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
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拟浮生如瞬息。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
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
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
留取秾红伴醉吟,莫教少女来吹扫。

huāsānshǒu--zhāng

qiānzhīwànzhīzhànchūnkāitóngxiázhehóngchéngduī

jiàoxiánchóuyīnqínduìěrzhuójīnbēi

lǎopāipánkōngzhǔnshēngshùn

āpántáoxiāngwèihànhuángzàngqiūshān

cháokāiluòjiānrénlǎorénwèibàodōngjūndào

liúnónghóngbànzuìyínjiàoshǎoláichuīsǎo

张碧

张碧

张碧,字太碧,唐末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屡举进士不第,寄情诗酒,慕李太白之高致,其诗风受李白、李贺、贯休影响较深。擅长古风,多抨击黑暗现实,同情人民疾苦,有《张碧歌诗集》一卷。其子张瀛,亦擅诗,事五代南汉,官至曹郎。旧说张碧为唐德宗贞元中人,孟郊推重其诗,当误。 参陈尚君《张碧生活时代考》(载《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另参《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第223页。 ▶ 18篇诗文

猜您喜欢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cén)公相门子¹,雅望归安石²
译文:岑公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
注释:征君:隐居不应朝廷征聘的人。¹相门子:征君盖与诗人岑参同族,故云。²安石:东晋谢安,字安石。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奕世¹皆夔(kuí)²,中台竟三拆³
译文:世代都有腾飞的巨龙,中台级别的就有三人。
注释:¹奕世:累世。²夔龙:传说舜时的两位贤臣。中台:星名,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古谓三公上应三台。³拆:通“坼”,分开,裂开。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至人达机兆(zhào)¹,高揖(yī)²九州伯³
译文:至人发达自有先兆,举手高揖九州伯,却不愿意为臣。
注释:¹机兆:事机的先兆。²揖:揖而不拜。³九州伯:九州之长官。句指隐而不仕。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译文:无可奈何在天地直间,成为隐沦客。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贵道能全真,潜辉¹卧幽邻²
译文:大道贵在深得全真,飞龙有时也潜辉幽卧。
注释:¹潜辉:藏辉。²邻:全诗校:“一作鳞。”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探元¹入窅(yǎo)默,观化游无垠(yín)²
译文:不妨趁此时探讨宇宙人生奥秘,观化神游在无垠的宇宙之中。
注释:¹元:同“玄”。窅默:幽深难测。²无垠:无形状之貌。

  李白被赶出长安,心情无限激愤和失望。但又看不见别的出路,因而也更加苦闷。在这首送岑征君归隐的诗里,这激愤、失望,苦闷的心情一齐迸发出来,化为对唐玄宗统治集团的控诉和同黑暗政治现实决裂的誓言。

  第一部分(1~4句)是写岑征君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以腾飞的巨龙比喻岑征君卓越的才能,充分体现了他创作方法上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5~12句)是写送别岑征君当时的情景和想象岑征君归隐鸣皋山的原因。诗中写岑征君有卓越的才能,但竟不容于世,反衬了现实的黑暗。征君归隐鸣皋山虽是无可奈何之举,但隐居生活非常的幽深凄清、恬淡纯净,同权贵专权,尔虞我诈的黑暗现实对立的。无论是送别的情景,还是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又都表现了诗人极为苦闷的心情。

  第三部分(13~20句),诗中描述的君主是封建时代谦恭下士的帝王的典范;而贤士又都是性格傲岸、蔑视权贵的典型。李白在诗中徵引这些古人的典故,用意无非是两个,一是提出一种理想化的君臣关系,借以批评唐玄宗的“轻士”;二是表明自己平交帝王的态度,决不以牺牲人格来换取功名。李白的这种追求人格价值的理想,产生在盛唐政治开明的社会历史土壤中,受到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的培养和滋育,代表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富有人格价值、值得布衣寒士骄傲的人生追求。

  到了第四部分(21~24句),诗人则把满腔激愤,失望和苦闷的心情,写成了痛快淋漓的揭露与斥责。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统治下,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贤才受辱的黑暗政治。诗人表示,再也不能在这个黑暗的现实里呆下去了。这里,他又是用否定一切现实生活,以消极归隐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反抗的,当然反映了他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参考资料:
1、 张福庆.试论李白诗歌悲剧性的特殊审美涵义:北京外交学院中文系,2001-05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月华收¹,云淡霜天曙(shǔ)。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é)执手送临歧²,此(yà)³开朱户。千娇面、盈盈伫(zhù)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译文:月亮已收起了光华,云淡淡的,地上有霜。天色已黎明。将远行西去的人,此时心情最苦。美人儿紧握着我的手,为了送我上分别的岔路,她把朱红的大门轧轧地打开。千娇百媚的脸庞、婀娜轻盈的身姿,她久久地站着,没有话,只流泪。我肠都要痛断了,又怎么忍心回头再看她一眼呢?
注释:¹月华收:指月亮落下,天气将晓。²临歧:岔路口。此指临别。³此此:象声词,门轴转动的声音。⁴争忍:怎忍。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一叶兰舟,便恁(nèn)急桨凌波去。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¹,但饮恨,脉脉²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译文:我乘坐的一叶扁舟,便如此急急地随着水波去了。船家急于赶路,不体会分离者的心情,哪里知道离别的心绪会万般千种地袭来心头!我只得心怀怨恨,含情脉脉,这满腹的话又能对谁去说呢?待到我再回过头去时,重城已看不到了。寒飕飕的秋江上,唯见天外隐隐约约地有两三株烟蒙蒙的远树而已。
注释:¹方寸:指心绪,心情。²脉脉:含情貌。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开门有“此此”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cǎiliánlìng ·yuèhuáshōu

liǔyǒng sòngdài 

yuèhuáshōu yúndànshuāngtiānshǔ 西zhēng shíqíng cuìézhíshǒusònglín kāizhū qiānjiāomiàn yíngyíngzhù yányǒulèi duànchángzhēngrěnhuí 
lánzhōu biàn便nènjiǎnglíng tānxíng zhī wànbānfāngcùn dànyǐnhèn tóngshuí gènghuíshǒu chóngchéngjiàn hánjiāngtiānwài yǐnyǐnliǎngsānyānshù 
交趾殊风候,寒迟暖复催。
交趾(zhǐ)¹殊风候²,寒迟暖复催³
译文:岭南的气候真特殊,严寒来得迟,暖风又常吹。
注释:¹交趾: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广东、广西的大部和越南的北部、中部。该诗中指越南北部。²风候:即风物气候。³催:催促。
仲冬山果熟,正月野花开。
仲冬¹山果熟,正月²野花开。
译文:山果冬天熟,野花正月开。
注释:¹仲冬:即农历十一月,为冬季的第二个月。²正月:农历一月。
积雨生昏雾,轻霜下震雷。
积雨¹生昏雾,轻霜²下震雷³
译文:雨天生雾气,霜天会打雷。
注释:¹积雨:连续下雨;积存的雨水。²轻霜:薄霜。³震雷:响雷,霹雳。
故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
故乡逾(yú)¹万里,客思倍从来²
译文:故乡远在万里外,这特殊的气候使我的乡愁更加倍。
注释:¹逾:超出;越过。²从来:由来,历来,向来,往常。

  首联中“交趾”一词点题,交代了羁旅的地点是古代的交趾。这“交趾’’的名称首先就给人一个奇异的印象。相传这里的人因脚趾长得不同一般,所以才称为交趾人的,地便是因人而得名。然而使诗人惊叹的却是这里的“特殊风候”。安南与中原大不相同的是风物气候,这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真切感受。次句“寒迟暖复催”,紧承起句高度概括出安南的气候特点,寒冷的季节晚而短暂,温暖的季节早而久长。

  颔联着重写景物,上句“仲冬山果熟”,描绘高寒山区在仲冬时节果实累累,仿佛中原的秋天一样。这对北国人来说实在新鲜。这也是对首联中“寒迟”的进一步具体化描写。下句“正月野花开”,写的是新春正月山花烂漫,可见气候非常温和,如同中原夏季,这是对上联中“暖复催”的进一步具体描绘。

  颈联着重描叙天气,“积雨生昏雾”,是写安南经常长时间阴雨不断,一到夏秋便成雨季,积水不干,雾气濛濛的。“轻霜下震雷”,指在冬天里仍然雷声震震。轻霜,即薄霜,说明安南只有冬日最冷时才有薄霜,这与北方深秋便下霜的情况不同。这些现象在一般中原人看来都是不可能的。

  诗人在这颔联和颈联里,描绘了山果、野花、积雨、昏雾、震雷,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凡事物,仅用了仲冬、正月、熟、开、生、下等几个时令词和动词,加以精巧的组合,就造成了奇妙的意境,表现了四时不同的景色和气象,把交趾的“殊风候”毕现在笔端。这是诗人近一年来流寓安南生活体验的形象总结和意绪的流露,有惊奇、有兴奋、有赞美、有惆怅。面对这一派十足的异域风光,诗人自然又会触目伤怀。

  尾联照应题目直抒羁旅之情,“家乡逾万里,客思倍从来。”“逾万里”是渲染其远,并非指实写。安南距中原实际上只有五六千里路,在古代交通不便,也是数月的行程,与家人难通音讯,所以作客的愁思胜于往常。诗人多年宦游他乡,贬谪也不止这一次,“客思”原是经常有的,但都比不上这次流寓安南时深重。这不仅仅是路程遥远的缘故,也暗寓有对这次的“严谴”怀有极大的愤懑。

  该诗中诗人的语言通俗,明白如话,不以故饰,不事雕凿,风格朴实自然。在诗中诗人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仅仅抓住典型环境中几种富有代表性的事物,稍加点染描绘,便意象翩跹,情趣盎然,显得笔法精炼。

参考资料:
1、 赵建莉.初唐诗歌赏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09月第1版:164
2、 林力,肖剑主编.唐诗鉴赏大典 (上、中、下册):长征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121

ānnán--shěnyán

jiāozhǐshūfēnghòuhánchínuǎncuī

zhòngdōngshānguǒshúzhèngyuèhuākāi

shēnghūnqīngshuāngxiàzhènléi

xiāngwànbèicónglái

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月沉时一般孤零。
人初静,月正明。纱(shā)窗外玉梅¹斜映。梅花笑人偏弄影²,月沉时一般孤零(líng)
译文:人刚刚静下来,月色正是明亮的时候。白梅花枝斑驳地斜映在纱窗上。梅花偏偏弄影戏笑人,夜深了月亮沉落,庭院里一样凄凉孤零的景象。
注释:¹玉梅:白梅。²弄影:化用宋张先《天仙子》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句意。

  马致远写了二十多首“落梅风(寿阳曲)”重头小令,内容都是言情,都写得情韵绕梁。这支小令是其中之一。

  这支曲子写一个独守空房的年轻女子的哀诉,放在诗歌中,便可加上“闺怨”的标题。散曲与杂剧不同,往往不需要“自报家门”,便可从曲文的情调和构思中来判断出主人公的身份与处境,这也是这首小令饶有兴味的一个方面。

  “月堕霜飞,隔窗疏瘦,微见横枝”(宋杨补之《柳梢青·梅》)、“寻常一样窗间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都说明了梅月映窗特有的动人效果。此曲的起首三句,不动声色,也描绘了月明人静时的这样一幅优美的画面。然而,小令的女主人公却别有怀抱,窗前的梅影不仅未使她愉悦,反而使她感到一种遭受嘲弄的意味。曲末的两句,就造成了这样的转折。

  “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是绝妙的构思。它承接了前文的“玉梅斜映”,利用梅花“弄影”、含笑的芳姿,而挑现出女主人公在长夜中“孤另”的事实。本来人自人,梅自梅,梅花即使不存在媚人的本心,至少也无“笑人”的用意,而作者却故意将两者牵惹在一起,且以此作为女子的愤言,则女主人公的孤零、悲愁,就发扬到了极点。更妙的是女子还对梅花的弄影作了进一层的推断,想到了“月沉时”,那时梅花花影随之隐没,自怜不暇,也就无法再“笑人”了。梅花“孤另”与否,其实与月色毫不相干,作者故作文心,以“痴语”的表现手段,便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女子独守空闺的深怨。全曲五句,“人”、“花”、“月”各重复出现两次,却因作者构思的婉曲,令人不仅无累赘之感,反觉愈转愈妙。小令以五分之三的句子写景作为铺垫,而于末两句力为逆折,拈出题旨,且使前时的月窗梅影由清美转为清凄,举重若轻,可谓扛鼎之笔。以梅喻人、衬人固是诗歌常法,而小令于喻于衬更为曲折奇巧,语淡韵远,确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参考资料:
1、 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luòméifēng··rénchūjìng--zhìyuǎn

rénchūjìngyuèzhèngmíngshāchuāngwàiméixiéyìngméihuāxiàorénpiānnòngyǐngyuèchénshíbānlíng

柳暗清波路。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葡萄涨,人解扁舟欲去。又樯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
柳暗清波路¹。送春归、猛风暴雨,一番新绿。千里潇湘²葡萄³涨,人解扁(piān)舟欲去。又樯(qiáng)燕、留人相语。艇子飞来生尘步,唾花寒、唱我新番句。波似箭,催鸣橹(lǔ)
译文:江边堤路柳树成荫。送别春天,经过暴风骤雨,又是一番新鲜的绿意。碧绿的潇湘水涨,蜿蜒千里,行人解开扁舟想要离去。桅杆旁燕子的叫声,是挽留行人的告白。船艇轻盈飞速地驶来,歌女唱我新词为他送行。江水中的波浪就像箭一样,好像在催着小船上路。
注释:贺新郎:词牌名,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金缕词”、“金缕歌”、“风敲竹”、“贺新凉”等。正体双调一百十六字,上片五十七字,下片五十九字,各十句六仄韵。¹清波路:指江边堤路,又作“凌波路”。²潇湘:潇水、湘水,在湖南零陵合流后,也称潇湘。³葡萄:形容水色碧绿,语出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⁴“又樯燕”句:此句化用杜甫《发潭州》:“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樯:桅杆。⁵“艇子”二句:歌女飞舟来到,唱我新词为之送行。生尘步:形容女子娇美轻盈的步态,语出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番:通“翻”,依旧谱,写新词。唾花寒:行容动听的歌声吐露伤感之情。
黄陵祠下山无数。听湘娥、泠泠曲罢,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棱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幺弦诉。
黄陵祠¹下山无数。听湘娥、泠(líng)泠曲罢²,为谁情苦。行到东吴春已暮,正江阔、潮平稳渡。望金雀、觚(gū)(léng)³翔舞。前度刘郎今重到,问玄都、千树花存否。愁为倩,幺(yāo)诉。
译文:黄陵祠下山峰无数。听那潇湘二妃泠泠的琴音,是在为谁苦情?船到吴地春季已近尾声,正是江面宽阔、水浪平静。我远远望见宫殿檐角,栩栩如生的金凤在上面飞舞。曾经的刘郎重回故地,玄都观的千树桃花是否仍在?满腹离愁,惟凭弦丝倾诉。
注释:¹黄陵祠:即二妃祠。据《水经注·湘水》,帝舜南巡,娥皇、女英二妃从征,溺于湘江。民尊为湘水之神,立祠于江边黄陵山上。山在湖南湘潭县北四十五里处。²听湘娥、泠泠曲罢,屈原《远游》:“使湘灵鼓瑟兮。”泠泠:形容声音清越、悠扬。³金雀觚棱:饰有金凤的殿角飞檐。班固《西都赋》:“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文选》注云:“觚棱,阙角也。角上栖金爵(雀),金爵,凤也。”⁴“前度”二句:语本唐刘禹锡两首桃花诗。据孟棨《本事诗·事感第二》,刘参与永贞革新后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始征还,当春重游玄都观赏桃花,后作《赠看花诸君子》,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之句,诗一出,广传京都。执政者听信诬言,认为刘有怨愤,讥讽朝政。未几,又放外任,出为连州刺史。再过十四年返京,重游玄都观,千树桃花荡然无存,因而再题《再游玄都观》诗:“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里指友人重返京都,兼有问讯京都故人之意。⁵倩:请。⁶幺弦:琵琶的第四根弦,因最细,称幺弦。幺,细小。此借指琵琶。

  这首词的上阙描写送别的场景,雨过水涨,绿柳岸边。虽然燕语笙歌,依依留恋,但流波催棹,故人终将要离去;词的下阙作者的思绪追随友人扁舟,想象着沿岸风景,远行于千里之外。他远远望见都城和宫殿,带去了无限寄思。结韵一笔折回,抒发难舍之情。全词构造情境,有空灵清杳之美;而抒发情感,则婉若游龙之自如。

  词的上阙描写送别情景。起头两韵,点出送别的环境气氛:经过一番狂风暴雨的冲洗之后,春色已归,绿意丰盈,沿江种植的杨柳更是呈现幽暗深绿。这里的柳色是词人即目所见之景,它之所以被浓墨重彩地突出描写,就在于这个场景与离情别绪之间有着早已被确定的因缘,为下文倾诉离愁作好了意象的铺垫和气氛的渲染。

  词的下阙将那被提起又遭到延宕的别情,完全直接地倾泻出来。词人的精神世界里,早已先于东去的行人遨游而去。在他的想像中,小舟经过黄陵山,那里有供奉着娥皇、女英的祠庙,他隐约听到这两位水神曲韵泠冷、曲音幽苦的奏瑟之声,心中惨然不乐。“为谁情苦”,问得十分委婉。这里作者巧妙地借用湘娥的哀婉动人的传说,表达自己内心的哀怨愁苦。这愁苦既包含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伤感,又包含作者对个人身世命运的伤感。舟行迅捷,来到千里之外的东吴已是暮春。在宽阔而无波浪的长江上,行舟安稳地向前驶去。转眼间就到了京城临安,远远地就可以望见京都的宫殿。此处一“望”一“舞”,临安的皇城气象毕见。“前度”一韵,化用前人诗歌典故,暗指他终于回到故地;此处借用刘禹锡再返京师赋诗之典,明写友人返回临安之事,暗示他对国都的怀恋。词人正值壮年,虽雄心依然,但壮志难申,故而愁绪满怀。结韵“愁为倩,么弦诉”,复转回到离愁的主题。

  这首词借为友人的送别,一方面描写对友人的深情挚意,另一方面表达“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抒发个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念之情。此词在写景上采用虚实相辅的手法,既写眼见之实景,又写想见之“虚景”,并且在写景中寓寄作者之情,使得情与景有机地融汇于一体;在抒情上又将各种复杂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既有对友人的关切与惜别之情,又有对个人内心愁苦的抒发与寄托。

参考资料:
1、 毕桂发.《毛泽东评点历代名家词赏析》.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05月第1版:第563页—564页
2、 叶嘉莹主编.《辛弃疾词新释辑评 (上册)》.北京:中国书店,2006年01月第1版:第186页—第188页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