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中秋月,与子共吟诗。今年中秋月,与子嗟别离。
去年中秋月,与子共吟诗。今年中秋月,与子嗟别离。
前书约相见,颇说中秋期。夜久风霜寒,对月空相思。
前书约相见,颇说中秋期。夜久风霜寒,对月空相思。
徐积

徐积

徐积(1028—1103)北宋聋人教官。字仲车,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因晚年居楚州南门外,故自号南郭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年七十六岁。政和六年(1116),赐谥节孝处士。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宋史》卷四五九有传。 ▶ 54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号令风霆(tíng)¹迅,天声²动北陬(zōu)³
译文:军中的号令好似疾风暴雷,官军的声威震动了大地的每个角落。
注释:¹风霆:疾风暴雷。形容迅速,雷厉风行。²天声:指宋军的声威。³北陬 :大地的每个角落。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长驱渡河洛¹,直捣向燕幽。
译文:军队长驱直入,必将迅速收复河洛一带失地,一直攻打到幽燕一带。
注释:¹河洛:黄河、洛水,这里泛指金人占领的土地。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马蹀(dié)¹(yān)(zhī)²血,旗枭(xiāo)(kè)(hán)³头。
译文:战马到处,踏着入侵之敌的血迹,旗杆上悬挂着敌国君主的头颅。
注释:¹蹀 :踏。²阏氏:代指金统治者。匈奴的王后,这里代指金朝侵略者。³可汗:古代西域国的君主,这里借指金统治者。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¹
译文:官军胜利归来,把好消息报告皇帝,收复了失地,祖国又得到了统一。
注释:¹神州:古代称中国为神州。

  这首诗颂扬张浚指挥有方,号令畅达,致使宋军的声威震撼天下、包括北方原境内外的各个角落。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赠送酬答之作,而是一首雄伟嘹亮的进行曲,一首爱国主义的佳作。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号令是北伐出师的号令,天声是大宋天朝的声音,这声音,北方遗民父老盼了好久好久,范成大《州桥》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北伐号令一出,即如飓风雷霆迅速传播,很快震动了最北边的角落。用这种天风海雨之势超笔,充分衬出民心士气的雄壮和誓复故土的决心,使全诗充溢着高昂亢奋的情调。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预言战事,充满必胜信心;“长驱”、“直捣”,势如破竹;“河洛”、“燕幽”,渡黄河是恢复宋朝旧疆,向燕幽则还要恢复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这乃是大宋自太祖、太宗而下历代梦寐以求、念念不忘的天朝基业!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用马蹄践踏阏氏的血肉,把可汗的人头割下来挂在旗杆上示众。“阏氏”、“可汗”这里指金朝侵略者。这种必欲置之死地而后践踏之的痛愤,不正是《满江红》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另一种说法。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想象凯旋的情景,其发自内心的喜悦,也正与“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相似,表达了岳飞长期的夙愿,也是他和张浚的共同理想。

  全诗气势高昂,声调铿锵,充满着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豪迈雄壮的英雄主义气概。

参考资料:
1、 卢冀宁,汪维懋.《历代边塞诗词选析》:军事谊文出版社,1997年:第298页
2、 傅德岷.《中国华诗词鉴赏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2005年:第126页

sòngyánzhāngxiānshēngběi

yuèfēi sòngdài 

hàolìngfēngtíngxùn tiānshēngdòngběizōu 
chángluò zhídǎoxiàngyānyōu 
diéyānzhīxuè xiāohántóu 
guīláibàomíngzhǔ huījiùshénzhōu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海滨蓑笠叟,驼背曲,鹤形臞。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鼇吞饵,牵翻员峤方壶。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世间久无是事,问苔矶痴坐待谁欤?只怕先生渴睡,钓竿指着珊瑚。

  “渔父”之咏,篇数很多,古往今来,不可胜数。其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推唐人张志和的《渔父》(西塞山前白鹭飞)与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其声情舒缓平和,如行云流水,表现了作者的如野鹤闲云,与世无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其声情孤傲冷峻,表现了作者的愤世嫉俗。然而“出世”也罢,“入世”也罢,他们笔下的“渔父”都是自我形象的外在表现,这一点是共同的。

  起句“海滨蓑笠叟”五字,点出地点和人物。

  “驼背曲,鹤形臞”二句承上,以三字短联具体刻画出“渔父”形象:其背既曲如驼,其躯又瘦似鹤。活脱脱地表现出一干瘪老儿,颇有调侃的意味。接着,词人又郑重其辞地宣布道:“定不是凡人,——古来贤哲,多隐于渔!”“任公子,龙伯氏,思量来岛大上钩鱼;又说巨吞饵,牵翻员峤方壶。”任公子是什么人呢?先秦寓言中之钓于海者也。据说他特制一竿大钓长绳,以五十头牛为饵,踞坐会稽山顶,投竿东海水中,钓得大鱼,切片晒干,令那浙江以东、苍梧(山名,即九嶷山,在今湖南宁远县境)以北广大地区的居民吃了个够。

  龙伯氏又是什么人呢?他也是古代神话中之钓于海者也。相传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处有五座神山,曰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浮于海面,随潮水动荡不已。天帝恐其漂往西极,使岛上群仙流离失所,就命令十五头巨轮番负载之。不料龙伯国有巨人一钩连钓六而去,以致岱舆、员峤二山竟沉入海底。常言道:“没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这老儿若非任公子、龙伯氏一流人物,又岂敢到海边来看上了如海岛大的鱼要它上钩?——以此知其“定不是凡人”也。这段词写得似庄似谑,能令人肃然起敬,能令公莞尔一笑,精采之至。

  上阕已揭出“古之贤哲,多隐于渔”的命题,而历史上第一个以渔隐名世的贤哲,非西周那位“直钩钓国”的姜太公莫属,故拈出他来作为典型。“磻溪老子雪眉须,肘后有丹书。”磻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源出南山兹谷,北流入渭水,相传是姜太公当年垂钓之处。肘后,是随身的意思。古人随身携带书籍,每悬于肘后,故云。丹书,即古史传说中之“天书”,字色赤红,故名。这二句说太公垂钓磻溪之时,年虽老迈,须眉皆白,却熟谙上古帝王之道,有王佐之术。“被西伯载归,营丘茅土,牧野檀车。”西伯,即周文王。文王出猎,偶遇太公垂钓于渭北,交谈之下,大为敬服,遂“载与俱归”,立为国师。文王死后,太公辅佐武王,誓师牧野(在今河南淇县西南),讨伐纣王,灭商建周,以开国之功封于营丘(在今山东淄博市北)。三句高度概括了太公一生之出处大节:遭遇文王、伐纣、受封。按太公负不世之才,立非常之勋,位极人臣,名垂青史,其事迹代表着旧时代知识分子个人价值最完满的实现;这种实现固有赖于个人的主观努力,但也离不开文王对他的赏识与重用。“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即此之谓也。因而,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典型形象,在姜太公的身上,积淀了千百年来绝大多数士子们主客观双向之梦想与追求。由此,读者不难感受到,词中所幻想出的这个海滨钓叟无非是历代寒士们的化身,他们渴望有朝一日被封建帝王慧眼识英雄,以至飞荡腾达,为王者师,为王者友。但无情的历史事实证明,这样的机会凤毛麟角,因此,作者一声断喝:醒来吧、小心“钓竿拂着珊瑚。”似这等好事,世上已很久不曾有过了,请问您还呆坐在长满苔藓之石矶上等候谁哩?只怕等到瞌睡虫上来,连手中渔竿也拿不稳了,看扫着海里的珊瑚礁罢!写着写着,上阕幽默之风又重现了。

  此篇的命意,由于作者以“渔父词”题篇,词中又从头到尾都是在嘲弄一位妄想做姜太公第二的海滨钓叟,粗读之下,很容易使人得出其讽刺对象即为此渔翁所代表的怀才不遇人物的结论。这不能不说是一中错觉。其实,“世间久无是事”即点明,它的矛头,分明是冲着当代乃至前世不知多少代以来一切高高在上、不思求贤的封建统治者们来的。以积极的浪漫主义的形式表现一定批判性的现实主义的内容,滑稽家之辞不同于寻常打油之辞,于此词可知。

lánhuāmàn··--liúzhuāng

hǎibīnsuōsǒutuóbèixíngdìngshìfánrénláixiánzhéduōyǐnrèngōngzilóngshìliàngláidǎoshànggōuyòushuōáotūněrqiānfānyuánjiàofāng

pánlǎozixuěméizhǒuhòuyǒudānshūbèi西zàiguīyíngqiūmáotánchēshìjiānjiǔshìshìwèntáichīzuòdàishuízhǐxiānshēngshuìdiào竿gānzhǐzheshān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已被月知处,斩新风到来。
译文:新造了一座小亭子,无人知道但是月亮看到了,新风徐徐吹来。
无人伴幽境,多取木兰栽。
无人伴幽境¹,多取木兰栽。
译文:没有人来这偏僻幽静之处与我作伴,只能多栽些木兰自己欣赏。
注释:¹幽境:幽雅的胜境。

xīnchéngxiǎotíngyuè--xióngdēng

bèiyuèzhīchùzhǎnxīnfēngdàoláirénbànyōujìngduōlánzāi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
(zā)路亭亭艳¹,非时裛(yì)裛香²
译文:梅花开满了路边,亭亭而立,花容艳丽;未到时节就开放了,散发着浓郁的芳香。
注释:¹匝路亭亭艳:匝路,围绕着路;亭亭,昂然挺立的样子。²非时裛裛香:非时,不合时宜,农历十,一月不是开花的时节,梅花却开了,所以说“非时”;裛裛,气味郁盛的样子。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素娥(é)惟与月¹,青女²不饶霜。
译文:嫦娥与月光相伴,一副清冷的样子;青霄玉女之冷峭胜过了严霜。
注释:¹素娥惟与月:素娥,嫦娥;惟与,只给。²青女:霜神。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赠远娥盈(yíng)¹,伤离适断肠²
译文:手中空握满把的梅花,却不知寄往何方;与梅花伤心离别的时候又恰好碰上我悲愤欲绝。
注释:¹赠远娥盈手:赠远,折梅寄赠远方的亲朋;娥,空;盈手,满手。²伤离适断肠:伤离,因为离别而感伤;适,正。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为谁成早秀¹,不待作年芳²
译文:梅花为了谁造成了过早开花,而不等到报春才开花,成为旧历新年时的香花呢?
注释:¹早秀:早开花。十一月中旬开的梅花,是早开的梅花。²不待作年芳:待,等待。作年芳,为迎接新年而开花芬芳。

  “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一开头就奇峰突起,呈现异彩。裛裛,香气盛貌。虽然梅树亭亭直立,花容清丽,无奈傍路而开,长得不是地方。虽然梅花囊哀清芬,香气沁人,可是梅花过早地在十一月中旬开放,便显得很不适时宜。这正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作者的感情通过咏梅来表达。作者的品格才华,恰好正像梅花的“亭亭艳”、“裛裛香”。作者牵涉到牛李党争中去,从而受到排挤,以及长期在过漂泊的游幕生活,也正是处非其地。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二句清怨凄楚,别开意境。同是月下赏梅,作者没有发出“月明林下美人来”的赞叹,把梅花比作风姿姣好的美人;也没有抒写“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一类的颂词,赞美梅花傲霜的品格;而是手眼独出,先是埋怨“素娥”的“惟与月”,继而又指责“青女”的“不饶霜”。原来在作者眼里,嫦娥让月亮放出清光,并不是真的要给梅花增添姿色,就是没有梅花,她也会让月色皎洁的。嫦娥只是赞助月亮,并不袒佑梅花的。青女不是要使梅花显出傲霜品格才下霜的,而是想用霜冻来摧折梅花,所以她决不会因为梅花开放而宽恕一点,少下些霜。一种难言的怨恨,淡淡吐出,正与作者身世感受相映照。

  写到这里,作者的感情已达到饱和。突然笔锋一转,对着梅花,怀念起朋友来了:“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想折一把梅花来赠给远方的朋友,可是仕途坎坷,故友日疏,即使折得满把的梅花也没有什么用。连寄一枝梅花都办不到,更觉得和朋友离别的可悲,所以就哀伤欲绝,愁肠寸断了。“伤离”句一语双关,既含和朋友离别而断肠,又含跟梅花离别而断肠,这就更加蕴蓄隽永。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在这里表达了他对梅花的悲痛,这种悲痛正是对自身遭遇的悲痛。联系到诗人很早就以文才著名,所以受到王茂元的赏识,请他到幕府里去,把女儿嫁给他。王茂元属于李德裕党,这就触怒了牛僧孺党。在牛党得势时,他就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贡献他的才学,这正像梅花未能等到春的到来而过早开放一样。这一结,就把自伤身世的感情同开头呼应,加强了全篇的感情力量。咏物诗的最高境界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意思是依照事物的形貌来描绘,委婉地再现其形象;同时,也曲折地传达出内心的感情。这首诗正是这样。梅花是一定时空中盛开的梅花,移用别处不得。与之同时,又将诗人的身世从侧面描绘出来。两者融合得纹丝合缝,看不出一点拼凑的痕迹,是作者深厚功力的表现。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下》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01:1858-1859
2、 姜军.《唐诗大鉴赏》 :外文出版社,2012.04:360页

shíyuèzhōngxúnzhìfēngjièjiànméihuā--shāngyǐn

tíngtíngyànfēishíxiāng

é((éé))wéiyuèqīngráoshuāng

zèngyuǎnyíngshǒushāngshìduàncháng

wèishuíchéngzǎoxiùdàizuòniánfāng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堕石井,锵然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其上有鸟,黑如鸲鹆,赤冠长喙,俯而啄,磔然有声。
¹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²石齿³间。旁皆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chuáng),立者如人,卧者如虬(qiú)。松下草间有泉,沮(rù)伏见;堕石井,锵(qiāng)而鸣。松间藤数十尺,蜿(wān)(yán)¹⁰如大螈(yuán)¹¹。其上有鸟,黑如鸲(qú)(yù)¹²,赤冠长喙(huì)¹³,俯而啄,磔(zhé)¹⁴有声。
译文:离新城的北面三十里处,越往里走山就越深了,全都是野草树木和泉水岩石,环境越来越幽静。开始时还能骑马在乱石纵横的路上行进。旁边都是大松树,松干弯曲的像车盖,笔直的像垂简形的旌旗,挺立的像人,平卧的像有角的小龙。松树下的草丛间有泉水,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时隐时现,泉水流入石井中,发出锵然的鸣声。松树之间长着数十尺的长藤,弯弯曲曲像一条大蛇。树上有鸟,黑色羽毛很像八哥,红顶长嘴,俯身啄食,发出吱吱的叫声。
注释:新城:今属浙江富阳。北山:官山,在新城北。¹去:距离。²骑行:骑马而行。³石齿:指路面有突出的齿状碎石。⁴盖:车盖。盖柄弯曲,故形容曲松。⁵幢:古代旗子一类的东西。⁶虬:传说中一种有角的小龙。形容盘曲的松树。⁷沮洳:低湿的地方。⁸伏见:指泉流忽隐忽现。⁹锵然:象声词。¹⁰蜿蜒:曲折绵长的样子。¹¹大螈:即蝮蛇。¹²鸲鹆:即八哥。¹³喙:乌嘴。¹⁴磔然:鸟呜声。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系马石觜,相扶携而上,篁筱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稍西,一峰高绝,有蹊(xī)介然¹,仅可步。系马石觜(zuǐ)²,相扶携而上,篁(huáng)(xiǎo)³仰不见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niè)(lǚ)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mí)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shǔn),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yǒu)相值。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duó)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¹⁰暮,皆宿。
译文:稍稍往西走,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有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大家把马的缰绳系在岩石的尖角上,相扶相携着往上攀登,竹林十分茂盛,抬头连太阳都看不见。走了约四五里,才听到鸡叫声。有僧人穿着布袍、趿着鞋子前来相迎,与他交谈,他惊愕地与你对视着,像麋鹿一样不可接近。山顶有数十间房屋,曲折回旋依着崖壁而建并筑有栏杆,要像蜗牛一样爬行、老鼠一样攀援迂回着走才能够出来,而这间屋的门和那间屋的窗正好相对。坐定之后,一阵山风吹来,堂殿上的铃铎都响了起来。大家惊慌相视,不知道身在何处。已近黄昏,就都睡在山上。
注释:¹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²石嘴:石角。³篁筱:竹。⁴布袍蹑履:穿着袍子、鞋子。⁵栏楯:栅栏。直为栏,横为楯。⁶如蜗鼠缭绕:像蜗牛、老鼠那样弯曲而行。⁷相值:相对。⁸铎:大铃。⁹二三子:同行的几位朋友。¹⁰且:将。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
于时¹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²,如适³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磨戛(jiá),声切切不已。竹间梅棕(zōng),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bìn)之状。二三子又相顾魄(pò)而不得寐。迟(zhì),皆去。
译文:此时正是九月,天空高旷露水清莹,山间空寂月光明亮。仰看星斗,都大而光亮,好像正在人头顶上。窗间有数十竿竹子,被风吹动互相摩擦,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竹子间的梅树和棕榈树,森然耸立如同相对而立鬓毛突出的鬼魅,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等到天亮,就都离开了。
注释:¹于时:时值。²光大:指的是星既亮且大。³适:正,刚。⁴磨戛:摩擦相击。⁵棕:棕榈。⁶森然:阴森森的样子。⁷离立突鬓:两两并立、鬓发怒张的样子。⁸魄动:心惊。⁹迟明:将近天明。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译文: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

  内容分析

  文章第一节写初入山的见闻。首三句“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便点明题目,点出了此山的特色:幽深。同时,两个“渐”字,又巧妙地交代了游山的动作性。随着进山的愈深,各种自然景观联翩沓至,令人目不暇接。然而作者在描绘其所闻所见时,看似信手而写,实是经过筛选而紧扣一个中心:以松树为其主背景而突出其幽静的气氛。齿牙交叉的石路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大松,这些大松“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形态各异而招人爱赏。接着又在松荫底下发现了悄悄流淌的清泉,它们蜿蜒曲折,时伏时现;当其泻入古井时,竟然发出了“锵然而呜”的音乐一般的美妙声响。接着是盘缠其间的古藤,形如大螈,蜿蜒盘绕。这又是一幅神秘幽静的景象。在这里,气氛似乎有些静得可怕,因此作者便借松间几声“磔然有声”的鸟叫来打破这万籁俱寂的气氛,八哥鸟的啄食之声恰又从反面格外烘衬了这里的寂静,行文奇妙。

  文章第二节描写继续登山的闻见,愈加渲染出此山的幽深僻静。作者本是骑马游山,但行至西山,遇一小径,只能步行。于是只得系马于石嘴,相互扶携而登山。由此便从侧面写出了山势之峥嵘难攀,暗示出此间的人迹罕至和十分幽静。但是就在旅伴们于仰面不见天日的竹径里穿行四五里后,忽从半空中传来了鸡鸣之声,这就告诉人们,不远处定有人居。作者巧作曲笔,表面似写山中有人,实际却仍在渲染此山的宁静气氛。鸡声带给人的联想通常是养鸡的农妇和熙熙攘攘的农家生活;可这里的鸡却是青灯古庙中陪伴僧人、为之催晓的报时鸡,这就益知此地的地僻人稀了。接下来所写的老僧那种“聘而顾,如麇鹿不可接”的情状,便更加强了上述印象——这位僧人对于远客非但不热情通问,反倒像桃花源中的土著居民那样乍见生人,“乃大惊”;而与之交谈,则又“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地一问三不知。僧人待客的这种冷漠与惊愕神情,已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山的绝少人来;而另一方面,游人所见的“蜗鼠缭绕”的奇特建筑,以及他们憩堂殿时所聆听的山风吹拂檐铃之声,也同样使人感到此庙之古与此山之静。这两方面的感受叠加,于是便使游人“相顾而惊”,产生了未知此身是否尚在人境的误觉。这一节的文字,先从实见实闻写来,最后归结到心理感受上来,其目的仍是为要突出北山的僻静幽深;而事实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种种景象无不启示:新城郊外的这座北山,除开那不知始建于何时的古刹和不知来自于何地的老僧以外,尚未经过人化的是一座未被发现的处女山。而在写毕其“不知身之在何境也”的感受之后,作者忽又作一拗笔:“且暮,皆宿”。一方面交代出登山的已告结束,另一方面又引出下文的夜宿。笔调简洁峻峭,具有柳宗元风味。

  文章第三节写夜宿山寺的闻见。起笔补叙时间,以下引出“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两句描写,用简洁的词语构筑成了一个优美静谧的诗一般的意境。紧接这种总体式的描写,又把文笔转向对于具体景物的细致观察方面:首先是“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此三句看似平淡无奇,实质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在内。晁氏对星斗显得特别“光大”与“如适在人上”的感受,一以表明山寺之高似能上接于天,二亦表现山间空气洁净,故看星斗皆亮而又大了。其次是“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又凭借其听觉为读者制造了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再次是“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这就更从具体的所见所闻,引导到心理感受的阴森恐怖上去,故其结尾便接言道:“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迟明,皆去”,前两节文字较偏重于状写客观的景物,而这一节就转向于偏重写其主观感受与心理体验。第三节中的写景,带有景中寓情、情景交融的特色。这样既写出了山寺的地势之高和景色之幽,同时又写出了人的精神活动。所以从形神兼备的角度来看,这一节文字可谓最富耐人咀嚼的韵致和情趣。

  文章最后一节写游山之后的回味无穷。这其实是在对北山之美和游山之乐作一种补充和加强的描写。“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言其印象深刻、事过而境不迁也。“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这又是在仿效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结尾而稍作变化,意仍在强调北山之游的常在脑海中萦绕而不能忘怀。

  《新城游北山记》是继柳宗元之后又一篇优秀的山水游记。它的成功,首先在于准确地抓住了北山的个性,精细描摹了此山极为幽静优美的特色,使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其次,又在于它能在刻画风景的同时,自然而然地表现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使得此山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泉,都富有特定的神韵和情趣 [5]  。

  艺术特色

  一、穷形尽态的摹写

  《新城游北山记》对北山景物的刻划极其逼真。作者对自然景物作细致人微的观察,并加以穷形尽态的摹写。作者把大松的曲、直、立、卧种种形态,毫无遗漏地作了形象的描绘;又用“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门牖相值”,对山顶之屋数十间的结构形态,作了简明、贴切而又生动的刻划。摹写声音,草间的泉水堕人石井,是“锵然而鸣”;赤冠长喙的鸟儿俯而啄食,是“磔然有声”;山风是“飒然而至”,堂殿上是“铃铎皆鸣”,窗间竹“相摩戛”,是“声切切不已”。他摹写光亮,在竹林里是“仰不见日”,夜晚宿山顶上则“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所有这些声、光、形、态的描写都可说是惟妙惟肖,恰如其分。

  二、形象生动的比喻

  《新城游北山记》比喻用得很多,都很贴切,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松树的比喻是“曲者如盖,直者如幢,立者如人,卧者如虬”,用16字即道出松树的多姿多态,真是言简意赅。山顶僧人,不常与世人接触,“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这是传神的比喻。麋鹿见生人,即惊慌不定,以之喻山僧见人时之局促不安,十分形象和恰当。此外,“松间藤数十尺,蜿蜒如大螈。”和“竹间梅棕,森然如鬼魅离立突鬓之状”等比喻,也形象、生动,不仅逼真地形容了物态,而且渲染了山行及夜宿时的森然恐怖的气氛。

  三、主观感受的融入

  《新城游北山记》的写景状物所以生动且具魅力,跟作者将浓烈的主观感受融入其中,有很大的关系。这种主观感受,既以“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二三子又相顾魄动而不得寐”、“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等直抒心灵的方式表现出来,又隐含在以移情人景、移情于物、营造氛围的大段描写中。读者随着作者文笔的指引,仿佛进入北山,见到形状各异的松树,听到鸟声、鸡声、风声和铃声,与惊恐不安的山僧接触,并在山顶度过一个难寐之夜。北山的幽深、僧居的静寂、夜间的阴森,所有这些描写,都因作者的笔端含情,而显得格外真切动人。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章培恒主编.古文鉴赏辞典 下 第1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07:第1388-1390页
2、 张绍民著.牵着灵魂去旅行 与史上游记名家的心灵对话:西苑出版社,2012.07:第116页

xīnchéngyóuběishān

cháozhī sòngdài 

    xīnchéngzhīběisānshí shānjiànshēn cǎoquánshíjiànyōu chūyóuxíngshíchǐ齿jiān pángjiēsōng zhěgài zhízhěchuáng zhěrén zhěqiú sōngxiàcǎojiānyǒuquán xiàn duòshíjǐng qiāngránérmíng sōngjiānténgshùshíchǐ wānyányuán shàngyǒuniǎo hēi chìguānchánghuì érzhuó zhérányǒushēng 

    shāo西 fēnggāojué yǒujièrán jǐn shízuǐ xiāngxiéérshàng huángxiǎoyǎngxiàn  nǎiwénshēng yǒusēngpáonièláiyíng zhī èér 鹿jiē dǐngyǒushùshíjiān zhéwéilánshǔn shǔliáoràonǎichū ményǒuxiāngzhí zuò shānfēngránérzhì tángdiàn殿língduójiēmíng èrsànxiāngérjīng zhīshēnzhīzàijìng qiě jiē宿 

    shíjiǔyuè tiāngāoqīng shānkōngyuèmíng yǎngshìxīngdǒujiēguāng shìzàirénshàng chuāngjiānzhúshùshígān竿xiāngjiá shēngqièqiè zhújiānméizōng sēnránguǐmèibìnzhīzhuàng èrsānyòuxiāngdòngérmèi chímíng jiē 

    huánjiāshù yóuhuǎngruòyǒu yīnzhuīzhī hòudào ránwǎngwǎngxiǎngxiàns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