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浪空仍白,云峰远更青。
乾坤几万里,聚落一浮萍。
自昔闻溟渤,从今小洞庭。
端如初发覆,坐觉病眸醒。
晴浪空仍白,云峰远更青。
乾坤几万里,聚落一浮萍。
自昔闻溟渤,从今小洞庭。
端如初发覆,坐觉病眸醒。
喻良能

喻良能

婺州义乌人,字叔奇,号香山。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补广德尉。历迁工部郎中、太常寺丞。出知处州,寻以朝请大夫致仕。尝进《忠义传》二十卷,孝宗深加叹赏,即命颁行。为文精深典雅。有《香山集》、《家帚编》等。 ▶ 7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望君烟水¹阔,挥手泪沾巾。
译文: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注释:¹烟水:茫茫的水面。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飞鸟¹(mò)何处²,青山空向人³
译文: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注释:¹飞鸟:比喻远行的人。²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³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长江一帆远,落日¹五湖²春。
译文: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注释:¹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²五湖:这里指太湖。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谁见汀(tīng)¹上,相思愁白蘋(pín)²
译文: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注释:¹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²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10-411

jiànbiéwángshínányóu

liúzhǎngqīng tángdài 

wàngjūnyānshuǐkuò huīshǒulèizhānjīn 
fēiniǎochù qīngshānkōngxiàngrén 
chángjiāngfānyuǎn luòchūn 
shuíjiàntīngzhōushàng xiāngchóubáipín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鸳鸯帐¹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
译文:那鸳鸯帐里的缱绻,难舍难分。想到爱人这一去,山长路远,万里迢遥,潸然泪下。
注释:¹鸳鸯帐:绣有鸳纹的帐帏。
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明镜半边钗(chāi)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译文:将半边明镜、一股钗子交付给爱人,只要人生还在,在哪里都会再度相逢。

sòngrén

 tángdài 

yuānyāngzhàngnuǎnróng guānshānwànchóng 
míngjìngbànbiānchāi shēngchùxiāngféng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道是梨花不是¹,道是杏花不是。白白²与红红³,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líng)微醉。
译文:说它是梨花又不是梨花。说它是杏花它也不是杏花。花瓣白白又红红,难道是春风特有的情味?曾记得,曾记得,武陵渔人被陶醉。
注释:¹道是梨花不是:说它是梨花它又不是梨花,梨花是白色的,所以看到白色的桃花这样说。道,说。²白白:这里指白色的桃花。³红红:这里指红色的桃花。⁴东风:春风。⁵武陵:郡名,郡治在今湖南省常德县境。陶渊明《桃花源记》曾写到武陵渔者发现世外桃源的事,这里“武陵”也有世外桃源的意思。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发端二句飘然而至,虽明白如话,但决非一览无味,须细加玩味。词人连用梨花、杏花比拟,可知所咏之物为花。道是梨花——却不是,道是杏花——也不是,则此花乍一看去,极易被误认为梨花,又极易被误认为杏花。仔细一看,却并非梨花,也并非杏花。因此可知此花之色,有如梨花之白,又有如杏花之红。

  “白白与红红”紧承发端二句,点明此花之为红、白二色。连下两组状色的叠字,极简炼、极传神地写出繁花似锦、二色并妍的风采,也暗指它风韵别具一格,既有梨花之白,又有杏花之红,白中带红,如佳人冰雪肌肤微露红晕,有娇羞之态。 “白白”、“红红”两组叠字,简练、传神,使人如亲眼目睹红粉交错、繁花满枝的娇妍景致。

  “别是东风情味”上句才略从正面点明花色,此句词笔却又轻灵地宕开,不再从正面著笔,而从唱叹之音赞美此花之风韵独具一格,超拔于春天众芳之上。实在少此一笔不得。可是,这究竟是一种什么花呢?

  “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结笔仍是空际著笔,不过,虽未直接点出花名,却已作了不管之答。“曾记。曾记”,二语甚妙,不但引起读者的注意,呼唤起读者的记忆,且暗将词境推远。“人在武陵微醉”,武陵二字,暗示出此花之名。陶渊明《桃花源记》云:武陵渔人曾“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终于来到世外桃源。原来,此花属桃源之花,花名就是桃花。句中“醉”之一字,写出此花之为人所迷恋的感受。词境以桃花源结穴,馀味颇为深长。它可能意味着女词人的身份(宋词习以桃溪、桃源指妓女居处),也可能有取于桃花源凌越世俗之意。

  此词所咏为红白桃花,这是桃花的一种,“桃品甚多……其花有红、紫、白、千叶、二色之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果部》)红白桃花,就是同树花分二色的桃花。北宋邵雍有《二色桃》诗:“施朱施粉色俱好,倾城倾国艳不同。疑是蕊宫双姊妹,一时携手嫁东风。”诗虽不及严蕊此词含蕴,但可借作为此词的一个极好注脚。

  此词绝不同于一般滞于物象的咏物词,它纯然从空际著笔,空灵荡漾,不即不离,写出红白桃花之高标逸韵,境界愈推愈高远,令人玩味无极而神为之一旺。就艺术而言,可以说是词中之逸品。

参考资料:
1、 夏承焘等著.宋词鉴赏辞典 下: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1219页
2、 刘默,陈思思,黄桂月编著.宋词鉴赏大全集 下: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09:第448页

mènglìng ·dàoshìhuāshì

yánruǐ sòngdài 

dàoshìhuāshì dàoshìxìnghuāshì 
báibáihónghóng biéshìdōngfēngqíngwèi 
céng céng rénzàilíngwēizuì 
有客谁人肯夜过?独怜风景奈愁何。
有客谁人肯夜过¹?独怜风景奈愁何。
译文:深夜有谁肯来拜访我,孤身一人,暗自叹息,这里的风景再美也无法排遣我的愁绪。
注释:¹过:拜访。
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
边鸿怨处迷霜久,庭树空来见月多。
译文:边塞的鸿雁哀怨,已经迷失在霜里很久,庭院里的树叶飘落,空荡荡的,因此看到的月色更多。
故国杳无千里信,彩弦时伴一声歌。
故国杳(yǎo)无千里信,彩弦¹时伴一声歌。
译文:故乡在千里之外,你们杳无音信,遥想当年,我们几人弦歌相伴。
注释:¹彩弦:彩饰的弦乐器。
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望白河。
驰心只待城乌晓,几对虚檐¹望白河²
译文:我的心向往如车马驱驰,却只能等待城头上的鸦声唤起天色破晓,漫漫长夜,几番对着凌空的屋檐,望着银河我久久无法入眠。
注释:¹虚檐:凌空的屋檐。²白河:银河。

jùnzhāiqiūshìchùshìxiùcái--

yǒushuírénkěnguòliánfēngjǐngnàichóu

biān鸿hóngyuànchùshuāngjiǔtíngshùkōngláijiànyuèduō

guóyǎoqiānxìncǎixiánshíbànshēng

chíxīnzhǐdàichéngxiǎoduìyánwàngbái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林尽水源¹,便²³一山,山有小口,仿佛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¹⁰数十步,豁然开朗¹¹。土地平¹²¹³,屋舍¹⁴(yǎn)¹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¹⁶¹⁷。阡(qiān)陌交通¹⁸,鸡犬相闻¹⁹。其中往来²⁰种作,男女衣着²¹,悉²²如外人²³。黄发垂髫(tiáo)²⁴,²⁵怡然²⁶自乐。
译文:桃花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得下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四通八达,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人们在田间来来往往耕种劳动,男女的穿戴装束,完全如同世俗之外的人一样。老年人和小孩儿,都怡然并自得其乐。
注释:¹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林:代指桃花林。尽:消失(词类活用)。²便:于是,就。³得:发现。⁴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⁵若:好像……似的。⁶舍:舍弃,丢弃,文中指离开。⁷:起初,刚开始。⁸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副词,仅。⁹复:又,再。¹⁰行:行走。¹¹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然,……的样子。豁然:形容开阔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¹²平:平坦。¹³旷:开阔;宽阔。¹⁴屋舍:房屋。¹⁵俨然:(古今异义)古义:整齐的样子。今义:形容很像;形容齐整;形容庄严。¹⁶之:这。¹⁷属:类。¹⁸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¹⁹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相闻:可以互相听到。²⁰种作:指世代耕种劳作的人。²¹衣着:穿着打扮。²²悉:全,都。²³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²⁴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古时认为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是长寿的象征,这指老人。垂髫,古时小孩不扎结头发,头发下垂,这里指小孩子。髫:小孩垂下的短发。²⁵并:都。²⁶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