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林尽水源¹,便²³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¹⁰数十步,豁然开朗¹¹。土地平¹²¹³,屋舍¹⁴(yǎn)¹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¹⁶¹⁷。阡(qiān)陌交通¹⁸,鸡犬相闻¹⁹。其中往来²⁰种作,男女衣着²¹,悉²²如外人²³。黄发垂髫(tiáo)²⁴,²⁵怡然²⁶自乐。
译文: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注释:¹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林:代指桃花林。尽:消失(词类活用)。²便:于是,就。³得:发现。⁴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⁵若:好像……似的。⁶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⁷:起初,刚开始。⁸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⁹复:又,再。¹⁰行:行走。¹¹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¹²平:平坦。¹³旷:开阔;宽阔。¹⁴屋舍:房屋。¹⁵俨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¹⁶之:这。¹⁷属:类。¹⁸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¹⁹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²⁰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²¹衣着:穿着打扮。²²悉:全,都。²³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²⁴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²⁵并:都。²⁶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注释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林:代指桃花林。尽:消失(词类活用)。

便:于是,就。

得:发现。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若:好像……似的。

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

:起初,刚开始。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

复:又,再。

行:行走。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

平:平坦。

旷:开阔;宽阔。

屋舍:房屋。

俨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

之:这。

属:类。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

衣着:穿着打扮。

悉:全,都。

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参考资料:
1、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02:第57~85页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zhuó)¹者葭(jiā)²,壹³(bā),于(xū)(jiē)(zōu)(yú)
译文: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注释:¹茁:草木茂盛貌。²葭:初生的芦苇。³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⁴发:发矢。一说“驱赶”。⁵五:虚数,表示数目多。⁶豝: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⁷于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⁸驺虞: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péng)¹,壹发五豵(zōng)²,于嗟乎驺虞!
译文:从繁茂的蓬草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注释:¹蓬: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²豵: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此篇之所以有不同的解释,分歧主要源于对“驺虞”一词的理解。坚持“诗教”的学者们视驺虞为仁兽,认为此诗是描写春蒐之礼的,人们驱除害兽,但又猎不尽杀,推仁政及于禽兽,但是将驺虞解释为兽名最大的缺点是与诗意不能贯通。有人说,“驺虞”是一种义兽,它不食活物,只食死物,有着慈悲心怀;还有人说,诗中的“驺虞”所指并非义兽,而是管鸟兽的官职,指代专门管鸟兽的官吏。《鲁诗》就已将“驺”释为天子之囿,将“虞”释为司兽之官,今人鲍昌《释〈驺虞〉》一文,解“驺”为饲养牲畜的人,解“虞”为披着虎皮大声呼叫的人,将驺虞合训为猎人。

  全诗两章,每章三句,第一章首句“彼茁者葭”,“葭”是初生的芦苇,长势甚好,故用“茁”来形容。用“茁”还有一个好处,一下子就把蓬勃向上的气息散发出来了。此句点明了田猎的背景,当春和日丽之时。风煦润物,花木秀出,母猪藏匿在郁郁葱葱的芦苇之中,极为隐秘,猎人却能够“壹发五豝”,所获不菲。第二章首句“彼茁者蓬”,“蓬”指蓬蒿,草本植物。在这里,芦苇也好,蓬蒿也好,都不是什么主角,只是用来点缀鲜花的绿叶。此句指出行猎是在蓬蒿遍生的原野,天高云淡,草浅兽肥,虽然猎物小猪不易被发觉,但猎人仍然能够“壹发五豵”,轻松从容。打猎的地点、背景在变,但猎人的收获同样丰厚,足见其射技之高超。作者截取了行猎过程中的两个场景,简笔淡墨,勾勒出猎人弯弓搭箭、射中猎物的生动画面,可谓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关于“壹发五豝”与“壹发五豵”有多种解释。有人说“壹发”是指射出一支箭;有人说“壹”不是确数,“壹发”只是泛指射箭的动作;有人说“壹”是指一打,即十二,“壹发”是指射出十二支箭;还有人说这其实指的是一次驱车狩猎的行为。“豝”可能是公猪也可能是母猪,“豵”是指小猪。其实是雄是雌,是大是小关系都不大,因为这里主要想说明猎物之多,以引出末尾的感叹句:“于嗟乎驺虞”。

参考资料:
1、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45-46
2、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9-50

zōu

míng xiānqín 

zhuózhějiā  jiēzōu 
zhuózhěpéng zōng jiēzōu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鄙夫¹²衰谢³,抱病昏忘集。
译文:我的身体逐渐衰老,身体多病,头脑又乱又健忘。
注释:录事:录事参军的省称,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唐六典》卷二六: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一人。¹鄙夫:杜甫自谦词。《东都赋》:“鄙夫寡识。”²行:行将。³衰谢:犹衰退。⁴忘:原作“妄”,校云:“一作忘”。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译文:对于平常来往的人,十之八九已记不得。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程侯¹晚相往,与语才杰立²
译文:程先生是我晚年相遇的人,交谈中显示出卓立的オ气。
注释:¹程侯:指程录事。²才杰立:才气卓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熏然¹耳目开²,颇觉聪明入。
译文:精辟的言论使我耳聪目明,觉得增加了许多聪明智慧。
注释:¹熏然:和顺貌。薰乃薰炙之意。²耳目开:耳聪目明。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千载得鲍叔¹,末契(qì)²有所及。
译文:您是千年之后再世的鲍叔牙,把宝贵的友谊及于我身。
注释:¹鲍叔:鲍叔牙。此以鲍叔比程录事。²末契:对人谦称自己的情谊。陆机《叹逝赋》:“托未契于后生。”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意钟¹老柏青,义动修蛇²(zhé)
译文:我们的情意持久,如同长青的老柏;我们的义气厚重,可使蛰伏的长蛇惊动。
注释:¹钟:全唐诗校:“一作中。”²修蛇:长蛇。《淮南子》:“封稀修蛇。”《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¹泣。
译文:如果您经常能与我相见,足可宽慰我这白发之人一颗痛苦的心。
注释:¹垂白:白发下垂。《前汉·杜钦传》:纪阳侯书,诚哀老姊垂白。注:自发下垂也。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¹别无淹晷(guǐ)²,百忧复相袭。
译文:想到分别就在眼前,各种忧愁一齐袭上心头。
注释:¹告:全唐诗校:“一作生。”陆机诗序:“悼心告别。”²淹晷:滞留时刻。晷,日影。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内愧突不黔¹,庶羞以²(zhōu)³
译文:我感愧事务繁忙,来不及为您饯行,您却拿来许多佳肴替我设宴。
注释:¹突不黔:指烟囱尚未熏黑,无烹煮以待客。²羞以:全唐诗校:“一作明似。”³赒给:救济。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素丝¹(qiè)长鱼,碧酒²随玉粒³
译文:用洁白的丝绳提来长鱼,还带来碧酒和晶莹的白米。
注释:¹素丝:汉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宛转素丝绳。”²碧酒:色如碧玉的美酒。玉³粒:指米。社修可曰:《酒谱》:安期先生与神女会于圜丘,酣玄碧之酒。《战国策》:“粒米如玉。”沈约诗:玉粒晨炊,华烛夜炳。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途穷见交态¹,世梗²悲路涩³
译文:途穷之际才能看清世态人情,世事梗塞啊感慨生路的艰难。
注释:¹交态:友情的深浅程度。《翟方进传》:“一贵一贱,乃见交态。”²世梗:世道梗阻。³路涩:路难行。潘尼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东风吹春冰,泱(yāng)¹后土²湿。
译文:眼下东风吹化了早春的残冰,江河宽广大地湿润。
注释:¹泱莽:昏暗不明貌。²后土:即大地。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念君¹惜羽翮(hé),既饱更思戢(jí)²
译文:感念您如此珍惜自己的羽翼,温饱之后就要把它敛起。
注释:¹君:指程录事。²戢:收敛。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莫作翻云鹘(hú)¹,闻呼向禽急²
译文:不作那翻动云烟的猛鹘,一听到鸟鸣便急速地扑击。
注释:¹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猛禽。²闻呼向禽急:卢注:鹘闻人呼,则向禽而击。

sòngchéngshìháixiāng--

xíngshuāixièbàobìnghūnwàngchángshíwǎngháirénshíshí

chénghóuwǎnxiāngcáijiéxūnráněrkāijuécōngmíng

qiānzàibàoshūyǒusuǒzhōnglǎobǎiqīngdòngxiūshézhé

ruòrénshùjiànwèichuíbáigàobiéyānguǐbǎiyōuxiāng

nèikuìqiánshùxiūzhōugěiqièzhǎngjiǔsuí

qióngjiànjiāotàishìgěngbēidōngfēngchuīchūnbīngyāngmǎnghòu湿shī

niànjūnbǎogèngzuòfānyúnwénxiàngqín

避地东村深几许?青山窟里起炊烟。
避地东村¹深几许?青山窟(kū)²里起炊烟。
译文:我避世的东村有多么深?只见青山深处飘出缕缕炊烟。
注释:作者题下原注:“山中有阳泉寺故基。”¹东村:当在卢溪(今属湖南),王庭珪曾隐居于此。²窟:洞。此处指山深之处。
敢嫌茅屋绝低小,净扫土床堪醉眠。
¹嫌茅屋绝²低小,净扫土床堪³眠。
译文:哪敢嫌茅屋极其低矮,扫干净土炊也能够安眠。
注释:¹敢:怎敢,哪敢。²绝:极,非常。³堪:可以,能够。⁴醉:畅快,尽情。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鸟不住啼天更静,花多晚发地应偏。
译文:鸟不停地啭鸣,更觉四周寂静,花开得很晚是因为地方偏僻气候较寒冷。
遥看翠竹娟娟好,犹隔西泉数亩田。
遥看翠竹娟(juān)¹好,犹隔西泉²数亩田。
译文:我遥望那翠绿的竹子姿态柔美,仍然隔着西泉寺的数亩废地。
注释:¹娟娟:姿态柔美貌。²西泉:寺庙名,故址在东村,已毁弃。

  这首诗前两句交待题中“移居”的地点与原因;三四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五六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最后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全诗通过层层推进的手法,向读者展现出一幅避世的清幽环境,字里行间透露出生活的娴静,曲折含蓄地道出移居偏地的快感。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善于写一种极为幽静的情趣。首句一问点题,也有力地领起全篇。“避地”在古诗中多指避乱或逃避世俗的干扰。从王庭珪的历史看,两层意思都有。这句交代题中“移居”的原因。下面都就这句生发。“青山窟里”回答“深几许”的问题。“起炊烟”点明村字。避地避到“青山窟里”,既表示避地之深,又暗示生活必然有新的困难。

  三四两句就回答这样的问题。低小前下一“绝”字,可见其简陋。但为了避地,绝不敢厌弃。屋里连个绳炊都没有,只是一个肮脏的土炊,但扫干净了照常休息。“绝”字是入声,按正常的规律应是平声,下句“堪”字本该仄声却用了平声。晚唐以来常有这种对句,使人从音节上也产生一种峭拔的感觉。这三四两句是叙事言怀,写初到的活动和感受,写居住的内景。

  五六两句写住下之后外景的幽静。六朝王籍《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之句。王安石翻案说:“一鸟不鸣山更幽。”此诗第五句又把王安石的诗翻过来,比王籍的原作更加开阔深沉,“青山窟里”远离尘嚣,天本来就静,加上“鸟不住啼”就显得更静了。因为没有外界的干扰,所以鸟能够不住地啼。王籍两句是一意,这里一句却有两层,从鸟到天,人的感觉自在其中。六句从视觉写僻远幽静。因山地气候之寒,花也开得较平地晚。作者是从“花多晚发”推测到地处偏僻。“应”读平声,是推测之辞。这句“地应偏”也是强调幽静,不含贬义,和首句相呼应。外间花已落,这里花方盛开,这种“花多晚发”反而是难得的美景。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到“花多晚发地应偏”就很容易使人想起白居易这首诗的意境。这五六两句写外景近处的幽趣。

  最后两句,作者从近处的“花多晚发”向远处望去,隔着几亩田处,一丛娟娟的翠竹临风,原来那是古西泉寺的遗址。这个句子作者用“犹隔”二字,一方面写在望中,一方面表现急切往看的心情。“天下名山僧占多”,凡山间寺庙多取美好的风景点。作者用这两句收束,是用古寺来强调东村山景实堪爱赏,且令人“发思古之幽情”。这样就把前面一联的写景推进一步,使前半首所写避地东村的得计显得更为酣畅。

  这首诗作者只通过叙事和写景来表达移居之快感,而不用直接抒情赞叹的方式。一起直截了当,唤起全篇;一结曲折含蓄,耐人玩味很自然地交代了题下的自注。在王庭珪写幽闲境界的七律中,这一篇是值得称道的。

参考资料:
1、 缪钺,霍松林,周振甫,吴调公,曾枣庄,葛晓音,陈伯海,赵昌平,莫砺锋,刘永翔等撰写,宋诗鉴赏辞典 新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07,第832-833页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
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

  据《宋书·颜延之传》上说,延之初为步兵校尉,好酒疏放,不能苟合当朝权贵,见刘湛、殷景仁等大权独揽,意有不平,曾说道:“天下的事情当公开让天下人知道,一个人的智慧怎能承担呢?”辞意激昂,因而每每触犯当权者,刘湛等很忌恨他,在彭城王义康前诽谤他,于是令其出任永嘉太守,延之内心怨愤,遂作《五君咏》五首,分别歌咏“竹林七贤”中的阮籍、嵇康、刘伶、阮咸和向秀五人,这是第一首,咏阮籍。

  阮籍曾做过步兵校尉,所以称他为阮步兵。他外表沉晦,而内心却具有清醒的认识,故诗的第一句就说:“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史传上说阮籍喜怒不形于色,口不臧否人物,有意地隐晦其踪迹,其实,他的识鉴精密,对于时事有极敏锐的洞察力。如曹爽辅政的时候,曾召他为参军,阮籍以疾辞,屏居田里,岁余而曹爽被诛,时人都佩服他的远见,这就足以说明阮籍的缄默与隐沦,只是为了远身避祸。

  “沉醉似埋照,寓词类托讽”二句表现了阮籍生活的两个主要方面:饮酒与作诗。《晋书》本传上说:“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这里所举诸事都说明他以醉酒来避免是非与祸害,因而颜延之的诗中说阮籍沉湎于酒只是为了把自己的才识深自敛藏起来。这里的“照”,就是指其才华熠熠闪耀。阮籍既以醉态来掩饰才华,故云“埋照”,“沉醉似埋照”五字之中即将阮氏的许多行迹櫽括其中,揭示了他嗜酒狂饮的真正动机。“寓词”句指出了阮籍文学创作的特点,尤指他八十二首《咏怀诗》,其中阮籍大量地运用了比兴寄托和象征的手法,以隐晦的手法自表心迹,展现了他生活中的各种感慨。颜延之就说过“阮籍在晋文常虑祸患,故发此咏。”(《文选》李善注引)李善也说:“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因而历代文人都以为阮籍的这组诗是托物咏志、寓讽于辞的典型之作,其中表现了他忧时悯乱的深沉哀思。颜延之对此有深切的认识,可以说是最早揭示出《咏怀诗》深意的人。

  “长啸若怀人,越礼自惊众”两句也是本于史传对阮籍生平事迹的概括,据《魏氏春秋》上说,阮籍少时曾游苏门山,苏门山有一位隐居的高士,阮籍前往与他“谈太古无为之道,及论五帝三王之义”,然苏门先生却不与他交一言,阮籍于是对他长啸一声,清韵响亮,苏门先生只是淡淡地一笑,至阮籍下山后,只听到山间响起了一种像是凤凰鸣叫的声音,知是苏门先生的回答,这就是“长啸”句的本事。至于阮籍不受礼教束缚的故事也很多,据《世说新语》中说,阮籍的母亲去世后,裴楷前去吊丧,阮籍却还醉熏熏地披着头发箕踞在床上,裴坐在地下哭着吊唁一番以后就走了,有人问裴楷说:“凡是吊丧,主人哭后,客人才行礼。阮籍既然不哭,你为什么哭呢?”裴说:“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礼制;我辈俗中人,故以仪轨自居。”又如阮籍的嫂嫂曾回娘家去,阮籍与她道别,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社会中这种事情颇受人非议,以为是不合礼法的,阮却说:“礼岂为我辈设也。”故颜延之说阮籍能超越礼法,令众人惊异。

  “物故不可论,途穷能无恸”两句即解释阮籍为何口不臧否人物,对于时事不加评论的原因,因为时事已到了不可评论的地步,然而,他的感愤与不满却在穷途而哭的事实中表现出来,据《三国志·魏志·王粲传》注中引《魏氏春秋》说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经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这两句将阮籍不论当世人物与穷途而哭这两件典型的事例联系起来,指出了其中的内在的关系,遂揭示了阮氏的真正人格和对现实的态度。

  这首诗虽然是咏历史人物的,然也寄寓了作者自身的怀抱,特别是在最后两句中,一种对时事不堪细论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据史载,颜延之也性喜饮酒,行为放达。他虽身经晋宋易代的沧桑而出仕新朝,然好肆意直言,于现实多所不满,故于此诗中他通过对阮籍的怀念而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意的情怀。

  此诗运用了史传中关于阮籍的记载,择取了典型的事例,在短短四十字中将阮籍的一生刻画殆尽,并由此而表现出他的精神。其中点化史传之语入诗也能恰到好处,不落理路与言筌,自铸新词,却句句有本,可谓无一字无来历。

ruǎnbīng--yányánzhī

ruǎngōngsuīlúnshíjiàndòng

chénzuìshìmáizhàolèituōfěng

zhǎngxiàoruò怀huáirényuèjīngzhòng

lùnqióngnéngtòng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三十里,泪依然。
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行过章江¹三十里,泪依然。
译文:此时此地的心情,无法说清楚。期待着能相聚,却不知要到哪一年。章江早过了三十里了,离别的泪依然在流。
注释:山花子:词牌名。又名《摊破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感恩多令》等。双调,四十八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多用对偶。相期相就:相约聚会。此指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期,邀约,会合。就,接近,趋合。¹章江:即章水,古称豫章水,亦名南江,是赣江的西源。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
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mù)春天。小小桃花¹三两处,得人怜²
译文:该尽早投宿,明日还有一半的路要赶。在这样一个随时会下雨的寒冷的暮春季节里,只有偶尔几处的桃花,让人觉得可爱。
注释:¹小小桃花:指凋残的桃花。小小,极小,词中有亲昵意味。²得人怜:惹人喜爱。

  这首词写作者在一次离舟中的所见所感。上片抒情,下片写景。

  这首词词上片主以抒情,可分两层意思。“此处情怀欲问天,相期相就复何年。”二句写出情人分别后不知何时再能欢会的激情呼喊。“此处情怀欲问天”句,突兀而起激情顿现。“此处”,即此时。何以有此一问?“相期相就复何年”句作了回答。别时两人相与誓约,必当重会,而实在又不知,何时可成,苦心焦虑至极,难免要呼天而问了。“相就”一词,取“兰袂褪香,罗帐褰红,绣枕旋移相就”(周邦彦《花心词》)之义,谓男女之间的幽期欢会。“复何年”即更在何年,以反问语气,意指相会之遥遥无期,故而才如此激动。“行过章江三十里,泪复然”,在感情上是余哀未尽,在词情上是明转暗连。“行过”之“行”,又补道出是在别后。

  下片以写景为主,笔调明丽淡雅。“早宿半程芳草路,犹寒欲雨暮春天”一句,写暮春沿途所见。笔用对仗,曲折动人。上句谓为求早宿因只走了一半路程。诚如方夔诗中所云:“客怕远行催早宿”,早宿是由于怕远行;然则这半程旅途却只见了两岸的萋妻芳草。下句写暮春时的风雨,暮春时有风雨,寒意犹存。两句互相缀合,颇具跌宕纡曲之趣。“芳草”是我国古代诗文中表达乡思离情的传统意象,早在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之中即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之句。暮春时节,芳草遍野,离人目睹,更添无限惆怅之情。暮春天气,犹寒欲雨,更使行人的离恨倍添。

  结尾“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二句,用是舟中偶见。“小小”极小之义。词中所用,又含有亲昵的意味。刘辰翁词中常用此语,如“花日穿窗梅小小”(《望江南·晚晴》)、“池塘小小水漫漫”(《浪淘沙·有感》)等都是。此句还使人想起苏轼《惠崇春江晓景》其一的“竹外桃花三两枝”之句。但苏诗强调的是早春,与该诗的“春江水暖鸭先知”等句都表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敏感和喜悦;这首词却不然,他写的是晚春桃花的凋谢,花期已过仅存残枝。含有美人迟暮的明显寓意,因而下句紧承说:“得人怜。”可见,桃花是他意中人的化身。

  刘辰翁另有一首《浣溪沙·感别》中有一句“为伊憔悴得人怜”,此词“小小桃花三两处,得人怜”,意思相同,但用笔不同,前者用的是直笔,后者用的是曲笔,情景结合,既写景又寓人。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965页-第1966页

shānhuā ·chùqínghuái怀wèntiān

liúchénwēng sòngdài 

chùqínghuái怀wèntiān xiāngxiāngjiùnián xíngguòzhāngjiāngsānshí lèirán 
zǎo宿bànchéngfāngcǎo yóuhánchūntiān xiǎoxiǎotáohuāsānliǎngchù rénli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