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阳今日似渔阳,大变凶年作小康。
池阳今日似渔阳¹,大变凶年²作小康³
译文:今天的池阳就像拨乱反正的渔阳一样,由荒年饥岁之地彻底转变为政教清明、人民安康的乐土。
注释:池州:别名贵池、秋浦,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牧:古代州的长官。《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¹渔阳: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²凶年:荒年。³小康: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戎装。
江路静来通客货,郡城安后绝¹戎装²
译文:江上水路平静,旅客和货物畅通无阻。郡作社会安定,再也看不到军人的身影。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
分开野色收新麦,惊断莺声摘嫩桑¹
译文:田野的颜色因为新麦收割,(由于麦子和草木颜色不同)似乎被分隔开来。人们都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养蚕,黄莺的歌唱也因为受到惊吓而中断。
纵有逋民归未得,远闻仁政旋还乡。
¹有逋(bū)²归未得,远闻仁政³还乡。
译文:即使由逃亡的百姓还没能回来,当他们在远方听到您仁慈的政治措施后一定会即刻还乡的。
注释:¹纵:即使。²逋民:逃亡在外的人。逋,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³仁政: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也指仁慈的政治措施。⁴旋:不久,即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天的池阳就像拨乱反正的渔阳一样,由荒年饥岁之地彻底转变为政教清明、人民安康的乐土。

江上水路平静,旅客和货物畅通无阻。郡作社会安定,再也看不到军人的身影。

田野的颜色因为新麦收割,(由于麦子和草木颜色不同)似乎被分隔开来。人们都忙着采摘嫩柔的桑叶养蚕,黄莺的歌唱也因为受到惊吓而中断。

即使由逃亡的百姓还没能回来,当他们在远方听到您仁慈的政治措施后一定会即刻还乡的。

注释

池州:别名贵池、秋浦,位于今安徽省西南部。唐元和年间(806—820),改池州为池阳郡。牧:古代州的长官。《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

渔阳:战国燕置渔阳郡,秦、汉治所在渔阳 (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史记·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閭左适戍渔阳 ,九百人屯大泽乡 。”唐玄宗天宝元年改蓟州为渔阳郡 ,治所在渔阳 (今天津市蓟县)。 唐·杜甫《后出塞》诗之四:“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凶年:荒年。

小康:儒家理想中的所谓政教清明、人民富裕安乐的社会局面,指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治。低于“大同”理想。见《礼记·礼运》。后多指境内安宁,社会经济情况较好。

纵:即使。

逋民:逃亡在外的人。逋,逃亡,也引申指逃亡在外的人。

仁政:儒家的政治主张。认为统治者宽厚待民,施以恩惠,有利争取民心。这种思想主要宣扬"民贵君轻","人性本善"理论。也指仁慈的政治措施。

旋:不久,即刻。

杜荀鹤

杜荀鹤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 316篇诗文

猜您喜欢
昨夜大江舟,今宵小驿楼。
昨夜大江舟,今宵(xiāo)¹小驿(yì)楼。
译文:昨天夜里还在大江里的舟山过夜,今天晚上终于在小的馆驿找到了栖身之所。
注释:¹今宵:今夜。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灯秋。
译文:只身一人来到了千里之外的地方,只有孤枕、孤灯伴着我入眠。
市酒难成醉,乡书莫寄愁。
市酒难成醉,乡书莫寄愁。
译文:在集市上买的酒很难让人喝醉啊,往家乡寄去的书信还是不要表达自己的离乡之愁了吧。
胸中无史记,浪作会稽游。
胸中无史记,浪作会(kuài)(jī)游。
译文:自己也没有什么学识,只能在会稽放浪闲游了。

jiāngzhīyuè宿xiāoshānxiàn--zhēnshānmín

zuójiāngzhōujīnxiāoxiǎo驿lóu

zhǐshēnqiānzhěndēngqiū

shìjiǔnánchéngzuìxiāngshūchóu

xiōngzhōngshǐlàngzuòhuìyóu

夫是田中郎,妾是田中女。
夫是田中郎¹,妾²是田中女³
译文:丈夫是农民,我是农妇。
注释:¹田中郎: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²妾:古代妇女的自我谦称。³田中女:农村的劳动妇女。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机杼。
当年嫁得君,为君秉¹机杼(zhù)²
译文:当年我嫁给丈夫,便开始在夫家从事纺织劳动。
注释:¹秉:执持,操持。²机杼:泛指织布的工具。机:织具也。杼:织布的梭子。
筋力日已疲,不息窗下机。
筋力日¹已疲²,不息³窗下机。
译文:我一天天疲劳下去,越来越没有气力,却一刻也不能停止纺织。
注释:¹日:每天。²疲:衰竭。³息:停止。
如何织纨素,自著蓝缕衣。
如何织纨(wán)¹,自著²蓝缕³衣。
译文:为什么我织出来的是细白的丝绢,而我自己穿的却是破烂衣服。
注释:¹纨素:精致洁白之细绢。²著:穿。³蓝缕:破敝衣裳。
官家榜村路,更索栽桑树。
官家¹²村路,更索³栽桑树
译文:官府在村中的道路上张贴告示,要农民广栽桑树养蚕缫丝。
注释:¹官家:指地方政府。一说官家谓帝王之家。²榜:布告,告示,此作动词,张贴告示。³索:要求。⁴栽桑树:指栽种桑树养蚕取丝。

  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社会,但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所谓的“女织”是相对的大多数劳动妇女白天是“田中女”,晚上要“秉机杼”。这种现象许多纺织诗都有所反映,如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

  女主人公白天劳累已疲惫不堪,晚上还要不停地当窗织纨素。如此劳碌,自己穿的却是“蓝缕衣”。那么她辛辛苦苦织的纨索哪儿去了呢?“官家膀村路,更索栽桑树。”官家已贴出告示,要农民植桑养蚕任其挥霍。至此,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官家”就是劳动人民受苦受难的真正根源。史载,当时官府除了征收正税外,又有“杂调”,更有所谓“临时折估”、“临时索取”,丝茧税也随之加重。

  诗的开头直呼“夫”,似乎“妾”是怨恨自己嫁给他不曾有一天好日子过。最后笔锋一转,揭示出自己受苦的真正根源。全诗借用织妇的口吻,语言直白如话,诗意层层逼进。明里是“闺怨”之辞,暗里是刺官之语。诗人通过“指夫说官”的手法,含而不露地给敲骨吸髓的统治阶级一击。

参考资料:
1、 施亚、王美春.历代纺织诗解析: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07月第1版:第56页

zhī--mèngjiāo

shìtiánzhōnglángqièshìtiánzhōng

dāngniánjiàjūnwèijūnbǐngzhù

jīnchuāngxià

zhīwánzhelán

guānjiābǎngcūngèngsuǒzāisāngshù

雪藏梅,烟著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绿池波浪生。
雪藏梅¹,烟²³柳。依约上春时候。初送雁,欲闻莺(yīng)。绿池波浪生。
译文:在梅雪还在相互映衬时,柳树已长出了绿芽,透露出春的消息。刚送别南方的大雁,就听到了黄莺鸟的清脆鸣声,绿波荡漾,使人心旷神怡。
注释:更漏子:词牌名。《尊前集》入“大石调”,又入“商调”。《金奁集》入“林钟商调”。四十六字,前片两仄韵,两平韵,后片三仄韵,两平韵。¹雪藏梅:残雪覆盖着梅花。²烟:春日阳气发生,林泽上升的雾气叫烟。³著:附着。⁴依约:依稀,仿佛。⁵上春:孟春,农历正月。⁶初送雁:刚刚目送北飞的大雁。雁为候鸟,秋往南飞,春往北飞,俗有“七九河开,八九雁来”的谚语。⁷欲:将要。
探花开,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酒,玉炉香。任他红日长。
探花开¹,留客醉。忆得去年情味。金盏(zhǎn)酒,玉炉(lú)香。任他红日长。
译文:回想起去年我们一起去踏春寻花,将客人挽留以至酒醉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使人回味。在触景生情中,独自用金杯斟上美酒,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一任炉烟袅袅。
注释:¹探花开:唐代制度,新科进士于曲江杏园举行宴会,称探花宴。以少俊进士二人为探花使(探花郎),遍游名园,采取名花,为宴会增彩助兴。这里仅指初春举行的宴会。

  上片写初春已至。以细腻的笔触,描画初春景色,梅花傲雪怒放,柳条含烟抽叶,仿佛在告诉人们,严冬即将过去,初春已经来临。“藏”、“著”二字,颇传神,正如唐朝马怀素《正月七日宴大明段》诗所吟“就暖风光偏着柳,辞寒雪影半藏梅”。再看那刚刚送走的鸿雁人,快要听闻的黄莺啼声,绿池水面泛起层层微波浪。“初”、“欲”二字,写春天已经一天天临近。可见,所写的春景是动态的,主人公的心境是欢愉的。雪中藏梅、杨柳烟绕之时,大约春天就快要来到了。这时,送走了鸿雁,期待着黄莺的啼鸣,门外绿池波浪荡漾。这一切的描述,表达出词人对春天的急切期盼,对美好生活的急切渴望。词人先从细小的节物变化写起,展示了腊尽春回、阳气初生之际的优美自然景色。暖气初动,其明显标志就是雪里梅花开放、柳枝绽芽含烟;这一新景致,昭示初春时节到来了。作者放眼望去,发现春意继续萌动,逐渐遍及诸物。一“初”一“欲”,见禽鸟之感春才刚刚开始。继言春水已“生”,则春色已渐渐分明了。可见作者体物描景,文心极细。

  下片写开筵欢饮。在花期设宴,留宾客醉饮,去年亦是如此情味。有金盏酒,焚玉炉香,词人愿长长的白日都在这样欢快的环境中度过。词人过着富贵的生活,秋日、春日,去年、今年,都是赏美景,饮美酒,过得舒适畅快。回忆去年的一次盛宴,与客同醉,那份情味,依然记得。时隔一年,事不重复,人也难聚,主人公唯有举起金杯的美酒,和着玉炉的香烟,任凭他红日长。词作排解心中的惆怅的方式,反映了晏殊的旷达情怀。作者感春忆旧之情。这是由今而忆昔:初春景色是如此美好,作者设宴赏景,留客共醉,不觉回忆起“去年”此时的情事,心中怅然。风景不殊,而人事已非,怎不令人慨叹。如何开释这满怀的惆怅呢,作者以富于理性的思索回答道:我惟有在玉炉香中举起金盏酒,且寻眼下的快乐,以驱除胸中的无聊之感,任他窗外红日自长吧。此词表现的,是典型的大晏风度和大晏情调。他就是如此善于以理节情,排忧适性,自我解脱,以跻身于旷达的人生境界的。

  这首词描写的是冬去春来之时风物的变化,以及由此触发的追怀忆旧之情。词的高妙之处在于作者对于节物变化的细心体察和妙笔表达。立春过后,日长一线,春意在不知不觉之间,遍布于各个角落。梅和柳之间的变化是最直接的标志。古代慧心的文人们早已体察及此。唐代诗人杜审言《和晋陵丞早春游望》:“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春光最先光顾的就是风雪中开放的梅花和最早探知春意的杨柳。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说“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残雪还压着梅朵,而因阳气上升,湿气氤氲着柳枝,已渐渐显出浓浓春意来了。刚刚送走大雁,将要听到莺啭,而池塘之上,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正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时节。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时候,举金盏、采名花、歌新曲。年年岁岁花相似,去年此时,亦是如此度过,是年复一年,还是物是人非呢。轻轻地感喟,淡淡地放开,玉炉名香,且来消受这迟迟春日吧。

参考资料:
1、 诸葛忆兵编选,晏殊 晏几道集,凤凰出版社,2013.03,第19页
2、 林兆祥编撰,唐宋花间廿四家词赏析,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06,第527页
3、 刘扬忠编著,晏殊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2003年01月第1版,第34页

gènglòuzi··xuěcángméi--yànshū

xuěcángméiyānzheliǔyuēshàngchūnshíhòuchūsòngyànwényīng绿chílàngshēng

tànhuākāiliúzuìniánqíngwèijīnzhǎnjiǔxiāngrènhóngzhǎng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ǎi)¹芳阴²未解,乍³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梅梢(shāo)。尚留顾藉,滞(zhì)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ráo)。清标。会上丛霄(xiāo)。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¹⁰、又恐越魂¹¹销。留取归来紧马,翠长千缕柔条。
译文:残月未落,在地上留下昏暗的影子。在这样一个元宵刚过的早春时节,我与客人吟诗酬唱度过了这送别前的不眠之夜,天色已晓。春寒料峭,让我对即将远行的诗友无限怜悯,更加上春意未浓,让人心绪无聊。眼前突然出现几树早几树早客,在那客梢上,尚有数朵残客在迎风怒放。洁白的花儿好像对谁依依不舍似的,在东风中滞留残存,不肯像雪花一样随风凋零。它又好像知道友人要就此远去,所以用扑鼻的清香送他上船,以慰藉他那忧伤的心。你文采高逸,一定会像那明月一样直上重霄,令人景仰赞叹。只可惜你所赴任的九华与我相隔千里之遥,路途险阻,今后若欲相见,将会非常困难。今朝分别的情景,我想一定会在你我的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会时时再现于你我今后的梦境里的。在那河桥两侧,杨柳尚未睁开惺松的睡眼,想折下一枝送给友人,又恐怕它还不能留人,只能增添自己心中的伤感。暂且留着它吧,等到将来某一天友人重来,杨柳一定是万条柔枝披拂,那时再以绿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柳系马,定能挽留得住他。
注释:¹霭:即霭霭,形容月光昏暗的样子。²芳阴:即月影。“芳”是为了增添词的色彩而加的修饰。³乍:此处是正好刚刚的意思。⁴顾藉:顾惜。⁵诗翁:对友人的敬称。⁶兰桡:代指船。桡,船桨。⁷清标:指清美脱俗的文采。⁸会:定当,定要。⁹柳愁未醒:是对柳树尚未绽芽吐绿的含蓄说法。¹⁰行人:指即将远行的友人。¹¹越魂:指越中送行的词人自己。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作者的诗友欲赴九华走马上任之际。九华:地名,在今安徽省。

  词的上阕从送别时的天气、时节写起,借早春的残梅加以发挥,谓梅花不肯轻落,是有意要等待这位品格清逸的诗翁,为他送行。下阕借早春的杨柳抒发自己对友人的挽留惜别之情。河桥的杨柳尚未绽芽吐绿,所以不能留人,若以赠别,徒留伤心,只能等到对方归来之 时,长条千缕,方能留得住他。

  “霭芳阴未解,乍天气,过元宵。讶客袖犹寒,吟窗易晓,春色无聊。”开头几句写词人与诗友吟诗至晓,时值送别,既伤感又无绪。词人开篇渲染送别时的清冷无绪,为下文梅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梅梢,尚留顾藉,滞东风,未肯雪轻飘。知道诗翁欲去,递香要送兰桡。”这几句由“春色无聊”骤然而写到“未肯雪轻飘”的早梅,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并以梅的等待和相送,赞美了友人品格文采之高迈。

  “清标,会上丛霄。千里阻,九华遥。料今朝别后,他时有梦,应梦今朝。”这几句先承赞颂之意,然后又抒发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几句直接抒怀,表达对朋友的敬重和对分别的伤感,对别后的设想则更细腻地抒发了自己对友谊的珍惜。

  “河桥,柳愁未醒,赠行人,又恐越魂销。留取归来系马,翠长千缕柔条。”这几句借柳抒怀,表达对友人的惜别挽留之意。这几句表意细腻而委婉,充分利用“柳”和“留”的谐音,把一腔离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而又耐人寻味。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中,梅花是品格的象征,柳枝是感情的象征。词人以梅花颂人,写残梅有心;以柳条送客,写早柳未发,故无法留住远行之人。既切合刚过元宵的早春时节,为送别实见之景,又巧妙地托物为喻,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总体来说,词人将一个送别的传统题材寄托于对梅柳的刻画中,可以说是别具一格,清雅脱俗。

渴饮颍水流,饿喘吴门月。
渴饮颍(yǐng)¹流,饿喘吴门月。
译文:渴了就喝污浊的颍水,饿了就对着月亮喘粗气。
注释:¹颍水:淮河第一大支流,发源于中岳嵩山。饿喘吴门月:句中引用了“吴牛喘月”的典故。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害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在这里以“饿”代“热”,形容极度饥饿。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
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竭(jié)¹
译文:如果黄金也可以像粮食一样种植,那我耕地的动力就不会衰竭。
注释:¹竭:尽,完。

dàiniúyán--liúchā

yǐnyǐngshuǐliú饿èchuǎnményuèhuángjīnzhǒngzhōngjié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