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魄自沉浮,从来任浊流。愿从深处得,不向暗中投。
灵魄自沉浮,从来任浊流。愿从深处得,不向暗中投。
圆月时堪惜,沧波路可求。沙寻龙窟远,泥访蚌津幽。
圆月时堪惜,沧波路可求。沙寻龙窟远,泥访蚌津幽。
是宝终知贵,唯恩且用酬。如能在公掌,的不负明眸。
是宝终知贵,唯恩且用酬。如能在公掌,的不负明眸。

zhuóshuǐqiúzhū--xiàng

língchéncóngláirènzhuóliúyuàncóngshēnchùxiàngànzhōngtóuyuányuèshíkāncāngqiúshāxúnlóngyuǎn访fǎngbàngjīnyōushìbǎozhōngzhīguìwéiēnqiěyòngchóunéngzàigōngzhǎngdemíngmóu

项斯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葫芦提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日月消磨。炼成腹(fù)内丹¹,泼煞²心头火。葫芦提³醉中闲过。万里云山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
译文:一边饮酒一边想着这样的日子在人的一生中也是很难得的。岁月无情,时时刻刻,都在消磨着短暂的人生。只希望有一天能修心养性,跳出尘世,扑灭郁积在心中的火气,才能告别烦恼。在酒中过着稀里糊涂的生活。我渴望着有朝一日,纵情高歌,进入万里云山,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任凭你怎样的嘲讽讥刺或不能理解,我也是听之任之,由它去吧!
注释:¹腹内丹:即“内丹”。宋元之际的道教主张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以“神”去炼,认为这样人就会忘却人间是非和私心杂念。这里借指修养性情。²泼煞:扑灭。³葫芦提:当时的俗语,指稀里糊涂。

  散曲第一句借用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对人寿易尽、生命短促的深沉感叹。 “消磨”句是进一步的补充,给人以惆怅的感觉。二句指皈依道家炼丹修道,以扑灭心头之火。道家丹鼎派主认为,内丹炼成即成仙,就能扑灭心头火。依此可以推想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似有许多愤慨和不平,又只能强自压抑,这里不过是借助道教语言表达内心的痛苦罢了。“消芦提”句转回醉洒,要在稀里糊涂中“闲过”——这仍可理解为是对现实的不满和谋求摆脱的方法。最后二句,幻想唱着浩歌进入万里云山,置旁人讪笑于不顾。说明他超脱的愿望是何等强烈。

  全曲字面表现得旷放通脱,但读者可以感悟到作者的感情是压抑的。由于使用了一些衬字,曲子显得通俗和流畅。这首曲写诗人借酒浇愁,透露出自己虽然官居高位,但有无数的烦恼,希望有一天能远离官场,修养自己的品行,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语言浅白,自然,流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 

  “对酒问人生几何,被无情 日月消磨。”我一边饮酒一边苦苦地思索,其实象这样以酒浇愁的日子,在人的一生中也是很难得的。岁月无情,时时刻刻,都在消磨着短暂的人生。

  “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只希望有一天能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修心养性,跳出尘世,扑灭郁积在心中的火气,才能告别烦恼。

  “消芦提醉中闲过。”提着装满美酒的消芦,自由自在地过着散淡的酒中生活。

  “万里云入浩歌,一任旁人笑我。”我渴望着有朝一日,纵情高歌,进入万里云山,回归到大自然的怀抱里去,任凭你怎样的嘲讽讥刺或不能理解,我也是听之任之,由它去吧!

  酒,似乎是古代诗人的良伴,无论开心还是不开心,把酒当歌,以宣泄繁杂的心绪,尽显男儿豪迈的本色。此刻的诗人,对酒自问,醉言醉语,饶有兴趣意味深长着。他问酒知不知道人生?呵呵,酒自然不知!所以他告诉酒说,人刚开始时什么都不知道,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可是时间久了,就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变成了欲说还休梦已阑的老者。就好像一个原本胸怀大志的青年看尽了世态炎凉儿日渐圆滑,不再那么有棱有角,不再那么坚持,凡事都无所谓了,只要自己的生活能够过得顺心,就不必去理会旁人的眼光。

  平心静思,似乎真的感觉到了作者心中那股淡淡的哀愁与无奈,从心底涌出了一种叫做心酸的东西来。仿佛人生没有永远的快乐,能真正拥有快乐的就只有孩提时代了,也许孩提时代的纯真无邪是为了弥补往后人生路上倍尝的悲欢吧。

  真闹不懂,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人来与我们交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境遇来让我们经历,进而碰撞摩擦出许许多多不同的火花来,是佛家所谓的砺炼吗?可是为什么要有这些磨砺呢?是智者所说的那种磨平了棱角就能够变得越来越圆滑吗?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圆滑呢?孩童不圆滑,可人人都喜欢和羡慕他们的纯真,难道率性点不好么?

  然而世事就是这样辩证的,人性的圆滑,正是为人处事上的一种境界,一种修为,是与人相处的一种智慧。我们既要修身养性,做一个人人亲善的好人,又要压抑自己的率性来自强自律,等到真正做到了“炼成腹内丹,泼煞心头火”的那一刻,我们就会发现人生好美!于是,哼着小曲儿,心态平和,心境美好,心灵回归到大自然一样的纯净。到那个时候,任凭谁在说三道四,冷嘲热讽,刻薄挖苦,不能理解,我们也能够做到听之任之,爱咋地咋地,随他的便去吧。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眼前有景道不得¹,崔颢题诗在上头。
译文:眼前有好景却不敢吟诗,因为崔颢已经题诗在墙上,将这景色表述出来了。
注释:¹道不得: 说不得,不可以说。
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余于¹长沙公²为族³,祖同出大司马。昭穆既远,以为路人。经过浔阳,临别赠此。
译文:与长沙公是同一宗族,祖先都是大司马陶侃的后裔;由于世次相隔已远,彼此也互不相识;这次路司温阳而得相会,临别之际,以此诗相赠。
注释:¹于:犹“与”。²长沙公:指陶延寿。³族:宗族,家族。⁴祖:陶延寿是陶侃的玄孙,陶渊明是陶侃的曾孙(非嫡系),这里的“祖”兼指对方的曾祖父辈与自己的祖父辈。⁵大司马:东晋名臣陶侃,曾任太尉,封长沙郡公,后拜大将军,死后追赠大司马。⁶昭穆:指同宗世系;古代贵族宗庙制度,二世、四世、六世居于左,叫作昭;三世、五世、七世居于右,叫作穆。⁷既远:指世次相隔已远。⁸路人:过路之人,指关系疏远,彼此陌生。⁹浔阳:地名,在今江西九江市,这里是陶渊明的家乡。
同源分流,人易世疏,慨然寤叹,念兹厥初;
同源分流¹,人易²世疏³,慨然寤叹,念兹厥(jué)
译文:同一源头分支流,世系渐远人相疏;感悟此理深慨叹,因念彼此同初祖;
注释:¹同源分流:同一水源分出的支流,比喻同一宗族的不同后代。²人易:人事变更。³世疏:世系疏远。⁴寤:通“悟”,觉悟,醒悟。⁵厥初:当初的始祖。厥:其。
礼服遂悠,岁月眇徂,感彼行路,眷然踌躇;
礼服¹遂悠²,岁月眇(miǎo)(cú)³,感彼行路,眷然(chóu)(chú)
译文:血缘宗亲渐疏远,岁月悠悠不停仁;感叹族亲成陌路,犹豫徘徊心恋慕。
注释:¹礼服:服丧的礼服,这里指宗族关系;古人因血缘亲疏关系不同,丧礼之服也有别,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绸麻等五种。²悠:远,指关系的疏远。³眇祖:指年代久远。眇:同“渺”。⁴行路:行路之人。⁵眷然:恋慕的样子。⁶踌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
于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于穆¹²族,允构斯堂³,谐气冬暄(xuān),映怀(guī)(zhāng)
译文:君为同族美名扬,弘扬父志功辉煌;温文尔雅谦和态,美德生辉映圭璋;
注释:¹于穆:赞叹之辞。毛传:“於,叹辞也;穆,美。”²令:美,善。³允构斯堂:指儿子能够继承父业;允:诚信,确能;堂:正室,喻父业。⁴谐气:和谐的气度。⁵冬暄:像冬天的阳光般和暖。暄:暖和。⁶映:辉映。⁷怀:胸怀。⁸圭璋:宝贵的玉器。这句是说长沙公的胸怀与可与美玉相映生辉。这两句赞美长沙公气度温和,品德高尚。
爰采春华,载警秋霜,我曰钦哉,实宗之光;
(yuán)采春华¹,载警秋霜²,我曰钦³哉,实宗之光
译文:风华正茂光灿灿,立身谨慎防秋霜;可钦可佩令我赞,君为我族增荣光。
注释:¹爰采春华:光彩如同春花;这里是形容长沙公风华正茂,功绩卓著。《宋书·高帝纪》载:“义熙五年(409年),慕容超率铁骑来战,命咨议参军陶延寿击之。”可知陶延寿于义熙间颇立功业。爰:语助词。采:光彩;华:同“花”。²载警秋霜:惕于秋霜之微;是说长沙公立身处事机敏练达而小心谨慎。载:通“再”,又;警:惕。³钦:敬。⁴实宗之光:实在是宗族的荣光。
伊余云遘,在长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伊余云¹(gòu)²,在长³忘同,笑言未久,逝焉西东;
译文:彼此偶然一相逢,我愧辈长忘同宗;笑语欢言尚未久,君将离去各西东;
注释:¹伊、云:语助词。²遘:遇。³长:长辈;指作者为长沙公的长辈。⁴同:指同宗。⁵逝:往,去;这里指分别。
遥遥三湘,滔滔九江,山川阻远,行李时通;
遥遥三湘¹,滔滔九江²,山川阻远,行李时通³
译文:三湘遥遥君归处,九江滔滔我意浓;远隔山川路途阻,频将音讯互为通。
注释:¹三湘:泛指湖南,这里指长沙公将返封地长沙。²九江:指作者所在地。³行李时通:经常互通音讯。行李:使者。
何以写心,贻此话言,进篑虽微,终焉为山;
何以写¹心,贻(yí)²此话言,进篑(kuì)³虽微,终焉为山
译文:如何表达我心意,且送几句肺腑言;积土可以成高山,进德修业是圣贤;
注释:¹写:抒发,倾泄。²贻:赠送。³篑:盛土的竹器。⁴为山:指建立功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加一筐土虽然很少,但积少成多,最终亦能成山;这里是勉励长沙公不断进德修业,最终可以建成伟大的功业。
敬哉离人,临路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¹哉离人²,临路³凄然,款襟或辽,音问其先
译文:愿君此去多保重,相送登程意凄然;路途遥远难再晤,愿得音讯早早传。
注释:¹敬:有“慎”的意思。²离人:离别之人,指长沙公。³临路:上路,登程。⁴款襟:畅叙胸怀款:诚,恳切。⁵辽:远。⁶音问其先:是说可以常通音讯。

  这首诗共四章,诗人以长者的身份,一方面感叹宗族的悠久历史,赞美宗族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赞扬长沙公能继父业,并勉励其不断进德修业,希望日后常通音讯。

  陶渊明与长沙公虽然同宗,但由于支系略远而形同路人,这不禁使颇重亲情的陶渊明有些失意,“眷然踌躇”。但临别之言,作者并无抱怨而是以长者口吻,述先祖之洪烈,赞宗族之美德,而长沙公又能“允构斯堂”,“实宗之光”,颂扬其继承祖业的才识与功绩。这是一种长者的期盼与肯定。“笑言未久,逝焉西东”道出即将离别的不舍,二人言谈相投,惜别之情自然而生,“逝焉西东”乃见聚散匆匆,失意与怅然交渗其中。临别寄殷勤之意这是必然,更何况二人又是同宗之亲。此地一别有“三湘”“九江”阻隔,路途遥远,希望能书信相通,聊慰相思之情。“进篑虽微,终焉为山”是作者对长沙公的劝勉,虽为临别之言,但能见出作者勉励长沙公继续进德修业再荣宗族的真诚。

  全诗以长者口吻娓娓道来,既道出自己与长沙公的宗族亲情,又体现出长者对晚辈的殷切关爱,语气和蔼,态度恳切,体现出诗人重视立身处世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对亲情关系的敬重。

参考资料:
1、 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9-13

zèngzhǎngshāgōng--táoyuānmíng

zhǎngshāgōngwèitóngchūzhāoyuǎnwèirénjīngguòxúnyánglínbiézèng

tóngyuánfēnliúrénshìshūkǎirántànniànjuéchū

suìyōusuìyuèmiǎogǎnxíngjuànránchóuchú

lìngyǔngòutángxiédōngxuānyìng怀huáiguīzhāng

yuáncǎichūnhuázàijǐngqiūshuāngyuēqīnzāishízōngzhīguāng

yúngòuzàizhǎngwàngtóngxiàoyánwèijiǔshìyān西dōng

yáoyáosānxiāngtāotāojiǔjiāngshānchuānyuǎnxíngshítōng

xiěxīnhuàyánjìnkuìsuīwēizhōngyānwèishān

jìngzāirénlínránkuǎnjīnhuòliáoyīnwènxiān

欲寄愁心朔雁边,西风浊酒惨离颜。黄花时节碧云天。
欲寄愁心朔(shuò)雁边¹,西风浊(zhuó)酒惨离颜²。黄花时节碧云天。
译文: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望见大雁,想要把“愁心”寄送。西风下独饮浑浊的黄酒,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黄叶纷飞的时节,碧云飘悠的蓝天。
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¹朔雁边:谓北方边地的大雁。²惨离颜:谓离别的筵宴上忧愁凄苦之形貌。
古戍烽烟迷斥堠,夕阳村落解鞍鞯。不知征战几人还。
古戍(shù)¹烽烟迷斥堠(hòu)²,夕阳村落解鞍(ān)(jiān)³。不知征战几人还。
译文:烽离飘起,斥候发出作战的信号。到了黄昏,在一个村子里面卸去行装,驻扎安营。不知道战争结束后还有几个人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注释:¹古戍:指古代将士守边之处,筑有城堡、营垒、烽火台等。²斥堠:放哨,此处代指边关哨所。³解鞍鞯:谓卸去行装以驻扎安营。鞍鞯:指马鞍和马鞍下面的垫子。鞍子和托鞍的垫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在外从军之人思念家人的情景。

  全词可分为两部分。前三句为上片,写的是战争前的忆家的情状,下片写的是经过厮杀战后后恋家的情景。虽有两片,但却由一“愁”统辖。首句“欲寄愁心朔雁边”直抒胸中压抑长久的“愁”。在萧索荒凉的边塞,“愁心”无法寄送,秋日望见大雁,词人不由心生此意。因“愁”而生忆,忆及当年离家别亲凄惨的别宴,恰如就在昨天,故而愁心更添一层愁。独饮浊酒,更添愁绪,所谓“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有“浊酒一杯家万里”,所以愁情更浓更远。远处美好的灿灿黄花,给词人视觉上的亮色。一片荒芜之中,突见生机勃勃的黄花,犹如无垠沙漠里的一汪清泉,给人欣喜,却也是如此短暂,欣喜过后是无尽的苦楚。这里,以艳丽的黄花来反衬词人的内心无比凄凉。

  下片中,思绪未定就不得不投入战斗。战斗知道傍晚,片刻的修整,望着受伤的战友,情感徒然升华,由上片的只是内心愁绪,变为内心的担忧。古来战争,从来都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的残酷,让词人心内生忧。在这里,词人虽无直抒胸怨,但怨气慢慢升起:亲人别离,生死未卜,隐隐的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

  全词仅四十二个字,却刻画出多个画面。词人善于运用意象,别具一格,给人不一般的画面感觉。情感表达也是由浅入深,进而有一种隐怨在内。意象结合出的景与词人所要表达的情,相互融合,情景交融。

参考资料:
1、 聂小晴编.纳兰词全编笺注典评 经典典藏版.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5:407-410页
脂粉塘空遍绿苔,掠泥营垒燕相催。妒他飞去却飞回。
脂粉塘¹空遍绿苔(tái),掠泥营垒(lěi)²燕相催。妒他飞去却飞回。
译文:闺阁外的溪塘已经长满青苔,那飞来飞去衔泥建巢的燕子,让人妒忌。嫉妒它飞走了又飞回来,想让自己的心上人回来却无法实现。
注释:浣溪沙:词牌名,小令,又名《满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双调,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韵,后三句,两平韵。¹脂粉塘:江南溪名,传说为春秋时西施沐浴之溪塘。南朝梁任舫《述异记》:“吴故宫有香水溪,俗云西施浴处,又呼为脂粉塘。吴王宫人灌妆于此溪上源,至今馨香。”这里指闺阁之外的溪塘。²营垒:营建巢穴。
一骑近从梅里过,片帆遥自藕溪来。博山香烬未全灰。
一骑近从梅里¹过,片帆²遥自藕(ǒu)³来。博山香烬(jìn)未全灰。
译文:只能想象自己的爱人骑着骏马从近处的梅里经过,或是驾一片白帆从遥远的藕花深处而来。可惜这仅有的一点愿望只是想像罢了,只能对着那博山炉中似尽非尽的香烬发呆。
注释:¹梅里:江南地名,传说为吴国始祖太伯的居处。²片帆:孤舟,一只船。³藕溪:在江苏无锡西北。⁴博山:古香炉名,因炉盖上的造型似传闻中的海中名山博山而得名。⁵香烬:谓炉中的香已烧完。

  上片写燕子衔泥来去的实景,借以表达离情凄凉。下片写对于恋人归来场景的想象,表现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最后之句既是景句又是情语,香未燃烬也意味着心犹未泯的内蕴,含婉凄清之至。全词清新淡雅、静穆闲适,颇具有美妙的情趣。

  上片写的是实景,开篇便是景色的渲染,写脂粉塘空旷只剩铺满的绿苔,早已失却了昔时景象。纳兰句中的脂粉塘,实为女主人公闰阁之外的溪塘。女子之心细腻敏感,心有戚戚,窗外的溪塘都如同着了凄凉的颜色。还未分别之时,那溪塘都如同脂粉塘那般令人迷醉。可相离许久,溪塘都不似繁华,逐渐萧条。眼中之景,都像蒙了灰一样。此时又见大地春回,燕子掠泥而飞,好像是相互催促着,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可伫立至此,等不到思念之人执手相看,净是看燕子双双来去,怎的都高兴不起来。连燕子都有相伴的幸福,为何迟迟等不到思念之人的归来。离情凄凉,心爱之人不能在这景色中相伴,连那双飞的燕子都要去嫉妒一番。

  下片写闺中女子十分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希望他能够尽快回到自己的身边。景则是虚写,由女主人公的幻觉化出,即她盼望着所思念的人从近处梅林里出现,或从藕溪中归来。可嫉妒又有何用,无奈凄凉,只得怨那离别,让人愈发想念。恍惚,思念愈深,好似幻觉中他正轻骑从近处的梅园出现,又像是坐着小舟,从遥远的藕溪归来。晏殊之词浮于脑际:“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弱女子的相思之情全都寄托在那天涯海角的期待上,哪天心爱之人将从那里归来,想象连连,好似梦了一场,醒来之时,甚是凄楚。臆想之辞,尤其感人。痴心人如此,令人动容。人生自是有情痴。这相思近痴的女子,不知道爱人归来之日是何时,也只得想象重逢之景,一次一次,念了一千遍,痴了一千遍,再见会是怎样的场景。好似要把所有的可能都罗列一遍,要让自己重逢之时,不至于情绪失控,号啕大哭一般。最后一句,博山炉中香已烧完,却未燃尽。言有义,意无穷。女子大概是注视着炉里升起的袅袅香烟,心里是比这缭绕的轻烟更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香已燃尽这一意象,充满让人沉醉的力量。烟未散尽,女子的愁绪不能穷尽,等待归期到来的日子也不知到何时才尽,顿显凄清之至,哀婉无奈。纳兰写如此一名痴情的女子想要诉说的是何种深情,这女子写的是他日夜思念的爱人,还是他自己内心成痴的愁,纳兰未给出答案。遥寄相思,等待的爱情最是苦痛,却又让人欲罢不能。

  此篇不乏女子罗曼蒂克的小情怀,表达了女子幽怨绵远的相思。词中运用白描,清丽简淡,描摹如画。全词清新淡雅、静穆闲适,颇有美妙的情趣。

参考资料:
1、 纳兰性德著;亦歌解析.落尽梨花月又西: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01:第129页

huànshā ·zhīfěntángkōngbiàn绿tái

lánxìng qīngdài 

zhīfěntángkōngbiàn绿tái èyínglěiyànxiāngcuī fēiquèfēihuí 
jìncóngméiguò piànfānyáoǒulái shānxiāngjìnwèiquánh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