帘卷凉侵户,窗虚月过帷。
高桐清露湿,深柳夜蝉嘶。
断绩银河转,欹斜斗柄移。
风来高叶报,伏近候虫知。
陶令尊无酒,潘生鬓有丝。
将何慰愁寂,倚杖独题诗。
帘卷凉侵户,窗虚月过帷。
高桐清露湿,深柳夜蝉嘶。
断绩银河转,欹斜斗柄移。
风来高叶报,伏近候虫知。
陶令尊无酒,潘生鬓有丝。
将何慰愁寂,倚杖独题诗。
张耒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 192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liǎo)¹(zhàn)²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
译文: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红色亦不改,水鸟划过湖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
注释:游后湖赏莲花:一作“幸后湖开宴赏荷花作”。¹蓼花:草本植物。节常膨大,托叶鞘状,抱茎,花淡红色或白色。花,一作“梢”。²蘸:沾染。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清流。
满目荷花千万顷,红碧相杂敷(fū)¹清流。
译文:千万顷的荷花烂漫夺目地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与千顷碧波相映生色。
注释:¹敷:开放,绽放。
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孙武¹已斩吴宫女,琉璃²池上佳人头。
译文:这千万顷的美丽荷花,宛若当年孙武斩落的宫女之头。
注释:¹孙武: 春秋时兵家,字长卿,齐国人,世称“孙子”。曾以 《兵法》十三篇见吴王阖闾,被任为将,率吴军攻破楚国。孙武为吴王搬演阵法,宫女充为兵卒,恃宠调笑,不听指挥,孙武立斩二人,阵法则成。琉璃池:指水如琉璃一样的池子,形容后湖彩色斑驳。典出《佛说无量寿经》:“内外左右,有诸浴池……八功德水,湛然盈满,清净香洁,味如甘露。黄金池者,底白银沙。白银池者,底黄金沙。水精池者,底疵璃沙。璃池者,底水精沙……紫金池者,底白玉沙。”²琉璃: 亦作 “流离”,一种矿石质的有色半透明体材料。

  这首诗前四句描写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水鸟划过水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在这充满动感的背景下,千万顷的荷花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最后两句想象荷花如同孙武当年斩落的宫女头颅。全诗写景雅致,想象奇特。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美丽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蓼花似火,绽放在水上,蘸入水中的,红色亦不改;水鸟划过水面,惊得鱼儿上下穿梭。就在这显示着大自然美妙与神秘的、充满动感的背景下,千万顷的荷花烂漫夺目地绽放在水面之上,与满池荷叶红碧相间,与千顷碧波相映生色。

  诗人把荷花写得无限妖饶,充满生机,但是最后两句的想象,却充满了血腥和不祥:“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诗人实在无法表达内心深处对荷花的独特感受,于是生发出一个兵家典故:孙武斩吴宫女。这个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诗人把荷花比喻成孙武当年斩落的宫女的头颅。用“佳人头”作为诗歌意象来形容莲花的鲜艳、娇美,前所未有。这个比喻险怪、冷艳,带有几分杀机,包含着一个附庸国国君潜意识中的不平之气。不过如此一来,如火的蓼花映照下的水面则宛若一池血水,难怪当时人们都认为此诗不是吉兆。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38-140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长安市上醉春风,乱插繁花满帽红。
译文:提着酒壶,走在春风扑面的长安街面上,看着熙熙攘攘的行人头上插满红色绚烂的繁花。
看尽人间兴废事,不曾富贵不曾穷。
看尽人间兴¹²³,不曾富贵不曾穷。
译文:看尽人间世事。只觉人生之间朝朝暮暮,起起伏伏是再正常不过,最后没有谁富贵也没有谁穷。
注释:¹兴:指兴盛。²废:指衰败。³事:指兴废的历史。

--yóu

zhǎngānshìshàngzuìchūnfēngluànchāfánhuāmǎnmàohóng

kànjǐnrénjiānxìngfèishìcéngguìcéngqióng

少睡多愁客,中宵起望乡。
少睡多愁客,中宵¹起望乡。
译文:漂泊在外的旅客总是多愁少睡,半夜时分起床遥望家乡。
注释:旅望:旅途中所见。¹中宵:中夜,半夜。
沙明连浦月,帆白满船霜。
沙明¹连浦(pǔ)²月,帆白满船霜。
译文:明净的沙岸与水边的月色相映,白色的布帆映着满船的秋霜。
注释:¹沙明:沙洲明亮。²浦:水滨,水边。
近海江弥阔,迎秋夜更长。
¹海江弥(mí)²阔,迎秋夜更长。
译文:临近大海江面更加开阔,秋季白日渐短而黑夜更长。
注释:¹近:临近。²弥,更加。
烟波三十宿,犹未到钱唐。
烟波¹三十宿(sù)²,犹未到钱唐³
译文:我宿在这烟雾苍茫的江面已有三十个晚上了,还未到达浙江钱塘。
注释:¹烟波:烟雾苍茫的江面。²宿:夜,此指天数。³钱唐:指杭州。

  这首诗写江行夜泊时触景而生的乡愁。首联切题,点明夜望。颔联承“望”字,写远观近看所见:月光照耀,沙岸水滨,通明一气;月明如霜,映白风帆,洒满船舱。描绘真切,情景宛然。颈联“近海江弥连”一句,写江面开连之景,如在目前。辞意俱工,堪与盛唐王湾名句“潮平两岸连”并举。结联写行程遥遥,离乡日远,则思乡之情自在言外。这首诗用笔简练,读来颇有韵味。

  首联开始便展现了诗人心中忧愁。睡不着觉的多半是忧愁的客人,半夜起来望着家乡的方向。“少睡”是因为“多愁”。原本是去杭州赴任,半夜不睡觉忧愁什么呢。诗人不说,但“望乡”还是让人知道,不管这“愁”是由什么组成的,还有其他什么样的不痛快,最起码此时的忧愁里面有乡愁的成分。

  颔联月明星疏的夜晚,船上的帆白茫茫一片,整个船上都是秋霜。“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

  颈联写因为离海近的缘故江面显得宽连,因为到了秋天,夜晚变得更长。“江弥连”对应“夜更长”,也交代出一种清冷、空旷的氛围。这种氛围能够更好地衬托出诗人的那种愁绪难掩。究竟是何种愁绪,读者不得而知。

  尾联写在这烟波笼罩中已经过了三十个夜晚,还没有到达杭州。“三十宿”交代旅途时间之长,“犹未到”则说明路途之遥远。这两句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的遥远,实质上此时我们也可以揣测,这两句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诗人心中没谱,有些难以平静。

  首二句写诗人心中的忧患。“中宵起望乡”五字领起以下四句。“沙明”四句都是诗人中宵望见之景,给人一种清冷、空旷的感觉。结尾两句是叙事,其中也隐含着对未来的忧心。

参考资料: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第234页

wàng

bái tángdài 

shǎoshuìduōchóu zhōngxiāowàngxiāng 
shāmíngliányuè fānbáimǎnchuánshuāng 
jìnhǎijiāngkuò yíngqiūgèngcháng 
yānsānshíxiǔ宿 yóuwèidàoqiántáng 
彤云叆叇,随车缟带,湖山化作瑶光界。且传杯,莫惊猜,是西施傅粉呈新态,千载一时真快哉!梅,也绽开;鹤,也到来。
彤云¹(ài)(dài)²,随车缟(gǎo)³,湖山化作瑶光界。且传杯,莫惊猜,是西施傅粉呈新态,千载一时真快哉!梅,也绽开;鹤,也到来。
译文:天空阴云密布,车在雪地上行走轧出的轨迹像一条白色的带子。雪后的山川晶莹洁白,像美玉一般闪着光芒。举起酒杯来畅饮吧,不要为这美景所惊讶。雪后的西湖,呈现出新的景致。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瞧,梅花、白鹤也来添雅。
注释:¹彤云:下雪前密布的阴云。²叆叇:云彩很厚的样子,形容浓云蔽日。³缟带:用以比喻雪。⁴瑶光界:传说中西王母所居住的瑶池仙界。惊猜:惊诧,吃惊。⁶傅粉:指古代妇女的一种化妆方法,搽粉。
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寂寞 一作:无奈)
¹来枕上²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寂寞 一作:无奈)
译文:我躺在枕上彻夜难眠,成堆的愁苦汹涌袭来,像是什么形状呢?犹如江河大海里翻腾起的巨波大浪一样。黑夜漫长,天色难明,无奈披衣起坐望天空,数算点点寒星。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¹堆:堆积,层层堆压。²枕上:取首句中二字为题,写新婚初别枕上的离愁别绪与相思之苦。
晓来百念都灰烬,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¹²百念都灰烬³,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
译文:尽管天亮时我的万般思念都已化成了灰烬,脑海中只留下离别的情人的身影。抬头望见一钩残月淡出了西边的天空,面对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地抛洒下一行行泪珠!
注释:¹晓:天亮。²来:语助词,无实义。³百念都灰烬:即万念俱灰,一切想法都化作了灰烬,极言失望。⁴离人:指作者的妻子杨开慧。1920年冬,同毛泽东在长沙结婚。⁵一钩残月:拂晓时形状如钩的月亮。⁶流:沉落。⁷无由: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词的上阕写离愁之浓,失眠之苦。“堆来”,极言愁多;“枕上”,透出思念中辗转反侧之态:“愁何状”?犹如“江海翻波浪”。这与李煜著名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几有相同意境。可见诗人的枕上深愁是何等不可遏抑!“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两句就写失眠的情态。从农历夏至以后,夜逐渐增长,到冬至达到最长。这两句使人联想到白居易“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先说夜长难明,然后就是披衣起坐,看天色,看星空。不管是白居易笔下的“耿耿星河”,还是毛泽东笔下的“数寒星”,因为涉及异地相思,所以暗含一层意思——失眠者在夜空中寻找两颗星,隔在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这是暗写。也有挑明的,如杜牧《秋夕》“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当不眠的人在夜空中寻找牛郎、织女星时,其“寂寞”无聊是可想而知的。

  上阕从一“愁”字人手,极写思念之深;下阕以一“泪”字收笔,甚言思念之苦。写此词时,诗人还是个刚离开学校的二十八岁的青年,男女情长,是极自然的,正所谓“无情未必真豪杰”。

  “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两句紧接长夜失眠,写黎明前痛苦的心情。如果把词中抒情主人公直接定位为毛泽东本人,“百念灰尽”的说法,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就算唐代李商隐有“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名句为词人所本,对于像毛泽东那样意志坚强的人,一个以苍生为念的人,一个革命家,决不会爱情至上。他纵然会想念妻子,怎么会达到“百念灰尽”的程度呢?怀着“百念灰尽”的心情,又怎么去做明天的工作呢?然而,把抒情主人公掉个个儿,把这两句视为为杨开慧写心,“百念灰尽”的说法倒贴切得多。据茅盾回忆,毛泽东和杨开慧给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反差很大,毛泽东待人接物谈笑风生,非常洒脱;杨开慧在一旁带着孩子十分沉静,有些内向。在毛泽东为革命东奔西走时,杨开慧独自支撑着一个家,有多么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百念灰尽”,应是出于一种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当杨开慧读到这两句的时候,一定会得到一种精神补偿,会为之深深地感动。

  “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两句写侵晓时的清景和词中人悲极而泣。宋代梅尧臣写清晓的情景,有“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梦后寄欧阳永叔》)的名句。当鸡声叫起的时候,一钩残月淡出了西边的天空,感觉会更寒冷。词中人想克制自己的感情是不能够了。此处的泪,是“流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的泪,是王昌龄《从军行》所说的那种情况——“无那金闺万里愁”流下的泪。词人在此表达了对家中妻子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全词明快流畅,坦直朴素而富有情趣。“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的似水柔情,与“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男儿气概,完全可以同时并存于一人的心胸。

参考资料:
1、 易孟醇著,毛泽东诗词笺析,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07,第279页

měirén ·zhěnshàng

máodōng jìnxiàndài 

duīláizhěnshàngchóuzhuàng jiānghǎifānlàng chángtiānzǒngnánmíng zuòshǔhánxīng  (zuò nài )
xiǎoláibǎiniàndōuhuījìn shèngyǒurényǐng gōucányuèxiàng西liú duìpāoyǎnlèiyó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