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龙归济美,四辅号无官。鲁卫联三寿,韦平属二难。
八龙归济美,四辅号无官。鲁卫联三寿,韦平属二难。
大勋流竹帛,盛事绝衣冠。今日哀荣礼,贤豪共永叹。
大勋流竹帛,盛事绝衣冠。今日哀荣礼,贤豪共永叹。
刘攽

刘攽

刘攽bān(1023~1089)北宋史学家,刘敞之弟。字贡夫,一作贡父、赣父,号公非。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一说江西樟树人。庆历进士,历任曹州、兖州、亳州、蔡州知州,官至中书舍人。一生潜心史学,治学严谨。助司马光纂修《资治通鉴》,充任副主编,负责汉史部分,著有《东汉刊误》等。 ▶ 943篇诗文

猜您喜欢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沉沉。
楼阁高低树浅深,山光水色暝¹沉沉。
译文:远处的楼阁高低起伏,黄昏中的秀丽山水一片昏沉迷蒙。
注释:¹暝:日落,黄昏。
嵩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衾。
¹烟半卷青绡幕,伊浪平铺绿绮(qǐ)(qīn)²
译文:山峰上的树笼着烟,就像半卷的轻绡罗幕一样?平静的水面好像铺盖上一层绿色绮被。
注释:¹嵩:山大而高。²衾:被子。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飞鸟灭时宜极目,远风来处好开襟。
译文:飞鸟远去消失的时候就应该极目远眺,遥远的风吹来,就应该敞开襟怀。
谁知不离簪缨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谁知不离簪(zān)¹内,长得逍遥自在心。
译文:谁知道我这佩戴簪缨的人身体里,常常拥有自在的心。
注释:¹簪缨:古代达官贵人的冠饰。

shàngfāngwǎntiào--bái

lóugāoshùqiǎnshēnshānguāngshuǐmíngchénchénsōngyānbànjuǎnqīngxiāo

làngpíng绿qīnfēiniǎomièshíyuǎnfēngláichùhǎokāijīn

shuízhīzānyīngnèizhǎngxiāoyáozàixīn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我来吊古¹,上危楼²、赢得闲愁千斛(hú)³。虎踞(jù)龙蟠(pán)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lǒng)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译文:我来凭吊古人的陈迹,登上高楼,却落得愁闷无穷。当年虎踞龙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处?满目所见只是千古千亡的遗踪。夕阳斜照着迷茫的柳树,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中,风儿吹拂着高树,掠过荒凉的丘垄。一只孤独的船儿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
注释: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双调一百字,前后阕各四仄韵。赏心亭:位于建康下水门之上,下临秦淮河,是当时的游览名胜,辛弃疾特爱登此亭眺望。¹吊古:凭吊古迹。²危楼:高楼,此代指赏心亭。³斛:度量容器,古人以十斗为一斛。⁴虎踞龙蟠:形容建康城地势之险要,气势之峥嵘。⁵兴亡:指六朝兴亡古迹。偏重于“亡”。⁶陇:田埂,此泛指田野。⁷乔木:高大的树木。⁸片帆:孤舟。⁹喷霜竹:谓吹笛。喷,吹奏。霜竹,秋天之竹,借以指笛。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却忆安石¹风流²,东山岁晚³,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译文:回想当年那功业显赫的谢安,晚年被迫在东山闲居,也被悲哀的筝声引起伤恸。建功扬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儿辈身上,漫长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迹的宝镜已难于寻觅,岁月又将无情地逝去,谁能安慰我的情怀共饮酒一盅?早晨以来江上便狂风怒号,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忧悚。
注释:¹安石:谢安,字安石,东晋著名政治家。²风流:指谢安丰采照人,英才盖世。³东山岁晚:谓谢安晚年。⁴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末年,谢安位高遭忌。⁵“儿辈”二句:言谢安将建功立业的机会都交付给儿辈,自己惟以下棋度日。⁶宝镜难寻:喻知我者难觅。⁷碧云将暮:言天色将晚,喻岁月消逝,人生易老。⁸杯中绿:杯中酒。⁹波浪翻屋:形容水势汹涌浩大。

  登览怀古之作,往往以历史的变迁寄寓对国事的感慨,借古讽今,以雄深跌宕为胜。对于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语的倾诉,以诚挚深切为高。要将这两种意思打和成一片,就需要糅合两种不同的美学风格,兼有雄深与温婉。这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妙境,而本词显然达到了这一境界。此词分以下几个方面下笔:建康的地理形势、眼前的败落景象,并用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表达词人缺乏知音同志之士的苦闷,最后用长江风浪险恶,暗指南宋的危局。

  开头三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抒发内心感情基调。然后再围绕主题,一层一曲地舒展开来。“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是说词人登上高楼,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感慨。“闲愁千斛”,是形容愁苦极多。“闲愁”,是作者故作轻松之笔,其实是作者关心国事但身不在要位始终不能伸抗金之志的深深忧愁。

  四、五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把“吊古伤今”落到实处。“虎踞龙蟠何处是”?问话中透出今不比昔的悲凉。据《金陵图经》记载:“石头城在建康府上元县西五里。诸葛亮谓吴大帝曰:‘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都也。’”正因为如此,建康曾经成为六朝的国都。但在辛弃疾看来,此时却徒留空名,和一片败亡的气息。这里暗中,谴责南宋朝廷不利用建康的有利地形抗击金兵、收复中原饱含感情的问答异常生动地勾画出词人大声疾呼、痛苦欲绝、气愤填膺的形象。“千亡满目”,“千亡”是偏义词,侧重于“亡”字。

  “柳外斜阳”五句,是建康眼前的景象,把“千亡满目”落到实处,渲染一种国势渐衰悲凉凄楚的气氛:夕阳斜照在迷茫的柳树上;在水边觅食的鸟儿,急促地飞回窝巢;垅上的乔木,被狂风吹打,飘落下片片黄叶;一只孤零零的小船,漂泊在秦淮河中,匆匆地向西边驶;不知何人,吹奏起悲凉的笛声。映入词入眼帘怎能不勾起作者忧国的感叹。同时词人独选此景,也正是意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从构思而言,上片三个层次,采用层层递进、环环紧扣的笔法,衔接极为严密。而各个层次,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和强化主题。

  上片十句侧重于吊古伤今。下片十句则侧重于表现词人志不得神、无法实现抗金国收河山壮志的愁苦,及其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下片亦分三个层次,前五句为一个层次,是曲笔。次三句为一个层次,是直抒胸臆。最后两句为一个层次,是比喻。各层次的笔法虽不相同,但能相辅相成,浑然符契。

  “却忆安石风流”五句,用谢安(安石)受谗被疏和淝水之战等典故。前三句写谢安早年寓居会稽,与王羲之等知名文人,“渔弋山水”、“言咏属文”,风流倜傥逍遥洒脱。作者借此表达自己本也可隐居安逸但忧国之心使其尽小国事,以至“泪落哀筝曲”。晋孝武帝司马曜执政,谢安出任宰相,后来受谗被疏远。

  “泪落哀筝曲”,是写谢安被疏远后,孝武帝有次设宴款待大将桓伊,谢安在座。桓伊擅长弹筝,谢安为孝武帝弹一曲《怨诗》,借以表白谢安对皇帝的忠心,和忠而见疑的委屈,声节慷慨,谢安深受感动,泪下沾襟。孝武帝亦颇有愧色。词人在此借古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曲折隐晦地表达未见重用志不得伸的情怀。“儿辈”两句,写谢安出任宰相未被疏前,派弟弟谢石和侄儿谢玄领兵八万,在淝水大败前秦苻坚九十万大军的事。当捷报传到健康,谢安正在和别人下棋。谢安了无喜色,仍下棋如故。别人问谢安战况时,谢安才漫不经心的答道:“小儿辈遂已破贼。”这段历史,本来说明谢安主持国事,沉着与矜持。可是,辛弃疾改变了它的原意,把词意变成:建立功名的事,让给小儿辈干吧,我只须整天下棋消磨岁月!不难看出,这里包含着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同时也给予议和派以极大的讽刺。

  辛弃疾为词气魄不亚于东坡,但这里却屡用喻指,语含讥讽,可见长期的压抑使之极度愤懑,而面对现实除了无奈更别无他法。

  “宝镜”三句,笔锋又双从历史转到现实,词人用寻觅不到“宝镜”、夜幕降临、无人劝酒,暗喻壮志忠心不为人知、知音难觅的苦闷。“宝镜”,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秦淮河有渔人网得宝镜,能照见五脏六腑,渔人大惊,失手宝镜落水,后遂不能再得。这里借用此典,意在说明自己的报国忠心保国之才无人鉴察。刘熙载说:“稼轩词龙腾虎掷,任古书中俚语、瘦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天姿是何敻异!”(《艺概·词曲概》)的确,“宝镜”三句,感情基调虽然悲愤沉郁,但词句却含蓄蕴藉,优美动人。

  最后两句,境界幽远,寓意颇深。它写词人眺望江面,看到狂风怒号,便预感到风势将会愈来愈大,可能明朝长江卷起的巨浪,会把岸上的房屋推翻。这两句不仅写出江上波涛的险恶,也暗示对时局险恶的忧虑。

  “吊古”之作,大都抒发感慨或鸣不平。辛弃疾写得尤其成功,感人至深。《宋史》本传称其“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即说明辛词此类作品的豪放风格。

参考资料:
1、 邓红梅.壮岁旌旗拥万夫:辛弃疾卷:河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第155页-第158页
2、 齐鲁书社.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12月第1版:第6页-第11页

niànjiāo ·dēngjiànkāngshǎngxīntíngchéngshǐzhìdàoliúshǒu

xīn sòngdài 

láidiào shàngwēilóu yíngxiánchóuqiān lóngpánchùshì zhǐyǒuxīngwángmǎn liǔwàixiéyáng shuǐbiānguīniǎo lǒngshàngchuīqiáo piànfān西 shēngshuípēnshuāngzhú 
quèānshífēngliú dōngshānsuìwǎn lèiluòāizhēng érbèigōngmíngdōu chángwéixiāo bǎojìngnánxún yúnjiāng shuíquànbēizhōng绿 jiāngtóufēng zhāoláilàngfān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译文: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cuán)¹
译文: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
注释:¹攒:积聚。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译文: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tān)¹
译文: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繁密的花丛里。
注释:¹回滩:曲折流急的河道。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栈道谿(xī)¹雨滑,畬(shē)²原草干。
译文: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绿意。
注释:¹谿:同“溪”。²畬田:采用刀耕火种的方法耕种的田地。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译文:我一点也不觉得蜀道难行,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

  诗人入蜀作杜鸿渐的幕僚,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诗人心绪也较为明快开朗。全诗以开合变幻笔法写远景布近景,着力于染,归结于点,皴染调匀其色泽,勾勒妙画其形神,风烟美景,琳琅满目,尽人于画面,而又疏密有致,层层有序,诗人从容悠然的心绪也豁落落地毕现。诗句组对精严,语言华美而不繁缛,是岑参融六朝丰美华艳的艺术风格与唐之清新俊逸于一体的佳作。

  诗末说“此行为知己,不觉行路难”,前文也只是比较有节制地描写蜀道之难。杜鸿渐也是一位作家,岑参的新诗肯定是要给他看的,这就不可能完全自由地抒写,也就不可能十分精彩了。

  先前杜甫入蜀时也经过此地,有《五盘》诗云:“五盘虽云险,山色佳有馀。仰凌栈道细,俯映江木疏。地僻无网罟,水清反多鱼。好鸟不妄飞,野人半巢居。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东郊尚格斗,巨猾何时除?故乡有弟妹,流落随丘墟。成都万事好,岂若归吾庐!”《杜诗详注》卷九:“栈道盘曲有五重”,仇注云:“栈在上,江在下,岭在中间,故云仰凌俯映”。杜诗及其注释可以与岑诗互参。

参考资料:
1、 (唐)岑参著.岑参集:三晋出版社,2008.10:106

zǎoshàngpánlǐng

cénshēn tángdài 

píngdàn kuàngránchūpán 
jiānghuíliǎngdòu yǐnqúnfēngcuán 
cāngcuìyānjǐngshǔ sēnchényúnshùhán 
sōngshū驿 huācánghuítān 
zhàndào谿huá shētiányuáncǎogān 
xíngwèizhī juéshǔdàonán 
湘帘卷处,甚离披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掩映绣床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湘帘¹卷处,甚离披²翠影,绕檐遮住。小立吹裙,常伴春慵(yōng)³,掩映绣住金缕。芳心一束浑难展,清泪裹(guǒ)、隔年愁聚。更夜深、细听空阶雨滴,梦回无据。
注释:¹湘帘:用湘妃竹编织的帘子。²离披:摇动、晃动貌。³春慵:以春天的到来而生懒散意绪。⁴绣住金缕:绣住,装饰华丽的住。多指女子的睡住。金缕,指金属制成的穗状物,或谓金丝所织之物。此处指绣住上装饰得极其华美。⁵芳心:花心。亦喻女子之情怀。⁶空阶:空寂的台阶。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被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双杵。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正是秋来寂寞,偏声声点点,助人难绪。缬(xié)¹初寒,宿酒全醒,搅碎乱蛩(qióng)双杵²。西风落尽庭梧叶,还剩得、绿阴如许。想玉人³、和露折来,曾写断肠句。
注释:¹缬被:染有彩色花纹的丝被。²乱蛩双杵:谓杂乱的蟋蟀声和交叠的砧杵声。蛩,蟋蟀之别称。³玉人:美貌之女子。此为对所爱之人的爱称。
此篇咏的是芭蕉,而寓托的却是怀人之意。词之上片侧重写芭蕉的形貌。先描绘帘外摇动的翠影遮檐,又转写其掩映帘内之人和物,而后再写芭蕉之“芳心”裹泪,暗喻人心之愁聚,最后以空阶夜雨,梦回无眠烘衬愁情。下片侧重写怀人之思。过片承上片结处而来,写雨打芭蕉,声声铸怨,接以蚤鸣杆捣之声,更托出离愁别恨,再以梧叶落尽,芭蕉依旧,落到借叶题诗,以寄相思,抒离愁之旨。全篇曲折迭宕,婉约细密。

shūyǐng··jiāo--lánxìng

xiāngliánjuǎnchùshéncuìyǐngràoyánzhēzhùxiǎochuīqúnchángbànchūnyōngyǎnyìngxiùchuángjīnfāngxīnshùhúnnánzhǎnqīnglèiguǒniánchóugèngshēntīngkōngjiēmènghuí

zhèngshìqiūláipiānshēngshēngdiǎndiǎnzhùrénnánxiébèichūhán宿jiǔquánxǐngjiǎosuìluànqióngshuāngchǔ西fēngluòjǐntíngháishèng绿yīnxiǎngrénzhéláicéngxiěduàncháng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江头¹日暮痛饮,乍雪²晴犹凛(lǐn)³。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译文:黄昏时分,独坐江边痛饮。初雪放晴,仍是寒意阵阵。山中驿站显得格外凄凉冷清,烛光昏暗,一人独睡进梦境。
注释:¹江头:江边。²乍雪:初雪。³凛:寒冷。
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yuān)¹新寄断锦²,叹往事、不堪³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zhěn)
译文:心爱的人又寄来新的书信,哪里忍心再回顾往日相聚时的美好时光?当年同卧南楼,梦醒时见身边的她黑发似云。
注释:¹鸳机:织鸳鸯锦的织机。²锦:为裁锦作书。³不堪:不忍。⁴重省:回顾。⁵梦破:梦醒。⁶南楼:武汉南城楼。指所思念的女子 。⁷绿云:指女子乌黑的头发。

  上片写在这里留宿的情况,“江头日暮痛饮”,直赋其事,可见词人心中的不快。“痛饮”是排遣愁绪的意思。“乍雪晴犹凛”,衬写其景。斜光照积雪,愈见其寒,由此雪后清寒正映出心境之寒。

  “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由日暮写到夜宿,“凄凉”二字写出了词人独宿的滋味“灯昏”更可以看出词人的凄凉、寂寞。古驿孤灯,是旅中孤栖的典型的氛围,不少诗人词客都曾这样描写。白居易写过:“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冬至夜思家》);秦观写过:“……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如梦令》)。此词亦复如此,而且此处“灯昏”与前面日暮雪白映照,更带有一层悲哀的色调。上片四句似信手掂来其实在层次、情景的组织上是很新巧的。

  下片“鸳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句中“鸳机”,是一种织具。此句引用了前秦苏蕙织锦为回文诗寄赠其夫窦滔的故事,意思是自己心爱的人新近又寄来了书信。“往事”,指当初欢快相聚的时候“不堪重省”者有二,一是山长水阔难以重聚,二是此时凄清想起往日的温暖,更是难耐。

  后一种意味更切此时的“不堪”。虽则不堪,心偏向往,回避不了:“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这就是“往事”中的一事,当年同卧南楼,梦醒时见身边的她“绿云堆一枕”。“绿云”指的是女子秀美的鬓发,“堆”,形容头发蓬松、茂密之状这使人想起“鬓云欲度香腮雪”、“绿窗残梦迷”温庭筠《菩萨蛮》的句子,这是多么动人的情态啊!独宿的凄凉,使他想起往事;想起这件往事,可能加重了他的凄凉感,也可能使他的凄凉感在往事的玩味中消减,这就是人情的微妙处。“梦破”自是当年情事,读者也不妨将之与此时联系起来,当年的情事如果发生在此时,不同样是温馨一梦吗?今梦、昔梦连成一片,词家恍惚之笔,十分难得。赵翼云:放翁诗“结处必有兴会,有意味”(《瓯北诗话》),此词也是这样。

  此词当写羁旅愁思,将艳情打并进去,正显出愁思的深切温厚,宋词中如此表现颇为常见。下片所思人事,当有所源。同年春末词人由夔州调往南郑时经过此地曾写有《蝶恋花·离小益作》: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螟,凭高望断南楼信。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南楼信”云云亦是思念“南楼”女子,此女子是谁,现在已难以确考了有人认为此词是比兴之作,“‘梦破’是说的幻梦应该是指由陇右进军长安,收复失地这一梦想(的破灭,从表现看来,这里全写的男女之情,当日的欢爱,……可是现在恩情断了,‘鸳机新寄断锦’,更没有挽回的余地。陆游在这个境界里,感到无限的凄凉。”(《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三卷《陆游》,参见《词学研究论文集·陆游的词》)这样的解说恐怕并不是词的本意。如果说,陆游由于从军南郑的失意,加深了心头的抑郁,使得他“在这个境界里”,更“感到无限的凄凉”,羁愁中渗进了政治失意的意绪,那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很自然的;若字牵句合以求比兴,那就显得太机械了。至于以陆游此次是携眷同行为据,证实此词是“假托闺情写他自己政治心情”,那恐怕与文学创作规律及古人感情生活方式都相距甚远了。

参考资料:
1、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7-137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