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臣本爱君,仁人本爱民。宁知贵与贱,岂计名与身。
忠臣本爱君,仁人本爱民。宁知贵与贱,岂计名与身。
梅生为一尉,献疏来君门。君门深万里,金虎重千钧。
梅生为一尉,献疏来君门。君门深万里,金虎重千钧。
向永且不用,况复论子真。拂衣遂长往,高节邈无邻。
向永且不用,况复论子真。拂衣遂长往,高节邈无邻。
至今仙籍中,谓之梅真人。郭生负逸气,百代继遗尘。
至今仙籍中,谓之梅真人。郭生负逸气,百代继遗尘。
进退生自知,得丧吾不陈。斯民苟有幸,期子一朝伸。
进退生自知,得丧吾不陈。斯民苟有幸,期子一朝伸。

yǒngméizizhēnsòngguōxiānbèi--xuàn

zhōngchénběnàijūnrénrénběnàimínníngzhīguìjiànmíngshēnméishēngwèiwèixiànshūláijūnménjūnménshēnwànjīnzhòngqiānjūnxiàngyǒngqiěyòngkuànglùnzizhēnsuìzhǎngwǎnggāojiémiǎolínzhìjīnxiānzhōngwèizhīméizhēnrénguōshēngbǎidàichénjìn退tuìshēngzhīsàngchénmíngǒuyǒuxìngzicháoshēn

徐铉

徐铉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 4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沙三伴哥来嗏!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塔,碌轴上渰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沙三伴哥¹来嗏(chā)²!两腿青泥,只为捞虾。太公³庄上,杨柳阴中,磕破西瓜。小二哥昔涎剌(là),碌(lù)上渰(yǎn)着个琵琶。看荞麦开花,绿豆生芽。无是无非,快活煞庄家
译文:来了这沙三、伴哥两个田舍郎,因为下水捞虾,两腿上满是青泥。他们进了太公的田庄,在杨柳树下歇凉,取出带来的西瓜砸开就尝。一旁的小二哥无缘分享,馋得口水滴答流淌,背朝天趴在石碾子上,活像一面琵琶扣放。放眼四望,荞麦花雪白白开,豆苗儿碧油油的长。乡村生活没有是非竞争,一切都平静如常,真是一派农家欢乐的景象。
注释:蟾宫曲:元曲牌名,属北曲双调。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北曲曲牌,又是京、昆两界演员,尤其是武戏演员最熟悉的曲牌。¹沙三伴哥:及下文的“小二哥”,都是元曲中常用的农村青壮年人名。²嗏:语尾助词,略同于“呀”或“着呀”。³太公:元曲中对农村大户人家老主人的习称。⁴昔涎剌塔:元人方言,垂涎三尺的样子。⁵碌轴:即碌碡,石碾子,碾谷及平整场地用的农具。⁶渰:此同“弇”,合覆,这里是背朝上合扑之意。⁷庄家:农民。

  这首小令歌咏元朝时夏日的田家生活景象。该曲有人有景,通过捕捉描写农村忙里偷闲的闲适生活片段,歌咏了劳动人民摆脱人世是非纷扰的淳朴愉悦,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和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该曲是一首非常具有口语特色和元曲风味的本色作品。

  沙三、伴哥是元曲中常见的诨名,形象多为农村的毛头小伙子,粗劣、冒失、缺乏教养。但这支散曲却是表现他们的顽皮可爱,“沙三、伴哥来嗏”,让他俩风风火火、大大咧咧地登了场。作者交代他俩适才“只为捞虾”,顺手带出了农村夏日闲暇中的一则生活镜头,是忙中偷闲之笔。两人还是满腿子捞虾沾上的青泥,言“两腿”而不言两手,可知手已洗过。顾手不顾脚,其冒失、急迫的情状如在眼前。两名小伙子直奔杨柳荫下,取出揣着的西瓜,磕破便捧着大快朵颐。这当然有天气炎热的因素,但从上下文的蛛丝马迹来看,这西瓜恐怕也如“捞虾”一样,都非得之于正途,元无名氏〔寨儿令〕有“沤麻苎斗摸泥鳅”,“偷甜瓜香喷喷”之句,写的也是伴哥、王留这些小伙儿的生活故事,可为注脚。

  由沙三、伴哥的分食西瓜,引出了第三者小二哥。这个小伙子趴在碾场的大石碌碡上,尽管垂涎三尺,但想到西瓜“来之不易”,故只能隐忍不发。只是因为西瓜的吸引力,把个颈子伸得好长。作者将这一形状比作碌碡上倒扣着一面琵琶,真是形象万分。从人物姿态动静各别的画面中,也可见到小二哥的憨厚。

  在对人物画面作了生动写照后,作者的诗笔转向了田野的夏景。“荞麦开花,绿豆生芽”,处处是一派葱茏的生机。这虽是平凡的田间景色,但在农村质朴、怡和的生活气氛下,却显得亲切可爱。于是作者心中油然生起了艳羡之情。农村生活虽然陋朴,却“无是无非”,轻松而充满人情味。末两句的赞美,实际上隐含着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及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是在描摹农村夏日的一角生活小景后所得的感受,故有水到渠成之感。

参考资料:
1、 史良昭解.元曲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3:第34页

chángōng ·shāsānbànláichā

zhì yuándài 

shāsānbànláichā liǎngtuǐqīng zhǐwèilāoxiā tàigōngzhuāngshàng yángliǔyīnzhōng 西guā xiǎoèrxián zhóushàngyǎnzhuó kànqiáomàikāihuā 绿dòushēng shìfēi kuàihuóshāzhuāngjiā 
烟波万里扁舟小,静依孤篷,西施声音绕。涤虑洗心名利少,闲攀蓼穗蒹葭草。
烟波万里扁舟¹小,静依²孤篷³,西施声音绕。涤(dí)(lǜ)洗心名利少,闲攀(pān)(liǎo)(suì)(jiān)(jiā)¹⁰草。
译文:在一叶扁舟飘荡在烟波浩渺的江河里,依靠着船篷,那潺潺的水声,就像西施的声音一般清脆迷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逐名追利的性情也少了,闲着的时候还可以折一折芦苇。
注释:¹扁舟:小船。²依:依靠。³孤蓬:孤舟的篷。孤舟,孤独的船。⁴西施: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⁵绕:环绕。⁶涤滤洗心:又作“洗心涤虑”。涤虑,指清除烦扰,使思想清净。洗心,比喻除去恶念或杂念或改过自新。⁷攀:用手拉,抓住。⁸蓼:指一种草本植物。⁹穗:指一种谷物;蒹葭。¹⁰蒹葭:即芦苇,属于禾本科下属植物。
数点沙鸥堪乐道,柳岸芦湾,妻子同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数点沙鸥堪¹乐道,柳岸芦湾,妻子²³欢笑。一觉安眠风浪俏,无荣无辱无烦恼。
译文:江边的柳岸卢湾边飞起点点沙鸥,与妻子和孩子一同欢笑,安然熟睡,无烦无恼,乐在逍遥。
注释:¹堪:能够,可以。²妻子:妻子和儿女。³同:一起。⁴安眠:安然熟睡。⁵俏:活泼有趣。⁶荣:光荣,荣誉。⁷辱:耻辱,侮辱。
云林一段松花满,默听莺啼,巧舌如调管。红瘦绿肥春正暖,倏然夏至光阴转。
云林一段松花满¹,默听莺啼,巧舌²如调管。红瘦绿肥³春正暖,倏(shū)夏至光阴转。
译文:在山间行走,听着黄莺啼叫,就像奏乐一样,当我感觉还处在暮春时节的时候,不知不觉夏天就已经来临了。
注释:¹满:全,整个。²巧舌:形容舌头灵巧。³红瘦绿肥:红花凋零,绿叶繁茂。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也作“绿肥红瘦”。⁴倏然:忽然。
又值秋来容易换,黄花香,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又值¹秋来容易换²,黄花香³,堪供玩。迅速严冬如指拈,逍遥四季无人管
译文:接着又迎来了秋天,这里的稻花正香,可以供人观赏游玩。那迅速到来的寒冬,手就像拈了东西一样,冻在一起。这一年四季无拘无束,多么逍遥自在。
注释:¹值:碰到,遇上。²换:更替。³香:香气。⁴堪:能够,可以。⁵拈:用手指头捏。⁶逍遥:形容自由自在,无拘无束。⁷管:过问。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玩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弊,民人离落,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¹将有大志于齐²,吾将许越成,而³无拂吾虑。若越既改,吾又何求?若其不改,反行,吾振旅焉。”申胥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好吴也,又非慑畏吾甲兵之强也。大夫种勇而善谋,将还¹⁰吴国于股掌之上,以得其志。夫固知君王之盖¹¹威以好胜也,故婉约¹²其辞,以从¹³逸王志,使淫乐于诸夏¹⁴之国,以自伤也。使吾甲兵钝¹⁵¹⁶,民人离落¹⁷,而日以憔悴,然后安受吾烬。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越曾足以为大虞乎?若无越,则吾何以春秋曜吾军士?”乃许之成。
译文:吴国国王夫差便告诉各位大夫说:“我还对齐国有大的企图,我就同意越国的求和,你等不要违背我的意愿。如果越国已经改过,我(对它)还有什么要求呢?如果它不悔改,(等我从齐国)回来,我挥师讨伐它。”申胥劝道:“不能同意求和啊。越国不是诚心和吴国和好,也不是害怕我们的军队的强大。(他们的)大夫文种有勇有谋,(他)将把(我们)吴国在股掌之上玩得团团转,来实现他的愿望。他本来就知道君王您喜欢逞威斗胜,所以说婉转驯服地言辞,来纵容国王您的心志,使您沉浸在征服中原各国的快乐中,来让你自己伤害自己。使我们的军队困顿疲惫,民众流离失所,而日益憔悴,然后他们安全地收拾我们的残局。而越王信用好爱惜民众,四方百姓都归顺他,年年谷物按时节成熟,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在我们还能够(跟他们)打仗的时候,是小蛇的时候不摧毁它,成为大蛇将怎么办?”吴王说:“大夫你干嘛长越国的威风,越国能够足以成为大患吗?如果没有越国,那我春秋演习向谁炫耀我的军队啊?”便同意了越国的求和。
注释:¹孤:王侯的自谦之词。²有大志于齐:要攻打齐国,北上称霸。³而:你们。⁴拂:违背。⁵反:同“返”,指伐齐回来。⁶振旅:整顿部队。⁷慑:恐惧,害怕。⁸种:越大夫文种。⁹还:转动。¹⁰玩:玩弄。¹¹盖:崇尚。¹²婉约:委婉而谦卑。¹³从:同“纵”。¹⁴诸夏:中原的其他诸侯国,如晋、齐、鲁、宋、郑、卫等。¹⁵钝:不利。¹⁶弊:困。¹⁷离落:离散。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将盟,越王又使诸稽郢辞曰:“以盟为有益乎?前盟口血未乾,足以结信矣。以盟为无益乎?君王舍甲兵之威以临使之,而胡重于鬼神而自轻也。”吴王乃许之,荒成不盟。
译文:将要盟约时,越王又派诸稽郢砌词说:“要认为盟誓有用吗?上次盟誓时涂在嘴上的血还没干呢,足以保证信用啊。要认为盟誓没用吗?君王家的军队的威武降临便能使唤我们,干吗要看重鬼神而看轻您自己的威力啊。”吴王便同意讲和,空有讲和没有盟誓。
文种与申胥的分析不谋而合,利害相关,明若观火。吴王夫差由于不用申胥而亡国,越王勾践由于用了文种而灭吴称霸。说明能否虚心采纳下属的正确意见,是关系国家兴亡成败的大事。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
共有樽(zūn)中好(hào)¹,言²寻谷口³来。
译文:我们都有喜爱酒的嗜好,我就找到你的山中别墅来。
注释:¹樽中好:喜爱杯中之物。樽:古代的盛酒器具。²言:句首助词,无义,凑足音节。³谷口:汉代县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
(bì)¹²山径入,荷芰(jì)³水亭开。
译文:薜荔女萝伸向山上的的jì小径,荷花菱花开在水亭的周围。
注释:¹薜:薜荔,木本植物,又名末莲、木馒头,茎蔓生,花小,果实形似莲房。²萝:女萝:地衣类植物,即松萝,常寄生松树上,丝状,蔓延下垂。晋后多以薜萝指隐士的服装。此用以赞美郑七归隐之志。³芰:菱角,两角者为菱,四角者为芰。此用其意,赞赏友人。
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日气¹含残雨,云阴送晚雷。
译文:太阳尤散发着的热气含着残雨,阴云传送看黄昏的雷声。
注释:¹日气:日光散发的热气。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
洛阳¹钟鼓²至,车马系(xì)³迟回
译文:洛阳城里报暮的钟、鼓之声清晰地传来,但车马仍然拴着,迟迟没有起程。
注释:¹洛阳:唐代东都。²钟鼓:古代有黄昏时击鼓、撞钟以报时的风尚。此指时近傍晚。³系:拴缚。⁴迟回:迟疑,徘徊。

  “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首联是介绍过郑斋的缘起。诗人说:我和郑七都有饮酒的爱好,所以来找他。隐居与饮酒几乎是不可分离的,它是隐士们高雅、旷达情怀的表现。可见,诗中的言外之意,是说郑七有隐者的高洁胸怀,诗人对他十分倾慕,引为同调,因此才去拜访他。“言寻谷口来”一句,用典故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用典十分贴切,一个“寻”字,也透露了山斋的幽深。两句诗看似平常,却有深刻的义蕴,不仅曲折地交待了郑七的身份和思想情操,也婉转地点出了过山斋的原因和二人深厚的友情。接着诗人以极大的兴趣,用工细的笔墨,在中间两联描绘山斋内外的景色,展现出一幅优美的山居夏图。

  “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上一句说,在通往郑七山斋的曲折的山路上,长满了茂盛的薜荔和女萝,隐隐传达出山斋的幽深和清静。接着是进入山斋后的景象:在水亭周围的水池中,一望无际的荷、菱开放出纯洁清丽的花朵,在微风中散发着清香。“山径”是崎岖的,而水池却是开阔的,从狭窄山路中穿行而至来到山斋后,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诗中“入”字和“开”字,不仅实指了诗人的行动,也透露出心情的变化。接着,在“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一联中,诗人又把笔触从平面的描写转向立体的空间:在那荷、菱盛开的水池上,雨后初晴,空中铺下明朗的阳光,照在残留的雨水上,蒸气冉冉升腾;到傍晚,天气渐渐转阴了,天边又传来隐隐的雷声。其中“日”、“雨”、“阴”几个字,暗示着天气变化很快。诗人来之前,刚下过雨(“含残雨”),而到达时天气才放晴,傍晚又转阴,并且传来隆隆的雷声,又要下雨了。这正是深山中特有的天气,诗人用天气变化之快,烘托山斋的既幽且深,既是实写,也有助于诗歌意境的表现。同时在“日”、“晚”二字中,也包含着时间的推移,暗示了诗人在山斋中逗留的时间。通过这一联的描写,充分渲染了山斋的幽静景色,地上风物和空中景象融为一体,在静谧中包含变化,在幽深中充满生机。诗人形象的描写,使山斋风光充满着感人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中间两联,似乎全是写景。其实,主人的酒盛情款待,席间杯觥交错的欢乐气氛,全都隐藏在字里行间中。

  “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与天边隆隆的雷声相应和,洛阳城里报暮的钟、鼓之声也清晰地传来,诗人该回程了,但车马仍然拴着,迟迟没有起程。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却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余韵,在迟迟未回中,既包含着诗人对山斋风光的倾心爱慕、流连忘返,同时也表现出主人的深情厚谊。在这悠远的余韵中,诗歌产生了动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这首《夏日过郑七山斋》,是杜审言五律中的成功之作。不仅在文字、结构、意境等方面取得了成功,在诗歌的声律上,对仗工稳,音韵协调,整体匀称,也表现出纯熟的技巧。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24-25页

xiàguòzhèngshānzhāi--shěnyán

gòngyǒuzūnzhōnghǎoyánxúnkǒulái

luóshānjìngshuǐtíngkāi

háncányúnyīnsòngwǎnléi

luòyángzhōngzhìchēchíhuí

衔悲揽涕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
(xián)¹揽涕(tì)²别心知,桃花李花任风吹。
译文:面对离别仍心怀悲戚涕泪连连,树也只能任由桃花李花被风吹走。
注释:¹衔悲:心怀悲戚。²揽涕:挥泪。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本知人心不似树,何意人别似花离。
译文:人虽非树,但面对别离就像花的离去一样,依然无可奈何。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