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雨晴泉入池,黑牵牛花开满篱。闭门三日簿书歇,恰值远人来问奇。
山头雨晴泉入池,黑牵牛花开满篱。闭门三日簿书歇,恰值远人来问奇。

èr--lín

shāntóuqíngquánchíhēiqiānniúhuākāimǎnménsān簿shūxiēqiàzhíyuǎnrénláiwèn

顾璘

顾璘

顾璘(1476~1545)明代官员、文学家。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寓居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有知人鉴。弘治间进士,授广平知县,累官至南京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著称于时,与其同里陈沂、王韦号称“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园诗文稿》等。其曾评注杨士弘《唐音》。 ▶ 15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玉盘寸断葱芽嫩,鸾刀细割羊肩进。不敢厌腥臊,缘君亲手调。
玉盘¹寸断葱芽嫩,鸾(luán)²细割羊肩³。不敢厌腥臊(sāo),缘君亲手调。
译文:精美的盘中嫩葱都是一寸来长,精致的宝刀切割好了羊肉。不敢埋怨羊肉腥,因为这是你亲手为我烹调的。
注释:¹玉盘:盘子的美称。²鸾刀:刀环有铃的刀。³羊肩:羊腿。⁴进:献上。⁵腥躁:泛指生肉的气味。
红炉赪素面,醉把貂裘缓。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红炉¹(chēng)素面²,醉把貂裘(qiú)³。归路有余狂,天街宵踏霜。
译文:温暖的火炉映着酒醉的脸庞,乘着酒醉,把身上的毛皮大衣脱掉。我踏着京城里的街道,在这回去的路上仍然带着几分醉意。
注释:¹红炉:烧得很旺的火炉,此当指火锅。²赪素面:使素面变红。赪,红色。素面,不施脂粉之天然美颜。³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⁴缓:宽松,此指把外衣脱下。⁵天街:京城街道。

  第一句和第二句,作者在开头一句就用了古代的典故以赞美对方的手艺并略免轻供保薄之嫌。洁净如玉的盘中摆着又白又嫩的葱段儿,首先就给人一种精雅漂亮的印象;“寸断葱芽”令人联想到女性做事之有规矩、有尺度。细切“羊肩”,体现了女主人礼貌待客之道。

  第三句和第四句,进餐中带有情义,寄情于伊人之“亲手”,突出了对女主人的尊敬之意。

  第五、六句,写当炉喝酒进餐的豪情,体现了词人晚餐的愉快和宾主间的融洽,人物刻画细致,见神态。简体字中将“面”、“麺”并为一“面”字,在表述和传达方面造成许多误会和混淆,实甚不当。此处“素面”因“红炉”而微微泛红(“赪”),越发显得娇媚。此处只是表达了作者吃得高兴的意思。

  最后两句写“归路”兴且不浅。从那个“馀”字可以看出,作者所要强调的还不是归路上的狂而是酒宴上的狂;这个“狂”字,暗地里有一种模仿魏晋士人那种不拘礼法的作风之意。从“红炉”的室内走上“踏霜”的“天街”,这里边便有了一种从暖到寒、从醉到醒的感觉,而这种寒冷与清醒的感觉,正好成了刚才晚餐时那种耽溺与任纵之情绪的一个反衬。

  词中作者欲为男子制作一幅风俗素描,便借女子的双眼作为观察点,串起所要表达的景象,这叫爱情线索,符合作者那瑰丽温馨的词风要求。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安易编著.王国维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6.1:第372-373页
2、 祖保泉著.王国维词解说: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11:第254-255页
3、 戈革著,渣轩小辑,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第126页

mán··páncùnduàncōngnèn--wángguówéi

páncùnduàncōngnènluándāoyángjiānjìngǎnyànxīngsāoyuánjūnqīnshǒudiào

hóngchēngmiànzuìdiāoqiúhuǎnguīyǒukuángtiānjiēxiāoshuāng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粗缯(zēng)大布裹生涯,腹有¹诗书²³自华
译文:虽然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注释:¹腹有:胸有,比喻学业有成。²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³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⁴华:丰盈而实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厌伴老儒¹(pēng)(hù)叶,强随举子²踏槐(huái)³
译文:不喜欢陪伴着年老的学人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注释:¹老儒:旧谓年老的学人。²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³槐花:豆科植物槐的干燥花及花蕾。夏季花开放或花蕾形成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前者习称“槐花”,后者习称“槐米”。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náng)¹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xù)²
译文: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
注释:¹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²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所坐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得意¹犹堪夸世俗²,诏黄³新湿字如鸦
译文:中举仍然可以向世俗之人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呢。
注释:¹得意:即“春风得意”,意谓黄榜得中。²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³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⁴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dǒngchuánliúbié

shì sòngdài 

zēngguǒshēng yǒushīshūhuá 
yànbànlǎopēng qiángsuíhuáihuā 
nángkōngbànxúnchūn yǎnluànxíngkàn婿chē 
yóukānkuāshì zhàohuángxīnshī湿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龙头舴(zé)(měng)¹吴儿²³,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译文:吴地的青少年在江上竞赛着小龙船,游春少女们成对地荡着竹秋千。有的在水边采集花草天晚依旧留连。秀美郊野上踏青的人往来牵如蚁线。
注释:吴兴:即今浙江湖州市。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古人常在此节日扫墓、春游。¹舴艋:形状如蚱蜢似的小船。²吴儿:吴地的青少年。³竞:指赛龙舟。⁴笋柱:竹竿做的柱子。⁵并:并排。⁶拾翠:古代春游。妇女们常采集百草,叫做拾翠。⁷秀野:景色秀丽的郊野。⁸踏青:寒食、清明时出游郊野。⁹来不定:指往来不绝。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行云¹去后遥山暝(míng),已放²(shēng)歌池院静。中庭³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游女们走了远山逐渐昏暗,音乐停下庭院显得寂静一片。满院子里月光清朗朗的,只有无数的柳絮飘过得无影也无羁绊。
注释:¹行云:指如云的游女。²放:停止。³中庭:庭院中。⁴杨花:柳絮。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游春与赏月的词。

  上片通过一组春游嬉戏的镜头,生动地反映出古代寒食佳节的热闹场面。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这里有吴地青年的龙舟竞渡的场景,有游女成双成对笑玩秋千的画面。词一开头,不但写出了人数之众多,而且渲染了气氛之热烈。欢声笑语,隐约可闻。着一“竞”字既写出了划桨人的矫健和船行的轻疾,又可以想见夹岸助兴的喧天锣鼓和争相观看的男女老少。“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这里有芳洲采花、尽兴忘归的剪影,有秀野踏青,来往不绝的景象。以上四句,句句写景,句句写人,景中有人,人为景乐。这种浓墨重彩、翠曳红摇的笔墨,平添了许多旖旎春光,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息。

  下片以工巧的画笔,描绘出春天月夜的幽雅、恬静的景色。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游女散后,远山渐渐昏暗下来;音乐停止,花园显得异常幽静。前句中着一“暝”字,突出远山色彩的暗淡,衬托出游人去后、夜幕降临的情景。后句中着一“静”字,渲染出笙歌已放、池院寂寥无人的气氛。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时已深夜,万籁俱寂,院中的月色正是清新明亮的时候,无数的柳絮飘浮空中,没有留下一丝儿倩影。写杨花在月下飘浮无影,既极言其小,更极言其轻。这里写“无影”是虚,写无声是实。这种无影有静的写法,令人玩味。月色清明,两句还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恬淡而又舒畅。词人虽年事已高,但生活情趣很高,既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夜的幽静景色。他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春宵月色,又是一种情趣。

  词里表现作者喜爱白天游春的热闹场面,也欣赏夜深:人散后的幽静景色。反映出作者生命的活力仍然很旺盛,生活兴趣还是很高。上片句句景中有人,富有生活情趣。下片“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是传诵的名句,后人认为是在“三影”名句之上。

参考资料:
1、 蓝光中.《历代诗歌选读·下卷》.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52
2、 林力.《宋词鉴赏大典》.北京:长征出版社,1999:93-94

lánhuā ·mǎoxīnghánshí

zhāngxiān sòngdài 

lóngtóuměngérjìng sǔnzhùqiūqiānyóubìng fāngzhōushícuìwàngguī xiùqīngláidìng 
xíngyúnhòuyáoshānmíng fàngshēngchíyuànjìng zhōngtíngyuèzhèngqīngmíng shùyánghuāguòyǐng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译文: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羞逐长安社中儿¹,赤鸡白雉(zhì)赌梨栗(lì)
译文: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
注释:¹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字面上是说自己耻于像长安的市井小人一般凭着斗鸡小技赌胜微不足道的彩头暗讽唐玄宗在宫内设置斗鸡坊,斗鸡小儿因此而谋得功名富贵。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弹剑作歌奏苦声¹,曳裾(jū)王门²不称情。
译文: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
注释:¹弹剑作歌奏苦声:战国时代,冯谖投齐国贵族孟尝君门下为门客,但不受孟尝君的重视,便三番弹剑作歌,抱怨自己得到的待遇太低。²曳裾王门:语出《汉书·邹阳传》中的“饰固陋。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译文: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wěi),拥篲(huì)折节无嫌猜。
译文: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译文: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昭王白骨萦(yíng)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译文: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
行路难,归去来!
行路难,归去来!
译文: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这个开头与《行路难》的第一首不同。第一首用赋的手法,从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写起,起得比较平。这一首,一开头就陡起壁立,让久久郁积在内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喷发出来。亦赋亦比,使读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内容十分深广。后来孟郊写了“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的诗句,可能受了此诗的启发,但气局比李白差多了。能够和它相比的,还是李白自己的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类诗句,大概只有李白那种胸襟才能写得出。不过,《蜀道难》用徒步上青天来比喻蜀道的艰难,使人直接想到那一带山川的艰险,却并不感到文意上有过多的埋伏。而这一首,用青天来形容大道的宽阔,照说这样的大道是易于行路的,但紧接着却是“我独不得出”,就让人感到这里面有许多潜台词。这样,这个警句的开头就引起了人们对下文的注意。

  “羞逐”以下六句,是两句一组。“羞逐”两句是写诗人的不愿意。唐代上层社会喜欢拿斗鸡进行游戏或赌博。唐玄宗曾在宫内造鸡坊,斗鸡的小儿因而得宠。当时有“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狗胜读书”的民谣。如果要去学斗鸡,是可以结交一些纨袴子弟,在仕途上打开一点后门的。但李白对此嗤之以鼻。所以他声明自己羞于去追随长安里社中的小儿。这两句和他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所说的“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干虹霓”是一个意思。都是说他不屑与“长安社中儿”为伍。至于去和那些达官贵人交往,“曳裾王门不称情,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即拉起衣服前襟,出入权贵之门。“弹剑作歌”,用的是冯谖的典故。冯谖在孟尝君门下作客,觉得孟尝君对他不够礼遇,开始时经常弹剑而歌,表示要回去。李白是希望“平交王侯”的,而现在在长安,权贵们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因而使他像冯谖一样感到不能忍受。这两句是写他的不称意。“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韩信未得志时,在淮阴曾受到一些市井无赖们的嘲笑和侮辱。贾谊年轻有才,汉文帝本打算重用,但由于受到大臣灌婴、冯敬等的忌妒、反对,后来竟遭贬逐。李白借用了韩信、贾谊的典故,写出在长安时一般社会上的人对他嘲笑、轻视,而当权者则加以忌妒和打击。这两句是写他的不得志。

  “君不见”以下六句,深情歌唱当初燕国君臣互相尊重和信任,流露他对建功立业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理想的君臣关系的追求。战国时燕昭王为了使国家富强,尊郭隗为师,于易水边筑台置黄金其上,以招揽贤士。于是乐毅、邹衍、剧辛纷纷来归,为燕所用。燕昭王对于他们不仅言听计从,而且屈己下士,折节相待。当邹衍到燕时,昭王“拥篲先驱”,亲自扫除道路迎接,恐怕灰尘飞扬,用衣袖挡住扫帚,以示恭敬。李白始终希望君臣之间能够有一种比较推心置腹的关系。他常以伊尹、姜尚、张良、诸葛亮自比,原因之一,也正因为他们和君主之间的关系,比较符合他的理想。但这种关系在现实中却是不存在的。唐玄宗这时已经腐化而且昏庸,根本没有真正的求贤、重贤之心,下诏召李白进京,也只不过是装出一副爱才的姿态,并要他写一点歌功颂德的文字而已。“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慨叹昭王已死,没有人再洒扫黄金台,实际上是表明他对唐玄宗的失望。诗人的感慨是很深的,也是很沉痛的。

  以上十二句,都是承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对“行路难”作具体描写的。既然朝廷上下都不是看重他,而是排斥他,那就只有拂袖而去了。“行路难,归去来!”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只有此路可走。这两句既是沉重的叹息,也是愤怒的抗议。

  篇末的“行路难,归去来”,只是一种愤激之词,只是比较具体地指要离开长安,而不等于要消极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时他还抱有他日东山再起,“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幻想。之心,则何王之门不可曳长裾乎”,指游食于王侯之门。不称(chèn)情:不如意

xíngnán ·èr

bái tángdài 

dàoqīngtiān chū 
xiūzhúchángānshèzhōngér chìbáizhì 
tánjiànzuòzòushēng wángménchèngqīng 
huáiyīnshìjǐngxiàohánxìn hàncháogōngqīngjiǎshēng 
jūnjiànshíyànjiāchóngguōwěi yōnghuìzhéjiéxiáncāi 
xīngǎnēnfèn shūgānpōudǎnxiàoyīngcái 
zhāowángbáiyíngmàncǎo shuíréngèngsǎohuángjīntái 
xíngnán guīlái 
苍苍者天,生余何为,令人慨慷。叹其年难及,丁时已过,一寒至此,辛味都尝。似水才名,如烟好梦,断尽黄齑苦笋肠。临风叹,只六旬老母,苦节宜偿。
苍苍¹者天,生余何为,令人慨慷²。叹其年³难及,丁时已过,一寒至此,辛味都尝。似水才名,如烟好梦,断尽黄齑(jī)苦笋肠。临风叹,只六旬老母,苦节宜偿。
译文:苍天啊,你为什么生我?真是令人悲叹。慨叹那有所作为的年岁是难于达到了,壮健的时日已过,如此贫寒,人生的辣味都尝到了。才名如水向东流去,好梦象烟一样消散,我这塞着粗菜苦笋的肠子似乎也已断尽。临风慨叹命运的不济,只有那六十岁的老母亲,她艰苦守节,应该得到儿子的报偿。
注释:¹苍苍:深青色。²慨慷:即慷慨,感慨或悲叹之意。³其年:指有所作为的年岁。⁴丁时:壮健之时。⁵一寒:《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⁶辛味:辣味。⁷黄齑:粗菜。⁸苦节:于艰难困苦中仍守节义。《两当轩全集·自叙》:“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家壁立。”可知他的父亲死得很早。
男儿堕地堪伤。怪二十何来镜里霜。况笑人寂寂,邓曾拜衮,所居赫赫,周已称郎。寿岂人争,才非尔福,天意兼之忌酒狂。当杯想,想五湖三亩,是我行藏。
男儿¹(duò)地堪伤。怪二十何来镜里霜²。况笑人寂寂³,邓曾拜衮,所居赫赫,周已称郎。寿岂人争,才非尔福,天意兼之忌酒狂。当杯想,想五湖三亩,是我行藏(cáng)¹⁰
译文:自己生下地便迎来了悲伤,奇怪的是二十岁便有了白发。况那笑人寂寂的邓禹,二十四岁拜为大司徒;周瑜二十四岁当了中郎将,居位显赫。寿命哪里是人能争到,有才能并非是自己的福份,加上天意忌恨酒狂。对着酒杯我考虑到,那狭小的宅地,将是我归藏的地方。
注释:¹男儿:诗人自指。²镜里霜:指镜中看到了白发。³寂寂:冷落无人的样子。⁴邓:邓禹。东汉名将。⁵拜衮:拜衮岁。指二十四岁。⁶赫赫:显要的样子。 ⁷周已称郎:《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是岁建安三年也,(孙)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⁸尔:你。此处指诗人自己。⁹五湖三亩:指狭小的宅地。五湖言其大,三亩言其小;五湖中之三亩,极言其狭小。王维《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¹⁰行藏:出自《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后以“行藏”指人的出处、行止。

  黄景仁在乾隆中后期,是著名的诗家,也工词,这首《沁园春·生日自寿》,作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时年二十四岁。据年谱,作者的生日是正月初四,但在词中,既没有涉及新春的景象,也没有家人团聚的情景,可以断言是客中之作。词的内容,主要是抒吐自己身世的悲辛,以及生计艰难才命相妨的酸楚,基调是非常凄苦的。

  作者志大才高,孤寒清苦,何以在生辰之日,有如此悲痛的措词,请先略述他的身世:作者生四岁而孤,家境贫寒,全靠寡母抚养。他天资聪慧,八岁能属文,九岁赋诗即有“江头一夜雨,楼上五更寒”佳句。十六岁时应县试,在应试的三千士子中,一举夺冠,显露出非凡的才华。十七岁补博士弟子员,十九岁应乡试不第。当时常州知府潘恂升任浙江观察使,他被邀至杭州,曾往钱塘观潮,作《后观潮行》,一时传诵。二十一岁,再应乡试,仍未中式,困穷愈甚。二十二岁至二十四岁,与友人洪亮吉同入安徽提学使朱筠幕中,虽然受到礼遇,但仍悒悒不得志,感到长期为贫困、折磨所扰。估计作此词时,他人在安徽。

  词的起三句“苍苍者天,生我何为?令人慨慷”,词人以激动的心情,大声呼天:为什么生下我来,使我心情如此愤激?三句笼罩全篇,引出下文的无穷感慨。“叹其年难及”等四句是说:论年龄我已二十四岁,该是奋发有为的时候,然而岁月匆匆,丁年(二十岁成丁)早已超过,而我竟困顿如斯;长期觅食他乡,至今还是一介书生,论功名事业,都无成就,而且是“一寒至此”,幕僚微俸,无以解家人的饥寒,人生艰辛的滋味,算是尝尽了。“一寒至此”,用《史记·范雎传》典故。范雎初事魏中大夫须贾,为贾毁谤,答辱几死。逃至秦国,更名张禄,为秦丞相。后须贾奉使人秦,雎故着敝衣往视,贾怜其寒,曰:“范叔一寒至此乎!”因取一绨袍为赠。旋知雎为秦相,大惊请罪,雎念其尚有眷怜故人之意,故释之。作者用这一典故,表明自己虽年已二十四岁,却已贫寒到如此程度,家徒四壁,四岁丧父、祖父、祖母、长兄相继去世,靠母亲守节抚养成人,尝尽辛酸,怎能不有“生我何为“之痛。下一韵“似水才名,如烟好梦,断尽黄灌苦笋肠”,作者感叹才名和好梦,都靠不住,论才名,则是寄人篱下,乞食他乡,论好梦,则乡试落第,功名之事,渺如云姻。“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占来薄幸名”,作者在十九岁的时候,就曾有此感,现在又过了五年,青衫依旧,白袷自怜,怎不令人伤感。“断尽黄蜜苦笋肠”这一叹,当令天下有才有志的贫寒之士,同声一哭。“黄虀苦笋”,都是味辛味苦的食物,吃黄虀苦笋饱受饥寒的穷孩子,成为一代的大诗人,这是朱门酒肉、脑满肠肥的俗人所不能理解的。记得陈迦陵在《沁园春·赠别芝麓先生》的词中,曾有“酒则数行,食而三叹,断尽西风烈士肠”的酸辛之语,同样使用“断肠”一词,而作者此时处境,比之迦陵,其困苦实远过之,怎能不临风悲叹!而在此时,作者更念及六旬老母,一生苦节,也竟未能在儿子身上,取得菽水承欢的报答,真是苦节难偿,徒增悲感。也就在去年(1771)作者《别老母》诗中云:“搴帷别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作为儿子,不能赡养衰年的慈亲,反而使老母在柴门风雪之夜,增添泪眼欲枯的别离悲痛。这样的儿子,真是不如没有的好。

  下片“男儿堕地堪伤,怪二十、何来镜里霜”两句,紧承前文,上句与起笔“苍苍者天,生我何为”相应,下句感叹华年已逝,华发已生,引出古人和自己相比,痛感天之生才,有时未必能尽其用。“况笑人寂寂,邓曾拜衮;所居赫赫,周已称郎”四句,言历史上东汉邓禹二十四岁的时候,已经位列三公(“拜衮”,指古代拜授三公之职),拜官大司徒,掌管朝政;三国吴周瑜,也在二十四岁时,已经掌握兵权,为建威中郎将,吴人称为周郎,声名显赫。再看自己,同样是二十四岁,依然是一衿寒士,同样有才,而时运名位有云泥之别。可见天之生才,有用有不用,有的乘时而起,有的身在草莱,是天公有意对人戏弄,还是才命相妨?又怎能不使人悲慨。思念及此,作者以“寿岂人争,才非尔福,天意兼之忌酒狂”诸语自解:寿命不是人所能争的,而我已达到能展露才华的年龄,有才也不一定有福,而我却是有才无福,而今乃一寒至此,只能借酒消愁,以酒狂自命了。(“酒狂”一词,见《汉书·盖宽饶传》:“无多酌我,我乃酒狂。”意谓纵酒使气)最后,作者以“当杯想,想五湖三亩,是我行藏”三语作结,表明自己并非狂于酒者,在感慨万端的情况下,只能举酒消愁,含辛凝想,看来自己只有在五湖边上,躬耕三亩土地,聊作用舍行藏的归宿了。(“五湖”:指太湖,作者家近太湖。“行藏”一词,出《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这首词写得非常激楚,而在字里行间,和他的许多诗章一样,不掩其高傲真挚的本色。他所抒发的,乃是内心世界中深藏的激情,他是才华横溢有理想有抱负的诗人,似乎成熟得过早一些,二十四岁的人,在我们现在看起来,是在小青年之列,然而他在诗词创作方面,则是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就其秉赋而言,确有惊人之处。他在生辰之日,虽然触绪自伤,却也并非就此消沉下去。就在这年三月上巳日,朱筠学使曾集安徽文士,会于采石之太白楼,一时授简赋诗者数十人,他年纪最少,乘醉著白袷立日影中,落笔顷刻数百言,一座皆惊。结句云:“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与会者无不惊为奇才。可惜他在所谓乾隆盛世,竟不能尽其才行其志!读了这首自寿词,不禁为之三叹。

参考资料:
1、 马祖熙 元明清词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957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