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已废烧丹处,犹多种杏时。
仙人掌中住,生有上天期。已废烧丹处,犹多种杏时。
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
养龙于浅水,寄鹤在高枝。得道复无事,相逢尽日棋。

huádǐngdàozhě--xiàng

xiānrénzhǎngzhōngzhùshēngyǒushàngtiānfèishāodānchùyóuduōzhǒngxìngshíyǎnglóngqiǎnshuǐzàigāozhīdàoshìxiāngféngjǐn

项斯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 96篇诗文

猜您喜欢
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
落日¹斜,秋风²冷。今夜故人³来不来,教人立尽梧(wú)(tóng)影。
译文:太阳已经西斜,眼见就要下山了,秋风一阵阵袭来,觉得更冷寂了。等了这么长时间,老朋友怎么还不来呢?到底来不来啊?等了很久了,夜幕已降临,月华满地了。又不知过了多久,梧桐影子也萧疏了,连月影都没有了。
注释:梧桐影:词牌名。¹“落日”:一作“明月”。²“秋风”:一作“西风”。³“今夜故人”:一作“幽人今夜”。

  “落日斜,秋风冷。”首先烘托出词中主人公所处的特定环境:落日馀晖,秋风送寒。只有六个字,却字字珠玑。尤其着一“冷”字,不仅点染出秋天黄昏的冷寂,而且衬托出词人思念友人的凄切感情,更为下文“今夜”蓄势,巧妙地伏下一笔。

  “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从全文分析,词人与友人早已相约在先,而且从“落日斜”时,兴冲冲地等待友人到来,一直等到“立尽梧桐影”,等待的时间久了,黄昏而入夜,而月上东楼。“梧桐影”显然是明月所照映。“影子”尽了,意味着月亮落了,天也快亮了。等待友人欢会共语,久久不见到来,自然等急了,个中不无抱怨情绪。“今夜故人来不来?”是自问,还是问人,抑或问天地星月?是啊,词人殷切地等待友人,从“落日斜,秋风冷”,如今已是夜深人静,银河星稀,明月西落,不只见出等待之久,更见出那焦急烦怨中的思念之深、盼望之切。这是一种特定环境中特有的人物的特殊感情。如果说这一问是抒情主人公脱口而出、所未经意,那么末句“立尽梧桐影”则意蕴极深,“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寥寥五字,字字传神,处处含情,说明等待友人的确时间很长很长了。词人借一“影”字,写出了月华满地,不能勾起思念友人的深情;对月孤影,不能不触动孤独寂冷的感受;梧桐萧疏,月影已尽,不能不引起虚掷欢聚之良宵的幽怨而又切盼的思念之情。

  全词二十个字,“落日”、“秋风”、“梧桐影”,词人极善于借助外物环境来烘托人物内心的情思,达到境与情谐、景与情通的至境。这种渲染烘托、借景抒情的手法,在晚唐五代词中堪称上乘。吕岩的词,正如传说中他的神仙踪迹,飘忽无定,不可捉摸。北宋柳永《倾杯》词中“愁绪终难整,又是立尽梧桐碎影”,即袭此词之意。

参考资料:
1、 孙安邦.唐五代词鉴赏辞典.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年7月版
2、 周汝昌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89-290

tóngyǐng··luòxié--yán

luòxiéqiūfēnglěngjīnrénláiláijiàorénjǐntóngyǐng

寒食时看郭外春,野人无处不伤神。
寒食时看郭外春¹,野人²无处不伤神³
译文:清明前夕,春光如画,田野上到处都是心神忧伤的扫墓人。
注释:¹郭外春:城外的春光美景。郭指外城。²野人:田野中扫墓的人。³伤神:心神忧伤。
平原累累添新冢,半是去年来哭人。
平原累(léi)¹添新冢(zhǒng)²,半是去年来哭人。
译文:仔细望去,平原之上又新增了众多新坟,这些新坟的主人一定有一半都是去年的扫墓人吧。
注释:¹累累:众多、重叠、联贯成串貌。²冢:坟墓。
这首诗出自《全唐诗》,是其中作者惟一的一首诗。寒食为节令名称,指“清明”前一天或两天,相传起源于前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之事,因介之推为避官而抱树焚死,晋文公便定于此日禁火寒食。云表的这首七绝便描绘了这幅城郊墓地的情景。作者从佛家的生死轮回和避世思想出发,指出今年躺在新坟中的便有很多是去年扫墓的人,言外之意是今年来祭扫墓的人也必定有不少明年将被埋入坟墓。这种消极颓废的思想不可取,然而也客观地道出了人生代谢的自然规律,而此诗也写得流畅,准确生动,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朱颜渐老,白发添多少?桃李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残照。
朱颜¹渐老²,白发添多少?桃李³春风浑过了,留得桑榆(yú)残照。
译文:青春的容颜逐渐衰老,鬓角又增添了多少白发?桃李、春风就这么全都过去了,只剩下夕阳的余晖映出桑榆长长的影子。
注释: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为宋词常用词牌。¹朱颜:红颜,红色的面孔,指的是年轻的面孔。²渐老:慢慢地变老了。³桃李:《诗经》中有“华如桃李”的句子,后世用来比喻青春年华。⁴浑:全、整个。⁵桑榆:指日暮。后常比喻晚年、垂老之年。
江南地迥无尘,老夫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江南地迥(jiǒng)¹无尘²,老夫³一片闲云。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
译文:再次来到江南,无一丝烟火之气,自己就像是一片飘逸的闲云。我留恋这青山,不想离开,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不一定能把人常留于她的怀抱中。
注释:¹迥:远。²无尘:不着尘埃,表示超凡脱俗。³老夫:作者自指。⁴闲云:悠闲无碍的白云。古人常用来形容自己无为逍遥的品性。⁵恋杀:爱杀。杀,用在动词后面,表示程度之深。

  上阕四句慨叹流光倏忽即逝,转眼之间,青春已逝,迟暮之年已匆匆到来。第一二出句语平实自然,但欠意象与内蕴;然第三四句对这艺术上的欠缺立即作了恰如其分的补充:“桃李春风浑过了”不啻是“朱颜渐老”的内蕴,它以“桃李春风”这带有模糊性的美的意象,使人产生丰富而美丽的联想,想见诗人青春年少之时曾有过怎样令人神往的、销魂的经历。“浑过了”这一“浑”字用得极好,看似俚俗,意蕴甚丰,它既有“等闲”之意,又有“全部”之谓,用于句中就把“一切的一切全部白白流走了”的怅惆之情作了确切而完满的表达,真可谓以一当十,又能体现时代和个性的特征与风格。“留得桑榆残照”与“白发添多少”又是一组相辅相成的对应。《后汉书·冯异传》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桑榆”一向为晚年的代称。诗人这里将“桑榆”与“残照”连用,就描绘出一幅夕阳西沉,斜晖照在桑榆之间的图象,这样就把抽象的代称变成了形象的写照,把人生的暮年晚境作了富有视觉性的象征性的表述。尤其与“桃李春风”对比,更显出桑榆之年的苍凉凄恻。

  此词下阕首句“江南地迥无尘”即指诗人回金陵之后所过的脱离“红尘”的隐逸生涯。白朴早年身居北国,曾受教于大诗人元好问家中。元朝统一后徒居金陵,放情于山水之间,寄情于翰墨之中。“地迥无尘”四字颇具匠心,诗人不说“人回”而说“地迥”暗喻其徒隐江南系顺应天地运转的自然规律;而“无尘”既写出江南天明地净的山光水色,也暗喻诗人从此离开了世俗的“烟尘”。“老夫一片闲云”进一步表达了白朴晚年那种超脱、豁达的心情,他把自己比作一朵自由自在地飘逸于天际的“闲云”。此句很可能是从李白“孤云独去闲”句脱化而来,但由于主体对象的转移,而赋予了全新的内容。“恋杀青山不去,青山未必留人”二句是此词的点睛之笔:诗人留连忘情于青山,这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钟情。

  然而人的生命毕竟的是短暂的,与千万年青青的山峦相比,人生不过是流星划过长空般的一瞬,因此青山即使有情而欲留人在,也“未必”能把人常留于她的怀抱之中。诗人不仅以社会人生为背景,透视人生的价值与应有的归宿;而且以宇宙万物为参照,估量生命本体的存在——不过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程。这大概就是这首小词令人回味咀嚼不已的主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田宝琴.《诗词曲赋名作鉴赏大辞典 词曲赋卷 》 :北岳文艺出版社,1989年:542页

qīngpíng··zhūyánjiànlǎo--bái

zhūyánjiànlǎobáitiānduōshǎotáochūnfēnghúnguòleliúsāngcánzhào

jiāngnánjiǒngchénlǎopiànxiányúnliànshāqīngshānqīngshānwèiliúrén

从教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
从教¹铁石,每见花开成惜惜²。泪点难消,滴损苍烟玉一条³
译文:任凭是铁肠石心,见到梅花开放,也难以不动情、怜惜。更何况在月下,朵朵梅花就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注释:¹从教:任凭、听任。明高启《夜雨》:“醉来独灭青灯卧,风雨从教滴夜长。”²惜惜:可惜、怜惜。五代唐庄宗《歌头》:“惜惜此光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³滴损句:意谓那像是泪水滴洒在玉条上的湘妃竹,望去若苍烟一片。
怜伊大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归来月上时。
怜伊(yī)点冷,添个纸窗疏竹影。记取相思,环佩¹归来月上时。
译文:害怕梅花太冷,便添个纸窗,加以竹林围护,既加呵护,也作陪衬,令其更加显得楚楚动人。而环佩,则喻其魂魄,乘着夜月,来与相会。
注释:¹环佩:代指所思恋之人。姜夔《疏影》:“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这首词是一首咏梅词。上片写形貌,下片说神理。上下两片又分别写出来梅花的外部特征和梅花的内在品格。以为堪惜、堪怜,一切皆出自于伤心人的眼中及心中。

  上片始二句从心理感受上落笔,虽不正面描绘梅花,但梅花之神韵已出。继二句则把笔宕开,写梅边之竹,说那朦胧的月色下,斑竹历历,就好像是玉条上滴洒了点点泪水。

  下片承前二句意,说那是怕梅花太冷,所以特加了竹林围护。这又从护梅之竹,从侧面烘托梅之娇贵。构想可谓奇绝。最后二句再宕笔写去,说梅花也有魂,她特于今夜月上时归来。

  容若在词中所写的感受,环佩归来月上时,语意沉痛。虽是化用前人句,却自有神魂。似乎是在说他已经预感到恋人似那远嫁异域不能生还的王昭君,永远不可能回到自己身边了。和姜夔一样此生花开尽,旧情难待。

参考资料:
1、 安意如.当时只道是寻常: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九晕珠钿。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腆,画帧儿上唤下来的婵娟。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罗浮梦里真仙,双锁螺鬟(huán),九晕珠钿¹。晴柳纤柔,春葱细腻,秋藕匀圆。酒盏儿里央及出些腼(miǎn)(tiǎn),画帧(zhēn)²儿上唤下来的婵娟³。试问尊前,月落参横,今夕何年?
译文:像罗浮梦里的仙女,乌黑秀丽的发髻双锁,头戴光芒四射的珠钿。像晴天的细柳那般纤柔,像春天的青葱那样细腻,像秋天的玉藕那样珠圆。酒后红晕的容颜略略显出一此腼腆,俨然像从画里走出来的婵娟。试问酋贵的仙女,月落西天,今夕是哪一年?
注释:¹九晕珠钿:形容所戴首饰光芒四射。九,言其多。晕,日、月的外层光圈。²画帧:画卷。³婵娟:指美女。⁴参横:参为二十八宿星之一。参星横在一边,是天快要亮的时候。

zhéguìlìng··luómèngzhēnxiān--qiáo

luómèngzhēnxiān

shuāngsuǒluóhuánjiǔyūnzhūdiàn

qíngliǔxiānróuchūncōngqiūǒuyúnyuán

jiǔzhǎnéryāngchūxiēmiǎntiǎn

huàzhèngérshànghuànxiàláidechánjuān

shìwènzūnqiányuèluòcānhéngjīnn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