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露沾荒草行人过,
清浅萦纡一水间,竹冈藤树小跻攀。露沾荒草行人过,
月上高林宿鸟还。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
月上高林宿鸟还。江绕武侯筹笔地,雨昏张载勒铭山。
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
异乡一笑因酣醉,忘却愁来鬓发斑。

xìngyuánshěnshìzhuāng--tángyànqiān

qīngqiǎnyíngshuǐjiānzhúgāngténgshùxiǎopānzhānhuāngcǎoxíngrénguòyuèshànggāolín宿niǎoháijiāngràohóuchóuhūnzhāngzàilēimíngshānxiāngxiàoyīnhānzuìwàngquèchóuláibìnbān

唐彦谦

唐彦谦

唐彦谦(?~893)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咸通末年上京考试,结果十余年不中,一说咸通二年(861)中进士。乾符末年,兵乱,避地汉南。中和中期,王重荣镇守河中,聘为从事,累迁节度副使,晋、绛二州刺史。光启三年(887),王重荣因兵变遇害,他被责贬汉中掾曹。杨守亮镇守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时,担任判官。官至兴元(今陕西省汉中市)节度副使、阆州(今四川省阆中市)、壁州(今四川省通江县)刺史。晚年隐居鹿门山,专事著述。 昭宗景福二年(893)卒于汉中。 ▶ 14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起兮¹云飞扬,
译文: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啊,
注释:¹兮: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助词“啊”。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¹²海内³兮归故乡,
译文:威武平天下,衣锦归故乡,
注释:¹威:威望,权威。²加:施加。³海内:四海之内,即“天下”。我国古人认为天下是一片大陆,四周大海环绕,海外则荒不可知。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安得¹猛士兮守²四方³
译文:怎样才能得到勇士啊为国家镇守四方!
注释:¹安得:怎样得到。安,哪里,怎样。²守:守护,保卫。³四方:指代国家。

  《大风歌》一诗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他对国事忧虑的复杂心情。

  这首诗全篇只有三句,却包含了双重的思想感情,且出现别具一格的转折。其诗用大风、飞云开篇,令人拍案叫绝。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他与他的麾下在恢宏的战场上是如何歼剿重创叛乱的敌军,而是非常高明巧妙地运用大风和飞扬狂卷的乌云来暗喻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画面。“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只一个“威”字就是那样生动贴切地阐明了各诸侯臣服于大汉天子刘邦的脚下,一个“威”字也直抒了刘邦的威风凛凛、所向披靡,天下无人能与之匹敌的那种巨无霸的冲天豪迈气概。但诗篇的着重点乃是后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最后一句比照上一句,都是直抒胸臆,写他的心情与思想,但这最后一句,刘邦没有继续沉浸在胜利后的巨大喜悦与光环之中,而且是笔峰一转,写出内心又将面临的另一种巨大的压力。这一句既是希冀,又是疑问。它显露了刘邦的无奈不禁叩问天下,有谁能为他守住这片江山之感慨,昔日的功臣一个个谋反,独留他这个老朽在此老泪纵横。

参考资料:
1、 《中华好诗词》栏目组编著. 中华好诗词 第1季[M]. 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 2014.09.第64页
2、 姚国军主编. 中国经典诗词品鉴[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16.01.第14-15页

fēng

liúbāng liǎnghàn 

fēngyúnfēiyáng 
wēijiāhǎinèiguīxiāng 
ānměngshìshǒufāng 
少昊有子曰该,为蓐收。《国语》
少昊有子曰该,为蓐(rù)收。《国语》
译文:少昊有个儿子叫该,就是蓐收。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
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山海经》
译文:西方的蓐收神,左耳上有一条蛇,乘驾两条龙飞行。
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蓐收之所司者,万二千里。《淮南子》
西方之极¹,自昆仑耳流沙、沈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少皞(hào)、蓐收之所司²者,万二千里。《淮南子》
译文:在西方的尽头,从昆仑山横渡流沙、沉羽,向西到三危国,那里是石头为城、金属为屋的地方,居民以气为食而长生不死,是少皞、蓐收所管辖的地方,共一万二千里。
注释:¹极:尽头。²司:掌管。
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
长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兽皆文¹尾,其鸟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实惟员神磈氏之宫。是神也,主司反景²
译文:有座山叫长留山,天神白帝少昊居住在这里。山中的野兽都是花尾巴,禽鸟头上也都有花纹。山上盛产彩色花纹的玉石。它实是员神磈氏的宫殿。这个神,主要负责太阳西沉时把影子反拨向东方。
注释:¹文:花纹,纹理。²反景:夕阳反照。
渤山,神蓐收居之,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山海经》
渤山,神蓐收居之,西望日之所入,其气员,神红光之所司也。《山海经》
译文:渤山,天神蓐收居住在这里,向西可以望见太阳落山的情景,那种气象浑圆,由天神红光所主管。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夏席清 一作:夏簟清)
别院¹深深夏簟(diàn)²³,石榴开遍透帘明。(夏簟清 一作:夏席清)
译文:幽深的小院中我躺在竹席上,浑身清凉;穿透帘子看见那石榴花开得正艳。
注释:¹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²夏簟:夏天的竹席。³清:清凉。⁴透帘:穿透帘子。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jué)¹流莺时一声。
译文:中午时分浓密的树阴隔断了暑气,午睡醒来,耳边传来一阵阵黄莺的啼叫声。
注释:¹觉:睡醒。

  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表现了诗人悠闲旷达,虚怀若谷的心境。

  诗的前三句着力在炎热的夏天描绘出一派清幽的世界,以衬托午睡的舒适。

  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物我之间的通感,使人直观地感觉到在这里午睡的宜人。

  第二句写院外的环境。院内屋中是一味清凉,窗外榴花盛开,透过窗帘,仍能感觉到它艳丽的色彩。可以想象,诗人躺在席子上,榴花映照屋内,颜色柔和,带有催眠的作用。

  第三句把上两句所说加以综合,点出中午这个时间,说庭院深深,午时也绿阴遍地,凉意沁人。通过上面三句,午睡的各项条件都已具备,可接手写午睡了,诗却一下跳开,直接写梦醒,用笔灵活。梦醒后宁谧,又通过不时传来断续的莺声来反衬。睡醒后恬静舒适,睡觉时恬静舒适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是诗人想表现的“夏意”。

  全诗四句,围绕午睡写。前三句是午睡前,末句是午睡后,不直接写午睡,而午睡已包含在其中,用笔活泼跳脱。诗又句句切合夏日,不断利用色彩来表现景物,表达诗人满足的心情,与夏午本应给人的炎热与压抑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表现手法尚有三点可注意:

  笔致轻巧空灵:写庭院,落墨在深深别院;写榴花,则施以帷帘;写绿树,从清阴看出;写黄莺,从啼声听得,句句从空际着笔,遂构成与昼寝相应的明丽而缥缈的意境。

  结构自然工巧:诗写昼寝,前三句实际上是入睡前的情景,但直至末句才以“梦觉”字挑明,并续写觉后之情景。看似不续,其实前三句清幽朦胧的气氛句句都是铺垫,而“日当午”一语更先埋下昼寝的伏线,待末句挑明,便觉悄然入梦,骤然而醒,风调活泼可喜,避免了质直之病。

  风格清而不弱。唐代常建的《题破山寺后院》云:“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形象与此诗一二句相似,但常诗写出世之想,寂灭之感,这首诗洒脱不羁。欧阳修称舜钦“雄豪放肆”((祭苏子美文》),故虽同写清景,却能寓流丽俊爽于清邃幽远之中,清而不弱,逸气流转,于王、孟家数外别树一格。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40-141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2-43
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此生自断天休问¹,独倚危楼²。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译文:这辈子的命运我自己就可以断言,无须再问天,独自依靠在高楼上。我独自倚靠高楼之上,不相信世间还有人比我更愁。
注释: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双调四十四字,前后片各三平韵。¹“此生”句:化用唐杜甫《曲江三章,章五句》:“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²危楼:高楼。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¹。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译文:客人来的时候我喝醉了正在酣眠,难以待客,请客人暂且回去。(然而)客人回去之后,我的愁情只能说与西风听。
注释:¹“君来”二句:《宋书·陶潜传》:“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 ‘我醉欲眠卿可去。’”

  这首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词人无须问天,自己可占卜人生,紧接两个叠词展现了落寞孤独之情。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愁情无人诉说,只能与秋风说,表达了作者内心愁苦之广。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挚。

  上片起句即言“此生自断天休问”,词人自己占卜,又何必再问天意呢?接着叠用两个“独倚危楼”,既有反复回环之美,又有不同的意思。前一个“独倚危楼”是跟在“此生自断天休问”后面的,是作者“自断”以后的结果,展示的是词人自己为自己占卜得知结果后的情态。第二个“独倚危楼”则是后面产生“不信人间别有愁”的感慨的环境氛围,词人独自坐在高楼之上,又逢清秋,落寞孤独之感难消,所以才觉得世间除了“悲秋”之感,别无他愁。

  下片道友人来得不是时候,词人此时酒醉欲眠。此处连用两个“独且归休”,第一个是因为自己酒醉,不能待客,故有此语,体现词人直率纯真的性格。第二个独且归休”,则是与后面的“说与西风一任秋”联系在一起,因为作者的愁情无法与友人言说,只能说与秋风,可见作者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广了。

  这首词的风格具有语浅意深、言近旨远的特点,词作的主旨依然是“愁”。作者壮志未酬,却被朝廷闲置田园,英雄无用武之地,这种愁情难以于人言,只有“说与西风”,则其愁苦之意,比上一篇更深一层。

参考资料:
1、 (南宋)辛弃疾.辛弃疾词 插图版:万卷出版公司,2009.06:第118页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知逐(zhú)¹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译文:只知道寻觅胜景而忘了天寒,偶立在春风中夕阳晚照之间。
注释:¹逐胜:寻觅胜景。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最爱东山¹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²
译文: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软红的光芒里涌来座座银山。
注释:¹东山:指作者家乡的山。²银山:形容雪后东山如银山。
群山雪不到新晴,多作泥融少作冰。
群山¹雪不到新晴²,多作泥融(róng)³少作冰。
译文:东山的积雪留不到天放新晴,多成了湿润的泥土少许成冰。
注释:¹群山:指东山。²新晴:刚放晴的天气。³泥融:湿润的泥土。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最爱东山晴后雪,却愁宜看不宜登。
译文:我最喜欢那东山晴后的雪景,发愁适合观赏而不适合攀登。

  这组诗的题目直接言明“最爱”,表达情感取向。第一首诗描写了东山雪后阳光朗照的美丽景象。这首诗作于早春,天气乍暖还寒时候。东风轻拂,万物开始复苏,四山开始挣脱冬日的枯黄,泛出片片青绿。诗人整日都在追逐那一片片青绿,早已忘记了早春还有丝丝寒意。在春风夕照间停留,环顾群山,原来此刻最美的是东山上那一片雪。

  第一句“只知逐胜忽忘寒”,写自己因为只顾着追逐寻觅胜景而忘记了寒冷,第二句“小立春风夕照间”写偶尔在春风中站立,在夕阳中放眼赏看美景。这两句写诗人不惧寒冷,寻觅美景,立于风中,在夕阳中欣赏美景的形象,把一个因爱美景而不顾寒冷的“痴人”形象展现出来。

  第三句“最爱东山晴后雪”直言自己最喜爱东山天晴之后的雪景,而第四句“软红光里涌银山”则为全诗最妙的景语。其中“软”字写出白雪映照下的夕阳红光,是那么的柔和细微,赋予夕阳光芒以形象的触觉,写出了夕阳的无限美好。另一个“涌”字则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在夕阳之下闪耀光芒,在视觉上产生向自己涌动而来的动态感描绘出来,有化静为动的奇功。

  第二首诗描写了阳光照耀下东山积雪消融的景象。随着时间推移,东山上的雪渐渐消融,多是变成了湿润的泥土而少许成冰,而这时还没到新晴之时。这就是前两句所写,不仅很好承接上一首点出雪后消融的景象,而且为下面“宜看不宜登”讲明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句,这句“最爱东山晴后雪”在前首同样的位置就出现了,而再写一次就进一步表现了对东山之雪的喜爱,这样的情感是非常有力的。但略不同于前首,这句话的是带有些许愁意的。第四句直接点出了愁,作者所愁的是“宜看不宜登”,可以远观而不可登攀近赏,对于作者来说却是十分失望的,而且其中又隐含着对白雪消融掉的可惜。

参考资料:
1、 刘永生.宋诗选:天津古籍出版社,1997:311-312
2、 张鸣.宋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419-420

xuěhòuwǎnqíngshānjiēqīngwéidōngshānquánbáizuìàidōngshānqínghòuxuěèrjué--yángwàn

zhǐzhīzhúshèngwànghánxiǎochūnfēngzhàojiān

zuìàidōngshānqínghòuxuěruǎnhóngguāngyǒngyínshān

qúnshānxuědàoxīnqíngduōzuòróngshǎozuòbīng

zuìàidōngshānqínghòuxuěquèchóukàndē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