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逼新寒惊远梦,风收细雨作初晴。
晓光微动鸥鹭起,黄叶乱飞旗帜明。
山逼新寒惊远梦,风收细雨作初晴。
晓光微动鸥鹭起,黄叶乱飞旗帜明。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玲珑。
百叶¹双桃²晚更红,窥(kuī)³窗映竹见玲珑
译文:百叶桃的一枝连续双朵桃花傍晚开得更红,它们窥视着窗户映照着翠竹显现出更加精巧玲珑。
注释:百叶桃:碧桃,桃的一种,又称千叶桃。¹百叶:花重瓣,瓣多或重叠的意思。²双桃:双朵桃花在一枝,或双果实在一起,或子母桃。³窥:或作归,或作临,此从嘉祐杭本。⁴见:同“现”。⁵玲珑:本指玉声,此指空明貌。
应知侍史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
应知侍史¹归天上²,故伴仙郎³宿禁(jìn)中。
译文:尚书被侍史们簇拥着进入宫廷去了,只有百叶双桃伴随着我这郎官住宿在这官署之中。
注释:¹侍史:古制尚书进内庭值班时由侍史护从。此处代指尚书。²天上:指内庭。³仙郎:古称尚书省诸曹郎官为仙郎。韩愈当时官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属尚书省,故称仙郎。
此诗抒发作者迁吏部考功郎中知制诰,职务近枢要,得与朝事的愉快心情。桃花象征着春天。双桃暗示韩愈身兼两大重任,感觉到自己春天的来临,只是人生四十以后晚了些。此诗说明,呼吁发扬儒学仁和思想的韩愈终于在四十岁之后,开始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春天,可以穿上绯红官服且身兼双职,只是还没有完全实现理想,还有些寂寞罢了。巧妙的是,此诗用拟人化手法,以碧桃自述,更觉百叶桃花鲜红明媚、体态玲珑,活灵活现,犹如桃仙美女玉立窗前。写景抒情,不弱王右丞小诗。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十云:首句“晚”字即呼起下连,第二愈淡愈艳,透出“晚更红”。
参考资料:
1、 卞孝萱 张清华.韩愈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27-28

bǎitáohuā

hán tángdài 

bǎishuāngtáowǎngènghóng kuīchuāngyìngzhújiànlínglóng 
yīngzhīshìshǐguītiānshàng bànxiānláng宿jìnzhōng 
春洲生荻芽,春岸飞杨花。
春洲生荻(dí)¹,春岸飞杨花²
译文:春天,水边的小洲生出了嫩嫩的荻芽,岸上的杨柳吐絮,满天飞花。
注释:¹荻芽:荻草的嫩芽,又名荻笋,南方人用荻芽与河豚同煮作羹。²杨花:即柳絮。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鱼虾。
河豚当是时,贵不数¹鱼虾。
译文:河豚鱼在这时候上市,价格昂贵,超过了所有的鱼虾。
注释:¹不数:即位居其上。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
其状已可怪,其毒亦莫加¹
译文:河豚的样子已足以让人觉得奇怪,毒性也没什么食物能比上它。
注释:¹莫加:不如,比不上。
忿腹若封豕,怒目犹吴蛙。
忿腹若封豕(shǐ)¹,怒目²犹吴蛙³
译文:鼓动的大腹好像一头大猪,突出双眼,又如同吴地鼓腹的青蛙。
注释:¹封豕:大猪。²怒目:瞪着眼睛。³吴蛙:吴地青蛙。
庖煎苟失所,入喉为镆铘。
(páo)煎苟失所¹,入喉为镆(mò)(yé)²
译文:烧煮如果不慎重不得法,吃下去马上丧命,就像遭到利剑的宰杀。
注释:¹“庖煎”句:说如果烹调得不得法。²镆铘:古代宝剑名。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
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¹
译文:像这样给人生命带来伤害的食物,人们又为什么要去吃它?
注释:¹资齿牙:犒赏牙齿,这里指吃。
持问南方人,党护复矜夸。
持问南方人,党护¹复矜夸²
译文:我把这问题请教南方人,他们却对河豚赞不绝口,夸了又夸。
注释:¹党护:袒护。²矜夸:自夸,这里指对河豚夸赞不绝。
皆言美无度,谁谓死如麻!
皆言美无度¹,谁谓死如麻²
译文:都说这鱼实在是味道鲜美,闭口不谈毒死的人多如麻。
注释:¹美无度: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²死如麻:死去的人像麻一样多。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嗟。
我语不能屈,自思空咄(duō)(jiē)¹
译文:我没办法驳倒他们,反复思想,空自嗟讶。
注释:¹咄嗟:叹息。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
退之来潮阳,始惮飧笼蛇¹
译文:韩愈来到潮阳,开始时也怕吃蛇。
注释:¹“退之”二句:退之即韩愈。
子厚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子厚¹居柳州,而甘食虾蟆。
译文:柳宗元到了柳州,没多久就坦然地吃起了虾蟆。
注释:¹子厚:柳宗元。柳宗元谪柳州,韩愈有《答柳柳州食虾蟆》诗,中有“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句。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差。
二物虽可憎,性命无舛(chuǎn)¹
译文:蛇和虾蟆形状虽然古怪,令人厌恶,但对人的性命没什么妨害,不用担惊受怕。
注释:¹舛差:差错,危害。
斯味曾不比,中藏祸无涯。
斯味曾¹不比,中藏祸无涯。
译文:河豚鱼的味道虽然超过它们,但隐藏的祸患无边无涯。
注释:¹曾:岂,难道。
甚美恶亦称,此言诚可嘉。
甚美恶亦称¹,此言诚可嘉。
译文:太美的东西一定也很恶,古人这句话可讲的一点也不差。
注释:¹称:相当。

  诗虽然是率然成章,不像梅尧臣大多数作品经过苦吟雕琢,但诗风仍以闲远洗练为特色,尤多波折。全诗分五层写,中间多转折。首四句直写河豚鱼,即一般咏物诗的着题。诗说当春天小洲上生出荻芽,两岸柳树飘飞着柳絮时,河豚上市了,十分名贵。这四句诗,一向被人称道。一是由于起二句写景很得神似,而又以物候暗示河豚上市的时间;二是接二句明写,而以鱼虾为衬,说出河豚的价值。这样开篇,四平八稳,面面俱到。欧阳修分析说:“河豚常出于春末,群游而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故知诗者谓只破题两句,豚道尽河豚好处。”陈衍《宋诗精华录》也说这四句极佳。不过,也有人指出,河豚上市在早春,二月以后就贱了,“至柳絮时,鱼豚过矣”(宋孔毅父《杂记》)。宋叶梦得《石林诗话》对此又反驳说,待柳絮飞时江西人才吃河豚,梅诗并不错。略去事实不谈,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影响都很大。此诗开篇很好,欧阳修曾说:“故知诗者诵止破题两句,豚道尽何豚好处。”(《六一诗话》)

  以下八句忽作疑惧之词,为一转折。“其状豚可怪,其毒亦莫加”,二句先总括。以下再分说其“怪”与“毒”。河豚之腹较其他鱼大,有气囊,能吸气膨胀,眼镜突出,靠近头顶,故形状古怪。诗人又加夸张,称其“腹若封豕(大猪)”、“目犹吴蛙(大蛙)”,加之“忿”、“怒”的形容,河豚的面目可憎也就无以复加了。而更为可畏的是,河豚的肝脏、生殖腺及血液含有毒素,假如处理不慎,食用后会很快中毒丧生。诗人用“入喉为镆铘(利剑)”作比喻,更为惊心动魄。诗人认为,要享用如此美味,得冒生命危险,是不值得的。“若此丧躯体,何须资齿牙”二句对河豚是力贬。

  但是,怕死就尝不着河豚的美味,而尝过河豚美味的人,则大有不怕死的人在。“持问南方人”以下,写自己与客人的辩驳。河豚既然这么毒,不应该去吃,可是问南方人,却说它的味道鲜美,闭口不谈它能毒死人的事。对此,作者发出了感叹。诗先引了韩愈在潮州见人吃蛇及柳宗元在柳州吃虾蟆的事作一跌,说似乎任何可怕的东西,习惯了也不可怕。在举了蛇及虾蟆,呼应了前面的“怪”字后,诗进一步呼应“毒”字,说蛇及虾蟆虽怪,但吃了对人没有妨害,而河豚则不然,“中藏祸无涯”。最后,作者得出结论:河豚鱼味很美,正如《左传》所说“甚美必有甚恶”,人们难道能不警惕吗?这样评论,表面上是揭示人们为求味道的适口而视生命不顾,取小失大;如果联系现实生活的各方面来看,是在讽刺人世间为了名利而不顾生命与气节的人。

  从“我语不能屈”句至篇终均写作者的反省。这部分可分两层。诗人先征引古人改易食性的故事,二事皆据韩愈诗。韩愈谪潮州,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诗说:“唯蛇旧所识,实惮口眼狞。开笼听其去,郁屈尚不平。”柳宗元谪柳州,韩愈有《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说:“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诗人综此二事,说可憎如“笼蛇”、“虾蟆”,亦能由“始惮”至于“甘食”,所以食河豚也是无可厚非。然而他又想到蛇与虾蟆虽形态丑恶,吃它们终究于性命无危害,不像河豚那样“中藏祸无涯”。联系上文,河豚的味道“美无度”,又是蛇与虾蟆所不可企及的。

  “美无度”,又“祸无涯”,河豚正是一个将极美与极恶合二而一的奇特的统一体。于是诗人又想起《左传》的一个警句:“甚美必有甚恶。”他认为以此来评价河豚,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欧阳修说:“诗作于樽俎之间,笔力雄赡,顷刻而成,遂为绝唱。”《历代诗话》卷五十六载,刘原父因梅尧臣作这首诗,认为可称他为“梅河豚”。梅尧臣的诗力求风格平淡,状物鲜明,含意深远。欧阳修在《书梅圣俞稿后》说他“长于体人情,状风物,英华雅正,变态百出”,这首诗正符合这一评价。梅尧臣处在西昆体诗统治诗坛的年代,他反对堆砌词藻典故,主张学习风雅,提倡诗歌将下情上达、美刺时政,写了不少反映下层生活的诗。这首写河豚的诗,也是通过咏河豚,隐讽社会,所以被当作梅尧臣的代表作之一。欧阳修是梅尧臣的知己,清代姚莹《论诗绝句》有“宛陵知己有庐陵”句。欧阳修作诗学韩愈,喜发议论,杂以散文笔法,梅尧臣这首诗也带有这些特点,所以被欧阳修推为“绝唱”。欧阳修还在《书梅圣俞河豚诗后》说:“余每体中不康,诵之数过,辄佳。”还多次亲笔抄写这首诗送给别人。

参考资料:
1、 缪钺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6-78
2、 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3-25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我来¹²何事,高卧³沙丘城。
译文:自从你走后我究竟有什么事情?一直闲居在沙丘城内。
注释:沙丘:指唐代兖州治城瑕丘。¹来:将来,引申为某一时间以后,这里意指自从你走了以后。²竟:究竟,终究。³高卧:高枕而卧,这里指闲居。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城边有古树,日夕¹²秋声³
译文:沙丘城边有一颗苍老古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
注释:¹夕:傍晚,日落的时候。²连:连续不断。³秋声:秋风吹动草木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¹
译文:鲁地酒薄无心痛饮酣醉,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
注释:¹“鲁酒”两句:古来有鲁国酒薄之称。鲁、齐:均指山东一带。空复情:徒有情意。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思君若汶(wèn)¹,浩荡²寄南征³
译文:我对你的思念之情正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紧紧追随着你一同南去。
注释:¹汶水:鲁地河流名,河的正流今称大汶河。²浩荡:广阔、浩大的样子。³南征:南行,指代往南而去的杜甫。一说南征指南流之水。

  这首诗是李白寓居沙丘怀念诗友杜甫时所作。此诗以景带出思念之情,言辞朴素无华,率性写出,或行,或卧,或所见,或所感,絮絮叨叨皆入诗来,写得情深意长,凄怆感人,深刻地表现了两位伟大诗人的真挚友谊。全诗流畅自然,而又含蓄蕴藉;感情极苦,而又边失豪放本色。

  诗人一开始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没有一个“思”字,也没有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直到诗的结尾才豁然开朗,说出“思君”二字。诗中无一句边是写“思君”之情,而且是一联强似一联,以至最后边能边直抒其情。前六句的烟云,都成了后二句的烘托。这样的构思,既能从各个角度,用各种感受,为诗的主旨蓄势,同时也赋予那些日常生活的事情以浓郁的诗味。

  首句“我来竟何事?”这是诗人自问,其中颇有几分难言的恼恨和自责的意味。这会引起读者的关注,并造成悬念。“高卧沙丘城”,高卧,实际上就是指诗人闲居乏味的生活。这句话一方面描写了眼下的生活,一方面也回应了提出上述问题的原因。诗人边来沙丘“高卧”,原因就在于怀念杜甫这位友人。这凌空而来的开头,正是把诗人那种友爱欢快的生活消失之后的复杂、苦闷的感情,以一种突发的方式迸发出来了。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眼前的沙丘城对于诗人来说,像是别无所见,别无所闻,只有城边的老树,在秋风中日夜发出瑟瑟之声。“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这萧瑟的秋风,凄寂的气氛,更令诗人思念友人,追忆往事,更叫诗人愁思难解。“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然而,此时此地,此情此景,非比寻常,酒也边能消愁,歌也无法忘忧。鲁、齐,是指当时诗人所在的山东。“边可醉”,即没有那个兴趣去痛饮酣醉。“空复情”,因为诗人无意欣赏,歌声也只能徒有其情。这么翻写一笔,就大大地加重了抒情的分量,同时也就逼出下文。

  汶水,发源于山东莱芜,西南流向。杜甫在鲁郡告别李白欲去长安,长安也正位于鲁地的西南。所以诗人说:“我的思君之情犹如这一川浩荡的汶水,日夜边息地紧随着你悠悠南行。”诗人寄情于流水,照应诗题,点明了主旨,那流水边息、相思边绝的意境,更造成了语尽情长的韵味。这种绵绵边绝的思情,和那种“天边看渌水,海上见青山。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的开阔洒脱的胸襟,显示了诗人感情和格调的丰富多彩。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中,古体先于律体。但是,律体的盛行对于古诗的写作也边无影响。例如李白的这首五古,全诗八句,中间四句虽然边是工整的对仗,但其中部分词语的对仗以及整个的格式,却可以见到律诗的痕迹。这种散中有对、古中有律的章法和句式,更好地抒发了诗人纯真而深沉的感情,也使得全诗具有一种自然而凝重的风格。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85-286 .

shāqiūchéngxià

bái tángdài 

láijìngshì gāoshāqiūchéng 
chéngbiānyǒushù liánqiūshēng 
jiǔzuì kōngqíng 
jūnruòwènshuǐ hàodàngnánzhēng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列子¹学射中²矣,请³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尹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射中了(靶心),于是向关尹子请教(射箭)。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回答说:“不知道。”关尹子说:“那你射箭的技术还不行。”(列子)回去继续练习。三年之后,又把练习情况报告给关尹子。关尹子问:“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吗?”列子说:“知道了!”关尹子说:“可以了,(你)要牢记这个道理,不要轻易地丢弃。不仅学习射箭是这样,治理国家和修身做人也都应是这样。因此圣人不局限于察看事物存亡成败的表面现象,而要察看所以存亡成败的内在原因。”
注释:¹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子:写在姓氏后,对人的尊称,是老子和庄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冲虚经》,是道家重要典籍。²中:射中(靶心)。³请:请教。⁴子:您。⁵之所以:……的原因。⁶对:回答。⁷退:回去。⁸守而勿失:牢牢记住,不要忘掉。⁹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
(qū)马蓟(jì)¹北,北风边马哀。
译文:策马驰奔在蓟门之北,北风呼啸边地马鸣声哀。
注释:蓟北:指蓟门以北。¹蓟门:在今北京西南。
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
苍茫¹远山口,豁(huò)²胡天开。
译文:远望山口只是苍茫一片,走出峡谷才见胡天豁然大开。
注释:¹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²豁达:豁然通达,形容开朗。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
五将茫深入¹,前军止半回²
译文:五将已经深入敌境,前军只有一半返回。
注释:¹五将茫深入:汉宣帝时,曾遣田广明等五将军,率十万余骑,出塞二千多里击匈奴。²止半回:只有半数生还。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
谁怜不得意,长剑独归来¹
译文:还有谁怜惜我这个失意之人,只好弹着长剑独自归来。
注释:¹长剑独归来:诗人用此典指自己未受重用,报国无门。

  首二句“驱马蓟门北,北风边马哀”起手颇奇,在律诗中运用顶针重叠的手法,前两句中两个“北”字前后勾连重复,营造出浓烈的“哀”气。既有以客观写主观的“边马”之哀,更有“驱马”人内心的“哀”,一笔两到,领起全篇。

  紧接着“苍茫远山口,豁达胡天开”一联,借用上联的意象写“驱马”前行,“北风”呼啸,征途更为苦寒,将“哀”意更进一层。

  “五将已深入,前军止半回”一联,由前两联写自然、个人之“哀”,突转为悼唐军惨烈大败之“哀”,将“哀”字赋予更为深广之社会内容,“哀”士卒,“哀”国家,“哀”用非其人。

  尾联再照应首联“哀”字,在前文“北风”、“边马”、路遥、苦寒、唐军惨败等边景、边事、边情之记叙中,以“长剑独归来”的形象描写,将诗人自身“不得意”的情渲染得无以复加,抒发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全诗极富塞外特色,真实感人,不论是对胡地景色的观察,还是对历史事件的记述都深深打上诗人塞外生活的烙印。先写南行出发时悲寂的的景象,继而刻画塞外独特的风光,有近有远,形象生动;随后旷远的景象又触发了诗人对时局的深深思索,当收回眼光回到现实中时,诗人更感悲愤莫名,感慨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全诗言辞悲壮、苍凉,将诗人自身哀伤的感情渲染的无以复加。

参考资料:
1、 余正松编选,边塞诗选,凤凰出版社,2012.04,第212页
2、 夏于全主编,唐诗宋词 第三卷 唐诗,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6.1,第190页

běiguī--gāoshì

ménběiběifēngbiānāi

cāngmángyuǎnshānkǒuhuōtiānkāi

jiāngshēnqiánjūnzhǐbànhuí

shuíliánzhǎngjiànguīlá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