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
运生¹²归尽³,终古(wèi)之然
译文:人生迁化必有终结,宇宙至理自古而然。
注释:连雨:连日下雨。¹运生:运化中的生命。运:天运,指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生:指生命。²会:当。³归尽:指死亡。⁴终古:自古以来。终,常。⁵然:这样。
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世间有松乔¹,于今²定何间³
译文:古代传说松乔二仙,如今他们知向谁边?
注释:¹松乔: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乔,指王子乔,名晋,周灵王的太子。好吹签,作风鸣,乘白鹤仙去。²于今:至今。³定何间:究竟在何处。
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
故老¹间余酒,乃²言饮得仙³
译文:故旧好友送我美酒,竟说饮下可成神仙。
注释:¹故老:故旧父老。²乃:竟,表示不相信。³饮得仙:谓饮下此酒可成神仙。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
试酌¹百情²³,重觞(shāng)忽忘天
译文:初饮一杯断绝杂念,继而再饮忘却苍天。
注释:¹试酌:初饮。王瑶注:“初饮。”²百情:指各种杂念。³远:有忘却,断绝之意。⁴重觞:谓连饮数杯酒。⁵忘天:忘记上天的存在。
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
天岂去此¹哉,任真²无所先³
译文:苍天何尝离开此处?听任自然无物优先。
注释:¹去此:离开这里。²任真:听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饰。³无所先: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
云鹤¹有奇翼,八表²须臾(yú)³还。
译文:云鹤生有神奇翅膀,遨游八荒片刻即还。
注释:¹云鹤:云中之鹤。用丁令威化鹤典故。²八表:八方之外,泛指极远的地方。³须臾:片刻。
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
自我抱兹独¹,僶(mǐn)(miǎn)²四十年。
译文:自我抱定任真信念,勤勉至今已四十年。
注释:¹独:指任真。²僶俛:努力,勤奋。
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
形骸(hái)¹久已化²,心在³复何言。
译文:身体虽然不断变化,此心未变有何可言?
注释:¹形骸:指人的形体与骨骸。²化:变化。³心在:指“任真”之心依然不变。

  这是一首饮酒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题为“连雨独饮”,点出了诗人饮酒的环境,连日阴雨的天气,诗人独自闲居饮酒,不无孤寂之感、沉思之想。开篇便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论题:“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人生于运行不息的天地之间,终究会有一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句话虽然劈空而至,却是诗人40岁以来经常缠扰心头、流露笔端的话题。自汉末古诗十九首以来,文人诗歌中不断重复着“生年不满百”的哀叹。陶渊明则将人的自然运数,融入天地万物的运化之中,置于自古如此的广阔视野里,从而以理智、达观的笔调来谈论人生必有死的自然现象了。

  在“运生会归尽”的前提下,诗人进一步思索了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道教宣扬服食成仙说,企图人为地延长人生的年限。这在魏晋以来,曾经引起一些名士“吃药”养生的兴趣。但是动荡的社会、黑暗的政治,也使一些身处险境、朝不保夕的文人看透了神仙之说的虚妄。曹植就感叹过:“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赠白马王彪》)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有过“帝乡不可期”的省悟文辞。所以接下两句诗就是针对着道教神仙之说提出了反诘:“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开篇四句诗不过是谈人生必有一死,神仙不可相信,由此转向了饮酒:“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古诗十九首中有这样的诗句:“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是一种不求长生,但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陶渊明也从否定神仙存在转向饮酒,却自有新意。“乃言饮得仙”中的“乃”字,顺承前面“松乔”两句,又形成语意的转折。那位见多识广的老者,竟然说饮酒能够成仙。于是诗人先“试酌”一杯,果然觉得各种各样牵累人生的情欲,纷纷远离自己而去了;再乘兴连饮几杯,忽然觉得天地万物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故老”所谓“饮得仙”的美妙境界吧!

  然而,“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一个“天”字锁接前句,又以问句作转折。继而以“任真无所先”作答。任真,可以说是一种心境,就是诗人借助饮酒的刺激体验到的“百情远”的境界。这句诗的潜在意思是,人与万物都是受气于天地而生的,只是人有“百情”。如果人能忘情忘我,也就达到了与物为一、与自然运化为一体的境界,而不会感到与天地远隔,或幻想着超越自然运化的规律去求神仙了。这就是任真,也就是任天。当然这种心境只是短暂的,“忽忘天”的“忽”字,便点出了这是一时间的感受。任真,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指顺应人自身运化的规律。陶渊明并不主张终日饮酒以忘忧,他认为“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形影神·神释》)他只希望“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过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这两句仍用仙人王子乔的典故。据《列仙传》,王子乔就是“乘白鹤”升天而去的。云鹤有神奇的羽翼,可以高飞远去,又能很快飞回来。但是陶渊明并不相信有神仙,也不作乘鹤远游的诗意幻想,而自有独异的地方:“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我独自抱定了任真的信念,勉力而为,已经四十年了。这表达了诗人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也表现了诗人孤高耿介的个性人格。

  结尾两句总挽全篇:“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所谓“化”,指自然物质的变化,出自于《庄子·至乐篇》所言:“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全诗正是从观察“运生会归尽”而推演到了观察自我形骸的变化。“心在”,指诗人四十多年来始终抱守的任真之心。这两句诗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所言“形迹凭化迁,灵府长独闲”,意思相同。任凭形体依照自然规律而逐渐变化,直至化尽,我已经抱定了任真的信念,还有什么忧虑可言呢?这两句诗也可以看作《形影神·神释》中结语的缩写:“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依此而看,陶渊明的自然迁化说,并不同于《庄子》以生为累,以死为解脱的虚无厌世说。

  总观全诗,以“运生会归尽”开端,感慨极深,继而谈饮酒的体验,又将“百情”抛远,结尾点出“形骸久已化”,似乎有所触发,却以“心在复何言”一语收住了。全诗对触发诗人感慨生死的具体情由,始终含而不露,却发人深省、余味无穷。全诗重在议论哲理、自我解脱,几次使用问句,造成语意转折,语气变化,又能前后映衬,扣紧开端的论题。这都显示了陶渊明哲理诗的特色。诗人谈论生死以及乘化归尽的人生态度,实在是蕴积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在厌倦了伪巧黑暗的社会现实后,在简朴清贫的田园生活中,始终独守任真之心,不拘世俗之累的孤傲人格。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5-537

liányǐn--táoyuānmíng

yùnshēnghuìguījǐnzhōngwèizhīrán

shìjiānyǒusōngqiáojīndìngjiān

lǎozèngjiǔnǎiyányǐnxiān

shìzhuóbǎiqíngyuǎnzhòngshāngwàngtiān

tiānzāirènzhēnsuǒxiān

yúnyǒubiǎohái

bàomǐnshínián

xíngháijiǔhuàxīnzàiyá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迁化必有终结,宇宙至理自古而然。

古代传说松乔二仙,如今他们知向谁边?

故旧好友送我美酒,竟说饮下可成神仙。

初饮一杯断绝杂念,继而再饮忘却苍天。

苍天何尝离开此处?听任自然无物优先。

云鹤生有神奇翅膀,遨游八荒片刻即还。

自我抱定任真信念,勤勉至今已四十年。

身体虽然不断变化,此心未变有何可言?

注释

连雨:连日下雨。

运生:运化中的生命。运:天运,指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生:指生命。

会:当。

归尽:指死亡。

终古:自古以来。终,常。

然:这样。

松乔:神话传说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的并称。松,指赤松子,古代传说中的仙人。乔,指王子乔,名晋,周灵王的太子。好吹签,作风鸣,乘白鹤仙去。

于今:至今。

定何间:究竟在何处。

故老:故旧父老。

乃:竟,表示不相信。

饮得仙:谓饮下此酒可成神仙。

试酌:初饮。王瑶注:“初饮。”

百情:指各种杂念。

远:有忘却,断绝之意。

重觞:谓连饮数杯酒。

忘天:忘记上天的存在。

去此:离开这里。

任真:听其自然。率真任情,不加修饰。

无所先: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云鹤:云中之鹤。用丁令威化鹤典故。

八表:八方之外,泛指极远的地方。

须臾:片刻。

独:指任真。

僶俛:努力,勤奋。

形骸:指人的形体与骨骸。

化:变化。

心在:指“任真”之心依然不变。

赏析

  这是一首饮酒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诗题为“连雨独饮”,点出了诗人饮酒的环境,连日阴雨的天气,诗人独自闲居饮酒,不无孤寂之感、沉思之想。开篇便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论题:“运生会归尽,终古谓之然。”人生于运行不息的天地之间,终究会有一死,自古以来都是如此。这句话虽然劈空而至,却是诗人40岁以来经常缠扰心头、流露笔端的话题。自汉末古诗十九首以来,文人诗歌中不断重复着“生年不满百”的哀叹。陶渊明则将人的自然运数,融入天地万物的运化之中,置于自古如此的广阔视野里,从而以理智、达观的笔调来谈论人生必有死的自然现象了。

  在“运生会归尽”的前提下,诗人进一步思索了应该采取的人生态度。道教宣扬服食成仙说,企图人为地延长人生的年限。这在魏晋以来,曾经引起一些名士“吃药”养生的兴趣。但是动荡的社会、黑暗的政治,也使一些身处险境、朝不保夕的文人看透了神仙之说的虚妄。曹植就感叹过:“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赠白马王彪》)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有过“帝乡不可期”的省悟文辞。所以接下两句诗就是针对着道教神仙之说提出了反诘:“世间有松乔,于今定何间?”

  开篇四句诗不过是谈人生必有一死,神仙不可相信,由此转向了饮酒:“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古诗十九首中有这样的诗句:“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这是一种不求长生,但求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陶渊明也从否定神仙存在转向饮酒,却自有新意。“乃言饮得仙”中的“乃”字,顺承前面“松乔”两句,又形成语意的转折。那位见多识广的老者,竟然说饮酒能够成仙。于是诗人先“试酌”一杯,果然觉得各种各样牵累人生的情欲,纷纷远离自己而去了;再乘兴连饮几杯,忽然觉得天地万物都不存在了。这就是“故老”所谓“饮得仙”的美妙境界吧!

  然而,“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一个“天”字锁接前句,又以问句作转折。继而以“任真无所先”作答。任真,可以说是一种心境,就是诗人借助饮酒的刺激体验到的“百情远”的境界。这句诗的潜在意思是,人与万物都是受气于天地而生的,只是人有“百情”。如果人能忘情忘我,也就达到了与物为一、与自然运化为一体的境界,而不会感到与天地远隔,或幻想着超越自然运化的规律去求神仙了。这就是任真,也就是任天。当然这种心境只是短暂的,“忽忘天”的“忽”字,便点出了这是一时间的感受。任真,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指顺应人自身运化的规律。陶渊明并不主张终日饮酒以忘忧,他认为“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形影神·神释》)他只希望“居常待其尽,曲肱岂伤冲”(《五月旦作和戴主簿》),过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

  “云鹤有奇翼,八表须臾还。”这两句仍用仙人王子乔的典故。据《列仙传》,王子乔就是“乘白鹤”升天而去的。云鹤有神奇的羽翼,可以高飞远去,又能很快飞回来。但是陶渊明并不相信有神仙,也不作乘鹤远游的诗意幻想,而自有独异的地方:“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我独自抱定了任真的信念,勉力而为,已经四十年了。这表达了诗人独任自然的人生态度,也表现了诗人孤高耿介的个性人格。

  结尾两句总挽全篇:“形骸久已化,心在复何言?”所谓“化”,指自然物质的变化,出自于《庄子·至乐篇》所言:“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全诗正是从观察“运生会归尽”而推演到了观察自我形骸的变化。“心在”,指诗人四十多年来始终抱守的任真之心。这两句诗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所言“形迹凭化迁,灵府长独闲”,意思相同。任凭形体依照自然规律而逐渐变化,直至化尽,我已经抱定了任真的信念,还有什么忧虑可言呢?这两句诗也可以看作《形影神·神释》中结语的缩写:“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依此而看,陶渊明的自然迁化说,并不同于《庄子》以生为累,以死为解脱的虚无厌世说。

  总观全诗,以“运生会归尽”开端,感慨极深,继而谈饮酒的体验,又将“百情”抛远,结尾点出“形骸久已化”,似乎有所触发,却以“心在复何言”一语收住了。全诗对触发诗人感慨生死的具体情由,始终含而不露,却发人深省、余味无穷。全诗重在议论哲理、自我解脱,几次使用问句,造成语意转折,语气变化,又能前后映衬,扣紧开端的论题。这都显示了陶渊明哲理诗的特色。诗人谈论生死以及乘化归尽的人生态度,实在是蕴积了深沉的人生感慨,也表现了诗人在厌倦了伪巧黑暗的社会现实后,在简朴清贫的田园生活中,始终独守任真之心,不拘世俗之累的孤傲人格。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5-537
创作背景
根据诗中“自我抱兹独,僶俛四十年”两句,一般陶渊明年谱定此诗为晋安帝元兴三年(404年),陶渊明四十岁时作。但是,陶渊明又有《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亦云:“总发抱孤介,奄出四十年。”戊申岁为晋安帝义熙四年(408年),陶渊明44岁,辞去彭泽县令归田以后。因而也可以推测《连雨独饮》作于诗人归田之后。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79-81
2、 吴小如 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535-537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丁未¹之岁,冬暖无雪。戊申²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³。风寒冱(hù)之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译文:丁未这一年冬天,天气暖和未降雪。第二年正月初三开始下雪,正月初五天气放晴。但依然寒风肆虐,冰封雪冻,直到正月初十大地依然银装素裹。
注释:¹丁未:明宪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²戊申: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³霁:这里谓雪停放晴。⁴冱:寒冷凝结。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¹,又四囿(yòu)于雪,若涂银,若泼汞(gǒng),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²可爱。寒浃(jiā)³肌肤,清人肺腑。
译文:当晚,明月升天,雪月相映,我坐于纸窗之下,感到明亮无比。于是添加衣服出门,登上溪水西侧的小楼。小楼临着溪水,溪水清澈见底,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银,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晶莹闪耀,人的肌肤也被映照得晶莹洁白。明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树影在水中摇曳,如同镜子中映照着的头发,历历分明。清冷的寒气透入肌骨,沁入肺腑。
注释:¹虚澄:空虚清澈。²离离然:历历分明的样子。³浃:透。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因凭栏楯(shǔn)¹上。仰之茫然²,俯之恍然³;呀(xiā)之莫禁,眄(miǎn)之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dài)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译文:我扶着栏杆而上。仰视,茫然无际;俯视,混沌一片。不觉间呀然惊叹不止,久久地凝视着不愿收回自己的目光。人的精神与外物融为一个整体,自己同周围的环境都变成了一份神奇的景观。上苍将我放置于宇宙之间,这份景致竟然无以用笔画来传达,也不便用文字来铺陈、传达于没有亲临这份情景的人。这样看来,自己得到的已经很多了。
注释:¹栏楯:栏干。纵为栏,横为楯。²茫然:迷濛不明。³恍然:模糊不清。⁴呀:张大了口。⁵太素:素净。⁶敷:铺陈。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¹之以飞遨(áo)八表²,之返其怀。汗漫³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之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译文:同时我也想到,天下名山大川此刻应该比这里更为壮观,那里雪月辉映的景致应当更为神奇。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很久才回过神来。茫无边际的思绪无法平抑,可是因为年老身体衰落,我已禁不住寒冷的侵袭。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此时已过二更。回到窗前,独自端坐。想到这辈子这样的景致并未多见,并且一天天地淡忘,一天天地被改变着,很多都已经茫然与模糊。于是我用笔记下了这次经历。
注释:¹挟:依仗。²八表:谓八方之外,指极远的地方。³汗漫:没有边际的。⁴衰飒:衰落。⁵二鼓:二更天。⁶兀坐:独自端坐。⁷改:更。⁸荒荒:暗淡不明的样子。

  这篇散文以画家对于色彩、光影、物体形态等所特有的敏感,捕捉住了月下雪景的种种特征,将其出色地表现出来。又将月映清波间晃动的树影比喻成“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使人感受到了画家观察表现事物之活泼精细。其次,作者在雪月奇观的描写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寄寓着深沉的哲理。

  新岁正月初三,一场江南罕见的大雪悄然之降,足足下了两天,虽已放晴,但是天塞地冻,直到初十,依然冰封雪凝。此夕月出,雪月争相辉映,寒宵静坐纸窗之下,顿觉寰宇异常光明亮澈,不觉添衣之起,竟然独自踏着碎玉琼瑶,步上溪西小楼。小楼临水,下皆空明澄激;四周景物悉被皑皑白雪覆盖,冰琢玉砌;月光与雪光相激射,“若涂银,若泼汞”,尽显光的强度和质感。“腾光照人”进射出的光彩照耀着人,“骨肉相莹”,仿佛照得人的骨肉都莹洁透明。此为篇中警句,神来之笔。人,净化了;世界,也净化了,是洁白无瑕、晶莹别透。置身于如此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既有蝉蜕于尘埃之外的欣喜,也有几分荒寒空寂的凄然。更有楼前溪水,月光映照在清波间,波光躯粼,树影滉漾,萧疏的枝条倒映于寒碧之中,如同镜子映照着人萧疏的头发,历历分明明。非画家的敏锐目光,不能及此。此时奇寒浸透肌肤,凄清砭入肺腑。

  接着写作者的冥思遐想。独自凭栏,仰观字,混茫一白,令人迷惘;俯视大块,银妆素裹,恍惚迷离;自己禁不住嗟叹惊讶,凝视的目光久久不能收回。此时作者逸兴遄飞,感到物我同化,浑融一体,人与自然都臻于清空澄明的境界。这是上天将我送入远离尘嚣的太素之乡,那种泠泠御风之行的美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遗憾的是不能形诸笔墨告诉那些未曾从游的人。但是,我所得到的美的享受已经很满足了。

  文中刻画岁月沧桑、人生迟暮的心态,曲折入微。作者已是垂暮之年,无力浪游天下,但是壮心未泯,虽然独上小楼,却还想着天下的名山大川应该境界更阔吧,那那里的雪月之观应该更加神奇吧,恨不能挟明月之高飞,遨游八方之外,然后再返回这个雪月交辉的溪畔小楼的怀抱,可见他是多么渴望挣脱世俗尘网的羁绊。那那种漫无边际、汗漫之游的神思遐想,虽然难以平息,但是老气衰颓,禁受不住这里的凄骨之寒,于是就纵声高歌,走下楼去。时已二鼓,又回到纸窗之下,独自端坐,怅然若失。此夕的雪月之观,平生亦不屡遇,之自己的健忘却日甚一日,再过几天,又模糊淡忘了,故为记,捕捉住那可遇之不可求的奇观。

参考资料:
1、 林薇编著;吴小林主编.山水有清音 古代游记小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04:第128页
2、 沈周.沈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5-6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子瞻¹画丛竹怪石,伯时²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注释:¹子瞻:苏轼。苏轼工画竹石枯木。²伯时:李公麟,号龙眠居士,善绘人物与马,兼工山水。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野次¹小峥(zhēng)(róng)²,幽篁(huáng)³相倚绿。
译文:郊坡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注释:¹野次:野外。²峥嵘:山高峻貌。这里代指形态峻奇的怪石。³幽篁:深邃茂密的竹林。语出屈原《九歌》:“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这里代指竹子。
阿童三尺箠,御此老觳觫。
阿童¹三尺箠(chuí)²,御³此老觳(hú)(sù)
译文: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自乐。
注释:¹阿童:小童儿。这里代指小牧童。²箠:竹鞭。³御:驾驭。⁴觳觫: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lì)¹
译文: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
注释:¹砺角:磨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¹我竹。
译文:磨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注释:¹残:损害。

  宋代绘画艺术特别繁荣,题画诗也很发达,苏轼、黄庭坚都是这类诗作的能手。此诗为苏轼、李公麟合作的竹石牧牛图题咏,但不限于画面意象情趣的渲染,而是借题发挥,凭空翻出一段感想议论,在题画诗中别具一格。

  诗分前后两个层次。前面八句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间有块小小的怪石,翠绿的幽竹紧挨着它生长。牧牛娃手执三尺长的鞭子,驾驭着这头龙钟的老牛。四句诗分咏石、竹、牧童、牛四件物象,合组成完整的画面。由于使用的文字不多,诗人难以对咏写的物象作充分的描述,但仍然注意到对它们的外形特征作简要的刻划。“峥嵘”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就把画中怪石嶙峋特立的状貌显示出来了。“篁”是丛生的竹子,前面着一“幽”字写它的气韵,后面着一“绿”字写它的色彩,形象也很鲜明。牧童虽未加任何修饰语,而称之为“阿童”,稚气可掬;点明他手中的鞭子,动态亦可想见。尤其是以“觳觫”一词代牛,更为传神。按《孟子·梁惠王》:“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这是以“觳觫”来形容牛的恐惧颤抖的样子。画中的老牛虽不必因恐惧而发颤,但老而筋力疲惫,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于是也就给人以觳觫的印象了。画面是静态的,它不能直接画出牛的觳觫,诗人则根据画中老牛龙钟的意态,凭想象拈出“觳觫”二字,确是神来之笔。诗中描写四个物象,又并不是孤立处理的。石与竹之间着—“倚”字,不仅写出它们的相邻相靠,还反映出一种亲密无间的情趣。牧童与老牛间着一“御”字,则牧童逍遥徜徉的意态,亦恍然如见。四个物象分成前后两组,而在传达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气息上,又配合呼应,共同构成了画的整体。能用寥寥二十字,写得这样形神毕具,即使作为单独的题画诗,也应该说是很出色的.

  但是,诗篇的重心还在于后面四句由看画生发出来的感想:这石头我很喜爱,请不要叫牛在上面磨角!牛磨角还罢了,牛要是斗起来,那可要残损我的竹子。这段感想又可以分作两层:“勿遣牛砺角”是一层,“牛斗残我竹”另是一层,它们之间有着递进的关系。关于这四句诗,前人有指责其“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的(见陈衍《石遗室诗话》),其实并没有评到点子上。应该说,作者对于石与竹是同样爱惜的,不过因为砺角对石头磨损较少,而牛斗对竹子的伤残更多,所以作了轻重的区分。更重要的是,石与竹在诗人心目中都代表着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磨损石头和伤残竹子则是对这种宁静和谐生活的破坏,为此他要着力强调表示痛惜,而采用递进的陈述方式,正足以体现他的反复叮咛,情意殷切。

  说到这里,不免要触及诗篇的讽喻问题。诗中这段感想议论,除了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爱好和破坏自然美的痛心外,是否另有所讽呢?大家知道,黄庭坚所处的北宋后期,是统治阶级内部党争十分激烈的时代。由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党争,在神宗时就已展开。哲宗元祜年间,新党暂时失势,旧党上台,很快又分裂为洛、蜀、朔三个集团,互相争斗。至绍圣间,新党再度执政,对旧党分子全面打击。统治阶级内部的这种哄争,初期还带有一定的政治原则性,愈到后来就愈演变为无原则的派系倾轧,严重削弱了宋王朝的统治力量。黄庭坚本人虽也不免受到朋党的牵累,但他头脑还比较清醒,能够看到宗派之争的危害性。诗篇以牛的砺角和争斗为诫,以平和安谧的田园风光相尚,不能说其中不包含深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从画中的竹石牧牛,联想到生活里的牛砺角和牛斗,再以之寄寓自己对现实政治的观感,而一切托之于“戏咏”,在构思上很有曲致,也很有深度。宁静的田园风光与烦嚣的官场角逐,构成鲜明的对比。通篇不用典故,不加藻饰,以及散文化拗体句式(如“石吾甚爱之”的上一下四,“牛砺角犹可”的上三下二)的使用,给全诗增添了古朴的风味。’后四句的格调,前人认为是摹仿李白《独漉篇》的“独漉水中泥,水浊不见月;不见月尚可,水深行人没”(《陵阳先生室中语》引韩驹语),但只是吸取了它的形式,词意却翻新了,不仅不足为病,还可看出诗人在推陈出新上所下的功夫。

参考资料:
1、 缪钺等. 宋诗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12(2012.7重印): 第534-537页
2、 赵山林,潘裕民 编著. 桃李春风一杯酒——宋诗经典解读 :中西书局,2009-10-1:第114-115页
东光乎,苍梧何不乎。
东光¹乎,苍梧何不²乎。
译文:天亮了吗?苍梧为什么不亮?
注释:¹东光:东方发亮,即天明。²不:同“否”。苍梧地多潮湿,多雾气,所以天迟迟不亮。
苍梧多腐粟,无益诸军粮。
苍梧多腐粟(sù)¹,无益诸(zhū)军粮。
译文:苍梧这里潮湿,陈年贮藏的多是已经败坏的粮食,无法作为军粮食用。
注释:¹腐粟:陈年积贮已经败坏的五谷粮食。
诸军游荡子,早行多悲伤。
诸军游荡子¹,早行多悲伤。
译文:远征者早起行军,情绪都很悲伤。
注释:¹游荡子:离乡远行的人。
东光,相和歌辞之一。汉武帝时期,今广东一带的南越国相作乱,杀害国王和太后及汉朝使者。汉武帝派人从今湖南等地出兵讨伐,进攻苍梧,即今广西梧州。梧州地方潮湿,多瘴气,出征士兵多有不满。这首诗写的就是这种怨愤之情。
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qì)¹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玉连环²,金镞(zú)³,年年征战。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
译文:碛南沙上的烽火,一次次把雁群惊飞起,像千里飞雪漫卷戈壁。连环弩,金簇藜,年年征战箭如雨。画楼中的美人,也恨这战火中的别离,愁时看着红杏花,独坐锦屏前。
注释:¹碛:浅水中的沙石,这里指边塞荒漠之地。²玉连环:征人服饰物。这里是指征人的用具,如铁链之类的东西。³金镞箭:装有金属箭头的箭。镞,箭头。⁴锦屏:有彩画的屏风。

  这首《蕃女怨》写来并不见一点“蕃”味,仍是一般的思妇词。这首词写边塞的寒冷和艰苦,使思妇对征人倍增思念。也有人认为这首词是写征人忆家。

  此词开头两句“碛南沙上惊雁起,飞雪千里”,写边塞环境和气候的恶劣:沙碛荒漠,茫茫千里,大雪狂飘,塞雁惊飞。“玉连环,金镞箭,年年征战”,先写征人的装束,续写征战之苦,战情之急。丈夫如此在边关服役,妻子必然思念和怨恨。结末二句,点明题旨:“画楼离恨锦屏空,杏花红。”战争使无数的妻子独守空房,画楼冷落,锦屏寂寞,尤其在杏花开放、春满人间的时候,更是令人肠断,魂断,唯有恨不断,泪不断。可谓曲尽人情。

  就内容来说,此词并无新意,作者不是为了宣扬什么反战情绪,思妇的愁恨是一种纯真的感情,值得珍重与同情。这首词与《蕃女怨·万枝香雪开已遍》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互补互衬的关系,阅读时可互相参照。

  在温词中,此词属于较为浅直的作品,辞藻不算艳丽,含义也还显豁。但是仍具有某些深曲之作的特点:只客观地提供精美的物象情态,而隐去它们之间的表面联系,留下大片想象余地。像“画楼离恨锦屏空”与“杏花红”之间也未点明其关系。而这些物象情态的关系,很容易领悟出来,所以反而显得浅而不露,短而味永。

参考资料:
1、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5-66

fānyuàn··nánshāshàngjīngyàn--wēntíngyún

nánshāshàngjīngyànfēixuěqiānliánhuánjīnjiànniánniánzhēngzhànhuàlóuhènjǐnpíngkōngxìnghuāhóng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待日复¹待日,待日何其²多。
译文:明天又一个明天,明天何等的多。
注释:¹复:又。²何其:多么。这句说:待日是何等的多啊。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我生待¹待日,万事成蹉(cuō)(tuó)²
译文:如果天天只空等明天,那么只会空度时日,一事无成。
注释:¹待:等待。²蹉跎:光阴虚度。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世人若¹被待日累(lěi)²,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译文:世人和我一样辛苦地被明天所累,一年年过去马上就会老。
注释:¹若:一作“苦”,有些版本为“世人苦被待日累。”²累:带累,使受害。这句说:世上的人都受“待待日”的害处。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译文:早晨看河水向东流逝,傍晚看太阳向西瞬息坠落。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钱福 版本)
百年待日能几何?请君¹听我待日歌。(钱福 版本)
译文:人的一生又能有多少个明天呢?请您听取我的《明日歌》。
注释:¹请君:请诸位。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版本)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文嘉 版本)

  这一首诗七次提到“待日”,劝告迷失的世人珍惜每一天活在当下,不要永远等待待日而浪费时间,蹉跎光阴。诗歌的意思浅显,语言待白如话,说理通俗易懂,很有教育意义。

  《待日歌》两个待显的优点:一是思想内容有新意。它不是空泛的珍惜时光的教诲,而是针对人们的拖延症,围绕“待日”二字展开说理。二是语言形象生动。杂言歌谣形式,使用口语化、形象化的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顺耳好记。其中“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两个写景句子,穿插在议论当中,使全诗活泼生动不少。

  《待日歌》自问世至今,数百年来广为世人传颂,经久不衰。诗人在作品中告诫和劝勉人们要牢牢地抓住稍纵即逝的今天,今天能做的事一定要在今天做,不要把任何计划和希望寄托在未知的待天。今天才是最宝贵的,只有紧紧抓住今天,才能有充实的待天,才能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否则,“待日复待日,”到头来只会落得个“万事成蹉跎”,一事无成,悔恨莫及。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牢牢铭记:一切从今天开始,一切从现在开始。

  这首诗内容充实,语言流畅,释理通俗待了,说服力强。

míng

qián míngdài 

míngmǐng míngduō 
shēngdàimíng wànshìchéngcuōtuó 
shìrénruòbèimínglěi chūnqiūláilǎojiāngzhì  (ruòzuò  )
zhāokànshuǐdōngliú kàn西zhuì 
bǎiniánmíngnéng qǐngjūntīngmíng  (qiánbǎnběn )

míngmíng míngduō 
dàimíng wànshìchéngcuōtuó 
shìrénjiēbèimínglěi míngqiónglǎojiāngzhì 
chénhūngǔngǔnshuǐdōngliú jīnyōuyōu西zhuì 
bǎiniánmíngnéng qǐngjūntīngmíng  (wénjiābǎnběn )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