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揭高厓,涂山耸横堮。
长淮出两间,中断见斧凿。
洪流受束缚,浪起石斗角。
谁能为此功,在昔大禹作。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
我来问邑人,往事竟缅邈。
于时春正深,草木尚荒落。
登临欲开豁,睹兹反不乐。
更伤卞和泣,三献空抱璞。
──右荆山。
舟行夜达曙,路入硖石口。
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
问知古寿春,地经百战后。
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
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
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
去程不可稽,欲望敢迟久。
──右寿州。
秋日何凄其,严风变阳卉。
嘉节叶重干,时菊芬且蘼。
临高一眺望,俯见城郭里。
三关为襟带,双溪流弥弥。
浮云起天末,鸣鸿在中沚。
虽非吾故土,但悦山川美。
独游意尚适,况兹值多士。
珍肴出丰厨,吴萸泛芳醴。
人生虽长寿,良时亦有几。
对此不为欢,忧思何由弭。
鉴此登山悲,飘飖然已矣。
──右河口山登高。
昔闻阳台名,今上阳台路。
我因兴古怀,驱车暂停驻。
余基尚突兀,云雨自朝暮。
哀猿失故声,野色剩孤树。
当时襄王梦,曾与神女遇。
幽冥事莫测,万载谁能悟。
平原亘千里,巫山渺何处。
凄凉宋公子,深情见遗赋。
──右阳台。
客程不论远,所愁在阴晦。
恶风满川来,雨势晚逾倍。
船争急流上,寸进还尺退。
枯葭夹崩沙,路转百数汇。
飒飒孤篷外,琅琅万珠碎。
篙师左右呼,坐客默与对。
去心虽云迫,前途苦茫昧。
德星无复睹,洗耳亦何在?有怀仰高风,令人发深慨。
──右颍川。
前登盘子城,山隘势欲逼。
路回土峭绝,傍夹千仞壁。
石状如矩斫,巨细总方直。
无泉土脉死,草木尽改色。
高巅有堡障,重门闭重棘。
阴惨行人险,恶意叵易测。
信知狐鼠辈,得在此中匿。
我生好壮观,努力更攀陟。
立久日将晡,浮云渺乡国。
──右盘子城。
峰回抱深壑,下视天凿井。
昔人建重关,扼险备边警。
键钥久已绝,垣石尚森整。
峨峨尼父祠,门掩众山静。
曾闻此回辙,无复过斯境。
询知乡老言,此事古未省。
余氓数家在,破屋暮烟冷。
我行力稍疲,景物不暇领。
且为投宿来,惊风夜愁永。
──右天井关。
盘盘羊肠阪,路如羊肠曲。
盘曲不足论,峻陡苦踯躅。
上无树可援,下有石乱蹙。
一步一嗟吁,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
少时徒耳闻,今日亲在目。
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
──右羊肠阪。
陆行渴怀抱,今渡沁河水。
奔腾走百滩,声远闻数里。
我来坐其涯,肩担欣暂弛。
不意山坞间,偶得见清泚。
连朝尘沙目,豁尔净如洗。
虽云倦行力,对此亦足喜。
南风吹青蒲,白鸥忽飞起。
──右渡沁。
一水随山根,宛转流出迥。
滩声绕县门,孤城数家静。
风土殊可怪,十人五生癭。
土屋响牛铎,壁满残日影。
行迟欲问宿,连户皆莫肯。
亭长独见留,半榻亦多幸。
呼童此晚炊,粝饭谷带颖。
野蔌不可得,敢望肉与饼。
途行乃至此,俭素当自省。
──右沁水县。
巍巍太阴山,厓壁拔崭峭。
积水嵌层墟,凛若太古造。
冻深草木坚,僵立势难挠。
高寒横障空,阳景未尝到。
邻有羲和墓,欲问莫可吊。
如何于此地,独不被临照。
至今山中乌,无性识晴昊。
聊为志其事,因之发长啸。
──右太阴山。
土谷既深入,高山复巑岏。
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
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
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
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右十八盘。
空山两高冢,娲皇此中葬。
焦土积层褵,势助殿阁壮。
大哉补天手,功出千古上。
至今炼余石,火气夜犹放。
轰雷常祓护,烈风日掀荡。
阴林惨可畏,怪木高数丈。
百鸟飞绕枝,欲止不敢向。
地灵气所钟,祭祷土人仰。
经过谒祠下,幸获拜神像。
──右女娲墓。
霍山古北镇,势尊出群麓。
山深异风景,春尽树未绿。
居人苦多寒,凿土为住屋。
屋顶土元厚,亦种麻与菽。
乃知此方民,犹有上古俗。
我欲拜其庙,日斜去程促。
窑烟敛暝色,牛羊半归牧。
征徒多险巇,村馆早寻宿。
──右霍山。
荆山揭高厓,涂山耸横堮。
长淮出两间,中断见斧凿。
洪流受束缚,浪起石斗角。
谁能为此功,在昔大禹作。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
我来问邑人,往事竟缅邈。
于时春正深,草木尚荒落。
登临欲开豁,睹兹反不乐。
更伤卞和泣,三献空抱璞。
──右荆山。
舟行夜达曙,路入硖石口。
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
问知古寿春,地经百战后。
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
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
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
去程不可稽,欲望敢迟久。
──右寿州。
秋日何凄其,严风变阳卉。
嘉节叶重干,时菊芬且蘼。
临高一眺望,俯见城郭里。
三关为襟带,双溪流弥弥。
浮云起天末,鸣鸿在中沚。
虽非吾故土,但悦山川美。
独游意尚适,况兹值多士。
珍肴出丰厨,吴萸泛芳醴。
人生虽长寿,良时亦有几。
对此不为欢,忧思何由弭。
鉴此登山悲,飘飖然已矣。
──右河口山登高。
昔闻阳台名,今上阳台路。
我因兴古怀,驱车暂停驻。
余基尚突兀,云雨自朝暮。
哀猿失故声,野色剩孤树。
当时襄王梦,曾与神女遇。
幽冥事莫测,万载谁能悟。
平原亘千里,巫山渺何处。
凄凉宋公子,深情见遗赋。
──右阳台。
客程不论远,所愁在阴晦。
恶风满川来,雨势晚逾倍。
船争急流上,寸进还尺退。
枯葭夹崩沙,路转百数汇。
飒飒孤篷外,琅琅万珠碎。
篙师左右呼,坐客默与对。
去心虽云迫,前途苦茫昧。
德星无复睹,洗耳亦何在?有怀仰高风,令人发深慨。
──右颍川。
前登盘子城,山隘势欲逼。
路回土峭绝,傍夹千仞壁。
石状如矩斫,巨细总方直。
无泉土脉死,草木尽改色。
高巅有堡障,重门闭重棘。
阴惨行人险,恶意叵易测。
信知狐鼠辈,得在此中匿。
我生好壮观,努力更攀陟。
立久日将晡,浮云渺乡国。
──右盘子城。
峰回抱深壑,下视天凿井。
昔人建重关,扼险备边警。
键钥久已绝,垣石尚森整。
峨峨尼父祠,门掩众山静。
曾闻此回辙,无复过斯境。
询知乡老言,此事古未省。
余氓数家在,破屋暮烟冷。
我行力稍疲,景物不暇领。
且为投宿来,惊风夜愁永。
──右天井关。
盘盘羊肠阪,路如羊肠曲。
盘曲不足论,峻陡苦踯躅。
上无树可援,下有石乱蹙。
一步一嗟吁,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
少时徒耳闻,今日亲在目。
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
──右羊肠阪。
陆行渴怀抱,今渡沁河水。
奔腾走百滩,声远闻数里。
我来坐其涯,肩担欣暂弛。
不意山坞间,偶得见清泚。
连朝尘沙目,豁尔净如洗。
虽云倦行力,对此亦足喜。
南风吹青蒲,白鸥忽飞起。
──右渡沁。
一水随山根,宛转流出迥。
滩声绕县门,孤城数家静。
风土殊可怪,十人五生癭。
土屋响牛铎,壁满残日影。
行迟欲问宿,连户皆莫肯。
亭长独见留,半榻亦多幸。
呼童此晚炊,粝饭谷带颖。
野蔌不可得,敢望肉与饼。
途行乃至此,俭素当自省。
──右沁水县。
巍巍太阴山,厓壁拔崭峭。
积水嵌层墟,凛若太古造。
冻深草木坚,僵立势难挠。
高寒横障空,阳景未尝到。
邻有羲和墓,欲问莫可吊。
如何于此地,独不被临照。
至今山中乌,无性识晴昊。
聊为志其事,因之发长啸。
──右太阴山。
土谷既深入,高山复巑岏。
微径才百尺,下转十八盘。
俯临涧壑险,势陡不可看。
乱石斗磊砢,置足恐不安。
长镵那可托,藤蔓无由攀。
寸步每千虑,举动如蹒跚。
心胆掉欲碎,毛发亦为寒。
战兢尚未足,何暇发慨叹。
平生行路心,此日方知难。
──右十八盘。
空山两高冢,娲皇此中葬。
焦土积层褵,势助殿阁壮。
大哉补天手,功出千古上。
至今炼余石,火气夜犹放。
轰雷常祓护,烈风日掀荡。
阴林惨可畏,怪木高数丈。
百鸟飞绕枝,欲止不敢向。
地灵气所钟,祭祷土人仰。
经过谒祠下,幸获拜神像。
──右女娲墓。
霍山古北镇,势尊出群麓。
山深异风景,春尽树未绿。
居人苦多寒,凿土为住屋。
屋顶土元厚,亦种麻与菽。
乃知此方民,犹有上古俗。
我欲拜其庙,日斜去程促。
窑烟敛暝色,牛羊半归牧。
征徒多险巇,村馆早寻宿。
──右霍山。
徐贲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539篇诗文

猜您喜欢
巫山高,高以大;淮水深,难以逝。
巫山¹高,高以大²;淮水³深,难以逝
译文:巫山高高眼望穿,又高又大行路难。淮水深深不见底,身无双翼难回还。
注释:¹巫山:在四川、湖北两省交界边境。²高以大:高而且大。以,连词,相当于“且”。³淮水:即淮河,源出于河南桐柏山,流经豫、皖等省至江苏入洪泽湖。⁴逝:速。这句说水深且流急。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
我欲东归,害梁不为¹
译文:含辛吞悲想东归,为何夙愿总成灰?
注释:¹害梁不为:害:通曷,作“何’’解。梁:桥。这句说,为何桥也不架?
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
我集无高曳(yè)¹,水何汤(shāng)²回回³
译文:我想渡水无舟楫,为什么水势浩荡波涛急。
注释:¹我集无高曳:集:济。高曳:当作篙枻。篙,撑船用的竹篙;枻,船桨。²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³回回:水流回旋的样子。旧本何下有“梁’’字,疑为衍文,或为深的讹字,今删。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临水远望,泣下沾衣。
译文:临水远望家乡地,伤心的泪儿湿衣襟。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
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¹
译文:远方游子心思归,一腔怨苦无法提!
注释:¹何:奈何。

  这是一首游子怀乡的诗。怀乡而欲归不得,阻山隔水,于是感极下涕。

  诗中有一个矛盾,就是将“巫山”和“淮水”同地并称。闻一多《乐府诗笺》说:“《南部新书》庚:‘濠州西有高唐(原误塘,从《封氏闻见记》、《诗话总龟》改)馆,附近淮水。’案此与夔蜀之高唐馆同名,以地名迁徙之例推之,疑濠西淮水附近之高唐馆,其所在之山亦名巫山。此诗巫山淮水并称,即濠西之巫山也。”也可以不必拘泥字面,泛指山高水长。

  诗的前四句写山高水深。山是巫山,水是淮水,写水深山高的同时,交待了诗人所在的地域,与下文“欲东归”相照应。山不独高,而且广大,着力写道路险阻。写水,强调其深,因为深,难以渡过。“山高”与“水深”相对应,山高是虚写,用作水深的陪衬,对水深有加重和渲染的作用,呈现出难以逾越的意念。这四句为全篇作铺垫,或者叫“造势”。

  “我欲东归”到“泣下沾衣”六句开始集中写水。从“我欲东归”一句,可知诗人的家乡在淮水下游,他要归家,必须走水路。在他产生“欲东归”的想法的同时,残酷的现实便像特写镜头一般推到他眼前,他不禁惊叫:“害梁不为?”原来这淮水没有桥梁。他被当头浇下一盆冷水。然而,诗人心中尚存一丝希望,就又想:我何不乘船归去?可是,船呢?“我集无高曳,水何汤汤回回”二句含着悲和怨。上一句是悲伤的自语;下一句则衔怨于淮水:你为什么老是那样“汤汤回回”地奔流不息,莫不是有意跟我作对!这是一种绝望的心情。过河没有桥,渡水没有船,满心希望全化作泡影。无奈之时,诗人只有“临水远望”:水天的尽头,有他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此时可望而不可即。他内心激动极了,像涨起很高的潮水,无法平静下去;终于两行热泪涌出眼眶,潮水冲出了闸门。

  最后两句:“远道之人心思归,谓之何!”扣住怀乡思归的主题。但其作用不仅止于此。上面六句都是具体写思归,这两句则在于提高感情的强度,犹如一支乐曲用高八度的复唱作煞尾;正因为如此,“谓之何”三字是那样铿锵有力。

  这是一篇杂言诗,其中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各类句式。开头四个三字句,两两对仗,一气连作,表现山高水深,气势逼人。再用两个四字句将节奏放缓,跟着一个五字句,一个六字句,这同诗的感情变化起伏相一致。下面又是两个四字句,语势再度趋于平缓。接下一个七字句,陡起波澜,紧逼出一个顿挫有力的三字句,全诗嘎然而止。感情的抒发如直接从诗人胸中流出,略无掩饰,显得朴实深厚。字句上绝无半点斧凿痕迹;不见用力,却字字有斤两。所有这些,形成这首诗古朴真挚的风格。

  在汉乐府中,游子怀乡、欲归无因已成为一类歌辞的母题。如《悲歌》中有四句作:“欲归家无人,欲渡河无船。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又有一篇《古歌》说:“离家日以远,衣带日以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这些诗句,与此篇似乎有某种联系。

参考资料:
1、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70-72页
有饛簋飧,有捄棘匕。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眷言顾之,潸焉出涕。
有饛(méng)¹(guǐ)²(sūn)³,有捄(jiù)(jí)。周道如砥(dǐ),其直如矢(shǐ)。君子所履(lǚ),小人所视。眷(juàn)顾之,潸(shān)¹⁰焉出涕。
译文:农家圆簋里虽然盛满熟食,上面却插着棘枝做的弯匙。通京大道如磨刀石般平坦,又好像射出的箭一样笔直。王公贵族们可以漫步其上,草民百姓只能两眼空注视。我悲愤满怀回顾起这些事,情不自禁潸然泪下衣衫湿。
注释:¹饛:食物满器貌。²簋:古代一种圆口、圈足、有盖、有座的食器,青铜制或陶制,供统治阶级的人使用。³飧:熟食,晚饭。⁴捄:曲而长貌。⁵棘匕:酸枣木做的勺匙。⁶周道:大路。⁷砥:磨刀石,用以形容道路平坦。⁸君子:统治阶级的人,与下句的“小人“相对。小人指被统治的民众。⁹睠言:同“睠然”,眷恋回顾貌。¹⁰潸:流泪貌。
小东大东,杼柚其空。纠纠葛屦,可以履霜。佻佻公子,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小东大东¹,杼(zhù)(zhóu)²其空。纠纠³葛屦(jù),可以履霜。佻(tiāo)公子,行彼周行(háng)。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译文:远离京都的东方大国小邦,织机上的梭子已经空荡荡。小民穿葛鞋用粗麻线捆绑,无奈何只好赤脚踩踏寒霜。相反那些轻佻的公子哥们,大摇大摆走在宽阔大路上。他们大喇喇地来来又往往,那无耻模样让我痛心断肠。
注释:¹小东大东:西周时代以镐京为中心,统称东方各诸侯国为东国,以远近分,近者为小东,远者为大东。²杼柚:杼,织机之梭;柚,同“轴”,织机之大轴;合称指织布机。³纠纠:缠结貌。⁴葛屦:葛,葛草,茎皮可制葛布。⁵可:通“何”(用俞樾说)。⁶屦,鞋。⁷佻佻:豫逸轻狂貌。⁸周行:同“周道”。行,道路。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契契寤叹,哀我惮人。薪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有冽氿(guǐ)¹,无浸获薪²。契契³寤叹,哀我惮(dàn)人。薪(xīn)是获薪,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译文:山泉侧出且又是寒冷彻骨,千万不要浸湿刚砍的柴薪。我夜梦忧心醒来轻轻叹息,暗自哀怜我本多病劳苦人。伐下这些长长短短的柴薪,还可以装上车往家里搬运。暗自哀怜我本多病劳苦人,也该得片刻休养以安我身。
注释:¹氿泉:泉流受阻溢而自旁侧流出的泉水,狭而长。²获薪:砍下的薪柴。³契契:忧结貌。⁴寤叹:不寐而叹。⁵惮:同“瘅”,疲苦成病。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是裘。私人之子,百僚是试。
东人之子,职劳¹不来²。西人³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熊罴(pí)是裘(qiú)。私人之子,百僚⁷是试。
译文:东方大邦小国国的臣民啊,一味受累没有人前来慰抚。西部诸侯国的王公贵族啊,个个穿着鲜艳华贵的衣服。就是那些摆渡为生的舟子,人五人六地披着熊罴裘服。甚至家奴的儿子,有不少也当官作吏。
注释:¹职劳:从事劳役。²来:“勑”的借字,慰勉。或为“赉”的借字,赏赐。均通。³西人:周人。⁴舟人:郑笺:“舟,当作周。”一说为舟楫之人,周人中之低贱者。⁵熊罴是裘:用熊皮、马熊皮为料制的皮袍。一说,郑笺谓“裘当作求”,这句意即狩猎求取熊罴。二说均通。⁶私人:家奴。⁷百僚:犹云百隶、百仆。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¹。鞙(juān)²佩璲(suì)³,不以其长。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qí)彼织女,终日七襄。
译文:东方国民也许以为是美酒,西部贵族并不以为是甜浆。送给东方国民是玲珑玉佩,西部贵族并不以为是珍藏。仰望那高天上灿烂的银河,如同明镜似的熠熠闪毫光。只见那三足鼎立的织女星,整日整夜七次移位运转忙。
注释:¹浆:米浆。²鞙鞙:形容玉圆(或长)之貌。³璲:贵族佩带上镶的宝玉。⁴不以其长:以,因。长,善。郑笺:“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所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⁵汉:银河。⁶监:同“鉴”,照。⁷跂:同“歧”,分叉状。⁸织女:三星组成的星座名,呈三角形,位于银河北侧。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天毕,载施之行。
虽则七襄¹,不成报章²。睆(huàn)³彼牵牛,不以服箱。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捄(jiù)天毕,载施之行。
译文:虽然一天一夜七移运转忙,终归不能织成美丽的文章。再看那颗明亮亮的牵牛星,也不能像人间真牛拉车厢。无论是东部天空的启明星,西部天空的长庚星闪闪亮,还是如筚的天毕星弯又长,歪歪斜斜地忝列在银河旁。
注释:¹七襄:七次移易位置。古人一天分十二时辰,白日分卯时至酉时共七个时辰,织女星座每一个时辰移动一次。²报章:报,复,指织机的梭子引线往复织作;章,经纬纹理。不成报章,即织不成布帛。³睆:明亮的样子。⁴牵牛:三颗星组成的星座名,又名河鼓星,俗名牛郎星,在银河南侧。⁵服箱:驾车运载。服,负载;箱,车斗。⁶启明、长庚:金星(又名太白星)晨在东方,叫启明,夕在西方,叫长庚。⁷天毕:毕星,八星组成的星座,状如捕兔的毕网,网小而柄长,手持之捕兔。⁸施:张。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维南有箕,载翕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维南有箕(jī)¹,不可以簸(bǒ)扬。维北有斗²,不可以挹(yì)³酒浆。维南有箕,载翕(xī)其舌。维北有斗,西柄之揭
译文:南部天空虽然箕星在发光,并不能扬去谷物中的糠粃杂物。北部天空虽然斗星闪闪亮,并不能像斗子用来酌酒浆。南部天空虽然箕星在发光,也只是吞吐着长舌长又长。北部天空虽然斗星闪闪亮,宛如自西高举长柄舀东方。
注释:¹箕:俗称簸箕星,四星联成的星座,形如簸箕,距离较远的两星之间是箕口。²斗:南斗星座,位置在箕星之北。³挹:舀。⁴翕:吸引。翕其舌,吸着舌头。箕星底狭口大,好像向内吸舌若吞噬之状。⁵西柄之揭:南斗星座呈斗形有柄,天体运行,其柄常在西方。揭,举起。这句形容西方执柄举向东方。

  这是一篇长诗。全诗结构严密,层次清晰,前后呼应。通篇运用对比和暗喻,由现实的人间,而虚幻的星空,展开东方人民遭受沉痛压榨的困苦图景和诗人忧愤抗争的激情。思路递进而奇崛,意蕴丰富而深厚。

  首章写“食”。由“有饛簋飧”联想到与如砥如矢的周道的关系。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境遇,抒写了诗人的悲伤。

  二章写“衣”。姚际恒《诗经通论》曰:“杼柚其空,惟此一语实写正旨。”织布机上的布帛全被征敛一空,寒霜上小民穿着破草鞋,而公子们还在经过那吸血管似的周道来榨取。这样的揭露相当深刻。

  三章写劳役。以薪柴为喻,通过烧柴不能水浸,隐喻疲病的人民应该休养生息。严粲《诗缉》解曰:“获薪以供爨,必曝而干之,然后可用,若浸之寒冽之泉,则湿腐而不可爨矣;喻民当抚恤之,然后可用,若困之以暴虐之政,则劳悴而不能胜矣。”

  四章写待遇不公平。“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而“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连周人中身份低贱的也“熊罴是裘”,家奴的子弟都“百僚是试”。通过这样典型的形象对照,反映了西周统治者与被征服的东方人民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悬殊。

  五章是全诗前后的过渡,前半继续写不公平的社会现象,郑笺云:“佩之鞙鞙然,居其官职,非其才之长也。徒美其佩而无其德,刺其素餐。”下半就自然地把视野转向上天,姚际恒《诗经通论》曰:“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此二句不必有义。盖是时方中夜,仰天感叹,适见天河烂然有光,即所见以抒写其悲哀也。”下面两句也是仰天所视有感,“跂其织女,终日七襄”,正是呼应二章的“杼柚其空”,并引出下章的“不成报章”。这一章承前启后,过渡自然。

  六章面向灿灿星空驰骋想像。诗人怨织女织不成布帛,怨牵牛不能拉车运输,朝启明,夕长庚,有名无实,讥笑毕星在大路上张网,徒劳无功。整个运转的天体都不能为小民解决困苦。

  七章对星座的意象描写更深一层。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分析道:“下四句与上四句虽同言箕斗,自分两义。上刺虚位,下刺敛民也。”簸箕星不能簸米扬糠,南斗星不能舀酒浆,都是徒具虚名,而且簸箕星张开大口,吐着长舌,斗星由西举柄向东。如欧阳修《诗本义》所释:“箕斗非徒不可用而已,箕张其舌,反若有所噬;斗西其柄,反若有所挹取于东。”这样的“怨天”,正是怨现实,揭露所谓“天”是为周王朝服务压榨东方小民的。这个结尾更深化了主题。

  象征、隐喻、鲜明的对比、丰富而奇幻的想像交错运用,是此诗艺术手法的特色。吴闿生《诗义会通》中说的“俶诡奇幻”,就是驰骋无羁的想像,奇特的比喻,创造丰富的奇崛的形象,从人间飞到星空,又从星空飞到人间,把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相结合,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想像融合为有机的整体。吴氏说的“开辞赋之先声”,正是指出这种艺术手法对屈原赋的深刻影响。

参考资料: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431-436

dōng

míng xiānqín 

yǒuméngguǐsūn yǒujiù zhōudào zhíshǐ jūnsuǒ xiǎorénsuǒshì juànyánzhī shānyānchū 

xiǎodōngdōng zhùzhóukōng jiūjiū shuāng tiāotiāogōng hángzhōuháng wǎnglái shǐ使xīnjiù 

yǒulièguǐ氿quán jìnhuòxīn tàn āidànrén xīnshìhuòxīn shàngzài āidànrén  

dōngrénzhī zhíláochì 西rénzhī càncàn zhōurénzhī xióngshìqiú rénzhī bǎiliáoshìshì 

huòjiǔ jiāng juānjuānpèisuì cháng wéitiānyǒuhàn jiànyǒuguāng zhī zhōngxiāng 

suīxiāng chéngbàozhāng huǎnqiānniú xiāng dōngyǒumíng 西yǒuchánggēng yǒujiùtiān zàishīzhīháng 

wéinányǒu yáng wéiběiyǒudǒu jiǔjiāng wéinányǒu zàishé wéiběiyǒudǒu 西bǐngzhījiē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李侯¹有佳句²,往往似阴铿(kēng)³
译文:李白往往写出很美妙的诗文,写的就像阴铿那样好。
注释:¹李侯:指李白。²佳句:指诗文中精彩的语句,借指美妙的诗文。³阴铿:南朝文学家,字子坚,官至陈晋陵太守、员外散骑常侍,长于五言诗,声律上已接近唐律诗,为杜甫所称赞。
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余亦东蒙客¹,怜²君如弟兄。
译文:我也算得上是鲁郡的隐士,喜爱他就像对待自家弟兄。
注释:¹东蒙客:泛指处士、隐士。东蒙,此指鲁郡(今山东兖州)一带。²怜:喜爱。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醉眠秋共被¹,携手日²同行。
译文:喝醉后可以同盖被子睡觉,白天就结伴携手一起游玩。
注释:¹共被:同被而寝,谓亲如兄弟。²日:一作“月”。
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更想幽期¹处,还寻北郭生²
译文:想到我们还有个隐逸的期约,便一同去寻访城北郭先生。
注释:¹幽期:隐逸之期约。²北郭生:“北郭先生”的省称,借指隐士。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
入门高兴¹发,侍立小童²清。
译文:进门后就产生高雅的兴致,年幼的小童也让人感到清雅。
注释:¹高兴:高雅的兴致。²小童:年幼的男仆。《杜臆》:见小童之清俊,便知主人不俗。
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落景(yǐng)¹闻寒杵(chǔ)²,屯云³对古城。
译文:一直到夕阳西下寒杵声起,晚云笼罩古城还不想告辞离开。
注释:¹落景:夕阳。景,同“影”。²寒杵:寒秋时的杵声。³屯云:积聚的云气。
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
向来吟橘颂¹,谁²与讨莼(chún)(gēng)³
译文:就如《橘颂》中的高品格之人,谁会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
注释:¹橘颂:《楚辞·九章》篇名,战国楚人屈原作。²谁:一作“惟”。³莼羹:用蓴菜烹制的羹。
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不愿论簪(zān)(hù)¹,悠悠²沧海情³
译文:我们不想讨论仕途的事情,而安闲沐浴于纯真的友情之中。
注释:¹簪笏: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²悠悠:安闲貌。³沧海情:谓无复簪笏之愿,而欲寄情江海,亦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之意。

  此诗先写作者与李白的深厚交情,再叙与李白一同寻访范十隐居,后写在范居处即席朗诵屈原的《橘颂》,席上三个人因此在各自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表达了朋友之间心神相连的感情。全诗有对真挚友情的珍惜,有心志共鸣的融洽,有生命志向茫茫无归的惆怅,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

  全诗可分三部分。

  开头六句为第一部分,叙写作者对待李白的交情。两人共被同行,亲如弟兄。“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可见作者是应约来此欢聚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见来此已是秋天,更见二人情谊之深。

  中间六句为第二段,叙述两人同寻范十隐居。“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两句,叙途中之事。“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两句,写造访范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两句,写他们留连至晚。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写吟《橘颂》,对隐居而思物外之游。

  虽然诗中有对李白的赞叹,但更多的是描出了友情的几幅简约入微的素描。“秋共被”“日同行”“寻北郭”“入门高兴发”“屯云对古城”“悠悠沧海情”,夜晚,白天,出城,入归,望天,问海,这种感情里,兄弟之情,心神相连,生生都是不会轻易断绝的。

  刘辰翁以为“入门高兴发,侍立小重清”两句不可解,金陵生撰文认为此即曹洞宗所谓“不犯正位”,言小童清,则主人之清雅脱俗固不难想见。“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两句,朱彝尊谓“‘谁’字疑当作‘惟’字谓得”。金陵生据诗意认为当以“谁”为长。此联是正反两面言之,上句谓范十隐居自是为全其志节,如《橘颂》所咏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者;下句反诘,谁欲贪恋故乡风物之美呢?若作“惟”则与结联“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表意重复。

  这首诗写寻范居士仅数句,格调高古,兴致飘逸,情境清妙,确乎难能可贵。若论叙事的真实、细节的生动、形象的传神、语言的幽默,却不及李白同时的作品《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参考资料:
1、 陈贻焮.杜甫评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83-85
2、 金陵生.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一解.文学遗产,2002(03)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空山不见人,但¹闻人语响。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注释:鹿柴(zhài):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柴:通“寨”、“砦”,用树木围成的栅栏。¹但:只。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返景(jǐng,旧时读yǐng)¹入深林,复²照青苔上。
译文:落日的余光映入了深林,又照在幽暗处的青苔上。
注释:¹返景:日光。一说“返景”中的“景”字同‘影’。意思是太阳将落时通过云彩反射的阳光。²复:又。

  第一句“空山不见人”,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王维特别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里,它所表现的境界却有区别。“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表现雨后秋山的空明洁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而“空山不见人”,则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泠。由于杳无人迹,这并不真空的山在诗人的感觉中显得空廓虚无,宛如太古之境。“不见人”,把“空山”的意蕴具体化了。

  如果只读第一句,读者可能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但闻”二字颇可玩味。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非一片静默死寂。啾啾鸟语,唧唧虫鸣,瑟瑟风声,潺潺水响,相互交织,大自然的声音其实是非常丰富多彩的。然而此刻,这一切都杳无声息,只是偶尔传来一阵人语声,却看不到人影(由于山深林密)。这“人语响”,似乎是破“寂”的,实际上是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空谷传音,愈见空谷之空;空山人语,愈见空山之寂。人语响过,空山复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而且由于刚才那一阵人语响,这时的空寂感就更加突出。

  三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中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深林,本来就幽暗,林间树下的青苔,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寂静与幽暗,虽分别诉之于听觉与视觉,但它们在人们总的印象中,却常属于一类,因此幽与静往往连类而及。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这两句却特意写返景射入深林,照映的青苔上。读者猛然一看,会觉得这一抹斜晖,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青苔带来一丝暖意,或者说给整个深林带来一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无论就作者的主观意图或作品的客观效果来看,都恰与此相反。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影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轾之分。但静而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同样写到“空山”,同样侧重于表现静美,《山居秋暝》色调明朗,在幽静的基调上浮动着安恬的气息,蕴含着活泼的生机;《鸟鸣涧》虽极写春山的静谧,但整个意境并不幽冷空寂,素月的清辉、桂花的芬芳、山鸟的啼鸣,都带有春的气息和夜的安恬;而《鹿柴》则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尽管还不至于幽森枯寂。

  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少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鹿zhài

wángwéi tángdài 

kōngshānjiànrén dànwénrénxiǎng 
fǎnjǐngshēnlín zhàoqīngtáishàng 

卧来扶不起,唯向主人嘶。
卧来扶不起,唯¹向主人嘶(sī)²
译文:老马卧下后就不能站起来了,只能向主人发出一声声的嘶叫。
注释:¹唯:只有。²嘶:马叫。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惆怅东郊道,秋来雨作泥。
译文:最让它惆怅的是东郊的道路,下过秋雨后都变成了稀泥。

lǎo--yáo

láiwéixiàngzhǔrén

chóuchàngdōngjiāodàoqiūláizuò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