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¹吹行路难。
译文: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注释: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¹偏:一作“遍”。
(qì)¹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²月中³看。
译文: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注释:¹碛: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²回首:一作“回向”。³月中:一作“月明”。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李益的这两句诗,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

  诗人通过虚写笛声导致征人行为举止的细微变化,实写征人的心理感受。在肃杀苦寒的边塞,思亲怀乡是征人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长期积郁胸中,无处表达,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在行军途中,突然听到一阵阵哀怨、凄切的笛声响起,征人们久郁胸中的思亲怀乡之情奔涌而出。诗中展现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画面,悲壮中显出凄苦,哀怨中显出无奈,征人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12-713
2、 朱德才 杨燕.唐宋诗词(上册).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235

cóngjūnběizhēng

 tángdài 

tiānshānxuěhòuhǎifēnghán hèngpiānchuīxíngnán 
zhēngrénsānshíwàn shíhuíshǒuyuèzhōngkàn  (huíshǒuzuò huíxiàng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山下了一场大雪,从青海湖刮来的风更添寒冷。行军途中,战士吹起笛曲《行路难》。

听到这悲伤的别离曲,驻守边关的三十万将士,都抬起头来望着东升的月亮。

注释

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的辛苦和离别的悲伤。

偏:一作“遍”。

碛:沙漠的意思。这里指边关。

回首:一作“回向”。

月中:一作“月明”。

赏析

  诗的首句“天山雪后海风寒”,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把地域、季节、气候一一交代清楚,有力地烘托出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这样,接下来不必直接描述行军的艰苦,只用“横笛遍吹”一句就折射出了征人的心情。《行路难》是一个声情哀怨的笛曲,这里用了“遍吹”两字,更点明这时传来的不是孤孤单单、声音微弱的独奏,而是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合鸣,从而把读者带进一个悲中见壮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是这一片笛声在军中引起的共感。句中的“碛里”、“月中”,也是烘染这幅画的背景的,起了加重首句的作用,说明这支远征军不仅在雪后的天山下、刺骨的寒风里,而且在荒漠上、月夜中,这就使人加倍感到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也许有人对这两句中“三十万”的数字和“一时回首”的描写,感到不大真实,因为一支行军队伍未必如此庞大,更不可能全军都听到笛声并在同一时间回首顾望。但是,植根于生活真实的诗歌,在反映真实时决不应当只是依样画葫芦,为了托出一个特定境界,收到最大艺术效果,有时不但容许而且需要运用夸张手法。李益的这两句诗,只有像这样写,才能充分显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使这支远征队伍在大漠上行军的壮观得到最好的艺术再现,从而获致王国维所说的“境界全出”的艺术效果。

  诗人通过虚写笛声导致征人行为举止的细微变化,实写征人的心理感受。在肃杀苦寒的边塞,思亲怀乡是征人共同的感受。这种感受长期积郁胸中,无处表达,这是一种多么痛苦的煎熬。在行军途中,突然听到一阵阵哀怨、凄切的笛声响起,征人们久郁胸中的思亲怀乡之情奔涌而出。诗中展现的是一幅聚焦完全一致的画面,悲壮中显出凄苦,哀怨中显出无奈,征人的心理刻画得栩栩如生。

参考资料:
1、 陈邦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12-713
2、 朱德才 杨燕.唐宋诗词(上册).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235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德宗贞元元年(785)至四年间在杜希全幕中之时。此时李益入塑方节度使崔宁的幕府,随着崔宁在祖国边疆巡视时,感受到军队已经不复盛唐的雄壮豪迈,有感而发作出的诗篇。李益选取了一幅最动人的画面,以快如并刀的诗笔把它剪入诗篇,著成《从军北征》。

参考资料:
1、 郭弘.色、音、情的完美组合——析李益七绝《从军北征》艺术特色[J] .社科纵横,2007(09)
2、 佘正松.边塞诗选. 南京:凤凰出版社,2012:282-283
李益

李益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 ▶ 186篇诗文

猜您喜欢
吴王夫差败越于夫椒,报槜李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千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嚭以行成。
吴王夫差¹败越于夫椒²,报槜李³也。遂入越。越子以甲楯五李保于会稽,使大夫种因吴太宰以行成。
译文:吴王夫差在夫椒打败越军,报了槜李之仇,趁势攻进越国。越王勾践带领披甲持盾的五千人守住会稽山,并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嚭向吴王求和。
注释:¹夫差:吴国国君,吴王阖闾的儿子。²夫椒:在今江苏吴县太湖中,即包山。³槜李:吴、越边界地名。今浙江嘉兴县一带。定公十四年,越曾大败吴军于此地。⁴越子:越王勾践。⁵楯:盾牌。⁶会稽: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市。⁷种:文种,越大夫。⁸太宰:官名。⁹嚭:吴国大臣名,善于逢迎,深得吴王夫差宠信。
吴子将许之。伍员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逃出自窦,归于有仍,生少康焉,为仍牧正。惎浇能戒之。浇使椒求之,逃奔有虞,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有田一成,有众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已。姬之衰也,日可俟也。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吴子将许之。伍员¹曰:“不可。臣闻之:‘树德莫如滋²,去疾莫如尽³。’昔有过杀斟灌以伐斟鄩,灭夏后相。后缗方娠¹⁰,逃出自窦¹¹,归于有仍¹²,生少康¹³焉,为仍牧正¹⁴。惎¹⁵浇能戒¹⁶之。浇使椒¹⁷求之,逃奔有虞¹⁸,为之庖正¹⁹,以除其害。虞思²⁰于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诸纶²¹,有田一成²²,有众一旅²³。能布其德,而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使女艾²⁴²⁵浇,使季杼²⁶诱豷²⁷,遂灭过、戈²⁸,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今吴不如过,而越大于少康,或将丰之,不亦难乎?勾践能亲而务施,施不失人,亲不弃劳,与我同壤而世为仇雠。于是乎克而弗取,将又存之,违天而长²⁹寇雠,后虽悔之,不可食³⁰已。姬³¹之衰也,日可俟也³²。介在蛮夷,而长寇雠,以是求伯,必不行矣。”
译文:吴王打算答应他。伍员说:“万万不可!臣听说:‘树立品德,必须灌溉辛勤;扫除祸害,必须连根拔尽’。从前过国的浇,杀了斟灌又攻打斟鄩,灭了夏王相。相的妻子后缗方怀孕,从城墙的小洞里逃走,回到有仍,生了少康。少康后来做了有仍的牧正,他对浇恨极了,又能警惕戒备。浇派椒四处搜寻少康,少康逃奔有虞,在那里做了庖正,躲避祸害。虞思两个女儿嫁给他,封他在纶邑,有田一成,不过十里,有众一旅,不过五百。但他能布施德政,开始谋划,收集夏朝的余部,使其专心供职。他派女艾去浇那里刺探消息,派季舒去引诱浇的弟弟豷,终于灭亡过国和戈国,恢复夏禹的功业,祭祀夏的祖先,以配享天帝,维护了夏朝的天命。现在吴国不如过国,越国却大于少康,如果让越国强盛起来,吴国岂不就难办了吗?勾践这个人能够亲近臣民,注重施布恩惠。肯施恩惠,就不失民心;亲近臣民,就不会忽略有功之人。他与我国土地相连,世代有仇,现在我们战胜了他,不但不加以消灭,反而打算保全他,这真是违背天命而助长仇敌,将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姬姓的衰亡,指日可待呀。我国处在蛮夷之间,而又助长仇敌,这样谋霸业,行不通啊!”
注释:¹伍员:即伍子胥,吴国大夫。²滋:滋长。³尽:断根。⁴过:夏朝国名,今山东掖县北。⁵浇:人名。寒浞的儿子。⁶斟灌:夏时国名,今山东寿光县东北。⁷斟鄩:夏朝国名,今山东潍县西南。⁸夏后相:夏朝第五代王,少康的父亲。⁹后缗:夏后相的妻子。¹⁰娠:怀孕。¹¹窦:孔穴。¹²有仍:国名,今山东济宁县。后缗是有仍国的女儿,所以逃归娘家。¹³少康:夏后相的遗腹子。¹⁴牧正:主管畜牧的官。¹⁵惎:憎恨。¹⁶戒:警戒。¹⁷椒:浇的大臣。¹⁸有虞:姚姓国,今山西永济县。¹⁹庖正:掌管膳食的官。²⁰虞思:虞国的国君。²¹纶:地名,今河南虞城县东南。²²成:方十里。²³旅:五百人。²⁴女艾:少康臣。²⁵谍:暗地察看。²⁶季杼:少康的儿子。²⁷豷:浇的弟弟。²⁸戈:豷的封国。²⁹长:助长。³⁰不可食:吃不消。³¹姬:吴与周王朝同姓,姬姓国之一。³²日可俟也:犹言指日可待。俟:等待。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弗听。退而告人曰:“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译文:吴王不听。伍员退下来,对人说:“越国用十年时间聚集财富,再用十年时间教育和训练人民,二十年后,吴国的宫殿怕要变成池沼啊!”

  读了这个故事,很让我们疑心,这是否是后来添加上去的,因为伍员,也就是伍子胥,真的是料事如神,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竟然 就在二十年后灭掉了吴国,应了伍子胥的预言。当然,这个故事没有造假,不是假冒伪劣产品,而是真实的历史事实。

  这样我们的确要佩服伍子胥的眼光和头脑了。他是清醒的政治家、军事家,具有理性的精神和现实主义态度。他识破了越国在兵临城下之时媾和来保存实力的意图,援引历史教训来告诉吴王夫差,却未被采纳。

  这又一次告诉我们: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发展虽然不是重复循环的,但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不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确乎要栽大跟头。夏朝第六代君主少康的“少康中兴”,就是一面镜子。国家虽然亡了,但留下了复仇的种子, 为日后的复兴提供了火种。星星之光,可以燎原。少康就真的从小到大,由弱到强, 灭掉仇敌,光复了祖先的业绩。

  教训之二,是对陷入困境的“穷寇”,要穷追猛打,直至彻底消灭,不留任何祸根, 不时敌手有任何东山再起的希望,也就是要灭掉“种子”。还是毛主席英明, 他老人家早就手过:“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鲁迅先生也极力倡导通打“落水狗”的精神,即使狗儿落入水中做出哀求的可怜状,也要通打之,否则,它一旦爬上岸来,又会咬人的。古人也总结过不能纵虎归山,要不然会遗害无穷。从这个方面来说,吴王夫差放过越王勾践,实在是养虎遗患,玩火以至自焚。

  教训之三,从越王勾践的角度说,在明知对手强大时,及时的表示屈服,要求媾和,以便保存实力,另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是迫不得已最好的选择。识时务者为俊杰。 勾践不愧为识时务者,在即将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甘拜下风,屈居人下,以屈求神,保住了复仇的种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教训之四,要有坚韧不拔地坚持下去的毅力,事业终将成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勾践大概是牢记住了这一点,并且再退一步,加上十年,用两倍的时间来为复仇作准备。 这个过程也够漫长的,其中的屈辱辛酸,非局外人所能体验。以国君的身份,卧薪尝胆,这要有超出常人的毅力。在长期的艰难困苦之中,人的精神随时都会有崩溃的可能,随时都可能因挫折而彻底的放弃希望和努力。但是勾践坚持下来了。 因此我们也要敬佩勾践,佩服他的坚韧不拔地向目标挺进的毅力。

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
(chán)边风味客边愁¹,馈(kuì)²我清光³又满楼。
注释:¹禅边句:谓一边领略习禅的风味一边怀抱着客居的忧愁。²馈:赠送。³清光:指闰中秋的月光。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满闰中秋¹
注释:¹百年句:谓闰中秋是难满的。按大约每四年置一闰月,从闰正月、二月顺序推移,当四十八年方满一闰八月,满一闰中秋。百年乃举整数。
菊花信待重阳久,桂子香闻上界留。
菊花信¹待重阳久,桂子²香闻上界³留。
注释:¹菊花信:指菊花开放的消息。²桂子:桂花。³上界:天上。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遮莫¹圆明²似前度³,不知谁续广寒游。
注释:¹遮莫:尽管,任凭。²圆明:指中秋之月又圆又亮。³前度:指上个月即八月的十五之夜。⁴广寒:广寒宫,神话故事中的月中仙宫。
农历一年与地球公转一周相比,约差十日有奇,每数年积所余之时日为闰,而置闰月。这是闰八月,即有连续两个农历八月,自然也就出现两个中秋节。霖公于闰八月中秋之夜赏月,写下这首有名的赏月诗。诗写了客边之愁,满月之光,菊花之艳,桂子之香。一个百年难遇的闰中秋,被霖公写得有声有色,多姿多彩。
秋入鸣皋,爽气飘萧。挂衣冠、初脱尘劳。窗间岩岫,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秋入鸣皋(gāo)¹,爽气飘萧。挂衣冠²、初脱尘劳³。窗间岩岫(xiù),看尽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译文:萧瑟的秋风吹入鸣皋脱中,凉爽的月夜飘扬着悠扬的箫声,脱去了那身肮脏的官服,刚刚离开混浊不堪的官场中,凭窗遥望远脱景色尽收眼底,朝晖夕暗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夜晚暮色朦胧笼罩大地脱峰仿佛变低,晴日明丽一望无际仿佛脱峰只在眼前,清早晨雾散去朝阳仿佛从脱顶升起,脱峰显得更加挺拔高峻。
注释: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小令,六十六字。¹鸣皋:山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²挂衣冠:指辞官归隐。³尘劳:人世间的烦劳,此指官场的应酬。⁴岩岫:山洞,山穴。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问甚风骚。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láo)¹。醉模糊、信手挥毫。等闲陶写²,问甚风骚³。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译文:细细地计算一下,悠闲无事曾经喝了多少村民的美酒,沉醉后模模糊糊,信手挥毫挥发着诗情,随意信笔而写,管什么体裁格式平仄押韵,乐得这样长期寄情脱水,能够忍受寂寞贫穷,也算逍遥自在快乐万分!
注释:¹醪:酒酿,此处指酿酒之处。²陶写:即写作。³风骚:此处指诗文的讽怨寄托,亦即其政教功利。⁴乐因循:意为安于山水之乐。⁵能潦倒:意为甘于淡泊寂寞。

  古人说:“诗本性情。若系真诗,则一读其诗,而其人性情,人眼便见。”(明·江盈科《雪涛诗评》)这首词正是如此,它首先展现了一位潇洒闲适、任真自然、不拘形迹的词人自我形象。这位刚从繁冗的官场生活中解组而投入大自然怀抱的词人,其心情是愉悦的“初脱尘劳”已流露出对官场的厌倦和离开之后如释重负的感受;而凭窗倚栏,细观峰峦,由朝至暮。看尽明暗变化,不仅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也表现了其凝神专注之态和闲适自得的雅致。

  “看尽昏朝”,就宛如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境界,这里不仅是写山,更是衬人。正因为词人观察得入微,故能有“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的感觉。这三句是前面“看”的注脚。夜黑山影模糊,故有低感;晴天山色明朗,所以觉得如在目前;清晨霞映云绕,因此给人高感。其实还可补充一点,这三句不仅写出了山,也写出了观山的人。词人那种悠然心会、神与物游的情趣,也是在“看”中隐约可见。

  下片词人的自我形象表现得更直接、更突出。他得闲即出,遇村辄饮。“醉模糊”逼真地描绘出酩酊醉态,而且这三字是下片的关目,以下便由此生发。因为醉,忘怀了一切羁绊,更显出任真自适的个性。“信手挥毫”三句,表现了他毫无拘束,纵横骋才的创作特征,他挥毫只是为了抒发性灵,哪管什么风骚之旨。最后三句既是其优游生活的简要概括,也是他思想志趣、情感性格的集中反映。

  “乐因循”,说明他纯任自然;“能潦倒”,表现他自甘淡泊,“也消摇”,传达出他对闲适自在生活自得其乐的态度。“乐”、“能”、“也”充分地展示了他的情操。据《金史·许古传》载:“古性嗜酒,老而未衰,每乘舟出村落间,留饮或十数日不归。……平生好为诗及书。”可见此词确是他个性的真实写照。至于他为什么会表现出这样一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情绪,这实在和他身处日益衰落的金末季世及其仕途多舛有关。

  其次就艺术特色看,信手挥洒,凝练自然,是这首词较突出的特点。无论写景抒情,均是“信手挥毫”,表现得流利畅达、无拘无碍。

  全词从入山、观山和诗酒生活逐层写来,都如清泉自然涌出,似不经意而出,一切都十分明朗真率。然而这信手挥毫又决非不加提炼、失于浅俗。相反,作者在用语上颇注意凝练。如“爽气飘萧”四字,就概括出秋日山中的总印象和观感;“夜山低”三句则更是异常准确精练地描绘出不同时刻、不同条件下的山的特色;而下阕的“乐”、“能”、“也”三字也用得恰切精妙。看来作者在看似不经意中颇多锤炼。这种雕饰而归于自然的艺术境界,说明许古确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2284页

xíngxiāngzi··qiūmínggāo--

qiūmínggāoshuǎngpiāoxiāoguàguānchūtuōchénláochuāngjiānyánxiùkànjǐnhūncháoshānqíngshānjìnxiǎoshāngāo

shùxiánláichùcūnláozuìxìnshǒuhuīháoděngxiántáoxiěwènshénfēngsāoyīnxúnnénglǎodàoxiāoyáo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
译文:初春的严寒里,十天来我未曾走出家门,不知道江边柳丝,已摇曳着新的青春。
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
¹闻决决²流冰谷³,尽放青青(mò)烧痕
译文:渐渐听到山谷中流冰融化的声音,原野上一望无际的新草,遮没了烧过野火的旧痕。
注释:¹稍:犹“渐”。²决决:水流貌。³冰谷:尚有薄冰的溪谷。⁴青青:指新生的野草。⁵烧痕:旧草为野火所烧,唯余痕迹。烧,指野火。
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
数亩荒(huāng)¹留我住,半瓶浊(zhuó)酒待君温²
译文:几亩荒僻的田园留我在这儿居住,半瓶浑浊的老酒等待友人来温。
注释:¹数亩荒园:指女王城东禅庄院。²温:稍微加热。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hún)¹
译文:去年今日我走在关山道路,细雨中梅花开放正暗自断魂。
注释:¹断魂:形容情深或哀伤。

  首联写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片嫩绿。“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轻拂的神态。

  颔联进一步描写春景。关于决决,卢纶《山店》有“决决溪泉到处闻”之句。关于冰谷,柳宗元《晋问》:“雪山冰谷之积,观者胆掉。”谷中尚有冰,说明是早春。早春溪流甚细,故冠以“稍闻”二字,用词精确。青青,新生野草的颜色。后句说青青新草覆盖了旧有烧痕。冠以“尽放”二字,更显得春意盎然。

  颈联写潘、古、郭三人为他饯行。“数亩荒园”,点明了饯行的地点。“留我住”,“待君温”,写出了三人对苏轼的深厚情谊。而这个地方正是他一年前赴黄州所经之地,此时友人的情谊,使他回想起一年以前的孤独和凄凉。因此,尾联转以回忆作结。

  前一年苏轼赴黄州途中所作的《梅花二首》,写得非常凄苦,催人泪下。其一说:“春来幽谷水潺潺,的皪梅花草棘间。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度关山。”的皪的梅花生于草棘,已令人心寒,又被“东风”吹落殆尽。其二说:“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开于草棘中,无人欣赏,已够无聊了;而又为“东风”摧落,或随飞雪度关山,或随清溪流黄州,更令人愁苦。所谓“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即指此。末句化用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他此时也是“路上行人”,尾联不止是回忆“去年今日”,也是在写“今年今日”,汪师韩评价说:“含蕴无穷。”(《苏诗选评笺释》)

  这首诗前四句写“往岐亭”途中所见,五六句写女王城饯别,末二句因饯别而联想到前一年无人“把酒慰深幽”。表面上看,全诗“于题不甚顾”(冯班语,见《纪批瀛奎律髓》),实际是紧扣题意。写初春之景,景色如画;写友人之情,情意深厚。全诗一气贯注,看似信笔挥洒,实则勾勒甚密,有天机自得之妙。

参考资料:
1、 霍松林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07-408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15-116
白水青山空复春,徵君晚节傍风尘。
白水青山空¹复春,徵(zhēng)君晚节傍(bàng)风尘²
译文:清澈的江水,葱郁的青山,即便在春天里展现得再美好,也有徒然再伤春的时候,常征君您一世英名,隐居青山绿水间多年,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竟然选择了重新出仕当官,不再隐居了。
注释:徵君:汉魏以来,起隐士谓之征君。另外,征君一词见于《后汉书·韩康传》:亭长以韩征君当至,方修道桥。¹空:徒然。²傍风尘:指常征君晚节不保,不再隐居,重新出仕。风尘:红尘,世俗之中。傍:傍靠,投靠。
楚妃堂上色殊众,海鹤阶前鸣向人。
楚妃¹堂上色殊众²,海鹤阶前鸣向人。
译文:楚妃在皇宫里因为容貌出众,所以很受皇帝的恩宠,但也难免遭到其他嫔妃的嫉妒和陷害,以常征君您的才华,如海鹤一样的仙风道骨,在朝堂阶前的表现一定非常卓越,然而若想一鸣惊人,还要学会趋近权贵之人。
注释:¹楚妃:比喻在皇帝面前得宠之人。²殊众:出众。
万事纠纷犹绝粒,一官羁绊实藏身。
万事纠纷¹犹绝粒²,一官羁(jī)绊实藏身。
译文:在朝上供职,整日里公事繁忙,被各种琐事纷扰,甚至连饭都没有时间吃,人只要是被一种官职羁绊,就是彻底被劳碌埋藏起来了,无法脱身。
注释:¹万事纠纷:指公事繁忙。²绝粒:没时间吃饭。
开州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毒热新。
开州¹入夏知凉冷,不似云安²毒热新³
译文:你任职的地方现在也是夏天了,但早晚还会有凉暖温差,你可要时刻注意保暖啊,那里可不像云安,到了夏天火辣辣的酷热现象就会重新出现。
注释:¹开州:地名,今重庆开州区,是常征君任职之地。²云安:地名,位于今广东省西部。³新:出现、开始的意思。

chángzhēngjūn--

báishuǐqīngshānkōngchūnzhēngjūnwǎnjiébàngfēngchénchǔfēitángshàngshūzhònghǎijiēqiánmíngxiàngrén

wànshìjiūfēnyóujuéguānbànshícángshēnkāizhōuxiàzhīliánglěngshìyúnānxī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