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碌碌,车上行人雪中宿。三更驱驴声陆续,顿憾肝肠眩心目。
车碌碌,车上行人雪中宿。三更驱驴声陆续,顿憾肝肠眩心目。
霜棱飞刀风激镞,荒邮无烟抱空腹。橐驼不收马成簇,暗里低心避群牧。
霜棱飞刀风激镞,荒邮无烟抱空腹。橐驼不收马成簇,暗里低心避群牧。
望断海光上东旭,木末天低星煜煜。
望断海光上东旭,木末天低星煜煜。
何中

何中

(1265—1332)元抚州乐安人,字太虚,一字养正。少颖拔,以古学自任,学弘深该博。文宗至顺间,应行省之请,讲授于龙兴路东湖、宗濂二书院。有《通鉴纲目测海》、《通书问》、《知非堂稿》。 ▶ 1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何人劚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何人劚(zhú)¹得一片木,三尺春冰五音足。
译文:不知何人用刀削制的这一琵琶,三尺春天的冰一样难得,而且五音俱全。
注释:¹劚:用砍刀、斧等工具砍削。
一弹决破真珠囊,迸落金盘声断续。
一弹决破真珠囊(náng),迸落金盘声断续。
译文:一但弹起来时,好象把真珠袋撕破,真珠迸落在金音中发出时断时续的圆润声音。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
飘飘飖(yáo)飖寒丁丁¹,虫豸(zhì)出蛰(zhé)神鬼惊。
译文:弦音飘荡发出冷冷的声音,蛰伏的小虫惊醒,神鬼听后都惊起。
注释:¹丁丁:形容伐木、下棋、弹琴等声音。
秋鸿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秋鸿¹叫侣代云黑,猩猩夜啼蛮月明。
译文:象秋鸿鸣叫呼喊伴侣北方代地的云变黑,象猩猩夜啼把南方蛮地月亮变得更明亮。
注释:¹秋鸿:1.秋日的鸿雁。古诗文中常以象征离别。2.古琴曲。
潏潏汩汩声不定,胡雏学汉语未正。
(yù)潏汩(gǔ)汩声不定,胡雏(chú)¹学汉语未正。
译文:象潏潏汩汩水流的声音不固定,又象北方的胡人学汉学一样,语言朦胧不清。
注释:¹胡雏:1.胡人小儿; 胡人僮仆。2.对胡人的蔑称。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噒。
若似长安月蚀时,满城敲鼓声噒(lián)噒。
译文:好象长安月蚀时,引起满城百姓噒噒敲鼓声。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青山飞起不压物,野水流来欲湿人。
译文:听起来会感到峨峨的青山飞起,但没有压抑感,听起来又象有野水流来,有种润湿人的感觉。
伤心忆得陈后主,春殿半酣细腰舞。
伤心忆得陈后主¹,春殿半酣(hān)细腰舞。
译文:曲调中听起来会伤心地想到南朝陈后主,在春殿中酒至半酣时看着细腰女在跳舞。
注释:¹陈后主:陈叔宝(公元553年~公元604年),即陈后主,南朝陈末代皇帝,字元秀,小字黄奴。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带雨。
黄莺百舌正相呼,玉树后庭花¹带雨。
译文:又象有一百只黄莺在相向唱歌,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上,有雨水般的伤心泪水。
注释:¹玉树后庭花:是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被称为“亡国之音”。
二妃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二妃¹哭处山重重,二妃没后云溶溶。
译文:感觉到娥皇女英二妃哭处山重重,娥皇女英死后云势盛大翻动。
注释:¹二妃:指传说中舜之妻娥皇、女英 。死后成为湘水之神。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风。
夜深霜露锁空庙,零落一丛斑竹¹风。
译文:夜深霜露很大把娥皇女英空庙封住,只留下一丛斑竹在风中摇曳。
注释:¹斑竹: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也叫湘妃竹。
金谷园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金谷园¹中草初绿,石崇一弄思归曲。
译文:石崇的金谷园中初春草色刚刚绿,象是他的一段思归曲。
注释:¹金谷园:指晋石崇于金谷涧中所筑的园馆。 石崇曾写金谷诗序记其事。
当时二十四友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当时二十四友¹人,手把金杯听不足。
译文:当年金谷园二十四友,手把金杯听不够。
注释:¹二十四友:西晋二十四人文学集团。潘岳、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等二十四人,号曰‘二十四友’。”
又似贾客蜀道间,千铎万磬鸣空山。
又似贾(gǔ)客蜀道间,千铎(duó)万磬(qìng)鸣空山。
译文:又像商人走在蜀道间,很多的铎磬在空山中敲响。
未若此调呦呦兮啁啁,嘈嘈兮啾啾。
未若此调呦(yōu)呦兮啁(zhōu)啁,嘈嘈兮啾(jiū)啾。
译文:不一会儿,此调象鹿鸣呀禽鸟鸣,众声喧杂呀众鸟鸣。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吹之于水,鱼不能游。
译文:弹奏声传入山中,群兽驻足不愿走。弹奏声飘到水面上,鱼儿听的入迷而忘记游了。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方知此艺不可有,人间万事凭双手。
译文:现在才知道此种演奏技艺其他地方是没有的,人间做很多事都是靠一双巧手而为。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若何为我再三弹,送却花前一尊酒。
译文:再为我弹几曲,怎么样?在花前送你一杯酒。

xíng

niúshū tángdài 

rénzhúpiàn sānchǐchūnbīngyīn 
tánjuézhēnzhūnáng bèngluòjīnpánshēngduàn 
piāopiāoyáoyáohánzhēngzhēng chóngzhìchūzhéshénguǐjīng 
qiūhóng鸿jiàodàiyúnhēi xīngxīngmányuèmíng 
shēngdìng chúxuéhànwèizhèng 
ruòchángānyuèshíshí mǎnchéngqiāoshēngliánlián 
qīngshānfēi shuǐliúláishī湿rén 
shāngxīnchénhòuzhǔ chūndiàn殿bànhānyāo 
huángyīngbǎishézhèngxiāng shùhòutínghuādài 
èrfēichùshānchóngchóng èrfēihòuyúnróngróng 
shēnshuāngsuǒkōngmiào língluòcóngbānzhúfēng 
jīnyuánzhōngcǎochū绿 shíchóngnòngguī 
dāngshíèrshíyǒurén shǒujīnbēitīng 
yòushǔdàojiān qiānduówànqìngmíngkōngshān 
wèiruòdiàoyōuyōuzhōuzhōu cáocáojiūjiū 
yǐnzhīshān shòunéngzǒu chuīzhīshuǐ néngyóu 
fāngzhīyǒu rénjiānwànshìpíngshuāngshǒu 
ruòwèizàisāntán sòngquèhuāqiánzūnjiǔ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岁岁¹金河²复玉关³,朝(zhāo)马策与刀环
译文:年复一年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都同马鞭和战刀作伴。
注释:¹岁岁:年复一年,年年月月。²金河:即黑河,在今呼和浩特市城南。³玉关:即甘肃玉门关。⁴朝朝:每天,日日夜夜。⁵马策:马鞭。⁶刀环:刀柄上的铜环,喻征战事。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三春¹白雪归青冢(zhǒng)²,万里黄河绕黑山³
译文:三月白雪纷纷扬扬遮盖着昭君墓,滔滔黄河绕过黑山,又奔腾向前。
注释:¹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或暮春,此处指暮春。²青冢:西汉时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之南,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³黑山:一名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

  这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诗中写到的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唐时属单于都护府。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诗写的是一个隶属于单于都护府的征人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意思是:年复一年,驰骋于边塞关城之间;日复一日,横刀跃马,征战杀伐。这两句“岁岁”和“朝朝”相对,强调了战争的频繁和生活的枯燥。又加以“复”和“与”字,把四个边塞特有的事物联系起来,使 人感觉这种单调的生活无尽无穷,其中自然透出了怨情。

  前两句从“岁岁”说到“朝朝”,好像征人的怨气已经发泄尽,其实,征人的怨何止这些呢?他不仅从年年岁岁的漫长时间中感受到枯燥苦闷,而且面对眼前看了千万次的景象,他也感到怨恨无处不在,所以有了三、四两句的描写。

  “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在今呼和浩特市境内,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传说塞外草白,惟独昭君墓上草色发青,故称青冢。时届暮春,在苦寒的塞外却 “春色未曾看”,所见者唯有白雪落向青冢而已。萧杀如此,令人凄绝。末句写边塞的山川形势:滔滔黄河,绕过沉沉黑山,复又奔腾向前。黄河和黑山相隔甚远,这里不可坐实理解。上句说青冢,这里自然想起青冢附近的黑山,并用一个“绕”字牵合,寄寓绵绵怨情。这两句写景,似与诗题无关,其实都是征人常见之景,常履之地,因而从白雪青冢与黄河黑山这两幅图画里,读者不仅看到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也可以感受到征人转战跋涉的苦辛。诗虽不直接发为怨语,而蕴蓄于其中的怨恨之情足以使人回肠荡气。

  这首七绝,通篇没有写一个“怨”字,也没有直接发出怨语,诗人紧紧围绕产生怨情的原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着墨,用极为凝练的语言,通过对繁忙枯燥的征战生活和边塞荒凉 环境的描写,来表现征人的怨,字里行间都蕴含着怨情,让人读来回肠荡气。

  在语言运用方面,这首诗的谨严工整也历来为人称道。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又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举,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这样精工的绝句,的确是不多见的。

参考资料:
1、 陈志明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672-673
2、 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94-395
3、 蘅塘退士 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79

zhēngyuàn

liǔzhōngyōng tángdài 

suìsuìjīnguān zhāozhāodāohuán 
sānchūnbáixuěguīqīngzhǒng wànhuángràohēishān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承宫¹,琅(láng)(yá)²姑幕人。少孤³,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寻之。见而欲¹⁰(chī)¹¹之。门下生¹²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qiáo)¹³执苦¹⁴,数¹⁵十年间,遂通其经。
译文:承宫,琅琊姑幕人,幼年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屋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因此忘记了他的猪,一心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去寻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习。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这本经书。
注释:¹承宫:东汉人。²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³少孤:少,年少;孤,丧父。⁴明:精通;懂得。⁵授:传授;教。⁶诸:所有的。⁷庐:屋,此指书舍。⁸好:喜欢,爱好,喜好。⁹怪:对......感到奇怪。¹⁰欲:想要,欲望。¹¹笞:用竹鞭鞭打。¹²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¹³樵薪:砍柴。¹⁴苦:干苦活。¹⁵数:几。
勤奋能使不能人有所作为。
学习须勤奋。
承宫的特点是好学上进,吃苦耐劳
学习要有毅力方可成大业
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五里滩¹头风欲平,张帆举棹(lǔ)觉船轻。柔橹(lǔ)²不施停却棹(zhào),是船行。
译文:船行至五里滩时风势将要平息,马上举棹扬帆,船行瞬间轻松了许多。轻轻地摇着橹不用划桨,船儿都行走的飞快。
注释:¹五里滩:河上的一个地名。²橹:使船前进的工具,比桨长而大,安在船尾或船旁,用人摇。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译文:放眼望去,只见微风吹来,水面上波光荡漾。看着眼前的山,就好像是来迎接你似的,但当你仔细一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前行。

  这是一首反映船夫水上生活的抒情小词,它写的是狂风过后船夫们驾驶帆船前进的情景和心情。

  词一开头就说”五里滩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里滩,是这条河上的一个地名,“头”是方位词,它说明船已开到五里滩上了。帆船是需要借助风力的,乘风破浪,船走得更快。但这种风必须是顺风。如果吹来的风是旋风,或逆风,那就不但不能帮助帆船前进,而且还会带来危险,所以是不能张帆的。在五里滩以前,船夫们遇到的显然不是顺风。他们经过一场和狂风恶浪的搏斗以后,观察到风势将要平息,也就是“风欲平”了,就马上扯起帆来。在这个当儿,大家虽然还在继续举棹摇般,却产生了“觉船轻”的感觉。“棹”,桨板,举棹就是打桨板。既然风力可以代替人力,何必还要打桨摇橹呢,于是,便“柔橹不施停却棹”吧。在文学作品中常把橹称为柔橹,以形容橹的得心应手。橹的外形有点儿象桨,安在船梢或船旁,用人摇动,它会象鱼的尾和鳍一样,通过拨水,产主推动力。“施”,使用。写到这里,船夫们的轻松愉快的感情,一下就传达出来了。

  词的下片就是通过看山看水反映了他们的心情。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却似走来迎。”“闪灼”,形容水光闪动的样子。狂风过后,乌云也散开了,上文说“风欲平”,是还有些风,所以河里的波浪涌起,波光粼粼。这时两岸的山呐,看上去挺有趣过的,它们似乎很好客,正在急急忙忙地迎面走过来欢迎大家。但是,山是不会走动的。子细(仔细)看看,山确实没有动啊。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哦,那不过是因为船走得快,使得坐在船上的人产生一种“走来迎”的感觉罢了。

  词的上片和下片的末尾都用“是船行”作结束,它不仅起一个叙述作用,而且还象船夫的劳动号子的和声一样,余音袅袅[niǎo],久久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

主父宦不达,骨肉还相薄。
主父¹(huàn)不达,骨肉还相薄²
译文:主父偃游学还未显达时,他的父母兄弟都很轻视他。
注释:¹主父:西汉纵横家主父偃。²薄:轻鄙之。
买臣困樵采,伉俪不安宅。
买臣¹困樵(qiáo)采,伉俪不安宅。
译文:朱买臣未做官时以打柴为生,他的妻子引以为耻改嫁而去。
注释:¹买臣:即朱买臣,汉武帝时人。《汉书·朱买臣传》载,朱买臣未做官时,家里很穷,以打柴维持生计,但好读书,一边担柴,一边诵书,他的妻子引以为耻,遂改嫁而去。
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
陈平¹臣产业,归来翳(yì)负郭²
译文:陈平没有产业,居住在背靠着城墙的破败的房子中。
注释:¹陈平:汉高祖的功臣。《史记·陈丞相世家》载,陈平少年时家穷,喜读书,住偏僻小巷,用席做门。²翳负郭:以背靠城郭的破房子蔽身。
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寥廓。
长卿¹还成都,壁立何寥(liáo)(kuò)
译文:司马相如偕卓文君回到成都,家中一无所有,徒立四壁。
注释:¹长卿:即司马相如,字长卿。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同归相如故里,家中空臣所有。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译文:这四个贤人难道不伟大吗?他们的遗业垂名青史。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
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hè)¹
译文:但当他们没有发迹的时候,担心因穷困而死。
注释:¹忧在填沟壑:在他们穷困的时期,有饿死的可能。
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英雄有迍(zhūn)(zhān)¹,由来自古昔。
译文:英雄也有艰难处境的时候,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注释:¹迍邅:处境艰难。
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
何世臣奇才,遗之在草泽。
译文:哪个时代没有奇才?有的人一生不遇埋没在草野之中。

yǒngshǐshǒu ·

zuǒ wèijìn 

zhǔhuàn ròuháixiàng 
mǎichénkùnqiáocǎi kàngānzhái 
chénpíngchǎn guīláiguō 
chángqīngháichéng liáokuò 
xiánwěi lièguāngpiān 
dāngwèishí yōuzàitiángōu 
yīngxióngyǒuzhūnzhān yóulái 
shìcái zhīzàicǎ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