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gēngzhōnghánxuěxuělǐngnánzhīchángérhánwèiyǒu--zhènggāngzhōng

yánfēngdòngxiūzhúzhōngxiāngjiáxiǎowàngshāntóusōngshòudòngzhé

xīnránsǎomáotíngzhǔnkànfēixuědàizhīshíjiǎoyìnglěngtiě

qīngshānquánlǎokōngjuéfēipiān湿shīzhuójiùxiè

jiǎnshuǐxiàyúnláizhīxiàngkōngxiējīnniánzhōnghánwànkǒuchēnglǐnliè

shìxuěxiānshēngdànglǐngnándànsǒuqiějīngzàohuàchàbié

huìyānzhànglíndōuyǒuhuājiécǎorùnkànjiāohuó

郑刚中

郑刚中

郑刚中(1088年—1154年),字亨仲,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南宋抗金名臣。生于宋哲宗元祐三年,卒于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年六十七岁。登绍兴进士甲科。累官四川宣抚副使,治蜀颇有方略,威震境内。初刚中尝为秦桧所荐;后桧怒其在蜀专擅,罢责桂阳军居住。再责濠州团练副使,复州安置;再徙封州卒。桧死,追谥忠愍。刚中著有北山集(一名腹笑编)三十卷,《四库总目》又有周易窥余、经史专音等,并传于世。 ▶ 53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欧阳询尝¹行,见古碑(bēi),晋索靖(jìng)²所书³。驻马观之,良久乃去。数百步书,下马伫立,及疲,乃布(qiú)¹⁰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欧阳询曾经有一回骑马赶路,看到一块古碑。是晋代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住马观看古碑,过了很久才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赏,等到疲乏了,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看,就又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注释:¹尝:曾经。²索靖:晋朝著名书法家。³书:写(字)。⁴去:离开。⁵书:又,再。⁶反:同“返”返回。⁷伫立:站立。⁸及:等到。⁹布:铺开。¹⁰裘:皮袍。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常经绝脉塞(sài)¹,复见断肠流²
译文:我经常经过断绝山脉的边塞,一次又一次看见六盘山令人断肠的水流。
注释:¹绝脉塞:指长城险塞。绝脉,断绝地脉,指山势如脉络,因关塞阻隔如脉绝断。《史记·蒙恬列传》谓恬“筑长城,因地形,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秦二世赐死,恬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馀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²断肠流:指陇头流水。《陇头歌辞》曰:“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心肠断绝。”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译文:送你到边关从军,已成今日的分别,这让人不由想起昔日经过六盘山的愁苦。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lǒng)¹子半雨,边草夏先秋。
译文:陇山云雾半晴半雨,边地野草夏天未尽便提前迎来秋天。
注释:¹陇云:陇头之云。陇,陇山,为陕甘要隘。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万里长城¹寄,无贻(yí)²汉国³忧。
译文:你在万里长城上守边寄书,可不要贻忘了国家的忧虑。
注释:¹万里长城:喻重要支柱,此以军队为长城。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宋文帝寝疾,彭城王刘义康矫诏收捕檀道济。道济盛怒饮酒一斛,脱帻投地曰:“乃坏汝万里长城。”²无贻:贻,贻误。无贻即不贻误、不贻忘的意思。³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

  赏析一

  《送人之军》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全诗以时空传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全的关心和戍边之人的期望。

  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

  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之军戍边之人的期望。

  诗写送人之陇西临洮戍边,并寄以厚望。“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是知所送之人乃两度赴长城西段戍防也。颈联之写边塞景物节候,是昔日所经见,亦是今日将经见。言外无限辛苦凄恻,然结联犹致以勉励之辞,寄望于国之长城。“万里长城”,是景,亦典,妙在虚实之间。

  赏析二

  本诗名为“送人之军”,即送人去投军、当兵。从全诗的内容看,当为贺知章给投军之人写的赠别诗。

  诗的起首两句,诗人写自己常经过断绝山脉的边塞,一次又一次看见六盘山令人断肠的水流。三、四句联系眼下送人到军中的事,写送你到边关从军,已成今日的分别,这让人不由想起昔日经过六盘山的愁苦。五、六句则顺承写六盘山的环境,陇山云雾半晴半雨,边地野草夏天未尽便提前迎来秋天。最后两句,诗人思绪转展豪迈,说在万里长城上守边寄书,可不要贻忘了国家的忧虑。语气满含寄语,希望从军者能够以国为重,安心从军,消弭国家的忧患。

  全诗语言清新,写景独到,寄情自然,朴实无华,不事雕琢,是一首有特色的赠诗。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zhēn)酒敛芳颜¹。不是渭(wèi)城西去斟,休唱阳关²
译文:秋风里万木凋零,君山上落叶纷飞;洞庭湖水与长天一色,浩浩荡荡。歌女斟满一杯酒,敛起笑容,要唱一首送别歌。我不是当年王维在渭城送别西去的客人,请不要唱这曲令人悲伤的《阳关》。
注释:¹敛芳颜:收敛容颜,肃敬的样子。²阳关:阳关,古关名,今甘肃敦煌县西南。古曲《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引申谱曲,增添词句,抒写离情别绪。因曲分三段,原诗三反,故称“三叠”。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醉袖抚危¹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²
译文:酒醉后,手扶楼上的栏杆举目远望,天空清远,白云悠然。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回望处,夕阳映红了天边,那里应该是我离开的京都长安。
注释:¹危:高。²长安:此指汴京。

  此词道出了谪贬失意的心情,是题咏岳阳楼的词中颇具代表性的一篇。全词沉郁悲壮,扣人心弦。

  上片起首二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月景象,烘托了作者其时的悲凉心境。首句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句意。第三句词笔转向楼内。此时词人正楼内饮宴,因为他的身份是谪降官,又将离此南行,所以席上的气氛显得沉闷。“十分斟酒敛芳颜”,说明歌妓给他斟上了满满的一杯酒,表示了深深的情意,但她脸上没有笑容。“十分”二字,形容酒斟得很满,也说明满杯敬意。“敛芳颜”,即敛眉、敛容。写女子之动情,可谓极宛极真,深得其妙。

  四、五两句,凄怆之情,溢于言外;百端愁绪,纷至沓来。《阳关曲》本是唐代王维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入乐府时名《渭城曲》,又名《阳关曲》,送别时歌唱。其辞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所写情景,与此刻岳阳楼上的饯别有某些相似之处。联系作者的身世来看,他因写了一些所谓反战的“谤诗”,被从与西夏作战的前线撤了下来;此时他不但不能西出阳关,反而南迁郴州。这两句熔自我解嘲与讥讽当局于一炉,正话反说,语直意婉,抒发的就是胸中久抑的悲慨。

  过片承“酒”而来,将视界再度收回楼前,写词人带着醉意凭栏独立。仰望天空,只见天淡云闲;回首长安,又觉情牵意萦。浓烈的抒情中插入这笔写景,使感情更为顿宕,深得回旋纡回之妙。“醉袖”二字,用得极工。不言醉脸、醉眼、醉手,而言醉袖,以衣饰代人,是一个非常形象的修辞方法。看到衣着的局部,比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更易引起人们的想象,更易产生美感。从结构来讲,“醉袖”也与前面的“十分斟酒”紧相呼应,针线亦甚绵密。“天淡云闲”四字以淡语、闲语间之,使全词做到了有张有弛,疾徐有致。由于感情上如此一松,下面一句突然扬起,便能激动人心。“何人此路得生还”,完全是口语,但却比人工锻炼的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多少迁客的命运,也倾吐了词人压胸底的心声,具有悠久的历史感和深刻的现实性,负载着无尽的悲哀与痛楚。

  结尾两句笔锋一转,又揭示内心深处的矛盾。这里的结句用的是宋人独创的脱胎换骨法。费衮说此诗用白乐天《题岳阳楼》诗“换骨”。所谓换骨,就是”以妙意取其骨而换之“(释惠洪《天厨禁脔》)。掌故的巧妙化用中,词人对故乡的眷恋,对遭贬的怨愤,对君王的期待,和盘托出,意蕴深厚。

  这首词在内容层次上有很大的跳跃,但结构安排自然得体,了无痕迹。全词起伏跌宕,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内心复杂的感情,深沉真切,动人心魄。这是一首格调很高、有较强感染力的好词。

参考资料:
1、 徐培均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584-586 .

màihuāshēng ·yuèyánglóu

zhāngshùnmín sòngdài 

xiàjūnshān kōngshuǐmànmàn shífēnzhēnjiǔliǎnfāngyán shìwèichéng西 xiūchàngyángguān 
zuìxiùwēilán tiāndànyúnxián rénshēnghuán huíshǒuyánghóngjìnchù yīngshìchángān 
古屋萧萧卧不周,弊裘起坐兴绸缪。
古屋萧萧¹卧不周,弊(bì)(qiú)²起坐兴绸(chóu)(móu)
译文:山风吹入,萧萧作响,卧寝不得周严,寒气就会侵入,坐起来披着破皮袄真想修补门窗。
注释:¹萧萧:形容风声。²弊裘:破败的毛皮衣服。
千山月午乾坤昼,一壑泉鸣风雨秋。
千山月午¹乾坤²昼,一壑(hè)³泉鸣风雨秋。
译文:午夜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照得世界恍如白昼,山谷中的泉水淅沥作响,仿佛秋天的风雨声。
注释:¹月午:此指时至午夜。²乾坤:此指世界。³壑:山涧溪泉。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
译文:很惭愧自己为尘世所累,心虽超然物外,又想干什么呢?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明朝松路须惆怅,忍更无诗向此留。
译文:明天走在松荫路里,我肯定会惆怅的,怎么能没有诗作为留念呢。

  该篇是王安国游庐山夜宿栖贤寺感怀所作。庐山佛寺颇多,有五大丛林,栖贤寺是其中之一,为南齐参军张希之首建,屡经兴废,遗址在今三峡涧玉渊潭北。当时诗人踯躅庐山,独宿佛寺,古屋萧索,四顾寥落,顿起遗世独立之想。这首诗就抒写了作者登览庐山的洒脱襟怀和情趣。

  首联紧扣“宿栖贤寺”,以直叙入题,由于寺殿年久失修,故山风吹入,萧萧作响,而卧寝不得周严,寒气就会侵入。“弊裘”句由上文生出。因寝卧不宁,故而“弊裘起坐”,由“古屋萧萧”,而生“绸缪牖户”之想。“绸缪牖户”出自《诗经·豳风·鸱鸮》,意思是缠绕柴木,修补门窗。这一联切题叙事,且渲染出一种夜宿深山古寺的萧索阒静气氛。

  由于中夜不眠,得以目睹深山夜景。次联集中笔力摹写庐山之夜。层峦叠嶂中,皓月当空,皎洁的清光,把整个大千世界变成了朗朗白昼;山谷间,泉水淙淙,仿佛为寂净的人间带来了风雨交加的萧瑟秋声。一句写山中月色,主要诉诸视觉;一句写山谷泉声,主要诉诸听觉。这里静景和动景互相配合,出色地构造了一个明净、透彻、幽寂、清寒的尘外世界,为人排解尘念、唤起遐思,布设了一种适宜的氛围。方虚谷说王安国诗“佳者不可胜算,而富于风月,此诗三四壮浪而清洒”(《瀛奎律髓》卷一),正指出这两句的独特气韵。

  沉浸于如此境界中,诗人忘却俗念,烦恼顿消,于是脱口咏出“迹入尘中惭有累,心期物外欲何求”两句。“尘中”,犹言尘世、尘网,包括世俗社会和市井闹区。踪迹进入尘世,则会有俗务牵累、世事羁绊,着一“惭”字,表示了对世俗桎梏的不甘和不满。由此生出了“期”字,只消“心期物外”,就会无求无欲,身心恬然。物外即世外,《唐书·元德秀传》记载,元德秀“陶然遗身物外”,元氏以置身物外,求得精神超拔。诗人则是虽“迹入尘中”,却能“心期物外”,而达到泊然无求的境界,显得更为通达。两句一写形迹,一写心神,结构相对,内容相反,而意义上又有递进,连贯而下,对仗中具有气韵流动之美。

  虽然“心期物外”,却也可“迹入尘中”,离开这宁静高洁的环境,诗人还是会有感慨,因而尾联有“须惆怅”之语。庐山长松林立,到后世仍然有“松树路”之名。天明登途,穿越松柏蔽空的山路,诗人更会惆怅不已。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此时诗人留驻片刻,他才会写诗记叙此行。这两句,“须惆怅”一转,“忍更”再转,而以题诗留念收尾,很符合登览游记诗的旨趣,十分得体。“忍更”二字强调必须有诗,表达出对庐山清境的低徊依恋,颇有余音袅袅之致。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264-265页
城中担上买莲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城中担上买莲房¹,未抵西湖泛野航。
译文:城中有人挑着担子在街上卖莲蓬,于是我们未去西湖泛舟郊游玩赏。
注释:大司成:国子祭酒别称。裴园:裴禧园。¹莲房:莲蓬。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旋折荷花剥莲子,露为风味月为香。
译文:莲农随即攀折担中的荷花,剥出蓬内莲子,那莲子有着露水的风味,月色的清香。

  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反映了诗人不以官场失意为意的恬淡闲适的心情。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交代了“买莲房”一事强烈地吸引了诗人,诗人连泛舟游西湖的打算都放弃了。在这平实的叙事中,透露出诗人对莲子的喜爱之情。

  “旋折荷花剥莲子”既写出了卖莲子者动作的迅速敏捷,也写出了诗人莲子的心情急切。“露为风味月为香”一句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用“露”和“月”来形容莲子的风味和香气,似乎不合情理,但这种形容却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回味。

参考资料:
1、 喜马拉雅.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chéngyánshèngtóngshězhāoyóupéiyuánfànzhōuràoshānshǎng--yángwàn

chéngzhōngdānshàngmǎiliánfángwèi西fànháng

xuánzhéhuāliánziwèifēngwèiyuèwèixiā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