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园纡睿览,仙棹叶时游。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
禁园纡睿览,仙棹叶时游。洛北风花树,江南彩画舟。
芳生兰蕙草,春入凤凰楼。兴尽离宫暮,烟光起夕流。
芳生兰蕙草,春入凤凰楼。兴尽离宫暮,烟光起夕流。

jìnchuánfànluòshuǐyīngzhìzuòxuēshènhuòshī--sūn

jìnyuánruìlǎnxiānzhàoshíyóuluòběifēnghuāshùjiāngnáncǎihuàzhōu

fāngshēnglánhuìcǎochūnfènghuánglóuxìngjǐngōngyānguāngliú

孙逖

孙逖

孙逖(696~761) 唐朝大臣、史学家,今东昌府区沙镇人。自幼能文,才思敏捷。曾任刑部侍郎、太子左庶子、少詹事等职。有作品《宿云门寺阁》《赠尚书右仆射》《晦日湖塘》等传世。 ▶ 61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世间怪事那有此,四十万人同日死。
译文:世间哪有如此的怪事,四十万人同一天去死。
注释:长平:战国时赵邑,在今山西高平西北。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秦国大将白起攻赵,与赵军对垒于长平。当时,赵国中了秦国的反间计,任用“徒读父书”、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结果,赵括被秦军射死,赵军四十万人皆被白起坑杀于长平。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作汾流紫。
白骨高于太行雪¹,血飞迸(bèng)作汾(fén)²紫。
译文:堆积的白骨比长年积雪的太行山还要高,鲜血飞迸胜似汾水的溅激。
注释:¹太行雪:长年积雪的太行山。太行山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间,海拔最高处为二千米。²汾流:指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中部。
锐头竖子何足云,汝曹自死平原君。
锐头竖子¹何足云,汝曹²自死平原君³
译文:那白起算得了什么,你们这四十万人为平原君卖命,甘愿找死。
注释:¹锐头竖子:指秦将白起。竖子,鄙贱的称谓,犹小子。²汝曹:你们这些人,指四十万被坑赵卒。³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贵族,封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北),号平原君。任赵相。平原君贪图韩之上党,是造成长平之战的直接原因之一。
乌鸦饱宿鬼车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乌鸦饱宿鬼车¹哭,至今此地多愁云。
译文:只是至今这里仍阴云密布,夜夜听得到乌鸦和鬼车的哭声。
注释:¹鬼车:传说中的妖鸟。《正字通》说:“一名九头鸟。”
耕农往往夸遗迹,战镞千年土花碧。
耕农往往夸遗迹,战镞(zú)¹千年土花碧²
译文:耕田的农夫常常发现遗迹,那是千年前的武器上了苔痕。
注释:¹战镞:指当年长平之战时遗埋土中的武器。镞,箭头。²土花碧:指发掘出土的武器上的绿色锈斑。
即令方朔浇岂散,总有巫咸招不得。
即令方朔¹²岂散,总有巫咸³招不得。
译文:东方朔也驱不散这里的晦气,巫咸也招不完这里的冤魂。
注释:¹方朔:东方朔,汉武帝时为大中大夫,性恢谐机智,善辞令,当时称为“滑稽之雄”。²浇:消除,即“浇愁”之“浇”,与上“愁云”句相应。³巫咸:古代传说中的神巫名,能占卜吉凶。招:招魂。
君不见,新安一夜秦人愁,二十万鬼声啾啾。
君不见,新安¹一夜秦人愁,二十万鬼声啾(jiū)²
译文:新安演出了同样的悲剧,厉鬼一夜叫去了二十万秦军。
注释:¹新安:故城在今河南渑池东。²啾瞅:形容声音轻细凄惨。
郭开卖赵赵高出,秦玺也送东诸侯。
郭开¹卖赵赵高²出,秦玺(xǐ)³也送东诸侯。
译文:就这样郭开出卖赵国赵高出卖秦国,国家总被奸臣连累到献玺投降而灭亡。
注释:¹郭开:战国时赵悼襄王的宠臣。秦国派大将王翦攻赵,赵国名将李牧率兵抵抗。秦国派人用巨金收买郭开,郭开促使赵王迁中了秦的反间计把李牧杀死,赵军大败,赵王被俘,赵国灭亡。²赵高:秦宦官,本赵国人。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赵高诱同李斯伪造遗诏,逼使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独揽大权。后又杀死二世,立子婴为秦王,不久被子婴所杀。³玺:帝王的印章。《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王子婴投降刘邦时,曾系丝带于颈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于轵道旁。

  诗中诗人将秦军制造的长平之坑与项羽制造的新安之坑这两件惊心动魄、惨不忍睹的历史事件加以精心的绾合,以涵蓄亭泳、开阖流宕的笔触巧妙地点明秦的暴虐残酷是自取灭亡的根本原因,揭露了统治阶级之间进行的兼并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骇人听闻的深重灾难。全诗构思佳妙、文笔流丽、反思深刻、感叹沉雄。

  这首诗的第一部分是前十二句,是回忆长平惨案。诗的头两句如石破天惊,突兀而来。“怪”字,在此是令人惊骇之意。“白骨高于太行雪,血飞迸日汾流紫”两句,则是用夸张的笔法,极力渲染当时的惨状,因而有惊心动魄之效。“锐头竖子”两句,是诗人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评价。这两句似乎天外飞来,一反上面惨烈凝重的气氛。诗人似乎从对当时血肉横飞、鬼哭神嚎场面的回想中突然醒悟,以异常轻松的口吻说道:“那白起算得了什么,你们这四十万人为平原君卖命,甘愿找死。”显然是正话反说,孔衍《春秋后语》:“平原君对赵王曰:渑池之会,臣察武安君(白起)为人也,小头而锐,敢断行也。”故诗中以“锐头竖子”呼白起。

  以下两句又回到惨烈的气氛中。“乌鸦饱宿鬼车哭”一句是写当时深夜,专啄腐肉的乌鸦食饱尸肉,心满意足地缩头栖息枝头;月明星稀,那传说中专收人魂的九头恶鸟(鬼车)发出一声声凄厉的叫声。这是何等阴森恐怖的场景。“至今此地多愁云”一句是写现在。那四十万鬼魂不散,使近两千年后的此地,仍时时笼罩在鬼魂组成的阴云之下。此句承上启下,由历史过渡到现实。接下来的四句,又是一组轻松与凝重的对比。当地农夫们并不以为历史上的大悲剧有值得悲痛之处,而相反,以此为谈资。“即令方朔”两句,照应“此地多愁云”。

  第二部分是十三、四句,写新安惨案。诗人忽然宕开笔墨,记述了另一起惨绝人寰的大悲剧:公元前206年,楚霸王项羽将秦将章邯部下的降卒二十余万人在新安(属今河南省)城南全部诛杀。诗人显然认为,这是长平惨案的再现。两事相隔仅仅半个世纪。

  第三部分是十五、六句,写了赵国与秦国的灭亡的相似。公元前229年,秦国攻伐赵国,秦国私下买通郭开,让他在赵王面前散布谣言,赵王听信谗言,杀害忠臣,此后仅三个月,秦国大破赵军,赵国灭亡。赵高在秦始皇死后,指鹿为马,专权跋扈,使秦朝迅速灭亡,所以诗人认为,因“赵高出”而使“秦玺”易手。

  整首诗运用对比手法揭露了历史事件的惊人相似之处,发人深省。叙事详略得当,详写长平惨案而略写新安惨案,盖二事略类,不必重笔。“郭开卖赵赵高出”句巧妙运用顶针格,写出赵、秦痛史悲恨相续的意味,亦见意匠经营。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主编.元明清名诗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08:第397-398页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人也,居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咸誉清。疾病疕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宋清,长安西部¹药市人²也,居³善药。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chóu),咸誉清。疾病疕(bǐ)(yáng)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jì)速已。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yì)取直¹⁰。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岁终,度¹¹不能报¹²,辄焚(fén)券,终不复言。市人以其异¹³,皆笑之曰:“清,蚩(chī)妄人¹⁴也。”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译文:宋清是在长安商街西部药市的卖药的商人。他囤积了很多好的药材。有从山地、湖河等地来的药农,一定要把药送到宋清的药店让他去卖,宋清对他们是很优厚的。长安的医生用宋清那里的良药来制成自己的药方,很容易就能卖出去,所以他们都称赞宋清。有生各种疮病的人,也都爱去宋清开的药店买药,希望能够快速的康复。宋清总是很热情地接待客人,就算有的人没有带钱,宋清也会把药先赊给他们,欠钱债券就在家里积攒了很多,上门索取药钱的事情他从来不做。有些素不相识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打欠条买药,宋清也同样把药卖给他。每到年末的时候,估计账是没法还上了,他就把债券全部烧光,再也不说这些事情。其他的商人都觉得宋清的这种举动很是令人费解,就嘲讽他:“宋清是个蠢人。”同时也有人认为:“宋清大概是那种有高尚道德的人吧!”宋清听过了这些议论,说:“我经商赚钱养活妻子儿女,道德高尚还谈不上,但要说我是蠢人,也是不对的。”
注释:¹西部:唐朝时的长安商业区分东部的市场和西部的市场,文中指的是西部的市场。²药市人:在市场上卖药的商人。³居:囤积、储藏。⁴优主之:给他们优惠。主:名词活用为动词,主持、对待的意思。⁵雠:销售、售出。⁶疕:指的是头疮,文中是疮肿产生的疼痛。⁷疡:痈(yōng)疮。⁸冀速已:希望能够早日康复。已:消除伤痛、康复。⁹券:债券、借据。¹⁰诣取直:前去讨取药钱。¹¹度:推断、认为、估计。¹²报:偿还。¹³异:不同于常人。¹⁴蚩妄人:痴傻蠢笨的人。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¹,其馈(kuì)²清者,相属³于户。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fú)怒,再则骂而仇耳。彼之为利,不亦翦(jiǎn)乎?吾见蚩之有在也。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求者益众,其应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其远取利皆类此。
译文:宋清从事卖药的生意四十年,焚烧了一百多人的债券,其中有后来做大官的,有管辖州郡的,享受着丰厚的俸禄待遇,他们派人给宋清送礼物,一个接一个快快把门槛都踏破了。尽管有些人当时没有足够的钱去偿还药费,甚至赊欠至死的也有上千人,但是这些都没有阻碍宋清最终成为一个富翁。宋清获得的利益并不是立竿见影的,是因为长时间的等待,才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哪里像那些目光短浅的小商人呢?只要有一次没有拿到药钱,就会勃然大怒,甚至破口大骂与人为敌。这些小的商人唯利是图,心胸狭隘。在他们的身上,我才真正看到了愚人傻瓜的样子。宋清凭借着诚实守信最终得到了巨大的利益,从不胡乱做事,始终如一地坚守着自己的经商之道,最终得以致富。需要购买药的人越多,他满足别人需求的面也就越广。遇到遭贬谪的官员,他也同样地以诚相待;遇到生活极其贫困的,宋清也同样地热情接待,及时地给予良药。受到他恩惠的人来日只要重新获得重用,带给宋清的报答就会十分丰厚。宋清有长远的赚钱眼光,和上面讲的都是一样的。
注释:¹博:多。²馈遗:馈赠、赠送。³相属:一个接着一个的样子。⁴小市人:没有道德、利欲熏心的庸俗商人。⁵怫然:变色愤怒的样子。⁶翦翦:心中容不下事情、狭隘的样子。⁷斥弃沉废:指被罢官贬斥的官吏。⁸落然者:流落、破落的人。⁹柄用:受到重用,掌管大权。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fù)¹,寒而弃²,鲜(xiǎn)³有能类清之为者。世之言,徒曰“市道交”。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shù),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者众矣。“市道交”岂可少耶?或曰:“清,非市道人也。”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xiáng)(shú)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译文:现在这些和人交往的人们,趋炎附势地巴结上层官员,背叛离弃原来的亲朋,能够像宋清这样与人交往的实在太少了。世俗的人们只讲“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哎,宋清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今天的人们与人交往都要求回报,有像宋清这样具有长远目标的吗?假如有人能够像宋清一样,那么天下穷困潦倒的人能够免于死亡的就会很多了,那些“市侩手段之下的交往”能够减少吗?有人这样说:“宋清不是市侩一类的人。”我这样说道:宋清作为商人却不去运用那些市侩的手段,而那些居庙堂之高或者官衙和学校,并且以士大夫自居的人,反而争先恐后地去使用那些市侩的手段,真是让人感到可悲可叹啊!如此说来,宋清并不只是有别于一般的商人了。
注释:¹炎而附:趋炎附势地巴结上层官员。²寒而弃:背叛离弃原来的亲朋。³鲜:少。⁴市道交:势力上的交往,以有利可图为标准。⁵庶几:差不多、几乎接近。⁶居市:在街市上开店。⁷庠塾:古代学校。

  文章以身为“市人”却没有市侩小人附炎弃寒之为的宋善与虽为朝廷官员、士大夫却争相做附炎弃寒的势利小人相对比,尖锐地讽刺了官场中盛行的势利之交的恶劣风气,抒发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而长期、处处受冷遇、遭漠视的郁闷之气。全文思路善晰,脉络分明,文字简洁,内蕴深刻。

  第一段叙述宋善的为人处事。开门见山,指出宋善是长安市中一名普通的卖药商人。因为善待四方药农,所以来京城售药的药农,都来投奔宋善,以致能多积良药。故医师得宋善之药配方,往往容易奏效;患者为求赶快治愈疾病,也愿意向宋善求药。宋善对患者无论是否认识,是否有钱,一律都给予良药,是故累积不少借券,但是从不上门索取。年终岁尾,估计欠者无力偿还,就将债券焚烧。以上叙宋善行事,层次渐进,简练而条畅。随后又以市人议论生出波澜,意在进一步强调,宋善如此行事,既非有道之士,也非愚蠢荒唐之辈,的的确确是个“逐利以活妻子”的普通市人。

  第二段阐述宋善既如此行事,何以还能“逐利以活妻子”。一是被他勾销债务的人,有的后来做了大官,有的当了连州跨郡的节度,他们俸禄多了,想起宋善的恩德,于是馈赠不绝。二是宋善待人,不以对方穷通而变化态度,即使斥弃沉沦、落魄十一的人,都照常善待。这些人一旦被起用,顾念宋善的知遇之恩,也要重重报答。总之是目光放得远,不斤斤计较于眼前得失,而其“逐利以活妻子”则与市人无异。

  第三段在叙事的基础上发挥议论。作者再次表明宋善只是市井中的普通人,而一般世人所为,尽管全从势利二字出发,很少能与宋善相比,却口唱高调,徒然视宋善之所为为以利相交。作者对此深为感慨,认为世上如幸而有类似宋善之“市道交”的,那天下间限于困境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能够获救。由此看来,这种“市道交”正不可少。然后又反跌一笔说,如果宋善不是市井中人,即是身居市井而不为市井之交的有道之士;而那些身居朝廷、官府、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命的官绅,本当是守道之人,却偏为市道之交;那么宋善非独高于市井细民,也远出于这些“正人君于”之上了。这段文字抑扬往复,感情强烈,凡激越之处,语言亦慷慨淋漓,有力地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凡史传文字,皆须备述传主毕生事迹,加以褒贬,内容务求翔实。作者则仅取人物之一时一事,一言一行,就其与社会人生有关之处加以发挥,形成一种短小精悍、内容集中、思想深刻、介乎寓言之间的文学性散文,是传记之变体。该文章于宋善生平,仅记卖药一事,称扬其虽为市井细人却能超乎市井之道的优良品质,从而达到立传的目的。同时又由此引发出对炎凉世态的抨击,且寄寓自己谪宦以来饱尝人情冷暖的无穷感慨。

  就文章笔法而言,该文章突出的特点是先叙后议。叙述中根据议论的需要进行剪裁,只突出宋善作为市井细民而能急人之难的材料,其它一律删汰。议论时则紧紧扣住这一点,与上层人物反复比较,充分揭示出他们的卑屑恶浊,因此文章上下脉络贯通,前后浑然一体。

参考资料:
1、 吕晴飞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第三卷 (重排版):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07 第1版:第142-143页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粉英金蕊自低昂。东风恼我,才发一衿香。
秦楼¹不见吹箫女²,空余上苑³风光。粉英金蕊(ruǐ)自低昂(áng)。东风风我,才发一衿(jīn)
译文:没有像秦穆公女那样的美人,有皇家上苑的美好景色,也是空的了。那些花开得如此美,瓣是粉红的,蕊是金黄的,可是只有它们自己或低或昂,没人能和我去欣赏。也许东风不高兴我,所以才使那些花开了一半。
注释:谢新恩:词牌名。王国维辑本《南唐二主词》校勘记:此首实系《临江仙》调。¹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名凤楼。相传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弄玉妻之,为之作风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后乘凤,飞升而去。²吹箫女:指秦弄玉。³上苑:指古代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⁴粉英金蕊:粉红的鲜花,金嗽,此泛指各种颜色的花卉。⁵低昂:起伏不定,时高时低。⁶一衿香:衿,同“襟”。是以人的感受说明香的程度。一般指不能指出形状的事物。一襟香,指堂前一面有香。
琼窗梦醒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干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qióng)¹梦醒²留残日,当年得恨何长!碧阑(lán)³外映垂杨。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liáng)
译文:我长日思念,百无聊赖,倚窗独困倦后昏然入睡,一觉醒来夕阳已西下。在梦中梦见了当年的欢爱之情,而梦醒后一切都是空的了,这恨该是何等长久啊!往年两人曾一起在垂杨处依恋相爱,而如今都看不到了。我和她相处只是暂时的,真是很短,和梦一样,还是懒于再想那些事了。
注释:¹琼窗:华美精致的窗子。²梦醒:一本无“醒”字。³碧阑干:绿色栏杆。⁴垂杨: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⁵思量:想念,相思。

  这首词抒写怀人的心情,忧思绵长,充满无奈的惆怅。

  首句以“秦楼女”代指所怀之人,不仅写其容貌,更写其才艺,加强思念的感情。因为是独自面对,不得与所爱者共享,一切的美好就只是徒然。那么即使是“上苑风光”,也只是“空”有,只是多“余”,风中花木不过是“自低昂”而已,尽写其无奈之感。“东风恼我”,其实是说“我恼东风”。“恼”字写人的烦恼,不言自己,却去怪罪于东风,很是生动。说这东风是如此地不理解人的心情,偏偏要在这孤独寂寞之时,吹开这满苑的春花,让人染上一身的花香,撩拨心情,不能自已。“东风恼我,才发一矜香”,与李商隐的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李商隐是由自己的经验而提出的劝告,因此言语沉痛;李煜则是一时的心情不能排解而去责难东风,言得无理,也就言得无奈。上阕是就眼前之景而抒情。

  下阕掉转笔头去写回忆与心情。“琼窗”写美好,“梦笛”是虚幻,“残日”是留恋,尽写出当时情景虽然美好,却已经存在着不能如愿的遗憾,因此说是“当年得恨何长”。此句可作两解,一者可以解释为还在沉浸于爱情的甜蜜之中时就已经预见了分别的痛苦,重点在“当年”;一者可以解释为当时爱情是越短暂,就越深刻,以至于“长恨”到今天,重点在“何长”。无论何解,都只是一个“恨”。而这“恨”是如此的深刻与悠长,相聚时的碧栏杆,绿纱窗,分手时的杨柳树,长丝绦,不曾有一刻的忘却,历历如在眼前。而越是思量,越是难忘,越是叫人痛苦难当。结句言:“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既是说当时已经是短暂如梦,也是说即使今天相见又能如何?依然是短暂如梦啊。总归是相思也无奈,回忆也无奈,这份感情始终就是一个无奈,虽然美好,却令人心痛,倒不如不思量的好。这种心情,也是李商隐曾经写过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上下两阕以转折相对,没有过渡,似乎在情绪上有一隔断。但是,下片中的“碧阑干外映垂杨”,以记忆中的景物对照眼前的“上苑风光”;结句中的“如梦”又回应着首句的“不见”,两阕之间仍有着若明若暗的感情线索,使通篇的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51-152
2、 蒋 方.李璟李煜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141

línjiāngxiān ·qínlóujiànchuīxiāo

 dài 

qínlóujiànchuīxiāo kōngshàngyuànfēngguāng fěnyīngjīnruǐáng dōngfēngnǎo cáijīnxiāng 
qióngchuāngmèngxǐngliúcán dāngniánhèncháng lángānwàiyìngchuíyáng zànshíxiāngjiàn mènglǎnliáng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挟瑟丛台下,徙倚爱容光。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伫立日已暮,戚戚苦人肠。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

  诗题“古意”,与“拟古”、“效古”相似,多咏前代故事,以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古意诗,所咏地点、人物似与作者所在的南朝无涉,但却采用了以古喻今的手法,反映了南朝的一些现实。

  起句“挟瑟丛台下”,是说一位女子带着叫做瑟的乐器来到丛台的下边。按《汉书·高后纪》云:“高后元年,赵王宫丛台灾。”颜师古注:“连丛非一,故名丛台,盖本六国时赵王故台也。”台在今河北邯郸市东北,汉时台下当有宫室。“挟瑟”恐有一典故,然不知最早的出处何在。与沈约同时或稍后的北齐诗人魏收也写过一首《挟瑟歌》,词曰:“春风宛转入曲房,兼送小苑百花香。白马金鞍去未返,红妆玉筋下成行。”或许能作一佐证。假定是同咏一个故事,那么诗中主人翁便是一个红妆少女,金鞍白马把她带进丛台小苑,心中悲伤,流泪不止。诗中既云“徙倚”,言其低徊彷徨;又云“戚戚”,言其忧愁痛苦,其意与《挟瑟歌》中的“玉筋(泪水)下成行”相仿佛。如果此说能够成立,就便于理解这首诗了。

  自“露葵”以下,诗人不从挟瑟进宫写到君前弹瑟,而集中笔力专写女子的惆怅情怀。露葵为葵之别名,俗称滑菜。《本草》载李时珍曰:“古人采葵,必待露解,故曰露葵。”淇水,古为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北部,其地距河北邯郸的丛台不很远。“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都是女子想象之辞。她昨天伫立到日暮,悲悲戚戚地熬过一夜,第二天早上看到日出露解,遂想到家中园子里的露葵也该采摘了;但是遥隔淇水,她还没有冲破重重险阻回到家中,其内心之痛苦可知。此说亦有所据,《诗经·卫风·氓》云:“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朱熹集传:“言桑之黄落,以比己之容色凋谢。遂言自我往之尔家,而值尔之贫,于是见弃,复乘车而渡水以归。”沈约此诗题作古意,当也有取于《诗经》,虽未全部搬用,但“淇水未沾裳”一句,系从《诗经》中“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化来。他的意思是说女子身入丛台,不能渡过淇水以归家,独处曲房,寂寞凄凉,遂有“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之感。综上所述,可见所写女子当出身于农村,且家住淇水的另一边。她在家时曾经从事采摘露葵之类的劳动。到了丛台以后,虽得享受奢华的生活,但心中对家乡的亲人犹眷念不已。因此,她夜里盖着锦衾,不感到温暖;白天穿着罗衣,也不觉得芳香。诗人虽写前代故事,然亦有感而发。因为以金陵为都城的南朝帝王,大都过着纸醉金迷、征歌逐舞的生活。他们的宫廷养有歌儿舞女,大都来自农村。此诗虽写古代的北方,实际上是借这面镜子,反映当时的现实,寄寓对下层妇女的同情。

  结尾二句,纯系抒情。时间又到了深夜,女子空房独处,只见一轮明月高挂中天。这明月不仅在丛台可以见到,在她的家乡也能见到。“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子夜四时歌》),愁人当此,不能不惹起乡思。然而明月可望,家乡难归,于是她不由得叹息:“明月虽外照,宁知心内伤?”她内心深处隐藏着无限痛楚,连人们都无法理解,那天空的明月更不能知道。诗末以问句作结,那女子的一腔怨情似乎仍在空中回荡,悠悠不尽,发人遐想。

  沈约是梁代著名的声律学家。他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验之于此诗,他似乎在身体力行。就字面而言,那碧绿的露葵,清澈的淇水,华丽的锦衾,芳香的罗衣,实是“五色相宣”。就音律而言,它押的是平声阳韵,声调铿锵,韵律和谐;而当中“露葵已堪摘,淇水未沾裳”、“锦衾无独暖,罗衣空自香”两联,对偶工整,低昂互节。这又是“八音协畅”。经过沈约揭示了声律的秘密以后,再经过一百年左右的努力,在中国诗坛上终于涌现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近体律绝。回顾他在这些诗里的艺术实践,是很有意义的。

shī--shěnyuē

xiécóngtáixiààiróngguāng

zhùréncháng

kuíkānzhāishuǐwèizhānshang

jǐnqīnnuǎnluókōngxiāng

míngyuèsuīwàizhàoníngzhīxīnnèishāng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译文:作草就要作兰草,作树就要作松树。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译文:兰花幽香,不会因为风吹就不再散发,松树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松兰相因依¹,萧艾²徒丰茸³
译文:松树与兰草相因相依,萧艾之类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注释:¹因依:依靠。²萧艾:野蒿,臭草,常用以比喻不肖小人。³丰茸:茂盛。茸:细密貌。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译文:鸡与鸡相并而食,鸾鸟与鸾鸟同枝而栖。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译文:拣起珍珠弃去沙砾,人们只要珍珠与己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译文:远来的客人投靠名士贤人,真值得他们来倾诉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译文:假若怜惜方寸心中所怀,那么等待何人可尽数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¹
译文:虞卿甘愿放弃相国之位,在魏齐有难之时与他一同出行。
注释:¹“虞卿”二句:事见《史记·范睢传》:秦相范睢的仇人魏齐逃亡至赵国,秦昭王逼赵王送魏齐头至秦。否则就出兵攻赵。赵孝成王急忙追捕魏齐。魏齐夜见赵相虞卿。虞卿估计说服不了赵王,乃解其相印,连夜与魏齐一同出逃。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¹
译文:海上那五百壮士,听说田横已死,同日里一起自杀。
注释:¹“海上”二句:事见《史记·田儋传》:刘邦灭项羽称帝后,项羽部下田横率五百人逃入海中小岛,不肯归降。刘邦使赦田横罪而召之,横未至洛阳即自杀,其部下五百人闻之,皆跳海自杀。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译文:如果他们不喜好贤才,哪能流传下来这千古名声。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译文:希望您这与我同心同德之人,对我稍加留意与眷顾。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¹
译文:寂寞啊十万分的寂寞,刚一出门便迷失方向不知走向何方!
注释:¹适:往,到。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长铗归来乎¹,秋风思归客²
译文:剑高吟“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秋风起我思家之情愈发浓烈。
注释:¹“长铗”句:事见《战国策·齐策四》:齐人冯谖为孟尝君食客,初不受重视,三次倚柱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长铗归来乎,出无车!””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盂尝君都满足了他的要求。后冯谖出大力报效孟尝君。铗:剑。²“秋风”句:晋人张翰见秋风起,思故乡菰菜、尊羹、鲈鱼脍,辞官回乡。

  这是一首艺术上颇具特色的诗。

  特色一:托物寓意,松兰明志。这首诗首句就高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极度赞美“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的高洁傲岸的节操。赞颂之情,意犹未尽,诗人又盛赞孤高的鸾风、明洁的珍珠,并以形陋质卑的萧艾、鸡、沙砾等物与之对比映衬,越发使得兰松等物的高风亮节、清操美德熠熠发光。在赞美和鄙视中,诗人托物寓意,形象地表明了自己峻洁孤高的心迹和晚节。表明了自己愤世嫉俗、不与卑劣小人同流合污的傲骨。李白虽屡遭挫折,困顿穷窘,却仍一如既往:“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第十二),要作“独立自萧飚”的“南山松”(《古风》第四十七),傲然不同,不失孤直本性,不失高尚志节。

  特色二:借事抒怀,用典表情。诗人长安被黜之后,浪迹天下多年,而今流落江南,正处于“寂寂还寂寂”的无路可走的寂寞痛苦境况中。诗人欲向常赞府倾诉衷肠、一吐怀抱,以求得知己好友的同情和支持。诗中就借古事,用典故,较好地抒发了这种沉郁深擎的感情。诗人之所以向常赞府“真堪写怀抱”,是因为视其为意趣相投的“同心人”。作为“远客”的诗人是高滔的松兰,作为主人的常赞府也是惜才的“名贤”。“松兰相因浓”,“鸾与鸾同枝”,贤才俊士理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样写,既与诗前句孤高的自我形象紧相勾连,又让主人的“名贤”形象与之相映生辉,为诗人倾吐心事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其落脚点在一个“贤”字上。而诗人向好友“倾倒”的“方寸心”,是用“虞卿弃赵相”、“壮士死田横”、“长铗归来乎”三个典故来表达的。诗人用典喻意极明,将主人“好贤”品德推崇至极点,把自己欲得同情、欲求支持之情表达得更为明白。三个典故侧重点不一,却以一个“贤”字贯通,极精当地披露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怀抱胸襟。

  总之,上述两种手法的运用,使此诗形象生动,寓意深邃。它们既囊括了原物、原典之形象和内涵,又注入了新的形象和内容,诗人处置恰当,熔铸有方,故极生动精确地塑造了诗人鲜明的自我形象,抒发了自身深沉含蕴的内在情感。

参考资料:
1、 铜陵市政协文史委员会.铜陵文史资料 第4辑 铜都历代诗粹.铜陵市:铜陵市地方志办公室,1991年:3-4页

sōngshānzèngnánlíngchángzàn

bái tángdài 

wéicǎodāngzuòlán wéidāngzuòsōng 
lánqiūxiāngfēngyuǎn sōnghángǎiróng 
sōnglánxiāngyīn xiāoàifēngróng 
bìngshí luánluántóngzhī 
jiǎnzhūshā dànyǒuzhūxiāngsuí 
yuǎntóumíngxián zhēnkānxiěhuái怀bào 
ruòfāngcùnxīn dàishuíqīngdǎo 
qīngzhàoxiāng biàn便wèixíng 
hǎishàngbǎirén tóngtiánhéng 
dāngshíhàoxián chuánqiānmíng 
yuànjūntóngxīnrén shǎoliúqíng 
huán chūménsuǒshì 
chángjiáguīlái qiūfē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