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已春残,归愁与别难。山分关路细,江绕夜城寒。
失意已春残,归愁与别难。山分关路细,江绕夜城寒。
草色连晴坂,鼍声离晓滩。差池是秋赋,何以暂怀安。
草色连晴坂,鼍声离晓滩。差池是秋赋,何以暂怀安。

sòngyǒurénxiàguīxiāngyáng--xiàng

shīchūncánguīchóubiénánshānfēnguānjiāngràochéngháncǎoliánqíngbǎntuóshēngxiǎotānchàchíshìqiūzàn怀huáiān

项斯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云¹不雨不多黄²,荞(qiáo)麦空花早着霜³
译文:稻田因天气大旱而没有多少成熟的,荞麦也因为寒霜来得太早而没了收成。
注释:¹稻云:指大面积的稻子如云一般。²黄:成熟。³“荞麦”句:荞麦因为过早经受霜冻而只开花不结实。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已分(fèn)¹忍饥度残岁²,更堪³岁里闰添长。
译文:农民们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饥挨饿过日子了,却偏偏又赶上今年闰了一个月,挨饿的日子就更长了。
注释:¹已分:已经料定。²残岁:岁终,年终。³更堪:更哪堪,更不堪。⁴闰:指农历闰月,使一年又多了一个月。

  这首诗揭示了农民的悲惨遭遇。诗首句言稻谷因旱灾欠收,次句言荞麦因霜冻绝收,勤苦一年,连遭灾害侵袭,心境凄惨可想而知。三句是一个顿宕,说已做好心理准备忍受长年的饥荒,四句又是一个转折,闰月使时光愈觉难熬,先说准备忍,再说实不堪忍,将农民的悲苦无助描写到极致。

  这首诗用层层迭加的手法,步步推进,揭示农民的苦难,作者悲悯同情的意绪浸透于字里行间,使作品字字血,声声泪,扣动读者的心弦。

mǐnnóng

yángwàn sòngdài 

dàoyúnduōhuáng qiáomàikōnghuāzǎozháoshuāng 
fènrěncánsuì gèngkānsuìrùntiāncháng 
知君欲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知君欲¹上武陵溪,水自东流人自西。
译文:知道你将要沿着溪水而上去到武陵,水向东流人向西而行。
注释:¹欲:将要。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到日桃花应已谢,想君应不为花迷。
译文:你到武陵时也许桃花已谢,但我想你作为一个不会为花而迷的人,自然也不会迷乱于尘世之中。

sòngchénjìngzhōngshěguīlíng--wángānshí

zhījūnshànglíngshuǐdōngliúrén西

dàotáohuāyīngxièxiǎngjūnyīngwèihuā

月波疑滴,望玉壶天近,了无尘隔。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道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是随香趁烛,曾伴狂客。
月波¹疑滴,望玉壶²天近,了无尘隔³。翠眼圈花,冰丝织练,黄尘宝光相直。自怜诗酒瘦,难应接许多春色。最无赖(lài),是随香趁烛(zhú),曾伴狂客。
译文:月波涓涓真担心它会下滴,望玉壶般的明月银天近在眼前,澄澈如镜没有一丝灰尘阻隔。各式彩灯五光十色花团锦簇,都是用透明的丝绢织就,月光和灯光交相映射。可怜我因诗酒而消瘦,难以接受这太多迷人春色。感到最可喜的还是,拿着烛带着香,去陪伴那些风流狂客。
注释:喜迁莺:词牌名。有小令、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 ,长调起于宋 。¹月波:指月光。月光似水,故称。²玉壶:比喻月亮。³尘隔:尘埃。⁴翠眼圈花:指各式花灯。⁵冰丝:指冰蚕所吐的丝。常用作蚕丝的美称。⁶黄尘宝光相直:指灯光与月光交相辉映。黄尘:原指太阳在天空周年运行的轨尘。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寒夜,窗际帘隙。
踪迹,漫记忆,老了杜郎¹,忍听东风笛。柳院灯疏(shū),梅厅雪在,谁与细倾春碧²?旧情拘未定,犹自学当年游历。怕万一,误玉人³寒夜,窗际帘隙(xì)
译文:旧日游踪隐约还能记得,岁月催老了杜郎,怎忍心去听东风中的幽笛。杨柳院中灯火疏落,寒梅厅堂还留有残雪,谁和我一起细品新酒春碧?旧日的风情难以拘束,还要去学当年那样游历。怕的是万一,误了寒夜里美人在窗边帘缝的约期。
注释:¹杜郎:杜牧,此用于自指。²春碧:酒名。³玉人:容貌美丽的人。

  在咏元宵节词中、此篇颇具特色。上阕前几句,突出正月十五月夜的清明,与词人情绪和谐一致。“最无赖”转为忆旧,追想往事但用笔极为概括。下阕开头“踪迹”紧承上阕后两句。“忍听”又回到眼前。“旧情”句翻出一意,“犹自学当年”,作者又焕发出青春朝气。词中极细致地表述了人对青春少年的浪漫行径回忆时发生的心理动荡,将人的心理活动描写得委婉而真实。

  上片先写元夜花灯与月交相辉映的景观,后写自己沉迷诗酒、愈加消瘦,无心赏景的寂寞心境。前三句写满月,词人以“月波”,“玉壶”等词眼,写出元宵夜月之美,让人为之动容;“翠眼”三句写花灯,将读者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渲染了一派温馨欢乐的节日气氛;“自怜”三句陡然转到自身,写自己因沉浸诗酒而消瘦憔悴,没有兴致赏春色,抒发了自伤孤独的心情。上片以世俗的热闹反衬词人的寂寞,极具艺术特色。

  下片思昔抚今,先追忆少时游历的豪兴,再写此刻的消瘦憔悴、无心赏景,两相对照,抒发了凄惊苦闷的心情。“踪迹,漫记忆”由上片后两句而来,引出“柳院灯疏”后三句,写自己独寻旧日踪迹,看到柳院依然是灯火稀疏,梅厅积存的残雪仍在,但能与谁一起“细倾春碧”?词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抒情色彩。“老了杜郎”两句写眼前景:如今杜郎已老,再不敢听东风笛,因为柳院梅厅仍在,可情人已去,庭院空空。此情此景令词人油然而生物是人非之感。“旧情”四句写自己为何寻访昔日踪迹,原来是旧情难忘,想学当年的狂荡,恐怕误了寒夜与情人帘隙的约会。全词情景交融,感情真挚。

参考资料:
1、 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第251-252页

qiānyīng ·yuè

shǐ sòngdài 

yuè wàngtiānjìn liǎochén cuìyǎnquānhuā bīngzhīliàn huángdàobǎoguāngxiāngzhí liánshījiǔshòu nányìngjiēduōchūn zuìlài shìsuíxiāngchènzhú céngbànkuáng 
zōng màn lǎoliǎoláng rěntīngdōngfēng liǔyuàndēngshū méitīngxuězài shuíqīngchūn jiùqíngwèidìng yóuxuédāngniányóu wàn rénhán chuānglián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译文:看到秋风吹起,木叶飘落,便想到《楚辞》中的洞庭湖水。
注释:河北:黄河以北。
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
常山¹临代郡(jùn)²,亭障³绕黄河。
译文:到了关山代郡一带,黄河沿岸修筑着很多堡垒。
注释:¹常山:关名,位干今河北唐县西北。²代郡:位于今河北蔚县东北。³亭障:亦作“亭鄣”,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
心悲异方乐¹,肠断陇(lǒng)头歌²
译文:异域的音乐让人心中悲凉,陇头的歌曲令人愁断肠。
注释:¹异方乐:即异域的音乐。²陇头歌: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
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薄暮临¹征马²,失道³北山阿
译文:傍晚的时候,面对着远行的马,迷失在山的拐处。
注释:¹临:面对。²征马:远行的马,或说指战马。³失道:迷路。⁴山阿:山的拐弯处。

  诗的首二句写眼前秋景仿佛洞庭之畔,流露出思乡之情;次二句一转至现实的北方黄河之景;五、六两句进一步写“心悲”、“肠断”的内在感受;最后二句以薄暮失道来描写诗人迷茫怅惘、恍惚痛苦的情形。全诗层层深入,写情真切,笼罩着慷慨悲凉的气氛,颇具苍劲、雄健的风格。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二句,清沈德潜《古诗源》认为“起调甚高”,议论是不错的。因为它从眼前所见的秋风吹起,木叶纷落于黄河波上,即刻联想到有似昔日的南国风景,就径直领出旧土之思的发端,并且暗用屈子《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意境,平添出一层烟雾般轻蒙柔曼的忧郁情味来,使之拥载了更丰厚的涵纳,以供人体味怀想。当然,这种辽远地域空间和漫长古今时间的类比,除了承传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外,主要的还在于主体自身现实人生经历与情感趋向的规范,所以才能够将原本隔断的二端重行汇铸为一个统一的有机审美整体,就寻常的客观物象间注入强烈主观选择意识。

  后面六句即顺势直下,由空间场景描写导出时间推移的概念,层层依次展开。“常山”、“代郡”历来是边防要地,因此王褒沿途北渡,所见亭障相属,一派森严戒备的紧张景象,确也反映出那战事繁频,兵连祸结的现实状况。

  接着的第五、六两句写沿途所闻,以“异方乐”共“陇头歌”对举,一为曲调,一为歌辞。“陇头歌”的名目,多是用于表现戍卒征夫离愁别恨的内容,格调悲慨苍凉。王褒此际风尘仆仆于萧条秋野上,满目荒凉,又值暮色四起,忽地传来了阵阵吟歌,呜咽入耳,不能不使之悲从中来,陡地牵动起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平生遭际尽翻上心头,直觉天地茫茫竟无从归属,念之“肠断”。这里的“异方乐”一语,含意颇深,原因其系胡人所造,非汉地土风雅乐,故云。但另一层的意思,却是谓魏、周之类的北朝政权,都是异族入主中原,自不同于我炎汉正朔。

  这样,自然而然地归结到尾句上来:“薄暮驱征马,失道北山阿”,此处袭用了《战国策·魏策》旧典,魏王欲攻赵,季梁劝说道:“今者臣来,见人于太行,乃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虽良,此非楚之道也。’曰:‘吾用多。’臣曰:‘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善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指出魏王以攻赵求成霸业,则“犹至楚而北行也”。并融入魏阮籍《咏怀诗》之五:“北临太行道,失路将如何”的句意,叹息自己的人生失路。当初忍辱借生,以至易节仕异族,现在蹉跎岁晚,生年无多,则悔又何及,也只有留下无穷的伤悲苦痛罢了。至此,方将开首的寓意点明,回旋应呼,不滞不懈。

  这首诗不事雕饰,造语清浅而寄兴遥深,尤其善于融化典故以写自我心意,更耐人寻味,增加了它的感染力。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等编著.汉魏六朝诗歌鉴赏辞典:中国和平出版社,1999.10:795

běi

wángbāo(nánběi) nánběicháo 

qiūfēngchuī huándòngtíng 
chángshānlíndàijùn tíngzhàngràohuáng 
xīnbēifāngyuè chángduànlǒngtóu 
línzhēng shīdàoběishānē 
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盼。惹相思,春根酒畔。又争知、吟骨萦消,渐把旧衫重剪。
晴丝¹牵绪²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³。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兰情蕙(huì)。惹相思,春根酒畔(pàn)。又争知、吟骨(yíng)消,渐把旧衫重剪。
译文:晴日里游丝牵动我思绪混乱,像在空中飘转一样,更何况对着面对着青碧的吴江和西斜的落日,伊人就像片片落红一般,随着春风飘得非常遥远。低垂的杨柳深荫幽暗,遮掩着古老的吴国宫苑。记得那一年的寒食节,酒旗飘摇的楼亭正烟雾清冷,河桥上春风和暖的吹送着。你那美丽的秀目秋波流转,深情顾盼,情意无限。在暮春时节里摆起的酒宴间,那种温馨幸福的情景,惹得我相思不断。又怎么会想到吟诗篇的我,如今瘦得如此可怜,以至渐渐地把旧日的春衫,一次一次地往瘦里重新载剪。
注释:¹晴丝:春夏季节,一晴无风时在空中飘荡和一些昆虫的吐丝,谐音双关为“情思”。²牵绪:牵动思绪。³吴苑:指春秋时吴王阖闾所建宫苑,在苏州。⁴旗亭:酒楼。⁵兰情蕙盼:形容伊人仪态清幽,眼波含情。兰、蕙:香草。情:含情顾盼。⁶春根:春末。⁷酒畔:指酒肆边。⁸争知:即“怎知”。⁹吟骨:指诗人的瘦骨。
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凝扇。待凭信,拌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凄断¹。流红²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歌尘³凝扇。待凭信,拌分钿(diàn)。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diàn)偷和泪卷。寄残云剩雨蓬莱,也应梦见。
译文:我凄伤魂断,眼看着千重水波卷起千层波浪,残缺的夜月孤独地悬挂在楼外,我总是无法留住一定要飞往远山的飞燕。只有她曾用过的小扇,任凭时光流逝,尘土盖满,依旧珍藏在我的身边。我想要写一封书信,和她永远分手情义断绝。多少次把灯光挑亮提起笔管,可怎么也不忍心把信写完,又只好偷偷地含着眼泪把铺开的信笺暗暗收卷起来,但愿我的魂魄,能够飞到蓬莱仙山,在幽渺的梦境中与她相见。
注释:¹凄断:指极其凄凉或伤心。²流红:指漂流在水中的落花。³歌尘:形容歌声动听。⁴拌分钿:分钿,这里分钿作永诀意解,即拚出去分金饰盒的一半给你表示从此断绝。拌即判、拚的意思。⁵笺幅:笺纸,信笺 。

  这首梦窗词较有特色。上阕写江湖飘泊文人的相思之情。下阕写女子思恋他的一片幽怨。把恋爱双方相互思念的情感对比起来,别有一番艺术审美情趣。

  在用语上雅俗融一,属于通俗晓畅的一类,并且和曲有相通之处。当时梦窗可能正旅住吴门(苏州),季节正逢寒食。该词表现的是距离美,反映一种彼此因消息难通而产生了隔膜的忧郁心情。

  古代飘泊文人对自然景物异常敏感,词首即描写暮春三月引起的离情别绪。“晴丝牵绪乱”三句所写景物有似于叶梦得《虞美人·落花已作风前舞》:“落花已作风前舞。又送黄昏雨。晓来庭院半残红,惟有游丝千丈袅晴空。”清明、寒食时节已经可以看到虫类吐到春空中游荡的丝。第一句绪字就是离情别绪,朱敦儒《念奴娇》:“别离情绪。奈一番好景,一番悲戚。燕语莺啼人乍远,还是他乡寒食。”和第三句“花飞人远”可以互相映衬。不同的是作者还面对夕下清澈的吴江。第四句“垂杨暗吴苑”是由斜日沧江更进一步写。吴苑是吴王阖闾所建林苑,包括姑苏台、长洲、石城等地(见《吴越春秋》)。韦庄《忆江南》:“柳暗魏王堤”,邓肃《南歌子》:“玉楼依旧暗垂杨,楼下落花流水自斜阳”,都是相似笔法。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花暗长堤柳暗船”,也喜欢用暗字,写暮色对心情的感染。

  下二句点时序:“正旗亭烟冷,河桥风暖。”旗亭是酒楼,烟冷点明正值寒食节。河桥是姑苏的河桥,已是春风暖人的季节。周邦彦《琐窗寒·寒食》:“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与梦窗词景色无异。

  下一句就是写旗亭所见歌女子。“兰情蕙盼”句写在旗亭所遇歌女于顾盼间脉脉含情,周邦彦《长相思慢》:“美盼柔情”,《拜星月慢》:“水盼兰情,总平生稀见”,都是同样写法。但他无心理会新的相逢,却勾起对旧相知的怀念说:“惹相思,春根酒畔。”春根就是春末,酒畔即酒肆边。上阕结尾写:“又争知,吟骨萦销,渐把旧衫重剪。”形容旧相知并不了解他的相思之苦,词人因对她魂牵梦绕而形容憔悴衣带渐宽。“又争(怎)知”,含怨意。

  下阕却转而写旧相知那一边。全从女子一面下笔:“凄断。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写女子凄凉魂断,怅对层层细浪,漫卷残红,一钩残月伴照孤楼,象征离别后的冷清孤单,而“总难留燕”句写女子所居之凄寂,连呢喃双燕,也不愿进楼中作巢与她相伴。女子相思之苦也到了生怨程度。下面递进写“歌尘凝扇”,往日歌舞红尘,久已凝在舞扇上。很像周邦彦《解连环》:“暗尘锁,一床弦索。”一样是停歌罢舞。下五句写欲拟诀书:“待凭信,拌分钿。试挑灯欲写,还依不忍,笺幅偷和泪卷。”但又很矛盾,所以说拭着挑亮灯芯,备好纸笔,却依旧不忍,又把写上字、滴过泪的信笺,偷偷卷起。心理层次写得细密有秩。顾敻《诉衷情》:“换你心,为我心,始知相忆深”,似乎异曲同工。

  结尾写:“寄残云剩雨蓬菜,也应梦见。”词笔拓展开,以痴言呓语结束。意思是说:即使寄魂魄于蓬莱出的残云剩雨,也盼与你梦中相见。以幻想之语作这一片痴情的自我宽慰。

  这首词描摹词人和情人相思的两种不同心态,写得恰如其分。“晴丝牵绪乱,对沧江斜日,花飞人远。”“垂杨暗吴苑”,与“流红千浪,缺月孤楼,总难留燕”等句写景抒情,处处入画,清逸动人。“兰情蕙盼”、“笺幅偷和泪卷”等句,较通俗,有曲意,刻画传神。

  上下阕都有波折、顿挫,然后用层层递进笔法,写到尽致处,又化为无声的呼唤,别有一番意在言外的艺术构思,并不是人所习见的直白铺陈。此词也可品出梦窗用字的特色。如“春根”一词就很新,这同他写溪边有时用“溪根”,云边有时用“云根”一样。梦窗也善用“偷”字,“笺幅偷和泪卷”以偷字表现含蓄幽婉,用法极尽工巧。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1988-1990页
2、 陶尔夫著 .宋词今译:语文出版社,1995-07

ruìxiān ·qíngqiānluàn

wényīng sòngdài 

qíngqiānluàn duìcāngjiāngxié huāfēirényuǎn chuíyángànyuàn zhèngtíngyānlěng qiáofēngnuǎn lánqínghuìpàn xiāng chūngēnjiǔpàn yòuzhēngzhī yínyíngxiāo jiànjiùshānchóngjiǎn 
duàn liúhóngqiānlàng quēyuèlóu zǒngnánliúyàn chénníngshàn dàipíngxìn bànfēndiàn shìtiǎodēngxiě háirěn jiāntōulèijuǎn cányúnshèngpénglái yīngmèngji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