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入江南境,登临慰所怀。山林自平远,水石巧萦回。
乍入江南境,登临慰所怀。山林自平远,水石巧萦回。
风暖鸟声媚,日斜云影开。故人千里别,欲寄一枝梅。
风暖鸟声媚,日斜云影开。故人千里别,欲寄一枝梅。
李纲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 880篇诗文

猜您喜欢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垂钓绿湾春,春深¹杏花乱²
译文:垂钓在春天的绿水湾,春已深杏花盛开纷繁。
注释:¹春深:春意浓郁。²乱:纷繁的样子。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tán)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译文:潭水澄澈疑心水清浅,荷叶摇动才知鱼游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日暮待情人¹,维舟²绿杨岸。
译文:直到日暮等待知心人,系上小船停靠绿杨岸。
注释:¹情人:志同道合的人。²维舟:系船停泊。维:系。

  这首诗写一个青年小伙子,以“垂钓”作掩护,在风光宜人的钓鱼湾,焦急地等待着情人的到来。这首清新的小诗,将春天、春水、春花、春树与青春融为一体,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意图。

  一二句写暮春季节钓鱼湾的动人景色。点缀在绿荫中的几树红杏,花满枝头,不胜繁丽。这时,暮色渐浓,那小伙子驾着一叶扁舟,来到了钓鱼湾。他把船缆轻轻地系在杨树桩上以后,就开始“垂钓”了。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管他怎样摆弄钓杆,故作镇静,还是掩饰不了内心的忐忑不安。杏花的纷纷繁繁,正好衬托了他此刻急切的神情。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进一步写小伙子的内心活动。这一联富有民歌风味的诗句,包孕着耐人寻思的双关情意:表面上是说他在垂钓时,俯首碧潭,水清见底,因而怀疑水浅会没有鱼来上钩;蓦然见到荷叶摇晃,才得知水中的鱼受惊游散了。实际上是暗喻小伙子这次约会成败难卜,“疑水浅”无鱼,是担心路程多阻,姑娘兴许来不成了。一见“荷动”,又误以为姑娘轻划小船践约来了,眼前不觉一亮;谁知细看之下,却原来是水底鱼散,心头又不免一沉,失望怅惘之情不觉在潜滋暗长。这里,刻划小伙子在爱情的期待中那种既充满憧憬欢乐、又略带担心疑惧的十分微妙的心理变化,真可谓丝丝入扣,惟妙惟肖。

  前四句明明写垂钓情景,而却偏说是写爱情,这并不是附会。因为诗的最后两句点明:“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诗人不把这两句点明爱情的诗,开门见山地放到篇首,这就是诗的结构艺术之妙,如果把最后两句放到篇首,诗来气脉尽露,一览无余;再没有委婉的情致。而且这样一来,那一联双关句,势必成为结尾,使语意骤然中断,漫无着落,不能收住全诗。这样结尾,从全诗意脉结构来看,却极尽山回路转、云谲雾诡、变化腾挪之妙。它使前面钓“垂钓”,一下子变成含情的活动,也使“疑”、“知”等心理描写,和爱情联系起来,从而具备了双关的特色。

  诗就在袅袅的余情、浓郁的春光中结束了。在夕阳的反照下,绿柳依依,扁舟轻荡,那小伙子时而低头整理着钓丝,时而深情凝望着远处闪闪的波光—他心上的情人。“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这简直是一幅永恒的图画,一个最具美感的镜头,将深深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参考资料:
1、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12月版,第397-398页

diàowān

chǔguāng tángdài 

chuídiào绿wānchūn chūnshēnxìnghuāluàn 
tánqīngshuǐqiǎn dòngzhīsàn 
dàiqíngrén wéizhōu绿yángàn 
麦陇青青三月时,白雉朝飞挟两雌。
麦陇(lǒng)青青三月时,白雉(zhì)¹朝飞挟两雌。
译文:阳春三月,万物生机勃勃,垄上青青的麦苗散发着春天的气息,一只白色的雄野鸡带着两只雌鸡从田间飞起。
注释:¹白雉: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之为瑞鸟。
锦衣绣翼何离褷,犊牧采薪感之悲。
锦衣绣翼何离褷(shī)¹,犊(dú)牧采两²感之悲。
译文:雌鸟的新羽毛刚刚长出,色彩鲜亮,我这个老而无妻的人看到这情景心中感到一片凄凉。
注释:¹离褷:鸟的羽毛初生的样子。²犊牧采两:喻指老而无妻的人。
春天和,白日暖。
春天和,白日暖。
译文:春风和煦,太阳暖洋洋的。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啄食饮泉勇气满,争雄斗死绣颈断。
译文:鸟儿们在河边啄食,成熟的雄鸟们为求得配偶在互相争斗,脖子上的羽毛散落一地,还不肯罢休。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
译文:雌鸟也急切地鸣叫着,准备好好地犒劳自己未来的丈夫。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枯杨枯杨尔生稊,我独七十而孤栖。
译文:就连枯死的杨树在春天都能生出嫩芽,为什么单独我一个人到了七十还一个人生活没有伴偶。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弹弦写恨意不尽,瞑目归黄泥。
译文:这种滋味是管弦音乐、诗词歌赋无法表达、无法排遣的,痛彻心扉,恐怕只有我死后化为灰烬,灵魂才能得以安息。
《诗经》中曾以“雉之朝飞”作为爱情生活的象征。后琴曲继承了这一主题,并流传着一个故事:牧犊子终年放牧打柴,直至暮年仍是孤身一人,他见雉鸟都是成双成对地愉快飞翔,非常羡慕,愈加感到自己的孤独凄凉,伤心地唱道:“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兮于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据《乐府古题要解》记载,魏武帝时有个卢姓宫女,擅长此曲,可见它是源远流长的古曲。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¹七贵²同杯酒。
译文:往昔我们在长安醉眠花柳,与王公贵胄们同杯喝酒。
注释:¹五侯:《汉书·元后传》:河平二年,上悉封舅谭为平阿侯,商成都侯,立红阳侯,根曲阳侯,逢时高平侯,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²七贵:潘岳《西征赋》:窥七贵于汉庭。李善注七姓谓吕、霍、上官、赵、丁、傅、王也。唐人多以汉暗喻本朝之事,故五侯七贵借指当时与李白结交的达官显贵。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气岸¹遥凌(líng)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译文:豪士面前,气岸凛然,什么时候风流肯落他人之后。
注释:¹气岸:犹意气。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¹走马著金鞭(biān)
译文:当时夫子清晨红颜,我也当少年之时,在章华台走马挥金鞭。
注释:¹章台:汉时长安城有章台街,是当时长安妓院集中之处,后人以章台代指妓院赌场等场所。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风章献纳麒麟殿¹,歌舞淹留²(dài)(mào)(yán)³
译文:在麒麟殿献纳文章,听歌看舞淹留在豪华﹑珍贵的玳瑁宴席。
注释:¹麒麟殿:汉代宫殿名。²淹留:停留。淹,滞留。³玳瑁筵:筵,席也。玳瑁筵为诗中常用语,盖华靡之席,黑白交织,有似玳瑁纹,故云。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译文:原以为咱们就这样长久过下去了,那知道草动风尘起,那安禄山小子反了。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译文:函谷关忽报胡马杀来,皇上身边的人一个个得以提拔,如同秦宫向阳的桃李开得格外绚丽。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我愁远谪(zhé)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shè)¹回?
译文:我现在却远谪到夜郎去,愁死我了,何日朝廷金鸡大赦,让我回来?
注释:¹金鸡放赦:金鸡,古代颁布赦诏时所用的仪仗。后用作大赦之典。

  前面八句描绘了诗人春风得意时的生活景象。开头两句写诗人醉眠花柳,与当朝权贵们开怀畅饮。显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之奢华。后面四句则表现出诗人当时的心态。那时候,诗人风华正茂,豪气干云。手握金鞭,走马章台,流连琼筵,出入宫掖,睥睨权豪。花红酒绿时纵情喝酒,歌舞声中尽情享受。随后两句凸显出皇帝对诗人的宠信,诗人能够在宫殿中为皇帝呈献风章,在酒席上流连忘返。表现出诗人在朝廷上的地位之高。

  中间两句是转折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诗人原本以为这种同赴侯门、走马章台、献赋金宫、醉卧酒筵的得意生活会永远持续下去,谁知好景不长,平地风雷,安史之乱爆发了。“函谷忽惊胡马来”,即指安史叛军攻陷潼关,占领东西两京。一个“忽”字表现出这次战乱的出乎意料,忽然之间,平静的生活就这样被打乱了,诗人再也无法过以前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了。

  最后四句是对诗人战乱爆发后的生活的描述。敌人已经占领函谷关了,许多昔日同僚因兵兴之际,被朝廷越次擢用,好像桃花李花在阳光下盛开。此句或为诗人对当朝统治者的谴责,诗人眼见国家罹难,生民涂炭,欲为国效力而不可得,故而生发哀怨之情。最终诗人独自远谪夜郎,漂泊天涯。只能期待能够等到朝廷大赦天下的时候,使诗人能够有机会重新回归朝廷,为国家尽一份力。最后两句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希望辛判官能够施以援手,使诗人能够早日回归的心情。

  此诗回忆昔日在长安的得意生活,对长流夜郎充满哀怨之情,通过今昔对比,写出他此时此刻企盼赦还的心情。诗中今昔处境的强烈对比,自然有博取辛判官同情之心,也暗含有期待援引之意。由于李白此诗直露肺腑,对当年得意生活颇有炫耀之意,不无庸俗之态,所以历来不少读者认为它非李白所作,即使肯定其豪迈气象,也显得极为勉强。不过穷苦潦倒之时,落魄失意之后,人们都不免会对当年春风得意的生活充满眷念,尤其在一个陷入困境、进人晚年依靠回忆来支撑自己的的诗人身上,这种眷念更会牢牢地占据他的心灵。

  诗中使读者看到了诗人凡俗的一面,对失去繁华与功名的痛苦。只是诗人凡俗的这一面并没有主导诗人的精神生活。在更多的痛苦与不称意中,诗人是将自己的精神放飞在大自然中,放飞在睥睨一切的狂放与飘逸中。

参考资料:
1、 乐云主编.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136-137
2、 林莽注评.李白诗选:黄山书社,2007.10:69

liúlángzèngxīnpànguān--bái

zàizhǎngānzuìhuāliǔhóuguìtóngbēijiǔ

ànyáolíngháoshìqiánfēngliúkěnluòrénhòu

zihóngyánshǎoniánzhāngtáizǒuzhejīnbiān

wénzhāngxiànlín殿diànyānliúdàimàoyán

jūnwèizhǎngníngzhīcǎodòngfēngchén

hánjīngláiqíngōngtáoxiàngmíngkāi

chóuyuǎnzhélángjīnfàngshèhuí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
译文:高盖山头映射在落日余晖下,黄昏时我独立林中,只有几只鸟儿归宿窝巢。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
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¹嘱早归。
译文:在母亲坟墓前祭奠几滴白酒,止不住泪水流了下来,再也听不到母亲叮嘱我早早回家的声音了。
注释:¹丁宁:叮咛,反复地嘱咐。

西shàngfén--chén

gāogàishāntóuyǐngwēihuánghūn宿qínlínjiānjiǔkōngchuílèijiàndīngníngzhǔzǎoguī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共有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这组诗是1074年(熙宁七年)八、九月间,苏轼将离杭州通判任时所作。是年,苏轼三十九岁。他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时任齐州掌书记,在济南。《咸淳临安志》:“浮云岭,在于潜县南二十五里。”(于潜,浙江境内的县,在临安西,位于分水港支流上。)苏轼任杭州通判的三年中,年年都有水旱灾害,所谓“止水之祷未能逾月,又以旱告矣”(《祈雨吴山》)。1074年,京城以东因干旱闹蝗灾,“余波及于淮浙”(《上韩丞相论灾伤书》)。苏轼因捕蝗至于潜,作此二诗寄给苏辙,以抒发自己的抑郁之情。

  这一首着重写山行疲苦之感。一二句点明时令、景物。重阳将近,溪边野菊已开出耀眼金花。三四句纪行。苏轼久不登山,这次为了捕蝗来到这山石高峻的浮云岭,深感疲苦不堪;然而他正处在壮年,豪情未减,偶尔喝一杯村酒,仍觉得精力有余。此二句从生理方面的感受作一抑扬。五六句是夜宿山村的感受。夜晚,独自一人在林木荫翳的山村野店住宿下来,一天的疲劳,暂时忘却,顿觉宠辱不惊,梦魂安稳;然而,这片刻的安闲却唤起数年来世路奔波的许多回忆:那时局的动荡,党派的倾轧,仕途的艰险,以及这场特大蝗灾给人民带来的困苦,他奔走呼号、欲诉无门的愤懑……这一切,涌上心来。诗人用“人间忧患长”五字加以概括,表达了自己的感慨。此二句再从心理上的感受作此一段抑扬。全诗经此两度抑扬,声情跌宕,有力地表露了抑郁不堪之情,并很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二句。

  结尾紧承“人间忧患长”意,他想到此时这种疲于奔走、形同厮役的处境,忿忿然说:我真想像冯良一样杀马毁车,从此遁去,至于所谓用行舍藏那一套,不必再去管它,你也用不着再来和我讨论了!《后汉书·周燮传》载:,一个叫冯良的人,三十岁,为县尉,奉命去迎接上官,他“耻在厮役,因毁车马、裂衣冠”遁去,跑到犍为跟一个叫杜抚的学者学习去了。家里人满以为他死了,过了十多年他才回到家乡。苏轼用此事,也和此时山行疲苦、情绪不好有关。“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的教训。在封建社会里,一些持身谨严的士大夫对自己的出处进退总是比较认真的。苏轼弟兄也经常谈到这一问题。两年多以前,苏轼在《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诗中就说:“眼前时事力难任,贪恋君恩去未能。”说他不愿奉行新法,只是由于贪恋君恩,未能决然引去。在捕蝗事后不久,苏轼在杭州赴密州道中寄给苏辙一首《沁园春》词又说:“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认为出仕或归隐的主动权是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此时因捕蝗疲苦这一具体事件的触发,天秤偏到那一端了。这和组诗中第一首的结尾“理蝗余”的积极态度表面上矛盾,其实不然。在苏轼的思想上,为人民利益而奔走和为了奉行新法而被人驱使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两首诗的结尾各有侧重。《乌台诗案》提到“独眠林下”这四句诗时,苏轼自己解释说:“意谓新法青苗、助役等事,烦杂不可办,亦言己才力不能胜任也。”这正是苏轼的痛苦所在。王安石的变法在历史上是一种进步,但新法本身并没有解决农民的问题;加上新法执行中的某些偏差,给农民带来了不利。因此,不能因为苏轼不满新法就一概加以否定。这两首诗,更多地体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

  这首诗写的是现实生活给诗人思想感情上的一次巨大冲击,抑扬顿挫,感慨遥深,用事精切,写出了内心深处的难言之情,也是亲兄弟间推心置腹的肺腑之言,所以特别真切动人。

huángzhìyúnlǐngshānxíngniéyǒu怀huáiziyóuèrshǒu··èr--shì

shuāngfēngjiànzuòzhòngyángbiānxiāng

jiǔfèishānxíngluòquèshàngnéngcūnzuìlínlàng

miánlínxiàmènghúnhǎohuíshǒurénjiānyōuhuànzhǎng

shāhuǐchēcóngshìziláichùwènxíngcáng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请使用Ctrl+D进行收藏。
确认
是否确认删除?
确定 取消