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馀年卧甲兵,天低雨露此生成。万家都会楼台矗,千顷平湖舸舰轻。
三百馀年卧甲兵,天低雨露此生成。万家都会楼台矗,千顷平湖舸舰轻。
环佩玉堂人楚楚,靓妆珠箔女盈盈。回头万事俱尘土,惟有湖痕岁岁平。
环佩玉堂人楚楚,靓妆珠箔女盈盈。回头万事俱尘土,惟有湖痕岁岁平。
何梦桂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 484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诗的前两句“昔日绣衣何足荣,今宵贳酒与君倾”,是写韩歆“昔日”与“今日”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韩侍御,即韩歆。公元758年(唐至德三载)被贬,由殿中侍御史来广德隐居,此时李白送韩歆去广德。昔日,韩歆是侍御,“或给事殿中,或举劾非法,或督察郡县,或奉旨外出”,“衣以绣者,尊宠之也。”可以说是耀武扬威,富贵荣耀。然而,韩歆“因朝会,闻帝读隗嚣、公孙述相与书,歆曰:‘亡国之君皆有才,桀、纣亦有才。’帝大怒,以为激发。”“今日”李白“贳酒”来招待“昔日”的“侍御”了,如此巨大的落差,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的后两句“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写欢送韩歆的情景。韩歆被贬,要去广德隐居,人们送别得喝酒,酒要用钱来买,没钱的李白有时用五花马、紫绮裘、龙泉剑去换。然而此时,诗人又身无分文,好友来了,“人情大似债,头顶锅来卖。”李白去赊酒,而且赊了大量的酒,“与君倾”。诗人一边赊酒,一边又去赊月。“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赊月自然要简单得多。“暂就东山赊月色”,这里的“月色”也赊下了,这里的“舞台”是东山,灯光、布景任尔用,诗中将“酒、月、歌”融合在“东山”的大背景下。当夜皓月当空,月光满地,诗人放声歌唱,人们尽兴欢歌,“酣歌一夜”,通宵达旦,这是为欢送一个人:“泉明”。泉明,即渊明,陶渊明。《野客丛书》载:“谓渊明一字泉明,李白诗多用之,不知称渊明谓泉明者,盖避唐高祖讳耳,犹扬渊之称扬泉,非一字泉明也。”诗人有意此时把韩歆比作陶渊明。因陶曾在彭泽县为县令,辞官不做。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李白在这里将两人相比,主要是对韩歆的安慰,更是对他的颂扬。

  这首诗在艺术上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睹物兴情”、“辞以情发”。李白将客观景象溶入自己的主观意象,并达到了形式上的同构与精神上的共鸣,体现了诗人与友人的那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诗句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

sònghánshìzhīguǎng广

bái tángdài 

xiùróng jīnxiāoshìjiǔjūnqīng 
zànjiùdōngshānshēyuè hānsòngquánmíng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¹金河²复玉关³,朝(zhāo)马策与刀环
译文: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注释:¹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²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³玉关:即甘肃玉门关。⁴朝朝:每天,日日夜夜。⁵马策:马鞭。⁶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春¹白雪归青冢(zhǒng)²,万里黄河绕黑山³
译文: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注释:¹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²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³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zhēngyuàn

liǔzhōngyōng tángdài 

suìsuìjīnguān zhāozhāodāohuán 
sānchūnbáixuěguīqīngzhǒng wànhuángràohēishān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臣闻得全¹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无户之聚²,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³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wàng)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原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cè)(dá)之心於臣乘言。
译文:我听说“能够品行完美无瑕的人,就会功业昌盛,丧失了完美品行的人,事业就会衰落。”舜没有立锥之地,却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而能够在诸侯之间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对上没有出现日月星的异常天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愿,是因为有用来称王天下的策略。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逃避严厉的惩罚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以怜悯之心对我的话稍加考虑。
注释:¹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²聚:村落。³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⁴王术:王天下之术。⁵天性:这里是用父子关系比喻君臣关系。⁶遗策:政策失误。⁷恻怛:怜悯,同情。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夫以一缕¹之任²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³。马方骇(hài)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¹⁰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¹¹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译文:用一根麻绳的负重,系起千钧的重物,上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临深不可测的深渊,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麻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还要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重新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再把它取出来。出的来与出不来,其间的差距微小得连根头发都放不下。假使能听取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堆叠起来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想要做的事情,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深处泰山那样的安稳境地,却要冒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是让我非常疑惑的。
注释:¹缕:线。²任:负担。³绝:断。⁴系:系物的线。⁵间:间隔,距乱。 ⁶发:比喻细小。以上是说,是否能够脱离灾祸,没有更多时间选择,霎那之间就要决定,比喻情况急迫。⁷举:行动。⁸ 脱:脱离灾祸。⁹寿:百岁。一说九无。¹⁰弊:享尽。¹¹走:奔向,趋向。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¹者,却背²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³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chuàng),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xīn)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¹⁰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译文: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他转身奔跑,结果脚印却更多,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这样不如在背阴的地方停下来,影子与足迹也会消失。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简直是不懂拿弓持箭了。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还从哪里来呢?
注释:¹迹:脚印。²却背:倒退。³就:走向。⁴阴:背阴。⁵汤:热水。⁶ 凔:冷。⁷扬:用勺舀起热水倒下,使它变凉。⁸譬由:譬如。由,通假为“犹”。⁹操弓持矢:以上是说,养由基只能射中百步之内的目标,我能预见未来,他比起我宋,等于不懂得怎么拿弓箭。¹⁰纳:接受。
泰山之霤穿石,殚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蹐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泰山之霤(liù)¹穿石,殚极²之绠(gěng)³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mó)使之然也。夫铢(zhū)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无围之木,始生如蘖(niè),足可搔(sāo)¹⁰而绝,手可擢(zhuó)¹¹而拔¹²,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lóng)¹³蹐底¹⁴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¹⁵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原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¹⁶也。
译文: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梁。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摩擦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既直接又少出差错。那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在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挖出。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日后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注释:¹霤:屋檐流水,这里指山上流水。²极:屋顶正梁,这里指井梁。³绠:井绳。⁴干:指井梁。⁵靡:通假为“摩”。这句是说,逐渐摩擦使它这样的。⁶铢:古代最小重量单位,一两为二无四铢。⁷差:误差。⁸径:直接,简便。⁹蘖:树木被砍伐后长出的新芽。¹⁰搔:压倒,弄折。¹¹擢:揪。¹²拔:拉断,拔起。¹³砻:研磨。¹⁴底:通假为“砥”,研磨。¹⁵树:栽植。¹⁶不易之道:指永远不变、始终正确的法则。易:改变。

  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写给吴王刘濞的一封信,写在吴王叛乱之前。出自《汉书·枚乘传》,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三十九》。在这封信中他指出武王的所作所为十分危险,并说明要想没有危险,就不要做冒险的事,最后指出做事从开始就小心谨慎,自然没有危险。

  作者在对吴王的个人野心劝告的同时,还启发人们做事要防微杜渐,随时警惕,不要妄意孤行。全文多用隐语、比喻,反复说明。表现手法别开生面,很有特点。

  全文分三层意思。首先指出吴王刘濞的所作所为非常危险,如“以一缕之任,系千钩之重”,其次说明要想没有危险,就不要做冒险的事,并暗中指出吴王图谋反叛的行为是掩盖不了的,“欲人勿知,奠若勿为”,最后说明要防微杜渐,要把祸患消灭于未形成之前,暗中劝吴王及早打消反叛的图谋。文章揭露的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个人野心家的劝告,但就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一意孤行这一点来说,对我们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此时刘濞虽已蓄意谋反,但还没有完全暴露,不好明明白白指出他反叛的阴谋,所以全文多用隐语,只在开头和结尾处略见劝告之意,中间全用比喻,反复说明利害,意在促使对方猛醒。枚乘虽然没有贾谊、晁错那样的方略和志向,但还是以披肝沥胆的言辞,积极写下《上书谏吴王》,规劝对方不要起兵,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心,写得很有感情,颇有特色。全篇比喻层见叠出,行文委婉含蓄,叙事说理详明,是颇富文采的散文。

参考资料:
1、 胡大奎等.历代应用文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12:第88页
2、 汪耀明.汉魏六朝文选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4:16-20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谩碎把、寒花轻撧。
黄云水驿秋笳噎。吹人双鬓如雪。愁多无奈处,谩碎把、寒花轻撧。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斜月。
红云转入香心里,夜渐深、人语初歇。此际愁更别。雁落影、西窗斜月。

  全词主要表现主人公漂泊异乡、有家难归、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愁。

  词的上片首句“黄云水驿秋笳噎”通过特定的天气环境(即大雪将至前的黄沙乌云)、特定的栖居环境(水中驿站)以及边地特有的乐器声(胡笳发出哽咽的声音),借景抒情,表达了主人公辗转漂泊之愁。“吹人双鬓如雪”句采用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极写主人公暮年衰老之愁。“愁多无奈处”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内心无法排遣之愁绪之深。“谩碎把、寒如轻撅”一句采用动作的细节描写,把主人公愁绪无法排遣,不停敲击满树寒如,直至将其敲碎的特定动作表现得十分细腻传神。

  词的下片又黄昏写到夜深,“红云转入香心里”三句写晚霞已逝,夜已渐深,人们都已经歇息。而主人公此时更是辗转反侧,愁绪更浓,抬眼望窗外,“雁落影,西窗斜月”两句以景结情。漂泊的大雁留下孤单的影子,一轮斜月挂在西窗外。词人通过“雁影”和“斜月”这两个深秋特有的意象,将主人公漂泊他乡、家园难归,故国不堪回首的悲愁和无奈表现的含蓄深刻,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qiū··qiū--jiǎngjié

huángyúnshuǐ驿qiūjiāchuīrénshuāngbìnxuěchóuduōnàichùmánsuìhánhuāqīngjuē

hóngyúnzhuǎnxiāngxīnjiànshēnrénchūxiēchóugèngbiéyànluòyǐng西chuāngxiéyuè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深阁帘垂绣¹。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wō)²红透。万叠³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xiàn)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译文:深深的闺阁绣帘垂地。还记得家人在灯烛边的绵绵话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万叠的山间城头传来哀怨的号角声,风把霜花吹到了我的袖口。只有影子与我为伴,我东西来回奔走。望着远处,我不知家乡在什么地方,羡慕寒鸦可以在黄昏之后,回到杨柳树上它们的巢穴。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十句。六仄韵。兵后寓吴:指元军攻陷临安(1276)后,作者离开家乡,流寓在苏州一带。¹帘垂绣:即绣帘垂。²涡:酒涡。³万叠:指乐曲反复不停地吹奏。⁴影厮伴:只有影儿相伴。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¹、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²。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xiāo)(náng)³毛锥(zhuī)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译文:只有山还是和原来一样,叹息亡国之后时事的变化如此之大。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还没有出发,我再喝一口酒。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询问邻近的老翁需不需要抄写《牛经》,老翁只是摇手而已。
注释:¹浮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²小阜:小土山。³枵囊:空口袋(指没有钱)。⁴毛锥:毛笔。⁵牛经:关于牛的知识的书。《三国志》注引《相印书》,说汉朝有《牛经》。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闺阁深院,垂地绣帘,柔和灯光,轻言细语。会心之处,嫣然一笑,酒涡迷人。词人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令人羡慕不已。词中抒发的背井离乡的愁苦情怀,是战乱时代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产物,而非一般词人平时的呻吟。“万叠城头哀怨角”,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是一种主观感情的外射,和对国破家亡的伤恸。

  “相看只有山如旧”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叹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这是一处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谋生,以便糊口。“趁未发、且尝村酒”从困境中显现出达观的态度。村酒饮罢,囊中依旧羞涩。“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微醉中探手枵囊,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锥还在。他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么?”老翁只是摇手。词人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在这几句话中描写的惟妙惟肖。

  这是一首描写流浪生活的悲歌。在战乱的年代,词人过着流浪的生活。即使物质上再困窘,也不能使他屈服仕元。同时在词人通过老翁对《牛经》的冷淡态度的描写,透露出当时农村中凋零残败的景象,和农民生产情绪不高的事实。

参考资料:
1、 林力 肖剑主编.《宋词鉴赏大典 (上、中、下卷)》:长征出版社,1999.11:第1956页

xīnláng··bīnghòu--jiǎngjié

shēnliánchuíxiùjiārénruǎndēngbiānxiàohóngtòuwàndiéchéngtóuāiyuànjiǎochuīluòshuānghuāmǎnxiùyǐngbàndōngbēn西zǒuwàngduànxiāngguānzhīchùxiànhándàozhehuánghūnhòudiǎndiǎnguīyángliǔ

xiāngkànzhǐyǒushānjiùtànyúnběnshìxīnchéngcānggǒumíngbāolěngfànyòuguòqiántóuxiǎochènwèiqiěchángcūnjiǔzuìtànxiāonángmáozhuīzàiwènlínwēngyàoxiěniújīngfǒuwēngyīngdànyáoshǒu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