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山神禹绩,幽冀帝尧都。畿甸三千里,干城百万夫。
河山神禹绩,幽冀帝尧都。畿甸三千里,干城百万夫。
天戈随所指,地轴待人扶。迹启龙廷远,兵临虎塞孤。
天戈随所指,地轴待人扶。迹启龙廷远,兵临虎塞孤。
群雄归霸主,四杰翊基图。炎绪宾旸谷,寒金抚锻炉。
群雄归霸主,四杰翊基图。炎绪宾旸谷,寒金抚锻炉。
中原方板荡,庶类划昭苏。九壤邦家赋,三农黍稷租。
中原方板荡,庶类划昭苏。九壤邦家赋,三农黍稷租。
户封登岁版,物贡应时需。漕转河仓腐,烟输甸灶餔。
户封登岁版,物贡应时需。漕转河仓腐,烟输甸灶餔。
经纶开世室,混合尽寰区。弼亮求耕钓,英贤起贩屠。
经纶开世室,混合尽寰区。弼亮求耕钓,英贤起贩屠。
有桥题墨柱,载道弃关繻。济济皇多士,雍雍国硕儒。
有桥题墨柱,载道弃关繻。济济皇多士,雍雍国硕儒。
师行汤誓训,谟协舜都俞。一德遵神武,多方囿化枢。
师行汤誓训,谟协舜都俞。一德遵神武,多方囿化枢。
星辰天北极,文物地东隅。孺子谁堪托,交邻信已渝。
星辰天北极,文物地东隅。孺子谁堪托,交邻信已渝。
祸机生肘腋,剥丧切肌肤。内溃离荆楚,先声震越吴。
祸机生肘腋,剥丧切肌肤。内溃离荆楚,先声震越吴。
筑台方拜将,破竹已长驱。谈笑收图籍,轮囷发藏帑。
筑台方拜将,破竹已长驱。谈笑收图籍,轮囷发藏帑。
义夫思感激,烈士涕沾濡。旌旆沧溟棹,衣冠岛屿郛。
义夫思感激,烈士涕沾濡。旌旆沧溟棹,衣冠岛屿郛。
哭秦无复报,蹈海竟何辜。曾记忠臣传,空存内秘厨。
哭秦无复报,蹈海竟何辜。曾记忠臣传,空存内秘厨。
始因三统正,巳作万邦孚。重译而来献,脩程不惮劬。
始因三统正,巳作万邦孚。重译而来献,脩程不惮劬。
建邦强本干,分社列茅蒩。绶冕朝仪集,梯航贡篚输。
建邦强本干,分社列茅蒩。绶冕朝仪集,梯航贡篚输。
殿开金幕席,地隐锦氍毹。率土尊元会,灵杓直孟陬。
殿开金幕席,地隐锦氍毹。率土尊元会,灵杓直孟陬。
垂旒容穆穆,鸣玉色愉愉。瑞拟龟陈范,祥开象载瑜。
垂旒容穆穆,鸣玉色愉愉。瑞拟龟陈范,祥开象载瑜。
凤旂飞黻绘,虎帐插彤玈。昼接初张宴,春城大赐酺。
凤旂飞黻绘,虎帐插彤玈。昼接初张宴,春城大赐酺。
舞行分羽翿,乐奏引笙竽。御酒擎鹦鹉,宫腰蹋鹧鸪。
舞行分羽翿,乐奏引笙竽。御酒擎鹦鹉,宫腰蹋鹧鸪。
绣帘香喷雾,红袖脸凝酥。宠锡公无诐,皇心爱不姑。
绣帘香喷雾,红袖脸凝酥。宠锡公无诐,皇心爱不姑。
从容周典礼,宏远汉规模。勋业诚高矣,文章亦焕乎。
从容周典礼,宏远汉规模。勋业诚高矣,文章亦焕乎。
堪舆全所畀,开辟古来无。奕世归前烈,丕承仰圣谟。
堪舆全所畀,开辟古来无。奕世归前烈,丕承仰圣谟。
设科仍较艺,献颂竞操觚。第列金张密,恩从卫霍殊。
设科仍较艺,献颂竞操觚。第列金张密,恩从卫霍殊。
锡符盟劵赤,纳陛戟门朱。优戏时闻鼓,珍庖日荐腴。
锡符盟劵赤,纳陛戟门朱。优戏时闻鼓,珍庖日荐腴。
花娇金屋贮,葧熟翠眉须。擅制由先彻,承谋又故吾。
花娇金屋贮,葧熟翠眉须。擅制由先彻,承谋又故吾。
豪胥真首祸,接迹合群谀。豺遘多嚵嚼,蝇营善嗫嚅。
豪胥真首祸,接迹合群谀。豺遘多嚵嚼,蝇营善嗫嚅。
程书违尺度,黩货较锱铢。鼎餗顷筐载,宫墙粪土圬。
程书违尺度,黩货较锱铢。鼎餗顷筐载,宫墙粪土圬。
纷纷联组绶,琐琐进葭莩。编户渝名籍,枢兵窜隶奴。
纷纷联组绶,琐琐进葭莩。编户渝名籍,枢兵窜隶奴。
赋输年削弱,魑魅暗揶揄。廊庙轻千虑,锄耰起一呼。
赋输年削弱,魑魅暗揶揄。廊庙轻千虑,锄耰起一呼。
蚁穿终溃决,蛊食莫支吾。伏莽狺狺犬,鸣祠处处狐。
蚁穿终溃决,蛊食莫支吾。伏莽狺狺犬,鸣祠处处狐。
邑荒烟寂历,野战血模糊。国步何颠踬,奸谋敢觊觎。
邑荒烟寂历,野战血模糊。国步何颠踬,奸谋敢觊觎。
风尘朝漠漠,笳管夜呜呜。烽燧飞燕蓟,冰澌带易滹。
风尘朝漠漠,笳管夜呜呜。烽燧飞燕蓟,冰澌带易滹。
楼前朱汗马,城上白头乌。奚啻生疵疠,畴能洗毒痡。
楼前朱汗马,城上白头乌。奚啻生疵疠,畴能洗毒痡。
赐书从慰藉,哀诏漫于戏。怅望鸿飞阔,追扳骥足驽。
赐书从慰藉,哀诏漫于戏。怅望鸿飞阔,追扳骥足驽。
射天悲溅血,浮海勇乘桴。迷复行多眚,颠頣口卒瘏。
射天悲溅血,浮海勇乘桴。迷复行多眚,颠頣口卒瘏。
人才今卤莽,世道日榛芜。忆昔丘园贲,怀贤岁月徂。
人才今卤莽,世道日榛芜。忆昔丘园贲,怀贤岁月徂。
紫微华盖坐,黄道泰阶符。乔岳宗衡岱,深源达泗洙。
紫微华盖坐,黄道泰阶符。乔岳宗衡岱,深源达泗洙。
作人宜棫朴,为政敏蒲卢。国已称多造,时方见大巫。
作人宜棫朴,为政敏蒲卢。国已称多造,时方见大巫。
共稽夔乐律,独咏鲁风雩。石室紬书盛,宾筵讲席敷。
共稽夔乐律,独咏鲁风雩。石室紬书盛,宾筵讲席敷。
百年悲宰木,一束奠生刍。子敬家毡在,元成世业俱。
百年悲宰木,一束奠生刍。子敬家毡在,元成世业俱。
六经悬日月,百刻谨朝晡。力学为师古,专门亦授徒。
六经悬日月,百刻谨朝晡。力学为师古,专门亦授徒。
许身期稷禹,忧世慕唐虞。自忝龙门客,人称凤穴雏。
许身期稷禹,忧世慕唐虞。自忝龙门客,人称凤穴雏。
让推吴季札,忠拟斗于菟。官政年方盛,成均矩不踰。
让推吴季札,忠拟斗于菟。官政年方盛,成均矩不踰。
于焉思继绍,不敢离须臾。粉署青丝直,华堂瑞锦铺。
于焉思继绍,不敢离须臾。粉署青丝直,华堂瑞锦铺。
清时叨著作,极力事描摹。述德安能伋,知非窃比蘧。
清时叨著作,极力事描摹。述德安能伋,知非窃比蘧。
苍茫怀野服,容易接亨衢。清庙资梁栋,微材愧欂栌。
苍茫怀野服,容易接亨衢。清庙资梁栋,微材愧欂栌。
立螭簪白笔,冠豸伏青蒲。折槛心常壮,牵裾气不粗。
立螭簪白笔,冠豸伏青蒲。折槛心常壮,牵裾气不粗。
家声幸未坠,朝论转相揄。鱼橐垂腰重,驼章结绶纡。
家声幸未坠,朝论转相揄。鱼橐垂腰重,驼章结绶纡。
乘舆时警跸,琐闼晓追趋。赐食分羔雉,连茵杂豹貙。
乘舆时警跸,琐闼晓追趋。赐食分羔雉,连茵杂豹貙。
上林巢鸑鷟,太液散鸥凫。春色红云岛,寒光白玉壶。
上林巢鸑鷟,太液散鸥凫。春色红云岛,寒光白玉壶。
暑清长夏簟,露浥冷秋菰。宫树惟栽柳,仙家亦种榆。
暑清长夏簟,露浥冷秋菰。宫树惟栽柳,仙家亦种榆。
步陪宗伯履,筵列侍中襦。服礼期无玷,论兵实自迂。
步陪宗伯履,筵列侍中襦。服礼期无玷,论兵实自迂。
承恩辞殿陛,列骑出闉阇。上日群公饯,皇华六辔诹。
承恩辞殿陛,列骑出闉阇。上日群公饯,皇华六辔诹。
宣威扬绣节,伐叛赐金鈇。霜气横埤堄,湖光应属镂。
宣威扬绣节,伐叛赐金鈇。霜气横埤堄,湖光应属镂。
由来怀德地,今日不臣诛。否泰机潜伏,乾坤乱已怃。
由来怀德地,今日不臣诛。否泰机潜伏,乾坤乱已怃。
侯王神所赉,僣窃尔何愚。优诏从宽大,伤心献馘俘。
侯王神所赉,僣窃尔何愚。优诏从宽大,伤心献馘俘。
辕门存简翰,斥候遣戈殳。小腆原原附,渠魁寸寸刳。
辕门存简翰,斥候遣戈殳。小腆原原附,渠魁寸寸刳。
临危亲决战,鼓勇誓捐躯。分阃多违命,争权始搆诬。
临危亲决战,鼓勇誓捐躯。分阃多违命,争权始搆诬。
漫遭摇毒虿,岂望报恩珠。谁谓青蝇集,能令白璧污。
漫遭摇毒虿,岂望报恩珠。谁谓青蝇集,能令白璧污。
山昏鹗啄屋,江暗雁衔芦。暂铩扶摇翮,真成局促驹。
山昏鹗啄屋,江暗雁衔芦。暂铩扶摇翮,真成局促驹。
藩臣隳戎备,野老独惊吁。蔽日来幡帜,长风送舳舻。
藩臣隳戎备,野老独惊吁。蔽日来幡帜,长风送舳舻。
闭关方吝赏,破的已摧枯。举目郊原窜,传声将相逋。
闭关方吝赏,破的已摧枯。举目郊原窜,传声将相逋。
与谁矜阀阅,无复顾妻孥。殷冔怜崩角,豳歌美跋胡。
与谁矜阀阅,无复顾妻孥。殷冔怜崩角,豳歌美跋胡。
居然鱼漏网,拙甚雉罹罦。戴笠山头杜,持旄海上苏。
居然鱼漏网,拙甚雉罹罦。戴笠山头杜,持旄海上苏。
悽悽冰肺腑,飒飒雪头颅。夔蜀诗千首,嵩阳饭一盂。
悽悽冰肺腑,飒飒雪头颅。夔蜀诗千首,嵩阳饭一盂。
满盘朝苜蓿,几见岁屠苏。义路成孤往,名缰讵可拘。
满盘朝苜蓿,几见岁屠苏。义路成孤往,名缰讵可拘。
民情眉可察,羁思口空糊。枕石身长病,餐霞体任臞。
民情眉可察,羁思口空糊。枕石身长病,餐霞体任臞。
秋原伤蔓草,夙志弃桑弧。未筑扬雄宅,犹乘范蠡湖。
秋原伤蔓草,夙志弃桑弧。未筑扬雄宅,犹乘范蠡湖。
感时思顾遇,望远意踟蹰。故里荒松菊,良田秀堇荼。
感时思顾遇,望远意踟蹰。故里荒松菊,良田秀堇荼。
舆台夸负乘,衿佩困泥涂。林黑烟藏豹,山空雨笑鼯。
舆台夸负乘,衿佩困泥涂。林黑烟藏豹,山空雨笑鼯。
仰天瞻大介,无地哭穷途。茅屋寻常梦,梅花八九株。
仰天瞻大介,无地哭穷途。茅屋寻常梦,梅花八九株。
败垣牵薜荔,流水插粳稌。野蔌从人馔,村醪不用沽。
败垣牵薜荔,流水插粳稌。野蔌从人馔,村醪不用沽。
春风徐步屧,秋影鉴髭须。麋鹿忘猜隙,渔樵结友于。
春风徐步屧,秋影鉴髭须。麋鹿忘猜隙,渔樵结友于。
独招华表鹤,亲钓锦江鲈。溪月明如昨,山花色似姝。
独招华表鹤,亲钓锦江鲈。溪月明如昨,山花色似姝。
经丘通窈窕,寻壑历崎岖。真似陶彭泽,归来足自娱。
经丘通窈窕,寻壑历崎岖。真似陶彭泽,归来足自娱。
吴当

吴当

( 1297—1361)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395篇诗文

猜您喜欢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¹于南山²之下,宜若起居³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yì)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zhù)¹⁰也。
译文:居住在南山脚下,自然饮食起居都与山接近。四面的山,没有比终南山更高的。而城市当中靠近山的,没有比扶风城更近的了。在离山最近的地方要看到最高的山(即终南山),应该是必然能做到的事。但太守的住处,(开始)还不知道(附近)有山。虽然这对事情的好坏没有什么影响,但是按事物的常理却不该这样的,这就是凌虚台修筑的原因(用以观山)。
注释:¹国:指都市,城邑。这里用如动词,建城。²南山:终南山的简称。主峰在今陕西西安市南。³起居:起来和休息。⁴于:比。⁵而: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⁶丽:附着,靠近。⁷扶风:宋称凤翔府,治所在今陕西凤翔县。这里沿用旧称。⁸太守:官名。宋称知州或知府,这里沿用旧称。⁹所以:的问题。¹⁰所为筑:所以要建筑的原因。所为,同“所以”。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¹杖履(lǚ)²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léi)(léi)³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jì)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huǎng)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译文:就在它还没有修建之前,陈太守杵着拐杖穿着布鞋在山下闲游,见到山峰高出树林之上,(山峰)重重叠叠的样子正如有人在墙外行走而看见的那人发髻的形状一样。(陈太守)说:“这必然有不同之处。”(于是)派工匠在山前开凿出一个方池,用挖出的土建造一个高台。(台子)修到高出屋檐才停。这之后有人到了台上的,都恍恍忽忽不知道台的高度,而以为是山突然活动起伏冒出来的。陈公说:这(台)叫凌虚台很合适。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下属苏轼,让我写篇文章来记叙(这件事)。
注释:¹陈公:当时的知府陈希亮,字公弼,青神(今四川青神县)人。宋仁宗(赵祯)  天圣年间进士。公,对人的尊称。²杖履:指老人出游。³累累:多而重叠貌,连贯成串的样子。⁴旅行:成群结队地行走。⁵髻:挽束在头顶上的发。⁶恍然:仿佛,好像。⁷从事:宋以前的官名,这里指属员。作者当时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是陈希亮的下属。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¹也。昔者²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yì)³,狐虺(huǐ)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mù)之祈年、橐(tuó)也,其南则汉武¹⁰之长杨,五柞(zuò)¹¹,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¹²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¹³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tuí)(yuán),无复存者,既已¹⁴化为禾黍(shǔ)荆棘(jí)丘墟陇(lǒng)亩矣,而况于¹⁵此台欤(yú)!夫台犹¹⁶不足恃以长久,而¹⁷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¹⁸欲以¹⁹夸世²⁰²¹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²²²³台之存亡也。”既²⁴以言²⁵于公,退而为之记。
译文:苏轼回复陈公说:“事物的兴盛和衰败,是无法预料的。(这里)从前是长满荒草的野地,被霜露覆盖的地方,狐狸和毒蛇出没的所在。在那时,哪里知道(今天这里)会有凌虚台呢?兴盛和衰败交替无穷无尽,那么高台(会不会)又变成长满荒草的野地,都是不能预料的。我曾试着和陈公一起登台而望,(看到)其东面就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橐泉两座宫殿(遗址),其南面就是汉武帝的长杨、五柞两座宫殿(遗址),其北面就是隋朝的仁寿宫也就是唐朝的九成宫(遗址)。回想它们一时的兴盛,宏伟奇丽,坚固而不可动摇,何止百倍于区区一座高台而已呢?然而几百年之后,想要寻找它们的样子,却连破瓦断墙都不复存在,已经变成了种庄稼的田亩和长满荆棘的废墟了。相比之下这座高台又怎样呢?一座高台尚且不足以长久依靠,更何况人世的得失,本就来去匆匆(岂不更难持久)?如果有人想要以(高台)夸耀于世而自我满足,那就错了。世上确实有足以依凭的东西,但是与台的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我将这些话告诉陈公后,下来为他写了这篇记。
注释:¹知:事先知道,预知。²昔者:以往,过去。者,起凑足一个音节的作用。³蒙翳:掩蔽,遮盖。⁴虺:毒虫,毒蛇。⁵窜伏:潜藏,伏匿。⁶岂:怎么,难道。⁷相寻:相互循环。寻,通“循”。⁸秦穆: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的君主,曾称霸西戎。⁹祈年、橐泉:据《汉书·地理志·雍》颜师古注,祈年宫是秦惠公所建,橐泉宫是秦孝公所建,与本文不同。传说秦穆公墓在橐泉宫下。¹⁰汉武:即汉武帝刘彻。¹¹长杨、五柞:长杨宫,旧址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¹²九成:宫名。本隋仁寿宫。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五年重修,为避署之所,因山有九重,改名九成。¹³特:止,仅。¹⁴既已:已经。¹⁵而况于:何况,更何况。¹⁶犹:还,尚且。¹⁷而:如果,假如。¹⁸或者:有的人,有人。¹⁹以:凭借,依靠。后边省去代凌应台的“之”。²⁰夸世:即“夸于世”,省去介词“于”,在。²¹而:表示顺承关系。²²不在:是说“台”和“足恃者”之间不存在任何关系。²³乎:同“于”。²⁴既:已经,译成现代汉语时也可以用“以后”或“了”来表示。²⁵以言:即“以之言”,省去指代作者意见的“之”。

  作此文时,踏上“仕途”只有两年的苏轼,胸间怀着固国安民的宏大政治抱负,主张为政应有补于民,积极进取。但凌虚台的修筑在他看来却无补于民,这与他积极的政治主张相违背,因而字里行间时时暗含着讥讽的笔调。

  全文共分三段。前两段重在叙事,后一段议论说理。叙事议论前后相应,在自然平易、曲折变化之中尽吐茹物,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第一段,文章点破了台的缘起。太守筑台意旨本在观山,苏轼行文也正缘山而起,由山而台。州府地处终南山下,饮食起居皆应与山相伴,更何况终南为四方之大山,扶风为依山之近邑。作者连用四个“山”字。极写山之高,隐含景色之美;极言城邑距山之近,暗藏观山之易。高山美景迫在眼前,只需举手投足便可秀色饱餐,以至近求最高岂不美哉。下面作者却笔锋一转,说太守居住终南山下还不知山之峻美,由此而引出了几丝遗憾,也为由山而台作了巧妙的过渡。但颇有深意的是,苏轼并不承上直写出“此凌虚之所为筑也”,偏偏要加入“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两句,近山而不知山虽于人事无所损益,但终非情理之事,于是乎便筑台观山以尽情理。这种讥刺的笔调既吐露出了年轻苏轼的政治主张,在艺术上也使文章挥洒自如,姿态横生,同时还为后面的议论定下了基调。

  第二段叙写筑台的经过,由太守杖履而游,游而见山,见山而思异,思异而凿池筑台。层层相因。句句紧扣,只寥寥几笔便清楚明了地叙写出了筑台的始末、同时,叙述还具有生动形象的特征。“杖履逍遥”活画出了太守悠然自得的神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一句,又化静为动,把静态的山峦赋予了动态的活力。给人以清新自然、流动变化的美的享受。与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中的“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黑之登于山”有同工之妙,接着,“然后”三句,又承上叙写台成之后登台观山的情景。这里作者笔墨极为简省,但却突出了台之高和山之奇。前面太守逍遥其下,看见的山宛如旅行人的发髻;这里登台极目,山则踊跃奋迅而出,从而借所见山景的不同衬托了台的高,为下段台取名为“凌虚”埋下了伏笔。

  第三段是全文的重心。作者议论纵横,把兴废成毁的自然之理说得鞭辟入里。太守求文原希望得几句吉利的话,苏轼却借此大讲兴废之理,不能不说含有讽刺的意味。“物之兴废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是立论的蓦础,作者用它启开议论的笔端,把凌虚台的兴成推广至茫茫时间,以变化流动的眼光来关照它,从而把有化为无,把实变为虚。昔日的荒草野田,今日的凌虚台,这是由无生有;今日的凌虚台,明日的荒草野田,这又是化有为无。兴废成毁交相回旋,无穷无尽,谁都不能知晓。行文至此,理己尽、意已完,但作者却并不辍笔,他还由近及远,从眼前的凌虚台延伸到漫长的历史。把秦穆公祈年橐泉、汉武帝长杨宫、五柞宫、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兴盛与荒废赫然放置在凌虚台的面前。两相对比,百倍于凌虚台的宫胭如今求其破瓦颓垣犹不可得,凌虚台的未来也就自不待言了。下面,作者又进一步由台及人,“夫台犹不足恃议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凌虚台尚且不可长久,又何况人事上的得与丧。得丧来去无定,借得台而夸世,则是大错。这几句委婉曲折。逐句深入,最后,把凌虚台的愈义和价值化为子虚乌有,由此从根本上否定了台的修筑。这种写作方法古人称为“化有为无”。

  这篇文章由山筑台、由台而化、由化变无,层层紧扣、环环深入,名为替凌虚台作记,实则是化台为无。令人惕然移觉、回味无穷。

参考资料:
1、 朱一清.古文观止鉴赏集评(四):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162-166
2、 陈振鹏 张培恒.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349-1353
3、 吕晴飞.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1276-1278

língtái

shì sòngdài 

    guónánshānzhīxià ruòyǐnshíshānjiē fāngzhīshān gāozhōngnán érzhīshānzhě jìnfēng zhìjìnqiúzuìgāo shì értàishǒuzhī wèichángzhīyǒushānyān suīfēishìzhīsuǒsǔn éryǒudāngránzhě língzhīsuǒwèizhù 

    fāngwèizhù tàishǒuchéngōngzhàngxiāoyáoxià jiànshānzhīchūlínzhīshàngzhě léiléirénzhīxíngqiángwàiérjiàn yuē  shìyǒu  shǐ使gōngzáoqiánwèifāngchí zhùtái gāochūzhīyánérzhǐ ránhòurénzhīzhìshàngzhě huǎngránzhītáizhīgāo érwèishānzhīyǒngyuèfènxùnérchū gōngyuē  shìmínglíng  gàocóngshìshì érqiúwénwèi 

    shìgōngyuē  zhīfèixīngchénghuǐ érzhī zhěhuāngcǎotián shuāngzhīsuǒméng huǐzhīsuǒcuàn fāngshìshí zhīyǒulíngtái fèixīngchénghuǐ xiāngxúnqióng táizhīwèihuāngcǎotián jiēzhī chángshìgōngdēngtáiérwàng dōngqínzhīnián tuóquán nánhànzhīchángyáng zuò érběisuízhīrénshòu寿 tángzhījiǔchéng shízhīshèng hóngjiéguǐ jiānérdòngzhě bǎibèitáiérzāi ránérshùshìzhīhòu qiúfǎng仿 értuíyuán cúnzhě huàwèishǔjīngqiūlǒng érkuàngtái táiyóushìchángjiǔ érkuàngrénshìzhīsàng wǎngérláizhě érhuòzhěkuāshìér guò gàishìyǒushìzhě érzàitáizhīcúnwáng  yángōng tuì退érwèizhī 

四月馀杭道,一晴生意繁。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译文:四月里的杭州,天气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朱樱¹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译文:成熟的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绿草茵茵,白鹅成群。
注释:¹朱樱:樱桃的一种。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水满船头青,风轻袖影翻。
译文: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zhòu)门关¹
译文:村庄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
注释:¹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余杭道,即今日的杭州市。余杭之名相传为“夏禹东去舍舟航登陆”而得。“航”“杭”谐音,故为“余杭”。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四月里的杭州,天空晴朗,万物复苏,一派勃勃生机。“生意”即生机的意思。

  “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绿树上挂着红樱桃,红艳欲滴,青豆配着琥珀色的美酒,爽口宜人。村头田外,满眼的绿草铺成垫子一般,白鹅就在上面嬉戏。简直就是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颔联运用了对比、渲染、列锦等手法,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地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水满船头青,风轻袖影翻。”春涨水满,船行水上,轻快如飞。微风轻拂,薄薄的衫袖翩翩起舞,在水中映出美丽的影子。面对如此怡人的美景,人的心情也飞起来了吧。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养蚕,为防外人冲犯,门户闭得紧紧的。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正是如此,全诗才弥漫着一种生机、静谧、祥和,令人神往。

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蚌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于使(是) 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古史考》
太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¹,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近水则食鱼鳖(biē)(bàng)(gé),未有火化,腥臊(sāo)多,害肠胃。羽使(是) 有圣人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suì)²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古史考》
译文:太古之初,人类喝露水,吃草木的果实,在山里居住的人则吃鸟兽,用它们的羽毛和皮做衣服穿,靠近水的人则吃鱼鳖河蚌,这些都没有经过火煮熟,很腥臊,很伤害肠胃,很多人因此生病。在这时,出现了一个圣人,钻木取火,教大家做熟食,还锻造金属做成首,人们非常高兴,就让他成为天下的王,叫作燧人氏。
注释:¹实:果实。²钻燧:钻燧取火。原始的取火法。
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韩非子》
民食果蓏(luǒ)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¹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韩非子》
译文:百姓吃生的果蔬和蚌蛤的肉,伤害脾胃,所以经常生病。有一个圣人,钻取火,消除了腥臊之味。百姓非常高兴,就让他当天下的王,叫他燧人氏。
注释:¹说:通“悦”,高兴。
遂明国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鸹,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路史》
遂明国¹不识²四时昼夜³,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羽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鸹(guā),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⁸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人。《路史》
译文:传说中有一个国家叫燧明国,那里的人从来不知道什么叫春夏秋冬,什么叫白日黑夜。国里有棵名叫遂木的火树,屈盘起来,占地面积有一万顷地那么大。后来,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于是,圣人感悟到了“钻木生火”的道理,所以就试用小树枝来钻火,果然钻出火来。于是后人就称他为燧人。
注释:¹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²识:知道。³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和白天黑夜。⁴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⁵至:到。⁶息:休息。⁷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⁸感:感悟。
枫林凋晚叶,关河迥,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半规凉月,人影参差。酒醒后,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砧杵韵高,唤回残梦;绮罗香减,牵起馀悲。
枫林凋(diāo)晚叶¹,关河²(jiǒng)³,楚客惨将归。望一川暝(míng)(ǎi),雁声哀怨;将规凉月,人影参(cēn)(cī)。酒醒后,泪花凤蜡¹⁰,风幕卷金泥¹¹。砧(zhēn)(chǔ)¹²¹³高,唤回残梦¹⁴;绮(qǐ)¹⁵香减¹⁶,牵起馀(yú)¹⁷
译文:深秋的傍晚,枫树林里的叶子在凋落。山川的路途是那样遥远。我怀着凄惨的心情,即将离别这客居的异地,回去了。举目远望,但见江面上笼罩着浓重的暮霭,宿雁的叫声是那样哀怨。在半规凉月的微光里,送行人们的参差身影,还依稀可辨卷。当一觉醒来,酒意消退了。陪伴我的只有半截残烛,一摊蜡泪。烫金的帘幕正在随风舒卷。户外,很响的捣衣声驱散了我最后一丝幻觉。我忽然发觉她那熟悉的衣香已经消失了,禁不住又悲从中来。
注释:¹晚叶:深秋的树叶。²关河,关塞山河。³迥:辽远。⁴楚客:作者自称。⁵暝霭:傍晚的雾气。⁶将规:将圆形。此指上弦月或下弦月。⁷参差:散乱不齐貌。⁸泪花:指蜡泪。⁹销:消减。¹⁰凤蜡:凤凰形状的蜡烛。¹¹金泥:以金粉饰物。¹²砧杵:捣衣石与棒槌,指捣衣。¹³韵:声音。¹⁴残梦:酒醒后的迷惘状态。¹⁵绮罗:素地花纹和有椒眼纹的丝织品,指女子衣裙。¹⁶香减:衣香减弱,指恋人不在身边。¹⁷馀悲:不尽伤感。馀:不尽,未完。
亭皋分襟地,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还垂。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亭皋(gāo)¹分襟(jīn)²地,难拚(pàn)³处,偏是掩面牵衣。何况怨怀长结,重见无期。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断肠声里,玉筯(zhù)还垂。多少暗愁密意¹⁰,唯有天知。
译文:啊,水边的那块平地,我们最后分手的地方。还记得,当时我已是难舍难分,偏偏她还要牵着我的衣服,哀哀掩泣。更何况,此后我们只能永远怀着满腔的哀怨,却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可以预想,我们只能把深长的思念,密密麻麻地写在往来的书信中,或者去弹奏起一支愁肠欲断的曲子,让泪水默默她流下来。啊,这暗藏着的愁苦,这深密的感情怎样计量,只有老天才知道吧!
注释:¹亭皋:水边平地。亭,平;皋,水旁地。²分襟:别离。³难拚:难于割舍。⁴偏:偏偏,助词。⁵掩面牵衣:指昨夜恋人掩面而泣,牵衣惜别。⁶长结:长期郁结不散。⁷书:书信。⁸银钩:字迹,指书法笔势道劲。⁹玉筯:玉石筷子,喻美人眼泪。¹⁰暗愁密意:无法言传的浓郁愁情。

  开篇即从首途前夕饯宴之后写起。起笔即打破了一般送别诗词从长亭饯别到别后相思的模式,而是用倒叙法先从饯别之后的心情、感受写到分襟时的难舍难分情景的追忆。在追忆中层层推进,深化离情,而省略饯别宴会的场面。

  接着写春色情景,“望一川暝蔼,雁声哀怨”,亦在烘托离别忧伤的情绪,连雁的鸣声都显得有些悲伤。再由景写至人本身。“半规凉月”,半月意谓着无法圆满,恰应了离人心中的真切感受。离别的人在月下话别,离情依依的感觉亦随着文字的铺陈而散发出来。

  “酒醒后”以下几句当是写“楚客”在离开送别者以后独居旅舍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处的时间、空间都来了个大转换。“泪花销凤蜡,风幕卷金泥”烛泪都快销尽了,印有金泥图案的帘幕,随风舒卷,飘曳不定,在搅动“楚客”的情怀。好不容易才进入梦境,和“她”相逢,正欲互诉离情,偏偏又被响亮的砧杵捣衣声惊醒。“她”的绮罗香泽闻不到了,“她”的形象消失了,只留下梦回之后的“馀悲”。“馀悲”照应前文,可想到他的饯别之前、送别之后,梦境之中的深切悲苦。同时还能引起下片的追忆与推想,乃上串下连,前后呼应的关键词语。这段由不寐到入梦,由梦境到梦回,层层铺叙,有实有虚,深情婉转,从而更强化了“楚客”旅夜独居的孤寂感。

  下片用倒叙法追忆昨宵饯别、分襟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亭皋指水边平地,即“楚客”与恋人分襟地。分襟与分袂同义,表示离别。在他们分手时,“难拚处,偏是掩面牵衣”,这情景已足使人禁受不了,这是第一层悲愁。如果这次分襟只是暂别,后会有期,那也可于悲愁中聊以自慰。然而这次分别是“怨怀长结,重见无期”,生离等于死别,这悲愁非比一般,这是第二层悲愁,较前推进了一层。

  “想寄恨书中,银钩空满”,“想”字领起,用自己的推想使词境展开到一个新境界。虽然后会无期,如果能时通鱼雁,以寄相思,那也可略慰离怀,但这毫无用处。银钩,指小字,即使将银钩小字写满信笺,也是空写,终难解相思之苦。

  “断鸿声里,玉筯还垂”想到恋人也在断鸿声里至今还流着伤心的眼泪,这里第三层悲愁。结构层层推进,抒情步步转进,愈转愈深,“楚客”的感情也推向了最高点。层层转进,曲折回环,亦“顿挫之致”也。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彼此心中有多少深愁或多少情意,老天都知道。颇有此情可鉴日月的味道,而词人写至此,也显出自己的情深意浓,多说无益,就交予苍天吧。

  这首词表情达意,除借景言情外,结构上的腾挪跳荡也使别情的表达在曲折中愈处浑厚凝重。诗词典故的灵活运用、语言的富艳精工又为本词增添了一分绚丽和醇雅。

参考资料:
1、 邑心文编著.酒的故事 图文共赏 品味中国酒的曼妙传奇:岳麓书社,2005.02:第172页
2、 周啸天.中国历代诗词精品鉴赏辞典: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04月:第837页

fēngliúzi··fēnglíndiāowǎn--zhōubāngyàn

fēnglíndiāowǎnguānjiǒngchǔcǎnjiāngguīwàngchuānmíngǎiyànshēngāiyuànbànguīliángyuèrényǐngcānchàjiǔxǐnghòulèihuāxiāofèngfēngjuǎnjīnzhēnchǔyùngāohuànhuícánmèngluóxiāngjiǎnqiānbēi

tínggāofēnjīnnánpànchùpiānshìyǎnmiànqiānkuàngyuàn怀huáizhǎngjiézhòngjiànxiǎnghènshūzhōngyíngōukōngmǎnduànchángshēngzhùháichuíduōshǎoànchóuwéiyǒutiānzhī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
青蒲(pú)¹(xián)紫茸(róng)²,长叶复从风。
译文:青青的蒲草开着紫色的细茸花,时而有一阵风吹过,轻轻拂动着蒲草的叶子。
注释:¹青蒲:即蒲草。水生植物。嫩者可食,茎叶可供编织蒲席等物。²紫茸:紫色细茸花。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与君同舟去,拔蒲五湖中。
译文:我与情人一起乘着小舟,在碧波万顷的五湖上慢慢飘荡,拔着蒲草,心情非常愉快。
朝发桂兰渚,昼息桑榆下。
朝发桂兰同(zhǔ)¹,昼息桑(sāng)榆下。
译文:清早,天才刚刚亮,和情人从桂兰渚出发,劳作一天后,晚上就歇息在桑榆之下。
注释:¹同:水中小块陆地。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与君同拔蒲,竟日不成把。
译文:在湖上,和情人一块儿拔着蒲草,心里沉浸在甜蜜之中,可是只顾与情人说笑,拔了半天,手里的蒲草还没有一把呢。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