁴之乐,非丝非竹¹⁵,射¹⁶者中,弈¹⁷者胜,觥(gōng)(chóu)交错¹⁸,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¹⁹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²⁰,太守醉也。
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注释:¹至于:连词,于句首,表示两段的过渡,提起另事。²负者:背着东西的人。³休于树:在树下休息。⁴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⁵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⁶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⁷渔:捕鱼。⁸酿泉:一座泉水的名字,原名玻璃泉,在壑邪山醉翁亭下。⁹洌:水(酒)清。¹⁰山肴:野味。¹¹野蔌:野菜。蔌,菜蔬。¹²杂然:众多而杂乱的样子。¹³陈:摆放,摆设。¹⁴酣:尽情地喝酒。¹⁵非丝非竹:不在于音乐。丝:琴、瑟之类的弦乐器。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¹⁶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¹⁷弈:下棋。这里用做动词,下围棋。¹⁸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¹⁹苍颜:苍老的容颜。²⁰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已而¹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²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yì)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qín)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译文: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注释:¹已而:不久。²归:回家。³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蔽。⁴鸣声上下:意思是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⁵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⁶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⁷谓:为,是。⁸庐陵:庐陵郡,就是吉洲。今江西省吉安市,欧阳修先世为庐陵大族。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全文共四段,条理清楚,构思极为精巧。

  此文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分五步突出醉翁亭。首先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座落在群山之中。作者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怀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座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写醉翁亭,“行六七里,峰回路转,有亭翼然”,照应上文“蔚然而深秀”,可看出醉翁亭座落在山清水秀的最佳位置上。为下文的活动安排了一个优美独特的背景。作者接着转向叙事抒情,用两个短句自问自答,道出亭的来历:“作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同时点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说明“醉翁”二字的深意,把景与情直接联系起来。这段层与层间过渡巧妙,由山而峰,由峰而泉,由泉而亭,由亭而人,由人而酒,由酒而醉翁,再由“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出“山水之乐”这一全文的核心命意。句句相衔不着痕迹,给人完整的“山水之乐”印象。

  第二段,分述山间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作者先用排偶句“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描绘出山间两幅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接着用“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一句话概括了山间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风光,一季一幅画面。“朝而往”以下四句是小结,作者直接抒发了自己被美景陶醉的欢乐心情。“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上一段总写“山水之乐”的具体化。这里用对偶句描写,散句收束,抑扬顿挫,音韵谐美。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此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

  第四段,写宴会散、众人归的情景。“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之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但太守之乐与众不同,不是众人所能理解的。作者并没有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联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

  在艺术手法上,这篇文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意境优美

  好的散文应为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以悦目而致赏心。《醉翁亭记》的思想意脉是一个“乐”字,“醉”中之乐,它像一根彩线联缀各幅画面。而“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这是作者的真意。散文立意犹如设了张本,作者就根据这样的“意”写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相谐。作者是从这样几方面濡笔,描绘散文境界的。

  山水相映之美。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近左右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然而作者又没有孤立用墨,而是交织一体,既各尽其美,又多样统一。“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风光秀丽,迤俪连绵,苍翠欲滴。群山作为背景,一圈环绕而过。林深路曲,泉流弯旋,则“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这样山与泉相依,泉与亭相衬,一幅画中山水亭台,构成诗一般的优美意境。

  朝暮变化之美。“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阴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写出了醉翁亭早晚变化的优美景色。由于早晚不同,则作者运笔的色调、气氛有别。早晨有宁静之状,清新之息,傍晚则有昏暗之象,薄暮之气。作者对景色变化的观察既深且细、笔触如丝,以不同的景象写出了相异的境界。

  四季变幻之美。“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只四时也”,描写了四季景物的变化。芳草萋萋,幽香扑鼻是春光;林木挺拔,枝繁叶茂是夏景;风声萧瑟,霜重铺路是秋色;水瘦石枯,草木凋零是冬景。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四幅画面相互映衬,春光如海映衬了秋色肃杀;夏日繁茂映衬了冬景寒洌。

  动静对比之美。文中先说景物与景物之间的动静对比。蔚然壮秀的琅琊山是静态,潺潺流淌的酿泉水是动态,山色苍郁悦目,泉声琮琮动听,相映成趣。“树木阴翳,鸣声上下”,树木之境对比出百鸟啁啾之动,相得益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是景物与人物间的动静对比。“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结构精巧

  金线串珠。《醉翁亭记》虽然时而山色露布卷面,时而水流泻进画幅,时而人情喧于纸上,看似散,其实一点儿也不乱。首要的原因是作者手中有一根金线。这根金线就是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正因为如此,文章的起、承、转、合,就无不统摄于作者主观感受和体验的波澜起伏。写山水,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游人不绝路途,是表现人情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席,觥筹交错,是表达“宴酣之乐”;写鸣声宛转,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更是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于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这样,行文走笔,一路写出,围绕个“乐”而展开,就不是断片的杂碎,而是统一的整体,犹如穿千颗珠玉缀在金线之中,收万道阳光凝于聚光镜上。也正因为有聚光点,有主骨架,文笔的散反而会转化成一种特色,显得运笔从容,左右逢源,越是散越是丰满了散文的血肉,增添了散文的生机,增强了散文的内容。

  曲径通幽。《醉翁亭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峰回路转,有亭翼然。”借用这句话来形容这篇散文的结构特色是很恰当的。作者写四时晨昏的不同景物,五光十色的琅风貌,可谓匠心默运,苦意经营。作者为写出醉翁亭的位置,颇下一番心思,他不是径直言之,而是曲折写来。文章一开始敷设了五层笔墨,“环滁皆山”,一层;“西南诸峰”,一层;深秀“琅”,一层;潺潺泉水,一层;“有亭翼然”,一层。五层笔墨不是均衡用力,平分秋色,而是层层烘染,步步进逼。先用大镜头、长镜头,然后推成小镜头、短镜头,最后跳成特写,不平不直,九曲回肠。先用概描,写滁州山景,大笔淋漓。下一“尤”字,文章迭进,带出“西南诸峰”。再着一“望”字,视线集中琅。用毕视觉,跟后就用听觉,“水声潺潺”,于是酿泉入画。尔后,用一“回”字,着一“转”字,醉翁亭才赫然在目,进入卷面。作者在用笔时,好像围野狩猎,逐渐圈小区域。这样不仅让人们了解到醉翁亭之所在,而且通过层层烘托,突出了它的美。如此描写,便使“亭”非比寻常;如此用笔,便使“文”不同凡响。再如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了突出“太守之乐”,也是用的层层烘托的笔法。用禽鸟之乐,反衬众人之乐,再用众人之乐,反衬出太守之乐。这样,太守之乐就在众多的烘托下被推到峰颠,显示出主观感受和体验的高人一筹。

  呼应有方。前有伏笔,后必照应;藏墨于首,显豁于尾,是《醉翁亭记》结构安排的第三个特点。文章一开始写道:“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但太守又“名之者谁”暂按不表,埋下伏笔,催人卒读。直到文章刹尾处,才端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奏到首尾相照之效。再如“太守乐”呼应了“山水之乐”,乐从山水来,太守乐就有了根据。“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照应了“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年事既高,又放情山水,太守醉就有了着落。又如“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纷纷离去,是因为时令已晚,这便跟前文的“暮而归”又恰成照应,把这句话具体化了。处处注意呼应照应,就使文章的内在结构经纬分明,严谨周密。

  语言出色

  《醉翁亭记》的语言极有特色,格调清丽,遣词凝练, 音节铿锵,臻于炉火纯青之境,既有图画美,又有音乐美。

  首先,《醉翁亭记》的语言高度概括,含义丰富。最突出的是,作者在本文中首创的“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被同时代和后来的作家所用,例如苏轼在著名的《后赤壁赋》中写秋冬之交的江上景色,就直接借用了“水落石出”一词。又由于作者用词精当,词句的概括内容很广,因而“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已演变成稳定性强、规范性高的成语,发挥了它们的引申意义。

  其次,《醉翁亭记》的语言凝练精粹,晶莹润畅。这是作者善于观察事物,精辟地捕捉对象的本质特征并加以提炼的结果。例如写晨昏景象之异,只用两句就概括殆尽:“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林、岩、晨气、暮霭,均是山间习见之物,以此下笔,切景切境。同时,“出”“开”联属,“开”是“出”的后果。“归”“暝”联属,“归”是“暝”的前提。动词的出神入化,互为因果,使变化着的山景逼真欲现,恍若在即。又如写四季景物,作者独到地捕捉了富有季节特点的典型情景,以“香”言春,以“繁”状夏,以“洁”喻秋,以“水”写冬,无不情状俱到,精确熨贴。再如“树木阴翳,鸣声上下”,前句写色,后句传声,兼声兼色,寥寥八字便把薄暮情景表现无遗。还如“有亭翼然”,仅譬一喻,亭的形状、风貌便画出来活像鸟儿展翅,凌空欲飞。滤沏文词水分,浓缩语言容量,使之片言能明百意,只字足敌万语,达到妙造精工的地步。

  再次,《醉翁亭记》的语言抑扬抗坠,铿锵悦耳。全文几乎用“也”收束句尾,又一贯通篇,毫无赘烦之弊,反有灵动之妙,具有一唱三叹的风韵。它虽是散文,但借用了诗的语言表现形式,散中有整,参差多变。他安排了不少对句,使句式整饬工稳。

  作者虽受骈文影响,但非食而不化,乃是有所创造,融化到笔底,又自然天成。不做作,不矫饰。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40-48
2、 南进军.《醉翁亭记》醉翁之乐探微[J]:文学教育(上),2012-04-05
3、 李顺刚.《醉翁亭记》教学案例及其反思[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7-06-15

zuìwēngtíng

ōuyángxiū sòngdài 

    huánchújiēshān 西nánzhūfēng línyóuměi wàngzhīwèiránérshēnxiùzhě láng shānxíngliù jiànwénshuǐshēngchánchán érxièchūliǎngfēngzhījiānzhě niàngquán fēnghuízhuǎn yǒutíngránlínquánshàngzhě zuìwēngtíng zuòtíngzhěshuí shānzhīsēngzhìxiān míngzhīzhěshuí tàishǒuwèi tàishǒuláiyǐn yǐnshǎozhézuì érniányòuzuìgāo hàoyuēzuìwēng zuìwēngzhīzàijiǔ zàishānshuǐzhījiān shānshuǐzhī zhīxīnérzhījiǔ  (shānzhīsēngzhìxiānzuò shānzhīsēngyuēzhìxiān )

    ruòchūérlínfēikāi yúnguīéryánxuémíng huìmíngbiànhuàzhě shānjiānzhīzhāo fāngéryōuxiāng jiāxiùérfányīn fēngshuānggāojié shuǐluòérshíchūzhě shānjiānzhīshí zhāoérwǎng érguī shízhījǐngtóng érqióng 

    zhìzhě xíngzhěxiūshù qiánzhě hòuzhěyìng xié wǎngláiérjuézhě chúrényóu línér shēnérféi niàngquánwéijiǔ quánxiāngérjiǔliè shānyáo ránérqiánchénzhě tàishǒuyàn yànhānzhī fēifēizhú shèzhězhòng zhěshèng gōngchóujiāocuò zuòérxuānhuázhě zhòngbīnhuān cāngyánbái tuíránjiānzhě tàishǒuzuì 

    éryángzàishān rényǐngsǎnluàn tàishǒuguīérbīncóng shùlínyīn míngshēngshàngxià yóurénérqínniǎo ránérqínniǎozhīshānlínzhī érzhīrénzhī rénzhīcóngtàishǒuyóuér érzhītàishǒuzhī zuìnéngtóng xǐngnéngshùwénzhě tàishǒu tàishǒuwèishuí língōuyángxiū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历历。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天碧。
有时云与高峰匹,不放松峦(luán)历历¹。望里依岩附壁,一样黏(nián)天碧。
译文:一时间云彩与高峰相聚,与峰间青松不明的样子。望着依偎在另一侧岩壁的云彩,一样的与天交接。
注释:松峦峰:山名,浙江遂昌、河北平泉、辽宁锦州等地均有之,此处可能指浙江。¹历历:清楚明白。²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颜色,浓淡随伊力。
有时峰与晴云敌,不许露珠轻滴。别是娇酣(hān)颜色,浓淡随伊力。
译文:有时候山峰与天气作对,不允许山间的露珠轻易滴落,而云气的颜色深浅浓淡,随着山崖之势变化。
此词咏山岚云雾变幻奇观。上片以云为主,下片以山为主。各以“历时”两字作领,叙次井然,奕奕历神。全词以拟人手法,写得清新别致,和婉多姿。

měirén··yǐngsōngluánfēng--hóuwényào

yǒushíyúngāofēngfàngsōngluánwàngyányàngniántiān

yǒushífēngqíngyúnzhūqīngbiéshìjiāohānyánnóngdànsuí

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
草暖云昏¹万里春,宫花²(fú)面送行人。
译文:地面上小草泛着嫩黄的暖色,虽然天空中的云显得那样的灰暗,可是却挡不住春天的生气勃勃。这时飞絮迎面扑来,轻轻的从我脸颊上滑过,好像是在安慰我,并为我送行。
注释:¹云昏:犹云灰暗貌。²宫花:从宫苑飘出的飞花,此处犹言柳絮或杨絮,也暗指朝廷。
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
自言汉剑¹当飞去,何事²还车载(zài)病身³
译文:我曾经说过,自己要像刘邦斩白蛇用的宝剑一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可我还一事无成,却决心要飞走了。走就走,为何还要让我带着病身辞官回乡,难道你们真的以为我病了吗?
注释:¹汉剑:指传说中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剑,作者自喻。²何事:为何,何故。³病身:体弱多病之身。当时李贺以病辞奉礼郎官,回归昌谷。

  李贺辞官正值青春才华横溢之时,他对自己的前程抱着无限的希望。谁知遭罹无缘无故的沉重打击,内心的愤慨是可以想见的。他的这首诗和另一首题为《出城》的诗便集中反映了他当时凄哀的心境。

  诗的开头两句“草暖云昏万里春,宫花拂面送行人”,写诗人离京的季节和环境。诗人于元和五年(810)冬赴考,元和六年(811)春不第而返。“草暖”、“春”、“宫花”用来告示人们,春事已至,万里和融,京城之中也是春意盎然,一派迷人的景象。诗人此刻因“不第”而心意悲伤之极,但偏用如此美景相衬,这就愈加显出内心的痛苦。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比纯粹以悲景写哀,更有感染力,是辩证法在艺术上的体现。首句中的“云昏”和前两句的乐景不相协调,在这柳绿花红的背景之上,应有轻云、淡云相配才是。作者以“云昏”参互其间,其意颇深。首先,“云昏”可以看成为作者当时沮丧心绪的形象写照,是诗人心灵的外化表现。周围的一片喜人的春色,那是用来昭示其他参试并取得成就的考生的内心世界的。他们仕途得意,心花怒放,正同这浓郁的春色有着相类似之处。而自己从此断绝了仕进,犹如大片昏云当头,不见前路。其次,“云昏”还可视为奸人从中作梗,阻碍了李贺的应试。在古诗中以云喻奸佞的说法很为流行,如李白即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登金陵凤凰台》)的名句。如果“云昏”喻奸人捣乱,那么就可把诗中有关春色的描摹看成李贺对自己原本应有的考试结果的高度自信的形象说法。那暖草,那宫花,那春色本来是属于自己的,可恨这昏云覆盖了大地,一切均化为子虚乌有,前程也就落空了。

  诗的后两句“自言汉剑当飞去,何事还车载病身”,意为:我曾立志要像汉剑一般破屋而飞,为国建功立业。可是为什么这个愿望不得实现,只好坐上车儿往家乡载回这多病的身子。“汉剑”,是指汉高祖刘邦的剑。传说在晋惠帝的时候,武库失火,这柄宝剑从库内破屋飞去。显然,诗人是将己喻剑了。他多么希望能像飞剑一样砍削邪恶,匡扶正义,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在李贺诗中,随处可见他咏剑赞剑之句,经检索有三十一句之多。如“剑光照空天自碧”(《秦王饮酒》),“莫嫌剑光冷”、“能持剑向人”(《走马引》),“唐剑斩隋公”(《马诗二十三首》其十六),“神剑断青铜”(《王濬墓下作》),“忧眠枕剑匣”(《崇义里滞雨》),“古剑庸一吼”(《赠陈商》),“临歧击剑生铜吼”(《开愁歌》),“剑龙夜叫将军闲”)《吕将军歌》),“剑如霜兮胆如铁”)《白虎行》)等等。在这些诗句中,作者或以剑眠喻示自己心志的沉滞,或以剑吼比作自己当冲决阻遏,或以剑飞隐含自己应建立功勋。可以说剑的形象在诗人笔下已穷形极态,被状摹得具有人的灵性和精神了。此诗中“当飞去”的剑的形象,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一例。

  人们常说李贺的诗作具有“虚荒诞幻”的特色(杜牧《李长吉歌诗叙》)。如果和此诗对照,便同样可以找到这个特点,如“自言汉剑当飞去”句即是。“汉剑飞去”原只是《异苑》一书中的传说故事,本不为确信之事。但李贺偏偏采撷入诗,以剑飞喻志遂,就使全诗在写实的基础上融进了极度浪漫的成分。剑本不能飞,言剑能飞跃而起,实属虚构和想象,以这种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意象入诗,便充分体现了李诗“虚荒诞幻”的特点。正如李贺称韩愈的诗作有奇崛的特色,即“笔补造化天无功”(《高轩过》)一样,他本人的诗作同样也是出奇制胜,充满了怪谲的气氛,甚至连天地也都为之而折服。在李贺的这首早期诗作《出城寄权璩杨敬之》中,虚荒诞幻的特色得到如此充分的体现,遂为李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风格上的基调,这一点是不能不指明的。

参考资料:
1、 宋绪连 初旭.三李诗鉴赏辞典.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635-640

chūchéngquányángjìngzhī--

cǎonuǎnyúnhūnwànchūngōnghuāmiànsòngxíngrén

yánhànjiàndāngfēishìháichēzàibìngshēn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qiǎng)¹欲登高²去,无人送酒来。
译文: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注释:¹强:勉强。²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遥怜¹故园菊,应傍(bàng)²战场开。
译文:怜惜远方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注释:¹怜:可怜。²傍:靠近、接近。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了诗文写作的时间。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登高去”,还见出逢场作戏的味道,而前面冠以“强欲”二字,其含意便深刻得多了,表现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不知这是为何。结合题目“思长安故园”来看,诗人是流露出浓郁的思乡情绪。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但长安不仅是故园,更是国家的都城,而它竟被安、史乱军所占领。在这种特定情境之下,诗人就很难有心思去过重阳节,去登高胜赏了。典型的环境,使诗人登高时的心情愈趋复杂:既思故园,更思帝都,既伤心,更感慨,两种感情交汇撞击着他的心房。

  “无人送酒来”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既是“登高”,诗人自然联想到饮酒、赏菊。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虽然巧用典故,却无矫揉造作之感,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所以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猜测:不知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共度佳节。所以,“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遥怜故园菊”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

  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参考资料:
1、 雅瑟.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205-206
2、 吴小林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12-613

xíngjūnjiǔchángānyuán

cénshēn tángdài 

qiǎngdēnggāo rénsòngjiǔlái 
yáoliányuán yīngbàngzhànchǎngkāi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shuò)¹吹雪透刀瘢(bān),饮马长城窟更寒。
译文:寒风吹来,夹杂着飘雪,凛冽如刀割一般;骑着战马在长城窟饮水,更加严寒。
注释:¹朔风:冬天的风,寒风。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¹齐保贺兰山。
译文:半夜里烽火升起,将士们都知道有敌人来侵犯,立刻都冲锋上前线,决心要保卫贺兰山。
注释:¹一时:即时,立刻。

  写边庭夜警、卫戍将士奋起守土保国的小诗。描写边塞风光和边地征战的作品,在唐诗中屡见不鲜。早在盛唐时期,高适、岑参、李颀等人就以写这一方面的题材而闻名于世,形成了著名的所谓“边塞诗派”,以后的一些诗人也屡有创作。但这组小诗,却能在写同类生活和主题的作品中,做到“语意新奇,韵格超绝”(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评此组诗语),不落常套,这是值得赞叹的。

  “朔风吹雪透刀瘢”,北地严寒,风雪凛冽,这是许多边塞诗都曾写过的,所谓“九月天山风似刀”(岑参),所谓“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再夸张些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但总还没有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用穿透刀瘢这样的形容使人来得印象深刻。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如王昌龄所写:“不信沙场苦,君看刀箭瘢”,其艰险痛苦情形栩栩如生;而这首小诗却写负伤过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又不是单就风雪本身来描写,而是说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次句“饮马长城窟更寒”,是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份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至的形容,为下文蓄势。

  “半夜火来知有敌”,是说烽火夜燃,响起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一时齐保贺兰山”,是这首小诗诗意所在。“一时”,犹言同时,无先后;“齐”,犹言共同,无例外,形容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抗敌的英雄气概。全诗格调急促高昂,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这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

xiùcáibiāntíngshíyuàn ·

 tángdài 

shuòfēngchuīxuětòudāobān yìnchángchénggènghán 
bànhuǒláizhīyǒu shíbǎolánsh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