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辇夜行游。
乘辇夜行游。
逍遥步西园。
逍遥步西园。
双渠相溉灌。
双渠相溉灌。
嘉木绕通川。
嘉木绕通川。
卑枝拂羽盖。
卑枝拂羽盖。
修条摩苍天。
修条摩苍天。
惊风扶轮毂。
惊风扶轮毂。
飞鸟翔我前。
飞鸟翔我前。
丹霞夹明月。
丹霞夹明月。
华星出云间。
华星出云间。
上天垂光彩。
上天垂光彩。
五色一何鲜。
五色一何鲜。
寿命非松乔。
寿命非松乔。
谁能得神仙。
谁能得神仙。
遨游快心意。
遨游快心意。
保己终百年。
保己终百年。

róngchízuòshī--cáo

chéngniǎnxíngyóu

xiāoyáo西yuán

shuāngxiānggàiguàn

jiāràotōngchuān

bēizhīgài

xiūtiáocāngtiān

jīngfēnglún

fēiniǎoxiángqián

dānxiájiāmíngyuè

huáxīngchūyúnjiān

shàngtiānchuíguāngcǎi

xiān

寿shòumìngfēisōngqiáo

shuínéngshénxiān

áoyóukuàixīn

bǎozhōngbǎinián

曹丕

曹丕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设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去世后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谥为文皇帝,葬于首阳陵。 ▶ 73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井底微阳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
井底微阳¹回未回,萧萧寒雨湿枯荄(gāi)²
译文:这时节,水底的暖气将回而未回,大地还是一片凄冷,寒雨萧萧,打湿了地上的枯草根。
注释:吉祥寺:即后来的广福寺,寺中牡丹最盛,在宋时,是一个名刹。此诗亦熙宁五年作。¹阳:指暖气。²荄:草根。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译文:还有谁,能像我苏夫子一般,不是花开时节,竟肯独来赏景?

dōngzhìyóuxiáng

shì sòngdài 

jǐngwēiyánghuíwèihuí xiāoxiāohánshī湿gāi 
réngèng shìhuāshíkěnlái 
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岁大饥,人自卖身为肉于市曰菜人。有赘某家者,其妇忽持钱三千与夫,使速归。已含泪而去,夫迹之,已断手臂,悬市中矣。
译文:那些年发生大饥荒,百姓在菜市场上将自己的身体作为肉食卖掉,这种人叫做“菜人”。有一个男子入赘到女方家,有一天他妻子忽然拿了菜千文钱给他,让他赶紧回自己家,然后就含着泪出门了。丈夫出去找她,找到她时她的手臂已经被砍掉悬挂在市场上了。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夫妇年饥同饿死,不如妾向菜人市。
译文:年岁饥荒我们夫妇就要一同饿死了,不如我(妾身)到菜人市场上去做菜人。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可以行一里。
得钱三千资夫归,一脔(luán)¹可以行一里。
译文:做菜人可以得到菜千文钱资助丈夫你回家,一小片肉就可以帮助你行走一里。
注释:¹脔:切成小片的肉。
芙蓉肌理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芙蓉肌理¹烹生香,乳作馄饨人争尝。
译文:我身上成色好的肉烹煮着香气四溢,乳房的肉做成馄饨后人们争相品尝。
注释:¹肌理:皮肤的纹理。
两肱先断挂屠店,徐割股腴持作汤。
两肱(gōng)¹先断挂屠店,徐割股²腴持作汤。
译文:他们先斩断我两条胳膊悬挂在肉铺子里,然后再慢慢把腹部和腿上的肉割下,用来做汤。
注释:¹肱:人的上臂。即从肩至肘的部分。²股:大腿。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不令命绝要鲜肉,片片看入饥人腹。
译文:不能先杀掉我然后再肢解,因为要保持肉的新鲜,我把自己被割肉肢解的场景都看入了心里。
男肉腥臊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
男肉腥(xīng)(sāo)¹不可餐,女肤脂凝少汗粟(sù)
译文:男人的肉太腥臊不好吃,女子肌肤光滑,恐惧时与男子相比出的汗也少一些,更加好吃。
注释:¹腥臊:指腥臭的气味。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三日肉尽馀一魂,求夫何处斜阳昏。
译文:菜天我的肉就被吃光了,只剩下一道鬼魂,在斜阳昏黄的傍晚寻找着我的丈夫。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天生妇作菜人好,能使夫归得终老。
译文:女子天生做菜人更好一些,我做了菜人才能够使我们夫妇二人得以终老。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啄不早。
生葬肠中饱几人,却幸乌鸢(yuān)¹啄不早。
译文:我被葬到别人肠中,能使几人吃饱?唯一幸运的是,乌鸦和老鹰想要吃我的尸体,已经为时已晚了。
注释:¹乌鸢:乌鸦和老鹰。
甲寅春,予与俞商卿燕游西湖,观梅于孤山之西村,玉雪照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人。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渺之思。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
甲寅(yín)¹春,予与俞商卿燕游²西湖,观梅于孤山³之西村,玉雪湖映,吹香薄人。已而商卿归吴兴,予独来,则山横春烟,新柳被水,游人容与飞花中,怅然有怀,作此寄人。商卿善歌声,稍以儒雅缘饰;予每自度曲,吟洞箫,商卿辄歌而和之,极有山林缥(piāo)(miǎo)之思。今予离忧¹⁰,商卿一行作吏¹¹,殆无复此乐矣。
译文:宋光宗绍熙五年春,我和俞商卿到西湖饮酒游玩,共赏孤山西村的梅花。梅花照映,香气逼人。不久后俞商卿回到吴兴,我自己再来到这里时,已经是春花春水、绿柳青山、游人徜徉了。我想起老朋友,惆怅感怀,便写下这首词以寄思念之情。商卿擅长歌唱,能以文雅的风度节制自己。我每次用箫吹奏自创的新曲,商卿就会歌而和之,很有山林隐居的意味。现在,我们相距千里,商卿又出去做官,我想我们大概不会再现当年的快乐时光了。
注释:角招:词牌名。 宋代赵以夫在其所作《角招》词注中认为,此调系姜夔创制,《词谱》以赵词作谱。双调,一百零七字,上片十一句八仄韵,下片十二句九仄韵。¹甲寅:指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²燕游:饮酒游玩。³孤山:在杭州西湖,宋吋多梅树,西村在其后。⁴玉雪:梅花。⁵薄人:逼人,指梅花香气逼人。⁶容与:舒缓行迸,形容悠困自在。⁷飞花:指柳絮。⁸儒雅缘饰:能以文雅风度节制自己。⁹缥缈:这里指隠遁山林、远离人世之思。¹⁰离忧:怀抱忧愁。¹¹一行作吏:出仕做官。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xiù)¹,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²千亩。一叶³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
译文:为着这个春天,我把身子都愁瘦了。又怎么受得了,环绕西湖,尽是依依垂柳呢!独自望着烟雾外的远山,回忆起当日我与你在湖上携手同游的情景。你回去还没有多久,可是此间的千亩红梅,却早已乱纷纷的凋落了。我乘着一叶扁舟,在缥缈的烟波中荡漾。当我从三十六离宫前经过时,又怎能不回首神伤!
注释:¹岫:山峰山峦。²香红:指红梅花。³一叶:小船。
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犹有,画船障(zhàng)¹,青楼倚(yǐ)扇,相映人争秀。翠翘²光欲溜,爱著(zhuó)宫黄³,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⁴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
译文:那华美的游船上,彩袖翩翩;岸上的青楼,纨扇交倚,秀美的人儿相映竞秀。她们头上的翠翘珠光闪闪,而且都喜欢在腰间系一块黄色的腹围,这在如今最时兴了。春天引起的伤感,又变得像从前一样了。它激荡着我的心灵,像酒一般的浓烈。我把它谱入琴弦,独自弹奏。试问有谁能理解这支曲子里的心意呢?唯有你啊,曾经共立花前的朋友!
注释:¹障袖:船上游女举袖遮面。²翠翘:古代妇女的一种首怖。³宫黄:宫女用来涂额的黄粉,是一种肘尚的化妆。⁴吴丝:指乐器。

  这首词的上片触景生怀,因记起昔日与友人共游湖上携手情景,再转写眼前湖上独游,落红无数的伤感。下片再写湖上游人如织、画船争流的繁华景象,反衬自己独游的孤独,极力渲染孤独之苦和怀人之思。全词深婉丽密,曲折有致,生动传神,别具风采。由伤春、忆友、慨叹,到花下独奏,时喜时忧,波澜起伏,格调凄婉。

  上阙点明时间地点,在叙事中借景抒情。美好的春光能给人带来欢乐,但也容易触动离人的愁思,萦损柔肠,使人消瘦,古代诗词中写伤春这个内容的非常多。但作者是写离愁,因而在取景时,着眼点是西湖垂柳。古代有折柳赠别的习俗。看到垂柳,极易触发离愁。开端擒题,“何堪”一词,用在“春瘦”与“垂柳”之间,使意思递进一层。对于西湖垂柳能撩拨人的愁思,因为那是与友人“湖上携手”之处。烟外峰峦,虽别具风姿,然而如今“自看”独游,就不能不缅怀昔日的“湖上携手”。由“湖上携手”接着想到对方“归后”的萧瑟风情,于是集中笔力来加以烘染刻画。

  “早乱落香红千亩”,是写花兼点时序。商卿离去,独来西湖,时已暮春,那“玉雪照映,吹香薄人”的千亩红梅,如今早已凋败零落,令人低回伤神,既然红梅已不复存在,旧游的踪迹又在何处。“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遗游人回首。”是写游船兼写情思。乘上轻舟,荡漾于烟波之中,那鳞次栉比的离宫别殿让人频频地回首眺望。以上叙事,写作者独游西湖,即景生情,引起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下阙拓展思路,仍紧扣西湖景物,以婉媚密丽之笔,写他人之乐,进行反衬。“犹有”紧承上片,词意断而仍续。词人驾一叶扁舟,于落花缤纷中从水上缥缈而过,闪现在眼前的,是那精美的画船上,美女举袖障面;两岸的歌馆里佳人持扇伫立。她们面容上涂着时兴的宫黄,名贵的头饰闪烁着光彩。这些美女歌娃争艳比美,嬉游如故。而自己,友人已经远去,无人可与共赏良辰佳景,仿佛欢乐只是属于他人!

  如今,充溢着词人整个心灵的,只有如同往常一样的无限的春愁,而这伤春的意绪犹如酒一般的浓烈,在词人心怀中荡漾起伏。要把它谱入丝弦自已聆赏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理解这伤春怀友的情思,据词序中所言,俞灏风度儒雅,善音乐,每有山林隐居之想,堪称江湖文人白石的知音。“今予离忧,商卿一行作吏,殆无复此乐矣。”语极沉痛。因而,此词煞拍几句所表达的感情,就不仅是一般的怀友之情,它实在是说,知音已人仕途,相伴共享山林、琴曲之乐恐不可复得,难怪他“伤春似旧”,纵“写入吴丝自奏”,也怕无人理解他此时的心境了!陈郁《藏一话腴》谓白石“襟怀洒落,如晋、宋间人。意到语工,不期于高远而自高远”,于此可见。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圭璋,缪钺,叶嘉莹,周汝昌,俞平伯,施蛰存撰写. 唐宋词鉴赏辞典 唐、五代、北宋 下[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 ,1869-1871.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山中今始发。
洛阳城里花如雪,陆浑(hún)¹山中今始发。
译文:洛阳城里,花儿已经开得如雪一般铺天盖地,而陆浑山中的花儿,如今才开始发芽。
注释:别业:即别墅。¹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旦别河桥杨柳¹风,夕今伊(yī)²桃李月。
译文:早上刚刚辞别了河桥那掠过杨柳吹来的风儿,晚上又卧在这伊川桃李间的月色中。
注释:¹杨柳:柳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俗。清明亦有插柳、戴柳之俗。²伊川:水名。即“伊河”。洛河支流,在河南西部。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
伊川桃李正芳新,寒食山中酒复春¹
译文:伊川的桃李正是芬芳面新鲜的时候。在寒食节里,山中的酒也是醉香宜人的。
注释:¹酒复春:唐人名酒多用春字,如竹叶春、松醪春、烧春等。
野老不知尧舜力,酣歌一曲太平人。
野老不知尧(yáo)(shùn)力,酣(hān)歌一曲太平人。
译文:山野间的老人安居乐业,快活地唱上一曲,唱一唱这身在太平盛世中的人。

  起二句紧扣题目,谓值此寒食清明节候,洛阳城中已是繁英飘荡、缤纷如雪,而陆浑山中则花始绽放。其意并不在说明城中与山中气候景物之异,而是表现诗人追随春天的脚步,从城里转向山中寻觅春光的浓厚兴趣,和对春天由洛阳转至山中这一发现的诗意感受。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对照此诗首二句,可见宋之问早在白氏之先就感受并发现了春之转移这一诗材诗境,只不过白氏明白挑出自己的诗意感悟,近乎宋诗的表现理趣;而宋之问的这两句诗则仅客观展示这一现象,而将自己的感受含蓄于诗中而已。“今始发”,则山中春光方兴未艾,正可尽情享受,开启下文。

  三、四两句紧扣题内“还”字,写自己清晨从洛阳出发,晚上已在陆浑别业。这点意思如果直白道出,则根本不能成其诗。诗人不说“早发洛阳”“夕至陆浑”,而说旦别河桥”“夕卧伊川”,这一“别”一“卧”,不仅表达了对洛阳春光的留恋,而且透出了卧赏山庄春夜美景的惬意与喜悦。将洛阳与陆浑改成“河桥”与“伊川”,也使干巴巴的地名有了具体可感的形象和诗意。尤为出色的是在“旦别河桥”与“夕卧伊川”之下分别缀以“杨柳风”和“桃李月”这两个全新的组合意象,不仅生动地展示了洛阳繁花飘雪之后“春风杨柳万千条”的幕春景象和陆浑山中月映桃李正芬芳的景象;而且由于用“杨柳”来形容“风”,用“桃李”来形容“月”,读者仿佛能闻到这“风”中飘送的杨柳的气息,这“月”下散发的桃李的芳香,造语新颖,意象优美。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又一气呵成,显得特别流丽圆转。两句诗就像是两幅情调意境很美的图画,完全可以用它们来作为两幅画的题目。音调的婉转流畅、圆转自如也同样非常突出。可以说兼有诗境美、绘画美和音乐美。虽不像“桃李春凤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那样凝练概括,但自有一种天然的风韵和流走的意致。

  第五句用顶针格,重复上句“伊川桃李”,以突出陆浑山中春色正浓,蝉联中有流走之势。第六句点明“寒食”节令,应上“桃李正芳新”,并渲染春酒又正新熟。不但春色迷人,而且春酒醉人,花香之外更兼酒香。一“正”一“复”,相互勾连呼应,传达出一种顾盼神飞的神情意态。

  七、八两句,以陆浑山中风物之美、生活之惬作收。“野老”指当地居民,也可兼包诗人自己。谓处此山中人无异于尧舜太平盛世的百姓,当酣歌一曲,终老此地。这个结尾,不无歌咏升平的意味。但话说得很艺术,很富诗情,并不是硬贴上去的颂圣尾巴,与全诗的内容风格也比较统一。武后统治时期,统治集团内部尽管矛盾斗争不断,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诗人所歌咏的“太平”,并非纯粹的粉饰之词。

  全篇的突出特点是风调的自然流美。清新流丽的语言,一气流走的格调,圆转如珠的韵律,和贯串全诗的浓郁的春天气息,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撰.唐诗选注评鉴 上卷: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09:第75页

hánshíháihúnbié--sòngzhīwèn

luòyángchénghuāxuěhúnshānzhōngjīnshǐ

dànbiéqiáoyángliǔfēngchuāntáoyuè

chuāntáozhèngfāngxīnhánshíshānzhōngjiǔchūn

lǎozhīyáoshùnhāntàipíngrén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庭叶翻翻¹秋向晚。凉砧(zhēn)²敲月催金剪³。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催栏。
注释:¹翻翻:飘坠状。²凉砧:指捣练之砧。³催金剪:古代缝制寒衣,先捣练帛使柔熟,故句云“催金剪”。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邻翁开社瓮(wèng)¹。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注释:¹社瓮:社酒之瓮。社,指秋社,古代风俗,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酬谢秋收。
上片写时令,渲染出晚秋光景,“不堪频催栏”一句用意深婉。下片写题意“赴东邻之集”,“不辞”两句,弥见主人邀客情重,设辞有味。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