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联“动地经天物不伤,高情逸韵住何方”动地经天:触动大地,经过天空。高情逸韵:高尚情怀,飘逸风度。 春风吹来,既“动地”又“经天”,场面可谓宏大,着力处却轻轻柔柔,故而并未损伤自然万物。设想一下,如果“动地经天”的不是春风,而是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那么就会带来残红满地、落叶飘飘、严寒萧瑟的景象。 如此一比较,春风的温暖柔和也就格外难能可贵了。所以诗人以”高情逸韵“一词来形容春风,里面是满满的赞赏之意。
颔联”扶持燕雀连天去,断送杨花尽日狂。”春风吹拂,虽然力道轻柔,似乎微不足道,但仍能助力燕雀,让它们御风飞翔直上碧空。这是对春风作用的正面描述。 柳絮在春风吹拂下漫天飞舞,好像癫狂了一样。一个”狂“字,很形象地描写出了柳絮在春风中漫漫飘舞的姿态,虽然语义带贬,但目的不是为了贬低柳絮,而是反衬让柳絮癫狂飞舞的那股春风的力量。
颈联”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绕桂:围绕月中的桂树。弄帆:鼓起船帆。三湘:古诗文中的三湘,多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晴晚:晴天黄昏。 在月明之夜,春风吹拂过千家万户;在晴天黄昏,春风鼓起船帆,吹送航船行驶在湘江之水上。给千家万户送去浓浓的春意,给江上的航船送去鼓帆远行的力量,这是春风对于人间的馈赠。
尾联“断云虽是无心物,借便吹教到帝乡。”借便:借助春风的便利。帝乡:指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断云虽然漫无目的漂浮,但春风如果肯行方便,不妨把它吹到帝乡长安去走一遭吧。 在这里,表面看诗人写的是春风与断云,实际是以“断云”暗喻自己,把“春风”喻作有地位的人,那么断云借便春风吹到帝乡,背后所指的就是:诗人希望得到有地位的人士的援引,从而能够去都城长安成就一番事业。 这样表达情感的方式,真是够含蓄的了。
这首《咏春风》,以“高情逸韵”一词总括了春风的神态,继而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对于自然万物的作用,表达了春风与人们的紧密联系,最后含蓄委婉地点出了诗人的希望。 层次分明,描写生动,抒发情感含蓄蕴藉,是一篇咏春风的佳作。
这首诗是诗人由宣州经江州回长安途中路过商山麻涧时所作。商山,在今陕西省商县东南,其地险峻,林壑深邃。麻涧,在熊耳峰下,山涧环抱,周围适宜种麻,因名麻涧。诗人以清隽的笔调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这一带优美的自然景色。淳朴、恬静的农家生活和村人怡然自得的意态,充满了浓厚的诗情画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一辆风尘仆仆的“征车”曲折颠簸在商山的山路上。峰回路转,车子进入麻涧谷口,一片迷人的“桃源”境界,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新气息扑面而来,使得诗人一下子忘记了旅途的疲困,精神为之一振。
举目遥望,周围群峰耸立,山上白云缭绕,山下雾霭霏微,在阳光的辉映下,折射出炫目的光彩;山风飘拂,山涧逶迤,远处在一片垂柳的掩映下,竟然坐落着一个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休息之处。那袅袅的炊烟,那轻柔的柳丝,那悠悠的鸡犬声,引得诗人兴奋不已,催车前行。车轮辘辘向前,打破了山间的幽静,惊起了栖息在野草丛中的野鸡,纷纷扑棱着翅膀,从车前掠过;胆小的獐鹿竖起双耳,惊恐地逃到远处的草丛里。车子进入村庄时,太阳已经西斜,放牧的牛羊纷纷回栏,觅食的鸡鸭也开始三三两两地回窠了。
黄昏,是农家最悠闲的时光。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开始回到石头垒成的小院里休息、并准备晚餐了。那长眉白发的老翁悠然自得地坐在屋前的老树下,身边放了一壶酒;那身着红色衫袖的村姑正将一朵刚刚采撷的野花细心地插在发髻上。置身这恍如仙境的麻涧,面对这怡然自乐的村人,诗人心旷神怡。想到自己千里奔逐,风尘仆仆,想到明天又得离开这里,踏上征途,欣羡之余,又不禁升起了悠悠怅惘。一个人坐在溪涧边,手指不由自由地在细沙上画来画去。此时余辉霭霭,暮色渐渐笼罩了这小小的山村。
这首诗运用蒙太奇的艺术手法,通过巧妙的剪辑,远近结合,移步换形,一句一景,将商山麻涧一带的自然风光和山村农家的和美生活写得熙熙融融,生机盎然。最后,诗人将自己的怅然失落的神情一起摄入画面,曲折地表达了因仕途曲折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富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