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信由来惑是非,一言邪佞脱危机。
偏信由来惑是非,一言邪佞脱危机。
张仪重入怀王手,驷马安车却放归。
张仪重入怀王手,驷马安车却放归。

chǔshìjiā--tángyànqiān

piānxìnyóuláihuòshìfēiyánxiénìngtuōwēizhāngzhòng怀huáiwángshǒuānchēquèfàngguī

唐彦谦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1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译文:春天青草丛生,绿柳抽芽,桃花挂在枝头丛丛点缀,李子花的香味飘得远远都是。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译文:(但是在这样生机盎然的春天),春风依然不能为我吹散烦恼忧愁,我的愁思怨恨偏偏在这春天一直滋长。
红粉当垆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醿。
红粉当垆¹弱柳垂,金花腊酒解酴(tú)(mí)²
译文:美人在吆喝着卖酒,扭动着腰肢的佳人们(在旁边作陪);金花茶配着米酒可以解酴醿酒。
注释:¹当垆:卖酒。²酴醿:种经几次复酿而成的甜米酒,也称重酿酒。
笙歌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shēng)¹日暮能留客,醉杀长安轻薄儿。
译文:在这日夜不间断的歌舞声中,最能留住来往的客人,能把长安所有的轻薄人都醉死在这温柔乡里。
注释:¹笙歌:奏乐唱歌。

  贾至的《春思二首》载于《全唐诗》卷二百三十五。下面是古典诗词专家陈邦炎先生对组诗第一首(“草色青青柳色黄”)的赏析。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之愁、逐客之恨。可与这首诗参证的有他的另一首《西亭春望》诗:

  “李长风暖柳青青, 北雁归飞入窅冥。

  岳阳楼上闻吹笛, 能使春心满洞庭。”

  这里,除明写诗人身在岳州外,“柳青青”的景色与“草色青青柳色黄”既很像,而“李长风暖”的景象也近似“偏能惹恨长”的“春李”与“不为吹愁去”的“东风”。至于“满洞庭”的“春心”,与这首诗题所称的“春思”也大致同义。“春心”是因春来雁去而触发的旅情归心;“春思”是纵然在美好的春光中仍然排遣不去的、与李俱长的愁恨。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嫣红、洁白两色,并以写气图貌之笔传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使画面上的春光更加艳冶,春意更加喧闹。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更为曲折。

  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这在诗思上深一层、曲一层,使诗句有避平见奇之妙。第四句“春李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李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李惹恨,把恨引长,其立意就更新奇,遣词就更有深意。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的东风、春李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李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李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李子更难打发。张华《情诗》“居欢惜夜促,在戚怨宵长”,李益《同崔邠登鹳雀楼》诗“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李即知长”,所写的都是同一心理状态,表达了诗人主观上的时间感。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李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诗的语言有时不妨突破常理,但又必须可以为读者所理解。也就是说,一首诗可以容纳联想、奇想、幻想、痴想,却不是荒诞不经的胡思乱想;诗人可以自由地飞翔他的想象之翼,却在感情的表达上要有可以引起读者共感之处。这首《春思》诗,正是如此。

chūnèrshǒu

jiǎzhì tángdài 

cǎoqīngqīngliǔhuáng táohuāluànhuāxiāng 
dōngfēngwèichuīchóu chūnpiānnénghèncháng 

hóngfěndāngruòliǔchuí jīnhuājiǔjiě 
shēngnéngliú zuìshāchángānqīngér 

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
万里衡(héng)阳雁¹,今年又北归。双双瞻(zhān)²客上,一一背人³飞。
注释:¹衡阳雁:雁是候鸟,秋来南飞,传说到衡阳为止,不过湖南衡山的回雁峰。²瞻:往上。³背人:避开别人。背:避开,离开。
双双瞻客上,一一背人飞。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¹。系书²³浪语,愁寂故山
注释:¹稀:数量少。²系书:系帛书,谓缚帛书于雁足以传音信。³元:一作“无”。⁴浪语:妄说;乱说。⁵愁寂:忧愁寂寞。寂:一作“绝”。⁶故山:喻家乡。⁷薇:草本植物。
云里相呼疾,沙边自宿稀。
¹雪违²胡地³,先花别楚云。却过清渭(wèi)影,高起洞庭群。
注释:¹欲:想要,希望。²违:离别。³胡地:古代泛称北方和西方各族居住的地方。⁴楚云:楚天之云。⁵清渭:清清的渭河。⁶起:止,伏,落。此句指大雁从高处飞落洞庭湖。
系书元浪语,愁寂故山薇。
塞北春阴¹²,江南日色³(xūn)。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注释:¹春阴:春季天阴时空中的阴气。²暮:晚,将尽。³日色:阳光。⁴曛:暮,昏暗。⁵伤弓:受过箭伤的鸟,听到拉弓开弦的声音也害怕。比喻经过祸患,心有余悸。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欲雪违胡地,先花别楚云。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却过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塞北春阴暮,江南日色曛。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伤弓流落羽,行断不堪闻。
杜甫自大历三年(768)正月带着全家离开四川,在湖北、湖南飘泊了两年多,写下九十多首诗,其中以《归雁》为题的诗写了四首。到了衡州,杜甫写《归雁二首》(翻宋本第二首题名为《再吟》),对衡阳雁北飞寄予无限牵挂。归是主题,雁是道具,诗人借雁抒发难以排遣的愁绪乡思。

guīyànèrshǒu

 tángdài 

wànhéngyángyàn jīnniányòuběiguī 
shuāngshuāngzhānshàng bèirénfēi 
yúnxiāng shābiān宿 
shūyuánlàng chóushānwēi 

xuěwéi xiānhuābiéchǔyún 
quèguòqīngwèiyǐng gāodòngtíngqún 
sàiběichūnyīn jiāngnánxūn 
shānggōngliúluò hángduànkānwén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幸与松筠(yún)¹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
译文:幸亏与松竹同处一起栽,不愿随着桃李花一时开。
注释:¹松筠:松与竹。因其材质坚韧,经冬不凋,常用以比喻节操坚贞。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杏园¹岂敢妨(fáng)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译文:杏园哪里敢妨碍你离去,没有花之时你再且看来。
注释:¹杏园:园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郊大雁塔南。秦时为宜春下苑地。唐时与慈恩寺南北相直,在曲江池西南,为新进士游宴之地。

  “幸与松筠相近栽,不随桃李一时开。”欲写迎春,却落墨于松竹、桃李,曲笔有致。松竹皆岁寒不凋、翠叶常青。迎春则能“带雪冲寒折嫩黄”(韩琦语),最先点缀春色。因而它友于松竹,与纷艳一时的桃李不能同日而语。自古来文士都视松竹为坚贞高洁的象征。陶潜谓:“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白居易则“植竹窗前,日日观照。”(《竹窗》)说迎春欣喜自得为松竹近邻,实是赞人的高风亮节、卓然独立。唐人爱牡丹,最不喜桃李。刘禹锡《杨柳枝词》道:“城东挑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诗更以桃花讽刺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白居易曰迎春花“不随桃李一时开”,是麻姑手搔到了刘禹锡心头的痒处。语似平易,实则痛快淋漓。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杏园,据说那里是“花卉环周,烟水明媚”。唐代每年科举放榜后,新登进士多游宴于此(见《松窗杂录》)。这是个众芳斗撼 热闹非凡之处。然而迎春花却自有佳处,它先于群芳,应春傲然怒放。迎春花热情地邀请刘禹锡在桃、李、杏等花未开时,不妨来看一看。其超群拔俗的品格,得到了进一步的表现。两句紧扣诗题“招”,极为贴切。“岂敢”二字下得遒劲、有力,“且”字用得玩皮、冷峻。联系刘禹锡的生平事迹看,这两句显然是借花喻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政治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一一遭贬。十年后,刘、柳等应召人京,待起用。谁知刘禹锡不肯改悔,游玄都观时作《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讥刺权贵,因之刘、柳等又再度被谗毁、出贬。十四年后,刘禹锡仍然不易初衷,从洛阳一回到长安就旧地重游,并以诙谐、嘲笑的笔调作了《再游玄都观》。诗云:“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不像是渡尽劫波人的口气,倒是有一种坚持立场、九死不悔的战斗精神和胜利后的豪放风度。这正是诗人笔下迎春花的气派。

  刘、白交往数十年,相知甚深。故此诗虽然只就普通的迎春花着笔,却点活了人物的神采,含蓄地写出了刘禹锡的政治倾向、铮铮铁骨和倜傥风流。此可谓是善于小中见大,超然物外。作为一首咏物赠人小诗,非莫逆至交者,写不得这么深致。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38
2、 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239

dàiyíngchūnhuāzhāoliúlángzhōng--bái

xìngsōngyúnxiāngjìnzāisuítáoshíkāi

xìngyuángǎnfángjūnwèiyǒuhuāshíqiěkànlái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题徐渭文¹《钟山²梅花图》,同云臣³、南耕、京少赋。
注释:¹徐渭文:名元琜,渭文其字,又作文清,阳羡名画家。²钟山:名紫金山,在今南京市东郊。³云臣:史惟圆字。⁴南耕:曹亮武号。⁵京少:蒋景祁字。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十万琼枝¹,矫²若银虬(qiú)³,翩(piān)如玉鲸。正困不胜(shēng)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dāng)¹⁰贵戚,玉佩公卿。  
译文:十万株梅花,远远望去,就像是舞姿矫健的银虬,翩跹游动的玉鲸。它柔嫩如水,无法承受春日的轻烟,它的香气在南宫缭绕;它娇弱的身姿,偏偏怕那春雨的催折,它的影子在西厢的清静处飘荡。秦淮河两岸,耸立着亭台楼阁,还有上与天接的歌板声,十四楼中传出的是太平享乐的氛围。有谁竞相欣赏它迷人的风姿?是带着明珠玉佩的达官贵戚和列朝公卿。
注释:¹琼枝:指梅花。²矫:形容梅花盘曲昂健的姿态。³银虬:白色的蛟龙。⁴翩:形容梅花轻盈铺张的姿态。⁵困:倦怠状。⁶胜:承受。⁷南内:南宫。朱元璋定都南京,此处指明皇城。⁸西清:皇宫中游宴处。⁹十四楼:明南京官伎所居,太祖时所建。¹⁰珠珰:耳装饰以明珠曰珰。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如今潮打孤城¹,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²石马³,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译文:到如今这里却是潮打空城,只有歌女在船头对着皎洁的明月。我感慨,一夜乌鸦的哀啼,带着人世憾事恨的落花;还有五陵前的石马,伴随着无声的流水。有意寻找却好像没有,看起来就好像是一场梦啊,这一切都是由泪水洒落在生绡上而成的。我携着这幅梅花画卷,对着水天向人诉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¹潮打孤城:用刘禹锡《石头城》“潮打空城寂寞回”诗意。²五陵:指西汉五位皇帝的陵墓,此指明太祖孝陵。³石马:贵族陵墓前以石雕成动物形状,以为饰物。⁴生绡:生丝织成之薄绸。此处指代画幅。⁵水天闲话:李商隐有《水天闲话旧事》。

  1671年(康熙十年)徐渭文去南京,陈维崧有赠序,嘱咐他一访“畸人而隐于绘事者”,也即心怀兴亡之痛的隐逸之流。徐自南京归,成《钟山梅花图》,阳羡词人从不同角度、以不同词调题咏殆遍,形成一次相当独特的凭吊故国的联吟酬唱格局。个中迦陵此篇尤为翘楚,被前人誉为“情词兼胜,骨韵都高,几合苏、辛、周、姜为一手”(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三)。

  从“意”的大处看,则其中蕴涵着极其复杂的遗民心绪。诸如“一夜啼乌,落花有恨”的哀思、对“珠珰贵戚,玉佩公卿”们“十四楼中乐太平”的误国行径的怨慨,以至“寻去疑无,看来似梦”的泪眼愁看,皆是遗民群体“孤臣孽子”感情的披露。悲凉、幻灭、欲哭无泪、欲隐无地,凡此种种尽包蕴于清丽词藻之间,令人不由黯然神伤。

  阳羡词人借徐渭文此图遥祭故国,所拈者为“大题目”,寄寓者为“大意义”(谢章铤语)。在清朝初年,因此种民族情绪而遭致诛杀惨祸者不知凡几,故而,“一幅生绡泪写成”的悲凄后面其实隐藏着凶险的刀光剑影和这一词群非凡的胆力和勇气。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软绿柔蓝¹²胜衣³,倚船吟钓正相宜
译文:无论穿著什么样的衣裳,都比不上柔软绿草织成的蓑衣,它跟斜倚篷船吟诗垂钓的生活,实在是最最相宜。
注释:莎衣:即蓑衣,以蓑草编织成的御雨衣披。¹软绿柔蓝:绿色柔软的。²著:穿。³胜衣:即蓑衣。⁴正相宜:合适,十分自然。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jiān)(jiā)¹影里和烟卧,菡(hàn)(dàn)²香中带雨披。
译文:夏日在清凉的芦苇影中,和衣睡在迷离的暮烟里,又在幽雅的荷花香气中,绵绵细雨下披着我的蓑衣。
注释:¹蒹葭:芦苇。²菡萏:荷花。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狂脱¹酒家春醉后,乱堆²渔舍晚晴³时。
译文:春天在酒家痛饮,狂醉后才将蓑衣脱下去,当黄昏雨过天晴,就把它随便堆放在渔舍里。
注释:¹狂脱:狂醉。²乱堆:随便堆放。³晚晴:傍晚雨后初晴。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直饶¹紫绶(shòu)金章²贵,未肯轻轻博换³
译文:尽管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极其尊贵,我也不肯轻易拿蓑衣去换取。
注释:¹饶:任凭。²紫绶金章:紫色绶带,黄金印章,指高级官员的服饰。绶,系印环的丝带。³博换:交换。⁴伊:第三人称,指莎衣,亦即指隐居生活。

  这首诗除尾联两句抒情言志以外,其余六句都是咏蓑衣的。首联写渔人爱蓑衣。颔联写渔人披蓑衣。颈联写渔人脱蓑衣。

  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穿上它,倚在船上钓鱼是非常合适惬意的。吟诗是诗人的事,钓鱼是渔人的事,既钓鱼又吟诗,就不是一般的渔翁,而是闲居江湖的高雅之士的行为了。诗人爱蓑衣,正是他喜爱浪迹江湖,不与污浊庸俗的官场往来的思想情感的流露。这两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表现了淡泊清高的情韵。

  颔联叙渔人披蓑衣。这两句意思是:在那芦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卧在渔船之上;在那如盖的莲叶影里,在那清幽的荷香中间,披着蓑衣御着雨。这一联写得有意境,波光潋滟,烟霭迷蒙,苇影参差,莲叶滴翠,荷花吐香,加上雨洒做面,如溅珠进玉,此间一叶扁舟,舟上卧着披了蓑衣的渔人,这景象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人描绘这么一幅渔人乐趣图,是对渔人无忧无虑生活的赞颂,也是对“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的向往。诗人之所以要叙写渔人披蓑衣的情景,就在于借此表现一个桃花源式的理想天地。因此这里的景愈美,也就显得人愈雅,从而对比了现实社会中官场的混浊,披上蓑衣,就能超然尘外,就可归返自然,诗人对蓑衣是非常喜爱的。

  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这显然是对无拘无束、怡然自乐的渔人生活的讴歌。

  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写蓑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写,一写“披”,一写“脱”。“披妙时风景如画,“脱”时神情活现。写“披”,景是动,人是静;写“脱”,景是静,人是动。一“披”一“脱”,两相对照,把诗人对这种渔人生活的由衷深爱披沥无遗。

  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富贵非吾愿”,衣锦而招摇过市那是沐猴而冠。穿上莎衣“遁世以保真”,“渔歌入浦深”;“白云依静渚”,“万事不关心”。诗人面对宋太宗而拒绝受官,正和他不愿将蓑衣换官服的思想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其思想情操。这就表明,这首《莎衣》,不是一般的咏物诗,而是一首咏物言志诗。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由于要和“紫缓金章妙对举,因而诗人改变了自楚辞《渔父》以来一贯咏渔翁的写法,不着力于“人”而专意于“衣”,从而构成“换”的关系,构思新巧。在前三联极写蓑衣的基础上,笔锋一转,泻出正题,是点峭传神之笔,足有千钧万解之力。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25-26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8

suō

yáng sòngdài 

ruǎn绿róulánzhuóshēng chuányíndiàozhèngxiāng 
jiānjiāyǐngyān hàndànxiāngzhōngdài 
kuángtuōjiǔjiāchūnzuìhòu luànduīshèwǎnqíngshí 
zhíráoshòujīnzhāngguì wèikěnqīngqīnghu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