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骨相本通仙,何况苔枝缀玉鸾。
如着官袍更潇洒,不应将作女人看。
梅花骨相本通仙,何况苔枝缀玉鸾。
如着官袍更潇洒,不应将作女人看。
苏泂

苏泂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 55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
咸阳之南,直望五千里,见云峰之崔嵬¹。前有剑阁横断,倚青天而中开。上则松风萧飒瑟飓,有巴猿兮相哀。旁则飞湍走壑,洒石喷阁,汹涌而惊雷²
译文:从咸阳径直向南眺望有大约五千里地,看到的都是高大而耸入云霄的山峰。前面有剑门关横着截断去路,它背靠峰天而把大山从中间断开。上面松林的寒风发出一阵阵响声,有巴东三峡那样的猿猴啊相互哀鸣。旁边激流澎湃,穿行在群山万壑之中,浪花洒向石壁,急湍喷向剑阁,水势翻腾上涌,爆发出雷鸣般的轰响。
注释:¹崔嵬:高耸貌;高大貌。²惊雷:使人震惊的雷声。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乡 通:向)
送佳人兮此去,复何时兮归来?望夫君兮安极,我沉吟兮叹息。视沧波¹之东注,悲白日之西匿。鸿别燕兮秋声,云愁秦而暝色。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乡 通:向)
译文:送好友你啊在这里告别,这一去什么时候才能归来?望着你一直望到看不见身影,我只有沉吟深思发出声声叹息。眼见碧水东流,悲叹太阳就要西落。鸿雁告别燕地到处传来秋天的声响,天上的云也为秦地遥远艰难发愁而渐渐黑暗下来。假如今晚明月从剑阁上面升起啊,我愿意与君在两地共同举起酒杯而相互怀念。
注释:¹沧波:碧波。

  《剑阁赋》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时所作的送别赋,一方面描写了剑阁的高峻险恶,另一方面主要表达了对友人依依不舍和盼其早归的深情。这篇赋运用了夸张手法,正面描写了剑阁直插云间,遮断视野,倚靠峰天。然后又从侧面来写,“上则”句以松间烈风萧飒猿声哀切,渲染出凄清恐怖的气氛,“旁则”句以飞湍汹涌声若惊雷,渲染惊心动魄的气氛,运用环境烘托的方法侧面描写剑阁的峥嵘崔嵬。

  全文主要表达了一下几点思想情感:第一,不等友人离去就盼友人归来;第二,直接描写自己无尽的沉吟叹息;第三,景因情生,以景物表现自己黯淡的心情;第四,想象离别后两人对月相忆的情形。

jiàn

bái tángdài 

    xiányángzhīnán zhíwàngqiān jiànyúnfēngzhīcuīwéi qiányǒujiànhéngduàn qīngtiānérzhōngkāi shàngsōngfēngxiāo yǒuyuánxiāngāi pángfēituānzǒu shípēn xiōngyǒngérjīngléi 

    sòngjiārén shíguīlái wàngjūnān chényíntàn shìcāngzhīdōngzhū bēibáizhī西 hóng鸿biéyànqiūshēng yúnchóuqínérmíng ruòmíngyuèchūjiàn jūnliǎngxiāngduìjiǔérxiāng  (xiāngtōng xiàng )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客行¹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译文:我这个被贬之人每天都在赶路,已经记不清走过多少座山,一路南来,爬山涉水,就当它是一场游览吧。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¹石溪幽。
译文:耳边布谷鸟不停在鸣叫,眼前的小村,因为下雨显得昏暗,路旁的刺桐花没精打采,石头小溪显得格外幽静。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译文:南地的炊烟轻快的在青杨上空飘过,在芳杜州我心头涌起一股惆怅的乡思。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译文:身在夜郎这个地方,家乡已经在万里之外了,抬眼远眺,京城在五云小镇的北方。

luójiù驿zuò--wángshǒurén

xíngwànfēngtóushānshuǐnánláishèngyóu

niǎocūnàntónghuāmíngshíyōu

mányānguòqīngyángzhàngxiāngchóujīngfāngzhōu

shēnzàilángjiāwànyúntiānběishìshénzhōu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又是过重阳,台榭登临处,朱萸香坠。
(rǎn)¹秋光²留不住,满阶红叶³暮。又是过重阳,台榭(xiè)登临处,朱萸(yú)香坠
译文:留不住的秋光慢慢在消逝,满阶的红叶落入暮色中。重阳节又要到来了,登临高台和水榭远望,到处遍桂茱萸香坠。
注释:谢新恩:词牌名。《历代诗余》注:“单调,五十一字,止李煜一首,不分前后段,存以备体。”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中也说它“既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而依《词律拾遗》则作“补调”,其注曰:“此词不分前后迭,疑有脱误。叶本(叶申芗《天籁轩词谱》)于‘处’字分段。”¹冉冉:慢慢地、渐渐地,这里形容时光渐渐地流逝。²秋光:秋天的时光。³红叶:枫、槭等树的叶子到秋天都变成了红色,统称红叶。这里指飘落的枯叶。⁴重阳:节日名。古人以九为阳数,因此农历九月初九称为“重九”或“重阳”。魏晋以后,习俗为这一天登高游宴。⁵台榭:高台和水榭,也泛指楼台等建筑物。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供观察眺望用。榭,建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多为游观之所。⁶登临处:指登高望远的地方。⁷朱萸:即茱萸。植物名,香味浓烈,可入药。中国古代有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去邪辟恶的风俗。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有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⁸香坠:即香囊。坠,一种从上下挂的装饰品。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细雨。雝雝新雁咽寒声,愁恨年年长相似。
紫菊气,飘庭户,晚烟笼¹细雨。雝(yōng)²新雁咽寒声³,愁恨年年长相似
译文:庭院中飘溢着紫菊的香味,烟笼细雨。嗈嗈鸣叫的新雁呜咽着凄寒之声,愁恨年年如此相似。
注释:¹笼:笼罩。²雝雝:同“嗈嗈”,鸟的和鸣声。³咽寒声:呜咽的悲声。寒声,战栗、悲凉的声音。⁴似:《词律拾遗》《历代诗余》中作“侣”。

  这首通过写重阳节挂茱萸香坠儿的习俗抒发主人公的愁怨。词的内容中有对往昔重阳节的回忆,有对眼前处境的感慨,更多的是悲愁离恨。

  上片开端“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两句写秋光渐去,而作者又没有能力挽留,而“满阶红叶”自然也唤不出“霜叶红于二月”的喜悦。句末的“暮”字,既写出了时光变化,又写作者心情黯淡,细味其内涵,又有慨叹自己光阴虚掷,又经一年之意。下接“又是”,一个“又”,透露出作者独处已非一年。重阳佳节,登台临谢,当是当年作者值得纪念和回忆的时节和地方,可今年,恐怕是“追插茱萸少一人”,只能独自登临。

  下片再写暮秋景色,“菊花”是近观所见,“晚烟”一句写远望所及,形成一幅晚秋烟雨图画。结两句从听觉写,又闻新雁咽寒之声,雁是候鸟,一年一来回,照应了首句“秋光留不住”。在这嗈嗈雁声中,作者不禁想到自己无人作陪,只有“愁恨”相伴,而且年年如此。词在情景交融中结束了,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这首词通篇以写景为主,从“满阶红叶暮”到“晚烟笼细雨”,上下片之间没有明显的过渡。《词谱》所载《谢新恩》的词虽然不止一种,但很少见像这首这样用仄韵的。刘继增《南唐二主词笺》注曰:“此阕不分段,亦不类本调,而他调亦无有似此填者。”所以历来对这首词分段和断句的异说颇多,莫衷一是。

参考资料:
1、 东篱子.李煜词全鉴.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17-19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世事无常¹²金樽(zūn)³,杯杯台郎醉红尘
译文: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不如沉溺美酒、及时行乐更好。
注释:¹世事无常:世上的很多事情是很难预料的。²耽:沉溺、迷恋的意思。³金樽: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⁴红尘:指的就是这个世间,纷纷攘攘的世俗生活。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人生难得一知己¹,推杯换盏²话古今。
译文:我们一生也难有几个情投意合的朋友,来一起把酒言欢,一起谈古论今、谈天说地。
注释:¹知己:知道,了解自己的人,常指了解自己的知心朋友。²推杯换盏:盏也是一种器皿,比杯的容积大得多,所以喝酒的时候喝到尽兴处,有推杯换盏之说,互相敬酒,后来一般形容关系好。
访予落止,率时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继犹判涣。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
访¹予落²³,率昭考。於(wū)哉,朕未有艾。将予就¹⁰之,继犹判涣(huàn)¹¹。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¹²。绍¹³庭上下,陟(zhì)¹⁴(jué)¹⁵。休¹⁶矣皇考¹⁷,以保明¹⁸其身。
译文:即位之初国事商,路线政策依父王。先王之道太精深,阅历未丰心惶惶。纵有群臣来相助,犹恐闪失欠妥当。登位年轻缺经验,家国多难真着忙。继承先王治国道,任贤黜佞肃朝纲。父王英明又伟大,佑我勉我身安康。
注释:¹访:谋,商讨。²落:始。³止:之。一说语气词。⁴率:遵循。⁵时:是,这。⁶昭考:指武王。⁷於乎:感叹词。⁸悠:远。⁹将:助。¹⁰就:接近,趋向。¹¹判涣:分散。¹²家多难:指国家多灾难。¹³绍:继承。¹⁴陟降:提升和贬谪。¹⁵厥家:指群臣百官。¹⁶休:美。¹⁷皇考:指武王。¹⁸明:勉励。

  在《周颂·访落》中,周成王诉说自己年幼,缺少治国经验,请求诸侯辅助,既陈实情,又表诚意。当然,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对于诸侯,更需要的是施以震慑。诗中两提周武王(“昭考”“皇考”),两提遵循武王之道,震慑即由此施出。

  参与朝庙的诸侯均是受武王之封而得爵位的。身受恩惠,当报以忠诚,这是道义上的震慑;武王虽逝,他所建立的国家机器(包括强大的军队)仍在,这是力量上的震慑。

  最有力的震慑是诗中表达的遵循武王之道的决心。如果说“率时昭考”还嫌泛泛,“绍庭上下,陟降厥家”就十分具体了。武王在伐纣前所作准备有一条“立赏罚以记其功”(《史记·周本纪》)与诗中“上下”“陟降”相似,惟成王所处时局更为严峻,他所采取的措施也会更为严厉。舜即位后曾“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尚书·舜典》),这是成王可以效法,并可由辅佐他的周公实施的。

  《周颂·访落》其实是一篇周王室决心巩固政权的宣言,是对武王之灵的宣誓,又是对诸侯的政策交代,真诚而不乏严厉,严厉而不失风度,周公也借此扯满了摄政的风帆。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682-684

fǎng访luò

míng xiānqín 

fǎng访luòzhǐ shuàishízhāokǎo yōuzāi zhènwèiyǒuài jiāngjiùzhī yóupànhuàn wéixiǎo wèikānjiāduōnàn shàotíngshàngxià zhìjiàngjuéjiā xiūhuángkǎo bǎomíngshē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