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照松关,松阴正满地。恐有山僧归,终夜不须闭。
月出照松关,松阴正满地。恐有山僧归,终夜不须闭。
唐顺之

唐顺之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 458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亭高出鸟外,客到与云齐。
亭高出鸟外¹,客到与云齐。
译文:西亭高高超出飞鸟以外,登上西亭便与浮云相齐。
注释:¹出鸟外:高出飞鸟之外。
树点千家小,天围万岭低。
树点千家小,天围¹万岭低。
译文:树影点点千家显得渺小,青天四围万岭顿觉更低。
注释:¹天围:苍天笼罩。
残虹挂陕北,急雨过关西。
残虹¹挂陕北²,急雨过关西³
译文:残虹挂在陕州北面天空,秋雨阵阵随风飘过关西。
注释:¹残虹:将要消失的彩虹。²陕北:陕州以北。³关西:函谷关以西。
酒榼缘青壁,瓜田傍绿溪。
酒榼(kē)¹缘青壁²,瓜田傍(bàng)绿溪。
译文:美酒几壶靠在青崖旁边,瓜田一片傍着绿色小溪。
注释:¹酒榼:酒器。²缘青崖:傍依着青青的山崖。
微官何足道,爱客且相携。
微官¹何足道²,爱客³且相携(xié)
译文:身居微官本觉不足称道,欣逢好友携手同在一起。
注释:¹微官:小官。²何足道:不值得称道,不值得重视。³爱客:好友。⁴相携:互相携手,指同游。
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
唯有乡园¹处,依依²望不迷³
译文:只有远望遥遥长安故园,心中恋恋望去更觉清晰!
注释:¹乡园:指长安。²依依:依恋不舍的样子。³迷:模糊不清。

  诗的一开头点出登亭。第一句写自下而上望去,西亭高出鸟外,从登前写亭高。第二句写登临后向四周望,身与浮云相齐,从登后写字高。三、四两句开始写登亭后的“观眺”。用山下的点点树影,千村万落和眼前的苍天,脚下的群山烘托“亭高”,并构织出辽远的画面。五、六两句以西亭所见景物。点出登临时的天气。“残虹”、“急雨”,都符合夏末秋初天气特征,从而暗示“早秋”。一“挂”一“过”,一静一动,景象十分生动;而从“陕北”、“关西”两个大的方位来写,尤其符合登高的特点,场面辽远而开阔。七、八两句由远眺写到近观,均从颜色着笔来写,陡峭“青壁”,弯弯“绿溪”,加上“洒榼”、“瓜田”,把山上山下风光写得别有风致。

  以上由登亭写到观眺,以下写登亭观跳所感。“微官”两句反映着诗人的不得意,但却出之以放达之语;而诗的最后两句“唯有乡园处,依依望不迷”,才写出真心思:对长安的留恋,其中包含政治上的希望,如“明主虽然弃,丹心亦未休”(《题虢州西楼》),所反映的显然不单是乡土之情。“望”字也就自然照应了题目“观眺”二字。

  这篇作品以“高亭”为观察点,以“观眺”为线索,开头写登亭,接着六句写登亭“观眺”所见,结尾四句写登亭“观眺”所感,层次井然有序。此诗虽为五古,中间写“观眺”六句却两两对偶,上下两句分别从不同角度构成生动画面。最后两句在上文登高远眺基础上,仍扣应“观眺”二字来写所感,线索清楚,结构完整。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80-282

zǎoqiūzhūzidēngguózhōu西tíngguāntiào--céncān

tínggāochūniǎowàidàoyún

shùdiǎnqiānjiāxiǎotiānwéiwànlǐng

cánhóngguàshǎnběiguòguān西

jiǔyuánqīngguātiánbàng绿

wēiguāndàoàiqiěxiāngxié

wéiyǒuxiāngyuánchùwàng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¹回小院庭芜²绿,柳眼³春相续。凭阑(lán)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注释:¹风:指春风。²庭芜:庭院里的草。芜,丛生的杂草。³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⁴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⁵凭阑:靠着栏杆。⁶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画堂 一作:画楼)
笙歌¹未散尊罍(léi)²,池面冰初解³。烛明香暗画堂,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rèn)
译文: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注释:¹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²尊罍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尊罍,一作“尊前”。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³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⁴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香,熏香。⁵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⁶深:一作“声”,指幽深。⁷青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⁸思难任: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思,忧思。难任,难以承受。任:一作“禁”。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此词追昔抚今,在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周汝昌评之曰:“沉痛而味厚,殊耐咀含。学文者细玩之,可以识多途,体深意,而不徒为叫嚣浮化之词所动。”

  词的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如果说上片还是清丽多于灰暗,春光胜于春愁的话,那么下片则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点点由回忆中升起的生机在现实的痛苦中消灭了。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

  全词描写生动,笔触细致,情景融汇,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痛苦,结构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měirén ·fēnghuíxiǎoyuàntíng绿

 dài 

fēnghuíxiǎoyuàntíng绿 liǔyǎnchūnxiāng pínglánbànyán jiùzhúshēngxīnyuèdāngnián 
shēngwèisànzūnléizài chímiànbīngchūjiě zhúmíngxiāngànhuàtángshēn mǎnbìnqīngshuāngcánxuěnánrèn  (huàtángzuò huàlóu )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译文:一湾清澈的江水,岸边碧柳千条,回想起二十年前在这旧板桥上的事。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¹无消息到今朝²。
译文:曾经与佳人在此告别,只遗憾到如今依然没有消息,再无联系。
注释:¹恨:遗憾。²今朝:今日。

  这首《柳枝词》,明代杨慎、胡应麟誉之为神品。它有三妙。

  一、故地重游,怀念故人之意欲说还休,尽于言外传之,是此诗的含蓄之妙。首句描绘一曲清江、千条碧柳的清丽景象。“清”一作“春”,两字音韵相近,而杨柳依依之景自含“春”意,“清”字更能写出水色澄碧,故作“清”字较好。“一曲”犹一湾。江流曲折,两岸杨柳沿江迤逦展开,着一“曲”字则画面生动有致。旧诗写杨柳多暗关别离,而清江又是水路,因而首句已展现一个典型的离别环境。次句撇景入事,点明过去的某个时间(二十年前)和地点(旧板桥),暗示出曾经发生过的一桩旧事。“旧”字不但见年深岁久,而且兼有“故”字意味,略寓风景不殊人事已非的感慨。前两句从眼前景进入回忆,引导读者在遥远的时间上展开联想。第三句只浅浅道出事实,但由于读者事先已有所猜测,有所期待,因而能用积极的想象丰富诗句的内涵,似乎看到这样一幅生动画面:杨柳岸边兰舟催发,送者与行者相随步过板桥,执手无语,充满依依惜别之情。末句“恨”字略见用意,“到今朝”三字倒装句末,意味深长。与“二十年前”照应,可见断绝消息之久,当然抱恨了。只说“恨”对方杳无音信,却流露出望穿秋水的无限情思。此诗首句写景,二句点时地,三四道事实,而怀思故人之情欲说还休,“悲莫悲兮生别离”的深沉幽怨,尽于言外传之,真挚感人。可谓“用意十分,下语三分”,极尽含蓄之妙。

  二、运用倒叙手法,首尾相衔,开阖尽变,是此诗的章法之妙。它与《题都城南庄》(崔护)主题相近,都用倒叙手法。崔诗从“今日此门中”忆“去年”情事,此诗则由清江碧柳忆“二十年前”之事,这样开篇就能引人入胜。不过,崔诗以上下联划分自然段落,安排“昔──今”两个场面,好比两幕剧。而此诗首尾写今,中二句写昔,章法为“今──昔──今”,婉曲回环,与崔诗异趣。此诗篇法圆紧,可谓曲尽其妙。

  三、白居易有《板桥路》云:“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唐代歌曲常有节取长篇古诗入乐的情况,此《杨柳曲》可能系刘禹锡改友人之作付乐妓演唱。然此诗就《板桥路》删削二句,便觉精采动人,颇见剪裁之妙。诗歌对精炼有特殊要求,往往“长篇约为短章,涵蓄有味;短章化为大篇,敷衍露骨”(明谢榛《四溟诗话》)。《板桥路》前四句写故地重游,语多累赘。“梁苑”句指实地名,然而诗不同于游记,其中的指称、地名不必坐实。篇中既有“旧板桥”,又有“曾共玉颜桥上别”,则“此路今重过”的意思已显见,所以“若为”句就嫌重复。删此两句构成入手即倒叙的章法,改以写景起句,不但构思精巧而且用语精炼。《柳枝词》词约义丰,结构严谨,比起《板桥路》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刘禹锡的绝句素有“小诗之圣证”(王夫之)之誉,《柳枝词》虽据白居易原作改编,也表现出他的艺术匠心。

yángliǔzhī--liú

qīngjiāngliǔqiāntiáoèrshíniánqiánjiùbǎnqiáo

céngměirénqiáoshàngbiéhènxiāodàojīncháo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麦陇(lǒng)青青三月时,白雉(zhì)¹朝飞挟两雌。
译文:阳春三月,万物生机勃勃,垄上青青的麦苗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一只白色的雄野鸡带着两只雌鸡从田间飞起。
注释:¹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之为瑞鸟。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
锦衣绣翼何离褷(shī)¹,犊(dú)牧采两²感之悲。
译文:雌鸟的新羽毛刚刚长出,色彩鲜亮,我这个老而无妻的人看到这情景心中感到一片凄凉。
注释:¹离褷:鸟的羽毛初生的样子。²犊牧采两: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春天和,白日暖。
春天和,白日暖。
译文:春风和煦,太阳暖洋洋的。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译文:鸟儿们在河边啄食,成熟的雄鸟们为求得配偶在互相争斗,脖子上的羽毛散落一地,还不肯罢休。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译文:雌鸟也急切地鸣叫着,准备好好地犒劳自己未来的丈夫。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译文:就连枯死的杨树在春天都能生出嫩芽,为什么单独我一个人到了七十还一个人生活没有伴偶。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译文:这种滋味是管弦音乐、诗词歌赋无法表达、无法排遣的,痛彻心扉,恐怕只有我死后化为灰烬,灵魂才能得以安息。
《诗经》中曾以“雉之朝飞”作为爱情生活的象征。后琴曲继承了这一主题,并流传着一个故事:牧犊子终年放牧打柴,直至暮年仍是孤身一人,他见雉鸟都是成双成对地愉快飞翔,非常羡慕,愈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伤心地唱道:“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据《乐府古题要解》记载,魏武帝时有个卢姓宫女,擅长此曲,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古曲。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¹²,或失则寡³,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译文:学生在学习上往往容易犯四种错误,老师必须明了。人们求学明道,有的人失于贪多求全,有些人失于孤陋寡闻,有些人失于轻忽随便,有的人失于固步自封。这四种错误,是由于学生不同的心理导致的。传授知识的老师只有明白学生的心理,然后才能帮助学生补救他的不足。教育,也就是培养、发扬学生的长处,而补救、避免学生的短处。
注释:¹则:于。²多:贪多求全,务为泛滥。³寡:孤陋寡闻,思路不开。⁴易:漫易轻忽。⁵止:故步自封。⁶心:心意,心情。⁷救:帮助克服。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礼记》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¹。其言也,约而达²,微而臧³,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礼记》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听歌的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善于教学的人,也能使人随着他的意愿来主动学习。老师的言语,简约而意义显达,含蓄而情意深长,比喻不多而意义明白,这样,就能让人随着老师的意愿来进行学习了。
注释:¹继其志:继承发扬其志趣。²约而达:简约而显达。³微而臧:含蓄而深长。⁴罕:少。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