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职亚陶公,归程与梦同。柳垂平泽雨,鱼跃大河风。
二职亚陶公,归程与梦同。柳垂平泽雨,鱼跃大河风。
混迹威长在,孤清志自雄。应嗤向隅者,空寄路尘中。
混迹威长在,孤清志自雄。应嗤向隅者,空寄路尘中。

sòngyuánzànzhòngrènlóngménxiàn--lún

èrzhítáogōngguīchéngmèngtóngliǔchuípíngyuèfēng

hùnwēizhǎngzàiqīngzhìxióngyīngchīxiàngzhěkōngchénzhōng

卢纶

卢纶

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唐玄宗天宝末年举进士,遇乱不第;唐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经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宰相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州户曹、河南密县令。之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唐德宗朝,复为昭应县令,出任河中元帅浑瑊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不久去世。著有《卢户部诗集》。 ▶ 317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山何其悲,鬼雨洒空草。
南山¹何其悲,鬼雨²洒空草³
译文:终南山上荒凉的景象多么悲凄,鬼雨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
注释:¹南山:此指终南山,即秦岭山脉,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彻陕西蓝田,凡长安以南诸山,皆属终南范围。²鬼雨:因死亡者的腐恶气味弥漫而降下的雨。³空草:空净的草野。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
长安夜半秋,风前几人老¹
译文:长安秋夜飘忽的霖雨带来阵阵寒意,在这寒风前多少魂灵离去。
注释:¹老:死,老死。
低迷黄昏径,袅袅青栎道。
低迷¹黄昏径²,袅(niǎo)³青栎(lì)
译文:在幽暗的小径上,有夹道的青栎为它们送行。
注释:¹低迷:昏暗迷离。²径:小道。³袅袅:风摇树木状。⁴青栎道:植有栎木行道树的道路。栎,落叶乔木,叶子长椭圆形,木坚可做枕木。。
月午树无影,一山唯白晓。
月午¹树无影²,一山唯白晓³
译文:在青冥的天空中,有惨白的月亮为它们照明。
注释:¹月午:指月到中天,月光直照。²树无影:“无”字《汇解》本作“立”,据宋刊本、金刊本、日本内阁文库本改。因月光垂直照下,故后有“树无影”之说。³惟白晓:指月光照得南山一片凄淡虚白,如同天晓。
漆炬迎新人,幽圹萤扰扰。
漆炬¹迎新人²,幽圹(kuàng)³扰扰
译文:那一排排坟茔早已燃起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
注释:¹漆炬:漆灯,这里指鬼火、磷火。²新人:新死者。³圹:墓穴。⁴萤:亦指磷火。⁵扰扰:纷乱的样子。

  这首诗抒写死葬之悲。南山在诗中俨然便是一处亘古坟场,是众生最终归宿的象征,那儿到处浮动着森然鬼气。钱钟书称赏李贺“咏鬼诸什”“意境阴凄,悚人毛骨”,“幻情奇彩,前无古人”,《谈艺录》所举数篇例证中就有这《感讽》第三首。

  诗歌首句一“悲”字,为全篇定下悲戚哀怨的基调,隐见长吉内心的生命忧惧。此时“鬼雨”破空而来,洒落在空净的草地之上,顿使生人感受到它胁逼的力量。“鬼”“雨”二字如此搭配为长吉所独创,这个新造词意在表明由于死者之多,其腐恶气味不断弥漫,竟至形成“鬼雨”到处飘洒,如是则愈能显出作者对死亡的厌患。“长安夜半秋”忽又明确交待时地季节,长安可凭以确定南山的方位,“秋”之季度则实为此诗的底色,秋的衰变、秋的萧杀,自然引出了下句的“风前几人老”。

  正因为秋风催人衰老逝去,诗人既而想象初丧者通过青栎道入山走向墓地的凄凉情景。安昏的山路上,光线昏暗低迷,两旁是栎树在风中摇摆;这时秋月正明,投射下惨白的月光,照得一山虚明如晓,由于月处中天,树影凝聚于树冠之下如同没有影子一般,益发森怖可畏。终于到达目的地了:但见磷火荧荧宛若漆灯迎接新亡之人,就好像萤火虫在幽暗的圹穴前纷乱飞舞,令人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无论谁只要达于此地,即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而后伴随着他的便是永恒的暗夜和死寂。

  此诗造语炼词,颇为讲究,正所谓“不犯俗尘,人情鬼语”(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诸如“鬼雨”二字的新创,“月午树无影”的奇幻境象,“漆炬迎新人”的幽僻惊悚,皆是长吉呕心镂骨、凿险追幽之处。清牟愿相评李贺诗“如雨洗秋坟,鬼灯如月”(《小澥草堂杂论诗》),牟氏评语所用文学意象正是来自此诗。

参考资料:
1、 闵泽平.李贺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169-177
2、 周啸天 等.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560-562
3、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26-1027
4、 吉新宏.观望者:现实秩序中的李贺.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52-56
5、 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47

gǎnfěngshǒu ·sān

 tángdài 

nánshānbēi guǐkōngcǎo 
chángānbànqiū fēngqiánrénlǎo 
huánghūnjìng niǎoniǎoqīngdào 
yuèshùyǐng shānwéibáixiǎo 
yíngxīnrén yōukuàngyíngrǎorǎo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yǐn)¹其雷²,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huáng)³?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译文:听那隆隆的车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注释:¹殷:声也。²雷:喻车声。³遑:闲暇。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译文:听那隆隆的车声,在南山的边上响起。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译文:听那隆隆的车声,在南山的脚下轰鸣。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毛诗序》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虽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

  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这种转折实质上表现了情与理的矛盾冲突。《诗序》称“劝以义”,就是着眼于其理的一面,以张扬其伦理教化的意义,但忽视了其情的一面,而且是此诗的主要一面,因而受到后人的质疑。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批评了《诗序》的这一偏颇:“按诗‘归哉归哉’,是望其归之辞,绝不见有‘劝以义’之意。”崔述的《读风偶识》也称:“今玩其词意,但有思夫之情,绝不见所谓‘劝义’者何在。”然而“绝不”云云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样失之偏执。还是朱熹概括得好:“于是又美其德,且冀其早毕事而还归也。”(《诗集传》)近人陈子展《诗经直解》称此诗“既劝以大义,又望其生还,可谓得情理之正者也”,诚为中肯之论。

  此诗以重章复叠句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在反复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逗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诚如胡承珙所云:“细绎经文三章,皆言‘在’而屡易其地,正以雷之无定在,兴君子之不遑宁居。”(《诗经后笺》)“遑”、“息”、“居”三字则层层深入地表现了忠于职守、不敢懈怠的态度。此诗的每一章虽只寥寥数语,却转折跌宕,展示了女主人公抱怨、理解、赞叹、期望等多种情感交织起伏的复杂心态,活现出一位思妇的心理轨迹,堪称妙笔。初读此诗会不得要领,或以偏概全,产生上文所述的岐见,因而姚际恒会这样批评朱熹:“夫冀其归,可也,何必美其德耶!二义难以合并,诗人语意断不如是。”殊不知诗作为心灵的自白,断不是非此即彼的逻辑推理,可以说诗人之语正当如是。此诗之妙正在于其上下不一的语意转折,在否定亦复肯定中呈现活的心灵。此外,此诗的语言简洁朴素,齐言中又有长短相错,模拟说话的声口,在一唱三叹中倾吐衷情,颇为传神。(黄宝华)

yǐnléi

míng xiānqín 

yǐnléi zàinánshānzhīyáng wéi gǎnhuòhuáng zhēnzhēnjūn guīzāiguīzāi 
yǐnléi zàinánshānzhī wéi gǎnhuáng zhēnzhēnjūn guīzāiguīzāi 
yǐnléi zàinánshānzhīxià wéi huòhuángchǔ zhēnzhēnjūn guīzāiguīzāi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风雨替花愁¹。风雨罢,花也应休²。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
译文:不必替花儿忧愁她经受风吹雨打,风雨停歇时,也是花儿应当凋落的时候。劝君不要吝惜花前醉饮,人生难得如此痛饮。今年花谢了,明年花谢了,人就是在这一次次花谢中,白了头发。
注释:青杏儿:词牌名,即“摊破南乡子”,又名“似娘儿”、“庆灵椿”,因赵秉文有此词而得名“闲闲令”。双调六十二字,平韵。¹风雨替花愁:即“替花愁风雨”的倒装。²休:凋落。
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乘兴两三瓯(ōu)¹。拣溪山好处追游²。但教³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译文:趁着有兴致,喝它两三杯。选一处绿水青山美如画的地方,好好地去游览一番吧!只要是身边有酒心中无事,管它有花也好,无花也好,管它是春天,还是秋天,就应该痛痛快快畅游。
注释:¹瓯:杯。²追游:追寻景色游赏。³教:使、令。

  古代诗词中,以“游春”、“咏春”为主题的作品何止千百篇,但内容大多不外乎“伤春”、“怅春”。赵秉文的这首《青杏儿》不与前人雷同,风格清新,语句明白如话,本色天然。

  上片首句:“风雨替花愁”,语句凝炼,一个“替”字,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花的关切之情。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娇嫩的花儿必将遭受风雨的摧残。多情的词人不免“替”花儿深深地担忧。“风雨罢,花也应休”,想来当肆虐的狂风暴雨过后,遍地残红,花期也该成为过去了吧。花开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赏花人、惜花人,也就在这花飞花谢、春去春来中白了少年头。所以,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时光如流水,莫负春光啊,这也是“劝君莫惜花前醉”的缘故。词的上片写至此处,词人表达了几许怅惘悲伤之感。

  然而,词人却不想用更多的悲凉、迟暮感来感染读者。笔调轻轻一转,“乘兴两三瓯”,下片意境立刻由沉闷、苦恼转向了明彻、欢快。“莫惜”深化为“乘兴”,揭示人们要积极开创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要尽情享受。两三盏薄酒,听江山清风,观山间明月,柳绿花红,莺飞草长,造物是这样的神奇,大自然是这样的美妙,做人应该“拣溪山好处追游”,得欢愉时且欢愉,莫要自寻烦恼。“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词的结尾表达只要胸襟豁达,有美酒相伴,无俗事缠身,有花也罢,无花也罢,春天永远常在,春光永远无限。

  这首词上下片对比鲜明,语言通俗易懂,又不流于俗白,体现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旷达的人生情怀。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2412页

qīngxìngér ·fēnghuāchóu

zhàobǐngwén jīncháo 

fēnghuāchóu fēng huāyīngxiū quànjūnhuāqiánzuì jīnniánhuāxiè míngniánhuāxiè báiliǎoréntóu 
chéngxìngliǎngsānōu jiǎnshānhǎochùzhuīyóu dànjiàoyǒujiǔshēnshì yǒuhuāhǎo huāhǎo xuǎnshènchūnqiū 

丹阳渡口遇同乡,欲语匆匆怨夕阳。
丹阳渡口遇同乡,欲¹语匆匆怨夕阳。
译文:在丹阳的渡口偶遇同乡,想要多聊几句,无奈天色向晚,必须趁早渡江,所以只能打声招呼就匆匆踏上旅途。
注释:¹欲:想要。
君返江南我江北,云山千叠断人肠。
君返江南我江北,云山千叠¹断人肠。
译文:你回到江南,而我留在江北,重重云山阻断了我的归乡路,不由得肝肠欲断。
注释:¹千叠:千重。

  诗歌首句点题,以平平的语调,交代了这一次邂逅相遇。但其中的意味,却很是深长。“丹阳渡口”,好像只是说明相遇的地点,其实还包含着彼此均在客途、都怀有思乡之情的意思;双方的关系是“同乡”,也就表明他们所思念的故乡乃是同一块土地,彼此的感情当然更加接近了。中国人向来重视乡谊,这一对同乡友人在异地不期而遇,所谓“老乡看老乡,两眼泪汪汪”,彼此格外亲切,而平日深藏在心、难以对他人言说的乡愁,突然被激发出来了。这时刻,二人不知有多少话要说,夕阳却正在渐渐西沉,作者必须赶快渡过江去,容不得细述衷肠。第二句“欲语匆匆怨夕阳”,写得生动而传神,好像可以看到二人执手相望,边匆匆寒暄边打量着天边落日,难分难舍却不能不马上分手的一种情态。

  前二句同时从双方落笔,后二句偏向作者一方,把自己的怀乡之情更推进一层。这是因为:双方虽同在客途,却一是南返,离故乡日近;一是北上,离故乡日远。好像本来是二人同病相怜,此刻却是一方痊愈一方恶化,情绪又不一样了。恶化的一方由于另一方的对照,显得更加可哀。顺着友人将要归去的道路遥遥眺望,只见山峰连绵,与暮云相接,更显得层层叠叠。这“云山千叠”,本来并不能阻挡游子归乡,陈十八就正要越过它而去。然而,对于作者来说,它又是一种象征,好像是迫使他不能不离乡远去的一切力量,使他与故乡阻隔。所以,望着这重重云山,不由得肝肠欲断,悲不自胜。

  思乡的诗作,前人写得太多,不易见好。这一首却不乏新鲜感,读来颇能动人。这不但因为作者抓住了一个特殊的背景,所表现的情绪不同一般,而且在短短四句中,写得层层递进,将人们熟见的思乡题材,表现得格外鲜明强烈。

明神司过岂令冤,暗室由来有祸门。
明神¹司过²岂令冤,暗室³由来有祸门。
译文:英明的神灵掌管人间一切是非功过,怎会令它是非不分功过不明?即使是暗室也自有致祸之门。
注释:¹明神:对神的尊称。²司过:掌握人的罪过。³暗室:谓隐避之处,暗处。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石能言。
莫为无人欺一物,他时须虑(lǜ)石能言¹
译文:请别以为暗室无人,就可以一掌遮天地!总有那么一天会来到:石头也会说话啊!
注释:¹石能言:石头能讲话。

  这是一首短诗,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包含着作者对当前局势的无限痛心。人世间事,错综复杂,诗人在无何奈何之余,只好藉明神以示警,设想到终有一天石亦能言,则一切是非恩怨,自无所遁于天地之间。语极沉痛。一二句谓神明司过,不冤枉好人,不放纵坏人;暗中策谋,乃招祸之门。三四句谓莫因无人知晓而敢于暗中欺人,将来总有一天,真相大白,石亦能为证。

  此诗纯为议论,而论中有象,其象则在“暗室欺人”、“石亦能言”;而议中寓情,其情在“岂令”、“由来”、“莫为”、“须虑”,虚字呼应,一气转旋,每转愈深。对此类题目的诗,实在是很难以一般七绝的艺术技巧来衡量了。

参考资料:
1、 郑在瀛.李商隐诗全集 汇编今注简释:崇文书局,2011:160
2、 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769-771
3、 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2278

míngshén

shāngyǐn tángdài 

míngshénguòlìngyuān ànshìyóuláiyǒuhuòmén 
wèirén shíshínéngy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