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沙惨淡连云起,曳杖悲歌行复止。
春城是处闻鼓鼙,好风依旧开桃李。
对花惆怅忽逢君,把酒无欢如啜水。
六年丧乱两相见,世路艰难嗟若此。
江边盗贼真游魂,挟虏声援图并吞。
金陵失守数骑入,会稽移跸千官奔。
只今州县多阻绝,消息时听行路说。
百川背海欲西流,八柱搘天愁更折。
苻坚陈乱丘山摧。夜闻鹤唳犹惊猜。
莫轻赤壁一炬火,曹瞒气焰随飞灰。
功名邂逅有快意,岂在今日无人哉。
天方稔祸祠豪杰,故遣君辈多沈埋。
亦知兴衰运有极,天时一半因人力。
男儿遇事不作难,看君赤手排荆棘。
惊沙惨淡连云起,曳杖悲歌行复止。
春城是处闻鼓鼙,好风依旧开桃李。
对花惆怅忽逢君,把酒无欢如啜水。
六年丧乱两相见,世路艰难嗟若此。
江边盗贼真游魂,挟虏声援图并吞。
金陵失守数骑入,会稽移跸千官奔。
只今州县多阻绝,消息时听行路说。
百川背海欲西流,八柱搘天愁更折。
苻坚陈乱丘山摧。夜闻鹤唳犹惊猜。
莫轻赤壁一炬火,曹瞒气焰随飞灰。
功名邂逅有快意,岂在今日无人哉。
天方稔祸祠豪杰,故遣君辈多沈埋。
亦知兴衰运有极,天时一半因人力。
男儿遇事不作难,看君赤手排荆棘。
刘子翚

刘子翚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 57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去年元夜¹时,花市²灯如昼³
译文:去年元宵节的时候,花市被灯光照的如同白昼。
注释:¹元夜:元宵之夜。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自唐朝起有观灯闹夜的民间风俗。北宋时从十四到十六三天,开宵禁,游灯街花市,通宵歌舞,盛况空前,也是年轻人蜜约幽会,谈情说爱的好机会。²花市:民俗每年春时举行的卖花、赏花的集市。³灯如昼:灯火像白天一样。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月上¹柳梢(shāo)头,人约黄昏后。
译文:与佳人相约在黄昏之后、月上柳梢头之时同叙衷肠。
注释:¹月上:一作“月到”。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译文:今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月光与灯光仍同去年一样。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湿 一作:满)
不见¹去年人,泪湿²春衫(shān)³袖。(湿  一作:满)
译文: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故人,相思之泪沾湿了春衫的衣袖。
注释:¹见:看见。²泪湿:一作“泪满”。³春衫:年少时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轻时的自己。

  这是首相思词,写去年与情人相会的甜蜜与今日不见情人的痛苦,明白如话,饶有韵味。词的上阕写“去年元夜”的事情,花市的灯像白天一样亮,不但是观灯赏月的好时节,也给恋爱的青年男女以良好的时机,在灯火阑珊处秘密相会。“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二句言有尽而意无穷。柔情密意溢于言表。下阕写“今年元夜”的情景。“月与灯依旧”,虽然只举月与灯,实际应包括二三句的花和柳,是说闹市佳节良宵与去年一样,景物依旧。下一句“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表情极明显,一个“湿”字,将物是人非,旧情难续的感伤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与唐朝诗人崔护的名作《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中描写了作者昔日一段缠绵悱恻、难以忘怀的爱情,抒发了旧日恋情破灭后的失落感与孤独感。

  上片追忆去年元夜欢会的往事。“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之夜的灯火辉煌,那次约会,两情相悦。周围的环境,花市,彩灯,明丽如同白天;明月,柳梢,都是相爱的见证。后两句情景交融,写出了恋人月光柳影下两情依依、情话绵绵的景象,制造出朦胧清幽、婉约柔美的意境。

  下片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想念伊人的伤感。“今年元夜时”写出主人公情思幽幽,喟然而叹。“月与灯依旧”作了明确的对比,今天所见,依然如故,引出“泪满春衫袖”这一旧情难续的沉重哀伤,表达出词人对昔日恋人的一往情深,却已物是人非的思绪。

  此词既写出了情人的美丽和当日相恋时的温馨甜蜜,又写出了今日伊人不见的怅惘和忧伤。写法上,它采用了去年与今年的对比性手法,使得今昔情景之间形成哀乐迥异的鲜明对比,从而有效地表达了词人所欲吐露的爱情遭遇上的伤感、苦痛体验。这种文义并列的分片结构,形成回旋咏叹的重叠,读来一咏三叹,令人感慨。

  这首元夜恋旧的《生查子·元夕》其实是朱淑真所作,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联系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但快乐的时光总是很快成为记忆。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时光飞逝如电,转眼到了“今年元夜时”,把主人公的情思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月与灯依旧”极其概括地交代了今天的环境。“依旧”两字又把人们的思绪引向上片的描写之中,月色依旧美好,灯市依旧灿烂如昼。环境依旧似去年,而人又如何呢?这是主人公主旨所在,也是他抒情的主体。词人于人潮涌动中无处寻觅佳人芳踪,心情沮丧,辛酸无奈之泪打湿了自己的衣襟。旧时天气旧时衣,佳人不见泪黯滴,怎能不伤感遗憾?上句“不见去年人”已有无限伤感隐含其中,末句再把这种伤感之情形象化、明朗化。

  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伤感之景,月与灯交织而就的花市夜景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灯、花、月、柳,在主人公眼里只不过是凄凉的化身、伤感的催化剂、相思的见证。而今佳人难觅,泪眼看花花亦悲,泪满衣袖。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无可奈何花落去,但那只似曾相识的燕子呢?那曾有的爱情真是无比难测吗?如果真的这样,那些两情相悦、缠绵悱恻的美丽韶华难道是在岁月中流走的吗?谁也不曾料到呵,错过了一季竟错过了一生。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人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世事在变,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都已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shēngzhā ·yuán

ōuyángxiū(shuōzhūshūzhēn) sòngdài 

niányuánshí huāshìdēngzhòu 
yuèshàngliǔshāotóu rényuēhuánghūnhòu 
jīnniányuánshí yuèdēngjiù 
jiànniánrén lèishī湿chūnshānxiù  (shī湿zuò mǎn )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暂系(xì)¹腾黄²马,仙人³上彩楼
译文:腾黄马闲置只能暂时拴系,因为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还有乘骑之时。
注释:¹系:拴置。²腾黄:神马名,又名乘黄。³仙人:这里指唐宪宗,因宪宗曾自称为仙人。⁴上彩楼:相传神仙喜居彩楼之上,这里喻指唐宪宗居于皇位。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须鞭¹玉勒(lè)(lì)²,何事谪(zhé)³高州
译文:驾驭骐骥的马吏本应备鞭候侍,究竟为何却把他贬遣到边远之地?
注释:¹须鞭:备鞭以待。须,等待之意。²玉勒吏:指马吏。这里指驾驭之臣。玉勒:用玉装饰的有嚼口的马笼头。³谪:贬遣。⁴高州:地名,唐代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东省茂名市附近,当时地多瘴疠,谪宦者多居之。
庭叶翻翻秋向晚。凉砧敲月催金剪。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倚栏。
庭叶翻翻¹秋向晚。凉砧(zhēn)²敲月催金剪³。楼上已清寒。不堪频催栏。
注释:¹翻翻:飘坠状。²凉砧:指捣练之砧。³催金剪:古代缝制寒衣,先捣练帛使柔熟,故句云“催金剪”。
邻翁开社瓮。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邻翁开社瓮(wèng)¹。唤客情应重。不醉且无归。醉时归路迷。
注释:¹社瓮:社酒之瓮。社,指秋社,古代风俗,于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祭社神酬谢秋收。
上片写时令,渲染出晚秋光景,“不堪频催栏”一句用意深婉。下片写题意“赴东邻之集”,“不辞”两句,弥见主人邀客情重,设辞有味。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
译文:采莲归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样盖满绿水。
秋风起浪凫雁飞。
秋风起浪凫(fú)¹雁飞。
译文:秋风吹起浪,野鸭大雁飞。
注释:¹凫:野鸭。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桂棹(zhào)兰桡(ráo)¹下长浦(pǔ)²,罗裙³玉腕(wàn)轻摇橹(lǔ)
译文:划起莲舟到岸边,穿着丝罗裙,玉腕轻摇船桨。
注释:¹桂棹兰桡:桂兰均为船桨,此处均指船。²下长浦:沿着水边向下游去。³罗裙:丝罗制的裙子。多泛指妇女衣裙。⁴玉腕:洁白温润的手腕。⁵橹: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这里可理解为船桨。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叶屿花潭¹极望平,江讴(ōu)越吹²相思苦。
译文:远远望去,小岛和深潭之间都是荷叶和莲花,传来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注释:¹叶屿花潭:屿潭之间满是荷叶荷花。屿,水中洲渚。潭,水边深处。²江讴越吹:泛指南方民歌。讴,徒歌。吹,有乐器伴奏的歌。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相思苦,佳期¹不可驻²
译文:相思苦,相会的日子留不住。
注释:¹佳期:这里指采莲女和征夫约会的时光。²驻:停留。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译文:塞外征夫仍然没有回来,江南采莲现在又已日暮。
今已暮,采莲花。
今已暮,采莲花。
译文:现在已经日暮,采摘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¹今那必尽娼(chāng)家²。
译文:她们未必全是娼家女。
注释:¹渠:伊,她。²娼家:乐妓之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官道¹城南把²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译文:城南大道采摘桑叶,哪比得上江上采莲花?
注释:¹官道:大道。²把:采。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chóu)¹
译文:莲花,有一片莲花,花叶是多么茂密重叠。
注释:¹稠叠:稠密重迭。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译文:荷叶虽然翠绿,但比起双眉却为之羞涩失色,红艳的荷花勉强比得上美丽的双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佳人¹不在兹²,怅望别离时。
译文:思念的人不在这里,怅望别离的时候。
注释:¹佳人:这里指所思念的人。²兹:这里。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牵花怜共蒂¹,折藕(ǒu)爱连丝²
译文:牵动了花,爱怜其两花共蒂;折断了藕,爱怜其藕丝不断。
注释:¹共蒂:即并头莲,一茎有红白两花。古人常用以比喻好夫妻。²丝:谐“思”,喻情思相连。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故情¹无处所²,新物³从华滋
译文:往日欢情无处寻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注释:¹故情:旧日的欢情。²无处所:无所寻觅。³新物:花和藕。⁴华滋:长得很茂盛。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不惜西津¹交佩解²,还羞³北海雁书迟。
译文: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赠,还忧愁北海雁书太晚。
注释:¹西津:这里作“南津”解,同“南浦”,分别之地。²交佩解:解佩赠与对方以表爱慕。³羞:此处意为忧,怕。⁴北海雁书:指塞外征夫寄来的书信。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采莲歌有节¹,采莲夜未歇。
译文:采莲歌有节拍,采莲整夜没有停歇。
注释:¹节:节拍。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pái)(huái)¹江上月。
译文:正碰到江风浩荡,又正值江月徘徊。
注释:¹徘徊:指月影慢慢移动。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¹何丰茸(róng)²
译文:月影慢慢移动,莲浦夜中相逢,吴姬越女如此之多。
注释:¹吴姬越女:泛指江南一带的采莲女。²丰茸:茂密的样子,指人多。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¹路几重?
译文:互相问寒江千里之外,关山的路程、征夫的消息。
注释:¹关山:关隘山岭。

  王勃的这首诗,虽是拟乐府旧题,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大的创新,代表着初唐时期诗歌创作的风气。

  诗写一位采莲女子怀念征夫的感情。诗人选择了傍晚同分采莲归来的特定背景来打写。一开始,诗即写女子采莲归来、绿水荡漾,沾湿了她的衣裳,又杂和着荷花的清香。这是女子经过一番采莲劳动的形象。这时,秋风吹起浪涛,野鸭和大雁受惊而高飞,也触动了采莲女的内心情感。这句写景有“兴”的意味。下面四句,接写这位年青漂亮,服饰华丽的女子,轻轻地摇着精美的画舫随波而下,极目眺望无边无际覆盖着绿叶的岛屿和开放着荷花的水潭,耳中听着远处传来的江上渔歌、吴越小曲。这些所见所闻,都惹起了她的相思苦恨,“相思”二字就是全诗的旨意。接着又用四句点明相思的由来,是因为岁月流逝,而出塞的征夫至今尚未归来,思妇在水上采莲,消磨时光,感到孤独寂寞;现在到了傍晚时分,她独自归来。触景生情,因而心中产生了思远的情怀。“今已暮”三宇,呼应首句的“归”字,表明这首诗所写的是采莲女子日暮归来时的相思之情。继而诗又探入一层,写思妇的品质。尽管傍晚采莲归来,独宿空床的生活令人难以煎熬,但采莲女还是忠贞于她们的爱情,坚持自已的操守,“那必尽娼家”,用反问句式,谓女子并没有都沦落为娼女,意即她自己决不会因为亲人远戍而变心。不仅不会变心,相反,比别人还要坚定。“官道”二句以疑问的口气,将采莲女和采桑女加以比较对照,认为前者比后者在爱情上更加忠诚,这其实是诗中思妇的自我表白。“城南把桑”系用汉乐府典故,《陌上桑》里的女子浪敷,是一个忠实于爱精的典型形象。此诗里的采莲女自云对丈夫的感情超过浪敷,可见,她对爱情是多么执着。

  从“莲花复莲花”到“还羞北海雁书迟”,主要是咏物写人,抒发思妇的离愁别恨。江上莲花朵朵,莲叶田田,花叶纷披,十分稠密。荷叶的翠绿色,比不上女于的禅娟蛾眉;鲜红娇艳的荷花,也只能差可与女子红润的脸庞相比美。这几句由纯为写物转到以物比人,着重突出女子的年青貌美,从而唤起她的离恨。“佳人不在兹,帐望别离时。”尽管江上环境很优美,自己也是韶华容颜,但因为征夫远在塞外,她惆怅地遥望那别离的地方,回忆当初难分难舍的情景,心中充满了悲作之感,转而咏物。“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牵动荷花,喜爱它们并蒂开放;折断莲藕,喜爱它们丝丝相连的缠绵形象。这两句寓情于物,借白藕的丝丝相连,荷花的同根并蒂,表达思妇征夫的柔情蜜意。今天,当日的两情依依己经无处可以寻找了。虽然物态还如同过去一样,但在思妇看来,它们只不过是一片生长得很茂盛的荷花荷叶而已,想到这里,不禁无限伤情。自己为爱情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到头来则长期为离愁别恨所折磨。“西津交佩解”,用晋葛洪《神仙传》记载的郑交甫在江边遇到两位神女,十分爱慕她们,神女解下玉佩以相赠的故事。这句意谓采莲女过去曾与征夫以身相许,而毫无悔恨。“北海雁书”,用汉班固《汉书·李广苏武传》中苏武北海牧羊,雁足传书的典故。此句则谓征夫在边塞上,久无书信,不免使女子产生担心和怀疑。这种忆昔伤今之情,归结到底,表现了采莲女深沉的相思情怀。这一节从时间和空间上反反复复地交错写来,对于女子的“相思苦”确实写得很深刻,富有感染力。

  从“采莲歌有节”到篇末,诗情再作转换和深化。本来,采莲女己经在日暮时分归来了,这里则写她夜间又到江上采莲。她一边采莲,一边有节奏地唱着采莲曲。夜间江上的景象和白天大不一样。傍晚,吹起了秋风,此时更是凉风萧瑟。高远的天空里,一轮明月伴随着采莲女来往徘徊,清淡的光辉照耀着江水,闪动着粼粼波光。江风冷月,传达出了采莲女深沉的枨触,再一次表达了她的“相思苦”的情怀。这里完全是寓情于景,没有从正面写情语。它与上文写其“采莲归”来时的情感,对照起来加以体会,颇得详略映衬之妙。采莲女在江上来往采莲,遇到了其他夜间出来采莲的吴娃越女,她们都打扮得很娇艳美丽。姐妹们相见,互致问候,都探问从这条寒江到达征夫所在的关山千里的边塞,究竟是山儿重,水几重。可见,饱受着别离的煎熬、相思的苦恨的女子,不是一个采莲女,而是许许多多日夜辛勤劳动的采莲妇女。这就在前文写采莲女“相思苦”的基础上,描写了广大劳动妇女在爱情婚姻上的不幸,将征夫思妇的普通题材,提高升华为一个富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主题,写得非常深刻,是十分可贵的。

  梁、陈以来,《采莲曲》是诗人常用的乐府旧题,大多或摹写水容物态,或描绘采莲女的容貌服饰。特别是在风格上,他们的作品比较浮艳绮靡。王勃的这首诗,虽然抒情主人公同样是采莲女,自然景物的描绘乃至遣词造语,也都明显地受到南朝诗人的影响,但所塑造的伤离恨别,刻骨相思的女子形象,尤其是思妇征夫的主题揭示出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则是南朝诗人所无法相比的。王勃在理论上对六朝余风深致不满,而在创作实践上又未能摆脱其影响。这首诗就是一个例证。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初唐诗歌从六朝余风向唐诗刚健爽朗的风格变化发展的轨迹。

  王勃以前的诗人拟写此题,都是五言短章,此诗则运用七言,篇幅也比较宏大,表现出初唐七古崇尚铺陈赋写的一般倾向。不过,此诗在“四杰体”七古中抒情性较强,很注意将人物的感情寄寓在客观景物的描写刻画之中,具有强烈抒情效果。诗以七言为基本句式,大量运用五言句,又灵活地参用“三五七”、“三三七”句式,学习、模仿乐府民歌的结体方式,也加强了诗的抒情性。诗中多用蝉联和复沓的形式,更使诗流转圆美,情韵婉扬。诗中“采莲”、“莲叶”、“莲花”、“花”、“叶”等字词多次出现,造成重迭复沓的形式,显然具有南朝民歌《西洲曲》的风味。并且重迭复沓的形式还往往与蝉联方式交织运用,节奏铿锵,音韵和婉。总之,虽然此诗具有叙事诗的骨髓,但它艺术上的成功之处乃在于抒情。此诗中几个主要表现方法,都对加强其抒情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30-33
2、 黄岳洲.中国古代文学名篇鉴赏辞典(上卷):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13-14

cǎilián

wáng tángdài 

cǎiliánguī 绿shuǐróng 
qiūfēnglàngyànfēi 
guìzhàolánráoxiàcháng luóqúnwànqīngyáo 
屿huātánwàngpíng jiāngōuyuèchuīxiāng 
xiāng jiāzhù 
sàiwàizhēngyóuwèihuán jiāngnáncǎiliánjīn 
jīn cǎiliánhuā 
jīnjìnchāngjiā 
guāndàochéngnánsāng jiāngshàngcǎiliánhuā 
liánhuāliánhuā huāchóudié 
cuìběnxiūméi huāhóngqiángjiá 
jiārénzài chàngwàngbiéshí 
qiānhuāliángòng zhéǒuàilián 
qíngchùsuǒ xīncónghuá 
西jīnjiāopèijiě huánxiūběihǎiyànshūchí 
cǎiliányǒujié cǎiliánwèixiē 
zhèngfénghàodàngjiāngshàngfēng yòuzhípáihuáijiāngshàngyuè 
páihuáiliánxiāngféng yuèfēngróng 
gòngwènhánjiāngqiānwài zhēngguānshānchóng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廉颇(pō)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¹,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²,拜为上卿(qīng)³,以勇气闻于诸侯。蔺(lìn)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huàn)者令(miào)贤舍人
译文: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时为赵国将军的廉颇率领赵军征讨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赵国人,他是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家的门客。
注释:¹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年。赵惠文王,赵国君主,名何。²阳晋:齐国城邑,在今山东菏泽西北。³上卿:战国时期诸侯国大臣中最高的官位。⁴宦者令:宦官的首领。⁵舍人:有职务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¹。秦昭(zhāo)²闻之,使人遗(wèi)³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¹⁰矣。君不如肉袒(tǎn)伏斧(fǔ)¹¹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shè)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¹²。”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¹³?”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¹⁴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¹⁵,宁许以负秦曲¹⁶。”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¹⁷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¹⁸。”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译文: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赵王同大将军廉颇以及诸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如果不给他,又恐怕秦国来攻打。尚未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到秦国去回复的使者,也未能找到。宦官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赵王问:“你是怎么知道他可以出使的?”缪贤回答说:“微臣曾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去,我的门客相如劝阻我不要去,问我说:‘您怎么会了解燕王呢?’我对他说:‘我曾随从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说“情愿跟您交个朋友”。因此了解他,所以打算投奔燕王。’相如对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宠于赵王,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结交。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燕国惧怕赵国,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掉上衣,露出肩背,伏在斧刃之下请求治罪,这样也许侥幸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为臣。为臣私下认为这人是个勇士,有智谋,应该可以出使。”于是赵王立即召见,问蔺相如:“秦王用十五座城池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能不能给他?”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得了我的宝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请求用城换璧,赵国如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给了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衡量一下两种对策,宁可答应它,使秦国来承担理亏的责任。”赵王说:“谁可以前往?”相如说:“大王如果无人可派,臣愿捧护宝璧前往出使。城邑归属赵国了,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好和氏璧,西行入秦。
注释:¹和氏璧:战国时著名的玉璧,是楚人卞和发现的,故名。事见《韩非子·何氏》。²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名则。³遗:送。⁴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⁵亡走燕:逃到燕国去。⁶何以知燕王:根据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⁷境上:指燕赵两国的边境。⁸幸于赵王:被赵王宠爱。幸,宠幸。⁹乃:却,竟然。¹⁰束君归赵:把您捆绑起来送还赵国。¹¹肉袒伏斧质:解衣露体,伏在斧质上。袒,脱衣露体。质,同“锧”,承斧的砧板。¹²宜可使:可供差遣。宜,适宜。¹³不:同“否”。¹⁴曲:理屈,理亏。¹⁵均之二策:衡量这两个计策。均,衡量。之,这。¹⁶宁许以负秦曲: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¹⁷奉:捧着。¹⁸完璧归赵:让璧完整无损地归还赵国。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坐章台¹见相如,相如奉璧奏²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³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yǐ)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¹⁰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¹¹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¹²于庭¹³。何者?严¹⁴大国之威以修敬¹⁵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guàn)¹⁶,礼节甚倨(jù);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yì),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¹⁷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nì)¹⁸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¹⁹固请²⁰,召有司²¹案图²²,指从此以往十五都²³予赵。相如度秦王特²⁴以诈佯为²⁵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²⁶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zhāi)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²⁷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²⁸相如广成传(zhuàn)²⁹。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yì)³⁰,怀其璧,从径道³¹亡,归璧于赵。
译文:秦王坐在章台上接见蔺相如,相如捧璧呈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宝璧传着给妻妾和左右侍从看,左右都高呼万岁。相如看出秦王没有用城邑抵偿赵国的意思,便走上前去说:“璧上有个小斑点,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把璧交给他,相如于是手持璧玉退后几步靠在柱子上,怒发冲冠,对秦王说:“大王想得到宝璧,派人送信给赵王,赵王召集全体大臣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贪得无厌,倚仗它的强大,想用空话得到宝璧,说给我们城邑恐怕不可能。’商议的结果是不想把宝璧给秦国。但是我认为平民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相不欺骗,更何况是大国之间呢!况且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就使强大的秦国不高兴,也是不应该的。于是赵王斋戒了五天,派我捧着宝璧,在朝廷上将国书交给我。为什么要这样呢?是尊重大国的威望以表示敬意呀。如今我来到贵国,大王却在一般的台观上接见我,礼节十分傲慢;得到宝璧后,传给姬妾们观看,这样来戏弄我。我观察大王没有给赵王十五城的诚意,所以我又取回宝璧。大王如果一定要逼我,我的头今天就同宝璧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相如手持宝璧,斜视庭柱,就要向庭柱上撞去。秦王怕他把宝璧撞碎,便向他道歉,坚决请求他不要如此,并召来有司查看地图,指明从某地到某地的十五座城邑都给赵国。相如估计秦王只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根本不可能得到,于是就对秦王说:“和氏璧是天下公认的宝物,赵王惧怕贵国,不敢不奉献出来。赵王送璧之前,斋戒了五天,如今大王也应斋戒五天,在殿堂上安排九宾大典,我才敢献上宝璧。”秦王估量,毕竟不可能强力夺取,于是就答应斋戒五天,把相如安置在广成宾馆。相如估计秦王虽然答应斋戒,也必定背约不给城邑,便派他的随从穿上粗麻布衣服,怀中藏好宝璧,从小路逃出,把宝璧送回赵国。
注释:¹章台:秦宫名,旧址今陕西长安故城西南角。²奏:进献。³美人:指秦王的姬妾。⁴偿赵城:把十五城补偿给赵国。⁵瑕:玉上的斑点或裂痕。⁶却立:倒退几步立定。⁷怒发上冲冠:愤怒得头发直竖,顶起了冠。形容极其愤怒。⁸负:倚仗。⁹布衣之交:平民间的交往。古代平民只穿麻衣、葛布,故称布衣。¹⁰逆:拂逆,触犯。¹¹斋戒: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做斋戒。¹²书:指赵王的复信。¹³庭:同“廷”,朝堂。¹⁴严:尊重,敬畏。¹⁵修敬:致敬。¹⁶列观:一般的台观,指章台。不在朝堂接见,说明秦对赵使的不尊重。¹⁷急:逼迫。¹⁸睨:斜视。¹⁹辞谢:婉言道歉。²⁰固请:坚决请求(相如不要把璧撞破)。²¹有司:职有专司的官吏。²²案图:查明地图。案,同“按”。²³都:城邑。²⁴特:只,只是。²⁵详为:假装做。详,同“佯”,假装。²⁶共传:等于说公认。²⁷设九宾:一种外交上最隆重的仪式。有傧相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宾,同“傧”。²⁸舍:安置。²⁹广成传:广成,宾馆名。传,传舍,宾馆。³⁰衣褐:穿着粗麻布短衣,指化装成平民百姓。³¹径道:小路。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¹以来二十馀(yú)君,未尝有坚明约束²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jiàn)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³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huò),唯大王与群臣孰(shú)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zú)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文:秦王斋戒五天后,就在殿堂上安排了九宾的大典礼,宴请赵国使者蔺相如。相如来到后,对秦王说:“秦国从穆公以来的二十余位君主,从没有一个是能切实遵守信约的。我实在是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从小路回到赵国了。况且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大王派遣一位使臣到赵国,赵国立即就会把璧送来。如今凭着秦国的强大,先把十五座城邑割让给赵国,赵国哪里敢留下宝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骗大王是应该被诛杀的,我愿意接受汤镬之刑,只希望大王和各位大臣从长计议此事!”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发出苦笑之声。侍从有人要拉相如去受刑,秦王趁机说:“如今杀了相如,终归还是得不到宝璧,反而破坏了秦赵两国的交情,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最终还是在殿堂上隆重地接见了相如,大礼完后让他回了国。
注释:¹缪公:即秦穆公。缪,同“穆”。²坚明约束:坚决明确地遵守信约。约束,信约。间:抄小路,与上文“从径道亡”相应。³立:立刻。⁴就汤镬:指接收烹刑。汤,沸水。镬,大锅。⁵孰:同“熟”,仔细。⁶嘻:苦笑声。⁷因而厚遇之:趁此优厚地款待他。⁸卒廷见相如:终于在朝堂上接见蔺相如。⁹毕礼而归之:举行完廷见的外交大礼然后送他回国。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译文: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一位有德行、有才能的贤大夫,出使诸侯国,能做到不辱使命,于是封相如为上大夫。此后秦国并没有把城邑给赵国,赵国也始终不给秦国宝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¹。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译文:此后秦国攻打赵国,夺取了石城。第二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杀死两万人。
注释:¹拔石城:攻取石城。石城,故址在今河南林州西南。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¹会于西河外渑池²。赵王畏秦,欲毋行³。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qiè)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jué)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miǎn)池。秦王饮酒酣(hān),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¹⁰,请奏盆缻(fǒu)¹¹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¹²相如,相如张目叱(chì)¹³之,左右皆靡¹⁴。于是秦王不怿(yì)¹⁵,为一击缶(fǒu)。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¹⁶。”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¹⁷,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¹⁸以待秦,秦不敢动。
译文: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想在西河外的渑池与赵王进行一次友好会见。赵王害怕秦国,打算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显得赵国既软弱又胆小。”赵王于是前去赴会,蔺相如随行。廉颇送到边境,和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和会谈结束,再加上返回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没回来,就请您允许我们立太子为王,以断绝秦国要挟的妄想。”赵王答应了,便去渑池与秦王会见。秦王饮到酒兴正浓时,说:“我私下里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您奏瑟一曲!”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一起饮酒,令赵王弹瑟。”蔺相如上前说:“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土乐,请让我给秦王捧上盆,来相互为乐。”秦王发怒,不答应。这时蔺相如向前进献瓦缻,并跪下请秦王演奏。秦王不肯击缻,蔺相如说:“在这五步之内,如果我自杀,脖颈里的血可以溅在大王身上了!”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睁圆双眼大声斥骂他们,侍从们都吓得倒退。因此秦王很不高兴,也只好敲了一下缻。相如回头来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国的大臣们说:“请你们用赵国的十五座城池向秦王献礼。”蔺相如也说:“请你们用秦国的咸阳向赵王献礼。”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也未能压倒赵王。赵国也部署了大批军队来防备秦国,因而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注释:¹为好:修好。²西河外渑池:西河,黄河西边。渑池,今河南渑池。³欲毋行:想不去。⁴诀:告别。⁵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算前往渑池的路程和会谈完毕的时间。道里,路程。⁶绝秦望:断绝秦国要挟胁迫的念头。⁷好音:喜欢音乐。⁸瑟:古代乐器,形似琴而较长大。通常配有二十五根弦。⁹御史:官名。战国时御史专管图籍,记载国家大事。¹⁰秦声:秦国的音乐。¹¹盆缻:均为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¹²刃:刀锋。这里是杀的意思。¹³叱:喝骂。¹⁴靡:倒下,这里指后退。¹⁵怿:愉快。¹⁶为秦王寿:祝秦王长寿,指向秦王献礼。¹⁷竟酒:直到酒宴完毕。¹⁸盛设兵:多布置军队。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¹。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²,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³。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nì)。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nú),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tǎn)负荆(jīng),因¹⁰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bǐ)贱之人,不知将军¹¹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wěn)颈之交¹²
译文:渑池会结束以后回到赵国,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作为赵国的将军,我有攻战城池作战旷野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来就出身卑贱,我感到羞耻,无法容忍在他的下面。”并且扬言说:“我遇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话后,不愿意和廉颇相会。每到上朝时,蔺相如常常声称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蔺相如外出,远远看到廉颇,蔺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向蔺相如抗议说:“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颇传出坏话,而您却害怕躲避着他,胆怯得也太过分了,一般人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有出息,请让我们辞去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众人都说:“廉将军比不上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尚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如今我们俩相斗,就如同两猛虎争斗一般,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之所以这样忍让,就是将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而将个人的私怨搁在后面罢了!”廉颇听说了这些话,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鞭,由宾客引领,来到蔺相如的门前请罪,他说:“我这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的胸怀如此宽大啊!”二人终于相互交欢和好,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友。
注释:¹右:上。古人以右为尊。²相如素贱人:指蔺相如这个人做过太监的家臣,向来微贱。素,素来,向来。³争列:争位次的高下。⁴引车避匿:将车子调转躲避。⁵舍人:指蔺相如的门客。⁶相与:一起,共同。⁷孰与秦王:与秦王相比怎么样?孰与,与……相比。孰,谁,哪一个。⁸驽:愚笨,拙劣。⁹负荆:背着荆条,表示愿受鞭打。¹⁰因:通过。¹¹将军:当时的上卿兼职将相,所以廉颇这样称呼蔺相如。¹²刎颈之交:指能够共患难、同生死的朋友。刎颈,杀头。刎,割。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正如他在本传传末所论赞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层层衬染,极力蓄势,造成人物形象的张势。司马迁在文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层层蓄势,有如王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王势为己用之睿智:为国纾难,利用国际舆论,借使秦负曲之势,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偿城,相如以“璧有瑕,请指示王”诓得玉璧后,抓住秦王贪婪的弱点,欲以璧击柱,借“秦恐璧破”之势威胁秦王;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使人怀璧归赵;渑池之会,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王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缶;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之势,迫使秦不敢动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马迁笔势陡转:多谋善断、意气风发的蔺相如竟对无理取闹的廉颇一再退忍避让,连门客都感到羞愧。当门客要离开他时,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相如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凸现在读者的眼前。

参考资料:
1、 刘先军 .《廉颇蔺相如列传》赏析 :湖南教育:综合版 ,2002年第17期 .

liánlìnxiànglièzhuàn

qiān liǎnghàn 

    liánzhě zhàozhīliángjiàng zhàohuìwénwángshíliùnián liánwèizhàojiàng  zhī yángjìn bàiwèishàngqīng yǒngwénzhūhóu lìnxiàngzhě zhàorén wèizhàohuànzhělìngmiàoxiánshèrén 

    zhàohuìwénwángshí chǔshì qínzhāowángwénzhī shǐ使rénwèizhàowángshū yuànshíchéngqǐng zhàowángjiàngjūnliánzhūchénmóu qín qínchéngkǒng jiàn  huànqínbīngzhīlái wèidìng qiúrénshǐ使bàoqínzhě wèi huànzhělìngmiàoxiányuē  chénshèrénlìnxiàngshǐ使  wángwèn  zhīzhī  duìyuē  chénchángyǒuzuì qièwángzǒuyān chénshèrénxiàngzhǐchén yuē  jūnzhīyānwáng  chényuē  chénchángcóngwángyānwánghuìjìngshàng yānwángchénshǒu yuē yuànjiéyǒu  zhīzhī wǎng  xiàngwèichényuē  zhàoqiángéryānruò érjūnxìngzhàowáng yānwángjiéjūn jīnjūnnǎiwángzhàozǒuyān yānwèizhào shìgǎnliújūn érshùjūnguīzhào jūnròutǎnzhìqǐngzuì xìngtuō  chéncóng wángxìngshèchén chénqièwèirényǒngshì yǒuzhìmóu shǐ使  shìwángzhàojiàn wènlìnxiàngyuē  qínwángshíchéngqǐngguǎrénzhī fǒu  xiàngyuē  qínqiángérzhàoruò   wángyuē   chéng nài  xiàngyuē  qínchéngqiúérzhào zàizhào zhàoérqínzhàochéng zàiqín jūnzhīèr nìngqín  wángyuē  shuíshǐ使zhě  xiàngyuē  wángrén chényuànfèngwǎngshǐ使 chéngzhàoérliúqín chéng chénqǐngwánguīzhào  zhàowángshìsuìqiǎnxiàngfèng西qín 

    qínwángzuòzhāngtáijiànxiàng xiàngfèngzòuqínwáng qínwáng zhuànshìměirénzuǒyòu zuǒyòujiēwànsuì xiàngshìqínwángchángzhàochéng nǎiqiányuē  yǒuxiá qǐngzhǐshìwáng  wángshòu xiàngyīnchíquè zhù shàngchōngguān wèiqínwángyuē  wáng shǐ使rénshūzhìzhàowáng zhàowángzhàoqúnchén jiēyuē qíntān qiáng kōngyánqiú chángchéngkǒng  qín chénwèizhījiāoshàngxiāng kuàngguó qiězhīqiángqínzhīhuān  shìzhàowángnǎizhāijiè shǐ使chénfèng bàisòngshūtíng zhě yánguózhīwēixiūjìng jīnchénzhì wángjiànchénlièguàn jiéshèn  zhuànzhīměirén nòngchén chénguànwángchángzhàowángchéng chén wángchén chéntóujīnsuìzhù  xiàngchízhù zhù qínwángkǒng nǎixièqǐng zhàoyǒuàn zhǐcóngwǎngshízhào xiàngduóqínwángzhàyángwèizhàochéng shí nǎiwèiqínwángyuē  shì tiānxiàsuǒgòngzhuànbǎo zhàowángkǒng gǎnxiàn zhàowángsòngshí zhāijiè jīnwángzhāijiè shèjiǔbīntíng chénnǎigǎnshàng  qínwángduózhī zhōngqiángduó suìzhāi shèxiàngguǎng广chéngzhuàn xiàngduóqínwángsuīzhāi juéyuēchángchéng nǎishǐ使cóngzhě huái怀 cóngjìngdàowáng guīzhào 

    qínwángzhāihòu nǎishèjiǔbīntíng yǐnzhàoshǐ使zhělìnxiàng xiàngzhì wèiqínwángyuē  qínmiàogōngláièrshíjūn wèichángyǒujiānmíngyuēshùzhě chénchéngkǒngjiànwángérzhào lìngrénchíguī jiànzhìzhào qiěqínqiángérzhàoruò wángqiǎnjièzhīshǐ使zhìzhào zhàofènglái jīnqínzhīqiángérxiānshízhào zhàogǎnliúérzuìwáng chénzhīwángzhīzuìdāngzhū chénqǐngjiùtānghuò wéiwángqúnchénshúzhī  qínwángqúnchénxiàngshìér zuǒyòuhuòyǐnxiàng qínwángyīnyuē  jīnshāxiàng zhōngnéng érjuéqínzhàozhīhuān yīnérhòuzhī shǐ使guīzhào zhàowángzhīqín  tíngjiànxiàng érguīzhī 

    xiàngguī zhàowángwèixiánshǐ使zhūhóu bàixiàngwèishàng qínchéngzhào zhàozhōngqín 

    hòuqínzhào shíchéng míngnián gōngzhào shāèrwànrén 

    qínwángshǐ使shǐ使zhěgàozhàowáng wángwèihǎohuì西wàimiǎnchí zhàowángwèiqín xíng lián lìnxiàngyuē  wángxíng shìzhàoruòqiěqiè  zhàowángsuìxíng xiàngcóng liánsòngzhìjìng wángjuéyuē  wángxíng duódàohuìzhī huán guòsānshí sānshíhuán qǐngtàiwèiwáng juéqínwàng  wángzhī suìqínwánghuìmiǎnchí qínwángyǐnjiǔhān yuē  guǎrénqièwénzhàowánghǎoyīn qǐngzòu  zhàowáng qínshǐqiánshūyuē mǒuniányuè qínwángzhàowánghuìyǐn lìngzhàowáng  lìnxiàngqiányuē  zhàowángqièwénqínwángshànwèiqínshēng qǐngzòupénfǒuqínwáng xiàng  qínwáng  shìxiàngqiánjìnfǒu yīnguìqǐngqínwáng qínwángkěnfǒu xiàngyuē  zhīnèi xiàngqǐngjǐngxuèjiànwáng  zuǒyòurènxiàng xiàngzhāngchìzhī zuǒyòujiē shìqínwáng wèifǒu xiàngzhàozhàoshǐshūyuē mǒuniányuè qínwángwèizhàowángfǒu  qínzhīqúnchényuē  qǐngzhàoshíchéngwèiqínwángshòu寿  lìnxiàngyuē  qǐngqínzhīxiányángwèizhàowángshòu寿  qínwángjìngjiǔ zhōngnéngjiāshèngzhào zhàoshèngshèbīngdàiqín qíngǎndòng 

    guīguó xiànggōng bàiwèishàngqīng wèizàiliánzhīyòu liányuē  wèizhàojiàng yǒugōngchéngzhànzhīgōng érlìnxiàngkǒushéwèiláo érwèishàng qiěxiàngjiànrén xiū rěnwèizhīxià  xuānyányuē  jiànxiàng zhī  xiàngwén kěnhuì xiàngměicháoshí chángchēngbìng liánzhēngliè érxiàngchū wàngjiànlián xiàngyǐnchē shìshèrénxiàngjiànyuē  chénsuǒqīnérshìjūnzhě jūnzhīgāo jīnjūnliántóngliè liánjūnxuānèyánérjūnwèizhī kǒngshūshèn qiěyōngrénshàngxiūzhī kuàngjiàngxiàng chénděngxiào qǐng  lìnxiàngzhǐzhī yuē  gōngzhīshìliánjiàngjūnshúqínwáng  yuē  ruò  xiàngyuē  qínwángzhīwēi érxiàngtíngchìzhī qúnchén xiàngsuī wèiliánjiàngjūnzāi niànzhī qiángqínzhīsuǒgǎnjiābīngzhàozhě liǎngrénzài jīnliǎnggòngdòu shìshēng suǒwèizhě xiānguójiāzhīérhòuchóu  liánwénzhī ròutǎnjīng yīnbīnzhìlìnxiàngménxièzuì yuē  jiànzhīrén zhījiàngjūnkuānzhīzhì  xiànghuān wèiwěnjǐngzhījiā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