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走出西直门,经过高梁桥,约十余里地,便到了元君祠。继而向北行进,可见一条长达十里的平堤,堤上夹道种着的都是年代久远的柳树,树木高低错落,相互交织掩映。那上百顷的澄湖,一眼望去,烟波浩渺。西山层峦重叠,与湖面波光相映成趣。远远望见功德古刹和玉泉山脚下的亭榭。那红色的大门和绿色的瓦片,青青的树林和苍翠的山峦,互相映发。湖中的菰蒲杂乱生长,水鸥和鹭鸶翩翩飞翔,让人仿佛身临江南水乡的画境之中。
我在金山寺和碧云寺、香山寺住了两夜,这天,骑着一匹驽马回来。我从青龙桥走上平堤,让马随心所欲地走着。这时,晚风正清,湖上的烟雾刚刚升起,那烟岚使人感到其中充满了水气,柳树正在枝繁叶茂之时,我在观赏的同时感到很快乐,几乎不愿离去。
在此之前,我曾约孟旋、子将同游西山,两人都不到,于是我便慨然独往。子将把西湖视为己有,眼界是真够高的,但他稳居七香城中,傲慢地对待我这次旅行,这是为何呢?我把这些写下来寄给在西湖的孟阳等诸位兄长,想博得他们一笑。
注释
西山:今北京西郊群山的总称,是游览胜地,包括玉泉山、灵山、香山、翠微山、卢师山等。
西直门:北京城的西门,城楼于1969年拆除。
高梁桥:在西直门外,因跨高梁河,故名。
可十余里:大约十里。可,大约。
元君祠:在西山妙峰顶,俗称“娘娘庙”。元君,道教对女性成仙者的尊称。
北:向北。
参差:高低不齐的样子。
掩映:或遮或露,时隐时现。一作“晻(yǎn)映”,有明有暗,相互交错。晻,昏暗。
渺然:渺茫不清的样子。
匌匒:重叠的样子。此指西山连绵重叠的山峰。
功德古刹:即功德寺,旧名护圣寺。刹,寺庙。
玉泉:即玉泉山,在北京市西北。以山下有玉泉而得名。山麓有静明园。
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缀发:相互映衬,相互引发。缀,联结。
菰蒲:水生植物。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开淡紫红色小花,夏生新芽,名茭白,秋结实,名菰米,可食用。蒲,水草,可制席。
信宿:连宿两夜。
金山:指万寿山。
碧云:碧云寺,在香山上。其寺金碧辉煌,下有台阶数百级,气势恢宏,明代为京师诸寺之冠。
香山:香山寺,也在香山上。
蹇:跛,行动迟缓。借喻劣马或跛驴。
青龙桥:位于北京颐和园北宫门外,建于元代。
纵辔:放松缰绳由马随意行走。辔,驾驭牲口的嚼子和缰绳。
岚润如滴:山林中的雾气湿润得像要滴水似的。
顾:回首,回顾。
殆:几乎。
去:离开。
孟旋:方应祥,字孟旋,作者友人。
子将:闻启祥,字子将,也是作者友人。
挟:怀在心里。
西湖:指杭州西湖。
顾:反而,却。
七香:本指多种香料的混合,这里喻指都市繁华。
孟阳:邹之峄,字孟阳,明万历间钱塘(今杭州)人。
这篇文章应当是作者第三次赴京会试期间所作。作者原本邀请友人方应祥、闻启祥同游西山,但未能如愿,只好一人独往。面对西山美景,作者怡然陶醉,乐而忘返,即兴写下这篇游记,并作为书信寄给杭州的友人。
这是一篇游记小品,如题所言“小记”,所以篇幅简短。丰富意味全赖精美语言体现,作者深谙此道,所以在遣词用语时将多重意义凝聚于一词一句之中。写游西山途经之地,作者颇吝惜笔墨,只用“出”“过”“至”三个动词,一笔带过,不肯多置一词。写到“折而北,有平堤十里”时,则又详尽铺写。近处的古柳、澄湖、菰蒲、鸥鹭,远处的西山、古刹、亭榭、青林,尽至笔端。作者用“掩映”“渺然”“缀发”“零乱”“翩翻”等一系列富有美感的词语,勾画出一幅充满野趣的江南图画。
作者在描述自己夜宿“金山及碧云、香山”时,使用了“信宿”这个词。虽然“信宿”看起来平淡无奇,但内涵却十分丰富富。东晋文学家袁崧在《宜都记》一文中,说他游宜都时“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可见“信宿”是因为流连不舍,如作者所言“顾而乐之,殆不能去”。“信宿”一词,既述宿两夜之事,又表达出对山水的留恋、崇尚之情。再看作者写昆明湖晚景。“晚风正清,湖烟乍起,岚润如滴,柳娇欲狂”,只四句便绘出一幅清新而又充满生机的图画。“柳娇欲狂”句是这一图画中的主体形象,昆明湖晚景的美色、灵性都蕴含在“娇”与“狂”两个词中。“娇”柔嫩可爱之状,有少女之情韵;“狂”自由随意,无所顾忌之态,有高士之风度。“娇”“狂”二字,既是昆明湖柳色,又是作者内心。作者用拟人笔法写柳态,使物性人化,人性物化,人与柳合二为一,景与情同至相生,令人佩服作者遣词用语之精妙。
但是有美景胜境,而无良朋相伴,实属遗憾,所以作者“慨然”而叹。“慨然”二字为全篇的文眼,丰富意蕴都从“慨然”二字道出。其一,明末清初钱谦益《列朝诗集》载:“长蘅居南翔里,其读书处曰檀园,水木清华,市嚣不至。一树一石,皆长蘅父子手自位置。琴书萧闲,香茗郁烈。”又说他“性好佳山水”。可知作者对自然山水一往情深,且视自然山水为人生象征。在作者心中,山水已不纯粹是自然景观,而是有灵性有品格的活泼的生命,与尘俗秽杂正相对立。从“澄湖百顷,一望渺然。西山匌匒,与波光上下。……湖中菰蒲零乱,鸥鹭翩翻,如在江南画图中”等句,便可深知作者“慨然”之意。其二,与良朋佳侣同赏美景,乃人生一大乐事。西山美景,昆明湖胜境,固可赏心悦目,陶冶情性,然而没有良朋佳侣相伴,如作者所言“先是约孟旋、子将同游,皆不至”,难免生出遗憾。但作者的遗憾还不止于此。“子将挟西湖为己有,眼界则高矣,顾稳居七香城中,傲予此行,何也?”“何也”一问,使遗憾之义陡然升华。人处于山水之间,方能领悟纯静、高洁的境界,不亲历山水,何以能超脱尘俗。是朋友眼界高于自己,还是自己尚未达到真正的超脱境界?所以作者在结尾说:“书寄孟阳诸兄之在西湖者,一笑。”“一笑”虽为谐戏语,却意味深长。
此词写的是两恋人依依别离的场景,写出了情人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及内心的伤感、惆怅。
上片写外出游玩之时,触景生情,想起了自己的亡妻。从“和暖和香”、“烟丝”、“垂杨”、“东风”这些意象可知,此时正是春意盎然之时。纳兰并没有把和伊人离别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它的浓丽,从而显现出在这春光大好时离别的难堪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悲苦。“眼底风光留不住”套用辛弃疾的“有底风光留不住。烟波万顷春江橹”,而一个“又”字,则表明分别已经不是一次,而是多次。这个时候,“眼底风光”并不是指风暖花香、杨柳依依,而是指即将远行的征人。面对骑马离去的征人,女主角无力挽留,所以她把希望寄托在被烟雾笼罩的杨柳上,请它们遮住征路,以便将征人留住,但垂柳并不是相思树,它是无情的,自然也不会满足女主角的愿望。
下片转换角度,写自己的失落之情,抒写征人的伤别之情。伊人舍不得征人,征人更不愿离开伊人,但是圣命难违,征人只能离家远行,以至“玉颜成闲阻”。此时,征人的心中备感痛苦惆怅,于是开始埋怨东风为什么留不住繁华旧梦,其隐喻的意思就是:为什么幸福不能永驻呢?东风“不作繁华主”正是纳兰无可奈何的感慨。
尾句再次转换了角度,写伊人的相思之情,伊人割断的衣带上还留有当年她求征人写的诗句,可如今征人远行,与自己相隔万水千山,也不知道他的坐骑现在系在何处。
这首诗系《塞下曲》组诗之一。卢纶《塞下曲》共六首一组,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等军营生活。语多赞美之意。此为第四首,描写边防将士取得重大胜利后,边地兄弟民族在营帐前设宴劳军的场面,气氛热烈融洽,赞颂了边地人民和守边将士团结一心,保卫国家安宁与统一的豪迈气概。
此诗语言精炼含蓄,情态活跃鲜明,细吟组诗,军营之生活,守边之艰苦,胜利之欢腾,无不历历在目,令人感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