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荣木¹,念将老也。日月推迁²,已复九夏³,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译文:《荣木》这首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日月更替,时光流逝,又到了木槿花盛开的夏季。我在孩童时,已经接受了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可如今头发已经斑白,却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注释:¹荣木:即木槿(jǐn),属木本植物,夏天开淡紫色花,其花朝开暮闭。²推迁:推移,迁延,即运行之意。³九夏:即夏季。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故称“九夏”。⁴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的发式,因将头发结成两个髻角,故称。这里代指童年。⁵道:指圣贤之道和做人的道理。⁶白首:指老年,老人头发变白。⁷无成:无所成就。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复复¹荣木,结根于兹²
译文: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注释:¹复复:繁盛的样子。²兹:此,这里。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晨耀¹其华²,夕已丧之³
译文:清晨绽开艳丽色,日暮凋零委泥沙。
注释:¹耀:形容木槿花开时的艳丽,光彩夺目。²华:同“花”。³丧之:指木槿花枯萎凋零。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人生若寄¹,憔悴²有时。
译文: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注释:¹人生若寄:人生在世,好像旅客寄宿一样。这是比喻人生的短暂。²憔悴:枯槁黄瘦的的样子。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静言¹²³,中心(chàng)
译文: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注释:¹静言:静静地。言:语助词。²孔:甚,很。³念:思念。⁴中心:内心。⁵怅而:即怅然。而:语尾助词。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复复荣木,于兹¹托根²
译文: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注释:¹于兹:在此。《尚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传:“言祖乙已居于此。²托根:犹寄身。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译文: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贞脆¹由人,祸福无门²
译文: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注释:¹贞脆:坚贞和脆弱,指人的不同禀性。²祸福无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思是说,祸与福的降临,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门径,而是人们行为的好坏所招致的必然结果。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非道曷¹²?非善奚(xī)³
译文: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注释:¹曷:同“何”。²依:遵循。³奚:何。⁴敦:敦促,勤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遵循正道还遵循什么?不勤勉为善还勤勉做什么?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¹²小子³,禀兹固陋
译文: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注释:¹嗟:叹词。²予:我。³小子:作者自指。原意指地位低下、无德无能之人,这里是自谦之辞。⁴禀:禀性,天性。⁵固陋:固执鄙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cú)¹既流²,业不增旧³
译文: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注释:¹徂年:过去的岁月。徂:往,逝。²流:流逝。³业不增旧:是说学业比过去没有增加。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志彼¹不舍²,安³此日富
译文: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注释:¹彼:指上章所说“道”与“善”。²不舍:孜孜不倦,奋斗不息。³安:习惯于。⁴日富:指醉酒。《诗经·小雅·小宛》:“壹醉日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的志向是孜孜不倦地依道、敦善,可我现在却安于酣饮的生活。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我之怀¹矣,怛(dá)²焉内疚³
译文: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注释:¹怀:心怀,思量。²怛:痛苦,悲伤。³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先师¹遗训²,余岂之坠³
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注释:¹先师:指孔子。²遗训:留下的教导。³之坠:动宾倒装,即“坠之”。坠:跌落,即抛弃。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四十无闻¹,斯²不足畏³
译文: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注释:¹闻:闻达,有所成就而名声在外。²斯:这。³畏:害怕,恐惧。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¹我名车,策²我名骥³
译文: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注释:¹脂:油,这里用作动词,以油脂润滑车轴。²策:鞭,这里用作动词,以鞭赶马。³骥:千里马。名车、名骥:以车、马比喻功名,是说准备驾驭车马去建立功名。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千里虽遥,孰¹敢不至!
译文: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注释:¹孰:谁。按:晋元兴三年二月,刘裕起兵勤王,打败桓玄。陶渊明于本年夏季出任刘裕镇军军府参军。这一章诗就表现了诗人出任镇军参军前的思想动力和决心。

  诗题“荣木”,是取诗的前两字作为篇名,并不是专写荣木。《荣木》一诗共三十二句,分四章,每章八句。第一章慨叹人生若寄,第二章写要坚持正确的做人道理,第三章责己无所作为,第四章表示不坠先师之训而奋起。全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这首诗提出了世间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苦短。陶渊明把“荣木”已化为一种意象——人生美丽却苦短。他忧于人生短暂,认为人若不勤奋,即使“总角闻道”也会“白首不成”,这是人生的悲哀。他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客,到时都会憔悴、衰老、死亡;人的寿命、祸福取决于自己。他也自责自己曾废学而乐饮。

  从此诗第四章中可以见出作者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陶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人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陶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陶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也难以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

  人生短暂,只有为功名而奋斗才有意义。陶渊明没有忘记儒家先师孔子的教导,一个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有什么名望,这不值得惧怕。他自信有取得功名的天赋,不管要经历多少苦难,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12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荣木》这首诗,是为感念衰老将至而作。日月更替,时光流逝,又到了木槿花盛开的夏季。我在孩童时,已经接受了修齐治平的儒学之道,可如今头发已经斑白,却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当夏盛开木槿花,泥土地里把根扎。

清晨绽开艳丽色,日暮凋零委泥沙。

人生一世如过客,终将枯槁黄泉下。

静思默念人生路,我心惆怅悲年华。

当夏木槿花开盛,于此扎根长又深。

清晨繁花初怒放,可怜日暮竟无存。

坚贞脆弱皆由己,祸福哪得怨别人。

圣贤之道当遵循,勤勉为善是本心。

叹我无德又无能,固执鄙陋天生成。

匆匆岁月已流逝,碌碌学业竟无增。

我本立志勤求索,谁料沉溺酣饮中。

每念及此心伤痛,惭愧年华付东风。

先师孔子留遗训,铭刻在心未抛弃。

我今四十无功名,振作精神不足惧。

名车名骥皆已备,扬鞭策马疾驰去。

千里路途虽遥远,怎敢畏难而不至!

注释

荣木:即木槿(jǐn),属木本植物,夏天开淡紫色花,其花朝开暮闭。

推迁:推移,迁延,即运行之意。

九夏:即夏季。夏季三个月,共九十天,故称“九夏”。

总角:古代未成年男女的发式,因将头发结成两个髻角,故称。这里代指童年。

道:指圣贤之道和做人的道理。

白首:指老年,老人头发变白。

无成:无所成就。

复复:繁盛的样子。

兹:此,这里。

耀:形容木槿花开时的艳丽,光彩夺目。

华:同“花”。

丧之:指木槿花枯萎凋零。

人生若寄:人生在世,好像旅客寄宿一样。这是比喻人生的短暂。

憔悴:枯槁黄瘦的的样子。

静言:静静地。言:语助词。

孔:甚,很。

念:思念。

中心:内心。

怅而:即怅然。而:语尾助词。

于兹:在此。《尚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传:“言祖乙已居于此。

托根:犹寄身。

贞脆:坚贞和脆弱,指人的不同禀性。

祸福无门: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祸福无门,惟人所召。”意思是说,祸与福的降临,并不是有什么特殊的门径,而是人们行为的好坏所招致的必然结果。

曷:同“何”。

依:遵循。

奚:何。

敦:敦促,勤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不遵循正道还遵循什么?不勤勉为善还勤勉做什么?

嗟:叹词。

予:我。

小子:作者自指。原意指地位低下、无德无能之人,这里是自谦之辞。

禀:禀性,天性。

固陋:固执鄙陋。

徂年:过去的岁月。徂:往,逝。

流:流逝。

业不增旧:是说学业比过去没有增加。

彼:指上章所说“道”与“善”。

不舍:孜孜不倦,奋斗不息。

安:习惯于。

日富:指醉酒。《诗经·小雅·小宛》:“壹醉日富。”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本来的志向是孜孜不倦地依道、敦善,可我现在却安于酣饮的生活。

怀:心怀,思量。

怛:痛苦,悲伤。

内疚:内心感觉惭愧不安。

先师:指孔子。

遗训:留下的教导。

之坠:动宾倒装,即“坠之”。坠:跌落,即抛弃。

闻:闻达,有所成就而名声在外。

斯:这。

畏:害怕,恐惧。

脂:油,这里用作动词,以油脂润滑车轴。

策:鞭,这里用作动词,以鞭赶马。

骥:千里马。名车、名骥:以车、马比喻功名,是说准备驾驭车马去建立功名。

孰:谁。按:晋元兴三年二月,刘裕起兵勤王,打败桓玄。陶渊明于本年夏季出任刘裕镇军军府参军。这一章诗就表现了诗人出任镇军参军前的思想动力和决心。

创作背景

  《荣木》诗大概作于东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六月,当时陶渊明四十岁,已经辞官,躬耕于南亩,但仕进之心并未完全泯灭。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362-363
赏析

  诗题“荣木”,是取诗的前两字作为篇名,句不是专写荣木。《荣木》一诗共三人二句,分四章,每章八句。第一章慨叹人生若寄,第二章写要坚持正确的做人道理,第三章责己无所作为,第四章表示不坠先师之训而奋不。全诗表达了一种自强不息的功业追求。

  这首诗提出了世间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生苦短。陶渊明把“荣木”已化为一种意象——人生美丽却苦短。他忧于人生短暂,认为人若不勤奋,即使“总角闻道”也会“白首不成”,这是人生的悲哀。他告诫人们,人生就像匆匆过客,到时都会憔悴、衰老、死亡;人的寿命、祸福取决于自己。他也自责自己曾废学而乐饮。

  从此诗第四章中可以见出作者内心郁勃着昂扬的进取之心、功业之志。“四人无闻,斯不足畏”,这句话活脱了陶渊明另一面孔,它与后人心目中那位吟唱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者形象,相距实在太远。人们以往对陶渊明的印象只是其中年思想成熟以后的形象,是陶渊明丰富人格之一角。以“一斑”而概其“全豹”有时会出现以偏概全的弊病。陶渊明早期功业之心,主要是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使然。对于古代大多数知识分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在“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谁也难以天生就超越历史的局限而对功业荣名不屑一顾、视如粪土。

  人生短暂,只有为功名而奋斗才有意义。陶渊明没有忘记儒家先师孔子的教导,一个人到了四五人岁还没有什么名望,这不值得惧怕。他自信有取得功名的天赋,不管要经历多少苦难,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参考资料:
1、 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8-12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松叶堪(kān)¹为酒,春来酿(niàng)几多。
译文: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酿造了多少呢?
注释:¹堪:即可以,能够。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¹
译文:虽然山路崎岖遥远,但我不会推辞你的盛情邀请;纵使大雪厚积,也要踏雪前往拜访,何况现在已经是春天,冰雪已经消融。
注释:¹过:意即拜访、探望。

  因友人陆澧邀诗人到山中居处饮酒小叙,诗人遂赋此诗作答,表示欣然愿往。全诗以酒为引子,写得颇具特色。

  前两句:“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松叶”清香,可以作为酿酒的作料,引出下文之“山路”。“春来”二字,点明时间。次句采用问句的形式,似问非问,略显诙谐,直接道来,足见诗人与友人的浓浓真情。李商隐《和友人戏赠》之三曾云:“明珠可贵须为佩,白璧堪裁且作环。”酒最能代表人间的真情,饮酒时最容易沟通与别人的感情,作者开篇即选取这种极为平常却又极富深情的事物,随意而问,显得浓情依依,轻快自然。

  后两句“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山路”二字,照应前面“松叶”。为了喝朋友的松叶酒,更为了与朋友饮酒倾谈,诗人表示即使山路遥远崎岖,也要拜访友人,朋友情深,于此可见一斑。而结句语意更进一层。由春来可知,此时已是春天,山中已然冰融雪化,这里诗人作了一个假设:即使积雪满地,也要前往拜访。此句既是说诗人自己,又似告诉友人,应该如此。结句看似平淡,实则蕴涵丰富。

  这首绝句体小诗,短小而质朴,亲切而自然。诗中用语极为平实,几乎就是口头语,然而从容写来,淡而有味,语浅情深,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里有陶渊明田园诗的影子,这种风格又被后来的王维、孟浩然等发扬光大,形成山水田园一派,张九龄不愧为开启盛唐诗风的诗坛领袖。

参考资料:
1、 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9

zhāngjiǔlíng tángdài 

sōngkānwéijiǔ chūnláiniàngduō 
shānyuǎn xuěxiāngguò 
公府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公府¹日无事,吾徒只是闲。
译文:公府之中每日无事可办,我们同僚只是觉得清闲。
注释:¹公府:即岑参及其同僚的办公处。
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
草根侵柱础(chǔ)¹,苔色上门关²
译文:野草根根扎到柱下基石,青苔片片已将大门爬满。
注释:¹柱础:柱子的基石。²门关:门闩。
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
饮砚(yàn)¹根见鸟,卷帘晴对山。
译文:砚水之中时而掠过鸟影,卷起帘子面对青天群山。
注释:¹饮砚:鸟影掠过,如饮砚水。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
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¹
译文:新的诗作至今尚未吟成,昨天夜间又在梦中东还。
注释:¹东还:东归。诗人在西北边塞,故云。

  诗的首联中“日无事”、“只是闲”从两个方面点出“闲”字。“日”、“只”都对“闲”加以强调。“闲”是此诗所写的主要内容,也是此诗的基本情调,以疏谈的笔调引起全诗。

  诗的中间四句用公府所见所闻的景物写闲静生活和闲适情调。“草根侵柱础,苔色上门关”,这两句写公府之内景物。无人频繁往来,以致野草滋生、青苔蔓延,可见“公府日无事”,而诗人得以有足够时间对柱础间的草根、门关上的苔色作细致观察,可见“吾辈只是闲”这两句上句从形着笔,下句从色落墨,一“侵”一“上”,写出草根、青苔潜移默化的发展形态,刻画极细致入微。“饮砚时见鸟,卷帘晴对山,”这两句写公府之外景物。前一句写飞鸟并不直接去写,却以鸟影掠过砚水来写,由府内自然转到府外,手法很高明。而用一“饮”字,把鸟影掠过砚水好似啄水的形态写得既十分形象,又很有情趣。这种闲情是只在“无事”时才有的。后—句用“卷帘”把诗人的视线由府内转到府外,与上句是同样巧妙的手法。而晴空之下,满目青山,场面却是松开阔极有边塞特征的。这种逸致也是“无事”时才有的。上下两句,由近及远,一动一静,均突出了闲静情趣。

  诗的最后两句承上文写乡思:“新诗吟未足,昨夜梦东还”。能在边地字斟句酌,从容吟诗,仍流露“闲”字,而新诗未足即被乡梦打断,写“闲”中乡思愈切,十分符合闲居异地的生活情调。

  这首诗以“闲”字为贯串全诗的线索,而以乡思作结,中间四句写闲居所见景物,写近景则刻画入微,写远景则场面开阔,笔法轻松疏谈。

参考资料:
1、 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0-242
2、 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60-61

jìngchóupànguān使shǐyuànshìjiànchéng--céncān

gōngshìzhǐshìxián

cǎogēnqīnzhùchǔtáishàngménguān

yǐnyànshíjiànniǎojuǎnliánqíngduìshān

xīnshīyínwèizuómèngdōnghái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云母屏(píng)¹(zhú)影深²,长河渐落晓星沉。
译文: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注释: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¹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²深:暗淡。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应悔偷灵药¹,碧海青天²夜夜心³
译文: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注释:¹灵药:指长生不死药。²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³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

  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这两句描绘的是主人公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独处孤室的不寐者看着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也行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寂静的长夜中,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仙子──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子,因为偷吃了西王母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仙子。“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的交代。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子学道求仙。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行,女子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宗教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参考资料:
1、 刘学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15-1216 .

chángé

shāngyǐn tángdài 

yúnpíngfēngzhúyǐngshēn chángjiànluòxiǎoxīngchén 
chángéyīnghuǐtōulíngyào hǎiqīngtiānxīn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满将春色盛。仙珮鸣。玉珮鸣。雪月花中过洞庭。此时人独清。
金璞¹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满将春色盛。仙珮鸣。玉珮鸣。雪月花中过洞庭。此时人独清。
译文:那株养在瓷盘中的水仙,仿佛就是 一位亭亭玉立的凌波仙子,用翠袖高擎着金盏玉盏(黄 蕊与白瓣),盛满了迷人的春色。这位“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美丽仙子正在雪光月光的映照下飘行在四周开满鲜花的洞庭湖面,但见仙袂飘飘,环佩叮当作响。
注释:¹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此喻水仙的花瓣和花蕊。罥:通“盘”。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罥翠袖擎。满将春色盛。”“金璞”、“玉璞”写出了花蕊和花瓣的颜色和质地,两个“明”字,则表现出花蕊和花瓣的莹润和光泽。“满将春色盛”融入了词人的主观感受。整个上片色彩鲜明,刻画生动逼真,形神俱出。

  “仙佩鸣,玉佩鸣,雪月花中过洞庭。”此三句进一步运用想象,动态地刻画出水仙的风姿。这三句所渲染出的画面神奇而美丽,令人心驰神往。

  “此时人独清。”此句既是言水仙,又是言词人有感于水仙临水而独立的清新脱俗而甘愿超凡出世、独守寂寞的人格追求。“人独清”是一种“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式的人格境界。

  《吴山青·金璞明》咏物言志,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颇耐人寻味。两个“明”字和两个“鸣”字,谐音,又为全词增添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审美效果,读来颇感耳清目明。

shānqīng··jīnmíng--zhàojìn

jīnmíngmíngxiǎoxiǎobēibàncuìxiùqíngmǎnjiāngchūnshèngxiānpèimíngpèimíngxuěyuèhuāzhōngguòdòngtíngshírénqīng

万国同风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万国同风¹共一时,锦江何谢曲江池。
译文:天下一时,万国风俗同一,锦江风光哪一点比不上长安的曲江?
注释:¹同风:即风俗同一。
石镜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眉。
石镜¹更明天上月,后宫亲得照蛾(é)眉。
译文:蜀国的石镜明宝可比天上之明月,后宫的殡妃亲自前去映照丽影。
注释:¹石镜:成都古迹。

shànghuáng西xúnnánjīngshíshǒu ·

bái tángdài 

wànguótóngfēnggòngshí jǐnjiāngxièjiāngchí 
shíjìnggèngmíngtiānshàngyuè hòugōngqīnzhàoémé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