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周流此一机,何尝丝发涉人为。
不须苦用忘忘意,认取存存不息时。
万古周流此一机,何尝丝发涉人为。
不须苦用忘忘意,认取存存不息时。
家铉翁

家铉翁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 114篇诗文

猜您喜欢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拔风雨宿横塘。
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¹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注释:¹梅天:即江南黄梅天气。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¹,知有行商来买茶。
注释:¹犬吠窦:狗在洞边叫。
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湔裙¹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注释:¹湔(jiān)裙:一种风俗。旧俗于农历正月元日至月晦,士女酹酒洗衣于水边,以辟灾度厄。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三旬¹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注释:¹三旬:三十日。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污莱¹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²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注释:¹污莱:洼下荒芜之地。²茭青:江南呼菰为茭,其新芽如笋,名“茭白”,故相对称已长成者为“茭青”。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魨¹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注释:¹河魨:即河豚。
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乌鸟投林¹过客稀,前山烟暝²到柴扉³。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注释:¹投林:回到树林。²烟暝:烟霭、云气。³柴扉:简陋的木门。⁴棹:船桨。⁵编阑:也叫约阑,挡拦、赶拦的意思。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
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荻芽抽笋河魨上,楝子开花石首来。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紫青莼菜卷荷香,玉雪芹芽拔薤长。自撷溪毛充晚供,短篷风雨宿横塘。”

  第一首诗很潇洒。前两句,紫青的莼菜带着淡淡荷叶香,玉雪似的芹芽像薤草一样长。在溪边随便摘些野菜,随便充当晚饭,最后一句,短篷风雨宿横塘,从音韵上和画面上,都颇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觉。短篷,竹字头,指有篷的小船。此时横塘可理解为泛指的水塘,小船、寂寥的水塘、风雨,这几个意象,同时又增添了些“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感慨。短篷,一作“短蓬”。如果是草字头的蓬,短蓬,即彩虹。短蓬、风雨这两个意象也不是没有逻辑关系。这样横塘可推测为指苏州。石湖亦有“年年送客横塘路”句,现苏州就有横塘路。

  “湖莲旧荡藕新翻,小小荷钱没涨痕。斟酌梅天风浪紧,更从外水种芦根。”

  湖莲旧荡,还是那片水塘,藕是新翻过的。小小的荷叶没过了之前的“涨痕”,琢磨着初生的小荷抵挡不住黄梅天下雨风浪大,赶快在水的外围种上一圈芦根作保护。“荷钱”很形象,指初生的小小的状如铜钱的荷叶。

  “胡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日常农村静景。胡蝶即蝴蝶。蝴蝶双双在菜花田里飞来飞去;白昼慢慢显得长了,田户人家没有客人来临,村子里十分恬静。这是从正面描写日常农村景物,首句也说明是晚春,诗的后两句写茶商来到时的动景。茶商来是为了采购茶叶,但却连鸡犬都为之震动,这反衬出平时极少有外人到来,来了陌生人,大家都十分注意。这是动景,却是进一步说明农村的恬静。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这首诗写的是,去水边洗衣服,水面漫上了岸边的绿苹。三月三的天气春寒料峭,懒得出门。蛙声却从薄暮傍晚到拂晓,听这蛙声,想必今年也收成大好。秋,收成。一作“收”。温庭筠有词,肠断白苹洲。白苹洲,指江中长有白苹的小渚。白苹为水中的一种浮草,夏秋开小白花,古时男女采苹花赠别,故,白苹洲代指分别之处。绿苹,或许是晚春时节还未开花的白苹。上巳,古时以夏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三月初三多逢巳日,汉代时定为节日。上巳之后就进入农忙。

  “新绿园林晓气凉,晨炊蚤出看移秧。百花飘尽桑麻小,来路风来阿魏香。”

  蚤通“早”,阿魏其实是一种有臭气的植物,根茎的浆液干燥后,中医用为帮助消化、杀虫戒毒的药物。章炳麟《国故论衡·辨性上》:“故阿魏非香也,臭之不可于鼻,用足以辟诸腐臭,故准之香。”其实这里有些地方存在矛盾,晚春时节百花飘尽不可能还是新绿,三月三不会有蛙声。因此不求甚解很重要。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

  这首诗表明,古时养蚕的三十天有禁忌,大概是邻里不相往来,只是采桑叶的时候会相逢。

  “污莱一棱水周围,岁岁蜗庐没半扉。不看茭青难护岸,小舟撑取葑田归。”

  污莱指洼下荒芜之地。蜗庐指像蜗牛壳一样狭小的房子。葑菲都是菜名,其根略带苦味,人们有因其苦而弃之。《诗经·邶风·谷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葑菲表示尚有一德可取的意思,葑菲之采指不可因为葑菲根茎苦而连叶子也不采,比喻夫妻相处应以德为重,不能因为女子容颜衰退而遗弃。后常用“葑菲之采”作为请人有所采用的谦辞。

  “茅针香软渐包茸,蓬櫑甘酸半染红。采采归来儿女笑,杖头高挂小筠笼。”

  这里说的都是吃的。茅针,就是茅草将要开花的花苞,藏在绿茎内,尖尖的,白白的,尝一尝,清香,爽口。所以说茅针香软。櫑指指饰有饕餮纹的食物盛器,这里蓬櫑可能是草编的,被啥东西染红了。觅食回来小孩子们都很开心,杖头高高挂着装吃食的小笼子。

  “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荻芽抽笋河豚上,楝子花开石首来。”

  这首诗写的也都是吃的东西。

  “谷雨如丝复似尘,煮瓶浮蜡正尝新。牡丹破萼樱桃熟,未许飞花减却春。”

  这首诗第一句写小雨,如丝又像尘,煮瓶浮蜡不知道是干啥啊,感觉像是温酒。牡丹开了,樱桃熟了,过不多久就要花谢花飞春归去了。

  “雨后山家起较迟,天窗晓色半熹微。老翁欹枕听莺啭,童子开门放燕飞。”

  这首诗说,春日的夜里,下了一场雨。山村居民起床比较晚,清晨的光亮朦朦胧胧通过天窗才透进屋里。年迈的老人家半靠着枕头听屋外黄莺宛转啼唱,可活泼好动的男孩子却已经打开屋门,把盘旋在门口的燕子放了出去。

  “乌鸟投林过客稀,前山烟暝到柴扉。小童一棹舟如叶,独自编阑鸭阵归。”

  这首诗开头写轻烟谈霭从山前渐渐飘起,暮色由远而近了。后两句说,村童驾着小船,独自把鸭群赶回家来。

wǎnchūntiányuánxìng

fànchéng sòngdài 

qīngchúncàijuǎnxiāng xuěqínxièzhǎng 
xiémáochōngwǎngōng duǎnpéngfēng宿héngtáng 
liánjiùdàngǒuxīnfān xiǎoxiǎoqiánzhǎnghén 
zhēnzhuóméitiānfēnglàngjǐn gèngcóngwàishuǐzhònggēn 
diéshuāngshuāngcàihuā chángdàotiánjiā 
fēiguòquǎnfèidòu zhīyǒuxíngshāngláimǎichá 
jiānqúnshuǐmǎn绿píngzhōu shàngwēihánlǎnchūyóu 
shēngliánxiǎonào jīnniántiándàoshífēnqiū 
xīn绿yuánlínxiǎoliáng chénchuīzǎochūkànyāng 
bǎihuāpiāojìnsāngxiǎo láifēngláiāwèixiāng 
sānxúncánménzhōng líndōuwǎngzōng 
yóushìxiǎoqíngfēngxià cǎisāngshíjiézànxiāngféng 
láiléngshuǐzhōuwéi suìsuìbànfēi 
kànjiāoqīngnánàn xiǎozhōuchēngfēngtiánguī 
máozhēnxiāngruǎnjiànbāoróng péngléigānsuānbànrǎnhóng 
cǎicǎiguīláiérxiào zhàngtóugāoguàxiǎoyúnlóng 
hǎijiāngfēnglàngzuòduī shíxīncàizhúchūnhuí 
chōusǔntúnshàng liànkāihuāshíshǒulái 
chén zhǔpíngzhèngchángxīn 
dānèyīngtáoshú wèifēihuājiǎnquèchūn 
hòushānjiājiàochí tiānchuāngxiǎobànwēi 
lǎowēngzhěntīngyīngzhuàn tóngkāiménfàngyànfēi 
niǎotóulínguò qiánshānyānmíngdàocháifēi 
xiǎotóngzhàozhōu biānlánzhènguī 
陵阳佳地昔年游,谢脁青山李白楼。
陵阳¹佳地²昔年游,谢脁(tiǎo)³青山李白楼。
译文:想当年曾在宛陵城游览胜地,谢玄晖与李太白都留下足迹。
注释:¹陵阳:山名,旧传因陵阳子明于此山成仙而得名,在今安徽省宣城北,这里用作宛陇的代称。²佳地:胜地。³谢朓:字玄晖,南齐诗人。⁴青山:泛指此处群山,此处的“青山’与“楼”为互文,不是分属于谢朓和李白。⁵李白:字太白,唐代诗人。
唯有日斜溪上思,酒旗风影落春流。
唯有日斜溪上¹²,酒旗³风影落春流。
译文:溪水倒映斜阳实在令人遐想,迎风飘扬的酒幌也映入小溪。
注释:¹日斜溪上:溪水倒映着斜阳。²思:想,遐想。³酒旗:酒家的酒幌。

  这是一首山水诗,但不是即地即景之作,而是诗人对往年游历的怀念。宛陵三面为陵阳山环抱,前临句溪、宛溪二水,绿水青山,风景佳丽。南齐诗人谢朓曾任宣城太守,建有高楼一座,世称谢公楼,唐代又名叠嶂楼。盛唐诗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屡登谢公楼畅饮赋诗。大概是太白遗风所致,谢公楼遂成酒楼。陆龟蒙所怀念的便是有着这些名胜古迹的江南小城。

  这首诗的佳处不止在描摹山水如画,更在于溶化着诗人深沉的感慨。通观全诗,前二句是平叙宛陵旧游的怀念,说自己从前曾到陵阳山的那个好地方游历,那里有谢朓、李白的游踪遗迹。后二句是回忆当年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傍晚,在句溪、宛溪旁缓步独行,夕阳斜照水面,那叠嶂楼的倒影映在水中,它那酒旗仿佛飘落在春天流水中。那情景,最惹人思绪了。惹起的思绪是什么,惹起思绪的原因是什么,诗人没有说,也无须说破。前二句既已点出了诗人仰慕的谢朓、李白,后二句描摹的这帧山水图所蕴含的思绪感慨,不言而喻,是与他们的事迹相联系的。

  谢朓出任宣城太守时,很不得意,“江海虽未从,山林于此始”(《始之宣城郡》)。李白客游宣城,也是牢骚满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然而谢朓毕竟还有逸兴,李白更往往是豪游,青青的陵阳山上,那幢谢朓所筑、李白酣饮的高楼,确令人思慕向往。而自己一介布衣,默默无闻,虽然也游过这陵阳佳地,却不能为它再增添一分风韵雅胜。于个人,他愧对前贤;于时世,他深感没落。因此,回想当年旧游,只有那充满迷惘的时逝世衰的情景,给他难忘的深刻印象。这就是西斜的落日,流去的春水,晚风中飘摇的酒旗,流水中破碎的倒影,构成一幅诗意的画境,惹引无限感慨的思绪。由此可见,这首怀念旧游的山水诗,实质上是咏怀古迹、感时伤世之作。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显然在于炼词铸句,熔情入景,因而风物如画,含蓄不尽。前二句点出时间、地点,显出名胜、古迹,抒发了怀念、思慕之情,语言省净,含意丰满,形象鲜明,已充分显示诗人老到的艺术才能。后二句深入主题,突出印象,描写生动,以实见虚,在形似中传神,堪称“画本”,而重在写意。李商隐《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那种无望的迷惘,在陆龟蒙这首诗里得到了十分相似的表露。也许这正是本诗的时代特色。诗歌艺术朝着形象地表现某种印象、情绪的方向发展,在晚唐是一种相当普遍的趋势,这诗即其一例。

参考资料: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293-1294

怀huáiwǎnlíngjiùyóu--guīméng

língyángjiāniányóuxiètiǎoqīngshānbáilóu

wéiyǒuxiéshàngjiǔfēngyǐngluòchūnliú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叹转蓬。
几回江上泣途穷,每遇良辰¹叹转蓬(péng)
译文:我长年寄居他乡,漂泊在外,又赶上一年一度的寒食节,不记得自己曾多少次在江上乘着船为走投无路而伤心落泪,每当遇上美好的日子就叹息自己像是随风飘转的蓬草。
注释:¹良辰:美好的日子。
火燧知从新节变,灰心还与故人同。
火燧(suì)¹知从新节变,灰心还转故人同。
译文:人们请新火用的引火之物随着时节而变化,但我对人生前途的悲观心态依旧和以前一样。
注释:¹火燧:引火之物。古有钻燧改火之俗。因季节变换改用不同的燧木以取火。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莫听黄鸟愁啼处,自有花开久客中。
译文:在外漂泊的游子啊,你不要只去听那枝头黄鹂的悲啼声,春天来了,自然会有花儿在久居外乡的游子心中开放。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贫病固应无挠事,但将怀抱醉春风。
译文:贫寒和疾病本来就不能够使我低头屈服,只管将理想和抱负暂时放下,尽情地去欣赏美好的春色。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明月沉珠浦(pǔ)¹,秋风濯(zhuó)锦川²
译文:明月照在冒珍珠似的水泡的江水上,秋风洗刷着能把锦缎洗得更好看的锦江。
注释:¹沉珠浦:河岸的美称。浦,江岸。²濯锦川:即锦江。岷江分支之一,在今四川台都平原,传说蜀人织锦濯其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故称。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楼台临绝岸¹,洲渚(zhǔ)²(gèn)³长天
译文:这分别的地方,有楼台,紧靠着又高又陡的江岸;有洲诸,很长很长,长得要跟远天连起来。
注释:¹绝岸:陡峭的江岸。²洲渚:水中小块的陆地。³亘:绵延。⁴长天:辽阔的天空。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旅泊¹台千里,栖(xī)(huáng)²共百年。
译文:旅途飘泊,现在要以千里计数了;而凄凄惶惶的情景,看来要陪伴我一辈子了。
注释:¹旅泊:飘泊。旅,一作“飘”。²栖遑:同“栖皇”,奔波不定,神情不安。遑,一作“迟”。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shān)¹
译文:眼前的穷途末路,只能叫我眼泪洗面;回头看看我走过的里程,也只能叫我潸然出涕。
注释:¹潸然:流泪。

  这首诗的创作特点是随心而发,直抒胸臆。面对好友,诗人郁积在心头的愤懑凄苦,倾泻无遗。

  诗的首联不仅写出时间、地点,还暗含了自己的不满,用夜明珠自喻,说明自己的遭遇如同夜明珠,虽然璀璨夺目,但埋没在泥沙中不能熠熠发光。

  第二联直接写眼前景物,视线由近及远,极为开阔。秋天的江水如同郦道元《水经注》中描绘的景象:“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凄凉悲苦之情由景而生。

  第三联很自然地过渡到抒情,面对滔滔江水,诗人产生旅泊千里、栖遑百年的感觉,李煜的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是最好的概括。

  最后一联,诗人难以自已,直接写出与好友即将离别,漫漫旅途,只有泪水相伴的悲凉和哀愁。诗中反映出沛王府放逐事件对王勃是致命一击,乐观向上、热情豪放的王勃渐渐远去,凄凉悲苫、忧郁彷徨的王勃开始出现。

  此诗写景浩荡开阔,抒情真实自然,借景传情,景中见情。

参考资料:
1、 (唐)王勃 著,杨晓彩,姜剑云 解评 .王勃集 .山西 :山西古藉出版社 ,2008 :23-24 .

zhòngbiéxuēhuá--wáng

míngyuèchénzhūqiūfēngzhuójǐnchuān

lóutáilínjuéànzhōuzhǔgènzhǎngtiān

chéngqiānhuánggòngbǎinián

qióngwéiyǒulèiháiwàngshānrán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爱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爱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爱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xū)¹之声,欢忻(xīn)²惨戚³,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爱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译文:唐尧、虞舜、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的时候,他们是多么地深爱着百姓、深切地替百姓担忧,而且用君子长者的态度来对待天下人。有人做了一件好事,奖赏他之余,又用歌曲赞美他,为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勉励他坚持到底;有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处罚他之余,又哀怜同情他,希望他抛弃错误而开始新生。欢喜和忧伤的感情,同意和不同意的声音,见于虞、夏、商、周的历史书籍里。成王、康王死后,穆王继承王位,周朝的王道便开始衰落。然而穆王还是吩咐大臣吕侯,告诫他使用“祥刑”。他说的话忧愁却不悲伤,威严却不愤怒,慈爱而能决断,有哀怜无罪者的好心肠。因此,孔子把这篇《吕刑》选进《尚书》里。
注释:¹吁俞:吁,疑怪声;俞,应词也。²欢休:和善也。³惨戚:悲哀也。⁴吕侯:人名,一作甫侯,周穆王之臣,为司寇。周穆王用其言论作刑法。⁵祥刑:刑而谓之祥者,即刑期无刑之意,故其祥莫大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传》曰:“赏疑从与¹,所爱广恩也;罚疑从去²,所爱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³。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译文:古书上说,“奖赏时如有可疑者应该照样留在应赏之列,为的是推广恩泽;处罚时遇有可疑者则从应罚之列除去,”为的是谨慎地使用刑法。尧当政时,皋陶是掌管刑法的官。要处死一个人,皋陶三次说当杀,尧帝却一连三次说应当宽恕。所以天下人都害怕皋陶执法坚决,而赞美帝尧用刑宽大。四岳建议:“鲧可以任用。”尧说“不可!鲧违抗命令,毁谤同族。”过后,他还是说“试用一下吧。”为什么尧不听从皋陶处死犯人的主张,却听从四岳任用鲧的建议呢?那么圣人的心意,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了。
注释:¹赏疑从与:言与赏而疑,则宁可与之。²罚疑从去:言当罚而疑,则宁可去之。³士:狱官也。⁴四岳:唐尧之臣,羲和之四子也,分掌四方之诸侯。一说为一人名。⁵鲧:传说大禹之父,四凶之一。⁶方命:逆名也。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爱赏,可爱无赏,赏之过乎仁;可爱罚,可爱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¹。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爱爵禄,刑不爱刀锯。赏之爱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爱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爱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爱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爱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
译文:《尚书》说:“罪行轻重有可疑时,宁可从轻处置;功劳大小有疑处,宁可从重奖赏。与其错杀无辜的人,宁可犯执法失误的过失。”唉!这句话完全表现出忠厚之意。可以赏也可以不赏时,赏就过于仁慈了;可以罚也可以不罚时,罚就超出义法了。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残忍了。所以,仁慈可以超过,义法是不可超过的。古人奖赏不用爵位和俸禄,刑罚不用刀锯。用爵位、俸禄行赏,只对能得到爵位、俸禄的人起作用,不能影响不能得到爵位和俸禄的人。用刀锯作刑具,只对受这种刑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古代君主知道天下的善行是赏不完的,不能都用爵位俸禄来奖赏;也知道天下的罪恶是罚不完的,不能都用刀锯来制裁。所以当赏罚有疑问时,就以仁爱之心对待。用君子长者的宽厚仁慈对待天下人,使天下人都相继回到君子长者的忠厚仁爱之道上来,所以说这就是赏罚忠厚到了极点啊!
注释:¹忍人:谓性情狠戾之人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zhǐ)¹,乱庶遄(chuán)²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³。”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爱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译文:《诗经》说:“君子如果高兴纳谏,祸乱就会快速止息;君子如果怒斥谗言,祸乱也会快速止息。”君子止息祸乱,难道有异术吗?他不过是适时地控制自己的喜怒,不偏离仁慈宽大的原则罢了。《春秋》的大义是,立法贵严,责人贵宽。根据它的褒贬原则来制定赏罚制度,这也是忠厚之至啊!
注释:¹祉:犹喜也。²遄:速也。³沮:止也。

  这篇文章是作者应礼部试而写。文章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施行刑赏以忠厚为本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全文文辞简练而平易晓畅,结构严谨,说理透彻。主考官欧阳修认为此文脱尽五代宋初以来的浮靡艰涩之风,十分赏识,曾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

  策论是国家向知识分子寻求关于某某问题之对策的一种形式。这篇文章虽然是考卷,却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写,也没有推测考官的喜好,思考的问题很是深刻。试题出自《尚书·大禹漠》:“罪疑惟轻,功疑惟重。”孔安国传注文:“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苏轼误记为“赏疑从与,罚疑从去”,于是紧紧抓住这一题目,主要阐明古代的贤君赏善惩恶,都是本着忠厚宽大的原则,主张“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应试之文,佳作极少,但这篇文章却是佼佼者,有其鲜明特色。

  由于文章的题目出自《尚书》,所以先以咏叹先王爱民之深,忧民之切开头,紧扣主旨。接着从赏善与罚不善两方面说明,总归于“忠厚”二字。周道衰落之后,穆王还是把要善于用刑的方法,告诉吕侯。所谓“祥刑”,是说要善于且谨慎地使用刑罚从事。王先谦《孔传参正》认为“祥”当为“详”。按《汉书・明帝纪》:“详刑慎罚,明察单辞。”又《刘恺传》:“非先王详刑之道也。”引《尚书》郑玄注云:“详,审察之也。”“详刑”实际上就是要“慎刑”,所以说孔子对此还是给予了肯定。衰世尚且如此,何况盛世。这是退一步说,从而更加夯实了主旨的深厚基础。

  但是,完全掌握赏罚之道,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其中轻重也难以掂量准确。所以文章从经文中括出了一个“疑”字。解决疑难问题的原则就是“罪疑惟轻,功疑惟重”。所谓“广恩”“慎刑”,都体现了“忠厚”之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作者引用了唐尧不从皋陶执法杀人的意见,而同意四岳任用鲧的例子,体现先王刑赏之道,一本忠厚。通过叙事中的剖析,文章又引用《书经》的警句加以论断,复以咏叹出之,不仅使主旨更加突出,而且与开头遥相呼应,使人有浑然一体的感觉。

  行文至此,主旨似乎已经完全阐明了,但是,作者并没有就此结束,反而蓄足气势,横生波澜,展示了他不可羁縻的才思。关于可赏可不赏,可罚可不罚的提示,这自然是上承“疑”字而来,但它并不是前者的重复。“疑”是有问题,而此则认识上已经基本明确,其概念和前者又不完全相同。而在这个范围内的过赏过罚问题,苏轼认为“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通过这一层挖掘,既深化了主旨,又体现了作者认识事物剖细入微的能力。而其断语“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则又表现了极大的概括力,显得斩钉截铁,十分精悍有力。

  赏和罚的范畴剖析明白之后,接着进一步又探讨赏和罚(刑)的方式。作者认为,古代赏赐有功者不一定用爵禄,处罚有罪者不一定用刀锯;加之“善不胜赏”,“恶不胜刑”,范时和方式实际上都被扩大了。如此发挥,真是处处贯通,无往而不可。但是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仍然再括出“疑”字,使文眼在笔阵墨浪中豁然透气,又复归结到“忠厚之至也”这个主旨上来。余波振荡,最后又引用《诗经》《春秋》之义,十分鲜明地捧出了题目。题目亦即结论,在结构上显得非常紧密而完整。

  其实此文立论不过是儒家的施仁政,行王道,推崇尧舜周孔,属于当时的滥调。但是作者在扣紧题目布局谋篇,引用圣经贤传与论据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技巧是很高的。文笔酣畅,说理透辟,概括力非常的强,结构紧密且完整。作者用这些手段成功的引起了考官的注意并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赞赏。

参考资料:
1、 陈振鹏 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1329-1332

xíngshǎngzhōnghòuzhīzhìlùn

shì sòngdài 

    yáo shùn  tāng wén  chéng kāngzhī àimínzhīshēn yōumínzhīqiè érdàitiānxiàjūnzhǎngzhězhīdào yǒushàn cóngérshǎngzhī yòucóngéryǒngjiētànzhī suǒshǐérmiǎnzhōng yǒushàn cóngérzhī yòucóngérāijīnchéngchuàngzhī suǒjiùérkāixīn zhīshēng huānxīncǎn jiàn xià shāng zhōuzhīshū chéng kāng wáng érzhōudàoshǐshuāi rányóumìngchénhóu érgàozhīxiángxíng yányōuérshāng wēiér àiérnéngduàn rányǒuāiliánzhīxīn kǒngyóuyǒuyān 

     zhuàn yuē  shǎngcóng suǒguǎng广ēn cóng suǒshènxíng  dāngyáozhīshí gāoyáowéishì jiāngshārén gāoyáoyuē shāzhī sān yáoyuē yòuzhī sān tiānxiàwèigāoyáozhízhījiān éryáoyòngxíngzhīkuān yuèyuē gǔnyòng  yáoyuē  gǔnfāngmìng  éryuē shìzhī  yáozhītīnggāoyáozhīshārén ércóngyuèzhīyònggǔn ránshèngrénzhī gàijiàn 

     shū yuē  zuìwéiqīng gōngwéizhòng shā nìngshījīng   jìnzhī shǎng shǎng shǎngzhīguòrén   zhīguò guòrén shīwéijūn guò liúérrěnrén rénguò guò zhěshǎngjué xíngdāo shǎngzhījué shìshǎngzhīdàoxíngjuézhīsuǒjiā érxíngjuézhīsuǒjiā xíngzhīdāo shìxíngzhīwēishīdāozhīsuǒ érshīdāozhīsuǒ xiānwángzhītiānxiàzhīshànshèngshǎng érjuéquàn zhītiānxiàzhīèshèngxíng érdāocái shìérguīzhīrén jūnzhǎngzhězhīdàodàitiānxià shǐ使tiānxiàxiāngshuàiérguījūnzhǎngzhězhīdào yuē zhōnghòuzhīzhì 

     shī yuē  jūnzhǐ luànshùchuán jūn luànshùchuán  jūnzhīluàn yǒushùzāi shí érshīrénér  chūnqiū zhī guìyán érrénguìkuān yīnbāobiǎnzhī zhìshǎng zhōnghòuzhīzhì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