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航收浦(pǔ)¹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译文:客船在月色昏黄的时候停船靠岸,向岸上眺望,只见小客店里并无灯光,正准备关门。
注释:建溪:闽江的北源,在今福建省。¹收浦:即停船靠岸,“浦”是水滨。
倒出岸沙¹枫半死²,系舟犹有去年痕。
译文:将小船系在水边的一株枫树上,树的根部被溪水冲走了泥土,裸露于水面,偏枯的树干仍保存着去年系舟的斑痕。
注释:¹倒出岸沙:是指溪水从下面往岸上冲刷,在树木根部冲出一个缺口。²半死:即偏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

  这是旅途夜泊的一首小诗。建溪是闽江的北源,在今福建省。

  开头两句写泊舟的时间和望山所见。“客航”,表明是离家远行。“收浦”即停船靠岸,“浦”是水滨。“月黄昏”系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语,形容月光昏暗,表明天黑已久。昏黄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溪水上,一只小船划破水面,摇碎了月影,慢慢靠近岸边。有景,有人,有声,有色,景象非常幽静,画面非常优美。

  第二句是将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名句改造而成。孤舟夜泊,最关心的是客店,所以船一靠岸,就在张望,看见客房并无灯光,正准备关门。这里是“野店”,不是大的集镇,人家不多;而且为了方便行旅,必定临溪而设,所以极易望见。“无灯”,并不是说没有置备灯火,而是说没有点灯,野店固然简陋,但既是客店,也不至于连一盏灯也不置备。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是表明这个夜晚还没有客人,可见这里平常客人稀少;二是表明入夜已久,主人以为不可能再有客至,所以并未点灯,正准备关门睡觉。“欲”字下得很妙,它表明门将闭而未闭。如果已经闭门,则敲门叫门,会给投宿者带来许多麻烦;正是在这欲闭未闭之际,才使投宿者感到欣喜。

  下面两句写系舟,这里既是“野店”,就没有正规的码头,所以并无专门系舟的设备,只能把舟系在岸上的一株枫树上。上文店门欲闭未闭,是巧;此句枫树则是将死未死,是奇。“倒出岸沙”是说溪水从下面往里冲刷,在枫树根部冲出一个缺口,枫树一半的根得不到泥土的养料,加之又被系舟时的摇晃弄坏,所以“半死”了。“半死”谓死去了半边,就是偏枯,这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

  末句“系舟犹有去年痕”写系舟时所见,更加新奇。“去年痕”是说一年前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此时,说明在此停泊的客人不多。这仍然是荒村野店的地方才会有的景象。见此痕迹,令诗人感到很惊奇。

  此诗选用最有特征的景物,写出荒村月夜泊舟的静谧境界。既是作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构思,却又使人感到全是信笔直书即目所见。化用前人诗语而不露痕迹,另出新意,可见作者的诗才。《莆阳文献》说:“此诗荆公(即王安石)爱之,尝书坐右,后人误入荆公集中。”该诗是隽永可爱的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5-306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客船在月色昏黄的时候停船靠岸,向岸上眺望,只见小客店里并无灯光,正准备关门。

将小船系在水边的一株枫树上,树的根部被溪水冲走了泥土,裸露于水面,偏枯的树干仍保存着去年系舟的斑痕。

注释

建溪:闽江的北源,在今福建省。

收浦:即停船靠岸,“浦”是水滨。

倒出岸沙:是指溪水从下面往岸上冲刷,在树木根部冲出一个缺口。

半死:即偏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

赏析

  这是旅途夜泊的一首小诗。建溪是闽江的北源,在今福建省。

  开头两句写泊舟的时间和望山所见。“客航”,表明是离家远行。“收浦”即停船靠岸,“浦”是水滨。“月黄昏”系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语,形容月光昏暗,表明天黑已久。昏黄的月光,洒在平静的溪水上,一只小船划破水面,摇碎了月影,慢慢靠近岸边。有景,有人,有声,有色,景象非常幽静,画面非常优美。

  第二句是将唐代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名句改造而成。孤舟夜泊,最关心的是客店,所以船一靠岸,就在张望,看见客房并无灯光,正准备关门。这里是“野店”,不是大的集镇,人家不多;而且为了方便行旅,必定临溪而设,所以极易望见。“无灯”,并不是说没有置备灯火,而是说没有点灯,野店固然简陋,但既是客店,也不至于连一盏灯也不置备。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是表明这个夜晚还没有客人,可见这里平常客人稀少;二是表明入夜已久,主人以为不可能再有客至,所以并未点灯,正准备关门睡觉。“欲”字下得很妙,它表明门将闭而未闭。如果已经闭门,则敲门叫门,会给投宿者带来许多麻烦;正是在这欲闭未闭之际,才使投宿者感到欣喜。

  下面两句写系舟,这里既是“野店”,就没有正规的码头,所以并无专门系舟的设备,只能把舟系在岸上的一株枫树上。上文店门欲闭未闭,是巧;此句枫树则是将死未死,是奇。“倒出岸沙”是说溪水从下面往里冲刷,在枫树根部冲出一个缺口,枫树一半的根得不到泥土的养料,加之又被系舟时的摇晃弄坏,所以“半死”了。“半死”谓死去了半边,就是偏枯,这是树木的一种特异现象。

  末句“系舟犹有去年痕”写系舟时所见,更加新奇。“去年痕”是说一年前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此时,说明在此停泊的客人不多。这仍然是荒村野店的地方才会有的景象。见此痕迹,令诗人感到很惊奇。

  此诗选用最有特征的景物,写出荒村月夜泊舟的静谧境界。既是作者的精心选材和巧妙构思,却又使人感到全是信笔直书即目所见。化用前人诗语而不露痕迹,另出新意,可见作者的诗才。《莆阳文献》说:“此诗荆公(即王安石)爱之,尝书坐右,后人误入荆公集中。”该诗是隽永可爱的一首佳作。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305-306页
方惟深

方惟深

(1040—1122)宋兴化军莆田人,徙居长洲,字子通。方龟年子。早通经学,尤工于诗,为乡贡第一。后举进士不第,即弃去,躬耕田间,闲则读书。徽宗崇宁四年以遗逸荐,为兴化军助教。所为诗精诣警绝,甚为王安石所称赏。有《方秘校集》。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南登碣(jié)石馆,遥望黄金台¹
译文: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
注释: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碣石,指墓碑。碣,齐胸高的石块。¹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相传燕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丘陵尽¹乔木,昭王安在哉(zāi)²
译文: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
注释:¹尽:全。²安在哉:宾语前置句,“在安哉”的倒装,在哪里之意。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bà)¹今已矣²,驱³马复归来。
译文: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注释:¹霸图:宏图霸业。²已矣:结束了。已,停止,完结。矣,语气词,加强语势。³驱:驱使。⁴复:又,还。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这首诗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诗的开篇两句,首先点出凭吊的地点碣石山顶和凭吊的事物黄金台,由此引发出抒怀之情,集中表现出燕昭王求贤若渴的风度,也写出了诗人对明君的盼望,为后四句作铺垫。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的向往。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接下二句紧承诗意,以深沉的感情,凄凉的笔调,描绘了眼前乔木丛生,苍茫荒凉的景色,由景衬情,寓情于景,发出“昭王安在哉”的慨叹,表达对燕昭王仰慕怀念的深情,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借古以讽今,对古代圣王的怀念,正是反映对现实君王的抨击,是说现实社会缺少燕昭王这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

  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结尾二句以画龙点睛之笔,以婉转哀怨的情调,表面上是写昭王之不可见,霸图之不可求,国士的抱负之不得实现,只得挂冠归还,实际是诗人抒发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叫人为国运而深深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年),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韩愈的《荐士》中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参考资料:
1、 于至堂.唐诗鉴赏辞典:北京出版社,2009年05月:陈子昂-燕昭王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43-44

yānzhāowáng

chénáng tángdài 

nándēngjiéshíguǎn yáowànghuángjīntái 
qiūlíngjìnqiáo zhāowángānzàizāi 
jīn guīlái 
金殿忝陪贤,琼羞忽降天。
金殿¹(tiǎn)²陪贤³,琼(qióng)忽降天。
译文:在宫殿与众多有才能的人一起赴宴,我感到非常羞愧。美玉和美食都突然丧失从天上降临一般的光彩。
注释:丽正:指绚丽雅正。应制:指由皇帝命令下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¹金殿:金饰的殿堂,指帝王的宫殿。²忝:谦辞,表示因辱没他人而自己有愧。³贤:贤能的人。⁴琼:指一种美玉。⁵羞: 美食。
鼎罗仙掖里,觞拜琐闱前。
(dǐng)¹罗仙掖(yè)²里,觞(shāng)³琐闱(wéi)前。
译文:那中书两省都有至高无上的礼节,在宫门前喝酒以表示尊敬。
注释:¹鼎:盛酒的容器。²仙掖:唐时门下、中书两省在宫中左右掖,因以“仙掖”借称门下、中书两省。³觞:古代指盛酒的容器,泛指酒杯。⁴拜:古代表示恭敬的礼节。⁵琐闱:镌刻连琐图案或有雕饰的宫中旁门,指宫门。
院逼青霄路,厨和紫禁烟。
院逼¹罗霄路²,厨和紫禁³烟。
译文:在这个华丽的宫殿离晋升高位的道路又近了一些,厨房的烟气也是来自于皇帝宫殿的。
注释:¹逼:靠近。²罗霄路:意为通往罗天的道路,比喻高位或谋求高位的通途。³紫禁: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指皇帝的居宫。
酒酣空忭舞,何以答昌年。
酒酣¹空忭(biàn)²,何以³答昌年
译文:酒后尽兴了,开始兴高采烈的手舞足蹈,思考如何报答这繁荣昌盛的年代。
注释:¹酣:形容酒喝得畅快、尽兴。²忭舞:形容高兴地手舞足蹈。³何以:意思是用什么或为什么。⁴昌年:释义是太平盛世。太平盛世,比喻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时代。

zhèng殿diànyàntónglēitiānqiányānniányùnyīngzhì--wángwān

jīn殿diàntiǎnpéixiánqióngxiūjiàngtiāndǐngluóxiānshāngbàisuǒwéiqián

yuànqīngxiāochújìnyānjiǔhānkōngbiànchāngnián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长安回望绣成堆¹,山顶千门²次第³开。
译文:从长安回望,骊山景致宛如团团锦绣,山顶上华清宫门依次打开。
注释:¹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²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³次第:依次。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¹妃子²笑,无人知是³(lì)枝来。
译文: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注释:¹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²妃子:指杨贵妃。³知是:一作“知道”。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起句描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面前先展现一个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绣成堆”,既指骊山两旁的东绣岭、西绣岭,又是形容骊山的美不胜收,语意双关。

  接着,场景向前推进,展现出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平日紧闭的宫门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接下来,又是两个特写镜头: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几个镜头貌似互不相关,却都包蕴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千门”因何而开?“一骑”为何而来?“妃子”又因何而笑?诗人故意不忙说出,直至紧张而神秘的气氛憋得读者非想知道不可时,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荔枝”两字,透出事情的原委。《新唐书·杨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明于此,那么前面的悬念顿然而释,那几个镜头便自然而然地联成一体了。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的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它使我们想到春秋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故事。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家亡。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知道。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这就揭露了封建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穷奢极欲、权力不受制约的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73-374
2、 张明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63-1065

guòhuáqīnggōngjuésānshǒu ·

 tángdài 

chángānhuíwàngxiùchéngduī shāndǐngqiānménkāi 
hóngchénfēixiào rénzhīshìzhīlái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¹。临堤(dī)台榭(xiè)²,画船楼阁,游人歌吹³。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
译文:杭州是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有湖山之美。临堤有台榭楼参差,湖上有画船往来如梭,游人到处弄舞歌吹。十里荷花映日娇艳似火,三秋桂子飘香沁人心脾,四周青山风光明媚葱翠欲滴。南渡百年来人们沉醉在西湖,使曾主张抗金的一些豪杰,也都耽于享乐忘却了平生大志。
注释:水龙吟:词牌名,又名《水龙吟令》《龙吟曲》《水龙吟慢》《鼓笛慢》《小楼连苑》《海天阔处》《庄椿岁》《丰年瑞》,它最早是南北朝时北齐的一组古琴曲。¹佳丽:俊美,秀丽。²台榭:泛指楼台等建筑物。³歌吹:唱歌和吹奏。⁴四山:四面的山峰。⁵晴翠:草木在阳光照耀下映射出的一片碧绿色。⁶百年南渡:指靖康二年(1127)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王朝后渡江南下,至南宋灭亡,历一百二十余年,此说百年是约数。⁷平生志:生平大志,此指收复中原,为国立功。
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
可惜天旋时异¹,藉(jiè)²何人、雪当年耻³。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¹⁰泪。
译文:可惜时代更替世换时移,如今靠何人来洗雪这奇耻?登临这地形险固的地方,感伤古今沧桑巨变,振兴国家要充分发挥英雄才气,请来神人力士推倒杭州青山,邀来水伯天吴移走西湖之水,把“销金锅”西湖改造为农桑之地。借钱塘江的潮汐,为君洗尽奸臣误国的悲愤眼泪,以告慰岳飞的在天之灵。
注释:¹天旋时异:谓时世巨变,指北宋覆亡,南宋偏安江南,时势也与南渡前不同。天旋,比喻世局大变。²藉:同“借”,凭借,依靠。³当年耻:概言靖康之变,北宋灭亡的国耻。⁴形胜:指地形险要、位置优越、山川壮美之地。⁵发挥:犹抒发。⁶英气:英武豪迈的气概。⁷力士推山:传说古时巴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⁸天吴:海神名。⁹潮汐:在月球和太阳引力的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昼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¹⁰岳将军: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

  该词上片用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词意,咏叹西湖的繁华秀丽,从而过渡到慨叹南宋王朝一百多年妥协屈辱的历史。开头两句从宋仁宗的诗句脱化而来,由杭州在中国东南部的历史地位,引出与杭州紧密相关的西湖的“多佳丽”。大处落笔扣题,很有气势。接着围绕“多佳丽”、“临堤台榭”六句作了具体的描绘。首先以建筑的壮观,游船的美丽,游人的欢歌笑语写人游之乐,展示出一派繁华景象;其次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四周群山之青翠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虽然优美的湖光山色可供人游赏,使人快乐,感情受到陶冶,却又带来了使人意想不到的副作用。“使百年南渡”四句,以“使”字领承上文,从其因果关系中,写出无数英雄豪杰沉溺在这种繁华、“佳丽”的欢乐之中,意志消沉,不图奋进,平生的豪情壮志,早已消磨在享乐之中,最后导致被元人灭亡的悲惨结局。这种倒退的历史现象,该是多么令人沉痛。作者借咏西湖风光,站在政治斗争的高度,总结出一条南宋亡国的历史教训。这激起人们的深思,也表达作者对南宋王朝政治腐败的愤恨。

  换头两句由怀古转入伤今。作者面对亡国现实,用“可惜”二字领起,显得心情更为悲痛。接着用反诘语调提出“藉何人雪当年耻”,希望能有人出来扭转乾坤。下文“登临形胜”三句,一方面将上片的怀古与下片的伤今联成一气;另一方面又用“发挥英气”将感伤古今陡然煞住,为后面拓展新的词境留下余地。作者面对西湖奇景忽发奇想,“力士推山”三句便表达他的强烈愿望。过去西湖被称作“销金锅”,达官贵人和地主豪绅在此寻欢作乐,把美丽的西湖搞得乌烟气。因此作者热烈期望能有オ人出来“推山”、“移水”,铲除这块土地上集聚的罪恶,把它改造成农桑之地为群众造福。此用浪漫主义手法,寄希望于力士神和天吴海神能为现实服务,把热烈的追求变成超现实的神力,充分表达作者对高尚理想的向往之情。不仅如此,在结尾三句又遥应“藉何人雪当年耻”再作一设想,将满腔悲愤化为大自然的伟力。还要借钱塘江潮荡涤污浊,用潮水洗尽岳飞的冤屈泪,彻底为岳飞报仇雪耻。表现出他对真正抗金的民族英雄的崇敬,也希望岳飞式的英雄出来报国雪耻;而对那些忘却平生志的“一时豪杰”,又是鲜明的对照和嘲讽。在此,作者爱谁、恨谁,颂扬什么、抨击什么,政治态度是很明朗的,充分体现了他的正义感。以上六句写得气势磅礴,激荡人心,也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是全词的精华所在。

  全词由怀古到伤今,由现实到幻想,层层推进,最后露出精华部分,以幻想点题,用心良苦,立意不凡。

参考资料:
1、 金志奎著.《宋词名家名作三百首诠释赏析》:武汉出版社,2010.08:第658-659页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
妇病连年累岁,传呼¹丈人前²一言。
译文:被病魔拖累的妻子,把丈夫叫到跟前,
注释:¹传呼:呼唤。丈人,古时对年高男子的尊称,此指丈夫。²前,上前。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
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言¹(piān)²
译文:有一句应当说的话,还没有说珠泪就不断地流了下来。
注释:¹一言:言其,多么。²翩翩,接连不断的样子。
“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
“属(zhǔ)¹²君两三孤子³,莫我儿饥且寒,
译文:她说:“我把几个孩子就托付给你了,不要叫孩子饿着冻着,
注释:¹属:同“嘱”,嘱托。²累:牵累、拖累。³孤子:孤儿。⁴莫我儿:不要让我的孩子。
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
有过¹慎莫笪(dá)(chī)²,行当³折摇,思复念之!”
译文:有了过错不要打他们。我就要死了,你要常常想着我的话。”
注释:¹过:错、过错。²笪笞:两种打人用的竹器;这里作动词用,鞭打之意。³行当:即将,将要。⁴折摇:犹“折夭”,夭折。
乱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
¹曰:抱时无衣,襦(rú)²复无里³
译文:孩子母亲死去了,孩子父亲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
注释:¹乱:古时乐曲的尾声,即乐章的最后一段。²襦:短袄。³里:夹里,衬里。
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
闭门塞牖(yǒu)¹,舍²孤儿到市。
译文: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
注释:¹牖:窗户。²舍:丢开、抛开。一说,此“舍”字当从上读,“即徘徊空舍之‘舍’。‘牖舍’连文,看似重复,但正是汉魏古诗朴拙处”(游国恩《中国文学史》)。
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
道逢亲交¹,泣坐不能起。
译文:他遇上朋友就哭泣,泪水不止。
注释:¹亲交:亲属朋友。
从乞求与孤儿买饵,对交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从乞求¹与孤儿买饵²,对交³啼泣,泪不可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
译文:他求朋友为孩子买糕饼,哭着对朋友说:“我是想不哭啊,但控制不住啊!”
注释:¹从乞求:拉着(亲交)请求。从,牵、拉。²饵:指食物。³交:即上“亲交”。
探怀中钱持授交。
¹怀中钱持授²交。
译文:他掏出怀中的钱交给朋友。
注释:¹探:掏、摸。²持授:交给。
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入门¹见孤儿,啼索其母抱。
译文:回到家,孩子们哭着找母亲抱。
注释:¹入门:指回家。
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
(pái)(huái)空舍中,“行¹²³耳,弃置勿复道!”
译文:他徘徊在空荡荡的屋中:“这样下去,孩子也会像妈妈一样死去!我不想再说下去了。”
注释:¹行:即将。²复:又要。³尔:如此,这样。⁴弃置:丢开。

  此诗的前九句写病妇临终时对丈夫的嘱咐。首二句“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从病妇方面落墨,单刀直入,直叙其事。病妇久病不愈,自知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她要把丈夫叫到床前,留下临终遗言了。“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病妇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已是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了。临终托言,已不堪悲,未语先泣,更见酸楚。这几句酿足气氛,先声夺人,读者已然可从那“翩翩”长调中,想见病妇内心之深痛了,可又想进一步了解她悄焉动容、魂牵梦萦的是什么。写到这里,诗人笔锋从诀别之凄惨场面,转入诀别之悲切言辞:“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行当折摇,思复念之!”寥寥五句,而慈母爱子之情,尽在其中。其中“累”字,并含有将入幽冥之自伤、拖累夫君之自歉,平平写来,凄然欲绝。“饥”字、“寒”字,虽指来日,而往日的饥寒,亦可以想见。而“行当”二字,更见得长期贫苦的生活,孤儿已是极为虚弱,倘再使其饥而且寒,他们也很快就会天折的啊!这一切,自然在病妇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创伤,永诀之时,便交织成忧虑与惊恐,发而为嘱托之辞了。两个“莫”字的紧承,语气之强烈、专注,直如命令;而在这迫切请求之下,又可看到那款款深情的脉脉流动。即将经受幽显隔绝、无缘重见之苦,也就愈加系念留在人间的幼男娇女,“思复念之”,唠叨再三,更将殷殷嘱望之情,溢于言表。一个人临终之时,什么都可放下,唯独自己的孩子,却委实难割难舍。这既是母爱深沉的表现,也是劳动妇女善良品质的自然流露,情真语真,字字皆泪,令人歔欷感叹不已。

  病妇死后,家境如何?“乱曰”以下,从病妇丈夫方面落笔,先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饥寒交迫的悲惨画图:寒风凛冽,孤儿啼泣。父亲欲抱孩子上市觅食,却找不到长衣,唯有的短衣又是单的,难以御寒。只得关门堵窗,留儿在家,独自上市。“抱时无衣,襦复无里”句,就寒而言,直笔写穷,映衬前文。母亲生前无使饥寒的愿望,已经落空一半,而另一半也未必见妙。“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关门堵窗,或可挡风避寒,防止禽兽伤害孩子。母爱由言语泄出,诀别之辞何等切切;父爱则由行动导出,关切之情何等拳拳!着一“舍”字,父亲那欲离不忍,欲携不得,忧郁徘徊、悲伤绝望的动态心态,跃然纸上!“舍”也,实为不舍,实出无奈,下文因而逗出:“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乞求与孤儿买饵。”父求人为儿买饵(糕饼之类),正是为了抽身回家伴儿,这又从侧面暗示了不“舍”。一般说来,男儿有泪不轻弹,而父亲路遇亲友,竟呜咽不止,久坐不起,若非伤心至甚,安能如此!“对交涕泣,泪不可止”二句,同意反复,一唱三叹,将悲伤之情,更进一层。怜念子女、自伤孤孑、悼怀亡妻,诸多情结,尽在这一把辛酸泪中。

  主妇一死,留下孱弱儿女一堆、债务一摊,对一个家庭来说,不啻是梁崩柱摧,不能不涕泪俱下,肝肠寸断。悲伤已极,却以“欲不伤悲”逼出“不能已”之本旨,一抑一扬,诗意翻跌,令人为之愁肠百结、纡曲难伸。“探怀中钱持授交”,为此段结束之句,由哭诉悲伤转为乞友买饵,一句之中连续三个动作,宛然可感父亲“怀中钱”那温热的气息,以及“持”的凝重、“授”的郑重。父亲道逢亲交,涕泪未尽,匆匆赶回家中,所见又是什么呢:“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父泣子啼,雪上加霜,触目惊心。此中之“啼”,缘于饥,缘于寒,更缘于思母。一个“索”字,将孤儿号啕四顾、牵衣顿足,急要母亲的神态宛然画出。“徘徊空舍中”句,既写出了父亲疾首蹙额、徒呼苍天的凄惶之态,也反映了室内饥寒交迫,家徒四壁之状。“空”者,空在无食无物,也空在无母无妻。儿啼屋空,由听觉而视觉,将悲剧气氛烘托得浓而又浓。末句突然一转,向苍天发出的绝望呼叫,戛然结束全文。此句意为孩子的命运将同妈妈相似,还是抛开这一切,别再提了!语极凄切。其实,“行复尔耳”之结局,父亲未喊出,读者已然可从诗中描写的场面中得出了。而“弃置勿复道”句,更是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勿复道”,正是道而无用,言而愈悲之故。从“对交啼泣”,向亲友哭诉,到欲说还休,气结难言,令人产生更有深悲一万重之感受,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全诗至此,大幕急落,黯然收束。至于结局,前已有病妇托孤、父求买饵、孤儿索母这一幕幕经过充分酝酿的情节,后已有“行复尔耳”之悲号,答案尽在其中,无须作者再拉开帷布了。

  这首诗通过托孤、买饵和索母等细节,描写了一个穷苦人家的悲惨遭遇。他们的语言行为、动态心态,皆如一出情节生动的短剧。全诗沉痛凄惋,真切动人,这正是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特色的突出表现。

参考资料:
1、 徐 枫 等 .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2 :95-97 .

bìngxíng

míng liǎnghàn 

bìngliánniánlěisuì chuánzhàngrénqiányán 
dāngyánwèiyán zhīlèixiàpiānpiān 
 zhǔlěijūnliǎngsān érqiěhán 
yǒuguòshènchī xíngdāngzhéyáo niànzhī  
luànyuē bàoshí  
ménsāiyǒu shěérdàoshì 
dàoféngqīnjiāo zuònéng 
cóngqiúérmáiěr duìjiāo lèizhǐ  shāngbēinéng  
tànhuái怀zhōngqiánchíshòujiāo 
ménjiànér suǒbào 
páihuáikōngshězhōng  xíngěrěr zhìdào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