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游尝到海中光,我与诸公各醉狂。同向尘中三十载,朱颜应笑鬓丝长。
昔游尝到海中光,我与诸公各醉狂。同向尘中三十载,朱颜应笑鬓丝长。
张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 49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前年脍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
前年脍(kuài)鲸东海上,白浪如山寄豪壮¹
译文:前些年在东海遨游,切细鲸鱼肉做羹汤,眼前是如山白浪,激起我豪情万丈。
注释:¹“前年”二句:前年,指前些年。陆游在绍兴三十年(1160)官宁德主簿,曾在福州泛海。有《航海》《海中醉题》等诗。脍鲸,把鲸鱼肉切碎。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裘。
去年射虎南山秋,夜归急雪满貂(diāo)(qiú)¹
译文:去年在终南山下射虎,半夜里回营,漫天大雪积满了我的貂裘。
注释:¹“去年”二句:乾道八年(1172),陆游佐王炎军幕,驻陕西南郑,积极筹划北伐。他在军中常参加打猎,曾刺虎,有多首诗谈到打虎事。南山,终南山。貂裘,貂皮制成的衣裘。
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
今年摧颓(tuí)¹最堪笑²,华发³苍颜羞自照。
译文:今年摧丧颓废真令人发笑,花白的头发,苍老的容颜,使人羞于取镜一照。
注释:¹摧颓:摧丧颓废,精神不振。²堪笑:可笑。³华发:花白头发。⁴苍颜:苍老的容颜。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¹
译文:谁能料到喝醉了酒还能作出狂态,脱帽露顶,向着人大喊大叫。
注释:¹“脱帽”句:写酒后狂态。
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逆胡¹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kēng)²有声。
译文:金虏还没消灭我的怒气不会平静,那把挂在床头上的宝剑也发出铿然的响声。
注释:¹逆胡:旧称侵扰中原地区的北方少数民族。²铿:金属撞击声。
破驿梦回灯欲死,打窗风雨正三更。
破驿(yì)¹梦回²灯欲死³,打窗风雨正三更
译文:破败的驿站里一觉醒来灯火黯淡欲灭,风雨吹打着窗户,天气约摸是半夜三更。
注释:¹破驿:破败的驿站。²梦回:从梦中醒来。³灯欲死:灯光微弱,即将熄灭。⁴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诗前六句怀念过去,回视今日。诗说前些年在白浪如山的东海中遨游,把鲸鱼肉切细了做鱼羹;去年在南山射虎,晚上归来,雪满貂裘。这回忆过去的四句,脍鲸事是虚写,打虎事是实写,句子十分豪壮,气魄很雄伟。写白浪、急雪,都寄托了自己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样的胸襟气魄,与他志灭金虏、向往收复失土紧密相连,读后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辛弃疾所赋的“壮词”《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那样雄壮的场面。陆游与辛弃疾表达的都是实施报国杀敌行动的热忱,也都流露时光流逝,一事无成的感慨。正因为前年、去年的生活都过得很有意义,尤其是去年在南郑,地处前沿,更符合他杀敌立功的抱负,此较下来,更加显得今年的不堪。他想到自己已年近五十,容颜苍老,颓唐失意,感到非常愁闷。“最堪笑”、“羞自照”是自我解嘲,中间埋藏着无限的不平与感伤。祖国的前途如何?自己的前途又如何?他痛苦地求索着。

  于是,诗人借酒消愁,醉后,满腔的疾愤都喷发了出来。表面上,他惊诧自己居然酒后能狂,脱略形骸,然而透视他的内心,这不是醉醺醺的狂态。其实诗人是在凭藉醉酒,抒发心中强烈的不平,痛恨国家恢复无策,坐失良机,正如下面所说的,是“逆胡未灭心未平”,自己也同“孤剑床头铿有声”。这两句正面的叙述,正是诗人慷慨的誓词,与他在《长歌行》中所说的“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相同,都表现了赴沙场杀敌的渴望及蹉跎岁月的苦闷。

  最后,诗人酒醒了,身在破败的驿站里,梦觉后,眼前是黯淡的灯光,窗外是风声雨声。这两句写得低沉郁闷,是写景,也是抒情。那昏昏灯火,那凄厉的风雨声,更使诗人心中扰乱不堪,更何况,这半夜的风雨,在诗人刚才的梦中,正像他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所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诗充分反映了陆游胸中所存的一段不可磨灭的杀敌锐气,以及英雄失路、托足无门的伤悲,因此诗写得跌宕奇崛,似狂似悲。忽而豪气奋发,如江水流入三峡,气势雄伟;忽而忧愁苦闷,如寡妇夜哭,哀哀欲绝。诗在用韵上也与内容密切配合,十二句诗换了四个韵,节奏感很强。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7.12(2012.7重印):第936-937页

sānyuèshízuìzhōngzuò

yóu sòngdài 

qiánniánkuàijīngdōnghǎishàng báilàngshānháozhuàng 
niánshènánshānqiū guīxuěmǎndiāoqiú 
jīnniáncuītuízuìkānxiào huácāngyánxiūzhào 
shuízhījiǔshàngnéngkuáng tuōmàoxiàngrénshíjiào 
wèimièxīnwèipíng jiànchuángtóukēngyǒushēng 
驿mènghuídēng chuāngfēngzhèngsāngēng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chún)(xī)丙申¹至日²,予过维扬³。夜雪初霁(jì),荠(jì)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chuàng)然,感慨今昔,因自度(duó)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译文:丙申年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
注释:¹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²至日:冬至。³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⁴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⁵弥望:满眼。⁶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⁷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⁸黍离:《诗经·王风》篇名。“黍离”表示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淮左名都¹,竹西佳处,解(jiě)(ān)(shǎo)驻初程²。过春风十里³,尽荠(jì)麦青青。自胡马窥(kuī)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译文:扬州自古是著名的都会,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停留一会儿。昔日繁华热闹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后,只留下残存的古树和废毁的池台,都不愿再谈论那残酷的战争。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声响起,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注释:¹淮左名都:指扬州。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名都,著名的都会。²解鞍少驻初程:少驻,停留一会儿;初程,初段行程。³春风十里:这里用以借指扬州。⁴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⁵废池:废毁的池台。⁶乔木:残存的古树。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⁷渐:向,到。⁸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¹俊赏²,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kòu)词工,青楼³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杜牧俊逸清赏,料想他现在再来的话也会感到震惊。即使“豆蔻”词语精工,青楼美梦的诗意很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雪桥依然还在,桥下江水水波荡漾,月色凄冷,雪周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的芍药花年年花叶繁荣,可它们是为谁生长为谁开放呢?
注释:¹杜郎:即杜牧。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²俊赏:俊逸清赏。豆蔻:形容少女美艳。³青楼:妓院。⁴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⁵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姜夔在这首词里用了他常用的小序。小序的好处就在于交代写作的缘由和写作的背景。而这首小序则更明确地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让人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词人写作此词时的心理情怀。

  这首词充分体现了作者认为的诗歌要“含蓄”和“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白石道人诗说》)的主张,也是历代词人抒发“黍离之悲”而富有余味的罕有佳作。词人“解鞍少驻”的扬州,位于淮水之南,是历史上令人神往的“名都”,“竹西佳处”是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化出。竹西,亭名,在扬州东蜀岗上禅智寺前,风光优美。

  但经过金兵铁蹄蹂躏之后,如今是满目羔坞了。经过“胡马”破坏后的残痕,到处可见,词人用“以少总多”的手法,只摄取了两个镜头:“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和满城的“废池乔木”。“荠麦青青”使人联想到古代诗人反复咏叹的“彼黍离离”的诗句,并从“青青”所特有的一种凄艳色彩,增加青山故国之情。“废池”极见蹂躏之深,“乔木”寄托故园之恋。

  这种景物所引起的意绪,就是“犹厌言兵”。清人陈廷焯特别欣赏这段描写,他说:“写兵燹后情景逼真。‘犹厌言兵’四字,包括无限伤乱语,他人累千百言,赤无此韵味。”(《白雨斋词话》卷二)这里,作者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废池乔木”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这场不义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这在美学上也是一种移情作用。

  上片的结尾三句:“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却又转换了一个画面,由所见转写所闻,气氛的渲染也更加浓烈。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寂静更增萧条的意绪。“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把产生寒的自然方面的原因抽去,突出人为的感情色彩,似乎是角声把寒意吹散在这座空城里。

  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再联系视觉所见的“荠麦青青”与“废池乔木”,这一切交织在一起,一切景物在空间上来说都统一在这座“空城”里,“都在”二字,使一切景物联系在一起。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了为金兵破坏后留下这一座空城所引起的愤慨;写出了对宋王朝不思恢复,竟然把这一个名城轻轻断送的痛心;也写出了宋王朝就凭这样一座“空城”防边,如何不引起人们的忧心忡忡,哀深恨彻。

  词的下片,运用典故,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题。昔日扬州城繁华,诗人杜牧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城不朽的诗作。可是,假如这位多情的诗人今日再重游故地,他也必定会为今日的扬州城感到吃惊和痛心。杜牧算是个俊才情种,他有写“豆蔻”词的微妙精当,他有赋“青楼”诗的神乎其神。可是,当他面对眼前的凋残破败景象,他必不能写出昔日的款款深情来。扬州的名胜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冷峻的月光下,四周寂籁无声。唉,试想下,尽管那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盛放,也很难有人有情思去欣赏它们的艳丽。词人用带悬念的疑问作为词篇的结尾,很自然地移情入景,今昔对比,催人泪下。

  纵观全词,行文的基调都笼罩在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中。无论是词人所见到的“荠麦青青”、“废池乔木”还是在黄昏里听到的“号角”和“空城”还是词人自身所想到的杜牧“难赋深情”和不知亡国恨的“桥边红药”,都是一种悲剧的写照。

  情景交融是这首词在写作表现手法上最显著的一个特点。移情入景,乐景写哀,都是词人经常使用的手法。特别是乐景写哀,词人在文中写了大量的乐景:名都,佳处,二十四桥……可是,写乐景是为了衬托哀情,是为了对比“现在”的惨状:名都的凋残,佳处的弊坏,二十桥的冷寂……正如王夫之所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用今昔对比的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

  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杜牧《赠别》)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凉景象——“尽荠麦青青”。

  下片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流繁华,来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对景难排和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的乐章,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下片写杜牧情事,主要目的不在于评论和怀念杜牧,而是通过“化实为虚”的手法,点明这样一种“情思”:即使杜牧的风流俊赏,“豆蔻词工”,可是如果他而今重到扬州的话,也定然会惊讶河山之异了。借“杜郎”史实,逗出和反衬“难赋”之苦。“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艺术描写,是非常精细的特写镜头。二十四桥仍在,明月夜也仍有,但“玉人吹箫”的风月繁华已不复存在了。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波心荡”是俯视之景,“冷月无声”本来是仰观之景,但映入水中,又成为俯视之景,与桥下荡漾的水波合成一个画面,从这个画境中,似乎可以看到词人低首沉吟的形象。总之,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之萧条。

  善于化用前人的诗境入词,用虚拟的手法,使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余音缭绕,余味不尽,也是这首词的特色之一。《扬州慢》大量化用杜牧的诗句与诗境(有四处之多),又点出杜郎的风流俊赏,把杜牧的诗境,融入自己的词境。

  此词在表现姜夔的词风清雅空灵上非常突出。运用“清”“寒”“空”“波心”“冷月”等词极力表现语言上清雅空灵。同时,用“犹厌言兵”表现兵燹之后的残破;用杜牧名句表现扬州昔日的繁华;用“二十四桥”“波心荡”“冷月无声”表现清幽伤感的气氛;用“桥边红药”表现“寂寞开无主”的荒凉,这些造境都是用来表现意境上清雅空灵。词人的笔法是清雅空灵的,却寄寓深长。用低婉的声调,清刚峭拔之势、冷僻幽独之情,写出了战争带给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

参考资料:
1、 刘文忠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1748-1749

yángzhōumàn ·huáizuǒmíng

jiāngkuí sòngdài 

chúnbǐngshēnzhì guòwéiyáng xuěchū màiwàng chéng xiāotiáo hánshuǐ jiàn shùjiǎobēiyín huái怀chuàngrán gǎnkǎijīn yīnduó qiānyánlǎorénwéiyǒu shǔ zhībēi 

huáizuǒmíng zhú西jiāchù jiěānshǎozhùchūchéng guòchūnfēngshí jìnmàiqīngqīng kuījiānghòu fèichíqiáo yóuyànyánbīng jiànhuánghūn qīngjiǎochuīhán zàikōngchéng 
lángjùnshǎng suànérjīn chóngdàojīng zòngdòukòugōng qīnglóumènghǎo nánshēnqíng èrshíqiáoréngzài xīndàng lěngyuèshēng niànqiáobiānhóngyào niánniánzhīwéishuíshēng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明。
中庭¹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汉²明。
译文:夜深了,淡淡的月光洒满了中庭;露水下降,乾坤清澄,银河耿耿。
注释:¹中庭:庭院之中。²河汉:银河。
莫遣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秋声。
莫遣(qiǎn)西风吹叶尽,却愁无处著¹秋声。
译文:请不要让西风吹尽了沙沙作响的树叶,我恐怕没了它们,到哪里去聆听阵阵秋声。
注释:¹著:附着,承受。

  凡是写秋夜的诗,都是在月,在露,在星空上作文章,创造一个幽清寂静的世界。如唐顾非熊《月夜登王屋仙台》:“月临峰顶坛,气爽觉天宽。身去银河静,衣沾玉露寒。”就是如此。陈与义这首《秋夜》诗的前两句,也是把几般景色组合在一起,在内容上没有创新,在造句上很见工巧。如“白露洗空”著一“洗”字,把秋夜天空的爽朗形象地描绘出来,道前人所未道。同时,露在半夜后始降,降露的天必定是晴天,又与“三更”、“河汉明”的背景相吻合,足见诗人观察得很细致。

  秋天是肃杀的季节,宋玉的《九辩》在“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后,列举了种种秋天带给人的悲伤。从此,悲秋成为文人诗文创作的永恒主题之一,而萧瑟秋声,就成为悲秋的媒介。陈与义这首诗,前两句虽然纯粹是写景,但首句说“中庭淡月照三更”,表明了他半夜三更还在庭院中徘徊不睡,预伏下诗人是因秋而有感,难以入寐,三、四句就理应写情,表示悲秋情怀。然而诗人又偏作拗折,不但不写悲秋,反说请凌厉的秋风不要把树叶都吹尽,使得耳中缺少了沙沙的秋声。这样写,表面上是说自己不会发愁,有意寻觅秋声,唯恐缺少了引起愁思的秋声,是豁达语,实际上是作者在故作旷放,藉以抒发牢愁。

  中国古代诗歌,常常通过故意违反常情的豁达语来达到更深层次抒情的目的,如这首诗,明明是悲秋,阵阵凄凉秋声扰得他不能入睡,却正话反说,把不堪写成有趣,更突出了愁的深度。这样写法,常见不鲜,如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诗云:“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也是有意斡旋,寄托秋思。被称为薄命诗人的清人黄仲则,尤多此类语。如古诗有“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句,黄仲则偏说“愁多思买白杨栽”,又如重阳风雨,添人愁思,他偏说:“有花有酒翻寂寞,无风无雨倍凄凉”,都翻进一层,令人感慨。

参考资料:
1、 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全解.上海 :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1日
金谷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金谷¹歌传第一流,鹧鸪清怨碧烟愁。
译文:酒宴中听到这传闻一等的歌曲,好似鹧鸪啼唱,幽清哀怨的歌声使得青烟都生出愁思。
注释:¹金谷:借指仕宦文人游宴饯别的场所。
夜来省得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夜来省得¹曾闻处,万里月明湘水秋。
译文:此夜记起曾经听闻这歌声的地方,是秋月高照下的万里湘江之上。
注释:¹省得:记得。

tīngchàngshānzhè--hún

jīnchuánliúzhèqīngyuànyānchóuláishěngcéngwénchùwànyuèmíngxiāngshuǐqiū

掩卷平生有百端,饱更忧患转冥顽。偶听鹈鴂怨春残。
掩卷¹平生有百端²,饱更³忧患转冥顽。偶听鹈(tí)(jué)怨春残。
译文:阖上了书本,想到平生,不禁百感交集。我已经饱历忧患,现在反而变得冥顽不灵了。偶然听到的悲鸟啼叫,才为春天的逝去而伤怨。
注释:¹掩卷:合上书本。²百端:百种情绪。³更:经过,阅历。更事,阅历世事。⁴冥顽:顽固、固执。⁵鹈鴂:即子规,杜鹃。
坐觉亡何消白日,更缘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坐觉¹亡何消²顽日,更缘³随例弄丹铅。闲愁无分况清欢。
译文:我渐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办法来消磨漫长的日子,只好随意校勘书籍。连闲愁都无福消受,哪能谈得上清欢?
注释:¹坐觉:犹云正觉也。坐:因为。²消:消磨。³缘:借助、凭借。⁴丹铅:丹砂和铅粉。古人校勘文字所用。⁵闲愁:指由无关紧要的事所惹起的愁绪,闲极无聊时所产生的愁绪。

  词中所写的是一位饱经忧患的中年人索莫的心境。静思身世,万感平生,仿佛对什么事情都麻木了。被愁苦浸的麻木了,莫可奈何只好任由它去,心的麻木只为了减少心灵敏感带来的精神苦痛。

  上片写词人掩卷,从叙写眼前景物开始,想到了词人的心酸的过往,想到了词人更加努力地专研书籍,只是偶然听到的悲鸟啼叫,觉得时间易逝。

  下片转而写词人的内心,“坐觉亡何消白日”写出了作者不知道如何消磨漫长的日子,只能借助校勘书籍来打发时间。内心的愁苦无法和人述说。

  该词表达了词人深悲极苦之情和悲天悯世之意不被人知道,该词是词人从眼前寻常景物写起,却蕴含极为丰富的深情和哲理。

参考资料:
1、 叶嘉莹著.《名篇词例选说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4年:205页

huànshā··yǎnjuǎnpíngshēngyǒubǎiduān--wángguówéi

yǎnjuǎnpíngshēngyǒubǎiduānbǎogèngyōuhuànzhuǎnmíngwánǒutīngjuéyuànchūncán

zuòjuéwángxiāobáigèngyuánsuínòngdānqiānxiánchóufēnkuàngqīnghu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