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今日重九宴,去岁在京师。聊回出省步,一赴郊园期。
嘉节始云迈,周辰已及兹。秋山满清景,当赏属乖离。
凋散民里阔,摧翳众木衰。楼中一长啸,恻怆起凉飔。
韦应物

韦应物

韦应物(生卒年不详),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官员、诗人,世称“韦苏州”“韦左司”“韦江州”。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 53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出得城来事事幽¹,涉湘半济²³渔舟。
译文:出城走走,景物入得眼来,倍觉清幽可爱;来到湘江岸边过百家渡,刚渡到一半,恰好碰上了几艘渔舟。
注释:百家渡:从零陵朝阳岩往南行里许,有诸葛庙,庙前一渡口,旧名百家渡,为零陵至道县的必经之地。¹事事幽:事事都忘记了。幽,幽暗,暗淡。²半济:半渡,过了一半。³值:恰好赶上,恰好碰到。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也知渔父趁¹鱼急,翻著春衫²不裹头。
译文:我知道渔夫捉鱼之心匆急,一大早出门穿反了衣服也浑然不觉,发髻蓬松,连个裹头的绳带也不曾绑住。
注释:¹趁:这里当追赶捕捉讲。²翻著春衫:将穿在身上的短衫翻下来,系在腰间,打着赤膊。翻著,一说反穿着,穿反了。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¹各自媒²
译文:城里花园里的花已经落尽,而路上的野花才刚刚开放:红白相映,争相惹人喜爱。
注释:¹白白红红:白的花和红的花。²各自媒:各自都有不同的蜜蜂去为其传花授粉。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译文:何必问我清晨赶路有何特别感受,难道你没觉得野花的馨香正四面八方轻轻飘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柳子祠¹前春已残,新晴²特地³著春寒。
译文:祭祀柳宗元的祠堂前春色已经败落,刚才天还晴朗的,走着走着,天忽然变了,寒冷现身,觉得身上料峭一片。
注释:¹柳子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纪念祠堂。²新晴:初晴,刚刚放晴的天气。³特地:特意,特为。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译文:眼前出现了一段疏疏的篱笆,那荆条编就的篱笆,不好好地保护春花,竟然没事找事,帮蜘蛛提供结网的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一晴一雨路乾¹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译文:春天天气变化无常,时晴时雨,乡间的小路也是干了又湿。眼前的山峦重重叠叠,山色不浓不淡。
注释:¹乾:现写作“干”。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译文:远处茂密的草丛之中,只露出若隐若现的牛背;稻田里,秧苗稀疏的地方,有农民在紧张地插秧。

  这四首写景诗,都是抓住一个细节,抓住平凡事物中富有诗意的东西加以表现。

  第一首,在湘水渡中,不写湖光山色,两岸风物,却抓住了中流的一只渔舟;又不写渔舟的种种,视线却集中在渔夫身上;却又不写渔夫的种种,单写他穿翻了衣衫,发髻不裹的自由疏散的服饰,体现了诗人对劳动者不拘礼法、衣着随便的欣赏之情。画面表现得光度集中,给人以极深刻的印象。

  第二首写野径早行,提供给读者的也只有单纯的集中的印象:沿途红红白白、四方飘香的野花。诗人集中兴趣于郊野的自然景物,而景物中最耀眼的则是向行人献媚竞艳的路花。这时,他身外的一切都不在他眼里了,见到的只是白白红红之花,闻到的只是四面八方袭来的香气,他就将这刹那间的感兴形之于诗。诗句并不特别警拔,但诗人的兴会却表现得异常鲜明。

  第三首写途经柳宗元祠堂。柳宗元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如果换一个居官永州的诗人,路过柳子祠,不免要怀古一番。可是杨万里的眼睛却盯住了篱竿上的蜘蛛网。篱竿本来是编在栅栏上护花的,然而却成了蜘蛛结网的凭借。这是人们在园边宅畔常见的小事物,写入诗中,给人以异常的亲切感,也显示了诗人的童心。从中固然可以发现平凡的小东西中的诗情,若说其中含有某种讽喻,似乎也无不可。好诗是常常留着让读者充分想象的余地的。

  以上三首都集中绘写景物中的某一个点,有如电影中的特色镜头;而第四首乍看似是写全景和远景。但细察之,置于画面中心的仍然是吸引视觉的有生意的景象。道路和远山只是画面的背景,着重呈露的却是草中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诗人的用心始终是赋予平常事物以新鲜感。

  这组诗充分体现了杨万里诗歌风格清新活泼,明朗通脱,语言浅近平易,无艰涩造作之态的特色。

参考资料:
1、 何满子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058-1059

guòbǎijiājué

yángwàn sòngdài 

chūchéngláishìshìyōu shèxiāngbànzhízhōu 
zhīniǎn fānzhuóchūnshānguǒtóu 

yuánhuāluòjìnhuākāi báibáihónghóngméi 
dàozǎoxíngjuéchù fāngmiànxiānglái 

liǔqiánchūncán xīnqíngzhuóchūnhán 
shūhuāwéi zhǐwéizhīzhūzuòwǎnggān竿 

qínggānshī湿 bàndànbànnóngshāndiéchóng 
yuǎncǎopíngzhōngxiànniúbèi xīnyāngshūchùyǒurénzōng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步出城东门,试骋千里目。
译文:从城池的东门步行而出,试着眺望千里。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
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¹
译文:青山横陈在苍苍树林中,火红的太阳团在平原之上。
渭北走邯郸,关东出函谷。
渭北走邯郸,关东¹出函谷²
译文:渭水的北边通着邯郸,从关东地区眺望,出了函谷关。
秦地万方会,来朝九州牧。
秦地¹万方²会,来朝九州牧。
译文:秦地之中,各方诸侯来聚集,共同朝见皇帝。
鸡鸣咸阳中,冠盖相追逐。
鸡鸣咸阳中,冠盖¹相追逐。
译文:当拂晓鸡啼的时候,城中官员的车马已经一辆接一辆互相追逐了。
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
丞相过列侯¹,群公饯²光禄³
译文:丞相去拜访列侯,一群显贵在光禄寺设立酒席互相送别。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
相如方老病,独归茂陵宿¹
译文:司马相如却正是年老多病,独自回到茂陵的家中。
注释:¹茂陵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晚年因消渴症(糖尿病)辞去官职,住在茂陵(汉武帝陵寝)。
此诗是一首五言古诗,但诗中多次出现工整的对偶句,如“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渭北走邯横,关东出函谷”“丞相过列侯,群公饯光禄”,这是唐代五言古诗的典型特征,而汉代的五言古诗中往往没有高频率的工整对仗出现。“步出城东门”借用了汉代五言诗的诗句。诗歌前六句平实悲壮地展现了关中地区远眺所见的冬日秋景,“青山横苍林,赤日团平陆”壮丽又贴切地展现了冬日山上万木凋零、平野开阔空旷的景象。诗歌第七句“秦地”二字承接上文,“万方会”三字引出下文。临近新年,首都长安地区的官员往来特别热闹,各地的官员来京城朝见皇帝,官员之间互相应酬、建设官场关系网,从公鸡晨啼开始,长安城内充斥着急于奔走的官员。诗人对这些冬日的应酬活动不大感兴趣,于是离开熙熙攘攘的长安城,独自回到城郊。末句“独归茂陵宿”巧妙地与首句“步出城东门”相呼应。诗歌最后,诗人借用司马相如的典故,托言年老多病远离京城交际圈,流露出诗人对官场风气的深深不满,也就点出了冬日出城游览的缘由:躲避城中的各种交际活动。
眷言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juàn)¹访舟客,兹川信可珍。
译文:回忆拜访友人的情景,新安江确实值得珍视。
注释:新安江:源出江西省婺源县西北率山,东流经休宁、歙县入浙江省境至建德县合兰溪水东北流为浙江。¹眷言:犹“睠然”,怀顾貌。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洞澈随清浅,皎镜无冬春。
译文:无论深处还是浅处,江水都清澈缥碧;无论春天还是冬天,江水都皎若明镜。
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千仞(rèn)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译文:千仞高的乔木在岸边生长,万丈深的水底可以看见游鱼。
沧浪有时浊,清济涸无津。
沧浪¹有时浊,清济²(hé)无津。
译文:沧浪之水有时也会浑浊,清澈的济水干涸时也失去了渡口。
注释:¹沧浪:水名。²济:济水,源出河南省王屋山,其故道过黄河而南,东流入山东省境,与黄河并行人海。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
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lín)磷。
译文:不如乘船顺流而去,俯身看见映在水中的鳞次栉比的石头。
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
纷吾隔嚣(xiāo)¹,宁假濯(zhuó)衣巾。
译文:自己既然离去京邑,和嚣尘相隔,不必借此水洗濯衣巾。
注释:¹嚣滓:犹“嚣尘”。
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
愿以潺(chán)(yuán)水,沾君缨上尘。
译文:希望用这缓缓流淌的水,拭去你帽缨上的尘土。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写景抒情,形神兼备。在对新安江清澄空明的景色的描写中,实际上渗透着诗人对喧闹都市和仕途的厌倦之情。

  古诗开始两句破题,诗人乘舟溯流,泛临新安江上,发现江上风景非常优美,心情为之一振,不由发出“兹川信可珍”的由衷感叹。

  接下四句,即承“兹川信可珍”意,铺陈描写。无论深处还是浅处,江水都清澈缥碧,略无一点一滴浑浊;无论春天还是秋天,江水都皎若明镜,不沾一丝一毫尘埃。江水简直清澈透了。所以,透过千仞江水,沿江山峰上苍松碧树的身影仍然清晰可见;俯视百丈水府,神情自若、倏忽往来的游鱼也络绎分明。“千仞”、“百丈”,极言江水之深——江水深深如许,而仍能映见乔树,忽闪游鱼,则一湾碧如玉清如月的新安江水,宛然可见。“写”、“见”二字,逼现水底奇景异观,直将江水之清莹缥碧反映出来。总此四句,诗人通过绘写江水之“深”,衬写出江水之“清”,以至使人感到虽深犹浅。这就是诗题中点出的“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的韵致。新安江之“信可珍”,正在于它的“清”。

  京官外发,一般都具有贬的意味。沈约此后曾致书徐勉,中有“出守东阳,意在止足”之语(见《梁书》本传),颇有点自宽自慰自我解嘲的意思,可见当时他的心情还是比较低沉的。世事浑沌,祸福难倚,万物皆空矣,由此,修行励志、洁身自好的独善其身的念头便油然而生。接下六句便是抒发这一情怀。

  七、八二句分用两个典故。沈约用此二典,前句顺用,后句反用,都为一意:沧浪之水有混浊的时候,清济之水也有干涸的时候。既然如此,那么“岂若乘斯去,俯映石磷磷。纷吾隔嚣滓,宁假濯衣巾?”诗人想到,既然自己时运如此不济,既然自己不能随世沉浮,那么,此次前往东阳,便与京师嚣世自然隔绝了,可以自由自在徜徉山水,泛咏皋壤,过上一段清静优闲的日子了,就不必还要假藉沧浪之水来洗濯衣巾、涤神爽志了。正点出此旨。细加品味,诗人言语之间颇有些“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一般的庆幸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自“沧浪”句以下,诗已转入抒情;但紧跟“岂若乘斯去”,却落“俯映石磷磷”一句,又回到写景,似颇突兀。实际上,这正是匠心独运之笔。抒情伊始,嵌入一句写景,首先便将诗意荡漾开去,在诗法上,恰似淡云出岫,显得舒展自如,张弛有度,而且,磷磷水中之石,棱角分明,自有一种清峻坚劲的品格在,诗人俯瞰其貌,不期然唤起了崇敬和向往之意,仿佛从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依托,映现出了自己的影子。所以,突入此句,实在是一种精神的宣言和戛戛独造的峥嵘品格的展现,暗寓了诗人此去东阳的人生追求。谓之神来之笔,殆不为过。

  最后,诗人似乎意犹未尽,寄语京城中的朋友:“愿以潺湲水,沾君缨上尘。”言语之中,颇有“世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得。此句收束全篇,照应诗题,显得周到而严密。诗人的精神似乎获得了解放,他不但洋溢出一种远离尘嚣的轻松愉快之情,更抑制不住透露出一种俯视人寰的超脱和自豪之感。

  诗人是久经官场沉浮了,对于一般的荣辱升迁,似乎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他以极平静的心情,欣赏新安江的清绮风光,描绘新安江水的清浅透澈,从而折射出诗人的清思洁想。而只是在游览的观想和反思之中,才逐渐流露出了身世之感和隐退之意,并由此反映出由苦闷、沉郁到解脱、轻松的复杂的思想历程,沉稳,老到。反映到文思上,便显得从容不迫,纡徐有致。从写景到抒情,从构句到用典,笔调细腻,婉转多姿,转换贴切自然,景、情、理络绎生辉。在庄重、澹淡的风貌中,显现出圆熟、深沉和隽永的神韵。

参考资料:
1、 盛庆斌编著.汉魏六朝诗鉴赏: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第170页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
出门何所见?春色满平芜(wú)¹
译文:出门看到了什么?只有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上的满眼春色。
注释:¹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
可叹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²
译文:令人感慨的是没有知己相伴,只有我,高阳的嗜酒之徒一个。
注释:¹可叹:令人感慨。²高阳一酒徒:《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沛公(刘邦)引兵过陈留,高阳儒生郦食其求见。使者入通,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使者出以告。郦食其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遂延入。终受重用。后以“高阳酒徒”指嗜酒而放荡不羁之人。

  这首诗的开端两句,一来便直接点题,直截了当,没有丝毫客套。“出门何所见?”蕴含深深的惆怅情感,显得悠长。似乎眼前的景色无法引起他的心思。或许是因为长期怀才不遇,前途堪忧,心中郁闷,所以才有了这种漫不经心之态度。初唐诗人可能会直接描写眼前的景色,并以对偶两句为引子。但对于高适来说,这些虚饰是可舍弃的,因为那不符合他豪迈的情怀。他必定要有所突破,因此次句平淡地写道:“春色满平芜”。虽然四季更迭,春天到来,春风吹过,原野上野草葱茏。然而,他自己却依然一事无成。

  后两句,诗人终于发出不满:“可叹无知己,高阳一酒徒!”他引用了一个典故,典故中的郦食其得到刘邦的赏识,而他自己多年的努力却未得回报,如此凄凉。其中“可叹”之意,表达无奈之情,如刀割心。诗人的不甘与悲愤尽显于此,也有几分怨憎与忧愤之意。引用“高阳酒徒”的典故,或许暗含自己的小心思。毕竟姓“高”,再加上与地名相关的故事。这实质上是诗人自我感触的表现,他渴望能遇到自己的“沛公”,以施展抱负。

  这首诗读起来清爽明了,开端以疑问句开篇,显得自然。但更多的是在妙用映衬手法。用“春色满平芜”来凸显诗人困窘的境遇;用前贤得志的典故,衬托诗人对功名的渴望。短短二十字间,将诗人的无奈和失意完美地表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李 丹.高适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M].武汉.崇文书局.2020.113-114

tiánjiāchūnwàng--gāoshì

chūménsuǒjiànchūnmǎnpíngtànzhīgāoyángjiǔ

愁里高歌梁父吟,犹如金玉戛商音。
愁里高歌梁父吟¹,犹如金玉戛(jiá)商音²
译文:愁闷时高歌一曲《梁父吟》,像敲金击玉一般发出悲凉的声音。
注释:¹《梁父吟》:梁父亦作梁甫,在泰山附近;《梁父吟》,乐曲名。²戛商音:戛,敲击。商音,五音之一,其声悲凉。
十年勾践亡吴计,七日包胥哭楚心。
十年勾践(jiàn)亡吴计¹,七日包胥(xū)哭楚心。
译文:要学勾践立下十年亡吴的大计,有包胥哭师秦庭七天七夜的坚心。
注释:¹十年句: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矢志灭吴,终于达到目的,洗雪了国耻。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空林。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齧(niè)空林¹
译文:秋雁悲鸣也懂得亡国的惨痛,空林饿虎白昼也要出来咬人。
注释:¹昼行句:作者自比饿虎,白天也要出来痛咬敌人。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
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¹
译文:我心中立下比海还深的誓愿,决不让中国大好河山永远沉沦!
注释:¹神州句:陆沉,沉沦,沦陷。
这首诗是作者写来勉励自己磨砺志气的,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侵略者的痛恨和矢志报仇的爱国精神。

èr

zhèngxiào sòngdài 

chóugāoliángyín yóujīnjiáshāngyīn 
shíniángòujiànwáng bāochǔxīn 
qiūsòngxīnhóng鸿āiguó zhòuxíngnièkōnglín 
xiōngzhōngyǒushìshēnhǎi kěnshǐ使shénzhōujìngché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