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勒鞚花骢。故山云雾中。翠苹洲、先有西风。可惜嫩凉时枕簟,都付与、旧山翁。
金勒鞚花骢。故山云雾中。翠苹洲、先有西风。可惜嫩凉时枕簟,都付与、旧山翁。
双翠合眉峰。泪华分脸红。向尊前、何太匆匆。才是别离情便苦,都莫问、淡和浓。
双翠合眉峰。泪华分脸红。向尊前、何太匆匆。才是别离情便苦,都莫问、淡和浓。
张林

张林

张林(生卒年不详)字去非,号樗岩。南宋末年人。厉鹗笺引《至正金陵新志》云:张林,池州守,大军至,迎降。《绝妙好词》卷六录其词二首:《唐多令·金勒鞚花骢》《柳梢青·灯花》。 ▶ 2篇诗文

猜您喜欢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濛落絮。凤皇舟上楚女,妙舞,雷喧波上鼓。
柳拖金缕,着烟浓雾,濛(méng)濛落絮(xù)¹。凤皇²舟上楚女³,妙舞,雷喧絮上鼓。
注释:¹落絮:落下的杨花。²凤皇:即凤凰。³楚女:泛指江汉一带女子。
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花笺,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龙争虎战¹分中土²,人无主,桃叶江南渡。襞(bì)花笺(jiān)³,艳思牵,成篇,宫娥相与传。
注释:¹龙争虎战:指诸侯王混战。²中土:泛指中原。³襞花笺:折叠彩笺。襞:褶(zhě)子,衣服上折叠的线条。这里作动词用,折叠之意。
这首词是怀古之作。上片写秦淮河上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下片写中原战火纷飞,动荡不安。并用了王献之送爱妾渡江的典故,隐约地嘲讽了东晋王朝偏安江左,不图统一大业的腐败政治。这是作者盼望统一大业的思想反映。

chuán··liǔtuōjīn--sūnguāngxiàn

liǔtuōjīnzheyānnóngméngméngluòfènghuángzhōushàngchǔmiàoléixuānshàng

lóngzhēngzhànfēnzhōngrénzhǔtáojiāngnánhuājiānyànqiānchéngpiāngōngéxiāngchuán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因“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指挥而导致失败,红军主力不得已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奉命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革命根据地的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形势如黑云压顶,敌强我弱,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第一首诗的前两句用倒接法。照理说诗意顺序应是先写革命事业的开创自然是备极艰难,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再谈如今自己面临即将来到的牺牲的心情。但做诗要是顺着这个意思去写,就显得太平实。诗人把“断头今日意如何”一提前,恰似晴空中的一声惊雷,把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情景一下子推到了读者面前,给整个组诗造成了一种苍茫悲壮的基调。对读者来说,则能产生一种凝精聚神,急欲一读的强烈效果。再说这一组诗主要在于抒写一个革命者面对牺牲的胸怀,而不在于述说革命创业的艰难,所以这一提前又有侧重意义。而更重要的是,这个开头对整个组诗起到了大气包举,笼照全篇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发端突兀,豪气凌云的极好的起句。后两句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作结,是对前面自问式起句的呼应,也可以说是自答之词。但这里丝毫没有议论式的叙说,而是以一种奇特的悬想,形象地表明了陈毅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至死不渝的心迹,即使化作鬼魂,也要在九泉之下带领雄兵十万,将反动的统治者彻底埋葬!这个结句犹如空谷中一声惊天动地的长鸣,壮怀激烈,使人拍案叫绝,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一个视死如归,正气凛然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昂然挺立在读者的面前。

  第二首“南国烽烟正十年”,是抒写壮志未酬,死难瞑目的情怀,以及对战友满怀激情的鼓励。“此头须向国门悬”句,化用春秋时期吴越争霸中伍子胥的故事,使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悲壮之感。接下来两句文气渐缓。结句“捷报飞来当纸钱”尤为精绝,不仅与上首诗紧密呼应,而且从这一出人意表的想象中,透露着一个共产主义战士在临危之际,对革命事业仍然充满乐观主义的坚定信念。宋人陆游放翁在临终之际,给他的子女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绝笔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如以此与陈毅的这首诗相比,则陆游虽对国家的统一表示坚信不移,但细味诗意却悲而不壮。陈毅此诗则于抑扬跌宕中尤显其悲壮,感人至深。

  第三首“投身革命即为家”,表达了诗人面对死亡的坦荡胸怀和共产主义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陈毅早年投身革命,从此就成了共产主义事业的急先锋,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英勇奋进,义无反顾。艰苦的斗争生活锤炼出坚定的革命意志,从战友们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血雨腥风应有涯”,反动派对人民的血腥屠杀总有一天要结束,人民终究会得到解放,光明的社会总归会到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必定会实现!为了革命的胜利,个人的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就是对第一首自问式起句的最后回答。这是何等博大的胸怀,何等壮烈的气概!

  在陈毅光辉的一生中,有20多年的时间是在铁马金戈的枪林弹雨中度过的,而赣南的三年游击战,正如陈毅自己说的那样,“是我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梅岭三章》可以说是反映这一历史阶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诗人以其崇高的革命情操,临危而斗志弥坚的豪迈胸怀,谱写成这一不朽的壮烈诗篇。三章比秋月,一字偕华星。它犹如挂在夜空中的皎洁明亮的秋月,它的一字一句犹如黑夜灿烂的明星,将永远激励人们为了壮丽的共产主义奋勇前进。

méilǐngsānzhāng

chén jìnxiàndài 

jiǔsānliùniándōng méishānbèiwéi shāngbìngcóngmǎngjiānèrshí tuō shīsānshǒuliú xuánwéijiě 

duàntóujīn chuàngjiānnánbǎizhànduō 
quántáizhāojiù jīngshíwànzhǎnyánluó 

nánguófēngyānzhèngshínián tóuxiàngguóménxuán 
hòuzhūjūnduō jiébàofēiláidāngzhǐqián 

tóushēnmìngwéijiā xuèxīngfēngyīngyǒu 
chéngrénjīnshì rénjiānbiànzhòngyóuhuā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前溪矣。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家¹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藓(xiǎn)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²,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³山泉,拾松枝,煮苦茗(míng)吸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从容步山径,抚松竹,与麛(mí)犊共偃(yǎn)息于长林丰草间。坐弄流泉,漱齿濯(zhuó)足。既归竹窗下,则山妻稚子,作笋蕨(jué),供麦饭,欣然一饱。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兴到则吟小诗,或草《玉露》一两段,再烹苦茗一杯。出步溪边,邂逅园翁溪友,问桑麻,说粳(jīng)稻,量晴校雨,探节数时,相与剧谈¹⁰一晌。归而倚杖柴门之下,则夕阳在山,紫绿万状,变幻顷刻,恍可入目。牛背笛声,两两来归,而月印¹¹前溪矣。
译文:唐子西的诗中写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我把家安在深山的里面,每逢春末夏初(的时候),苍翠的苔藓生满台阶,落下的花瓣铺满小路,没有人来敲门(打扰),(惟有)松树的影子斑驳不齐,地面和空中不时传来鸟儿的啼鸣。中午刚刚睡足,就打点山泉水,捡几根松树枝,煮苦茶喝(它)。凭兴趣读几篇《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以及陶渊明、杜甫的诗、韩愈、苏轼的文章。悠悠然不慌不忙地走在山路上,摸摸松树竹子,跟小鹿(一样)都在高高的树林和茂盛的草地里休息。坐下来赏玩奔流的泉水,(用这水)漱口洗脚。很快回到竹子做窗的家里,就有山居的妻子和幼小的孩子,做了竹笋和蕨菜,端上麦子煮的饭,高高兴兴的吃一个饱。在窗子旁边提笔起来,管他多少写个几十个字,(或者)展开收藏的模板字帖、(名士)真迹、画卷来一起欣赏。兴致来了就吟诵小诗,有时草书一两段《玉露》。再煮上一杯苦茶,出门到溪边踱步,偶然遇到种田的大爷或垂钓的朋友,问问桑叶麻虅,谈谈粳米稻谷,猜猜天气,比比谁钓的鱼多,遇到节日或好日子,大家就约好一起吃饭畅谈。回家后靠在柴门旁边,就(只见)夕阳挂在山上,(树林和天空)紫色绿色纷繁众多,迅速变幻,美丽得让人目眩。(等到牧童骑在)牛背上和笛声一起归来,那么月亮(已经)映在溪水上了。
注释:¹家:用作动词,居住(以……为家) 。²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³汲:打水或汲水。⁴煮苦茗吸之:茗,好茶。⁵麛:小鹿,也泛指幼兽。⁶山妻:隐士之妻。常用作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⁷笋蕨:竹笋和蕨菜。⁸玉露:作者有笔记《鹤林玉露》。⁹邂逅:不期而遇或偶然遇见。¹⁰剧谈:畅谈。¹¹印:倒映或映入。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味子西此句,可谓妙绝。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¹马头尘,匆匆驹(jū)隙影耳,乌²知此句之妙哉!人能真知此妙,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所得不已多乎!
译文:品位子西的这句诗(指前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句),可以说得上绝妙了。但是这句诗虽然妙,懂得那妙处的人却少。那些牵着猎狗、驾着苍鹰,奔驰追逐在声色名利场中的人,只看见滚滚的马头尘土和匆匆的过隙马影罢了,哪知道这句话的妙处呢?要是谁能真的理解这样的奥妙,那么就像东坡说的,没事静静地坐在这,一天时辰好像过得像两天了。如果活七十年,就是一百四十岁,这样的收获难道不多吗?
注释:¹衮衮:尘雾迷漫的样子。²乌: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云阳¹上征²去,两岸饶³商贾(gǔ)
译文:从云阳逆流而上去服徭役,两岸住着许多的商贾大户。
注释:丁督护歌:一名“阿督护”。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¹云阳:今江苏丹阳。²上征:指往北行舟。³饶:多。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吴牛¹(chuǎn)月时,拖船一何²苦。
译文:吴牛热得对月直喘的时节,沿江拖船的工人多么辛苦!
注释:¹吴牛:江淮间水牛。²一何:多么之意。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水浊不可饮,壶浆¹半成土。
译文:江水混浊不堪已不可饮用,壶里的水也一半成了泥土。
注释:¹壶浆:壶中的水。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一唱都护歌¹,心摧泪如雨。
译文:一唱起那悲凉的丁督护歌,内心就会摧裂而泪落如雨。
注释:¹都护歌:一作“督护歌”。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万人凿(záo)盘石¹,无由达江浒²
译文:万名工人凿取奇异的文石,没办法很快运达江边水浒。
注释:¹盘石:大石。²江浒:江边。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君看石芒砀(dàng)¹,掩泪悲千古。
译文:你看那石头多么粗大笨重,掩面而泣为百姓悲伤千古。
注释:¹石芒砀:形容又多又大的石头。芒砀,大而多貌。

  李白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作不如杜甫多,此诗写纤夫之苦,却是很突出的篇章。  

  《丁都护歌》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据传刘宋高祖(裕)的女婿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府内直督护丁旿奉旨料理丧事,其后徐妻(刘裕之长女)向丁询问殓送情况,每发问辄哀叹一声“丁都护”,至为凄切。后人依声制曲,故定名如此。(见《宋书。乐志》)李白以此题写悲苦时事,可谓“未成曲调先有情”了。  

  “云阳”(即今江苏丹阳县)秦以后为曲阿,天宝初改丹阳,属江南道润州,是长江下游商业繁荣区,有运河直达长江。故首二句说自云阳乘舟北上,两岸商贾云集。把纤夫生活放在这商业网点稠密的背景上,与巨商富贾们的生活形成对照,造境便很典型。“吴牛”乃江淮间水牛,“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这里巧妙点出时令,说“吴牛喘月时”比直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效果好得多。写时与写地,都不直截、呆板,而是配合写境传情,使下面“拖船一何苦”的叹息语意沉痛。“拖船”与“上征”照应,可见是逆水行舟,特别吃力,纤夫的形象就突现纸上。读者仿佛看见那褴褛的一群,挽着纤,喘着气,面朝黄土背朝天,一步一颠地艰难地行进着……气候如此炎热,劳动强度如此大,渴,自然成为纤夫们最强烈的感觉。然而生活条件如何呢?渴极也只能就河取水,可是“水浊不可饮”呵!仅言“水浊”似不足令人注意,

  于是诗人用最有说服力的形象语言来表现:“壶浆半成土”,这哪是人喝的水呢。只说“不可饮”,言下之意是不可饮而饮之,控诉的力量尤为含蓄。纤夫生活条件恶劣岂止一端,而作者独取“水浊不可饮”的细节来表现,是因为这细节最具水上劳动生活的特征;不仅如此,水浊如泥浆,足见天热水浅,又交待出“拖船一何苦”的另一重原因。 以下两句写纤夫的心境。但不是通过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他们的歌声即拉船的号子来表现的。称其为“都护歌”,不必指古辞,乃极言其声凄切哀怨,故口唱心悲,泪下如雨,这也照应了题面。

  以上八句就拖船之艰难、生活条件之恶劣、心境之哀伤一一写来,似已尽致。不料末四句却翻出更惊心的场面。“万人系磐石”,“系”一作“凿”,结合首句“云阳上征”的诗意看,概指采太湖石由运河北运。云阳地近太湖,而太湖石多孔穴,为建筑园林之材料,唐人已珍视。船夫为官吏役使,得把这些开采难尽的石头运往上游。“磐石”大且多,即有“万人”之力拖(“系”)之,亦断难达于江边(“江浒”)。此照应“拖船一何苦”句,极言行役之艰巨。“无由达”而竟须达之,更把纤夫之苦推向极端。为造成惊心动魄效果,作者更大书特书“磐石”之多之大,“石芒砀(广大貌)”三字形象的表明:这是采之不尽、输之难竭的,而纤夫之苦亦足以感伤千古矣。 全诗层层深入,处处以形象画面代替叙写。篇首“云阳”二字预作伏笔,结尾以“磐石芒砀”点明劳役性质,把诗情推向极致,有点睛的奇效。通篇无刻琢痕迹,由于所取形象集中典型,写来自觉“落笔沉痛,含意深远”,实为“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周啸天)

dīng

bái tángdài 

yúnyángshàngzhēng liǎngànráoshāng 
niúchuǎnyuèshí tuōchuán 
shuǐzhuóyǐn jiāngbànchéng 
chàng xīncuīlèi 
wànrénzáopánshí yóujiāng 
jūnkànshímángdàng yǎnlèibēiqiān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千尺丝纶(lún)¹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译文:千尺长的钓丝直直下垂,一波荡起万波相随。
注释:¹丝纶:粗丝线,即钓丝。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译文:夜静水寒凉,鱼不食饵,空船载满明月而归。

  该诗以垂钓喻求道开悟。

  千尺丝纶,喻求道之深切的用心。在启发夹山时,德诚也反复用垂钓的比喻。“垂丝千尺,意在深潭。”一波与万波,比喻求道过程中的种种曲折与心得。德诚曾对夹山言:“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在丝与波的动静之间,可以使人悟得有无、动静之理。作者又以鱼的深藏不露,喻自性难求。

  在同一首偈句中,有这样的句子讲钓与鱼的关系:“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现不吞钩。钓竿斫画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融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鱼既不可钓得,收竿而去。船中无鱼,可以说是空船;但却有明月洒满船舱,也可以说是满载而归。有心求之不可得,无意遇之盈满船。究竟渔者有所得、无所得。诗歌留下了许多回味。船子和尚生活在水边,惯于以渔事喻禅。此首诗比喻贴切,意境深远,饶有意趣。

参考资料:
1、 蒋述卓《禅诗三百首赏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第108页

zhào ·

chéng tángdài 

qiānchǐlúnzhíxiàchuí cáidòngwànsuí 
jìngshuǐhánshí mǎnchuánkōngzàiyuèmíngguī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