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井得甘泉,渴者恒自私。流润不择地,委顺复何疑。
凿井得甘泉,渴者恒自私。流润不择地,委顺复何疑。
海南绝风雨,水木况华滋。邻舍解读书,诸生还诵诗。
海南绝风雨,水木况华滋。邻舍解读书,诸生还诵诗。
何必怀故都,聊乐宜在兹。星河度白鹤,山月悬蛾眉。
何必怀故都,聊乐宜在兹。星河度白鹤,山月悬蛾眉。
来晚去何速,劳人千载思。
来晚去何速,劳人千载思。
虞集

虞集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 397篇诗文

猜您喜欢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¹来。
译文:花池边刚栽了七棵梅树,想到开花时我再来查点。
注释:¹点检:即检点、查点的意思。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莫怕长洲¹桃李妒(dù),今年好为使君²开。
译文:不要怕长洲的桃李嫉妒,今年你要好好为我吐艳。
注释:¹长洲:古苑名。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太湖北。²使君:诗人自谓。汉以后对州郡长官尊称使君。

  全诗模仿《离骚》诗意,写作者在池边种下七株梅树。屈原在《离骚》中有“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的句子,以大量种植香草喻培育各种人才。白居易在此诗中借亲手栽梅亦含有希望进步力量出来挽救时局之意。他要到开花的时节来查看这七棵梅树,诗人是非常希望梅花能完好无损地成长的。

  这首诗通过栽梅一事,表达了诗人良好的愿望。开头一句“池边新种七株梅”,点明栽梅的地点和棵数。“新”,紧扣题目(一题《新栽梅》)。第二句“欲到花时点检来”,写诗人的打算。关于“点检”,无疑是“点检”梅树生长的情况,梅花盛开的情景,梅花艳丽的程度,当然,“点检”包含着观赏的内容。

  白居易在苏州刺史任上,为着替皇帝拣选贡桔,曾在此游览。长洲苑桃李芬芳,争奇斗妍,它表面艳丽却义易:于凋零,此刻似乎怀着对梅花的嫉妒心理。诗以桃李喻小人。在三、四两句中,诗人明确表态:他要自己亲手种植的梅花盛开,而不要担心桃李嫉妒。拿梅花束和桃李作对比,明确表示出诗人的爱憎态度,此中深意,只有对梅花的高洁品性有充分了解的诗人,才能体会出来。

  这首诗写得通俗晓畅,风格平淡。

参考资料:
1、 谢思炜.白居易诗选:中华书局,2005:178-179
2、 萧瑞峰.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56

chóuliúzhōuzèng

bái tángdài 

chíbiānxīnzhòngzhūméi dàohuāshídiǎnjiǎnlái 
chángzhōutáo jīnniánhǎowèishǐ使jūnkāi 
代耕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代耕¹本非望,所业在田桑。
译文:做官时食俸并不是我的意愿,耕作植桑才是我的本行。
注释:¹代耕:旧时官吏不耕而食,因称为官食禄为代耕。
躬亲未曾替,寒馁常糟糠。
躬亲¹未曾替,寒馁(něi)常糟(zāo)(kāng)²
译文:我亲自耕种未曾停止,仍常常饥寒交迫只能吃粗劣食物。
注释:¹躬亲:指亲自;亲身从事。²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
岂期过满腹,但愿饱粳粮。
¹期过满腹,但愿²饱粳(jīng)³
译文:哪里敢奢望能够吃饱,只希望米粮能解决温饱。
注释:¹岂:哪里。²但愿:只愿,只希望。³粳粮:米粮。
御冬足大布,粗絺已应阳。
御冬¹足大布,粗絺(chī)²已应阳。
译文:有粗布抵御冬天的饥寒,有葛布遮挡夏日骄阳。
注释:¹御冬:抵御冬天的饥寒。²粗絺:粗葛布。
正尔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正尔¹不能得,哀哉亦可伤!
译文:正是这些也很难得到,实在时令人心哀伤。
注释:¹正尔:正是这些。
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
人皆尽获宜,拙生¹失其方。
译文:他人皆已得其所,我太笨拙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注释:¹拙生:笨拙。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
理也可奈何!且为陶一觞(shāng)
译文:天理不通无可奈何,只能举杯痛饮忘掉忧愁。
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满斟绿醑(xǔ)¹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译文:斟满淡绿色的美酒,请您再住几日,不要就这样匆匆离去。剩下的三分春色,二分都是离愁别绪,一分又充满了凄风苦雨。
注释:¹绿醑:即绿色的美酒。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¹。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译文:年年都见花开花谢,相思之情又有多少呢?就让我们高歌畅饮,不要谈论伤感之事。明年牡丹盛开的时候,不知我们会在哪里相逢?
注释:¹几许:犹言多少。

  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

  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参考资料:
1、 王运熙 等 .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8 :454-455 .
2、 李静 等 .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 .北京 :华文出版社 ,2009 :229 .

shèngcháo ·liúbié

qīngchén sòngdài 

mǎnzhēn绿liújūnzhù cōngcōngguī sānfēnchūnèrfēnchóu gèngfēnfēng 
huākāihuāxiè dōulái qiěgāoxiū zhīláisuìdānshí zàixiāngféngchù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龙马花雪毛,金鞍(ān)五陵豪¹
译文:你骑着白雪花毛的龙马,金鞍闪耀,好一个五陵豪侠。
注释:¹五陵豪:谓五陵豪侠。五陵:杜、灞谓杜陵、灞陵,在城南;五陵谓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在渭北。皆汉代帝王陵墓,并徙入以置县邑,其所徙者皆豪右、富赀、吏二千石。
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
秋霜¹切玉²剑,落日明珠袍(páo)³
译文:你所佩之剑,色如秋霜,切玉如泥;你所穿之袍,缀有明珠,耀如落日。
注释:¹秋霜:形容剑的颜色。²切玉:形容剑的锋利。³明珠袍:镶珠的衣袍。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
斗鸡¹事万乘²,轩盖³一何高。
译文:原来你是侍奉皇上斗鸡徒,乘坐的马车轩盖高高。
注释:¹斗鸡:玄宗好斗鸡,善斗鸡者每召入宫中侍奉,甚得宠幸。²万乘:指天子。古制,天子有兵车万乘。³轩盖:有篷盖之车,贵人所乘。
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
弓摧南山虎¹,手接太行猱(náo)
译文:你张弓可摧南山虎,伸臂手接太行飞猱。
注释:¹弓摧南山虎:用晋周处事。《晋书·周处传》载:南山白额猛虎为患,周处入山射杀之。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
译文:你酒后风采飞扬,三杯下肚,笑弄宝刀。
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
杀人如剪草,剧孟¹同游遨(áo)
译文:你杀人如剪草,与剧孟一同四海遨游。
注释:¹剧孟:汉时大侠。此代指当时豪侠中之雄杰者。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
发愤去函谷¹,从军向临洮(táo)²
译文:你终于想起改变自己的游荡生活,要争取功名。你于是发愤去了函谷关,跟随大军去到临洮前线。
注释:¹函谷:古关名,在陕州灵宝县。此代指帝京以东之要塞。²临洮:地名,属陇右道洮州。此代指帝京以西之边陲。临洮,古县名,在今甘肃眠县一带。
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chì)(zhà)¹经百战,匈奴尽奔逃。
译文:叱咤风云经百战,匈奴如鼠尽奔逃。
注释:¹叱咤:怒斥声。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
归来使酒气¹,未肯拜²萧曹³
译文:你归来豪气不改,终日饮酒,不肯给萧曹宰相下拜。
注释:¹使酒气:因酒使气。²拜,全诗校:“一作下。”³萧曹:即汉相萧何、曹参。此代指时相。
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
羞入原宪¹室,荒径隐蓬蒿(hāo)
译文:羞于学原宪,居住荒僻蓬蒿的地方。
注释:¹原宪:即子恩,孔子弟子。居处简陋,上漏下湿,不以为意,端坐而弦歌。见《韩诗外传》。

  “龙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秋霜切玉剑,落日明珠袍”,描绘豪侠的形象。

  “斗鸡事万乘,轩盖一何高”,“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讲述豪侠的倜傥不群和武艺高强。

  “酒后竞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表达豪侠不拘礼法,疾恶如仇。

  “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虽写豪侠的爱国精神,实则也隐隐流露出诗人想建功立业的寄望。

  “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羞入原宪室,荒径隐蓬蒿”,最后四句是说打败敌人,胜利归来,既不会阿附权贵、居功邀赏,也不自命清高,隐居草野,要继续过游侠生活。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热烈的感情,丰富的想象,夸张的语言,刻划了一个武艺高强、报国杀敌、功成退隐的侠客形象。他出身高贵,剑如秋霜,袍饰明珠,艺高胆大,堪与名侠剧孟比肩。他虽身玺百战,威震胡虏,但功成后又任性使酒,不肯俯身下拜萧何曹参之类的高官,而是隐居于荒山野径。

  他潇洒倜傥,豪迈勇敢,不拘礼法,疾恶如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富于爱国精神。当祖国的统一和安定受到威胁时,便“发愤去幽谷,从军向临洮”,不计身家性命,英勇杀敌,立功疆场,而胜利归来时,既不阿附权贵,居功邀赏,又不消极退隐,逃避现实。在这个形象身上,集中体现着李白的任侠思想。显然,他的这种任侠思想和他进步的政治理想,他的反对腐朽权贵的斗争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因而也显示了这种任侠思想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进步意义。

参考资料:
1、 李晖 .李白诗选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0 :60 .

báipiān

bái tángdài 

lónghuāxuěmáo jīnānlíngháo 
qiūshuāngqiējiàn luòmíngzhūpáo 
dòushìwànshèng xuāngàigāo 
gōngcuīnánshān shǒujiētàihángnáo 
jiǔhòujìngfēngcǎi sānbēinòngbǎodāo 
shārénjiǎncǎo mèngtóngyóuáo 
fènhán cóngjūnxiànglíntáo 
chìzhàjīngbǎizhàn xiōngjìnbēntáo 
guīláishǐ使jiǔ wèikěnbàixiāocáo 
xiūyuánxiànshì huāngjìngyǐnpénghāo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十月河洲¹时,一看有归思²
译文:寒冬十月我徘徊在河洲之上,一眼看去便想回家乡。
注释:¹河洲:河中可居之地。²归思:归意。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风飙(biāo)¹生惨烈²,雨雪暗天地。
译文:猛烈的风暴带来了严寒,雨雪飘飘天地为之无光。
注释:¹飙:疾风,暴风。惨烈形容严寒之态。²惨烈:严寒。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我辈飙胡为¹?浩哉²迷所至。
译文:我们飙天为了什么?浩渺地不知走向何方。
注释:¹胡为:何为。²浩哉:指世路迷茫浩荡。形容思绪万千,心事浩茫。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miǎn)怀¹当途者²,济济³居声位
译文:遥想那当道的执政,一个个地位显赫名声远扬。
注释:¹缅怀:遥想。²当途者:指身居要位的当权者。³济济:众盛貌。⁴声位:声势显赫的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miǎo)¹在云霄²,宁肯³沦踬(zhì)
译文:他们高远地像坐在云端,哪里还能沦落困顿。
注释:¹邈然:渺远的样子。²云霄:犹青云,比喻难以企及的高处。³宁肯:怎肯。⁴更:改变。⁵沦踬:沉沦坎坷之意。踬,被绊倒,引申为遭遇不利。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周旋¹多燕乐²,门馆列车骑。
译文:款待宾客演奏着流行音乐,门前的马车排得老长。
注释:¹周旋:犹应接。²燕乐:又作“宴乐”,即宴饷之乐。燕乐:指天子或诸侯宴饮宾客时所用的音乐,多采自民间,以别于庙堂典礼所用的雅乐。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美人芙蓉¹姿,狭室兰麝(shè)²气。
译文:美人像盛开的芙蓉,狭室里散发出兰麝的芬芳。
注释:¹芙蓉:荷花的别称。²兰麝:兰花和麝香,此泛指香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金炉陈兽炭¹,谈笑正得意。
译文:金色的火炉里燃着兽炭,宾主间谈笑风生得意洋洋。
注释:¹兽炭:调合炭末作成兽形。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岂论草泽¹中,有此枯槁(gǎo)²
译文:有谁知道在广大的平民中,我等是如此枯槁模样。
注释:¹草泽:荒野之地,此指在野。²枯槁士:形容憔悴。此指自己和崔二均沉沦埋没。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我惭经济策¹,久欲甘弃置²
译文:我惭愧没有经世济民的谋略,甘愿长久地被弃置闲放。
注释:¹经济策:经世济民之策。²弃置:抛弃,舍掉。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君负¹纵横才²,如何尚憔悴³
译文:您有经营天下的才能,为什么也还是那么憔悴忧伤!
注释:¹负:享有。²纵横才:有纵横之术的人才。³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这里指政治上失意。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长歌增郁怏(yàng)¹,对酒不能醉。
译文:长歌反添胸中愤懑,对酒不醉烦恼怎忘。
注释:¹郁怏:郁闷不乐。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穷达¹自有时,夫子²莫下泪。
译文:穷达自有命运,请您切莫独自泪下成行。
注释:¹穷达:穷,困顿;达,显贵。²夫子:指诗人好友崔二。

  开始六句,以景托情,情景交隔,渲染出笼罩天地的巨大悲愁。“十月河洲”,景物萧条,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前途的黯淡,因此有“归欤”之思。三、四句进一步渲染这种“惨”景:狂风的呼啸使气氛更添严酷凄惨,暴雨大雪使天地黯然,故“归思”虽切,却不知“胡为”。“迷所至”,表现进退维谷之状。“浩哉”的强烈感叹,不仅是严酷景象的浑浩无边,也是指悲愁之情的混茫无尽。

  紧接着十二句,以“缅怀”二字将人们引向京城,把自己西游长安所见的“当途者”们花天酒地的生活一一展示出来,进一步反衬“我辈”的仓惶失路:权贵们人数众多,名声显赫,如在“云霄”,是不肯变“更”困顿之士的悲惨处境的。他们以“燕乐”高奏,“车骑”如云,交游何其贵盛;“美人”如荷,幽房飘香,生活何其淫逸,兽形火炭陈于“金炉”,眉飞色舞“谈笑”得意,姿态何其骄矜。这一幅幅生活图景的生动刻画,使对权贵们的腐败生活揭露程度更为深广,愈益猛烈。笔势至此突转,以“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的鲜明对比,以义愤之情揭露社会的黑暗污浊。

  最后八句,回应“赠崔二”的题意,倾诉胸中的不平。前四句中,先说我惭愧的是无经世济民之策,故早就自甘沉沦,接着以一个有力的反诘,写崔二有“纵横”之才,却还是与自己一样同处“憔悴”境地的事实,进而揭露当时社会对有识之士的普遍压抑。至此可知,前面的自惭自弃,乃是正言反说,以退为进,恰恰说明自己“永愿拯刍荛”的理想无法实现,内心悲愤无法排遣。接着思绪再一转折:企图“长歌”一曲,以抒其愤,谁料反增郁闷;再以酒解愁吧,却不能一醉,反而倍添忧愁。故最后两句,只好以“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的劝慰,流露出自己安于时命,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这八句抒情,几经转折回旋,情愈遣愈烈,把主人公愁思百结,痛苦万状的悲慨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该诗以景托情起,渲染出深广浓烈的悲凉之气。再以铺陈之法揭露“当途者”的骄奢淫逸,真切生动,如在目前。最后以回旋婉转的笔法,波澜层生,峰峦迭起,将自己深沉的悲愤推向高潮。其中还多用尖锐的对比,不着议论,让读者通过铁的事实,看到当时社会的不平,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而且对比之处,多用反诘的语气推出,就使感情的力度更强,增加了激昂顿挫之势。这种抒情的悲叹和对当时社会关系的愤怒抗议,使他的创作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倾向,除了雄壮豪放的风格外,还有“沉郁悲凉”的一面,而且“其沉雄直不减杜甫”(叶燮《原诗》卷四)。这种特点,也使他的边塞诗,表现出对将帅无能的尖锐揭露和对士卒的深刻同情,在边塞诗人中独树一帜。

参考资料:
1、 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商务印书馆,2012:525-527

xiàozèngcuīèr--gāoshì

shíyuèzhōushíkànyǒuguī

fēngbiāoshēngcǎnlièxuěàntiān

bèijīnwèihàozāisuǒzhì

miǎn怀huáidāngzhěshēngwèi

miǎoránzàiyúnxiāoníngkěngènglúnzhì

zhōuxuánduōyànménguǎnlièchē

měirénróng姿xiáshìlánshè

jīnchénshòutàntánxiàozhèng

lùncǎozhōngyǒugǎoshì

cánjīngjiǔgānzhì

jūnzònghéngcáishàngqiáocuì

zhǎngzēngyàngduìjiǔnéngzuì

qióngyǒushízixiàlèi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