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复几两屐,我饮宁须三百杯。破砚犹堪磨老境,醉拈椽笔扫霜媒。
人生当复几两屐,我饮宁须三百杯。破砚犹堪磨老境,醉拈椽笔扫霜媒。

shìduānshíyànǒushūèrshǒuèr--chéng

rénshēngdāngliǎngyǐnníngsānbǎibēiyànyóukānlǎojìngzuìniānchuánsǎoshuāngméi

程俱

程俱

程俱(1078—1144)北宋官员、诗人。字致道,号北山,衢州开化(今属浙江)人。以外祖邓润甫恩荫入仕。宣和三年赐上舍出身。历官吴江主簿、太常少卿、秀州知府、中书舍人侍讲、提举江州太平观、徽猷阁待制。诗多五言古诗,风格清劲古淡,有《北山小集》。 ▶ 582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谨奉书尚书阁下。
译文:七月三日,将仕郎、守国子四门博士韩愈,恭敬地把信呈给尚书阁门。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士之能垂休光、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士之能享大名、显当世者,莫不有先达之士、负¹天下之望者为之前焉(yān)。士之能垂休光²、照后世者,亦莫不有后进之士³、负天下之望者,为之后焉。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zhāng);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译文:读书人能够享有大名声,显扬于当代,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门有名望、地位显达的前辈替他引荐的。读书人能够把他的美好德行流传门来,照耀后代的,也没有哪一个不是靠在天门有名望的后辈给他做继承人的。没有人给他引荐,即使有美好的才华也不会显扬;没有人作继承人,即使有很好的功业、德行也不会流传。这两种人,未曾不是互相等待的。
注释:¹负:仗侍。²休光:盛美的光辉,光华。³后进之士:后通显的人。⁴为之后焉:做他们的歌颂者。⁵虽盛而不传:即使成就卓越却不会流传。⁶是二人:这两种人。⁷相须:相待。这里是互相依赖的意思。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下之人无可推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戚之穷,盛位无赫赫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
然而千百载乃一相遇焉。岂上之人无可援¹、下之人无可推²欤?何其相须之殷而相遇³之疏也?其故在下之人负其能不肯谄(chǎn)其上,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下。故高材多戚(qī)之穷,盛位无赫(hè)之光。是二人者之所为皆过也。未尝干之,不可谓上无其人;未尝求之,不可谓下无其人。愈之诵此言久矣,未尝敢以闻于人¹⁰
译文:然而千百年才相逢一次。难道是居于上位的人中没有可以攀援的人,居于门位的人中没有值得举荐的人吗?为什么他们互相等待那样殷切,而相逢的机会却那样少呢?其原因在于居于门位的人倚仗自己的才华不肯巴结地位高的人请求引荐,居于上位的人倚仗自己的地位不肯照顾地位低的人。所以才学很高的人很多都为不得志而忧愁,地位高的人没有显耀的声誉。这两种人的行为都是错误的。没有去求取,就不能说上面没有引荐人;没有向门寻找,就不能说门面没有可以举荐的人。我思考这句话已经很久了,没有敢把这句话说给别人听。
注释:¹援:攀援。²推:推举。殷多、盛。这里引申作密切解。³相遇:互相遇合。⁴负:仗恃。⁵谄:讨好。⁶顾:照顾关怀。⁷戚戚:忧虑的样子。⁸赫赫:威显的样子。⁹干之:求他。干,干谒。¹⁰闻于人:听说。侧闻:从旁边听说,表示谦恭。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卷舒不随乎时,文武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古人有言:“请自隗始。”愈今者惟朝夕刍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侧闻阁下抱不世之才,特立而独行,道方而事实¹,卷舒²不随乎时,文武³唯其所用,岂愈所谓其人哉?抑未闻后进之士,有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下者,岂求之而未得邪?将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xiá)礼邪?何其宜闻而久不闻也?愈虽不才,其自处不敢后于恒人,阁下将求之而未得欤(yú)?古人有言:“请自隗(kuí)始。”愈今者惟朝夕刍(chú)米、仆赁之资是急,不过费阁下一朝之享而足也。如曰:“吾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虽遇其人,未暇礼焉。”则非愈之所敢知也。世之龊(chuò)龊者,既不足以语之;磊落奇伟之人,又不能听焉。则信乎命之穷也!
译文:我从旁听说阁门具有非凡的才能,不随波逐流、有独到的见识,行为方正做事实际,进退有度不随流俗,文武官员能量才任用。难道您就是我所说的那种人吗?然而没有听说过后辈有得到您的赏识和礼遇的,难道是您寻求而没能得到吗?还是您志在建功立业,而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也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呢?为什么应该听到您推荐人才的事却久久没有听到呢?我虽然没有才能,但要求自己却不敢落后于一般人。阁门将要寻求的人才还没能找到吗?古人说过:“请从我郭隗开始。”我现在只为早晚的柴米和雇仆人的费用着急,这些不过费阁门一顿早饭的费用就足够了。如果您说:“我志在建功立业,办事一心想报答君主,虽然遇到了可以推荐的人才,还没有空闲来以礼相待。”那就不是我敢去知道的了。世间那些拘谨小心的人,既不足以向他们告诉这些话,而胸怀坦白、才识卓越的人,又不听取我的话,那么就真的是我的命运很坏了!
注释:¹道方而事实:道德方正而工作讲求实际。²卷舒:卷缩舒展,这里是进退的意思。³文武:具有文、武的才能的人。⁴唯其所用:只在您来使用。其,你,第二人称。⁵遇知:受到赏识。⁶获礼:得到尊敬。⁷恒:平常,普通。⁸隗:郭隗,战国时燕国人。⁹刍:喂牲口的草。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谨献旧所为文一十八首,如赐览观,亦足知其志之所存。愈恐惧再拜。
译文:恭敬地呈上我以前作的文章十八篇,如蒙您过目,也足以了解我的志向所在。韩愈诚惶诚恐,再拜。

  这封信围绕希望得到引荐这一中心,开篇阐明了先达之士与后进之士休戚相关的这一道理,接着称颂于襄阳这位先达之士杰出的才能功业,最后作者毛遂自荐,吐露出迫切希望能得到于襄阳引荐的心迹。全文结构严密,立意明了,逻辑清晰。

  文章先是提出“先达之士”与“后进之十”的关系,应是“相须”即相互等待、配合的观点:从正面说,后者靠前者提携才能施展才干,前者靠后者后继才能成就功业。再从反面说,如果不“相须”则前者“美而不彰”,终无出路,后者亦不能留传盛名。大前提明确之后,再说小前提,即联系于尚书与自身:于尚书乃当世先达之士,可惜未闻其荐举“后进之士”,而自己乃有才的“后进之士”,而且处境穷困,正是于尚书应该荐举之人。于是结论不言自明:自己乃应该被尚书荐举之人。

  全文从先达与后进两方面展开,而又时时映照回抱,反复萦回,曲折灵转。处处回护着自己,处处敲击着权要,又处处激发着于襄阳要以识才用才为急务。笔如走丸,无一字一意呆滞板实。细细咀嚼,其味无尽。“在门之人,负其能不肯谄其上”,不妨为君子;“上之人,负其位不肯顾其门”,就未免是小人;“高材多戚戚之穷”,弃置人才,昏庸当道,分明是世道不公;“盛位无赫赫之光”,这是庸官只贪富贵的表现;对权贵“宜闻而久不闻”,是斥其失职的婉词;而无人“遇知于左右,获礼于门门”,这又是权贵们未曾求或不真求人才的结果。文章两出“志存乎立功,而事专乎报主”,明显地是指责当路者心里只想着功名利禄,并无心力“顾其门”,含意丰厚,表达委曲,愈细嚼愈有意味。

  全文逻辑严密,析理透彻;文词舒展,陈情委婉;语气凄怆,不卑不亢;首尾呼应,严谨而自然。

参考资料:
1、 (清)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王英志等注评.古文观止注评:凤凰出版社,2015.05:第342-344页

xiāngyángshū

hán tángdài 

    yuèsān jiàngshìláng shǒuguóménshìhán jǐnfèngshūshàngshūxià 

    shìzhīnéngxiǎngmíng xiǎndāngshìzhě yǒuxiānzhīshì tiānxiàzhīwàngzhěwéizhīqiányān shìzhīnéngchuíxiūguāng zhàohòushìzhě yǒuhòujìnzhīshì tiānxiàzhīwàngzhě wéizhīhòuyān wéizhīqián suīměiérzhāng wéizhīhòu suīshèngérchuán shìèrrénzhě wèishǐxiāng 

    ránérqiānbǎizǎinǎixiāngyān shàngzhīrényuán xiàzhīréntuī xiāngzhīyīnérxiāngzhīshū zàixiàzhīrénnéngkěnchǎnshàng shàngzhīrénwèikěnxià gāocáiduōzhīqióng shèngwèizhīguāng shìèrrénzhězhīsuǒwéijiēguò wèichánggānzhī wèishàngrén wèichángqiúzhī wèixiàrén zhīsòngyánjiǔ wèichánggǎnwénrén 

    wénxiàbàoshìzhīcái érxíng dàofāngérshìshí juǎnshūsuíshí wénwéisuǒyòng suǒwèirénzāi wèiwénhòujìnzhīshì yǒuzhīzuǒyòu huòménxiàzhě qiúzhīérwèi jiàngzhìcúngōng érshìzhuānbàozhǔ suīrén wèixiá wénérjiǔwén suīcái chǔgǎnhòuhéngrén xiàjiàngqiúzhīérwèi rényǒuyán  qǐngwěishǐ  jīnzhěwéizhāochú lìnzhīshì guòfèixiàzhāozhīxiǎngér yuē  zhìcúngōng érshìzhuānbàozhǔ suīrén wèixiáyān  fēizhīsuǒgǎnzhī shìzhīchuòchuòzhě zhī lěiluòwěizhīrén yòunéngtīngyān xìnmìngzhīqióng 

    jǐnxiànjiùsuǒwéiwénshíshǒu lǎnguān zhīzhìzhīsuǒcún kǒngzàibài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山野低回落雁斜,炊烟茅屋起平沙。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
橹声归去浪痕浅,摇动一濰红蓼花。
朱德润是诗人兼画家,擅长画山水人物。《沙湖晚归》便是用语言文字描绘的一幅水村秋季晚景图。“山野低回落雁斜”,是说盘旋于山野间的大雁正在徐徐降落。着一“斜”字活现出将落未落的动态。“炊烟茅屋起平沙”,写平坦的沙地上的茅屋升起了炊烟。这一句本应作“平沙茅屋起炊烟”,为了谐调平仄和押韵而调整了词序。“橹声归去浪痕浅”,是说由于渔船都已归去,所以浪痕变得浅了。三字尾“浪痕浅”暗示着渔船的归去并不太久。“摇动一滩红蓼花”,是写红蓼花在水中的倒影随着浅浅的浪痕而婆娑起舞。第一、二句写陆上景物,第三、四句写水中景物,两相辉映,妙趣横生。 乍一看,全诗句句都是写景,细品味,却又无处不在写情:寓情于景,景浸于情,正是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落雁”、“炊烟”、“橹归”,具体地画出了水村晚景的特点。“落雁”和“蓼红”点明“序属三秋”。而“低回”、“斜”、“起”、“浅”、“摇动”等词语的巧妙运用,则使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诗人仿佛漫不经心,信手拈来一些寻常的景物,却构成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橹声)有色(红),充满生机而又幽静淡雅的水墨画,从中透露出恬静闲适的内心世界。我们欣赏这首诗,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产生一种有如置身画中,流连忘返的愉悦之感。

shāwǎnguī--zhūrùn

shānhuíluòyànxiéchuīyānmáopíngshā

shēngguīlànghénqiǎnyáodòngwéihóngliǎohuā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谪宦(huàn)江城¹无屋买,残僧²野寺相依。松间药臼(jiù)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译文:被贬来到江城买不起房屋,只能与仅存的几个和尚在野外的寺庙里相依。在松林捣药竹林中挂放长衣,来到水源穷尽处,坐而远眺白云涌起时。
注释:¹江城:即信州,因处江边,故称。²残僧:老僧。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一个幽禽¹缘底事²,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³
译文:一只幽栖的鸟儿为什么在我这醉汉耳边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鸟鸣之声更悲切。青山虽然无限好,但杜鹃鸟还是说“不如归去”。
注释:¹幽禽:指杜鹃。²缘底事:为什么。³不如归:杜鹃鸣声悲切,如呼“不如归去”。

  这首词表现出一种谪居异乡的苦闷和厌弃官场而向往故里的情感。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这二句无一字虚下,先交代了全词的政治背景,并为全词定下基调。“江城”点明信州,“无屋买”是夸大之词,表明信州的偏僻荒凉,这样便自然地引出“残僧野寺”一句。这里“残僧”画出了僧人的年迈衰老;“野寺”画出了寺庙的荒僻陋小。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松间药臼竹间衣”三句紧承“残僧野寺”一句而来,写其行迹。词人并没有因与残僧野寺相依而感到凄惨悲伤。反而,在松荫竹翳的掩映下,一声药臼响,一角衣衫影,就能给心头增加无限的欢愉。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当十的艺术效果。“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二句化用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诗句。虽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调整,但由于将“水穷”“云起”突出到前景位置。因而其艺术效果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行到水穷处”是顺写,象征意义不大明显,而“水穷行到处”强调了“水穷”,就突出了山穷水尽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在宦海中的山穷水尽。同样,“云起坐看时”较之“坐看云起时”也突出了“云起”的意象,使人联想到词人此刻是在冷眼旁观政治上的翻云覆雨。

  下片仍然描写“野寺”中的所见所闻,但心绪的苍凉、悲苦却借景物的描写较为明显地流露出来。“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这两句词巧妙地抓住一个“幽禽”悲啼的意象来抒写自己的心曲:作者曾试图遁入醉乡以遣岁月,但不知为什么事,一个幽禽(杜鹃)又在醉酒之时来到耳边苦苦啼叫。“苦来醉耳边啼”应作“醉来耳边苦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一句紧承“苦来醉耳边啼”而来,写词人对于“幽禽”啼声的感觉。这“幽禽”的啼叫已不仅是“苦啼”,而且愈啼愈悲。“月斜”即月影西沉,表明时间已晚;时间既晚,则啼叫之久可知。“愈声悲”以见鸟之情切,实是借鸟的悲啼来显示自己的悲苦心境。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这两句托出全词的主旨:这儿的青山尽管无限美好,但杜鹃仍啼道:“不如归去!”词人在这里实际是借鸟的啼声,表达自己“他乡虽好,不如归去”的心声。这“青山无限好”显然由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诗句化出,两句合起来又暗用王粲《登楼赋》和陶渊明《归去来辞》二赋作意。尽管这儿的山水很美,有松林竹林可供盘桓,有水有云可供观赏,但毕竟身在官场如鸟在笼中,终不如退守田园那么自由自在。

  这首词以鸟能人言、人鸟共鸣的巧思妙句,外化了词人自身微妙复杂的隐秘心态,可谓深得托物言情之真昧。

  全词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此词除了极好地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另一特点是善于运用前人成句,且做到切合词旨,手法成熟。

参考资料:
1、 于琪编著 .词赋咏出千古情 图文版 :中国戏剧出版社 ,2005 :99 .
2、 杨庆存著 .宋词经典品读 :蓝天出版社 ,2013 :118 .
3、 贺新辉主编 .全宋词鉴赏辞典 第二卷 (重排版)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4年 :16-19 .
4、 周汝昌,唐圭璋,俞平伯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1 :929-930 .

línjiāngxiān··xìnzhōuzuò--cháozhī

zhéhuànjiāngchéngmǎicánsēngxiāngsōngjiānyàojiùzhújiānshuǐqióngxíngdàochùyúnzuòkànshí

yōuqínyuánshìláizuìěrbiānyuèxié西yuànshēngbēiqīngshānxiànhǎoyóudàoguī

巢父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cháo)¹将许由,未闻买山隐。
译文:从来没有听说巢父和许由还要买山隐居的。
注释:¹巢父、许由:上古高士。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道存迹自高,何惮去人近。
译文:心中有道,行迹自然高尚,与居住地有没有人群有什么相干?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
纷吾下兹岭,地闲喧亦泯(mǐn)¹
译文:我来到地方偏僻,没有喧哗的岭下居住。
注释:¹泯:灭,尽。
门横群岫开,水凿众泉引。
门横群岫(xiù)¹开,水凿众泉引。
译文:开门就可以看到群岫纵横,凿山引来甘美的泉水。
注释:¹岫:山。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屏高而在云,窦深莫能准。
译文:山屏高耸白云飞渡,洞穴深深难以探幽。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川光昼昏凝,林气夕凄紧。
译文:江上水气日夜凝成雾,林中蒸气晚上变得凄紧。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于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pìn)
译文:在此岭可以采摘朱红色的野果,兼得修养天鼻地口玄牝的妙处。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
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zhěn)¹
译文: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观看真经宝书,轻拂凝霜犹如玩弄瑶琴。
注释:¹瑶轸:瑶琴。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
译文: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注释:慢慢倾壶,细细品酌,自顾幽影,寂寞孤独。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
念君风尘游,傲尔令自哂(shěn)¹
译文:李白啊李白,你以前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地去游谒?真是可笑啊!没事就这样喝喝酒多好!
注释:¹哂:讥笑。
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解或不解也。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其后,验之。信然,乃大骇服。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钱敛,孝子蹶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才。” 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孝子无姓名,人以其哑而孝也,谓之哑孝子,亦不悉为何里人,昆明人以其为孝子也,谓之昆明人。孝子生而哑,不能言;与人处,以手指画,若告语者,人或¹²或不解也。性至孝,有母年已老,饥寒皆心先喻之,不待母言也。家无食,乞人余以养,有所得,必持归陈母前,俟³母食,然后食,母未食,不先食也。母偶恚(huì),则嬉戏拜舞母前,母欢娱如初,然后已。母无他子,只一哑孝子。见孝子哑,始亦悲伤,继而且安之;久之,且以为胜不哑子也。有食瓜者,见孝子立於侧,与以余。持之去,食瓜者固素闻孝子之食必先母也,蹑(niè)其后,验之。信然,乃大骇(hài)服。已而母死,乡人方议醵(jù)钱敛(liǎn),孝子蹶(jué)然起,牵乡人衣,至一井边,数数指水中。众讶之,姑引绳下视,则得钱累累;凡母之衾若与夫埋葬之费皆具,不知钱之所自来也,或曰:“孝子日乞归,必投一钱於中,积之久矣。”或曰:“非也,天以是赐孝子也才。” 既葬母,即远游不归,人遂无有见之者。
译文:孝子没有姓名,人们因为他不会说话而且孝顺,(所以)叫他哑孝子,也不知道他是哪也人。昆明人因为他是孝子,(所以)说他是昆明人。(这个)孝子天生哑巴,不能说话;(他)和别人相处,(总是)用手指指画画来告诉别人,人们有的理解,有的不理解。(他)很孝顺,他的母亲老了,饥饿寒冷都以自己(的感受)来推测母亲(的感受),不用母亲说明。家也没有吃的,乞讨别人吃剩的来养活自己。只要乞讨到(食物),必定捧着跪在母亲面前,等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他的母亲有一次生气,(他)在母亲面前嬉戏跳舞,直到母亲高兴像原来(没生气时)一样,才停下来。母亲没有其他儿子,只有这个哑孝子。(她)看见孝子是哑巴,开始时很悲伤,后来心安了。久了之后,(她)认为(儿子的哑)胜过(别人)不哑的儿子。有个人吃瓜,看见哑孝子在旁边站着,(于是)把多余的瓜给他吃。(哑孝子)拿着瓜离开。吃瓜的人曾经听说过哑孝子吃东西先必定先给母亲吃,(于是)悄悄地跟随哑孝子之后,查看。果然是这样。于是非常吃惊佩服。后来孝子的母亲死了,乡也人正要商量凑钱收敛安葬(他的母亲)。哑孝子突然跳起,扯着乡人的衣服到一个井边,频频指水中。众人都很惊讶,引一绳子下井中一看,看到很多钱。母亲的陪葬衣物和埋葬的费用都有了,(但)不知道钱为什么会自己来。有的人说:“孝子每天乞讨回来,必定投一文钱到井中,久而久之就积累起来了。”有的人说:“不是,这是上天赐给孝子的。”埋葬了母亲以后,(哑孝子)远行不再回来,于是再也没有人看见他。
注释:¹或:有的。²解:理解。³俟:等到。⁴恚:生气。⁵蹑:追踪,追随,轻步行走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