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木生何许?乃在峚山阳。
丹木生何许?乃在峚(mì)¹山阳²
译文: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注释:¹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²山阳:山的南面。
黄花复朱实,食之寿命长。
黄花复朱实¹,食之寿命长。
译文: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注释:¹朱实:红色的果实。
白玉凝素液,瑾瑜发奇光。
白玉凝素液,瑾(jǐn)(yú)¹发奇光。
译文: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注释:¹瑾瑜:皆美玉。
岂伊君子宝,见重我轩黄。
岂伊¹君子宝,见重²我轩黄³
译文: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注释:¹伊:彼。²见重:被重视,被看重。³轩黄:黄帝轩辕氏。

shānhǎijīngshísānshǒu ·

táoyuānmíng wèijìn 

dānshēng nǎizàishānyáng 
huánghuāzhūshí shízhīshòu寿mìngcháng 
báiníng jǐnguāng 
jūnbǎo jiànzhòngxuānhuá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丹木生长在何方?就在峚山南坡上。

黄色鲜花红果实,食之可以寿命长。

白玉凝成白玉膏,瑾瑜发出奇异光。

岂止君子视为宝,轩辕黄帝早赞扬。

注释

峚:逮本作“密”,今从李本、焦本改。

山阳:山的南面。

朱实:红色的果实。

瑾瑜:皆美玉。

伊:彼。

见重:被重视,被看重。

轩黄:黄帝轩辕氏。

参考资料:
1、 王承略,李笑岩译注.《楚辞》:山东画报出版社,2014.02:第57~85页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晋献公¹将杀其世子²申生³,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盍言子之志重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hé)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 
译文:晋献公要杀死他的世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你怎么不把心中的委屈向父亲表明呢?”世子说:“不行。君王要有骊姬才舒服,我要是揭发她对我的诬陷,那就太伤老人家的心了。”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何不逃走呢?”世子说:“不行。君王认准我要谋害他。天下哪有没有父亲的国家呢?(谁会收留背着弑父罪名的人)我能逃到哪里去呢?”
注释:¹晋献公:晋国国君。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1年在位。²世子:又称太子,是天子或诸侯的嫡长子,君位继承人。³申生:晋献公嫡长子,夫人齐姜所生。献公宠妾骊姬生子奚齐,骊姬恃宠欲废申生而立奚齐,借献公出外打猎之时,骊姬让太子申生去曲沃祭祀其生母,太子把祭肉祭酒带回献给献公,骊姬在酒肉里下了毒药,待献公打猎回来献上去,以酒祭地,土突起;以肉饲犬,犬死。骊姬诬陷太子弑父。献公听信谗言,逼迫申生自缢。公子重耳、夷吾也被牵连,为避祸而出逃。⁴重耳:申生异母弟,即晋文公。⁵安:安逸,安适,舒服。⁶盍:通“何”,何不。⁷何行如之:到哪里去呢?如,到……去。
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
使人辞重狐突¹曰:“申生有罪,不念²伯氏之言³也,以至重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¹⁰世子也。
译文:于是申生派人去向师傅狐突诀别说:“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教导,以至难免一死。申生不敢贪生怕死。然而,我的国君老了,他的爱子奚齐还年幼,国家将会多灾多难。您不出来为国君谋划政事也就罢了,如果您出来为国君筹划政事,申生虽死也蒙受您的恩惠。”于是拜了两拜,叩了头,就自杀了。因此他的谥号为“恭世子”。
注释:¹狐突:姓狐,名突,字伯行,申生的师傅,重耳的外祖父。²念:记住。³伯氏之言:鲁闵公二年,晋献公命申生领兵伐东山皋落氏(赤狄别种,在今山西垣曲东南),狐突劝申生乘机出逃,申生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伯氏:对狐突的敬称。⁴爱其死:吝惜其死。⁵子:君之子,指骊姬之子奚齐,时年六岁。⁶国家多难:申生预料死后,其弟兄将因争夺君位而相互残杀。⁷“伯氏”二句:是两个相关的假设句。不出:狐突劝申生出逃,申生没有听从,狐突在伐东山皋落氏以后,就推托有病,在家不出。图吾君:为吾君图。图,谋划,策划。⁸赐:恩惠。⁹稽首:叩头到地,最恭敬的跪拜礼。¹⁰恭:申生的谥号。“恭”是敬顺事上的意思。申生明知父命是错误的,却仍然顺从而自杀,所以谥“恭”。

  这篇150字的短文,没有议论,没有说教,甚至没有一句客观的描述和抒情的词语,有的只是一段对话,一段独白,完全通过人物自己的语言来塑造人物形象。然而,它却写得委婉曲折,血泪交织,十分动情。

  晋献公宠爱骊姬,骊姬为使自己亲生儿子奚齐能继承君位就诬陷太子,说太子要谋杀其父献公,献公轻信骊姬,逼迫太子申生自尽。申生在被谗蒙冤的情况下,既不申辩以伤君父之心,也不出逃以扬君父之过,终于含冤自杀。文章头一句“晋献公将杀其世子申生”,开始就造成一种恐怖、紧张而充满悬念的气氛。骊姬因阴谋得逞而偷着乐的得意神情,老而昏聩的献公要杀亲子的愤怒与沉痛,尽在不言中。而申生众多的兄弟们,满朝的文武大臣们,亲者,仇者又会有什么反应?申生自己有什么反应?都令读者产生悬念。然而被杀者申生却坦然自若,从容面对死亡。作者把残酷的环境与申生坦然的心境加以强烈地对比,并在对比的反差中,揭示人物的忠孝之心,塑造人物的形象。先是重耳与申生的对话。申生对重耳的“盍言”、“盍行”的回答,一不辩白,是怕伤老父的心;二不出走,是怕扬父之过。一般情况下的忠孝,不会引人注目;儿子蒙受亲生父亲的冤屈,能无怨无恨,从容就死,就不能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果说申生与重耳的对话,表现了申生尽忠尽孝于生前;那么,申生派人代表他与老师狐突的诀别辞,乃是尽忠孝于身后。“伯氏”二句,表明申生在临死前,念念不忘的还是君国,想的还是在自己死后贤士大夫如何帮助君上治国安邦。“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这十个字,既表现了他临死前的清醒认识,也显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患以及对老父、幼弟的深切关爱。饱含感情,一字一泪。这种愚忠愚孝,今天看来,过于迂腐,未免可笑,但此文之所以催人泪下,似乎也正在于一个“愚”字。

钟陵醉别十馀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钟陵醉别十馀(yú)春,重见云英掌上身¹
译文:钟陵醉饮一别已经十余载,又再次见到云英婀娜的身姿。
注释:¹掌上身:指女子轻盈善舞的体态。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¹是不如人。
译文:如今我未成名你也未出嫁,大概是我们两个都不如别人吧!
注释:¹俱:全,都。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
译文:凄冷的夜雨打幽窗不堪细听,挑亮灯火无聊地看《牡丹亭》。
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人间亦有¹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译文:人间也有比我更痴情的人儿,难道伤心的只有我小青一个吗!
注释:¹亦有:也有。亦,也。
雍正初,李家洼佃户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卖于屠肆。牛逸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河,何预尔事?使随波漂流,充鱼鳖食,岂不大善?尔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死而买棺葬。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之孙无穷累,尔大罪矣!尔就死,活该!”盖董某之父尝坠河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脱险也。董某初不知其事,闻之大惭,自打颊曰:“我乃非人也!”急引牛而归。老牛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雍正初,李家洼佃(diàn)¹董某,父死,遗一牛,老且跛,将卖于屠肆²。牛逸³至其父墓前,伏地僵卧,牵挽鞭捶(chuí),皆不起。村人闻是事,络绎来视,忽邻叟刘某愤然至,以杖击牛曰:“其父堕(duò)河,何预尔事?使随波漂流,充鱼鳖(biē)食,岂不大善?尔无故多事,引之使出,多活十余年,致其奉养,死而买棺葬。且留此一坟,岁需祭扫,为董氏之孙无穷累,尔大罪矣!尔就死,活该!”盖董某之父尝坠河中,牛随之跃入,牵其尾得脱险也。董某初不知其事,闻之大惭,自打颊曰:“我乃非人也!”急引牛而归。老牛数月后病死,泣而埋之。
译文:雍正初年,李家洼有一姓董的佃户。他的父亲死了,留下一头牛,这牛又老又瘸,董某想把牛卖给宰牛的屠户,牛逃到董某父亲的墓前,僵硬地趴在地上,不管是用力拉,拽,还是用鞭子抽打,它都不想来,村里的人听说这件事,陆续来到墓前观看,忽然邻居姓刘的老头儿气愤地来到墓前,用手杖击打着牛说“他的父亲堕入河中,关你什么事儿啊?让他的父亲随波漂流,成为鱼鳖的食物,岂不是大好事吗?而你却无故多事,把他的父亲从水里救出来,多活了十多年,致使他供奉赡养,死后还要为父亲买棺安葬,而且留下一座坟墓,年年都要祭扫,成为董氏子孙的无穷的累赘,你的罪过太大了,你马上死掉,也是活该。”原来董某的父亲曾不慎坠入河中,牛随即和他一起跃入河里,他牵住牛腿得以脱险。董某开始不知此事,听到后大感惭愧。边打自己的脸边说:我真不是人啊!急忙牵着牛回家,老牛几个月后病死,董某哭着把牛埋葬了。
注释:¹佃户:地主租地的农户。²屠肆:屠宰场;肉市。屠:屠夫。肆:铺店。³逸:逃跑。⁴鞭捶:鞭打。⁵络绎: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古之学者¹为己,以²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³能说(shuō)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¹⁰,春玩¹¹其华¹²,秋登¹³其实¹⁴;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¹⁵,秋实也。
译文:古人学习是为了充实自己,用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向他人炫耀夸说。古人学习是为了别人,即推行自己的主张,为社会谋利;现在的人学习是为了自己,即提高自己的学问修养,以谋取官位。学习就像种树,春天观赏它的花朵,秋天收获它的果实;讲述、谈论文章,这就好比观赏春花;修身养性为社会谋利,这就好比收获秋天的果实。
注释:¹学者:求学的人。学:求学。²以:用来。³但:只是。⁴说之:向他人炫耀夸说(shuō)自己的才学。⁵行道:实行主张。⁶利世:造福社会。利:有利于。世:世间,此指社会。⁷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⁸进:进仕,做官。⁹犹:好比,好像。¹⁰者······也:表判断(夫学者犹种树也)。¹¹玩:赏玩。¹²华:同“花” 花朵。¹³登:同“得” 摘取。¹⁴其实:它的果实。其,它的,代树的。实:果实。¹⁵行:实行主张。。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¹,长成已²后,思虑³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¹⁰今日,十年一理¹¹,犹¹²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¹³,便至荒芜¹⁴矣。然¹⁵人有坎壈¹⁶,失于盛年,犹当晚¹⁷学,不可¹⁸自弃¹⁹。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mí)(dǔ),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mì)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wù)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²⁰而学者,如²¹日出之光,老²²而学者,如秉烛²³²⁴²⁵,犹贤²⁶²⁷瞑目²⁸而无见者也。
译文: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分散,因此,必须尽早进行教育,不能错过良机。我在七岁的时候,读《灵光殿赋》,直到现在,十年温习一次,还不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过的经书,如果过一个月不温习,就忘得差不多了。然而有人困顿不得志,要是在年轻时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到了晚年也应该加紧学习,不能自暴自弃。孔子说:“五十以学改变,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魏武帝、袁遗,老而弥笃,这些都是年轻时学习到老不疲倦啊。曾子七十岁才学习,仍闻名天下;荀卿五十岁,才来学习,还为大儒;公孙弘四十多岁,正在读《春秋》,因此就当上了丞相;朱云也是四十岁,开始学易、论对;皇甫谧二十,开始学习《孝经》、《论语》:最后都成了大学,这些都是早年迷糊而晚年醒悟啊。世人婚冠没有学习,就称为迟晚,利用沿面墙,也为我了。小时候学习,就像旭日东升放出的光芒,老来学习的人,就像拿着蜡烛走夜路,但这也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要好。
注释:¹专利:专一而敏锐。²已:同“以”,以后。³思虑:思想。⁴散逸:分散。⁵固:通“故”,所以。⁶早:尽早。⁷机:时机。⁸诵:背诵。⁹《灵光殿赋》:东汉文学家王逸的儿子王延寿所作。灵光殿,西汉宗室鲁恭王所建。¹⁰至于:到。¹¹理:梳理,整理,此指温习。¹²犹:仍然,还。¹³废置:搁置。¹⁴荒芜:荒废。¹⁵然:然而。¹⁶坎壈:困顿,坎坷。¹⁷晚:在晚年。¹⁸不可:不能。¹⁹自弃:自暴自弃。²⁰幼:在幼年时。²¹如:像。²²老:在老年时。²³秉烛:拿着火把照明。烛,火把。秉,持。²⁴夜:在晚上。²⁵行:行走。²⁶贤:胜过。²⁷乎:于,比。²⁸瞑目:闭上眼睛。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刘瓛、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稻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拙,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燕寝讲堂,亦复何在?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吾无间焉。
学之兴废,随世轻重。汉时贤俊,皆以一经弘圣人之道,上明天时,下该人事,用此致卿相者多矣。末俗已来不复尔,空守章句,但诵师言,施之世务,殆(dài)无一可。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涉为贵,不肯专儒。梁朝皇孙以下,总丱之年,必先入学,观其志尚,出身已后,便从文史,略无卒业者。冠冕为此者,则有何胤(yìn)、刘瓛(huán)、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稻等,兼通文史,不徒讲说也。洛阳亦闻崔浩、张伟、刘芳,邺(yè)下又见邢子才:此四儒者,虽好经术,亦以才博擅名。如此诸贤,故为上品,以外率多田野间人,音辞鄙陋,风操蚩(chī)(zhuō),相与专固,无所堪能,问一言辄(zhé)酬数百,责其指归,或无要会。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令人气塞。孔子曰:“学也禄在其中矣。”今勤无益之事,恐非业也。夫圣人之书,所以¹设教²,但明练³文,粗通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¹⁰义,燕寝讲堂¹¹,亦复何在?以此得胜¹²,宁有益¹³¹⁴?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¹⁵;必¹⁶能兼美¹⁷,吾无间¹⁸焉。
译文:学校的兴废,随着社会地位。汉代贤良俊,都以一经弘扬圣人之道,上第二天时,下该人的事,以此获得卿相的多了。世俗以后就不再是这样,空守章句,但背诵老师说,实施的社会,几乎没有一个可以。所以士大夫的子弟,都以博览为贵,不肯专心读书。梁朝皇孙以下,总橐的年,一定要先去学习,观察他的志向,出身以后,就从文史,几乎没有完成学业的人。帽子是这的,那么有何胤、刘斌、明山宾、周舍、朱异、周弘正、贺琛、贺革、萧子政、刘绦等,兼通文史,不只是讲道理。洛阳也听到崔浩、张伟、刘芳,邺下又见到邢子才:这四位学者,虽然喜欢经方法,也因为文才博学闻名。像这样的贤士,所以为上品,用外大多乡间闲人,语言鄙陋,风拿起粗鲁笨拙,共同垄断,没有什么能够,问一句就回答几百,词不达意,也许没有要领。邺下有谚语说:“博士昊买驴,书券三张纸,不能有驴字。”让你把这当老师,让人气愤。孔子说:“傣禄在其中矣。”现在努力没有益处的事,恐怕不是职业的。圣人的典籍,是用来实施教育的,只要明了熟习经义,大致理解注释的含义,常使言行有所收获,也就可以很好地做人了;何必为了“仲尼居”就是要两张纸的注解,把“居”解释为燕寝还是讲堂,争论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一点上取胜了,又有什么益处呢?光阴似箭,应该珍惜,它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应当博览经典著作,以成就功业;如果能两全其美,那样我也就没有必要再批评什么了。
注释:¹所以:用来的。²设教:实施教育。³明练:通晓,熟悉。⁴经:儒家经典。⁵粗通:略知。注:注解经书的文字。⁷使:让。⁸有得:有所帮助。⁹为人:做人。“仲尼居”:《孝经·开宗明义》第一章开头的文字。¹⁰疏:疏通原文意义并对旧注加以说明和发挥。¹¹“燕寝”“讲堂”:那些解经之家对“居”字,有的解释为“燕寝”(闲居之处),有的解释为“讲堂”(讲习之所),各执一端。¹²以此得胜:因此取得胜利。以:因为。得胜:取得胜利。¹³益:好处,益处。¹⁴宁……乎:难道……吗。宁:难道。光阴:时间。可惜:值得珍惜。可:值得。譬诸:好像。博览:广泛阅览。机要:指书中的精要之处。济:成就,完成。¹⁵功业:功名事业。功:功名。业:事业。¹⁶必:如果。¹⁷兼美:同时完善。¹⁸吾无间:我没有什么可批评的。间,间隙,空子,可乘之机。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