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云台画像皆何者,
报国捐躯实壮夫,楚囚垂欲复神都。云台画像皆何者,
青史书名或不孤。散卒半随袁校尉,寡妻休问辟司徒。
青史书名或不孤。散卒半随袁校尉,寡妻休问辟司徒。
闻君败绩无归计,气激星辰坐向隅。
闻君败绩无归计,气激星辰坐向隅。

fèng使shǐxiàwéntánghóngxíngjūnwèizéisuǒqínshāngéryǒuzuò--tángyànqiān

bàoguójuānshízhuàngchǔqiúchuíshéndōuyúntáihuàxiàngjiēzhěqīngshǐshūmínghuòsànbànsuíyuánxiàowèiguǎxiūwènwénjūnbàiguīxīngchénzuòxiàng

唐彦谦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1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廊¹,月在回廊。而今独自睚(yá)²昏黄³,行也思量,坐也思量。
译文:记得从前心心相印,祈愿美好姻缘,在小院里一同焚着香。人在回廊,月照回廊。如今人去廊空,黄昏独处心凄凉。走动中心烦意乱,坐着时也颇费思量。
注释: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字,有前后阕句句用叶韵者,而此词上下阕各三平韵,应为其变体。每句并用平收,声情低抑。¹回廊:曲折回环的走廊。²睚:熬;拖延;忍奈。³昏黄:即无聊地度过黄昏。
锦字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来也恓惶,去也恓惶。
锦字¹都来三两行,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何处是仙乡²?来也恓(xī)(huáng)³,去也恓惶。
译文:苦苦盼着来信,来了信都只两三行,最怕是语焉不详。真是千断人肠,万断人肠。雁儿雁儿,哪里是你要去的仙乡?为何你到这儿是来也匆忙,去也匆忙。
注释:¹锦字: 织锦上所织的字。见前窦滔妻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其夫之典。²仙乡:仙人所居处;仙界。³栖惶:匆忙不安的样子。

  这是一首恋情词,民歌风情。上片追忆当初同在回廊,月夜同烧香的情景,烘托出眼下离别孤独的相思愁苦。下片由书信二三行引起内心的无穷思念,愁断人肠。结末以雁儿栖息何处作比喻,表现出惊恐不安的神态。此词全用口语,通俗浅近。

  上阙首句“记得同烧此夜香,人在回廓,月在回廊”。词一开头就从回忆写起,用“记得”回叙那个令人陶醉、难以忘怀的美好辰光: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在九曲回廊与自己的情侣一道焚香拜月,默祷祝愿,互诉衷肠。词人撷取“同烧夜香”这么个典型事例,透露两情缱绻的无限消息,以少总多:借焚香拜月的动态,状情侣间不可言传的心态。月夜与回廊时空错呈,夜景与恋情水乳交融,是一幅寓情于景的绝妙画图。

  柔和的月色,“幽谧的夜晚,清香袅袅,情语绵绵,恐怕蟾宫嫦娥也忍不住要窺视妒羡吧。”可是,这一切已成过去,只能在记忆里重温,现实留下的却只有“思量”。“而今独自睚昏黄,行也思量,坐也思量。”“而今”正与开首的“记得”相对应,镜头从往昔摇回现实。现实是令人伤怀的,昔日双双偎依,今已影单形只,只能“独自”空守,因而对夜也就由迷恋转为怨恨,而要“睚昏黄”了。一个“睚”字,就是一个特写镜头,反衬出对恋人思念之强烈。你看,“行也思量,坐也思量”,无时无刻不在思量,与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行”、“坐”的动态概括,极写两情之深沉。

  下阙开头的“锦”字,系套用《晋书·列女传》中的一个典故:窦滔妻苏氏善属文。滔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词甚凄婉。词人以此典故象征鸿雁传书。“锦字都来三两行”,信算是传来了,可是这三两行使人读了凄婉的消息,非但没有稍解候信人的思念之情,反而触发和平添了无限倜怅。“千断人肠,万断人肠”,正是极言愁绪震荡撞击之剧烈。朝思葬想的情侣,就似虚无飘渺的绰约仙子,你究竟在于何方?鸿雁传书来来往往并没有个确信,“来也愜惶,去也牺惶” ,直弄得六神无主、惊慌烦恼。

  全词回忆与现实结合,表层行踪与深层心理交融,对比与复叠词语连用,音韵铿锵。这首词虽然抒发的是男女幽怨之情,但是于宛转缠绵之中,依然具有一种空灵蕴藉、情愫粗犷之美。

参考资料:
1、 吕美生.中国古代爱情诗歌鉴赏辞典.合肥市:黄山书社,1990.11:821-822
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寻常风月,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算来好景只如斯¹,惟许有情知。寻常²风月³,等闲谈笑,称意即相宜
译文:细细算来,所谓的美景不过只那些时日、只有在多情人的眼里,风景才会美丽 即使是一般的风景,随意谈笑,只要称心,一切也都很好。
注释:¹斯:代词,意为“这”,表示语境中所指的事物。²寻常:普通,一般。³风月:本指清风明月,后代指男女情爱。⁴称意:合乎心意。⁵相宜:合适,符合。
十年青鸟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总是恼人时。
十年青鸟¹音尘断,往事不胜思。一钩残照²,半帘飞絮(xù),总是恼人时。
译文:已经多年没有收到你的音信,总是不忍回想往事。一弯残月下,飞絮扑打着半掩的门帘,这样的情景总是让人伤怀。
注释:¹青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²残照:指月亮的余晖。

  这首词写的是爱情失败后的痛苦。

  上阕以议论和叙述为主,描写热恋时的甜蜜幸福。起首两句写只要“有情”,便无处不是“好景”。“算来好景只如斯,惟许有情知。”世上最美好的景致,莫过于有情人相知相守。在相爱的人眼中,纵然是平常的风光月色和平常的言谈笑语,都会使人感到称心如意,美妙无比,这就是所谓的“称意即相寻”。论及“相寻”,陆游曾吟《梨花》,“开向春残不恨迟,绿杨率地最相寻”。无论是在人生的春秋还是晴雨,遇到她,孤单消弭,一切未知便立刻有了答案——那不是参考,而是确定,是唯一。她随风而过,不似斯佳丽那般疯狂固执的爱却如一杯陈年女儿红,令人沉溺于往事中久久不愿醒转。

  而下阕笔锋陡然一转,从热恋的甜蜜转为离别的苦楚。好景不长,这是千百年流传的古训。由墨菲定理可知,越害怕的事情便越会发生。越渴望,越难求;越珍惜,便越易失去。相知相伴,最是难求。“十年青鸟音尘断”,此处“十年”虽非实指,但也足以说明词人与所爱之人已经分离多年,且送信的青鸟不见,杳无音讯。那些陈年往事日日温习,愈思量愈清晰,愈清晰愈徒增烦恼。本是“花有清香月有阴”之时,本应与爱人尽享“春宵一刻值千金”,那千古同月落下的清辉在人间划出一道铜墙铁壁,一边“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另一边只剩“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所谓“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不过没有到伤情的地方。那一份执著的念想,和卢氏一起生活的时候,卢氏的一颦一笑,纳兰的一言一语,打碎了,搅匀了,和一团泥。看着弯月余晖洒照在沾满柳絮的帘子上,词人回首往事,相思之情溢涌而出。“一钩残照,半帘飞絮”,接下来的这两句进一步烘托相思之情难耐,相伴的那些日子虽无大喜,回忆起来却总是沁着丁香一般若有若无的甘甜。即使人再合适、再称意、再相寻,若不属于自己,到最后也只有“不胜思”的“往事”。最后一句“总是恼人时”方点醒题旨,表达对亡妻的思念之情。

  上下两阙一喜一悲,对比鲜明,简淡清新,自然道来,直中间曲,质而能婉。

参考资料:
1、 《经典读库》编委会 .《经典读库 人间最美纳兰词精选》:江苏美术出版社,2013 :第82-83页
2、 (清)纳兰性德著.《纳兰词 前碎一地的残香与叹息》:万卷出版公司,2012 :第364页
3、 聂小晴编著.《中华经典藏书 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3 :第4页

shǎoniányóu··suànláihǎojǐngzhǐ--lánxìng

suànláihǎojǐngzhǐwéiyǒuqíngzhīxúnchángfēngyuèděngxiántánxiàochēngxiāng

shíniánqīngniǎoyīnchénduànwǎngshìshènggōucánzhàobànliánfēizǒngshìnǎorénshí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译文:在春天二三月时,农夫们在田地间农耕者多,在家闲居者少。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新阳晴暖动膏脉¹,野水泛滟(yàn)²生光辉。
译文:在和暖的阳光的照耀下,肥沃的土壤开始萌动,似乎要长出茁壮的禾苗;田野中流动的溪水,浮光闪耀,波光粼粼。
注释:¹膏脉:肥沃的土壤。²泛滟:浮光闪耀的样子。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鸣鸠(jiū)(guō)¹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译文:斑鸠在屋顶上聒聒鸣叫,布谷在桑条下翩翩飞舞。
注释:¹聒聒:象声词。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dú)¹肥。
译文:远处的碧山上丹杏正在开出艳丽的花朵,在青草地的暖阳下正在睡眠的小牛犊是那样的健壮。
注释:¹黄犊:小牛。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译文:田家的此种乐趣有谁能够知道,只有我一个人知道我为什么还不归去到田园之中。
吾已买田清颍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吾已买田清颍(yǐng)¹上,更欲临流作钓矶(jī)
译文:我已经在美丽的颍州买下了几亩田地,便想着什么时候能够面对溪流坐在岩石之上独享垂钓之乐。
注释:¹颍:指颍州。诗人于黄佑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燖鹅急雪洒斑斑,叠嶂层峦浩渺间。
(xún)¹鹅急雪洒斑斑,叠嶂层峦浩渺间。
译文:焦急的白雪像燖过的鹅毛一样纷纷而下,远处层层叠叠的山峦时隐时现。
注释:¹燖:烧焦的。
拳鹭失巢无倚著,却随蓬背下江湾。
¹²失巢无倚著,却随蓬背³下江湾。
译文:我就像水边一只离群的鹭鸶般无依无靠,独自一人乘着小舟,坐在船篷之上顺江而下。
注释:¹拳:立。²鹭:这里指鹭鸶,一种水鸟。³蓬背:船蓬。
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落尽残红¹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
译文:所有的花凋谢之后牡丹才开始吐芳露蕊,她被人唤作百花之王。
注释:¹残红:凋落的花。
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竞夸¹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译文:所有人都夸它的花姿天下第一,百花之中香艳无双。
注释:¹竞夸:夸耀争竞。

  晚唐现实主义诗人皮日休著有《牡丹》: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

  这首诗,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只是夸奖牡丹“一花独放,独香天下”的好词而已。私下以为,鉴赏文学作品,一定要从作者的身份乃至当时的历史环境去思量、细琢磨,方有心得。

  大家知道,皮日休,是现实主义诗人,他出身贫苦家庭,对晚唐黑暗现实不满。他认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鹿门隐书》)”他肯定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国君如“有不为尧舜之行者,则民扼其吭,捽其首,辱而逐之,折而族之,不为甚矣。(《原始》)”唐僖宗乾符五年(878),皮日休参加了黄巢起义军。黄巢入长安称帝,皮日休任翰林学士。他曾把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奉为“圣人”。他说:“欲知圣人姓,田八二十一;欲知圣人名,果头三屈律。”由此,可看出他对农民起义领袖的敬慕之情。

  这首歌颂牡丹的诗,从表面看,他赋于牡丹以坚强的性格,描写它敢于在晚春末日一花独放,花中称王的高大形象和气魄,颇似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写的《不第后赋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题旨。黄巢写自己敢于藐视李唐王朝,决心推翻李唐王朝的气魄。皮口休这首《牡丹》诗,又似在通过花王牡丹暗示农民起义领袖,从而歌颂黄巢敢于反抗现实称王天下的气魄和革命精神。

  “落尽残红始吐芳。”起句一下子把人们引向一个春色将阑的尾声世界,使人看到落红遍地,一片残败狼藉的景象,让人感到落红难缀,惋惜春天即将逝去。但正是在这春色将阑百花齐谢的晚春时节,被人称道百花之王的“牡丹仙子”却亭亭玉立,一花独放,开始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芳香,使人在失望中又感到春的希望。这何尝不是唐王朝病入膏肓,濒于土崩瓦解的来世,黄巢自号“冲天大将军”长安称帝的现实写照呢?

  “佳名唤作百花王。”次句紧承上句意脉,诗人像称黄巢为“圣人”一样,同样认为牡丹花能在“我花开后百花杀”的晚春世界,吓人地生气勃发,吐蕊怒放,要稳占春光。它应该登上花王的宝座,享有“百花王”的佳名。

  “竞夸天下无双艳。”这句写牡丹芳姿艳质,花光万里,是天下无与伦比的。表面上称赞:“牡丹花品冠群芳,”“牡丹仙子”甲天下。实际上是对“冲天大将军”黄巢的极口赞扬,也是人民竞夸起义领袖的心声。

  “独立人间第一香。”这句承上句写花美,而进一步写花香,也暗合黄巢“冲天香阵透长安”的句意。诗人认为牡丹不仅花色绚丽,端正大方,极富大国风度,有“国花”之称,而且是香飘天下,花香万里。又因牡丹开放,时值晚春末日,正是百花凋谢之时,故诗人极口赞扬只有牡丹巍然独立,一花独放,独香天下,是人间第一花香。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