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袢暑,天上绝清凉。
压蔗出寒浆,敲冰簇画堂。人间正袢暑,天上绝清凉。

fèng使shǐdānèrshíshǒuèrshíèrxuéshìyuànduāntiēzièr--zhé

zhèchūhánjiāngqiāobīnghuàtáng

rénjiānzhèngpànshǔtiānshàngjuéqīngliáng

苏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166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桂棹悠悠分浪稳,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
桂棹¹悠悠分浪稳,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赢得锦囊²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³
译文:船儿分开波浪悠悠前行,烟雾缭绕中群山连绵,湖水缓缓流淌与天相接。游赏中想到许多好诗句,投满了锦囊,兴致高时,端着碗开怀畅饮。
注释:¹桂棹:指船。²锦囊:唐诗人李贺出游时,携一锦囊,当想到好诗句时,即刻写好投入囊中。³挥金碗:形容豪饮的狂态。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
飞絮撩人花照眼,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翠竹谁家门可款¹?舣(yǐ)²闲上斜阳岸。
译文:漫天飞舞的柳絮扑打在游人身上,五两岸繁华让人眼花撩换。天空辽阔,微风吹拂,燕子在“卷”着“晴丝”的碧蓝的天空下飞翔。已是夕阳西下,那绿竹掩映的人家,谁家可以款待我呢?停船上岸,叩门拜访人家。
注释:¹款:敲打,扣。²舣舟:停船靠岸。舣:使船靠岸。

  本词描写泛舟兰溪的闲情逸致,表现了作者对故乡山川风物的热爱。本词有和婉优美的意境,朴素平易的语言,轻捷明快的节奏,读之颇觉轻松,回味又觉恬淡温馨。

  开头一句说,船儿分开波浪,平平稳稳地前进,用“桂”修饰“棹”,说明这是一只装修精美、小巧玲珑的游艇;“悠悠”,说明船儿走得不紧不慢,反衬出船上人悠闲自在的情景。“烟幕层峦,绿水连天远。”这是词人在船上看到的景物,烟雾缭绕中群山起伏连绵,湖上荡漾的绿水一望无际,一直伸向远远的“天边”。风光美好,景色宜人,词人心旷神怡,不免诗兴大作,“赢得锦囊诗句满,兴来豪饮挥金碗。”美好景致的感染,使他灵感顿至,得到了不少优美的诗句。“赢得”,获得、得到;“满”,极言其多。创作的收获,使他得意之极,于是挥动“金碗”,开怀畅饮。“挥”字生动地写出饮酒时踌躇满志,兴高采烈的神态。诗句盛满“锦囊”,不免有些夸张,但这种夸张手法用得恰当,“莫不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也。”(《文心雕龙夸饰》),所以读起来自然贴切,绝不会感到“言过其实”。

  过片之后,继续写景,同时表达词人的感受,曲折回环,极其细密。“飞絮撩人花照眼”,“撩”字和“照”字,把漫天飞舞的柳絮和五彩缤纷的花朵写活了。本来,“撩人”也罢,“照眼”也罢,是人的主观感觉,此句中的“人”,反而变成了被动者,“飞絮”和“花”反而成了“使动者”,似这样构思奇特、新颖的句子,可谓神来之笔。“天阔风微,燕外晴丝卷”两句,进一步写出天晴朗、风和日丽的时令特征,辽阔的天空,细微的云丝,本是静境描写,但有微风吹拂,燕子飞舞,又使静中有动,“外”字分明地勾勒出景物的层次,放眼望去,燕子是在“卷”着“晴丝”的碧蓝的天下飞翔的,因此才说是“燕外”这两句用字恰到好处,颇见功力。另一方面,也说明词人观察细致,因此能用了了数字,绘出符合生活真实的画面。 “翠竹谁家门可款?舣舟闲上斜阳岸。”一边观赏风景,一边饮酒赋诗,可知时间过得很快,夕阳西下,该回去了,遥望岸上,于是他想到,那绿竹掩映的人家,谁家可以款待我呢?想必那其中有他的熟人和亲友住居的处所,大概他已经考虑成熟,于是驱舟上岸。

  尾句与首句相呼应,从内容来说,叙述完了整个游程。由小船“分浪稳”起,到小船在“斜阳”中泊岸止,这样写就人的审美心理看,顺乎常情,且使全词上下贯通为浑然一体,结构更臻完善。

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
夕殿¹下珠帘,流萤²飞复息³
译文:夜殿窗外的帘儿已垂下,她隔帘久立,见那帘外的流萤闪闪;它们飞着飞着,直至夜深而息。
注释:玉阶:皇宫的石阶。¹夕殿:傍晚的宫殿。²流萤:萤火虫。³息:停止。
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
长夜缝罗¹衣,思君此何极²
译文:长夜漫漫,不寐的她仍在独自缝制罗衣,心中幽深的思念哪有尽头。
注释:¹罗:一种丝织品。²何极:哪有尽头。

  首句点明地点是宫殿,时问是傍晚。“夕殿下珠帘”,写出了日夕时分冷宫偏殿的幽凄情景。“殿”字照应题名“玉阶”,交代出宫中的特定环境。“夕”字点出当时正是暮色降临之时。黄昏本是一天之中最令人惆怅的时候,对于宫嫔们来说,又是决定她们今夜有无机缘得到君王恩宠的时刻。然而殿门的珠帘已悄悄放下。这意味着君王的履迹不会再经过这里,那一晚又将是一个和愁苦度过的不寐之夜。首句既是以富丽之笔写清冷之景,又暗示了主人公的身份和不幸处境。截取深宫夜景的一隅,令人从全诗展示的画面中体味抒情主人公的命运和愁思,显得兴象玲珑,意致深婉。

  诗的第二句“流萤飞复息”,以动景烘托环境之静,让读者沉浸在一片寂静的气氛中。点点闪烁的萤火在串串晶莹的珠帘外飘流,不但融和成清幽的意境,而且使华美的殿宇和凄清的氛围形成对照,令人想到被幽禁在这里的女子纵然能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填补精神生活的空虚,更何况她们处在被冷落、遭遗弃的境遇之中。其次,萤火虫多在夏秋之交出现。流萤飞舞是初秋夜景的特征,这就进一步点明时令,补足了首句的意思。流萤透露出秋的消息,难免会使本来就无限怨怅的主人公更觉惊心,又添一层时不待人、朱颜将凋的忧虑。同时,“飞复息”三字还暗示了人从日夕到夜半久久不能入眠的漫长过程。连流萤都停息了飞舞,那么珠帘内的人也该安歇了,这就自然引出了第三句“长夜缝罗衣”的主人公。

  诗的第三句,“长夜”顶住“飞复息”,点出已到夜深,又不露痕迹地将笔锋从帘外的飞萤转到帘内的人影。此处着意选择自缝罗衣这一细节,还包含着希望邀得君王恩宠的一层深意。如果主人公是一个从未得到过恩幸的宫女,她穿着精心缝制的罗衣,或者能有偶然的机会引起君王的眷顾。那么,她在罗衣里缝入的便是借此改变命运的一丝幻想,这就愈见出她处境的可怜。谢诗之妙却在它没有点明主人公究竟是由于哪一类原因被冷落的,唯其如此,才给人留下了较大的想象余地,也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概括出所有深宫女子共同的不幸命运。“长夜缝罗衣”的动作暗含着主人公希求获宠的幻想。

  诗的第四句,“思君此何极”就是她内心愁思的直接流露了。但从诗中所表现的今夜的情景来看,“此何极”又与“长夜”相应,夜有多长,思也就有多长。对于一个不寐的女子来说,这长夜似乎是没有尽头的,因此她的愁思也是无尽无极的。这种思本身就意味着怨。寓怨于思,含而不露。

参考资料:
1、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06
2、 钟蝶.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07月:193

jiēyuàn ·diàn殿xiàzhūlián

xiètiǎo nánběicháo 

diàn殿xiàzhūlián liúyíngfēi 
chángféngluó jūn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逢君穆陵¹路,匹马向桑乾(qián)²
译文:与你相逢在穆陵关的路上,你只身匹马就要返回桑乾。
注释:¹穆陵:指穆陵关。²桑乾:河名。今永定河之上游。源出山西,流经河北,相传每年桑椹成熟时河水干涸,故名。这里指行客家在渔阳。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楚国¹苍山²古,幽州³白日寒。
译文:楚国的青山依然苍翠古老,幽州的太阳发出阵阵凄寒。
注释:¹楚国:指穆陵关所在地区,并用以概指江南。穆陵关本是吴地,春秋后属楚。²苍山:青山。³幽州:即渔阳,也用以概指北方。幽州原是汉武帝所置十三部刺史之一。今北京一带。唐时渔阳、桑乾都属幽州。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城池国战¹后,耆(qí)²几家残。
译文:城里经历上百次战乱之后,还有几家老人在世上保全。
注释:¹国战:多次作战。这里指安史之乱。²耆旧:年高望重者。此指经历兵乱的老人。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处处蓬蒿(hāo)¹遍,归人²掩泪看。
译文: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你定会流着眼泪边走边看。
注释:¹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²归人:归来的人。此指北返渔阳的行客。

  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

  “苍山古”是即目,“白日寒”是遥想,两两相对,寄慨深长。“幽州白日寒”,不仅说北方气候寒冷,更暗示北方人民的悲惨处境。这二句,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含蕴丰富,有意会不尽之效。接着,诗人又用赋笔作直接描写。经过长期战乱,到处是废墟,长满荒草,使回乡的人悲伤流泪,不忍目睹。三、四联的描述,充实了次联的兴寄,以诫北归行客,更令人深思。

  这是一篇痛心的宽慰语,恳切的开导话,寄托着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手法以赋为主而兼用比兴,语言朴实而饱含感情。尤其是第二联:“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不唯形象鲜明,语言精炼,概括性强,而且承上启下,扩大境界,加深诗意,是全篇的关键和警策,是全篇的主线。它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也许正由于此,它才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参考资料:
1、 倪其心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08-409

língguānběiféngrénguīyáng--liúzhǎngqīng

féngjūnlíngxiàngsānggān

chǔguócāngshānyōuzhōubáihán

chéngchíbǎizhànhòujiùjiācán

chùchùpénghāobiànguīrényǎnlèikàn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萧寺¹(tuó)经马²,元³从竺(zhú)来。
译文:佛寺里那匹驮经的骏马,原来是从天竺佛国归来。
注释:¹萧寺:即佛寺。相传梁武帝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寺”,后因称佛寺为萧寺。²驮经马:汉孝明帝夜梦金人,傅毅说这金人就是“佛”,明帝乃派人去天竺国,以白马驮经而归,并立白马寺于洛阳雍门西。³元:“原”的本字,即本来、原来之意。⁴竺国:即天竺国,印度的别称。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空知有善相¹,不解走章台²
译文:它只知以清净慈悲为怀,哪晓得奔走在章台官街。
注释:¹善相:即佛家所说的清净慈悲的妙相。²章台:街道名。在陕西长安县故城西南隅。汉代京兆尹张敞罢朝会,曾走马过章台街。这里代指官场。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平生爱客如爱书,力虽不逮意有余。
译文:平生爱好招待朋友就和喜爱书一样,虽然有时招待不周但是心诚意满。
门前车马久扫迹,老病又与黄卷疏。
门前车马久扫迹¹,老病又与黄卷²疏。
译文:已经很久没有客人来访,身体衰弱又多病,只能整日有书作伴。
注释:¹扫迹:见“扫迹”。²黄卷:书籍。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人情冷暖可无问,手不触书吾自恨。
译文:人世间人情冷暖可以没有,但是手不翻阅书籍却会悔恨万分。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今年入秋风雨频,灯火得凉初可近。
译文:今年入秋以来风雨很频繁,天气寒凉靠近灯火读书。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年过七十眼尚明,天公成就老书生。
译文:已经七十岁了眼睛还能看清,这是上天有意成全我这个爱读书的老书生。
旧业虽衰犹不坠,夜窗父子读书声。
旧业虽衰犹不坠(zhuì)¹,夜窗父子读书声。
译文:曾经的事业虽然衰退但还未忘怀,夜晚窗户里只传出父子的读书声。
注释:¹不坠:犹不失。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