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有客何累累,国破家亡无所归。荒村独树一茅屋,终夜泣血知者谁?
有客有客何累累,国破家亡无所归。荒村独树一茅屋,终夜泣血知者谁?
燕云茫茫几万里,羽翮铩尽孤飞迟。呜呼我生兮乱中遘,不自我先兮不自我后。
燕云茫茫几万里,羽翮铩尽孤飞迟。呜呼我生兮乱中遘,不自我先兮不自我后。
伯颜(子中)

伯颜(子中)

子中,其先西域人,后仕江西,因家焉。子中明《春秋》,五举有司不第,行省辟授东湖书院山长,迁建昌教授。 ▶ 11篇诗文

猜您喜欢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木兰¹之枻(yì)²沙棠³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译文:在木兰为桨沙棠为舟的船上,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分别坐两头。
注释:¹木兰:即辛夷,香木名。²枻:同“楫”,舟旁划水的工具,即船桨。³沙棠:木名。玉箫金管,用金玉装饰的箫笛。此处指吹箫笛等乐器的歌妓。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美酒樽(zūn)¹中置²千斛(hú)³,载妓随波任去留。
译文:船中载着千斛美酒和美艳的歌妓,任凭它在江中随波逐流。
注释:¹樽:盛酒的器具。²置:盛放。³千斛:形容船中置酒极多。斛:古时十斗为一斛。⁴妓:歌舞的女子。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仙人有待乘黄鹤¹,海客²无心随白鸥。
译文:天上的仙人也要依靠黄鹤才能在太空翱翔,我这个海客则是坦荡无忧的与白鸥嬉游。
注释:¹乘黄鹤: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西黄鹤山上,下临江汉。旧传仙人子安曾驾黄鹤过此,因而得名。一说是费文祎乘黄鹤登仙,曾在此休息,故名。²海客:海边的人。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屈平¹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xiè)²空山丘。
译文:屈原的词赋至今仍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而楚王曾建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
注释:¹屈平:屈原名平,战国末期楚国大诗人,著有《离骚》《天问》等。²台榭,泛指楼台亭阁。楚灵王有章华台,楚庄王有钓台,均以豪奢著名。榭:台上建有房屋叫榭。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兴酣(hān)¹落笔摇五岳²,诗成笑傲凌(líng)³沧洲
译文:我诗兴浓烈之时,落笔可摇动五岳,诗成之后,啸傲之声,直凌越沧海。
注释:兴酣:诗兴浓烈。²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此处泛指山岳。³凌:凌驾,高出。⁴沧洲:江海。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¹亦应西北流。
译文:功名富贵若能常在,汉水恐怕就要西北倒流了。
注释:¹汉水: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东南流经湖北襄阳,至汉口汇入长江。汉水向西北倒流,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此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开头四句以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示江上之游的即景画面,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前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后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结尾四句,承前发挥,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活画出诗人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又从反面说明功名富贵不会长在,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全诗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能充分显示出李白诗歌的特色。

  这首诗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篇章之一。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诗人对庸俗、局促的现实的蔑弃,和对自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追求。

  开头四句,虽是江上之游的即景,但并非如实的记叙,而是经过夸饰的、理想化的具体描写,展现出华丽的色彩,有一种超世绝尘的气氛。“木兰之枻沙棠舟”,是珍贵而神奇的木料制成的:“玉箫金管坐两头”,乐器的精美可以想象吹奏的不同凡响:“美酒尊中置千斛”,足见酒量之富,酒兴之豪:“载妓随波任去留”,极写游乐的酣畅恣适。总之,这江上之舟是足以尽诗酒之兴,极声色之娱的,是一个超越了纷浊的现实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中间四句两联,两两对比。“仙人”一联承上,对江上泛舟行乐,加以肯定赞扬:“屈平”一联启下,揭示出理想生活的历史意义。“仙人有待乘黄鹤”,即使修成神仙,仍然还有所待,黄鹤不来,也上不了天;而己之泛舟江上,“海客无心随白鸥”,乃已忘却机巧之心,物我为一,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比那眼巴巴望着黄鹤的神仙还要“神仙”。到了这种境界,人世间的功名富贵,荣辱穷通,就更不在话下了。

  因此,俯仰宇宙,纵观古今,便得出了与“滔滔者天下皆是也”的庸夫俗子相反的认识:“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泛舟江汉之间,想到屈原与楚王,原是很自然的,而这一联的警辟,乃在于把屈原和楚王作为两种人生的典型,鲜明地对立起来。屈原尽忠爱国,反被放逐,终于自沉汨罗,他的词赋,可与日月争光,永垂不朽;楚王荒淫无道,穷奢极欲,卒招亡国之祸,当年奴役人民建造的宫观台榭,早已荡然无存,只见满目荒凉的山丘。这一联形象地说明了,历史上属于进步的终归不朽,属于反动的必然灭亡;还有文章者不朽之大业,而势位终不可恃的这一层意思。

  结尾四句,紧接“屈平”一联尽情发挥。“兴酣”二句承屈平辞赋说,同时也回应开头的江上泛舟,极其豪壮,活画出诗人自己兴会飚举,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神态。“摇五岳”,是笔力的雄健无敌:“凌沧洲”是胸襟的高旷不群。最末“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承楚王台榭说,同时也把“笑傲”进一步具体化、形象化了。不正面说功名富贵不会长在,而是从反面说,把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来一个假设,便加强了否定的力量,显出不可抗拒的气势,并带着尖锐的嘲弄的意味。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基本上是积极的。另一方面,诗人把纵情声色,恣意享乐,作为理想的生活方式而歌颂,则是不可取的。金管玉箫,携酒载妓,也是功名富贵中人所迷恋的。这正是李白思想的矛盾。这个矛盾,在他的许多诗中都有明白的表现,成为很有个性特点的局限性。

  全诗十二句,形象鲜明,感情激扬,气势豪放,音调浏亮。读起来只觉得它是一片神行,一气呵成。而从全诗的结构组织来看,它绵密工巧,独具匠心。开头是色彩绚丽的形象描写,把读者立即引入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中间两联,属对精整,而诗意则正反相生,扩大了诗的容量,诗笔跌宕多姿。结尾四句,极意强调夸张,感情更加激昂,酣畅恣肆,显出不尽的力量。这是经过细心体会后的符合创作实际的看法。

参考资料:
1、 徐永年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257-259 .

jiāngshàngyín

bái tángdài 

lánzhīshātángzhōu xiāojīnguǎnzuòliǎngtóu 
měijiǔzūnzhōngzhìqiān zàisuírènliú 
xiānrényǒudàichénghuáng hǎixīnsuíbáiōu 
píngxuányuè chǔwángtáixièkōngshānqiū 
xìnghānluòyáoyuè shīchéngxiàoàolíngcāngzhōu 
gōngmíngguìruòchángzài hànshuǐyīng西běiliú 

惩咎愆以本始兮,孰非余心之所求?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始予学而观古兮,怪今昔之异谋。惟聪明为可考兮,追骏步而遐游。洁诚之既信直兮,仁友蔼而萃之。日施陈以系縻兮,邀尧、舜与之为师。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旁罗列以交贯兮,求大中之所宜。日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推变乘时兮,与志相迎。不及则殆兮,过则失贞。谨守而中兮,与时偕行。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刚柔驰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蹈乎大方兮,物莫能婴。
惩咎(jiù)(qiān)¹以本始²兮,孰非余心之所求?处卑污³以闵(mǐn)兮,固前志之为尤。始予学而观古兮,怪今昔之异谋。惟聪明为可考¹⁰兮,追骏步¹¹而遐(xiá)游。洁诚¹²之既信直¹³兮,仁友蔼¹⁴而萃(cuì)¹⁵之。日施陈¹⁶以系縻(mí)¹⁷兮,邀尧、舜与之为师¹⁸。上¹⁹(huī)(xū)²⁰而混茫²¹兮,下²²²³诡而怀私²⁴。旁罗列以交贯²⁵兮,求大中之所宜。日道有象兮,而无其形。推变乘时²⁶兮,与志相迎²⁷。不及²⁸则殆(dài)²⁹兮,过则失贞³⁰。谨守³¹而中兮,与时偕行。万类芸芸兮,率由以宁³²。刚柔驰张³³兮,出入纶经³⁴。登能抑枉³⁵兮,白黑浊清³⁶。蹈乎大方兮³⁷,物莫能婴³⁸
译文:追述过去犯的错,寻求导致犯错的本源,什么不是我最先的追求呢?我的身份和地位很是卑微,但是还是要慨叹时事,这些就是我从前的志向受到谴责的原因。当时我在学习的时候是以古代优秀的人作为榜样的,对今昔差别如此之大感到很是诧异。只剩下聪明来追随了,因此我就赶着健壮的骏马周游各地。清新又那么真诚,还有仁德的朋友相伴。每天我都在锤炼自己的品格,想要让尧、舜来做我的老师。天是淳朴、混沌而难以确定的,生存的土壤又是杂乱无章、充满心机的。我只能是左右平衡,让它们互相地交错着,寻求最适合的中庸原则,才能够跟得上时事的步伐。人世间万千事物都十分繁盛,都是由中庸达到平和的。刚柔相生有张有弛,做所有的事情都不会违背事理。推举有贤能的人来压抑邪恶的人,黑白就不可能混淆了,清浊也就显现出来了。如果能够在这样的规律中穿梭,就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牵制我了。
注释:¹咎愆:所犯的罪。²本始:追寻事物的本源。³卑污:地势低洼,污浊。⁴闵世:感伤时事。⁵为尤:遭到不满和厌恶。⁶始:过去,当初。⁷怪:惊奇。⁸异谋:不同的想法和追求。⁹惟:只有, 仅仅。¹⁰考:检验,考察。¹¹骏步:指的是骏马的步伐。¹²洁诚:高洁诚信的操守。¹³信直:相信正直的人。¹⁴蔼:果实繁盛,引申为树木茂密。¹⁵萃:汇集。¹⁶施陈:安排,设置。¹⁷系縻:联系,联络,指的是在政治上有共同见解的人们经常在一起讨论。¹⁸与之为师:将尧、舜尊奉为老师。与,赞同。¹⁹上:上古时期。²⁰睢盱:开辟天地时的淳朴状态。²¹混茫:与“混芒”同,开天辟地时的混沌状态。²²下:古时候。²³驳:毛色不纯的马,这里指颠倒黑白是非的意思。²⁴怀私:心中怀着私心。²⁵交贯:穿插的意思。大中,指的就是大中之道,关于伦理、政治的最高原则。²⁶推变乘时:大体地掌握了大中之道,顺应时事的变化。²⁷与志相迎:和自己要达到的目的相吻合。²⁸不及:不能够赶上时事的变化。²⁹殆:危难,危险。³⁰失贞:丢掉自己的目标。贞,通“正”。³¹谨守:谨慎地遵循。³²率由以宁:顺应时势的变化得到安宁的生活。³³刚柔弛张:文武之道,有张有弛。³⁴纶经: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方法。³⁵登能抑枉:任用有贤德的人,压抑邪恶的人。³⁶白黑浊清:分明是非。³⁷蹈乎大方:按照大中之道来处理事情。³⁸婴:通“撄”,阻碍,牵制。
奉訏谟以植内兮,欣余志之有获。再征信乎策书兮,谓炯然而不惑。愚者果于自用兮,惟惧夫诚之不一。不顾虑以周图兮,专兹道以为服。谗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于所执。哀吾党之不淑兮,遭任遇之卒迫。势危疑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隔。欲图退而保己兮,悼乖期乎曩昔。欲操术以致忠兮,众呀然而互吓。进与退吾无归兮,甘脂润乎鼎镬。幸皇鉴之明宥兮,累郡印而南适。惟罪大而宠厚兮,宜夫重仍乎祸谪。既明惧乎天讨兮,又幽栗乎鬼责。惶惶乎夜寤而昼骇兮,类麏麚之不息。
¹(xū)(mó)²以植内³兮,欣余志之有获。再征信乎策书兮,谓炯(jiǒng)然而不惑。愚者果于自用兮,惟惧夫诚之不一。不顾虑以周图兮,专兹道¹⁰以为服。谗(chán)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¹¹于所执¹²。哀吾党¹³之不淑¹⁴兮,遭任¹⁵遇之卒迫¹⁶。势危疑¹⁷而多诈兮,逢天地之否(pǐ)¹⁸。欲图退而保己兮,悼(dào)¹⁹期乎曩(nǎng)昔。欲操术²⁰以致忠兮,众²¹呀然²²而互吓²³。进与退吾无归²⁴兮,甘脂润乎鼎镬(huò)²⁵。幸²⁶皇鉴²⁷之明宥(yòu)²⁸兮,累郡印而南适²⁹。惟罪大而宠厚³⁰兮,宜夫重仍乎祸谪(zhé)³¹。既明³²惧乎天讨³³兮,又幽栗(lì)乎鬼责。惶(huáng)惶乎夜寤(wù)而昼骇兮,类麏(jūn)³⁴(jiā)³⁵之不息³⁶
译文:遵循这些精到的教训,用来修养身心,我对自己的收获感到非常高兴。在这之后,再从古代的著作中去搜集证据,我就更加觉得自己通达了许多。曾经愚昧的我能够自己担当责任了,担心的只是这种忠诚不能够长期存在。我不去顾及任何的东西,周全的思考也是不去做的,只是一味地专心向这种道义不停地走下去。流言和嫉妒根本威胁不到我,我不去防备那些,因为我自己心中的目标是永远存在的。最令我悲哀的是没有赶上很好的时机,被贤人任用的时间太过短暂。形势严峻,到处都是阴险之人,天地相隔如此之远,没有办法连接起来。想要隐退来保全自己,又不愿意去背离自己曾有的愿望。想要用自己的能力来把自己的一片忠心奉献,所有的人却挡住了我前进的道路。进退之路都被封锁了,我只能心甘情愿地作鼎镬中的食物。最令人高兴的是,我受到了皇上的宽恕,将郡印赐给了我,让我到南方去。只是由于我的罪恶太过深重,受到的宠信太丰厚,因此在去往邵州的途中又被贬到了永州。心里害怕的不仅是要遭受上天的惩罚,还有是鬼神的斥责。整天惶惶恐恐不得安宁,晚上睡不好觉,白天醒来又接着害怕,像雄鹿似的一刻都不得安息。
注释:¹奉:接受,认可。²訏谟:伟大的计谋,重大的国家决策。³植内:掌朝廷政治。⁴欣余志之有获:自己的政治理想有了实现的希望,感到很高兴。⁵征信:考证确实。⁶策书:书简书牍之类的。⁷愚者果于自用兮;作者讲的是自己,一认定目标就勇往直前。⁸诚之不一:用心不够专注。⁹不顾虑以周图兮:不对自己过于顾虑,就能够得到成功。¹⁰兹道:就是大中之道。¹¹断断:专心不变的样子。¹²所执:他们所主张的革新。¹³吾党: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集团。¹⁴不淑:政治处境很是困难。¹⁵任:与“壬”通假。¹⁶卒迫:仓促,急切。¹⁷势危疑:当时的时事状况危机四伏。¹⁸天地之否隔:指的就是《周易》中讲到的“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¹⁹乖:违反,违背。²⁰操术:运用各种手段、方法。²¹众:这里指的是反对革新的保守派。²²呀然:张口的样子。²³吓:怒斥的意思。²⁴无归:没有安身立命之处。²⁵鼎镬:古代的一种酷刑,指的是将人放在鼎镬中蒸煮。²⁶幸:多亏的意思。²⁷皇鉴:君主明察。²⁸明宥:宽赦罪过。²⁹累郡印而南适:永贞元年(805年)九月时,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接着就带着刺史的印信去南边上任。³⁰宠厚:爱戴,关爱,宠爱。³¹重仍乎祸谪:永贞元年(805年)十一月,柳宗元在去往邵州途中被贬为了永州司马。重仍,再一次的意思。³²明:指的是在人世间。³³天讨:上天用五种刑法来惩罚有罪的人。³⁴麏:獐。³⁵麚:牡鹿。³⁶不息:得不到安息。
凌洞庭之洋洋兮,溯湘流之沄沄。飘风击以扬波兮,舟摧抑而回邅。日霾噎以昧幽兮,黝云涌而上屯。暮屑窣以淫雨兮,听嗷嗷之哀猿。众鸟萃而啾号兮,沸洲渚以连山。漂遥逐其讵止兮,逝莫属余之形魂。攒峦奔以纡委兮,束汹涌之崩湍。畔尺进而寻退兮,荡回汩乎沦涟。际穷冬而止居兮,羁累棼以萦缠。
¹洞庭之洋洋兮,溯(sù)²³流之沄(yún)。飘风击以扬波兮,舟摧抑而回邅(zhān)。日霾(mái)(yì)以昧幽¹⁰兮,黝(yǒu)¹¹涌而上屯(tún)¹²。暮屑窣(sū)¹³以淫雨¹⁴兮,听嗷嗷之哀猿。众鸟萃¹⁵而啾(jiū)号兮,沸洲渚(zhǔ)以连山¹⁶。漂遥逐¹⁷其讵(jù)¹⁸兮,逝莫属余之形魂¹⁹。攒(cuán)²⁰奔以纡(yū)²¹兮,束汹涌之崩湍(tuān)。畔尺进而寻退兮,荡回汩乎沦涟(lián)。际²²穷冬²³而止居兮,羁(jī)²⁴(fén)²⁵以萦缠。
译文:我泛舟渡过了浩瀚的洞庭湖,又沿着湘水的方向漂游。风卷起了浪花,小舟被击打得四处盘旋。太阳的光辉被遮盖了,黑云直上九霄。傍晚的时候,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嗷嗷的猿声在远处响起。有很多的鸟云集在天空中,喳喳乱叫的声音响彻江渚和山间。我四处漂流着不知道会在哪里停下来,不知道哪里又会是我身体和灵魂的归宿。两边山势连绵不断,澎湃的江水被束缚在山谷里,水流不断地奔流回旋着。前进一尺就要退回八尺,循环荡漾形成了层层的涟漪。直到冬天来了,我才有了可以住的地方,很多事情都缠绕在心头却没有停止。
注释:¹凌:渡水。²溯:逆流而上的意思。³湘:湘江。⁴沄沄:水势浩大的样子。⁵飘风:起旋风。⁶扬波:扬起波涛。⁷摧抑:指的是船在受到袭击时行驶受阻。⁸回邅:徘徊不前。⁹霾曀:空中有风雨时昏暗的天气。¹⁰昧幽:昏暗。¹¹黝云:乌黑的云彩。¹²屯:集中在一起。¹³屑窣:雨的声音。¹⁴淫雨:连绵不断的雨。¹⁵萃:指成群的鸟聚集在一起。¹⁶沸洲渚以连山:指鸟的叫声从洲渚到山间到处都是。沸,喧闹,沸腾。¹⁷漂遥逐:在船上迅速向前行驶。¹⁸讵止:怎么能够停下来。¹⁹逝莫属余之形魂:灵魂和身体不再受到自己的控制,是一种在江中漂流的感受。²⁰攒峦:形容山势连绵不断。²¹纡委:曲折迂回。²²际:刚好碰上。²³穷冬:古代对冬季的别称。²⁴羁累:束缚,牵制。²⁵棼:纷乱、凌乱的样子。
哀吾生之孔艰兮,循《凯风》之悲诗。罪通天而降酷兮,不殛死而生为。逾再岁之寒暑兮,犹贸贸而自持。将沉渊而殒命兮,讵蔽罪以塞祸?惟灭身而无后兮,顾前志犹未可。进路呀以划绝兮,退伏匿又不果。为孤囚以终世兮,长拘挛而坎坷。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夫岂贪食而盗名兮,不混同于世也。将显身以直遂兮,众之所宜蔽也。不择言以危肆兮,固群祸之际也。御长辕之无桡兮,行九折之峨峨。却惊棹以横江兮,溯凌天之腾波。幸余死之已缓兮,完形躯之既多。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死蛮夷固吾所兮,虽显宠其焉加? 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
哀吾生之孔¹艰兮,循《凯风》之悲诗。罪通天而降酷兮,不殛(jí)²而生为。逾再岁³之寒暑兮,犹贸贸而自持。将沉渊而殒(yǔn)兮,讵(jù)蔽罪以塞祸?惟¹⁰灭身而无后¹¹兮,顾¹²前志¹³犹未可¹⁴。进路¹⁵¹⁶以划绝¹⁷兮,退¹⁸伏匿(nì)¹⁹又不果。为孤囚²⁰以终世兮,长拘挛(luán)²¹而坎坷²²。曩(nǎng)余志之修蹇(jiǎn)²³兮,今何为此戾²⁴也?夫岂贪食²⁵而盗名兮,不混同于世也。将显身以直遂²⁶兮,众²⁷之所宜蔽²⁸也。不择言以危肆²⁹兮,固群祸之际也。御长辕之无桡(ráo)³⁰兮,行九折之峨(é)³¹。却惊棹(zhào)³²以横江³³兮,溯凌天之腾波³⁴。幸³⁵余死之已缓兮,完形躯³⁶之既多。苟余齿³⁷之有惩³⁸兮,蹈³⁹前烈⁴⁰而不颇⁴¹。死蛮夷⁴²固吾所⁴³兮,虽显宠⁴⁴其焉加⁴⁵? 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
译文:慨叹我的生命多艰难啊,还遭受到了《凯风》所讲到的没有尽到儿子责任的伤痛。有通天的罪行,受到了严酷的惩罚,偏偏不让我死去,却让我这么话着。已经经过了两年的寒暑,我仍处在混沌不明的精神状态,但是我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就要落入深渊丢掉自己的性命,如何才能够将罪恶和灾祸掩盖住呢?想一想自己没有子嗣就这样离开人世间,过去立下的志向还没有来得及实现。我的一生将要在囚禁中生话,这种生活注定了我必将遭受坎坷的命运。过去我把自己的品德修养得是多么好啊!可是如今为什么会遭受到如此的厄运呢?难道我是那种贪图虚名的人吗?真是不愿意和世上的人们同流啊!为了让自己的志向能够实现,遭受众人的排挤就是不可避免的。说话时不去认真地挑选言辞,心直口快,这些就是让我遭受到祸害的原因。自己驾着没有桡的长车,在曲折危险的山路上前行。这就又像是丢掉船桨,翻越着高高的波浪过江。所幸的是我的死期已经得到了延迟,身体完好地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假使我这一生还有什么悔恨的,也绝对不是继承前代意愿而行。就算是为了自己心中的志向而死在荒芜的地方,我也觉得此生值得。就算是给我显赫的地位和宠爱又有什么好的呢?让中庸之道作为我的准则,天命又能把我怎么样!
注释:¹孔:尤其。²殛死:自杀。³逾再岁:过了两年。⁴贸贸:混沌不明的精神状态。⁵自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与世俗同流。⁶将:将要,打算。⁷沉渊:像屈原一样投江自尽。⁸殒命:死掉。⁹讵蔽罪以塞祸:怎么能寻找这样的方法来抵消自己的罪过呢?¹⁰惟:想要。¹¹无后:指的是柳宗元自已没有后代子嗣。¹²顾:念。¹³前志:先前的志向。¹⁴未可:没有实现。¹⁵进路:通向前方的道路。¹⁶呀:空空的山谷。¹⁷划绝:绝断。¹⁸退:隐退。¹⁹伏匿:隐藏起来。²⁰孤囚:孤单的囚犯。²¹拘挛:控制,束缚。²²坎坷:人生境遇不好。²³修蹇:秀美而正直。蹇,忠诚正直的样子。²⁴戾:罪过的意思。²⁵贪食:贪婪的意思。²⁶直遂:仕途顺利。遂,进。²⁷众:世间的俗人。²⁸宜蔽:理应遮挡的意思。²⁹不择言以危肆:自己在讲话的时候不用脑子来选择言辞。危肆,直言,无所畏惧。³⁰长辕之无桡:古代的车是单辕车,弯曲前端用以驾马,没有弯曲之处则不好驾驭。³¹峨峨:山路高而险。³²却惊棹:把船桨去掉。却,去掉,除去。³³横江:横向穿越江水。³⁴凌天之腾波:波浪滔天的样子。³⁵幸:庆幸。³⁶完形躯: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身体,没有受到惩罚。³⁷余齿:余下的那段生命。³⁸有惩:指从失败中吸取经验。³⁹蹈:踏。⁴⁰前烈:前代的仁人志士。⁴¹不颇:没有偏斜。⁴²蛮夷:这里是指永州。⁴³所:归宿之地。⁴⁴显宠:在位当权的人。⁴⁵焉加:怎么能将我超过。

  此赋先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作者错在何处”这个问题,接着在进行历史追述的过程中揭示了古今之间、理想与现实之间和生死进退三方面的矛盾,最后写愿意继续承受各种不幸而绝不改变自己志向。全赋继承了有问有答的传统体制,但采用的是自问自答,比喻贴切形象,通过典型事象造成抑郁幽暗的氛围,和《楚辞》的某些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赋开门见山地提出了“作者错在何处”这个问题:“惩咎愆以本始兮,孰非余心之所求?处卑污以闵世兮,固前志之为尤。”作者认为总结教训必须抓住根本,自己之所以遭受磨难,就在于本身的追求有不合适的地方:处在卑微的地位上而悯念当世,参与革新。

  接着,作者在进行历史追述的过程中揭示了三方面的矛盾:①古今之间的矛盾。作者在阅读古代典籍的过程中密切注视着当时的社会,惊诧地感觉到“今昔之异谋”,古今道术不同。但是,他所向往的却是古代社会,而对当时的现状却深感不满。“上睢盱而混茫兮,下驳诡而怀私。”古人是淳朴整一的,当世却是人心狡诈,各怀私意。古今之间的这种差异,促使作者苦苦追索,从而又陷入新的矛盾之中。②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在探讨解决古今异谋的过程中,作者把自己托付于大道,也就是文中所说的“大中”。在他看来,在领悟和实践大道的过程中,如果能够避免过份和不及两种倾向,就可以周流无滞,与时推移。“蹈乎大方兮物莫能婴”,践履大道可以胜物而不伤,外物无法造成困扰,这是作者坚定不移的信念,是他美好的理想。然而,现实却是无情的,当他按照这种意愿行事时,不是“物莫能婴”,而是被人际纷争所纠缠,并且受到伤害,理想和现实发生了激烈的冲突。③生死进退的矛盾。文中先后两次提到作者置身于这种矛盾状态的窘境。先是永贞革新时出现的情况:“进与退吾无归兮,甘脂润乎鼎镬。幸皇鉴之明宥兮,累郡印而南适”此时的作者进退两难、生死未卜。他不甘心于退却保己,认为这样做有乖宿愿;但又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他的政敌设置了重重障碍。永贞革新失败后,他随时面临被杀头的危险,降职任用已是侥幸。到达贬所之后,他再次陷入生死进退的矛盾冲突中。他曹经想到过自杀,然而,上有老母,下无后代,他下不了这个决心。“进路呀以划绝兮,退伏匿又不果。”在仕途上,作者欲进不能,欲退不果,只好像囚徒一样生活在世间。

  之后,作者在叙述自己遭贬谪的过程时称:“惟罪大而宠厚兮,宜夫重仍乎祸谪。”表面看来,他承认自己有罪,应该被眨谪到边远地区,但赋中“愚者果于自用兮,惟惧夫诚之不一。不顾虑以周图兮,专兹道以为服。谗妒构而不戒兮,犹断断于所执”几句所列举的现象却表明他深信自己的理想合乎正义,因而在为之奋斗的过程中非常执著专一,以至于对于政敌没有丝毫的戒备。如果说这也是罪过的话,那就没有是非可言。由此来看,作者实际上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把自己说成罪人只是为了避免再次触犯当朝天子。至于他年青时就已树立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虽然历经磨难但,并没有丝毫改变。

  结尾写道:“配大中以为偶兮,谅天命之谓何!”与之前作者追述自己初衷的“求大中之所宜”中的两个“大中”都是作者最初追求的目标,也是最终选择的归宿,前后是一致的。由“苟余齿之有惩兮,蹈前烈而不颇”可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作者已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尽管如此,他愿意继续承受各种不幸而绝不改变自己志向。因此,此赋表面上写作者惩戒以往、追悔过去,实际是表白自己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

  全赋继承了有问有答的传统体制,不过采用的不是主客问答方式,而是自问自答。因是骚体赋而出现的感叹词绝大多数是“兮”,但是后半部分有几句属于例外:“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夫岂贪食而盗名兮,不混同于世也。将显身以直遂兮,众之所宜蔽也。不择言以危肆兮,固群祸之际也。”这一段文字是“兮”和“也”错杂出现,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一方面,它使文章避免呆板,富于变化;另一方面,传达出了作者复杂的情感意念。把“也”字置于句尾,既是对所提问题作出肯定的答复,同时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语气。另外,作者把自己在永贞革新中的所作所为比作驾长辕车行进在险峻的山路、弃舟船而横渡波浪滔天的大江,都显得很贴切、形象。对于贬谪途中的景物描写也能选择典型事象,造成抑郁幽暗的氛围,和《楚辞》的某些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资料:
1、 毕万忱,何沛雄,洪顺隆 著.中国历代赋选(唐宋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08月第1版:219-221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谁道飘零¹不可怜,旧游²时节好花天。断肠人³去自经年
译文:谁说花儿凋零不令人生起怜爱之情呢?当年同游之时正是春花竞放的美好时光。而今友人已去,空余自己独身一人。
注释:¹飘零:飘落零散。²旧游:昔日之游。³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⁴经年:一年或一年以上。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一片晕红¹²(zhuó)³,几丝柔绿(zhà)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译文:眼前一片红花刚刚被春雨打湿花瓣,丝丝嫩柳在烟霭中随风摇曳。在夕阳落照前的美景令少女为之梦断魂销。
注释:¹晕红:形容海棠花的色泽。²才:一作“疑”。³著雨;春雨微著。⁴柔绿:柔嫩的绿柳。一说嫩绿的叶子。⁵倩魂:指少女美好的心魂。⁶销尽:茫然若失。销尽;消散。

  词人在笔下着力表现其伤春惜花的意绪,同时也借花写人,“倩魂销尽夕阳前”既是惜花之凋谢,也是伤人之辞世。

  “谁道飘零不可怜”起句就将人带进一个绚烂的暮春时节。繁花满天,一树树的海棠花竞相开放喧嚷嬉戏,祥宁中飘渺着生命的灵动。这凄婉的美丽令人怜爱叹息。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谁道飘零不可怜”句,就具有如此之妙。它与下面两句,一写回忆,一写现实,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一样的飘零,不一样的感觉。既突出了如今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现在的情景作了铺垫。

  词人一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通常写法,一开篇就道出了自己的感触“谁道飘零不可怜”,可谓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不觉眼前一亮。第二拍“旧游时节好花天”,词人随即点明这是故地重游,相似的景物自然很容易勾起人美好的回忆。但词人并没有描述当时的情景,只用了“好花天”三个字写出了相同的时令和场景。可如今物是人非,怎不叫人断肠。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游览的天气,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自己去想象。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

  下片转入写景,“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用如烟绿柳衬雨后红花。晕字用得极妙,既写出了花色彩的变化,也写出了人在花丛中的独特感受。下片结“倩魂销尽夕阳前”。用拟人的手法写落花,怜惜之情溢于言表。以夕阳为背景,显得格外凄美。还照应了上片起句,使全词浑然一体、余味无穷。词意凄绝,充溢着无可奈何的情绪。这里词人以生动的比喻,进一步把集合着悲凉、痛苦、伤心、悔恨,交织着绝望与希望的感情,推向了高潮。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其实销尽的又何止是花魂。花落春去,逝去的还有美妙的时光、美好的青春年华和那转瞬即逝的爱情,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红尘一梦,再美的绽放也是过往,终将飘零,诗词的境界就是在刹那中见终古,在微尘中显大千,在有限中寓无限。

  此篇词极婉媚空灵,恍惚迷离,令人荡气回肠。

参考资料:
1、 张秉戍,纳兰词笺注,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第256页

huànshā··shuídàopiāolínglián--lánxìng

shuídàopiāolíngliánjiùyóushíjiéhǎohuātiānduànchángrénjīngnián

piànyūnhóngcáizheróu绿zhàyānqiànhúnxiāojǐnyángqián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南浦(pǔ)¹(qī)凄别²,西风袅(niǎo)³秋。
译文: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注释:¹南浦:南面的水边。后常用称送别之地。²别:分别,别离。³袅袅:吹拂,这里形容西风吹拂。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一看肠一断,好去¹²回头。
译文: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注释:¹好去:放心前去。²莫:不要。

  五言绝句《南浦别》就是一首描写友情的优美送别诗。诗很短,只有短短二十个字,用白描的书法写出诗人与友人淡淡哀伤而又优美的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叠,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这两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恻。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离人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平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这个“看”字,读者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离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平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人类有过无数的送别,在唐诗中送别诗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但是,能够引起后世千古读者共鸣的送别诗,一定抓住了千古送别中感人的共性细节,用艺术的手法呈现出来。白居易的《南浦别》就是这样的一首优美送别诗。诗歌能够感染人,也正因为用语言见证了人类情感的共通性。 。

参考资料: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唐诗鉴赏辞典珍藏本 中》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1399-1400

nánbié

bái tángdài 

nánbié 西fēngniǎoniǎoqiū 
kànchángduàn hǎohuítóu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士女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女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女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女逐臣¹而后贵女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²女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³。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女,其香蔼(ǎi),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译文: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艾蒿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注释:幽芳亭:黄庭坚贬居戎州时自建小亭,名为“幽芳亭”。¹楚女逐臣:指屈原。²薄丛:草木聚生处。³“是所谓”二句:语出《易·乾·文言》。意思是君子避世,乐在其中,故无烦闷,即使不为世人所赞同,亦无闷也。不见是:不被赞同。⁴平居:平时。⁵萧艾:野生蒿草,味臭,喻小人。⁶霭然:形容兰花香气很盛。⁷含章:含美于内。《易·坤·象》:“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此谓人含文章于内,遇适当女时必发女于外。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然兰蕙¹女才德不同,世罕能别女。予放浪江湖女日久,乃尽知其族。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离骚》曰:“予既滋²兰女九畹(wǎn)³,又树蕙女百亩。”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兰蕙丛出,莳(shì)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míng)则芳,是所同也。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女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译文:然而兰和蕙的才能和品德不相同,世人很少有能分辨出来的。我自己长期在外做官,于是完全知道兰和蕙的区别。大概兰花好似君子,蕙好像士大夫,大概山林中有十棵蕙,才有一棵兰,《离骚》中说:“我已经培植兰花九畹,又种下蕙百亩。”《招魂》说:“爱花的风俗离开蕙,普遍崇尚兰花”因此知道楚人以蕙为贱以兰为贵很久了。兰和蕙到处都能生长,即使栽种在砂石的地方也枝繁叶茂,如果用热茶水浇灌就香气芬芳,这是它们相同的地方,等到它们开花,一枝干上就一朵花而香气扑鼻的是兰花,一枝干上有五七朵花但是香气不足的就是蕙。虽然蕙比不上兰花,但是与椒相比却远在椒之上。兰花被世人认为是国香,当权者却说“芳兰当门,不得不除”,这就是那些品德高尚的隐士纷纷远离当局而不返回的原因吧!
注释:¹兰蕙:兰:兰草,一名茼。古所谓兰,多指兰草,菲今女兰花。蕙有二种:一种可薰除灾邪,故亦名蘸草;一种名蕙兰。今人谓兰为唐兰,蕙为蕙兰。²滋:种。³畹:三十亩为一畹,九畹多于百亩,因此说楚人重兰而轻蕙。⁴干:枝干。⁵视:比。⁶“当门”句:意为有才女士必遭忌恨杀害。《三国志·蜀志·周群传》:先主(刘备)欲诛张裕,“诸葛亮表请其罪,先主答曰:‘芳兰生门,不得不锄。”兰喻才士,张裕通晓占候,天才过人,而刘备衔其不逊,故云。

  北宋的散文小品中,最著名的当属周敦颐的《爱莲说》。该文以莲喻人,赞扬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稍后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但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名世,他的散文创作被掩盖了。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苏门四学士”之首。黄庭坚诗、书、文均有极高造诣,与苏轼并称“苏黄”。他的一生风波跌宕,饱受磨难。在北宋党争中,他属旧党,屡遭贬谪。但无论处于何种艰难的境地,他都以气节自励。此文就是他高尚品德的流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至高境界。

  中国古代历来有“芳草美人”的传统。这是典型的类比手法:以自然界的某种动植物来类比人的品行。周敦颐建立起了莲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黄庭坚此文则建立起兰与君子之间的牢固类比关系。

  黄庭坚一开始就连用三个类比:国士、国色、国香,将兰抬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楚之逐臣”是指屈原。屈原在《离骚》里种兰、佩兰、赋兰:“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黄庭坚指出兰与君子十分类似:“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君子就像兰花,从不吹嘘自己,也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在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这两句话的精警,可与“出淤泥而不染”相比肩。

  为什么黄庭坚要特意点出这两点呢?因为在这两种环境中,最能见出君子的品格。在第一种环境下,君子尚未成名,无人赏识,要耐得住寂寞;在第二种环境下,虽屡遭打击,而不改其操守。“遁世无闷”句,语出《易经》。《乾卦》《文言》:“初九日: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孔疏》:“遁世无闷者,谓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不见是而无闷者,言举世皆非,虽不见善而心亦无闷。上云遁世无闷,心处僻陋,不见是而无闷,此因见世俗行恶,是亦无闷,故再起无闷之文。”《易·大过》《象传》:“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孔疏》:“明君子衰难之时,卓尔独立,不有畏惧。遁乎世而无忧,欲有遁难之心,其操不改。凡人则不能然,惟君子独能如此。”可见,只有君子才能在这两种环境中卓然挺立。“含章”句,亦出自《易经》。《易经》第六三章云:“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章,即文采,也就是美德。含章,即藏善,韬光养晦,保养美德。贞,正。含章可贞:蕴含美德,心地守正。时,时机。成,居功。君子应耐心等待最佳时机再行动。含蕴秀美,品德坚贞;如为天子做事,不要居功,则有善终。黄庭坚在这里又一次赞扬君子立身处世的特点:一是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就像兰花,平时与其他花草混处,香味不明显。二是把握时机。君子一旦有机会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会尽心尽力地报效国家民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如兰花,一阵清风吹过,香气芬芳,远近皆知。

  接下来,作者特意比较了兰与蕙的不同,指出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兰与蕙的栽培环境相同,但两者有花之多少与香味远近不同。“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花少,则含蓄,不张扬;香味远,则有真才实学,内蕴丰富。作者还指出,“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椒,一种香味浓烈的常见草本植物,此处指庸碌之辈。士大夫虽然品德修养不如君子,但较之庸碌常人,又已远甚。可叹的是,椒居然被当世之人称为“国香”。“当门”,指当权者。当权者昏庸,不能辨别蕙与椒,更无法赏识那含蓄的、清幽的兰了。所以,那些品节高尚的“山林之士”,纷纷远离当局,“往而不返”了。在这里,作者寄予了深沉的世道感叹。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周敦颐《爱莲说》就说:“莲,花之君子者也。”黄庭坚也说:“兰似君子。”此文写于他贬居戎州之时。戎州有山名兰山,上有野生兰花。他将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为“幽芳亭”。在北宋党争中,黄庭坚属苏轼党,屡遭新党打击。但是,他并无怨恨詈骂之词。苏轼称赞他:“意其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驭风骑气,以与造物者游,非独今世之君子所不能用,虽如轼之放浪自弃,与世阔疏者,亦莫得而友也。”(《答黄鲁直书》)评价高得不能再高了。黄庭坚将居处先后命名为“任运堂”、“槁木庵”,表现了他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他为人“内刚外和”,有如兰花,含蓄,不张扬,内蕴深厚,讲求气节。他的诗也反复吟咏了兰花的高洁品质,如《以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为韵寄李子先》、《丙寅十四首效韦苏州》、《次韵答和甫卢泉水三首》、《答李康文》、《和答刘中叟殿院》、《寄晁元中十首》、《寄傅君倚同年》、《次韵答黄与迪》等诗。他还亲手书写了唐韩伯庸的《幽兰赋》,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佳作。

  黄庭坚学识广博,善用典故。他提倡广泛学习古代优秀文学作品,厚积薄发,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点铁成金”、“脱胎换骨”。在这篇短文中,黄庭坚随手引用《易经》、《离骚》,展示了他深厚的学养。

shūyōufāngtíng

huángtíngjiān sòngdài 

    shìzhīcáigàiguó yuēguóshì zhīgàiguó yuēguó lánzhīxiānggàiguó yuēguóxiāng rénzhīguìlán dàichǔzhīzhúchénérhòuguìzhī lánshènjūn shēngshēnshāncóngzhīzhōng wèirénérfāng xuěshuānglíngérjiànshā láisuìgǎixìng shìsuǒwèi dùnshìmèn jiànshìérmèn zhě lánsuīhánxiāngjié píngxiāoàishū qīngfēngguòzhī xiāngǎirán zàishìmǎnshì zàitángmǎntáng suǒwèihánzhāngshízhě 

    ránlánhuìzhīcáitóng shìhǎnnéngbiézhī fànglàngjiāngzhījiǔ nǎijìnzhī gàilánjūn huìshì gàishānlínzhōngshíhuìérlán  sāo yuē  lánzhījiǔwǎn yòushùhuìzhībǎi  shìzhījīn chǔrénjiànhuìérguìlánjiǔ lánhuìcóngchū shìshāshímào tāngmíngfāng shìsuǒtóng zhìhuā gànhuāérxiāngyǒuzhělán gànhuāérxiāngzhěhuì huìsuīruòlán shìjiāoyuǎn shìlùnwèiguóxiāng nǎiyuē dāngménchú  shānlínzhīshì suǒwǎngérfǎnzhě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