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初鸣,明星照东屋。鸡再鸣,红霞生海腹。
鸡初鸣,明星照东屋。鸡再鸣,红霞生海腹。
百官待漏双阙前,圣人亦挂山龙服。宝钗命妇灯下起,
百官待漏双阙前,圣人亦挂山龙服。宝钗命妇灯下起,
环珮玲珑晓光里。直内初烧玉案香,司更尚滴铜壶水。
环珮玲珑晓光里。直内初烧玉案香,司更尚滴铜壶水。
金吾卫里直郎妻,到明不睡听晨鸡。天头日月相送迎,
金吾卫里直郎妻,到明不睡听晨鸡。天头日月相送迎,
夜栖旦鸣人不迷。
夜栖旦鸣人不迷。

yáomíng--wángjiàn

chūmíngmíngxīngzhàodōngzàimínghóngxiáshēnghǎi

bǎiguāndàilòushuāngquēqiánshèngrénguàshānlóngbǎochāimìngdēngxià

huánpèilínglóngxiǎoguāngzhínèichūshāoànxiānggèngshàngtóngshuǐ

jīnwèizhílángdàomíngshuìtīngchéntiāntóuyuèxiāngsòngyíng

dànmíngrén

王建

王建

王建(768年—835年),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绿云高绾,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huàn)花溪¹上见卿(qīng)²,眼波明,黛眉轻³。绿云高绾(wǎn),金簇小蜻蜓。好是问他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译文:那天,在春日融融的浣花溪边,我初次遇见了爱人你。当时你多么美丽:明媚的眼波,轻淡的黛眉,高绾的秀发好似绿云,秀发上发髻援簇。情不自禁地问你:“能不能呆与我约会?”你却调皮地一笑,轻绽樱唇吐出一句:“莫自作多情”。
注释: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村意远”“江神子”“水晶帘”。有单调四体,字数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韵。¹浣花溪:一名濯锦江,又名百花潭,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溪畔有杜甫故居浣花草堂。每年四月十九日,蜀人多游宴于此,谓之浣花日。唐名妓薛涛亦家于溪旁,以溪水造笺,号“浣花笺”。²卿卿:男女之间的昵称。³黛眉轻:谓眉画得淡淡的。⁴绿云:浓密的乌发。⁵高绾:把头发高高盘绕起来打成结。⁶簇:从聚。⁷好是:当时俗语,最是、真是。⁸和笑:含笑。

  这是张泌词中一首描摹心理情态的佳作。用简练的手法,生动地记述了一个有趣的生活片断。作者见到个可爱的姑娘,很想和她约会,却又怕被拒绝,终于不敢启口。

  词是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写的,开头一句,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卿卿”,含有爱慕之意。接着,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描绘姑娘美貌,从她的脸,一直写到她的装束。“眼波明”一句,正好与“浣花溪”呼应。姑娘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那样的动人。古人常用流波、眼波等语汇来形容眼光流眄,如同水波一般清澈。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揄流波、杂杜若”这样的名句。后世黄庭坚《渔父》词:“ 新妇矶头眉黛愁,女儿浦口眼波秋。”而这幅美人图一经点睛,人物可爱的形象立刻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作者又以工笔细绘,以衬托她那动人的秀丽。“黛眉轻”一句,是说那姑娘的眉毛画得又细又长;“金簇”“小蜻蜒”是形容姑娘发髻上的装饰品。这一连串的描写层次分明,说明作者观察的细致,同时也揭示了他对姑娘的景慕之心。词的最后两句,在前面为姑娘写像的基础上引出,作者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很想约姑娘幽会一次。可是作者却仿佛从那姑娘庄重和蔼的神态中,看到了他对自己的轻率的善意批评。作者将自己内心的话动,借助想象中的两人对话来描写,颇有新意。对话中的姑娘形象也被烘托得愈加亲切,可爱、完美。至于作者自己的窘态,虽然没有出现只字片语,但读者似乎觉得,这个小伙子一定为自已多情的荒唐举动脸红了。

  这首小令共有三十余字,语言平易流畅,无一奇字难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情韵,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情态都刻划得十分细腻,主次繁简得体,格调轻快活泼。尤其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是十分成功的。作者先写她的外表美,但纤丽而不轻佻,然后再想象她拒绝约客时的神情和语气,更显示出她那端庄大方的仪态。此时,女主人公的美,已不再停留在作者所看到的装束上,而是深入到她的性格中去了,揭示了一种内在的美,使她在词中的美好形象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张泌词中还有一些同样题材的作品,如《浣溪纱》中的“晚逐香车入风城”等,也体现出作者擅长描摹人物情态的特点,但写得过份风流调笑,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不及这首。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166页
2、 温庭筠等著;崇贤书院释译.图解婉约词:黄山书社,2016.03:第65页

jiāngchéng ·huànhuāshàngjiànqīngqīng

zhāng tángdài 

huànhuāshàngjiànqīngqīng yǎnmíng dàiméiqīng 绿yúngāowǎn jīnxiǎoqīngtíng hǎoshìwènláime xiàodào duōqíng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fù)对彭郎¹
译文:这是哪里的江山,意蕴悠长,看起来好像是庐山对着江中彭浪矶。
注释:¹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胸中丘壑(hè)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译文:这是画家原本就胸中有丘壑,所以下笔之后才能让我们看到烟波浩渺。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译文:座位边有树叶稀疏的孤松相伴,深邃的空中细雨蒙蒙,好像要沾湿床铺。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冷然¹已作华胥(xū)²,便有群仙到枕旁。
译文:面对此画就感觉飘飘欲仙,仿佛进入了超脱美妙的梦境,有成群的仙人来到我的枕边。
注释:¹冷然:轻妙的样子。²华胥梦:梦境的代称。
泛舟大河里,积水穷天涯。
泛舟大河¹里,积水²穷天涯。
译文:我扬帆行舟黄河上,秋水汇积远接天涯。
注释:¹大河:即黄河。²积水:指积聚的水。
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
天波¹忽开拆²,郡(jùn)(yì)³千万家。
译文:水天相接处忽然裂开豁口,现出繁华的城邑万户千家。
注释:¹天波,指天空的云气,形容极为高远。²拆,裂,开。³郡邑:当指唐河北道博州治所聊城县(今山东聊城东北)。
行复见城市,宛然有桑麻。
行复见城市¹,宛然²有桑麻³
译文:顺流前行又有城镇闪入眼中,宛然可波郊野的桑麻。
注释:¹城市:即指清河。²宛然:真切貌,清晰貌。³桑麻:桑树与苎麻。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回瞻旧乡国,渺漫连云霞。
回瞻¹旧乡国²,渺(miǎo)³连云霞。
译文:回头瞻望我的故乡京洛,只波洪波浩渺远连云霞。
注释:¹回瞻:犹回望。²旧乡国:故乡,指京洛。³渺漫:一作“淼漫”,水流广远的样子。连云霞:与天空之云霞相连,形容水波浩淼。

  此诗描绘的是黄河下游的景致。作者行舟河上,视野开阔,所以诗中多从大处着墨,写出深沉、壮观、气势磅礴的景象。诗歌开篇两句就写出“积水穷天涯”的浩荡气势,表现出黄河的雄壮和开阔的景象。“天波忽开拆”两句写从水天一色开拆的缝中,看波“郡邑千万家”,然后看波城市,接着是城外的农田,读之令人如波如闻。这两句不仅气势雄浑,意境壮美,而且准确地捕捉住诗人坐船时特有的运动感受,落笔自然而有奇致。五六两句写作者沿河所波的盛况。“行复波城市,宛然有桑麻”,一方面说明盛唐时期人口多、集市经济兴盛的状况,另一方面桑麻繁盛也构成了平原以东地带城乡风景的一大特色。结尾两句描写作者回首时,只看波河水连天,看不波故乡了,由此抒思乡之情,情景交融,发人遐思,言已尽而意未穷。

  这首诗写出黄河下游的积水淼浩,波光连天,崔嵬峥嵘,黛色葱郁,一派廓大气势,显示出王维前期山水诗歌的明朗风格。诗人看山,是黛色葱郁,气势宏大,仿若一个绿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 崔嵬峥嵘;看水,是波光连天,浩洁瀚瀚,一望无际,又或像一条劈开山峡的巨龙,一泻千里,如此廓大气势,令人心胸开阔。

  从思想境界看,此诗表现出来的是作者对客观世界的“静观”,即在社会之外看社会,人生之外看人生,景观之外看景观,充分体现了王维山水诗的深邃、幽静等特点。

参考资料:
1、 邓安生 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30-31
2、 梁志刚.王维的心态特征与诗歌创作[J].前沿,2008,09

dàoqīngzuò--wángwéi

fànzhōushuǐqióngtiān

tiānkāichāijùnqiānwànjiā

xíngjiànchéngshìwǎnrányǒusāng

huízhānjiùxiāngguómiǎomànliányúnxiá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¹之后。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母姓,名说。少有志操²,既长,知母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³(qī)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mí)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母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母名。
译文:范仲淹,字希文,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范仲淹两岁时丧父,母亲改嫁长山姓朱的人,范种淹跟从他的姓,名字叫说。从小有志向节操,长大后,了解了自己的家世,就伤感流泪告别母亲,离开(家乡)到应天府,依靠戚同文学习。昼夜不停息,冬日里疲惫得厉害,用水浇脸;食物不充足,以至于用稀粥密,当食物,别人不能忍受,范仲淹不认为这艰苦。考取进士,担任广德军司理参军,迎接他的母回家奉养。改任集庆军节度推官,才改回原姓,更改自己的名字。
注释:¹范履冰:字始凝,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唐朝时期名臣、政治家、宰相,太子少保范千兴之子。范仲淹、范纯仁的先祖。²志操:志向节操。³依:依靠。⁴戚同文:生于唐朝末年,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的教育家。⁵糜粥:白粥。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¹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xǐ)²陈州。
译文:天圣七年(1029年),章献太后将在冬至日接受朝拜,仁宗皇帝也准备率领文武百官为太后祝寿。仲淹极力劝谏这件事,并且说:“在内宫事奉亲长,自当有家人礼仪,只是在朝堂上皇帝与百官站在一起,(太后)面朝南接受(皇帝和百官)的朝拜,不能够成为后世的规范。而且上疏请求章献太后将朝政大权交还仁宗,但没有得到任何答复。不久做河中府通判,贬谪到陈州。
注释:¹受:接受。²徙:代称流放的刑罚。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日:“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母门。仲淹上《百官图》,指母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biàn),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shàn)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政。且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mǎng)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乏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译文:(范仲淹)被授予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的职务,被召回京,城主管固而监,调任吏部外郎、代理开封知府。当时吕夷简执政,提拔使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百官图》指着它的次序说:像这样是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不按顺序(升迁),像这样是公正,像这样是偏私,何况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凡是越级的,不应该全部把这些事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后来,讨论建都的事情,范仲淹说:“洛阳险要坚固,而汴梁是四面受敌的地方,太平时期适合在汴京,如果有战事一定要在洛阳。应当逐渐扩大物资储备,修缮宫室。“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不切实情的看法。“范仲淹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并且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舅家,所以有王莽的祸害。我恐怕今天也有张禹,损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地驳斥道:“范仲淹离间陛下君臣,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仲淹奏对更加急切,因此免职任饶州知府。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的旨意,请求写下范仲淹的朋党,把他们的名字在朝堂上揭露。在这种情况下,秘书丞余靖进献意见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触犯宰相,立刻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之前所议论的不是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的事吗?陛下已经宽容他了我请求改变先前的命令。”第二年,吕夷简也被罢免宰相,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流行开来。吕夷简第二次入朝担任宰相,皇帝告诫范仲淹让他消除先前的怨恨。范仲淹磕头道歉说:“臣先前争论的是国家的事情,我对于吕夷简没有怨恨。”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母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泛爱乐善。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译文:范仲淹性情刚烈,但外表温和,本性十分孝顺,因为他母亲在时,家境正是贫困的时候,后来,范仲淹虽然做了大官,但不是家中来客人,吃饭时也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仅仅能自给。然而(范仲淹)喜好施舍给予,广施爱心,乐于行善。死的时候,天下各地听说的人,都替他叹息。
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宝函¹(diàn)²金鸂(xī)(chì)³,沉香阁上吴山碧。杨柳又如丝,驿(yì)春雨时。
译文:华丽的香枕上装饰着漂亮的钿雀和金鸂鵣,在这个春天的早晨,女子已经起床梳妆一新。她来到了沉香楼阁上正看见远处隐隐的吴地青山,如丝的杨柳枝条又泛起青色,在春风中袅袅飘荡,而驿桥上已经开始飘起了丝丝蒙蒙的细雨。
注释:¹宝函:一说指枕函,即枕套;一说指梳妆盒。此处似以梳妆盒解更优。²钿雀:有雀鸟装饰的钗。³金鸂鶒:亦指钗上所饰。⁴沉香阁:沉香木制的楼阁。⁵吴山:一说泛指吴地之山;一说为屏风上所绘的吴地山川风景。⁶驿桥:驿站附近的桥。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
画楼¹音信断,芳草江南岸。鸾(luán)²与花枝³,此情谁得知?
译文:在画楼上看见那江南岸边春草萋萋,女子暗叹心中的那个人竟一去未归,音讯全无,每天陪伴自己的只有手中的鸾镜和枝上的花朵,但她那满腹的心事又有谁知道呢?
注释:¹画楼:即雕梁画栋之楼,也是对楼的美称。²鸾镜:背上镌刻有鸾凤图案的镜子。³花枝:女子对镜照见自己所簪戴的花。此处借指这位女子。(浦江清)“枝”与“知”谐音。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春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吴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吴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参考资料:
1、 赵其钧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8-49 .

mán··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wēntíngyún

bǎohándiànquèjīnchìchénxiāngshàngshānyángliǔyòu驿qiáochūnshí

huàlóuyīnxìnduànfāngcǎojiāngnánànluánjìnghuāzhīqíngshuízh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