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岁惟¹丁卯(mǎo)²,律中(zhòng)无射(yì)³。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¹⁰凄其¹¹¹²悲,同祖行¹³于今夕。羞¹⁴以嘉蔬,荐¹⁵以清酌(zhuó)¹⁶。候¹⁷颜已冥(míng)¹⁸,聆(líng)¹⁹音愈漠²⁰。呜呼哀哉!
译文: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注释:¹惟:为,是。²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³律中无射:指农历九月。律:乐律。古时把标志音高的十二律同十二个月份相配,用十二律的名称代表月份。无射:为十二律之一,指农历九月。⁴萧索:萧条,冷落。⁵鸿雁:大雁。⁶于:语助词,无意义。⁷征:行,这里指飞过。⁸逆旅之馆:迎宾的客舍,比喻人生如寄。⁹本宅:犹老家,指坟墓。¹⁰故人:指亲友。¹¹其:语助词,无意义。¹²相:交相。¹³祖行:指出殡前夕祭奠亡灵。¹⁴羞:进献食品,这里指供祭。¹⁵荐:进,供。¹⁶清酌:指祭奠时所用的酒。¹⁷候:伺望。¹⁸冥:昏暗,模糊不清。¹⁹聆:听。²⁰漠:通“寞”,寂静无声。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茫茫大块¹,悠悠高旻(mín)²,是³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dān)屡罄(qìng),絺(chī)(xì)冬陈。含欢谷汲¹⁰,行歌¹¹负薪(xīn)¹²,翳(yì)¹³柴门¹⁴,事我宵晨¹⁵,春秋代谢¹⁶,有务¹⁷中园¹⁸,载¹⁹(yún)²⁰载籽(zǐ)²¹,乃育乃繁²²。欣以素牍(dú)²³,和²⁴以七弦²⁵。冬曝(pù)²⁶其日,夏濯(zhuó)²⁷其泉。勤靡(mí)余劳²⁸,心有常²⁹³⁰。乐天³¹委分³²,以至百年³³
译文: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注释:¹大块:指大地。²旻:天。³是:此。指天地,大自然。⁴运:指家运。⁵箪:盛饭的圆竹篮。⁶瓢:盛水的葫芦。⁷罄:空,尽。⁸絺绤:夏天穿的葛布衣,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⁹陈:设、列,这里指穿。¹⁰谷汲:在山谷中取水。¹¹行歌:边走边唱。¹²负薪:背着柴禾。¹³翳翳:昏暗的样子。¹⁴柴门:用树条编扎的门,指屋舍简陋。¹⁵事我宵晨:谓料理日常生活。事:做。宵晨:早晚。¹⁶代谢:相互更替。¹⁷务:指从事农活。¹⁸中园:园中,指田园。¹⁹载:又,且。²⁰耘:除草。²¹耔:在苗根培土。²²乃育乃繁:谓作物不断滋生繁衍。乃:就。²³素牍:指书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简。²⁴和:和谐。²⁵七弦:指七弦琴。²⁶曝:晒。 ²⁷濯:洗涤。²⁸勤靡余劳:辛勤耕作,不遗余力。靡:无。²⁹常:恒久。³⁰闲:悠闲自在。³¹乐天:乐从天道的安排。³²委分:犹“委命”,听任命运的支配。分:本分,天分。³³百年:一生,终身。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¹此百年,夫²³爱之,惧彼无成,愒(kài)日惜时。存为世珍,殁(mò)亦见思。嗟(jiē)我独迈¹⁰,曾¹¹是异兹¹²。宠非己荣¹³,涅(niè)岂吾缁(zī)¹⁴?捽(zuó)¹⁵穷庐,酣(hān)饮赋诗。识运知命,畴(chóu)¹⁶能罔(wǎng)¹⁷¹⁸。余今斯¹⁹²⁰,可以无恨。寿涉²¹百龄²²,身慕肥遁(dùn)²³,从老得终²⁴,奚(xī)²⁵所复恋!
译文:这人生一世,人人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时光。生前为世人所尊重,死后被世人所思念。可叹我自己独行其是,竟是与众不同。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然,饮酒赋诗。我识运知命,所以能无所顾念。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注释:¹惟:句首助词。²夫:句首助词。³人:犹“人人”。⁴彼:指人生一世。 ⁵无成:无所成就。⁶愒:贪。⁷存为世珍:生前被世人所尊重。存:指在世之时。⁸殁:死。⁹见思:被思念。¹⁰嗟我独迈:感叹自己独行其是。迈:行。¹¹曾:乃,竟。 ¹²兹:这,指众人的处世态度。¹³宠非己荣: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¹⁴涅岂吾缁: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涅:黑色染料。缁:黑色,这里用作动词,变黑。¹⁵捽兀:挺拔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意气高傲的样子。¹⁶畴:语助词,无意义。¹⁷罔:无。¹⁸眷:眷念,留恋,指人世。¹⁹斯:此,这样。²⁰化:物化,指死去。²¹涉:及,到。²²百龄:百岁,这里指老年。²³肥遁:指退隐。肥:宽裕自得。遁:退避。 ²⁴从老得终:谓以年老而得善终。²⁵奚:何。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寒暑愈迈¹,亡²既异³,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yǎo)我行,萧萧¹⁰墓门,奢耻宋臣¹¹,俭(jiǎn)笑王孙¹²,廓¹³兮已灭¹⁴,慨焉已遐¹⁵,不封¹⁶不树¹⁷,日月遂过。匪(fēi)¹⁸贵前誉(yù)¹⁹,孰²⁰重后歌²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²²?呜呼哀哉!
译文:岁月流逝,死既不同于生,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以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以汉代杨王孙那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誉为贵,谁还会看重那死后的歌颂呢?人生道路实在艰难,可人死之后又能怎样呢?悲痛啊,悲痛!
注释:¹逾迈:过去;消逝。²亡:死。³异:不同于。⁴存:生,活着。⁵外姻:指母族或妻族的亲戚。这里泛指亲戚。⁶奔:指前来奔丧。⁷之:作者自指。⁸中野:荒野之中。⁹窅窅:隐晦的样子。¹⁰萧萧:风声。¹¹奢耻宋臣:以宋国桓魋(tuí)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¹²俭笑王孙:以汉代的杨王孙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¹³廓:空阔,指墓地。¹⁴灭:消灭,指人已死去。¹⁵遐:远,指死者远逝。¹⁶不封:不垒高坟。¹⁷不树:不在墓边植树,作者自视为庶人。¹⁸匪:同“非”。¹⁹前誉:生前的美誉。²⁰孰:谁。²¹后歌:死后的歌颂。²²如之何:如何,怎样。之:语助词,无意义。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却将停卧棺中,再听不到那幽幽悲泣之音,看不见那吊衣如雪之景。这是一种心酸的情境:秋气的萧瑟与将死的哀情相融相映。一句“呜呼哀哉”之叹,更使开篇蒙上了苍凉气息。

  在辞世的弥留之间,追索飘逝而去的一生,当诗人抚视那“逢运之贫”的清素出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窘困生涯时,也曾为之黯然,不过令诗人宽慰的是,清素养育了他的淳真之心,窘困也未移易他对人生的热爱。虽然不免要宵晨“谷汲”,荷锄“负薪”,朝夕出入的也只是“翳翳柴门”。然而他有欢乐,有歌声,有“载耘载耔”的怡然和“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自得。文中所展示的诗人的平生,很琐碎,很平淡,没有官场中人车骑雍容的气象、笙歌院落的富丽。但这恰恰是诗人引为自豪的人生。从“含欢”、“行歌”的轻笔点染中描写了一位遗世独立、超逸不群的高蹈之士的身影。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冬曝其日,夏濯其泉”的简朴生活中,在“乐天委分”的淡然一笑中,领略到了“我心常闲”的劳作之乐趣,体会到了自由不羁的人生之价值。这样度过的一生看似平淡,但较之于巧取豪夺,较之于“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独立之人格,更充实、更富足。这一节的行文,正如诗人平日的田园诗,疏淡、平远,字里行间淌满了深情。浓浓的人生意趣,融入悠悠的哲理思索,久久回味而不尽。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一节,表明了诗人回顾平生后无悔无怨的态度:营营惜生、追名逐利的生涯毫不可慕;在那污浊的世界里,适足以秽污了人的美好本性而已。诗人洁身自好,不以尊宠为荣,肮脏的东西又岂能沾染诗人的身心。置身于陇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间,“捽兀穷庐,酣饮赋诗”,才是值得追求的傲岸率真之人生。诗人正是这样做了,这一生已无所遗恨。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死生之变,诗人显得格外平静。诗人知道帝乡之“不可期”,他知道死去之“何所道”,自己既然已“寿涉百龄”,“从老得终”,那就任它“托体同山阿”好了,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在“外姻晨来,良友宵奔”的凄清氛围中,就要离去——他似乎不喜不惧,显得异样地安详。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一生,也并非真的一无憾意。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仍蕴蓄着几分悲怆和苦涩。此文写到结尾,诗人的辞世之梦也已编织到了最幽暗的一幕:当诗人看见自己在昏昧中告别“逆旅之馆”、踽踽飘临“萧萧墓门”之际,虽然表现了“不封不树,日月遂过”的淡泊,“匪贵前誉,孰重后歌”的超旷,但还是发出了“廓兮已灭,慨焉已遐”的苍凉慨叹。此刻,诗人似乎对过去的一生,又投去了最后的一瞥,诗人忽然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少年意气,到“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壮年怀抱,从对“荆轲”抗暴精神的讴歌,到对“桃花源”无压迫社会的向往。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性本爱丘山”的率真外,原也有造福世界的雄怀。然而,诗人所置身的时代,却是一个“网密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专制时代。理想被幻灭,壮志被摧折,诗人纵然“怀琼握兰”,又能有何作为,最终只能如一只铩羽之鸟、一朵离岫之云,在归隐林下的孤寂中了其一生。这深藏在内心的悲怆,在诗人离世的最后一瞥中,终于如潮而涌,化作了结语的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这嗟叹之音,震散了诗人的自悼之梦,也使貌似平静的祭文霎时改观。南宋真德秀在《跋黄瀛拟陶诗》中论及陶渊明时说:“虽其遗荣辱、一得丧,真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自祭文》亦正如此:在它那“身慕肥遁”、自甘淡泊的回顾中,虽然有“我心常闲”的安舒,但也有“嗟我独迈”的咨叹;那“翳翳柴门”,固然掩映着他“捽兀穷庐”的旷傲,但也不免有“闲居寡欢”的落寞(《饮酒》);“识运知命,乐天委分”是通达的,但又何尝不含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辛酸和无奈,诗人也平静,但那是饱经风霜后苦衷难言的平静;诗人也“含欢”,但那也大抵是暂时忘却苦恼的欢欣。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这就是诗人陶渊明辞世前夕,所编织的最后梦境的真实色彩。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92-195页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这人生一世,人人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时光。生前为世人所尊重,死后被世人所思念。可叹我自己独行其是,竟是与众不同。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然,饮酒赋诗。我识运知命,所以能无所顾念。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岁月流逝,死既不同于生,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以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以汉代杨王孙那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誉为贵,谁还会看重那死后的歌颂呢?人生道路实在艰难,可人死之后又能怎样呢?悲痛啊,悲痛!

注释

惟:为,是。

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

律中无射:指农历九月。律:乐律。古时把标志音高的十二律同十二个月份相配,用十二律的名称代表月份。无射:为十二律之一,指农历九月。

萧索:萧条,冷落。

鸿雁:大雁。

于:语助词,无意义。

征:行,这里指飞过。

逆旅之馆:迎宾的客舍,比喻人生如寄。

本宅:犹老家,指坟墓。

故人:指亲友。

其:语助词,无意义。

相:交相。

祖行:指出殡前夕祭奠亡灵。

羞:进献食品,这里指供祭。

荐:进,供。

清酌:指祭奠时所用的酒。

候:伺望。

冥:昏暗,模糊不清。

聆:听。

漠:通“寞”,寂静无声。

大块:指大地。

旻:天。

是:此。指天地,大自然。

运:指家运。

箪:盛饭的圆竹篮。

瓢:盛水的葫芦。

罄:空,尽。

絺绤:夏天穿的葛布衣,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

陈:设、列,这里指穿。

谷汲:在山谷中取水。

行歌:边走边唱。

负薪:背着柴禾。

翳翳:昏暗的样子。

柴门:用树条编扎的门,指屋舍简陋。

事我宵晨:谓料理日常生活。事:做。宵晨:早晚。

代谢:相互更替。

务:指从事农活。

中园:园中,指田园。

载:又,且。

耘:除草。

耔:在苗根培土。

乃育乃繁:谓作物不断滋生繁衍。乃:就。

素牍:指书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简。

和:和谐。

七弦:指七弦琴。

曝:晒。

濯:洗涤。

勤靡余劳:辛勤耕作,不遗余力。靡:无。

常:恒久。

闲:悠闲自在。

乐天:乐从天道的安排。

委分:犹“委命”,听任命运的支配。分:本分,天分。

百年:一生,终身。

惟:句首助词。

夫:句首助词。

人:犹“人人”。

彼:指人生一世。

无成:无所成就。

愒:贪。

存为世珍:生前被世人所尊重。存:指在世之时。

殁:死。

见思:被思念。

嗟我独迈:感叹自己独行其是。迈:行。

曾:乃,竟。

兹:这,指众人的处世态度。

宠非己荣: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

涅岂吾缁: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涅:黑色染料。缁:黑色,这里用作动词,变黑。

捽兀:挺拔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意气高傲的样子。

畴:语助词,无意义。

罔:无。

眷:眷念,留恋,指人世。

斯:此,这样。

化:物化,指死去。

涉:及,到。

百龄:百岁,这里指老年。

肥遁:指退隐。肥:宽裕自得。遁:退避。

从老得终:谓以年老而得善终。

奚:何。

逾迈:过去;消逝。

亡:死。

异:不同于。

存:生,活着。

外姻:指母族或妻族的亲戚。这里泛指亲戚。

奔:指前来奔丧。

之:作者自指。

中野:荒野之中。

窅窅:隐晦的样子。

萧萧:风声。

奢耻宋臣:以宋国桓魋(tuí)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

俭笑王孙:以汉代的杨王孙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

廓:空阔,指墓地。

灭:消灭,指人已死去。

遐:远,指死者远逝。

不封:不垒高坟。

不树:不在墓边植树,作者自视为庶人。

匪:同“非”。

前誉:生前的美誉。

孰:谁。

后歌:死后的歌颂。

如之何:如何,怎样。之:语助词,无意义。

鉴赏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却将停卧棺中,再听不到那幽幽悲泣之音,看不见那吊衣如雪之景。这是一种心酸的情境:秋气的萧瑟与将死的哀情相融相映。一句“呜呼哀哉”之叹,更使开篇蒙上了苍凉气息。

  在辞世的弥留之间,追索飘逝而去的一生,当诗人抚视那“逢运之贫”的清素出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窘困生涯时,也曾为之黯然,不过令诗人宽慰的是,清素养育了他的淳真之心,窘困也未移易他对人生的热爱。虽然不免要宵晨“谷汲”,荷锄“负薪”,朝夕出入的也只是“翳翳柴门”。然而他有欢乐,有歌声,有“载耘载耔”的怡然和“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自得。文中所展示的诗人的平生,很琐碎,很平淡,没有官场中人车骑雍容的气象、笙歌院落的富丽。但这恰恰是诗人引为自豪的人生。从“含欢”、“行歌”的轻笔点染中描写了一位遗世独立、超逸不群的高蹈之士的身影。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冬曝其日,夏濯其泉”的简朴生活中,在“乐天委分”的淡然一笑中,领略到了“我心常闲”的劳作之乐趣,体会到了自由不羁的人生之价值。这样度过的一生看似平淡,但较之于巧取豪夺,较之于“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独立之人格,更充实、更富足。这一节的行文,正如诗人平日的田园诗,疏淡、平远,字里行间淌满了深情。浓浓的人生意趣,融入悠悠的哲理思索,久久回味而不尽。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一节,表明了诗人回顾平生后无悔无怨的态度:营营惜生、追名逐利的生涯毫不可慕;在那污浊的世界里,适足以秽污了人的美好本性而已。诗人洁身自好,不以尊宠为荣,肮脏的东西又岂能沾染诗人的身心。置身于陇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间,“捽兀穷庐,酣饮赋诗”,才是值得追求的傲岸率真之人生。诗人正是这样做了,这一生已无所遗恨。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死生之变,诗人显得格外平静。诗人知道帝乡之“不可期”,他知道死去之“何所道”,自己既然已“寿涉百龄”,“从老得终”,那就任它“托体同山阿”好了,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在“外姻晨来,良友宵奔”的凄清氛围中,就要离去——他似乎不喜不惧,显得异样地安详。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一生,也并非真的一无憾意。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仍蕴蓄着几分悲怆和苦涩。此文写到结尾,诗人的辞世之梦也已编织到了最幽暗的一幕:当诗人看见自己在昏昧中告别“逆旅之馆”、踽踽飘临“萧萧墓门”之际,虽然表现了“不封不树,日月遂过”的淡泊,“匪贵前誉,孰重后歌”的超旷,但还是发出了“廓兮已灭,慨焉已遐”的苍凉慨叹。此刻,诗人似乎对过去的一生,又投去了最后的一瞥,诗人忽然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少年意气,到“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壮年怀抱,从对“荆轲”抗暴精神的讴歌,到对“桃花源”无压迫社会的向往。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性本爱丘山”的率真外,原也有造福世界的雄怀。然而,诗人所置身的时代,却是一个“网密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专制时代。理想被幻灭,壮志被摧折,诗人纵然“怀琼握兰”,又能有何作为,最终只能如一只铩羽之鸟、一朵离岫之云,在归隐林下的孤寂中了其一生。这深藏在内心的悲怆,在诗人离世的最后一瞥中,终于如潮而涌,化作了结语的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这嗟叹之音,震散了诗人的自悼之梦,也使貌似平静的祭文霎时改观。南宋真德秀在《跋黄瀛拟陶诗》中论及陶渊明时说:“虽其遗荣辱、一得丧,真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自祭文》亦正如此:在它那“身慕肥遁”、自甘淡泊的回顾中,虽然有“我心常闲”的安舒,但也有“嗟我独迈”的咨叹;那“翳翳柴门”,固然掩映着他“捽兀穷庐”的旷傲,但也不免有“闲居寡欢”的落寞(《饮酒》);“识运知命,乐天委分”是通达的,但又何尝不含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辛酸和无奈,诗人也平静,但那是饱经风霜后苦衷难言的平静;诗人也“含欢”,但那也大抵是暂时忘却苦恼的欢欣。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这就是诗人陶渊明辞世前夕,所编织的最后梦境的真实色彩。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92-195页
创作背景

  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9月,是时诗人陶渊明63岁,诗人有感于自己的身体状况,于是总结归纳自己的人生,也旨在表达自己脱俗的节操,便为自己写下了这篇祭文。三个月后,诗人逝世。

参考资料:
1、 周世伟.大学语文新编: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95页
2、 刘畅 米清清.古代汉语(第四册)辅导及习题精解.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1年:11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字渊明。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 135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这首诗是嘲讽秦观的诗风。秦观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诗词风格柔弱纤丽,修辞精巧,元好问称是“女郎诗”,露讥讽之意。这表明元好问崇尚的是象韩愈那样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

  但是元好问的这种倾向性鲜明的审美观点过于绝对化,文学艺术可以也应当有多元的审美风格。刚健雄浑固然可贵,婉约秀丽也有娱人之美。在诗歌风格上,应当允许审美主体各有其好。不过作为生长在北方,仕于金王朝的诗人元好问来说,倾心于诗歌的雄浑苍茫之美,是十分自然的。

lùnshīsānshíshǒu··èrshí--yuánhǎowèn

yǒuqíngsháoyàohánchūnlèiqiángwēiwǎnzhī

niānchū退tuìzhīshānshíshǐzhīshìlángshī

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凄其相悲,同祖行于今夕。羞以嘉蔬,荐以清酌。候颜已冥,聆音愈漠。呜呼哀哉!
岁惟¹丁卯(mǎo)²,律中(zhòng)无射(yì)³。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草木黄落。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故人¹⁰凄其¹¹¹²悲,同祖行¹³于今夕。羞¹⁴以嘉蔬,荐¹⁵以清酌(zhuó)¹⁶。候¹⁷颜已冥(míng)¹⁸,聆(líng)¹⁹音愈漠²⁰。呜呼哀哉!
译文:现在是丁卯年九月,天气寒冷,秋夜漫长,景象萧条冷落,大雁南飞,草木枯黄凋零。陶子将要辞别这暂时寄居的人世,永远回到自己本来的住处。亲友们怀着凄伤悲哀的心情,今晚一道来祭奠我的亡灵,为我送行。他们为我供上了新鲜的果蔬,斟上了清酒。看看我的容颜,已是模糊不清;听听我的声音,更是寂静无声。悲痛啊,悲痛!
注释:¹惟:为,是。²丁卯:指宋文帝元嘉四年(427)。³律中无射:指农历九月。律:乐律。古时把标志音高的十二律同十二个月份相配,用十二律的名称代表月份。无射:为十二律之一,指农历九月。⁴萧索:萧条,冷落。⁵鸿雁:大雁。⁶于:语助词,无意义。⁷征:行,这里指飞过。⁸逆旅之馆:迎宾的客舍,比喻人生如寄。⁹本宅:犹老家,指坟墓。¹⁰故人:指亲友。¹¹其:语助词,无意义。¹²相:交相。¹³祖行:指出殡前夕祭奠亡灵。¹⁴羞:进献食品,这里指供祭。¹⁵荐:进,供。¹⁶清酌:指祭奠时所用的酒。¹⁷候:伺望。¹⁸冥:昏暗,模糊不清。¹⁹聆:听。²⁰漠:通“寞”,寂静无声。
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含欢谷汲,行歌负薪,翳翳柴门,事我宵晨,春秋代谢,有务中园,载耘载籽,乃育乃繁。欣以素牍,和以七弦。冬曝其日,夏濯其泉。勤靡余劳,心有常闲。乐天委分,以至百年。
茫茫大块¹,悠悠高旻(mín)²,是³生万物,余得为人。自余为人,逢运之贫,箪(dān)屡罄(qìng),絺(chī)(xì)冬陈。含欢谷汲¹⁰,行歌¹¹负薪(xīn)¹²,翳(yì)¹³柴门¹⁴,事我宵晨¹⁵,春秋代谢¹⁶,有务¹⁷中园¹⁸,载¹⁹(yún)²⁰载籽(zǐ)²¹,乃育乃繁²²。欣以素牍(dú)²³,和²⁴以七弦²⁵。冬曝(pù)²⁶其日,夏濯(zhuó)²⁷其泉。勤靡(mí)余劳²⁸,心有常²⁹³⁰。乐天³¹委分³²,以至百年³³
译文:茫茫大地,悠悠高天,你们生育了万物,我也得以降生人间。自从我成为一个人,就遭遇到家境贫困的命运,饭筐水瓢里常常是空无一物,冬天里还穿着夏季的葛布衣服。可我仍怀着欢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着柴火时还边走边唱,在昏暗简陋的茅舍中,一天到晚我忙碌不停。从春到秋。田园中总是有活可干,又是除草又是培土,作物不断滋生繁衍。捧起书籍,心中欣欢;弹起琴弦,一片和谐。冬天晒晒太阳,夏天沐浴于清泉。辛勤耕作,不遗余力,心中总是悠闲自在。乐从天道的安排,听任命运的支配,就这样度过一生。
注释:¹大块:指大地。²旻:天。³是:此。指天地,大自然。⁴运:指家运。⁵箪:盛饭的圆竹篮。⁶瓢:盛水的葫芦。⁷罄:空,尽。⁸絺绤:夏天穿的葛布衣,絺是细葛布,绤是粗葛布。⁹陈:设、列,这里指穿。¹⁰谷汲:在山谷中取水。¹¹行歌:边走边唱。¹²负薪:背着柴禾。¹³翳翳:昏暗的样子。¹⁴柴门:用树条编扎的门,指屋舍简陋。¹⁵事我宵晨:谓料理日常生活。事:做。宵晨:早晚。¹⁶代谢:相互更替。¹⁷务:指从事农活。¹⁸中园:园中,指田园。¹⁹载:又,且。²⁰耘:除草。²¹耔:在苗根培土。²²乃育乃繁:谓作物不断滋生繁衍。乃:就。²³素牍:指书籍。牍是古代写字用的木简。²⁴和:和谐。²⁵七弦:指七弦琴。²⁶曝:晒。 ²⁷濯:洗涤。²⁸勤靡余劳:辛勤耕作,不遗余力。靡:无。²⁹常:恒久。³⁰闲:悠闲自在。³¹乐天:乐从天道的安排。³²委分:犹“委命”,听任命运的支配。分:本分,天分。³³百年:一生,终身。
惟此百年,夫人爱之,惧彼无成,愒日惜时。存为世珍,殁亦见思。嗟我独迈,曾是异兹。宠非己荣,涅岂吾缁?捽兀穷庐,酣饮赋诗。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寿涉百龄,身慕肥遁,从老得终,奚所复恋!
¹此百年,夫²³爱之,惧彼无成,愒(kài)日惜时。存为世珍,殁(mò)亦见思。嗟(jiē)我独迈¹⁰,曾¹¹是异兹¹²。宠非己荣¹³,涅(niè)岂吾缁(zī)¹⁴?捽(zuó)¹⁵穷庐,酣(hān)饮赋诗。识运知命,畴(chóu)¹⁶能罔(wǎng)¹⁷¹⁸。余今斯¹⁹²⁰,可以无恨。寿涉²¹百龄²²,身慕肥遁(dùn)²³,从老得终²⁴,奚(xī)²⁵所复恋!
译文:这人生一世,人人爱惜它,唯恐一生不能有所成就,格外珍惜时光。生前为世人所尊重,死后被世人所思念。可叹我自己独行其是,竟是与众不同。我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身居陋室,意气傲然,饮酒赋诗。我识运知命,所以能无所顾念。今日我这样死去,可说是没有遗恨了。我已至老年,仍依恋着退隐的生活,既以年老而得善终,还又有什么值得留恋!
注释:¹惟:句首助词。²夫:句首助词。³人:犹“人人”。⁴彼:指人生一世。 ⁵无成:无所成就。⁶愒:贪。⁷存为世珍:生前被世人所尊重。存:指在世之时。⁸殁:死。⁹见思:被思念。¹⁰嗟我独迈:感叹自己独行其是。迈:行。¹¹曾:乃,竟。 ¹²兹:这,指众人的处世态度。¹³宠非己荣:不以受到宠爱为荣耀。¹⁴涅岂吾缁:污浊的社会岂能把我染黑。涅:黑色染料。缁:黑色,这里用作动词,变黑。¹⁵捽兀:挺拔突出的样子,这里形容意气高傲的样子。¹⁶畴:语助词,无意义。¹⁷罔:无。¹⁸眷:眷念,留恋,指人世。¹⁹斯:此,这样。²⁰化:物化,指死去。²¹涉:及,到。²²百龄:百岁,这里指老年。²³肥遁:指退隐。肥:宽裕自得。遁:退避。 ²⁴从老得终:谓以年老而得善终。²⁵奚:何。
寒暑愈迈,亡既异存,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窅我行,萧萧墓门,奢耻宋臣,俭笑王孙,廓兮已灭,慨焉已遐,不封不树,日月遂过。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寒暑愈迈¹,亡²既异³,外姻晨来,良友宵奔,葬之中野,以安其魂。窅(yǎo)我行,萧萧¹⁰墓门,奢耻宋臣¹¹,俭(jiǎn)笑王孙¹²,廓¹³兮已灭¹⁴,慨焉已遐¹⁵,不封¹⁶不树¹⁷,日月遂过。匪(fēi)¹⁸贵前誉(yù)¹⁹,孰²⁰重后歌²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²²?呜呼哀哉!
译文:岁月流逝,死既不同于生,亲戚们清晨便来吊唁,好友们连夜前来奔丧,将我葬在荒野之中,让我的灵魂得以安宁。我走向幽冥,萧萧的风声吹拂着墓门,我以宋国桓魋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以汉代杨王孙那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墓地空阔,万事已灭,可叹我已远逝,既不垒高坟,也不在墓边植树,时光自会流逝。既不以生前的美誉为贵,谁还会看重那死后的歌颂呢?人生道路实在艰难,可人死之后又能怎样呢?悲痛啊,悲痛!
注释:¹逾迈:过去;消逝。²亡:死。³异:不同于。⁴存:生,活着。⁵外姻:指母族或妻族的亲戚。这里泛指亲戚。⁶奔:指前来奔丧。⁷之:作者自指。⁸中野:荒野之中。⁹窅窅:隐晦的样子。¹⁰萧萧:风声。¹¹奢耻宋臣:以宋国桓魋(tuí)那样奢侈的墓葬而感到羞耻。¹²俭笑王孙:以汉代的杨王孙过于简陋的墓葬而感到可笑。¹³廓:空阔,指墓地。¹⁴灭:消灭,指人已死去。¹⁵遐:远,指死者远逝。¹⁶不封:不垒高坟。¹⁷不树:不在墓边植树,作者自视为庶人。¹⁸匪:同“非”。¹⁹前誉:生前的美誉。²⁰孰:谁。²¹后歌:死后的歌颂。²²如之何:如何,怎样。之:语助词,无意义。

  祭文起笔,展现的是一个凄清的虚境:深秋的夜晚,萧瑟的寒风刮得正紧;草木相约着一起枯黄萎去;夜色里还传来几声鸿雁南飞的哀唳。诗人终于感觉到生命的大限已到,该是辞别人世、永归“本宅”的时候了。恍惚间“嘉蔬”、“清酌”已供满祭案,“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挽歌辞》)的景象,依稀都飘浮眼前。诗人却将停卧棺中,再听不到那幽幽悲泣之音,看不见那吊衣如雪之景。这是一种心酸的情境:秋气的萧瑟与将死的哀情相融相映。一句“呜呼哀哉”之叹,更使开篇蒙上了苍凉气息。

  在辞世的弥留之间,追索飘逝而去的一生,当诗人抚视那“逢运之贫”的清素出身,“箪瓢屡罄,絺绤冬陈”的窘困生涯时,也曾为之黯然,不过令诗人宽慰的是,清素养育了他的淳真之心,窘困也未移易他对人生的热爱。虽然不免要宵晨“谷汲”,荷锄“负薪”,朝夕出入的也只是“翳翳柴门”。然而他有欢乐,有歌声,有“载耘载耔”的怡然和“欣以素牍,和以七弦”的自得。文中所展示的诗人的平生,很琐碎,很平淡,没有官场中人车骑雍容的气象、笙歌院落的富丽。但这恰恰是诗人引为自豪的人生。从“含欢”、“行歌”的轻笔点染中描写了一位遗世独立、超逸不群的高蹈之士的身影。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冬曝其日,夏濯其泉”的简朴生活中,在“乐天委分”的淡然一笑中,领略到了“我心常闲”的劳作之乐趣,体会到了自由不羁的人生之价值。这样度过的一生看似平淡,但较之于巧取豪夺,较之于“为五斗米折腰”而丧失独立之人格,更充实、更富足。这一节的行文,正如诗人平日的田园诗,疏淡、平远,字里行间淌满了深情。浓浓的人生意趣,融入悠悠的哲理思索,久久回味而不尽。

  “嗟我独迈,曾是异兹”一节,表明了诗人回顾平生后无悔无怨的态度:营营惜生、追名逐利的生涯毫不可慕;在那污浊的世界里,适足以秽污了人的美好本性而已。诗人洁身自好,不以尊宠为荣,肮脏的东西又岂能沾染诗人的身心。置身于陇亩之中,独立于天地之间,“捽兀穷庐,酣饮赋诗”,才是值得追求的傲岸率真之人生。诗人正是这样做了,这一生已无所遗恨。所以对于即将到来的死生之变,诗人显得格外平静。诗人知道帝乡之“不可期”,他知道死去之“何所道”,自己既然已“寿涉百龄”,“从老得终”,那就任它“托体同山阿”好了,又有什么可眷恋的。在“外姻晨来,良友宵奔”的凄清氛围中,就要离去——他似乎不喜不惧,显得异样地安详。

  然而,诗人对自己的一生,也并非真的一无憾意。在诗人的内心深处,仍蕴蓄着几分悲怆和苦涩。此文写到结尾,诗人的辞世之梦也已编织到了最幽暗的一幕:当诗人看见自己在昏昧中告别“逆旅之馆”、踽踽飘临“萧萧墓门”之际,虽然表现了“不封不树,日月遂过”的淡泊,“匪贵前誉,孰重后歌”的超旷,但还是发出了“廓兮已灭,慨焉已遐”的苍凉慨叹。此刻,诗人似乎对过去的一生,又投去了最后的一瞥,诗人忽然见到了另一个自己:从“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少年意气,到“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壮年怀抱,从对“荆轲”抗暴精神的讴歌,到对“桃花源”无压迫社会的向往。在诗人的一生中,除了“性本爱丘山”的率真外,原也有造福世界的雄怀。然而,诗人所置身的时代,却是一个“网密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的专制时代。理想被幻灭,壮志被摧折,诗人纵然“怀琼握兰”,又能有何作为,最终只能如一只铩羽之鸟、一朵离岫之云,在归隐林下的孤寂中了其一生。这深藏在内心的悲怆,在诗人离世的最后一瞥中,终于如潮而涌,化作了结语的嗟叹:“人生实难,死如之何?”

  这嗟叹之音,震散了诗人的自悼之梦,也使貌似平静的祭文霎时改观。南宋真德秀在《跋黄瀛拟陶诗》中论及陶渊明时说:“虽其遗荣辱、一得丧,真有旷达之风,细玩其词,时亦悲凉感慨,非无意世事者。”《自祭文》亦正如此:在它那“身慕肥遁”、自甘淡泊的回顾中,虽然有“我心常闲”的安舒,但也有“嗟我独迈”的咨叹;那“翳翳柴门”,固然掩映着他“捽兀穷庐”的旷傲,但也不免有“闲居寡欢”的落寞(《饮酒》);“识运知命,乐天委分”是通达的,但又何尝不含有“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辛酸和无奈,诗人也平静,但那是饱经风霜后苦衷难言的平静;诗人也“含欢”,但那也大抵是暂时忘却苦恼的欢欣。旷达中含几多悲凉,飘逸中带几多沉重,这就是诗人陶渊明辞世前夕,所编织的最后梦境的真实色彩。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陶渊明诗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192-195页
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
西施¹晓梦绡(xiāo)²寒,香鬟(huán)³堕髻(jì)半沉檀(tán)
译文:西施般的美女拂晓还做着梦在清冷的纱帐中,芳香的环形发髻半覆着沉檀枕,蓬蓬松松。
注释:¹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这里代指所写美女。²绡帐:丝织的床帐。³香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髻。⁴堕髻:堕马髻的省称,为一种发式。⁵沉檀:指用沉檀木做的枕头。
辘轳咿哑转鸣玉,惊起芙蓉睡新足。
(lù)(lu)¹(yī)(yā)²转鸣玉,惊起芙蓉³睡新足。
译文:室外响起了咿咿呀呀像玉鸣一样的辘轳声,把芙蓉般的美人从酣睡中惊醒。
注释:¹辘轳:井上汲水木。²咿哑:形容物体转动或摇动声,这里指是辘轳转动的声音,其声如玉之鸣。³芙蓉:借指美人。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双鸾¹开镜秋水光²,解鬟临镜³立象床。
译文:打开双鸾镜套,镜子像秋水般光洁,站在象牙床上,解开发髻面对明镜。
注释:¹双鸾:指镜盖上所绣的鸾鸟。²秋水光:形容明镜的光芒像秋水一样明净。³临镜:对镜。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一编香丝¹²撒地,玉钗³落处无声腻(nì)
译文:一头长长的香丝乌云般一直撒落在地上,玉篦梳理着那细润柔美的头发静静无声。
注释:¹香丝:指发丝。²丝、云:都指美女的头发。³玉钗:玉制的钗。由两股合成,燕形。
纤手却盘老鸦色,翠滑宝钗簪不得。
纤手却盘老鸦色¹,翠滑²宝钗簪(zān)³不得。
译文:细嫩的双手推弄着乌黑的发盘,青翠滑润,连宝钗都不能插定。
注释:¹老鸦色:形容头发乌黑。²翠滑:色黑而润泽。多用以形容女人头发。³簪:插定发髻。
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力。
春风烂漫¹恼娇慵(yōng)²,十八鬟多无气力³
译文:烂漫的春风吹得她娇柔倦懒,十八岁的美人发髻高高,好像力不能胜。
注释:¹烂漫:形容光彩四射。²娇慵:柔弱倦怠貌。³鬟多无气力:发长髻高好像力不能胜。
妆成婑鬌欹不斜,云裾数步踏雁沙。
妆成婑(wǒ)(duǒ)¹(qī)²不斜,云裾(jū)³数步踏雁沙。
译文:梳理成的发髻美好而又齐正,穿着华美的服装把脚步轻缓地移动。
注释:¹婑鬌:形容发髻美好。²欹:倾斜之意。“欹不斜”,指发髻似斜非斜。³云裾:轻柔飘动如云的衣襟。
背人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花。
(bèi)¹不语向何处?下阶自折樱桃²花。
译文:背着人脉脉不语,她将去向何处?走下台阶折枝樱桃戴在头顶。
注释:¹背人:避开别人。²樱桃:果木名。落叶乔木。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李贺以其秾丽的笔触写过一些堪称“艳诗”的诗,如《洛姝真珠》、《恼公》、《夜饮朝眠曲》、《河阳歌》、《花游曲》、《石城晓》、《夜来乐》等等。其中的一些主人公是倡家者流,浓艳之外,略带几分轻佻;另一些是贵妇或名门闺秀,虽然俊俏,但贪图享乐,贵族气相当浓郁。这首诗属于后者,它咏歌的“美人”娇嗔慷懒,却颇有风韵,显得楚楚动人。诗人选择的题材不是美人整个白天或夜晚的生活状况,而是其中的一个片断——梳头。对于一般人来说梳头是件小事,不值得一提;而于美人,却是件不可等闲视之的大事,因为头发(包括发式)的美,乃是女性最富特征的方面,梳理头发,关系到能不能充分展示自己美丽的姿色和迷人的风韵。李贺巧妙地选取美人梳头时的情状,以表现她的整体美。

  诗分三个部分,开头四句写梳头前的情状:“西施晓梦绡帐寒,香鬟堕髻半沉檀。”西施代指所写美人。此时天色已明,而她还躺在薄薄的罗帐里周游梦乡哩。句中的“晓”字点明时间,晓而未起,见出其“娇慵”。而“寒”字除标明节令是早春外,还暗示她是孤眠。孤枕寒衾,已是无耐,况值春天,尤其难堪。此处透露了“恼”的直接原因。“香鬟”句是梳头的伏笔。睡在床上的她,鬟髻不整,欲坠未坠,散发阵阵清香,就像悬浮在水中的檀香木。此刻有人从井中汲水,那咿咿哑哑的辘轳声传来,把美人惊醒。她睁开惺忪的睡眼,容光焕发,恰似出水芙蓉。

  中间八句正面写梳头。梳头要临镜,不然就无法审视自己。这位美人下得床来,首先打开饰着双鸾,像秋水般放射出耀眼光芒的明镜,然后解开鬟髻,让头发自然地披散下来。尽管她站立在象床上,那浓密如云、纤细如丝的长发,仍然拖至地面,散发出诱人的浓香。玉钗从长发上滑落下来,几乎没有声响。“无声腻”为“腻无声”之倒装,“腻”指长发柔细而滑,是“无声”的缘由。接着动手梳理,把像乌鸦羽毛那样黑中带碧的长发盘结起来,恢复鬟髻的原择。由于梳得匀,盘得实,映着光线,如同碧丝一般,滑腻得连宝钗也插不稳。可见这位美人在梳理上花了不少功夫。此时她显得既娇美又疲惫:“春风烂漫恼娇慵,十八鬟多无气功。”这略带夸张的笔墨,把主人公此时此刻特有的美充分表现出来。明代的评家丘象升、姚佺激赏此二句。丘就其中的“恼、娇、慵”发表见解说:“三者美人之恒态也。”姚对美人梳头后显得“无气力”作了这样的分析:“虽缘鬟多,亦缘恼,亦缘娇,亦缘慵也。”二人所论极是。“金屋藏阿娇”,阿娇之所以“娇”,就因生活在“金屋”里,锦衣玉食,给宠坏了。娇惯了就喜爱生气,养成了懒散的习性。总而言之,这位美人身上有着浓烈的贵族气。贵族气固然不好,但美貌的少女或少妇带点娇嗔,却也别有风致。其中或者含有美的价值的自我评估,通过心理传导,使观赏者于美感快感之外,产生一种仰慕之情。真正的美理应受到永恒的尊重。

  末四句写梳头完毕后的身姿步态:发式秀美大方,无论是鬟是髻,都不偏不倚。“婑(此字应为‘髟’下加‘委’)鬌”,音wǒduǒ,头发美好的样子。此处,头发梳成后的状貌只一笔带过。接着描述她如何曳动云裾,缓缓走下台阶。“踏雁沙”是比喻,形容其步履所至,如大雁行于沙地,显得匀缓从容。然后默默起走向庭院,采摘繁英如雪的樱桃树枝。诗歌结尾与杜甫的《佳人》颇有相似之处。凡是美人都有天生的丽质,这样的“丽质”会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不过杜甫写的是落拓的佳人,她摘花、采柏的风姿尽管高雅,却带有清苦的况味;李贺笔下的这位美人的身姿步态则搀有优美与傲慢。这些是客观环境影响所致,属于“后天”。

  这首诗主要表述行动过程,按照通常写法,当以赋笔为主,诗人却纯用画笔把它表现出来。全诗十六句,句句是画,或者说句句有画,即是像“背人不语向何处”也是一幅无声的画。这位美人的气质、情绪和心性,通过“不语”更加充分地显现出来。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补编》.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第570-572页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蝶粉蜂黄大小乔。中庭寒尽雪微销。一般清瘦各无聊。
窗下和香封远讯,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雪下和香封¹远讯²,墙头飞玉怨邻箫。夜来风雨洗春娇。
注释:¹封: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这里引申为寄来。²远讯:远方的消息。

  上片开头“蝶粉”一句,状物拟人,盛赞蜡梅。言蜡梅花外黄而芯粉红,香气扑鼻,婷婷而立又好像三国时闻名东吴的绝色佳人“大小二乔”。“中庭”两句,写景寄情。言慧日寺的庭院中虽因日照而已有暖意,但四周墙角还残留着积雪,这也是点出了蜡梅开花的时令。几株蜡梅树悄立庭院,满树无叶而花,与赏花的词人一样显得清瘦无聊,真是失意人对苦命花,使词人顿生“同病相怜”之感。  

  下片写观花后的联想。“窗下”三句,言词人虽是站在远处窗下,但还是能闻到阵阵蜡梅花香扑鼻而来,仿佛感受到了春姑娘已从远方启程而来的信息。但是寺院的墙外却飘过来一阵阵似怨似泣的玉箫声,它好像是在哀叹着,眼前这满树的蜡梅,若经过一夜风雨吹打,就会落英缤纷,零落成泥了。这里是感叹“良辰美景”难以永留。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雨霁(jì)巫山上,云轻映碧天。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¹前。
注释:¹十二晚峰:指巫山十二峰。巫山以上,群峰连绵,其尤突出者有十二峰。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¹。朝朝暮(mù)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注释:¹高笼句:两岸夹峙着高耸的山峰,轻舟从其下飞过。
这首词看似写巫山佳景,但结末也隐含着佳人之怨。南宋叶梦得评此词为“细心微诣,直造蓬莱顶上”,不无道理。其境界缥缈,情意深邃,在毛词中实属上品。

shānduànyún··shānshàng--máowén

shānshàngyúnqīngyìngtiānyuǎnfēngchuīsànyòuxiāngliánshíèrwǎnfēngqián

àn湿shīyuánshùgāolóngguòchuáncháocháochǔjiāngbiānjiàngshénxiā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