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旂常。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
驱马出辽阳,万里转旂常。对敌六奇举,临戎八阵张。
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
斩鲸澄碧海,卷雾扫扶桑。昔去兰萦翠,今来桂染芳。
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云芝浮碎叶,冰镜上朝光。回首长安道,方欢宴柏梁。

yànzhōngshān--shìmín

chūliáoyángwànzhuǎnchángduìliùlínróngzhènzhāngzhǎnjīngchénghǎijuǎnsǎosānglányíngcuìjīnláiguìrǎnfāngyúnzhīsuìbīngjìngshàngcháoguānghuíshǒuzhǎngāndàofānghuānyànbǎiliáng

李世民

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23年,年号贞观。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唐太宗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为后世明君之典范。庙号太宗,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 ▶ 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
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
译文:我与曹子芳宿于真觉院,子芳睡眼惺松,头发零乱,睡得正沉,没有感觉到瑞香花开,倒是我先闻到了一股花的芳香。一阵轻风吹过,带来浓烈的瑞香花的芳香,仿佛当年杨妃领巾上飘落的香气。芳香太酷烈了,竟然把正酣然人梦的曹子芳也从梦中惊醒。
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鞓红。此花清绝更纤秾。把酒何人心动。
后土祠¹中玉蕊(ruǐ)²,蓬莱殿³后鞓(tīng)。此花清绝更纤秾(nóng)。把酒何人心动。
译文:瑞香花国色天香,堪与扬州后土祠中珍稀的玉蕊花及汴京蓬莱殿后的程红牡丹相媲美。这瑞香花既清雅绝伦又纤柔浓丽,把酒赏花,那秀美的姿色和浓烈的异香,怎不令人神怡心动呢?
注释:¹后土祠:指扬州后土祠。²玉蕊:花名。³蓬莱殿:北宋汴京皇宫内殿名。⁴红:牡丹之一种。⁵纤秾:指花朵纤柔浓丽。

  上片写奇香,渲染烘托,韵趣传神。“公子眼花乱发,老夫鼻观先通。”先从香气刺激人的感官写起,突现出花香之奇特,它不仅袭击得友人曹子方“眼花乱发”,还冲通了词人堵塞的鼻孔,使嗅觉顿时灵敏起来。“领巾飘下瑞香风,惊起谪仙春梦”,则更夸张出香气的威力,其想象力之丰富,令人惊叹。二句用唐朝杨贵妃和李白的故事,以奇铸境。

  下片专写瑞香花的浓艳,落想新巧,淋漓博喻。“后土祠中玉蕊,蓬莱殿后辊红。”牡丹历来被称为花中之王,无与伦比,但瑞香花却可与最名贵的牡丹品种相匹敌。人们都说古扬州后土祠中的玉蕊花极其艳丽,洛阳蓬莱殿后的富贵牡丹“程红”举世无双,但是,“此花清绝更纤秾”,瑞香花的“清绝”和它的纤柔浓艳,却都超过了“玉蕊”和“鞓红”。末句“把酒何人心动”意谓对花饮酒哪一个人不为之心动。最后由花过渡到人,暗喻出词人和友人曹子方的才华,都像瑞香花一般“灵草异芳,俟时乃出。词人时因在朝中被群小谗陷,被迫“补外”知杭州,内心郁闷怨愤,壮志难酬,而借古所未有的庐山瑞香花自喻,可谓豪气贯注,斫思灵运。含意深邃,象外有旨。

  这是一首咏瑞香花词。极写瑞香花的奇香和浓艳,谓为花中祥瑞。全词咏物兀傲,渲染烘托,层层递进,环环相生,最后繁花落尽见真谛,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 (下册),中国书店,,第1102-1103页

西jiāngyuè··zhēnjuéshǎngruìxiāngèrshǒu--shì

gōngziyǎnhuāluànlǎoguānxiāntōnglǐngjīnpiāoxiàruìxiāngfēngjīngzhéxiānchūnmèng

hòuzhōngruǐpénglái殿diànhòutīnghónghuāqīngjuégèngxiānnóngjiǔrénxīndòng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¹有嘉(jiā)²,烝(zhēng)³(zhào)。君子有酒,嘉宾式以乐。
译文:南方出产鲜美鱼,鱼群游动把尾摇。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陶陶。
注释:¹南:指南方长江、汉水等河川。²嘉鱼:美鱼。³烝然:众多的样子。⁴罩罩:义同“掉掉”,众鱼在水中摇尾游动之貌。⁵式:语助词。⁶燕:同“宴”。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嘉鱼,烝然嘉(shàn)¹。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kàn)²
译文:南方出产鲜鱼美,鱼群游动随水流。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悠悠。
注释:¹嘉嘉:群鱼游水的样子。《说文解字》:“鱼游水貌。”²衎:快乐。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南有樛(jiū)¹,甘瓠(hù)²(léi)³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suí)之。
译文:南方有树枝条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宴饮乐平安。
注释:¹樛木:弯曲的树木。樛,树木向下弯曲。²瓠:葫芦。³累:缠绕。⁴绥:安。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翩翩者鵻(zhuī)¹,烝然来思²。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³思。
译文:鹁鸠翩翩空中翔,四面八方集树上。君子宴会有美酒,嘉宾欢饮劝满觞。
注释:¹鵻: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²思:句尾助词,下同。³又:通“侑”,劝酒。

  这是一首专叙宾主淳朴真挚之情的宴饮诗。诗意与《小雅·鱼丽》略同,方玉润《诗经原始》云:“彼(指《小雅·鱼丽》)专言肴酒之美,此(指《小雅·南有嘉鱼》)兼叙绸缪之意。”

  全诗四章,章四句。前两章均以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宛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意,使全诗处于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覆咏叹,加强这一氛围的形成。“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南有嘉鱼,烝然嘉嘉”,鱼儿轻轻摆动鳍尾,往来翕忽,怡然自得。读者仿佛看见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亦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

  若仅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宾主无间的感情,读起来不免单调,也不厚重。故诗人在浓浓的酒香中,笔锋一扬,将读者的视线从水中引向陆地,为读者描绘了另一场景:枝叶扶疏的树木上缠绕着青青的葫芦藤,藤上缀满了大大小小的葫芦,风过处,宛如无数只铃铎在颤动。这里的树木象征着主人高贵的地位,端庄的气度;藤蔓紧紧缠绕着高大的树木,颇似亲朋挚友久别重逢后亲密无间、难舍难分的情态。对此良辰美景,又有琼浆佳肴,不能不使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第四章作者用了“推镜头”的手法,缓缓地将一群翩飞的鹁鸠送入读者的眼帘,也把读者从神游的境界拉回酒席。嘉宾在祥和欢乐的气氛中酒兴愈浓,情致愈高,你斟我饮言笑晏晏。望着那群鹁鸠,听着咕咕的鸣叫声,也许有的客人已开始商量打猎的事情了。这就隐含着宴饮后的射礼。用笔曲折,别具匠心,情寓景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宾主之间和乐美好的感情。

  全诗是从水、陆、空三个角度来描绘宾客们初饮、宴中、酣饮时的形态。起初是营造气氛,随着酒筵的渐进,酒兴渐浓,宾客也渐趋热情奔放,人们的视线也随之渐高。在写作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兴中有比,赋比结合的手法。在章法、句式上,不仅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而且在每章诗最末一句添了两个虚词,延长了诗句,便于歌者深情缓唱、抒发感情,同时也使诗看起来不呆板,显得余味不绝。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44-346

nányǒujiā

míng xiānqín 

nányǒujiā zhēngránzhàozhào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 
nányǒujiā zhēngránshànshàn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kàn 
nányǒujiū gānléizhī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suízhī 
piānpiānzhězhuī zhēngránlái jūnyǒujiǔ jiābīnshìyànyòu 
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
溪边石蟹(xiè)小如钱,喜见轮囷(qūn)¹赤玉盘。
译文:小溪中的石蟹小得像一枚钱币,突然见到团缩着蝤蛑,好像一只赤色的玉盘。
注释:丁公默:丁骘,字公默,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嘉祐进士,除太常博士,由仪曹出知处州。蝤蛑:即梭子蟹,海蟹的一类,头胸部的甲略呈梭形,螯长而大,第四对步足扁平似桨。可供食用。¹轮囷:屈曲的样子。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
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áo)(zhuó)¹雪劝盘餐。
译文:看着它澄黄澄黄的背壳酒兴就来了,斫出大螯雪白雪白的肉饭量都增加了。
注释:¹斫:砍、斩、削。
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蛮珍海错¹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座寒。
译文:沿海一带,海汇万类,对于蝤蛑却是闻名已久,这天吃蝤蛑,下着怪雨,刮着腥风,入坐的时候感到了一种寒意。
注释:¹海错:泛称海味。
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
堪笑吴兴¹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²
译文:笑自己这个吴兴太守实在太馋这口美味,用诗换得品尝蝤蛑的机会。
注释:¹吴兴:郡名,今浙江湖州。²尖团:雄蟹之脐尖,雌蟹之脐团。

  首联“溪边石蟹小如钱,喜见轮囷赤玉盘”,写蝤蛑之大。梭子蟹是蟹类中之大者,比河蟹大得多。为了说明蝤蛑之大,先说溪蟹之小:小溪小沟里的石蟹,是路人常常见到的,它形体很小,小得像一枚钱币。然而,蝤蛑煮熟了,端上桌,它屈曲着,犹如一只赤玉的盘子。“赤玉”喻其色,“盘”喻其大,因为是“轮囷”蟠屈着的,故以圆“盘”来比喻就显得十分贴切。又对照又比喻又描绘,把“喜见”的感情色彩突现了出来:哇,多大的蝤蛑呵,它团缩着,好像一只赤色的玉盘!

  颔联“半壳含黄宜点酒,两螯斫雪劝加餐”,写蝤蛑之美。打开蝤蛑的背壳,澄黄澄黄的,此时酒兴就来了;斫出大螯的肉,雪白雪白的,此时饭量就增加了。“半壳含黄”,即蟹黄占满背壳;“两螯斫雪”,即螯肉斫下如雪。这一联里的“雪”字,是从语言矿藏里提炼出来的绝妙字眼,从历来的咏蟹诗看,常常比喻为“玉”(杨万里:“酥片满螯凝作玉”;张未:“螯肥白玉香”),东坡则喻为“雪”,而且与“斫”字结合,更显一种动态的美,斫螯,酥片,如雪,构成了特殊的美不可言的意境,美到什么地步?似乎在催人喝酒、劝人加餐。

  颈联“蛮珍海错闻名久,怪雨腥风入坐寒”,是写蝤蛑之名。南蛮之地,沿海一带,海汇万类,品种繁多,然而,对于蝤蛑这一款,却早就知道了,是一种珍品,是一种佳肴,如今品尝,名不虚传,的确为一款美味。这一天吃蝤蛑,下着怪雨,刮着腥风,入坐的时候感到了一种寒意,在如此季节和气候里,对这一餐留下了尤其难忘的印象。主观感受是:以前闻名久,现在印象深。从又一个侧面夸赞了蝤蛑。

  尾联“堪笑吴兴馋太守,一诗换得两尖团”,写诗人之馋。诗人苏轼与丁公默,同科进士,友谊甚笃,又沾亲带故,交情更深,诗作往还本是平常之事。这次,苏轼寄诗丁公默,丁却送来了蝤蛑,于是,诙谐幽默的苏轼竞说成了由于自己的“馋”,是用“诗”换来了“蝤蛑”。苏轼走南闯北、奔东跑西,吃过不少方物,很多是他激赏的,比如江瑶柱、河豚鱼之类,却从未用过“馋”字,唯对蝤蛑,竟自称馋太守、以诗换蝤蛑,可见,苏轼对蝤蛑之大、之美,食蟹之乐、之趣,倍加青睐,给予一份特别的评价。

  苏轼反复说过,“我生涉世本为口”、“自笑生平为当然,他不是一个糊口充饥的人,而是一个口感如尺、秤的美食家,于此,世问才有所谓东坡肉、东坡饼、东匀经过他品评的蝤蛑、河豚也有了在食界不可动摇的地家都说苏轼是个“开派”者,诗开了“苏黄(庭坚)”派,“苏辛(弃疾)”派,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书法是宋家之一,那么,从对食物品鉴的角度看,他又是个独占开派鉴赏家。

参考资料:
1、 《生态海鲜无公害》,载《城市导报》2013年6月7日第22版

dīnggōngsòngqiúmóu--shì

biānshíxièxiǎoqiánjiànlúnqūnchìpán

bànhánhuángdiǎnjiǔliǎngáozhuóxuěquànjiācān

mánzhēnhǎicuòwénmíngjiǔguàixīngfēngzuòhán

kānxiàoxìngchántàishǒushīhuànliǎngjiāntuán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垂杨拂绿水,摇艳¹东风年²
译文:春天来了,垂杨荡漾在白云绿水间,它那美丽的枝条随着春风飘扬,好不娇美。
注释:¹摇艳:美丽的枝条随风飘扬。²年:时节。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花明玉关雪,叶暖金窗烟。
译文:这里适逢生机蓬勃的春天,花儿争相开放,但玉关边塞此时却是冰雪交加,美人每当想起这些,都会倍感惆怅。她在金窗前独自凭依,看叶暖烟空,心中更有无限离愁。
美人结长想,对此心凄然。
美人结长想¹,对此心凄然。
译文:她面对此景心中常会荡起一种凄凉之感。
注释:¹长想:又作“长恨”。
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
(pān)条折春色,远寄龙庭¹前。
译文:真想攀折柳条,以远寄到情郎所在的龙城前,让他明白她的一片相思。
注释:¹龙庭:又叫龙城。是匈奴祭天、大会诸部之地。
《折杨柳》,乐府《横吹曲辞》旧题。此首诗抒写的是女子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触景生情,引起了对征戍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zhéyángliǔ

bái tángdài 

chuíyáng绿shuǐ yáoyàndōngfēngnián 
huāmíngguānxuě nuǎnjīnchuāngyān 
měirénjiéchángxiǎng duìxīnrán 
pāntiáozhéchūn yuǎnlóngtíngqián 
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爽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扫西风门径¹,黄叶凋零,白云萧散。柳换枯阴²,赋归来³何晚。爽气霏(fēi),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故国如尘,故人如梦,登高还懒。
译文:西风阵阵扫过门径,枯黄的树叶随风飘零,白云稀稀疏疏地飘浮在天空中。柳叶到了秋天衰败了,辞官归乡太晚。山中弥漫着清新的空气,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还可以聊且慰藉一下我登临的双眼。故国如尘土般覆灭,亲朋友人都已失散,还有什么心思登高呢?
注释:醉蓬莱:据《渑水燕谈录》载,宋仁宗时,教坊进新曲《醉蓬莱》,柳永应制作词。双调九十七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前片第一、第五、第八三句,后片第六、第九两句,皆上一、下四句法。故山:指王沂孙的故乡会稽山。¹扫西风门径:首句倒装,意即“西风扫门径”。²柳换枯阴:指柳叶经秋而枯败。³赋归来:辞官归乡。⁴爽气霏霏: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霏霏:纷纷。⁵翠蛾眉妩:形容苍翠的远山像美女的娥眉。⁶故国如尘:指故国宋室江山灰飞烟灭。
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数点寒英¹,为谁零落,楚魄难招²,暮寒堪揽。步屧(xiè)³荒篱,谁念幽芳远。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试引芳樽(zūn),不知消得,几多依黯
译文:数朵菊花,为谁飘落?楚王的魂魄难以招回,晚上又寒气袭人。散步在荒凉的篱笆前,谁还念及幽远的花香?屋子里孤灯一盏,秋雨飘落,又一声秋雁叫,想以酒解愁,但又怕醉了,解不了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注释:¹寒英:菊花。²楚魄难招:《楚辞》有招魂一篇,一般认为是屈原为招楚怀王来归而作。³步屧:漫步。屧:木板拖鞋。⁴消得:消除、消解。⁵依黯:复杂而隐微的愁绪。

  作者回到绍兴的时候正值秋季,所以此词从秋景起笔,“扫西风门径,黄叶凋零,白云萧散”。西风有知,似乎知主人归来,殷勤地扫除门径以示迎接。西风吹得黄叶凋零了,白云萧散了。凋零、萧散,其实正是作者当时的心境的反映。此番回到故乡,他并没有感受到一般应有的那种温暖与亲切。内心有着一种难以明言的隐微情绪。“柳换枯阴,赋归来何晚!”辞官四年,自无荣耀之感,却有点悔恨的意思。离开鄞县时,王沂孙曾作《齐天乐》:“正恐黄花,笑人归较晚,”两者心境相同。回归故乡时,词人悔恨出行的失计,不免自怨自艾,心里颇不是滋味。

  “萧气霏霏,翠蛾眉妩,聊慰登临眼。”此句从两个方面描写了故山秋天的美景,山中弥漫着清新空气,令人神清气萧,故山的山容像美女的眉毛一般美丽。此情此景,诚然可以使作客归来的人感到赏心悦目。但“故国如尘,故人如梦”,在登临之际,徒增愁思,意兴索然,虽美景在前,也懒于一顾了。欲登临和懒登高相对,以见其愁情之重。登高怀远,招来宋室覆亡之感慨,朋友沦替之伤悼,情难自禁,则又不如不上这山为好了。“登高还懒”,词人这种复杂的感情,和李清照“怕见夜间出去”的心绪相同。

  词的下片未作转换,仍然承接上片的抒情线索,作生发开来的描写。“数点寒英,为谁零落”,是作者的自我惋惜。“楚魄难招,暮寒堪揽”,意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几句,写法相当深刻,意味相当沉痛。至于“步屧荒篱,谁念幽芳远”二句,则是与上文的“寒英”“零落”紧相连接的,写得参差错落,显得章法变换多姿。

  “一室秋灯,一庭秋雨,更一声秋雁”是此词最精彩的笔墨,用三排比短句。描绘出了一种清冷孤寂的境界,秋灯、秋雨、秋雁,所衬托的不过是一颗秋心而已。“试引芳樽”,借酒浇愁,愁更愁,以“不知消得几多依黯”作结尾,“依黯”这个词语与“依依”和“黯黯”结合,承上“故国如尘,故人如梦”,比泛言“愁苦”,要细致,要准确,值得细细玩味用它来表示这首词所包含的复杂的情感意绪,还是很确切的。

  在这首词中,作者多处描写故乡秋季的景物,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用较为隐蔽的手法表达了他的黍离之悲。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924页

zuìpénglái··guīshān--wángsūn

sǎo西fēngménjìnghuángdiāolíngbáiyúnxiāosànliǔhuànyīnguīláiwǎnshuǎngfēifēicuìéméiliáowèidēnglínyǎnguóchénrénmèngdēnggāoháilǎn

shùdiǎnhányīngwèishuílíngluòchǔnánzhāohánkānlǎnxièhuāngshuíniànyōufāngyuǎnshìqiūdēngtíngqiūgèngshēngqiūyànshìyǐnfāngzūnzhīxiāoduōà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