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郭檐楹古道场,山形连接楚人黄。千寻宝刹留幡影,万里沧波对练光。
负郭檐楹古道场,山形连接楚人黄。千寻宝刹留幡影,万里沧波对练光。
问膳香兰无复日,沾襟青血自成行。才收英器还遵路,三昧高僧笑我忙。
问膳香兰无复日,沾襟青血自成行。才收英器还遵路,三昧高僧笑我忙。

jūnshānfànsēngjiànkǎoyuánshùshìshīyùn--shèngzhòng

guōyányíngdàochǎngshānxíngliánjiēchǔrénhuángqiānxúnbǎoshāliúfānyǐngwàncāngduìliànguāng

wènshànxiānglánzhānjīnqīngxuèchéngxíngcáishōuyīngháizūnsānmèigāosēngxiàománg

葛胜仲

葛胜仲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 61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明年夏五月莅任,实司那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¹以便宜制事²,皆非其初设官之制,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³在。”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cuì)(xíng),明年夏五月莅(lì),实司那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上下文移而已。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
译文:我曾经读过白居易写的《江州司马厅记》,文章说“从唐高祖以后,各种官职可斟酌情势,自行处理,这都不是当初设置各级官职的制度,从五大都督府,到上中下郡司马的职务都没有了,惟有官员的设置名额与所定俸禄还在。我在隆庆二年秋季自吴兴调任邢州任副长官,第二年夏季五月到任,实际上主持郡里的马政,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现如今马政没有什么事情做,只是收接转发太仆寺的文件而已。所谓司马管的那些本职工作,都成过去的事了,真的就如白居易的文章中所说的那样。
注释:¹庶官:各种官职。²便宜制事:可斟酌情势,自行处理。³员与俸:指官员的设置名额与所定俸禄。⁴改倅邢州:调任邢州副长官。改:调任。倅:地方官的副职。⁵莅任:到任。⁶承奉:承命奉行。⁷太仆寺:明代官署名,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⁸文移:文书,公文。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太史公称”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虽徽江州,其有不自得者哉?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¹,右江、湖²,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³不可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lù),《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太史公称”邯郸亦漳(zhāng)、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余夙欲览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然独爱乐天襟(jīn)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zhé)者,有无聊不平之意。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虽徽江州,其有不自得者哉?
译文:而白居易又说:九江左面有庐山,右面有长江、鄱阳湖,山高气清,景致美好。州郡长官不可观游,惟有司马可以从容徜徉于山水之间,以此为乐。而邢州位于黄河以北,古称河内,在太行山下。《禹贡》提到的衡漳大地全都在其境内。司马迁在《史记》中说邯郸也是漳河之间的一个都会,当地的风俗习惯仍然有赵国之风。我一向想浏览它的山川之美,而终日闭门不出,于是白居易所得以养志忘名的游历山川之乐,我也无由得到。然而我独爱白居易襟怀愉夷旷达,能自找适意;看他写的诗,绝不像过去被迁滴的人,流姆无聊不平的情绪,那么白居易所描述的九江那美好的地方,也不过是偶尔寄托而已。虽蛰居九江,难道有什么不自得吗?
注释:¹左匡庐:左,古人以左右代替方位上的东西。匡庐,即庐山。²江、湖:指长江与鄱阳湖。³守土臣:镇守地方的官员,指州郡长官。⁴古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约相当于今河南省与河北省南部一带。⁵夷旷:闲适放达。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误。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几榻亦不能具。月得俸黍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¹,颇能以书史自误。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²飞霜,无地可避。几榻(tà)亦不能具。月得俸黍(shǔ)米二石。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³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因诵其语以为《厅记》。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志者也。
译文:我自夏天来到邢州,不知不觉已到中秋节了,颇能以读书、读史自娱自乐。见官署里面没有书斋,就盖了一间土房,它的门窗向西,下连绵大雨和飞霜时,就无处可避。小桌子、床也不能置备。每月得俸禄黄米两石。我是南方人,不习惯吃黄米饭,然而能宽容安闲,自以为识时知命,大致不愧于白居易.因此我读着白居易的《江州司马厅记》而写了这篇《厅记》。倘若白居易有知,也可以说千年之后还有这样志同道合的人了。
注释:¹秋中:秋季之中,指中秋节,即农历八月十五El。²霖雨:连绵大雨。³休休:安闲、安乐的样子。⁴差:略微。

  这篇文章一共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引述白居易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表明自己的心态。第二段以江州山水之美与邢州环境作比较,体现了自己的感情波澜起伏。第三段具体写自己住处的恶劣环境和以书史自娱的心境。全文合理运用对比的方式,摹仿白居易的笔触,通过将自己与白居易作对比来表达了自己内心压抑的情感以及不满的情绪。

  第一段的开头有如神来之笔,引出唐代曾被贬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作者正是读了他的《江州司马厅记》。这一段的文字是不动感情的,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潜在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第一段引述白居易文章中的相关语句,说明自己主管的马政是无所事事、独奉文移的闲职。并用“司马之职尽去”之语,点明了自己的处境与千年前的江州司马何其相似。

  第二段是以江州山水之美与邢州环境作比较,说明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犹有赵之风”,不类江州之佳山水,所以也不能和江州司马那样“养志忘名”,只能心仪其“襟怀夷旷,能自适”。第二段感情波澜起伏。白居易谪居江州,犹有匡庐江湖之佳境可供养志忘名,可自己却是什么也没有,与之相比处境更差。但是,白居易虽然是个迁谪者却没有无聊不平之意,胸怀夷旷,能怡然自得,是归有光所赞同的。因此,“虽微江州,其有不自得哉”一语,既是说自居易,也是在说作者自己。

  第三段具体写自己住处的恶劣环境和以书史自娱的心境,实是以干载之下江州司马白居易的同志自居而自表心迹而已。结尾处点睛之笔说得很明白:儒家的“乐天知命”的思想,是白居易和归有光所共有的。

参考资料:
1、 段承校选注评析,归震川诗文选,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10,第174页
2、 (明)归有光著 叶祖兴 英子选注,归有光抒情散文,作家出版社,1998年11月第1版,第55页
3、 郭预衡 侯光复,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 归有光,大连出版社,1998年03月第1版,第253页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
南国佳人字玉儿,芙蓉双脸远山眉。
译文:南国有位佳人名字叫玉儿,脸若芙蓉,眉如远山。
仙郎有约长相忆,阿母何猜不得知。
仙郎有约长相忆,阿母何猜不得知。
译文:仙人般风姿的郎君与她相会让她常常思忆,但阿母是什么意思不得而知。
梦里行云还倏忽,暗中携手乍疑迟。
梦里行云还倏(shū)¹,暗中携手乍疑迟。
译文:在梦里行云播雨觉得就是一瞬间,黑暗中携手与共忽又迟疑不定。
注释:¹倏忽:很快地。
因思别后闲窗下,织得回文几首诗。
因思别后闲窗下,织得回文¹几首诗。
译文:想到离别后心上人闲暇时在窗下,会织得几首像苏蕙那样的回文诗呢?
注释:¹回文:典出《晋书·列女传》,也是用苏蕙的典故。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娟。
昨夜圆非今夜圆,却疑圆处减婵(chán)(juān)¹
译文:昨夜的圆月不是今夜的圆月,真的怀疑这圆月是否一如既往的美好。
注释:¹婵娟:非常美好的姿态。
一年十二度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一年十二度¹圆缺,能得几多时少年。
译文:在这一年的十二个月中,月圆又月缺。但是人的一生当中,真正的青春时光又有多少呢?
注释:¹度:次,回。

  这是一首“咏月"的小诗。昨天的圆月不是今天的圆月,真怀疑这再圆的月亮是否依旧美丽, 在一年十二个月里,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能再圆,可一个人的一生当中,属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

  诗人通过对自然交替的变化,领悟到光阴的无情,岁月短暂的道理,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yǒngyuè

jiànshū tángdài 

zuóyuánfēijīnyuán quèyuánchùjiǎnchánjuān 
niánshíèryuánquē néngduōshíshàonián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一轮秋影转金波¹,飞镜²又重磨。把酒问姮(héng)³:被(pī)白发,欺人奈何?
译文:中秋皓月洒下万里金波,好似那刚磨亮的铜镜飞上了夜空。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渐渐增多,欺负我拿它没有办法。
注释:¹金波:形容月光浮动,因亦指月光。²飞镜:飞天之明镜,指月亮。³姮娥: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zhuó)¹去桂²婆娑(suō)³,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树影摇曳的桂树,因为人们都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注释:¹斫:砍。²桂:桂树。³婆娑:树影摇曳的样子。

  此词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全词想象丰富,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这首词的上片,词人巧妙地运用神话传说构成一种超现实的艺术境界,以寄托自己的理想与情怀。“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磨何?”作者在中秋之夜,对月抒怀,很自然地想到与月有关的神话传说:吃了不死之药飞入月宫的嫦娥,以及月中高五百丈的桂树。词人运用这两则有关月亮的神话传说,借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阴暗的政治现实的矛盾。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己任,但残酷的现实使他的理想不能实现。想到功业无成、白发已多,作者怎能不对着皎洁的月光,迸发出摧心裂肝的一问:“被白发欺人磨何?”这一句有力地展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矛盾。

  下片抒写作者的豪情壮志,他要趁着美好的月夜,乘风直上万里长空,俯瞰祖国的山河。毫无疑义,这是他爱国思想的写照。“直下”,这里指目光一直地往下。最后又从天上写到人间,传说中月亮里那棵高大的桂树挡住了许多月光。为了使月光更清楚地照亮祖国大地,作者在最后两句写道,听人说:砍去那些摇晃(婆娑)的桂树枝叶,月亮便会更加光明。这是含蓄地说,铲除投降派的阻碍,才能取得抗金和收复中原事业的胜利。唐朝伟大的诗人杜甫在《一百五日夜对月》诗里写道:“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这里辛弃疾用“人道是”三个字,表示前人曾说过这个意思。

  作者这里所说的挡住月光的“桂婆娑”,实际是指带给人民黑暗的婆娑桂影,它不仅包括南宋朝廷内外的投降势力,也包括了金人的势力。因为由被金人统治下的北方南归的辛弃疾,不可能不深切地怀想被金人统治、压迫的家乡人民。进一步说,这首词还可以理想为一种更广泛的象征意义,即扫荡黑暗,把光明带给人间。这一巨大的意义,是词人利用神话材料,借助于想象和逻辑推断所塑造的形象来实现的。

参考资料:
1、 邱俊鹏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1579-1581 .

tàichángyǐn ·jiànkāngzhōngqiūwèishūqián

xīn sòngdài 

lúnqiūyǐngzhuànjīn fēijìngyòuchóng jiǔwènhéngé bái rénnài 
chéngfēnghǎo chángkōngwàn zhíxiàkànshān zhuóguìsuō réndàoshì qīngguānggèngduō 
今夜雨。断送一年残暑。坐听潮声来别浦。明朝何处去。
今夜雨。断送¹一年残暑²。坐听潮声来别浦³。明朝何处去。
译文:今夜一场秋雨,结束了一年的秋老虎。因为爱听那钱塘江的潮声,就来到了送友话别的江边。明天将奔向什么地方?
注释:¹断送:犹言结束。²残暑:暑天最后最热的时间在三伏,俗称“秋老虎”。³浦:水滨,这里指钱塘江边。
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
孤负¹金尊²绿醑(xǔ)³。来岁今宵圆否。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lán)还独语。
译文:有负于金杯盛的美酒,明年的今晚还能相聚吗?酒醒梦醒还有多少愁?尽管夜深了,我一人还在自言自语。
注释:¹孤负:对不起。²金尊:金杯。³绿醑:绿色美酒。⁴来岁:明年。⁵圆:团圆,引伸为相聚。⁶回:醒来。⁷几许:多少。⁸夜阑:夜深。

  词的上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听潮。“今夜雨”三字,如同电影的台词,明白地点出时间和自然气象。即使在江南,秋雨也难得。正是秋夜雨“断送”“残暑”,大自然顿时改变模样,词人顿时感到痛快,真是久热逢甘雨。再去会友的江边“听潮声”,将是潮声欢腾,人心甜润,人潮相印,颇有“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的韵味。然而,面对秋夜怡人的潮声,不得不思考“明朝何处去。”这是双关语。一是问明天再去什么地方欣赏自然景色,一是问日后他们的政治归宿是什么,能否再相会。此等句非常妙,起到了总上启下的连带作用。

  词的下片,写秋夜雨后与友人饮别。有感于秋雨“断送”“残暑”而饮酒,饮酒也应是祝愿秋雨“断送”“残暑”。“孤负金尊绿醑,来岁今宵圆否。”开头两句,就承上转入感情交流中。古代文人,以酒为酶,以酒开心,是修身的一大法宝。“金尊绿醑”含道义,地久天长现真情。为了不负于秋雨和江潮,痛饮干杯。“来岁今宵圆否”便是文人的共同心愿,但愿一“圆”吧。“酒醒梦回愁几许,夜阑还独语”,借酒感秋,倾诉衷肠。酒醉必入梦,酒醒必梦醒。酒醒梦醒头脑醒,人生话题又面临。自然界的秋雨“断送'’“残暑”,可现实的“残暑”又不知何时“断送”,问君还有“愁几许”,恰是一江秋潮滚滚流,清尊断送秋。现在,“夜阑”了,朋友走吧,酒中多少情,梦中多少诗,留给词人一人“独语”,“明朝何处去”等到“来岁今宵”再谈。

  全词,以秋雨“断送”“残暑”起兴,引发了词人政治上的“愁”感:“明朝何处去”“夜阑还独语”,一说明北宋社会禁锢较严,无有言论自由,二表示词人胸有不平,无处痛诉。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主编,苏轼词新释辑评 上册,中国书店,2007.1,第162-164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