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樱桃桑椹与菖(chāng)¹,更买雄黄酒一壶。
译文:端阳节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还买了一壶雄黄酒。
注释:¹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译文: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晦气找上门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端阳节买了樱,桃,桑椹,菖蒲,还买了一壶雄黄酒。

家门口贴上了黄符纸,虽然贴了这么多辟邪的东西,但是还是担心晦气找上门来。

注释

菖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猜您喜欢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眼前迎送¹不曾休,相续轮蹄²似水流。
译文:眼前的迎来送往还没有停止过,只见车马相接,就像流水一样不曾间断。
注释:¹迎送:迎来送往。此处偏指“送”。²轮蹄:车轮与马蹄。代指车马。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译文:假如门外没有这些通达南北的道路,人时世间应该就不会有分别的愁苦了吧。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去值秋。
苏秦¹六印²归何日,潘岳³双毛去值秋。
译文:就像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样去上任,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就像潘岳一样已经生出了白发,却在这冷秋时分就要离开。
注释:¹苏秦:战国时期纵横家。字季子,东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主张合纵攻秦。²六印:谓六国相印。³潘岳:西晋荥阳中牟人,字安仁。夙慧,有奇童之号。岳美姿仪,少时出门,常为妇人投果满车而归。善诗赋,诗与陆机并称。双毛:指头发黑白二色相杂。去:离开。值:逢,恰逢。
莫怪分襟衔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
莫怪分襟(jīn)¹(xián)²语,十年耕钓³忆沧洲
译文:不要怪我分别时含着眼泪说话,总是忍不住回忆起在滨水之地的那些一起耕种垂钓的快乐时光。
注释:¹分襟:犹离别,分袂。²衔泪:含着泪水。³耕钓:相传商伊尹未仕时耕于莘野,周吕尚未仕时钓于渭水,后常以“耕钓”喻隐居不仕。⁴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zèngbié

 tángdài 

yǎnqiányíngsòngcéngxiū xiānglúnshuǐliú 
ménwàiruònánběi rénjiānyīngmiǎnbiéchóu 
qínliùyìnguī pānyuèshuāngmáozhíqiū 
guàifēnjīnxiánlèi shíniángēngdiàocāngzhōu 
署之东园,久茀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溉枯,为蔬圃十数畦,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蒙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以杏故,特不得蔬,是亦宜薪。”修曰:“噫!今杏方春且华,将待其实,若独不能损数畦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署之东园,久茀(fú)¹不治。修至始辟之,粪瘠(jí)²(gài)³,为蔬圃(pǔ)十数辟(qí),又植花果桐竹凡百本。春阳既浮,萌者将动。园之守启曰:“园有樗(chū)焉,其根壮而叶大。根壮则梗地脉¹⁰,耗阳气,而新植者不得滋;叶大则阴翳(yì)¹¹¹²碍,而新植者不得畅以茂。又其材拳曲臃肿,疏轻¹³而不坚,不足养,是宜伐。”因尽薪之¹⁴。明日,圃之守又曰:“圃之南有杏焉,凡其根庇之广可六七尺,其下之地最壤腴(yú)¹⁵,以杏故,特¹⁶不得蔬,是亦宜薪(薪)。”修曰:“噫!今杏方春¹⁷且华¹⁸,将待其实,若¹⁹独不能损数辟之广为杏地邪?”因勿伐。
译文:官署的东面有一个园子,一直以来有很多的野草,都没有去治理它。我到了那里,开始开辟已经荒芜的土地。用粪便浇灌贫瘠的土地,用水浇灌干枯的地方,然后种上十几辟农作物,另外种植了各种花草树木。正是春天,植物开始有萌芽的迹象。这时守园人给我提出意见,说:“这园子里生长着樗树,根茎粗壮,枝叶繁茂。根茎粗壮就妨碍了地下的流通,要消耗很多大地的精气,使得你新栽的农作物都得不到营养的滋润。枝叶繁茂就使得地上的阴影面积更大,让新栽的农作物得不到充足的阳光照射,而无法正常生长。又因为樗树的形状并不直,反而弯曲,看起来十分臃肿的样子,这样的木材中间纹路稀疏,导致重量很轻,而且很不坚固。(这样的树木)不值得栽种,应该把它砍掉。”我听了他的意见,把樗树砍掉了。第二天,他又对我说:“园子南面的那棵杏树,它的根茎所占的面积半径都有六七尺大,而它所在的地方却是这里最好的土地,让杏树长在那里而不能种植农作物,是很可惜的,应该把它也砍掉。”我说:“哈哈!如今正是杏树生长最好的时期,而且长得繁华。它也即将结果,你就不能为了这片杏林而放弃几辟菜地吗?”所以没有将它砍掉。
注释:署:官署。此指西京河南府衙门,时欧阳修任西京留守推官,居洛阳。¹茀:杂草丛生。²粪瘠:把肥料施给贫痛的土地。³溉枯:把水灌溉给干枯的作物。⁴本:株。⁵浮:现。⁶萌者:草木萌发的芽。⁷园之守:主管菜园的人。⁸樗:臭椿,落叶乔木。⁹梗:阴塞。¹⁰地脉:水在土壤里浸润移动,像人体内的血管。¹¹阴翳:遮蔽。¹²蒙:受。¹³疏轻:木质疏松而轻飘。¹⁴薪之:砍来当柴。¹⁵壤腴:肥沃。¹⁶特:独。¹⁷方春:正发枝。¹⁸华:花。¹⁹若:你。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之说曰:樗、栎以不材终其天年,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既而悟且叹曰:“吁!庄周¹之说曰:樗、栎(lì)²以不材终其天年³,桂、漆以有用而见伤夭。今樗诚不材矣,然一旦悉翦(jiǎn)弃;杏之体最坚密,美泽可用,反见存。岂才不才各遭其时之可否邪?”
译文:后来我突然想到,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我记得庄子曾经这样说过,樗树和栎树因为其木材没有用而能自然老死,桂树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树漆因为可以派上用场,所以遭受刀斧割裂。而如今樗树是真的没有用,于是在一天之内被全部砍掉并抛弃;杏树的躯干是很坚固的,纹路也很紧密,色泽美丽,还可以拿来做装饰,它反而存活下来。难道有用和没用是各自要用天生条件的影响而来判断吗?”
注释:¹庄周:庄子。²栎:落叶乔木,即橡树,通常称柞树。樗栎,比喻无用之才。³天年:尽自然生长的时间。⁴桂:玉桂,名贵药材。⁵漆:漆树,树脂是漆器的主要原料。
他日,客有过修者,仆夫曳薪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 “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其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他日¹,客有过²修者,仆夫曳薪³过堂下,因指而语客以所疑。客曰: “是何怪邪?夫以无用处无用,庄周之贵也。以无用而贼有用,乌能免哉!彼杏之有华实也,以有生之具而庇¹⁰其根¹¹,幸矣。若桂、漆之不能逃乎斤斧者,盖有利之者在死,势不得以生也,与乎杏实异矣。今樗之臃肿不材,而以壮大害物,其见伐,诚宜尔,与夫才者死、不才者生之说又异矣。凡物幸之与不幸,视其处¹²之而已。”客既去,修善其言而记之。
译文:有一天,有位客人来我家,仆人拖着柴从客堂下经过,我顺便指着把心中的疑感对客人讲了。客人说:“这有什么奇怪呢?自身无用又处在无用的地方(即与世无争),这才是庄子所崇尚和看重的,如果自身无用又侵害有用之才,又怎么能避免被砍伐呢?那杏树能开花结果,凭看这有益于生的条件来保护住自己的命根,真是幸运呢!至于桂树、漆树不能逃避被砍伐的原因,是因为得利处正在于它的死,所以它们势必不能生存。它与杏树实在不同。现在臭椿臃肿不成材,又因根壮叶大妨害了其他作物,它被砍伐的确很合理。这与有才能的反而死掉、没才能的反而生存的说法又有不同总之,事物的幸与不幸,看它所处的环境,时势了。”客人离开后,我认为他的话很对,就把它记了下来。
注释:¹他日:有一天。²过:探访。³曳薪:拖着柴。曳,牵引。⁴怪:奇怪,惊异。⁵贵:看重。⁶贼:侵害。⁷乌能免哉:怎么能避免被砍伐掉呢?⁸生:生财。⁹具:条件,才能。¹⁰庇:庇护、保护。¹¹根:生命、命根。¹²处:时势环境。

  欧阳修深受庄子的影响,他的许多文章都有融《庄子》于其中的痕迹,但他却能不圈于庄子思想的束缚,这篇寓言性的哲理文章,便是通过园丁要求伐树一事,对庄子“才者死,不才者生”的看法提出了疑问,驳正了庄子以“无用”来保全自身的虚无逃世、消极出世的人生态度,反映了作者初入仕途,准备积极参与社会,有所作为的思想。认为凡物的各种遭遇,幸与不幸的命运,均因环境、时势来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强调事物的生存与消亡都应以对社会有益无害为准绳。无用之才如若长于无用之处,尚可尽享天年,但若妨害了有用之才,就应砍伐,否则就不是无用而是有害了。有用之才的生死亦是如此,杏树得生,是因为它有花可赏,有果可食,于人有益。而桂漆所以不能逃避斤斧,躲开厄运,只因它们“有利之者在死”。文章用问答形式,层层递进,条疏理通,反映作者对“才与不才”“幸与不幸”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认识过程和思辨过程,也使文章有了鲜明的形象性和生动的域染力。

  这篇文章展示了作者乐观上进,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也表现了他卓越的见识和深厚的学养,以及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参考资料:
1、 张学忠.唐宋八大家文观止.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6-138
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
谷雨¹春光晓,山川黛(dài)²青。
译文:谷雨时节,春天的光景,犹如破晓的太阳光;山岳江河,青翠的草木,好像披上一件青色的衣裳。
注释:¹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²黛色:青黑色。
叶间鸣戴胜,泽水长浮萍。
叶间鸣戴胜¹,泽水长浮萍。
译文:树叶枝杈间,只见戴胜鸟“咕、咕、咕”叫个不停;积聚的湖水里,生长出许多水浮萍来。
注释:¹戴胜:亦作“戴鵀”﹑“戴任”﹑“戴纴”。鸟名。状似雀,头有冠,五色如方胜,故称。
暖屋生蚕蚁,喧风引麦葶。
暖屋生蚕蚁,喧风¹引麦葶(tíng)²
译文:温暖的小屋内,像蚂蚁一样的幼蚕,尽情咀嚼桑叶;和煦的春风下,像葶草黄花一样的麦田,不停摇摆。
注释:¹喧风:暖风,春风。²葶: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椭圆形。
鸣鸠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鸣鸠(jiū)徒拂羽,信矣不堪听。
译文:一只鸠鸟空自掸拭自己的羽毛,仿佛在等待另一半;这事真可信,要不听它凄厉的叫声我怎会不忍心。

yǒng廿niànshīchūnguāngxiǎo--yuánzhěn

chūnguāngxiǎoshānchuāndàiqīngjiānmíngdàishèngshuǐzhǎngpíng

nuǎnshēngcánxuānfēngyǐnmàitíngmíngjiūxìnkāntīng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译文:润州刺史齐公开凿新运河,将会万古长流不绝。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
译文:这是一座丰碑,丰功伟绩将使后人受惠,与天地同在。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两桥对双阁,芳树有行列。
译文:河上有两座桥梁,正对着两座阁楼,河边树木苍郁,花朵盛开。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爱此如甘棠,谁云敢攀折。
译文:这树木就如同周召公办公事的甘棠树,深受人民喜爱,谁会去攀折呢?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吴关倚此固,天险自兹设。
译文:吴国地界将因此固若金汤,从此这里就是天险。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
海水落斗门,湖平见沙汭(ruì)¹
译文:水闸将海水阻拦,宽阔的人工湖使沙岸的河流交汇处显现。
我行送季父,弭棹徒流悦。
我行送季父,弭(mǐ)(zhào)¹徒流悦。
译文:现在我送我们家长排行最小的叔父李贲外出,因为分别心里很不痛快,刚才的兴高采烈都是假装的,所以把船停下,多待一会。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杨花满江来,疑是龙山雪。
译文:你看着满江漂荡的柳絮,像龙山的雪花,仿佛也依依不舍你的离别。
惜此林下兴,怆为山阳别。
惜此林下兴,怆(chuàng)¹为山阳别。
译文:让我们珍惜在这里的聚会,就像七君子在竹林聚会一样情谊深厚,此别也像是他们的分别一样郁闷怆恻。
瞻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zhān)望清路尘,归来空寂灭。
译文:望着你即将飞马绝尘而去的身影,我可以料想:我回家以后会是多么清冷寂寞。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睡海棠(táng)¹,春将晚。恨不得明皇²掌中看。霓(ní)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lù),怎知蜀道难
译文:杨贵妃酣睡初醒的神情仿佛是晚春的海棠花一般,唐明皇恨不得放在自己的手心里观赏把玩。那只《霓裳羽衣舞曲》便是中原最大的祸患,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引起那位野心家安禄山的垂涎,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动乱?唐明皇也就不会知道蜀道有多么难。
注释:¹睡海棠:比喻杨贵妃。²明皇:指唐玄宗。³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⁴玉环:杨贵妃字玉环。⁵禄山:即安禄山。⁶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马嵬坡又名马嵬驿,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北。唐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酿成“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破潼关,唐明皇仓皇向四川逃难,路过马嵬驿时,扈从的禁卫军哗变,求诛杨氏以谢天下。玄宗为了稳定军心,被迫缢死杨贵妃。这首小令以曲写史,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此曲前半叙事,后半议论,借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发出了兴亡之叹。全曲造词清新、畅达自然,后世流传甚广。有人认为作品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玄宗,表明作者由于历史观的局限,仍有“女人祸水”的消极思想。其实这是此类话题的传统论见,作者不可能不知道祸首是谁,“恨不得”一句已经透尽个中消息,只是囿于忠君之道,不便揭穿罢了。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主编 .元曲鉴赏辞典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230-231

kuài··wéi--zhìyuǎn

shuìhǎitángchūnjiāngwǎnhènmínghuángzhǎngzhōngkànshang便biànshìzhōngyuánluànyīnzhèhuányǐnshānzěnzhīshǔdàonán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