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九陌最幽寺,吾师院复深。烟霜同覆屋,松竹杂成林。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鸟语境弥寂,客来机自沈。早知能到此,应不戴朝簪。

guòtánhuābǎoshàngrényuàn--yáo

jiǔzuìyōushīyuànshēnyānshuāngtóngsōngzhúchénglín

niǎojìngláishěnzǎozhīnéngdàoyīngdàicháozān

姚合

姚合

姚合,陕州硖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中前后在世。以诗名。登元和十一年(公元八一六年)进士第。初授武功主簿,人因称为姚武功。调富平、万年尉。宝历中,(公元八二六年左右)历监察御史,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为给事中,陕、虢观察使。与马戴、费冠卿、殷尧藩、张籍游,李频师事之。诗与贾岛齐名,号称“姚、贾”。仕终秘书监。合著有诗集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及选王维、祖咏等十八人诗,为极玄集一卷,又摭古人诗联,叙其措意,各有体要,撰诗例一卷,(均《唐才子传》)并传于世。 ▶ 467篇诗文

猜您喜欢
于阗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于阗(tián)¹采花人,自言花相似。
译文:于阗的采花人,大言不惭说:花儿都相似。
注释:¹于阗:汉代西域城国。故址在今新疆和田一带。这里泛指塞外胡地。
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
明妃¹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xiū)死。
译文:等到明妃王昭君一旦西入胡地,胡中的美女都要羞死,大愧不如。
注释:¹明妃:即王昭君。汉代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朝人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
乃知汉地多名姝,胡中无花可方比。
一知汉地多名姝(shū)¹,胡中无花可方比。
译文:才知道汉族美女多多,胡中无花可与比拟。
注释:¹名姝:即美女。
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里。
丹青¹能令丑者妍(yán),无盐²³在深宫里。
译文:丹青画画,能令丑者美丽,像那个无盐丑女反而选入宫里。
注释:¹丹青:谓颜料可以把丑女画成美人。丹青,绘画用的矿物颜料。²无盐:谓丑女反而能在王宫里作王后。无盐,古代著名丑女,即战国时齐宣王后钟离春。因是无盐人,故名。³翻:反而。
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
自古¹妒蛾眉²,胡沙埋皓(hào)齿³
译文:自古红颜妒蛾眉,皓齿美人白白葬送在漫漫胡沙之中。
注释:¹自古:谓自古以来,美人皆遭嫉妒。²娥眉:蚕蛾的触须细而弯,故用以喻女子之眉。娥眉、皓齿,借代美人。³胡沙埋皓齿:指昭君出塞和亲事。

  此诗借美人遭嫉,埋没胡沙,丑女受宠,立为后妃媸妍颠倒的现象,喻有才之士遭嫉贬斥,无能之辈反被重用。

  全诗可分两段。前六句叙事,用铺垫的手法写明妃的美貌。后四句议论,指出媸妍颠倒的不合理现象,为太白自叹遭谗被斥。

  诗人以极深的爱慕之情赞扬了王昭君之美丽:以人比花,花人相似;以汉地、胡地对比,则“胡中美女多羞死”,“胡中无花可方比”。“胡中美女多羞死”及“胡中无花可方比”两句反映了诗人思想上的偏见,但这里为的是强调昭君之美,且诗的落脚点不在这里,而是在下文:即象王昭君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美女,本应让她去其相称的去处,可是事情恰恰相反,却被恶人陷害,“埋没胡沙”,像战国时齐国无盐地方的丑女(名钟离春)那样丑陋,竟至“翻在深宫”。所以诗人又以极为愤怒之情,谴责了妍丑不分、黑白倒置那种极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黑白倒置、有才华的人受气,诗人对此是有深刻体会的。因此,诗中所鸣的不平,在极大程度上也是诗人个人怀抱的抒发。

  当时宦官、军阀以及朋党,无不是一手遮天,认钱认势不认人,他们毫无人格,毫无人性,排斥异己,压制有才能的人。诗人李白就是被排挤、被压制的一个。诗末“自古妒蛾眉,胡沙埋皓齿”两句,集中地表现了作者对人才埋没的强烈愤慨。

参考资料:
1、 刘开扬.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读 李白诗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09月:第52页-第53页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乌纱¹掷去不为官,囊(náng)(tuó)²萧萧³两袖寒。
译文:我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回家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
注释:¹乌纱:当时做官为宦的代名词。²囊橐:一种口袋。³萧萧:空空的样子。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译文:我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在(秋天)凉风习习的江边当作渔竿。

  “予告归里,画竹别潍县绅士民” ,写的是郑板桥决定抛弃乌纱帽弃官而去,归里之时两袖清风,一贫如洗。他画了一竿瘦竹,竹子能到清冷的江边作为鱼竿。乾隆十八年,山东大旱,当时做潍县县令的郑板桥因为请求赈济饥民的事,得罪了上司,这首诗是郑板桥被罢官离开潍县回乡时,告别潍县绅士民之作。作者为人正直,只关心百姓疾苦,不愿逢迎吹捧上司,深为上司不满,于是上司借故罢了他的官。时年他已61岁,在潍县担任了7年县令,照理说,至少也该发点小财了,然而他罢官之日,却是囊橐萧萧两袖寒,惟有一囊书画,两袖清风,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清官。这首诗在用词上很有感情色彩。萧萧寒、清瘦、秋风都从字面上传递出一种萧索、冷落、凄冷之感,与作者的心情和处境和谐一致。

  这是一首赠别诗,然而却很特别。

嗜欲者,溃腹之患也;货利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之场也;博戏者,殚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shì)¹欲者,溃腹²之患也;货利³者,丧身之仇也;嫉妒者,亡躯之害也;谗慝(tè)者,断胫之兵也;谤毁者,雷霆之报也;残酷者,绝世之殃也;陷害者,灭嗣(sì)之场也;博戏者,殚(dān)家之渐也,嗜酒者,穷馁之始也。
译文:过多贪口福的欲望,是腐坏肠肚的祸患;贪财好利是丧身的仇敌;嫉妒是亡命的大害;恶言恶意是断颈的兵器;诽谤诋毁他人会遭到雷电击毙的报应;残害酷虐是自绝后嗣的祸殃;陷害他人会断子绝孙;赌博会逐渐使你倾家荡产;嗜酒无度是穷困冻馁的开端。
注释:¹嗜:特变爱好。²溃腹:剖腹。³货利:接受贿赂。⁴谗慝:谗言邪念。⁵断胫:斩断小腿。⁶兵:兵器。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柳如眉,云似发,鲛(jiāo)(xiāo)雾縠(hú)¹笼香雪²。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yīng)残月。
注释:¹鲛绡雾縠:珍贵的纱绸。鲛绡:指鲛人所织之丝绸。《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余金。以为服,入水不濡。”鲛人是传说中的美人鱼。张华《博物志》:“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而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与主人。”左思《吴都赋》:“泉室潜织而卷绡。”雾縠:半透明的绉纱。²笼香雪:笼罩着洁白的肌肤。香雪:形容肌肤细腻白净、有香气。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这首词写少妇闺情。上片写天晓时少妇的容貌。“柳如眉”三句连用三个比喻极言少妇之美;“梦魂惊”三句点明时刻,写少妇梦被惊醒所见所闻——“窗外晓莺残月”。下片“几多情”三句追叙“落花飞絮清明节”时与少年郎分别时依恋的情状。“落花飞絮”一句,情景交融,荡气回肠。后三句写少妇之怨。

zi··liǔméi--wèichéngbān

liǔméiyúnshìjiāoxiāolóngxiāngxuěmènghúnjīngzhōnglòuxiēchuāngwàixiǎoyīngcányuè

duōqíngchùshuōluòhuāfēiqīngmíngjiéshǎoniánlángróngbiéyīnshūduànjué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
我闻甘泉居,近连菊坡麓(lù)¹
译文:我听说甘泉居这个住所,近处与长满菊花的山坡脚相连接。
注释:¹麓:山脚。
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
十年劳梦思,今来快心目¹
译文:十年来的劳顿,甚至(把愁苦)夜思梦想,到现在终于舒畅了心目。
注释:¹心目:指内心或视觉方面的感受。
徘徊欲移家,山南尚堪屋。
徘徊欲移家¹,山南尚堪屋。
译文:来回走动,想把家迁到这里,山的南面尚可建造房屋。
注释:¹移家:搬家;迁移住地。
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
渴饮甘泉泉,饥餐菊坡菊。
译文:渴了就喝甘泉的泉水,饿了就吃菊花坡的菊花。
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行看罗浮云,此心聊复足。
译文:反复的看罗浮山的云,我的心凭此又充实满足了。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